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的神州数码招聘花10亿元来炒股 是投资还是反收购

郭为:我是一个老创客 今天仍然有人笑话我|神州数码|郭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郭为:我是一个老创客 今天仍然有人笑话我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认为,所谓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不如说是改良,比如工业制造,想颠覆没那么简单。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郭为 我是一个老创客
  “寻找中国创客”导师郭为认为,投资人应有失败承受能力,创业者应有犯错总结能力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广告语是郭为1988年刚到联想时的杰作。12年后,联想分拆,他率领神州数码团队创业,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商,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品牌。今年6月3日,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作为“寻找中国创客”的创业导师,在北京西二旗神州数码总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自称是“一个老创客”。他提醒创业者,不要怕犯错,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
  郭为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8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加盟联想。此后12年里,郭为换了11个岗位,被称为“救火队员”。2000年联想分拆,郭为率领神州数码团队二次创业,成功将其打造为“中国IT服务第一品牌”。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
  与Uber相见恨晚
  新京报:Uber和神州数码合作了,大家都很好奇,一个叫车软件和做智慧城市的神州数码怎么会走到一起?
  郭为:今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结束后,我去了硅谷,朋友们给我介绍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位朋友详细讲解了Uber的业务模式,一开始我也和你一样,说一个打车公司跟我有什么关系,可能我能帮它开拓点市场?因为中国也有滴滴、快的这样类似的产品。
  但了解Uber的理念后,我发现它和神州数码很相近,都希望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而且他们做得很出色,从用车这个点切入,但后台实际是在建一个面向社会的平台。神州数码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孤独前行,探索一种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包括服务应用模式上的可行性,是不是能够被接受我们也不能确定。所以当我看到Uber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确实很兴奋,似乎是找到了一个知己。
  新京报:理念和公司实力并不完全对等。就像创业公司都能描绘很好的愿景,但能不能实现,有很远的路要走,你为什么会相信Uber有这个实力?
  郭为:因为它已经做出来了。他们已经开始挖掘大数据,分析并创造价值。他们已经在美国的一些城市送快件、送外卖――通过精准算法,将闲置汽车资源变成有价值的公共资源,提高效率,增加司机的收入,同时减少上路车辆,实现节能减排。这种新模式会逐步建立一套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年初,美国波士顿市已与Uber建立了大数据方面的合作,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提供减轻波士顿交通拥堵、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的合理规划和解决方案,助力波士顿政府打造智慧城市。
  新京报:对神州数码而言,Uber的吸引力在哪里?
  郭为:我们有共同的理念,他们在实践上比我们先走了一大步,不仅有服务平台,还找到一个杀手级应用。所以,Uber对我们很有启发,比如怎么建造公共服务体系。我不能讲很多我们具体在做的事情,但相信一年以后,最多两年,我们很多东西能让人眼前一亮。
  新京报:神州数码和Uber的合作,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
  郭为:首先是在理念上的交流,接下来可能会在技术上做一些交流,不见得一定会产生具体的东西。用一个比较俗的词就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新京报:未来神州数码还会跟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吗?
  郭为:当然。神州数码是从非常传统的IT业务起步,经过十年,我们从边缘走到主流。下一个十年,神州数码要拥抱互联网,从主流走到前沿,也就是让信息技术渗透到我们服务的各个领域。
  别人看我像堂吉诃德
  新京报:能简单描述一下你们要搭建的这个智慧城市平台吗?跟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平台,比如淘宝、京东有什么异同,也会开放吗?
  郭为:一定要开放。今天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世界,没有人可以封闭,去单打独斗。一定要融入到大生态体系里,公司这个植物才能够更好生长。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城市服务平台,未来大家都会生活在互联网环境里,每天都要和这个平台接触。
  新京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除了政府服务互联网化外,市民现在接触到的这些互联网生活,也会嫁接到这个平台上,变成一个覆盖生活、办公、政务,全方位的平台?
