我只问一个:参加定增的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怎么赚钱

定增产品赚钱不?如何选择定增产品?--百度百家
定增产品赚钱不?如何选择定增产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定增的概念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认购后变成控股股东或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6个月内)不得转让。
1.定增类产品的主要卖点
对于投资定增类产品,市场有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叫做“团购低折扣买股票”。定增产品的宣传的最大卖点在于可以在目前市价的基础上再便宜20%-30%不等。因为参与定增要求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且有很高的门槛,所以普通投资者难以参与。由于公募基金的低门槛,所以定增类公募的出现,使得普通投资者可以以100元或者更低的门槛参与定增。
2.定增类型及增发影响
(1)大股东主导的定向增发
大股东主导的定向增发项目包括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实际控制人资产注入,公司间资产置换重组中发行对象包含大股东或者大股东关联方,以及融资收购资产中收购大股东资产的几种定向增发项目。
(2)项目融资类定向增发
项目融资类的定向增发项目为定向增发项目中最常见的类别,目前市场上近一半的定向增发项目为项目融资类。项目融资类的定向增发项目的特点在于公司在融资项目完成后,无法在短期显现其盈利能力。在项目完工后,公司的财务绩效逐步体现,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同时,募集资金的规模,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比例对公司财务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3)融资收购非大股东方资产的定向增发
对于融资收购非大股东方资产的定向增发项目,长期来看,公司能够通过定向增发项目中收归的资产实现企业基本面指标的优化,通过上下游产业并购、合并同业竞争对手或跨行业并购实现公司主营业务的拓展,减少公司运营成本或大幅提升市场占有量来重组企业现有资源,提升经营业绩。重组前后公司的估值往往会有明显的改变。
(4)壳公司重组的定向增发
由于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稀缺性,壳公司重组类的定向增发对壳公司的基本面产生重大改变。除以上四种主要的定增类型外,还有非大股东方参与资产重组的定向增发类型等
3.参与定增的主要投资者类型
定增对象主要分为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和部分自然人等三类,其中,根据业内人士的统计,定增对象为大股东类的定向增发占比45%,定增对象包含机构投资者的占比约50%。另外,还有一部分定向增发对象为换股公司股东或境内自然人,占比约5%。由以上数据可见,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为参与定向增发的两大主角。
二、市场上已有公募产品分析
定向增发投资基金(简称定增基金)是指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为主的基金,即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票的投资基金。在2015年之前,市场上的定增基金以专户为主,目前市场已经成立的定增主题公募基金有六只,基金管理人包括国投瑞银、财通、九泰等基金公司,据了解,目前还有其它基金公司在准备上报相关产品。
表一:市场上已有的定增公募基金一览
备注1:数据来源于wind和兴业证券研究所
备注2:九泰锐富事件驱动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后五年内(含第五年),场内份额不开放申购、赎回业务,但可上市交易;场外份额每年定期开放一次场外份额申购、赎回业务,基金管理人可采取部分确认的方式确保申购、赎回结束后基金的总份额基本保持不变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定增产品和普通的混合型基金有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于以下几点,
1.估值的特殊性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风险控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非公开发行股票按以下方法估值:
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低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初始取得成本时,应采用在证券交易所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作为估值日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值;
l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一股票的市价高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初始取得成本时,应按以下公式确定估值日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值:
FV=C+(P-C)×(Dl-Dr)/Dl
其中:FV为估值日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值;C为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初始取得成本;P为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一股票的市价;Dl为该非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期所含的交易天数;Dr为估值日剩余锁定期,即估值日至锁定期结束所含的交易天数,不含估值日当天)。
这即是说,如果当前股票市价高于定增价格,盈利部分必须在定增锁定期内按照天数每天摊销,若当前股价低于定增价,则损失一次性计入。
2.封闭期和流动性
由于完成一个定增最后解禁需要一个周期,而这个周期一年不等,处于完成整个定增周期考虑,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公募基金在封闭期设置上,主要有18个月、两年和五年等几种类型。
由于太长的封闭期不利于销售和份额持有人的变现需求,为了加强基金份额的流动性,所以一般定增基金多数采用在合同生效后三个月内采取在深圳交易所或者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方法来加强流动性。
三、定增公募产品的投资收益分析
图一:市场上已有定增基金净值表现图
备注:数据来源于wind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九泰锐智定增和财通多策略基金的净值分别为1.076和1.007,其它基金的净值均在面值之下,其中,国投瑞银最新的净值为0.899。折价的原因除市场因素和所选个股原因外,和估值方法中超过股价的部分逐日摊销也有一定关系。
四、投资者的适用性分析
1.何时进行定增公募的投资
从基金净值的表现以及估值的特点综合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定增公募在大牛市中收益不及同类混合基金,即牛市进攻不足;
(2)定增公募在大熊市时折价优势丧失,及大熊市守护有限;
(3)在熊市结束,即将进入牛市的反转期间,定增的折价优势能最大发挥。有一篇关于定增的研究报告《持有公募定增基金是怎样一种体验?》提到,根据2008年—2015年的定增数据统计表明,在大盘小于2500点时,定增产品平均收益在70%左右,而大于2500点时平均收益率不足50%。以往情况来看,大盘指数在2500点以下的定增,85%以上盈利,3500点以下60%~70%可以盈利,而4000点以上的定增平均亏损15%,或可作为参考。
2.如何选择定增公募产品
(1)有定增项目的实操经验
表二:2015年基金公司专户参与定增项目排名
备注: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choice统计
从以上数据来看,目前财富基金和平安大华基金在定增获批总额上领先优势明显,其中,平安大华基金在单个项目参与规模上超过了财通基金。所以在公募基金的选择上,有过定增资源以及实际参与过定增项目的基金公司在公募基金的操作上更有经验。
(2)选择大股东还是机构投资者为主力参与的定增标的
表三:大股东类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上市公司定增前后表现
备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统计报告
从以上表格中看出,无论从资产负债率还是资产收益率上来看,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标的在定增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但两者相比,大股东参与定增标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表现并不比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标的表现更出色。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选择的定增标的初始动机导致结果有所不同。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认购原本就很优质的定增标的,后市成长性更强,获利的概率大;大股东所选定增标的更多体现了大股东的治理动机。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与股价并非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大股东参与定增对二级市场股价带来比较乐观的反应,但是其成长性来看并不够出彩;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类定增对象更有前瞻性。
因此在选择时,我们可以针对当时的市场情况和持有时间长短对与定增项目有所不同的侧重。
作者简介: 刘钤,某基金高级产品经理,数学统计硕士,从事公募基金、工具性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多年,熟悉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曾先后在某国有银行、指数机构和基金公司等从事投资研究和市场产品设计工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307
阅读:1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当今,电子产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每一年都是一场火花四射的大混...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苹果/安卓/wp