  郭为:对。比如早晨一起床,你的智能手机或手表会把你的时间表,通过一个虚拟图像推送到眼前。你可能又做了一个早操,也会被记录到你的个人空间里,你的早餐会根据运动量和身体状况被定制出来。
  一出门,Uber或者滴滴等智能交通工具把你带到公司,在车上你能通过网络空间把今天采访对象的资料数据汇集,你处理后发给相关人员。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画面,对采访情景进行提前设计。
  采访结束后,你要办出国护照。把所有电子证件发给相关部门,过几天就能收到护照了。
  下班前,你可以提前调节家里的空调,冰箱会告诉你缺什么东西,然后你在网络超市选购,还可以预约厨师做饭,下班回家饭菜就做好了。
  这些是我们能想到的一些简单的智慧城市情景。
  新京报:这些已经跟科幻大片差不多了。但这些场景,之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分别描述过其中的片段。神州数码有什么吸引力,能让大家把产品汇聚在这里?
  郭为:就像说你为什么打电话要通过中国移动呢?因为有很好的网络。我们当然不是唯一的入口,这就看谁的服务更好,谁搭建平台的水平更高。
  新京报:你说过,“Uber来了,我不再孤独”。你的孤独感来源于什么?
  郭为:没有人理解我做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做这个事情四年了,我最早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别人觉得是天方夜谭。
  新京报:有人嘲笑过你吗?
  郭为:今天仍然有人笑话我。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像堂吉诃德,自以为是,别人像看笑话一样(看我)。
  新京报:所有颠覆传统的人,一开始都是不被别人理解了。
  郭为:谁知道我是颠覆,还是什么别的。但这就是我的体会,觉得自己看到了未来,而且这个未来对国家、社会都是很大的机遇,但别人不一定这样看。
  说颠覆不如说改良
  新京报:之前你带领神州数码两次成功转型,现在看你的创业才刚刚开始。
  郭为:对,我就是个创客,一个老创客。
  新京报:互联网时代,所有的行业都面临被颠覆,你准备颠覆什么?
  郭为:与其说颠覆,不如说改良。就像人锻炼身体,把多余的赘肉消灭掉,人才会更健康。现在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掉不必要的环节。所以我觉得未来“互联网+”的主方向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结合,不断自我改良,使行业产生新活力。比如工业制造,互联网的人想颠覆没那么简单。
  不管是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我觉得都会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又比如现在比较热的互联网金融,所谓的颠覆性短期是存在的,但最后一定还是以传统金融业自身的改造为主。互联网金融会有一个客户群,但不会很大,只能起到刺激作用。
  新京报:怎么解释现在创业热情高涨,创客们在每一个细分领域进行尝试,希望创造一个新体验。你的这番话对他们似乎是当头一棒。
  郭为: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成熟,钻一些市场漏洞可能形成一些突破。就像当年有人在互联网上做股票,以为传统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会被颠覆。最后的结果是证券公司互联网化。再比如苹果的iPod对音像公司的影响,只是更多版权公司要和苹果合作,苹果成为新的分销商,还是要回到事物的本质。你再颠覆,人类吃饭穿衣的需求始终存在。
  新京报:但以前我要去超市买东西,现在网上买。超市这个商业体就是面临颠覆。
  郭为:最终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全是这样,还是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只是一个多样性的选择吧。
  新京报:你这次创业要改善的是什么问题?
  郭为:比如说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环境问题、人口的快速膨胀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这个城市变得更美好。
  新京报:现在“互联网+”创业的核心机会是,用互联网的力量,把中介、分销商直接消灭。作为中国最大的分销渠道,你怎么接招?
  郭为:现在说分销商完全没有价值还为时过早。未来这个行业的成长会很慢,就像城市的水、电、煤气公司一样,不见得有多高的成长性,但这是社会需要的,它不会消亡。
  改变世界要脚踏实地
  新京报:很多人认为现在是创业的最好时期,你认同吗?
  郭为:对,所谓创业最好时期,就是两个东西聚到一起,一是技术快速变革;二是社会变革。比如中国在转型升级,会有很多新需求。现在国内这两者汇聚到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创业机会。
  新京报:你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第一素质是什么?
  郭为:创造力极为重要。没有创造力,叫什么创客?就像莎士比亚的戏剧把英语范式定型,京剧给中国戏剧的形式下了定义:一个马鞭就代表一匹马,一个脸谱代表一种性格的人。我认为创业者要有应用情景的想像力,知道在什么情景下这个东西会发挥作用。
  新京报:创客成长为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你认为哪个要素最重要?
  郭为:前一段时间,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到清华大学演讲,他讲了一句话我很认同,一个伟大企业家要有改变世界的想法。如果只是要赚钱,很难做大。我非常讨厌为了挣钱,不计手段的人。挣钱了又怎么样?钻漏洞发财了有什么意义?
  新京报:但是也有人认为,创业者一开始不要抱着太大的梦。
  郭为:我觉得不矛盾,改变世界要脚踏实地。
  新京报:你刚做神州数码的时候,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吗?
  郭为:有,从一开始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当初选择联想,也是因为柳总(柳传志)说,我们的企业要走向国际,我们要产业报国,是这样的大旗吸引了我。
  投资人应有失败承受力
  新京报:很多人认识的郭为只是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其实你早也发生角色转变。介绍一下你作为投资人的成绩?
  郭为:我现在有投资一些企业或者跟一些创业企业合作,主要是围绕数字化中国概念展开的。
  新京报:对于你经手的投资项目,是以公司名义去投?还是以你个人名义去投?
  郭为:都有,天使是个人的,因为有巨大风险,投1000个能有1个成功就不错了。尽管我鼓励创业,但并不是说所有人创业都能够成功。中国过去的文化是鼓励大学生找稳定的工作,现在应该变了,要鼓励孩子们去闯一闯,试一试。哪怕创业两三年没成功,再去找工作也没有关系。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投资的?
  郭为:主要还是从做智慧城市之后。我们变成一个平台公司,就像马云开淘宝一样,要让成千上万的小企业到这个平台上来,我们需要支持这些企业,让他们成功。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做平台就是让人家成功。
  新京报:到目前为止,你比较得意的投资是什么?
  郭为:神州融的投资感觉还不错。他们借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搭建了一个风险管理的服务平台,最近拿了不少奖项。
  新京报:现在很多像你这样的企业家转型做天使。你怎么平衡这两个角色?
  郭为:做这种投资可能还不是我的长项。其实雷军对我影响挺大,他是天生的创业者,(对机会)很敏锐,我更擅长大的资本运作,能够做资源整合。
  新京报:就是聚焦在智慧城市这个项目上?
  郭为:对,在平台搭建过程中,我们会组织一些创客群。比如前一阵在成都,我们组织了20多家平台上的企业结成创新联盟,我们也会在那里建立孵化器,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合作,和地方基金合作,鼓励创业者到我们的平台上来。今年是20多家,我希望未来几年能做2000家,这样才能把平台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我们的主要方向。
  新京报:现在更多的资金涌向互联网高科技领域,短短几年天使投资成本贵了好几倍。你认为有泡沫吗?是否有破裂的风险?
  郭为:我觉得现在是相当正常的状态,投资人应该有失败承受力,过去是捡便宜,市场没有热起来,所以项目成功率很高。
  失败时要善于总结
  新京报:回顾你个人的成长过程,你认为个人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郭为:很难说。我当时加盟联想,和今天创业没什么差别。那时全国研究生只有2万人,可以说选工作,好机会多得是。我到联想,还是想把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不是我个人有多牛,是那个环境造就的。比如那个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也是在讨论环节里,碰撞出来的,只是我组织了这个事情。包括后面的工作,让我管财务,我哪懂,还是靠团队力量。个人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现在我还在学习。
  新京报:你现在在学什么?
  郭为:什么都学,和互联网相关、和技术相关的东西,只要是有用东西,都要去学。
  新京报:这些年,你学到最重要的知识或技术是什么?