积分 31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2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千斤顶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难过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在此文开始之前,我还要再点评一些对技术分析执迷不悟的人,真的不要再无耻地相信这个杜撰出来的东西了,同时也不要去学什么巴菲特等人了,不要天天缠论、时空缠论、波浪理论、巴菲特挂嘴边了。技术分析的关键:不同时间点的价格和成交量我已经说过了。为什么划线或者均线准?或者你自己或者别人意淫的缠论、时空缠论、波浪理论准?现有均线就是人人购买股票的成本(有偏差的),跌到五日线就是五天之内买该股的人亏损,再跌到十日线同理,那么什么时候止跌呢?就看大家的情绪,情绪的指标就是成交量啊,没人愿意卖了,大家都倒下装死了,股价自然就会止跌,这个时候一定 会有一条均线上的价格是这个止跌的价格的,你划条线就说:看,我的某某理论准吧。这个就好像,我路上捡到一百块钱,举着对你说:看,我厉害吧,能够捡钱,以后你跟着我的捡钱理论你也能捡钱。逗不逗?如何改良我提了两个方法,这里不再累赘。另一方面就是为什么不学巴菲特呢?最近巴菲特股东会搞得各个论坛都是巴菲特,靠,中国压根就没有巴菲特的跟随者,有的只有伪跟随者,讲故事的跟随者,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不是这样的人,注意,是所有的有股票账户的人都不是学巴菲特的,或者说中国的A股炒股模式决定了任何一只股都不会有人愿意持有四五年,一年左右已经是极限了。你以为那些天天给你讲巴菲特、讲格雷尔木、讲故事的公募基金经理、分析师他们是巴菲特跟随者?你妹,你给我翻一下市场所有个股的流通股股东,大到公募、私募、牛散、郭嘉队,小到普通散户、屌丝,请问你见过多少个个股的流通股股东是一直都没有变化过的?是一直持有四五年的?我看不到一年就几乎全部流通股股东换一遍的个股到处都是。真正的巴菲特跟随者会这样吗?你看看巴菲特的平均持股年限是多少?真正的巴菲特我看应该是那些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吧,因为不能卖,哈哈。这个时候又有喷子出来了,说巴菲特是说要估值啊、要便宜啊、要业绩啊,你想想看,讲这种故事最拿手的是谁?是特么的公募基金啊,那你特么给我查查公募基金跑赢沪深三百的有多少,几千只不到百分之2啊, 你给我谈巴菲特?炒股赚钱跟你学习市场分析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你真的要学习,你就乖乖地去看美国牛逼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书或者文章,你要炒股赚钱就不要看这些。学习长姿势、看视野你要看美国基金经理的书,比如塞斯卡斯慢的《安全边际》,大卫斯文森的耶鲁课,南非的阿兰格雷啊等等等等。但是你要在A股赚钱你就不能看他们的,因为A股的价值投资者几乎没有,天天跟你谈估值、谈分析、谈技术分析理论的都是虚伪。
假设有一家公司,我们命名为“雪梨公司”,雪梨公司目前的股价是15元/股,现在要开始搞定向增发或者非公开增发,以以10元/股的价格发行1亿股。大股东说我看好这个投资项目,所以参与认购,实际业务操作中,这些家伙不会真的拿出10个亿出来,而是先拿出2个亿,然后向证券公司借8个亿,一共10亿来认购这个增发的1亿股。
由于是向券商借的8个亿,所以这1亿股是质押在券商那里,考虑到本来就有锁定期,所以对认购股东没有影响;第二,要付给券商利息,比如年利率7%,每年利息0.56亿元;第三,为了缓解这部分的利息支出,增发认购者会和券商商量把其中的0.2亿股拿出来由他们自由处置,这0.2亿股股票按照市价15元/股算市值是3亿元,银行会开心地为您办理至少1.5亿元的银行抵押贷款,拿到1.5亿元现金之后每年付给券商0.56亿元利息还有盈余。第四,上市公司圈到10亿大洋后得懂规矩,因为券商是出了大力的,得拿出5亿来认购券商的理财产品,券商也识趣,会给一个较高的年利率,比如年利率5%,那么5亿大洋一年就是0.25亿元。这样增发认购者、上市公司、券商皆大欢喜,此次定增完美!
接下来分析一下参与各方的现金流情况。
增发认购者:拿出2亿元、后收到1.5亿元银行抵押贷款,减每年支付券商的0.56亿元利息,实际的现金净流出远远少于名义上的10亿元,大概就是1个亿左右的资金量。
上市公司:圈到10亿大洋、出去5个亿认购券商理财产品,每年收到0.25亿元利息,现金净流入超过5个亿。
券商:借出去8个亿、卖理财收回5个亿、实际利息收入是0.31亿元(每年收到0.56亿元、拿出0.25亿元付理财产品利息),也就是一共拿出去3个亿,每年可以收到0.31亿元利息,年化收益率超过10%,秒杀所有银行信托理财产品。
一两年之后,增发的股票解冻了,如果市场好,股价在增发价15元以上,那么抛售的收益非常可观。
如果市场不好,股价没有涨,还是15元/股,增发认购者的收益还是很丰厚。以15元/股卖掉1亿股后拿到15个亿,还掉向券商借的8亿元,还剩7亿元,这一、两年里付给券商银行的利息有1亿多,同时为张罗这些吃饭送礼等工作需要花掉1个亿,再减去当初拿出来的2个亿,最后还有3个亿的净利润,嘿嘿,当初2个亿、一两年后变为3个亿,增发认购者的投资收益是150%,再次秒杀所有人。
更不好的情况是跌破发行价,比方说股价只有8元/股了,那怎么办?认购者先借几天的过桥贷款还券商8亿,拿出0.8亿股股票后向银行抵押贷款贷个3-4亿,再说投资项目建成后需要资金流动,再贷3-4亿的流动资金贷款,两笔贷款就把过桥贷款还,把账本做平。
那么这笔贷款就有一年左右的期限,一年之后如果股价还是在10元之下,不够还借银行的8个亿,那么就干脆来第二次增发,理由是前次增发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已经开始生产了,但是这几年市场情况有变,利润比预想的差,需要往上游发展,打通产业链,自己生产原料,那样才能提高利润率,所以打算再增发一次投资二期工程。
总结:据说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整天想的就是怎么用股票作为筹码通过资本运作为自己挣钱,所以我们要警惕长期业绩不佳、长期微亏的公司搞定向增发、警惕增发后发布募集闲散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警惕增发价是10元/股,所以10元是强支撑的分析、警惕增发之后项目没有明显收益的公司、警惕边搞增发边搞股权质押的公司。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构编制只减不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