  郭为:不好说,就像当初我觉得自己不适合PR(公关)工作,柳总批评我,你不会跟人打交道,什么工作都不会做好。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就在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跟媒体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媒体进行营销,以至于后来有人说我是中国公关第一人。我只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新京报:你刚参加工作时的梦想实现了吗?
  郭为:当然,我现在比当时的梦想,已经走得更远了。那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能做到现在这样,只是觉得跟着柳总一起闯天下就挺好。
  新京报:你还曾经调侃自己是一个容易犯错的CEO,你犯过什么错误?
  郭为:2001年我们上市,2003年就出现很大的亏损。我当时做软件服务,我是拿着本书去做的,这个产业怎么做其实自己并不是很清楚,什么人适合做这个,也不清楚。结果犯了一系列错误。我觉得我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总结,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
  新京报:年轻创业者一开始也会犯错失败。对他们,你有什么建议?
  郭为:最核心东西是要善于总结。一是对自己的总结,是不是创业这块料,如果一次两次三次都搞不清楚,这个人就不可救药了。第二才是总结事情本身,是不是有商业价值。做企业做到最高层次,是要做出社会价值。世界上什么机构时间最久?一是学校,二是教堂,因为他们的社会价值巨大,所以长命百岁。
  【导师小调查】
  1 你认为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a聪明 b勤奋 c诚信 d坚韧 e个性 f其他(可注明)
  ●郭为:c
  2 你希望和你投资的创业者成为什么样的关系?
  a朋友 b师生 c无所谓 d其他(可注明)
  ●郭为:a
  3 你对所投资的项目,喜欢哪种退出方式?
  a下一轮融资有人接盘就退
  b成功上市后退出
  c看准了就长期持有
  d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再定退出方式
  e其他(可注明)
  ●郭为:d
  中国创客导师阵容
  著名企业家
  ●柳传志 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
  ●王健林 万达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雷军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郭为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鸿t 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著名投资人
  ●李开复 创新工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徐小平 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
  ●熊晓鸽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其玲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郭为的神州数码花10亿元来炒股 是投资还是反收购?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郭为陷港股版“宝万之争” 多家上市公司被卷入_网易财经
郭为陷港股版“宝万之争” 多家上市公司被卷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郭为陷港股版“宝万之争” 多家上市公司被卷入)
就在大家都在猜测叫阵“下周一,一起迎战!”,是不又要放什么大招的时候,另一家老牌IT企业神州控股(00861)的老板郭为也遭遇资本市场的狙击。一场被称为版“宝万之争”的大战也渐入高潮。明争暗斗两月有余5月27日,神州控股的股价大幅飙升,最高涨幅一度达17.26%,收盘于6.58港元。分析人士指,大幅推升股价的直接原因源于前一天,也就是5月26日晚间,公司发布的一则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公告。该公告称,为寻找有利于公司产业布局战略性证券投资并购机会,实现产业扩张,神州数码拟使用不超10亿元自有资金用于证券投资。其中不超过5亿元用于购买关联方上市公司股票,包括但不限于神州信息、神州控股、鼎捷软件等等。这一信息,市场给出的解读就是,郭为在为神州控股与之间的第二轮较量筹集资本弹药,也是对此前5月19日广电运通再次增持神州控股股权比例至11.08%的直接叫板。事实上,神州控股与广电运通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历时两月有余。事件要追溯到3月15日,港交所的最新资料引发一次王炸,资料显示广电运通已通过沪港通收购神州控股5.52%的股权,随后半个月内,广电运通又连续三次增持,累计花费应该在近10亿元,经过几次增持后,广电运通将持股比例追加到10.09%,顺理成章地成为神州控股单一大股东。不过,诡异地是,如此大额资本的突然介入不但并未拉动股价的上升,反而致使股价在剧烈波动中整体持续跌了近两月。分析人士认为,个中原因不排除可能是神州控股方面调动资源压低股价,希望迫使广电运通撤离。实际情形在5月19日再度发生逆转,广电运通并未如神州控股之愿知难而退,而是卷土重来,而且将投资额度上调至22亿人民币,比之前的累计花费还要高。之后的一周,股市画风陡变,神州控股的股价一路上涨,并在5月27日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广电运通:钱多不为套利神州控股与广电运通之间股权之争一波三折,股市上风云万象,在这些热闹表象的背后到底有什么蹊跷?首先,要了解的是广电运通是何方神圣,为何要举牌神州控股?智通财经获悉,广电运通是一家金融智能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ATM领域属于龙头老大。目前,该公司正在充分利用银行网点转型、金融大数据趋势的重要机遇和高端设备进口替代的优良政策环境,以产业投资基金为平台,全面布局金融服务外包等战略发展产业。2015年广电运通向大股东和员工计划定增37亿,国资控股比例提升到53.11%,国资绝对控股后开始切入金融押运业务,打造ATM外包全产业链,同时开始对外并购。从今年年初开始,该公司就已有迹象在证券二级市场内着手寻找相关战略性投资标的。5月17日,广电运通还使用自有资金采用认购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耗资1.66亿认购汇通金融51%的股权,以便切入银行呼叫中心外包业务等非现金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领域。神州控股是该公司圈定的一个更大的标的。对此,广电运通的官方说辞是这样的,公司认为神州控股在IT服务领域的较强综合实力能够与广电运通在金融自助设备领域的专业经验形成互补性,希望通过资本纽带推动产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同时维护双方中小股东的利益,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翻译过来就是说,广电运通是有整体布局的,并非为短期套利而来。神州控股:“高颜值”低市值然而,问题来了。曾经身为当年联想二虎将之一的郭为,在过去几十年中一手打拼下来的江山,怎能轻易拱手让人?神州控股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股权高度分散,在广电运通野蛮介入之前,最大股东持股才8%,实际控股人董事长郭为持股才6.3%。广电运通仅花了10亿多就在最短时间内入局,并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未来如果进一步追加资金,将持股比例提升超过51%绝对控股这家中国内地最大的IT股务商、领先的智慧城市及供应链互联网服务与金融服务企业。不仅如此,神州控股可以说是一家“秀外慧中”的高颜值企业。先来看给郭为运送子弹的神州数码。2015年神州控股将旗下的IT分销业务拆分,并作价40亿元卖给了国内一家上市企业, 实现借壳上市。郭为成为新公司的最大股东,占股23.6%。此前,神州控股就是用这一套“拆分+借壳”的回归模式借壳*ST太光,将后者的主营业务变更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ST太光现在已经改名为神州信息。神州控股通过旗下全资控股子公司神州数码软件占股神州信息42%,而神州信息的价值113.63亿人民币。此外,神州控股还拥有另一家港股企业18.4%的股权,以及A股企业鼎捷软件3.89%的股份,前者目前价值7.14亿港币,后者价值2.65亿人民币。从目前神州控股的市值72亿港币来看,可以说神州控股被严重低估。在剥离掉分销业务后,神州控股专注于互联网应用、智慧城市、供应链管理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高增值业务,根据该公司一季报,公司2016年第一季营业收入16.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最新的消息是,神州数码内部人员一口否定了外界关于反收购的猜测,并表示“证券投资主要是作为战略布局的一个考虑,并非只单指某家关联的上市公司”。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智通财经,从综合实力上来看,双方势均力敌,争斗不会短期内结束,而且随着深港通的宣布,类似神州控股的股权之争的案例,还会不断涌现。如今资本的玩法又升维了。
标准一旦建立了之后,大多数时间并不用总管着市场。
巨丰投顾6月策略:市场低谷期防御为上。
此种战法是短线交易者必须注意的一个因素,是散户能够获利的力量之源。
K线是分析和判断行情走势最基本的技术指标。学会看图,赚钱不再难!
在这个市场里,主力决定着大市走向。散户能赚钱的方法就是跟庄操作。
要做股票,先看大盘,如果把握不好节奏,想在市场生存,真的很难。
本文来源:智通财经网
责任编辑:杨倩_NF442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神州数码郭为:投资和创业必备的两种能力
来源:新京报
    “寻找中国创客”导师郭为认为,投资人应有失败承受能力,创业者应有犯错总结能力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广告语是郭为1988年刚到联想时的杰作。12年后,联想分拆,他率领神州数码团队创业,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商,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品牌。今年6月3日,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作为“寻找中国创客”的创业导师,在北京西二旗神州数码总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自称是“一个老创客”。他提醒创业者,不要怕犯错,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
  郭为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8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加盟联想。此后12年里,郭为换了11个岗位,被称为“救火队员”。2000年联想分拆,郭为率领神州数码团队二次创业,成功将其打造为“中国IT服务第一品牌”。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
  与Uber相见恨晚
  新京报:Uber和神州数码合作了,大家都很好奇,一个叫车软件和做智慧城市的神州数码怎么会走到一起?
  郭为:今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结束后,我去了硅谷,朋友们给我介绍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位朋友详细讲解了Uber的业务模式,一开始我也和你一样,说一个打车公司跟我有什么关系,可能我能帮它开拓点市场?因为中国也有滴滴、快的这样类似的产品。
  但了解Uber的理念后,我发现它和神州数码很相近,都希望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而且他们做得很出色,从用车这个点切入,但后台实际是在建一个面向社会的平台。神州数码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孤独前行,探索一种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包括服务应用模式上的可行性,是不是能够被接受我们也不能确定。所以当我看到Uber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确实很兴奋,似乎是找到了一个知己。
  新京报:理念和公司实力并不完全对等。就像创业公司都能描绘很好的愿景,但能不能实现,有很远的路要走,你为什么会相信Uber有这个实力?
  郭为:因为它已经做出来了。他们已经开始挖掘大数据,分析并创造价值。他们已经在美国的一些城市送快件、送外卖――通过精准算法,将闲置资源变成有价值的公共资源,提高效率,增加司机的收入,同时减少上路车辆,实现节能减排。这种新模式会逐步建立一套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年初,美国波士顿市已与Uber建立了大数据方面的合作,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提供减轻波士顿交通拥堵、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的合理规划和解决方案,助力波士顿政府打造智慧城市。
  新京报:对神州数码而言,Uber的吸引力在哪里?
  郭为:我们有共同的理念,他们在实践上比我们先走了一大步,不仅有服务平台,还找到一个杀手级应用。所以,Uber对我们很有启发,比如怎么建造公共服务体系。我不能讲很多我们具体在做的事情,但相信一年以后,最多两年,我们很多东西能让人眼前一亮。
  新京报:神州数码和Uber的合作,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
  郭为:首先是在理念上的交流,接下来可能会在技术上做一些交流,不见得一定会产生具体的东西。用一个比较俗的词就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新京报:未来神州数码还会跟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吗?
  郭为:当然。神州数码是从非常传统的IT业务起步,经过十年,我们从边缘走到主流。下一个十年,神州数码要拥抱互联网,从主流走到前沿,也就是让信息技术渗透到我们服务的各个领域。
  别人看我像堂吉诃德
  新京报:能简单描述一下你们要搭建的这个智慧城市平台吗?跟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平台,比如淘宝、京东有什么异同,也会开放吗?
  郭为:一定要开放。今天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世界,没有人可以封闭,去单打独斗。一定要融入到大生态体系里,公司这个植物才能够更好生长。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城市服务平台,未来大家都会生活在互联网环境里,老百姓每天都要和这个平台接触。
  新京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除了政府服务互联网化外,市民现在接触到的这些互联网生活,也会嫁接到这个平台上,变成一个覆盖生活、办公、政务,全方位的平台?
  郭为:对。比如早晨一起床,你的智能或手表会把你的时间表,通过一个虚拟图像推送到眼前。你可能又做了一个早操,也会被记录到你的个人空间里,你的早餐会根据运动量和身体状况被定制出来。
  一出门,Uber或者滴滴等智能交通工具把你带到公司,在车上你能通过网络空间把今天采访对象的资料数据汇集,你处理后发给相关人员。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画面,对采访情景进行提前设计。
  采访结束后,你要办出国护照。把所有电子证件发给相关部门,过几天就能收到护照了。
  下班前,你可以提前调节家里的,会告诉你缺什么东西,然后你在网络超市选购,还可以预约厨师做饭,下班回家饭菜就做好了。
  这些是我们能想到的一些简单的智慧城市情景。
  新京报:这些已经跟科幻大片差不多了。但这些场景,之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分别描述过其中的片段。神州数码有什么吸引力,能让大家把产品汇聚在这里?
  郭为:就像说你为什么打电话要通过中国移动呢?因为有很好的网络。我们当然不是唯一的入口,这就看谁的服务更好,谁搭建平台的水平更高。
  新京报:你说过,“Uber来了,我不再孤独”。你的孤独感来源于什么?
  郭为:没有人理解我做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做这个事情四年了,我最早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别人觉得是天方夜谭。
  新京报:有人嘲笑过你吗?
  郭为:今天仍然有人笑话我。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像堂吉诃德,自以为是,别人像看笑话一样(看我)。
  新京报:所有颠覆传统的人,一开始都是不被别人理解了。
  郭为:谁知道我是颠覆,还是什么别的。但这就是我的体会,觉得自己看到了未来,而且这个未来对国家、社会都是很大的机遇,但别人不一定这样看。
  说颠覆不如说改良
  新京报:之前你带领神州数码两次成功转型,现在看你的创业才刚刚开始。
  郭为:对,我就是个创客,一个老创客。
  新京报:互联网时代,所有的行业都面临被颠覆,你准备颠覆什么?
  郭为:与其说颠覆,不如说改良。就像人锻炼身体,把多余的赘肉消灭掉,人才会更健康。现在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掉不必要的环节。所以我觉得未来“互联网+”的主方向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结合,不断自我改良,使行业产生新活力。比如工业制造,互联网的人想颠覆没那么简单。
  不管是工业4.0,还是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我觉得都会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又比如现在比较热的互联网金融,所谓的颠覆性短期是存在的,但最后一定还是以传统金融业自身的改造为主。互联网金融会有一个客户群,但不会很大,只能起到刺激作用。
  新京报:怎么解释现在创业热情高涨,创客们在每一个细分领域进行尝试,希望创造一个新体验。你的这番话对他们似乎是当头一棒。
  郭为: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成熟,钻一些市场漏洞可能形成一些突破。就像当年有人在互联网上做股票,以为传统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会被颠覆。最后的结果是证券公司互联网化。再比如苹果的iPod对音像公司的影响,只是更多版权公司要和苹果合作,苹果成为新的分销商,还是要回到事物的本质。你再颠覆,人类吃饭穿衣的需求始终存在。
  新京报:但以前我要去超市买东西,现在网上买。超市这个商业体就是面临颠覆。
  郭为:最终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全是这样,还是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只是一个多样性的选择吧。
  新京报:你这次创业要改善的是什么问题?
  郭为:比如说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环境问题、人口的快速膨胀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这个城市变得更美好。
  新京报:现在“互联网+”创业的核心机会是,用互联网的力量,把中介、分销商直接消灭。作为中国最大的分销渠道,你怎么接招?
  郭为:现在说分销商完全没有价值还为时过早。未来这个行业的成长会很慢,就像城市的水、电、煤气公司一样,不见得有多高的成长性,但这是社会需要的,它不会消亡。
  改变世界要脚踏实地
  新京报:很多人认为现在是创业的最好时期,你认同吗?
  郭为:对,所谓创业最好时期,就是两个东西聚到一起,一是技术快速变革;二是社会变革。比如中国在转型升级,会有很多新需求。现在国内这两者汇聚到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创业机会。
  新京报:你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第一素质是什么?
  郭为:创造力极为重要。没有创造力,叫什么创客?就像莎士比亚的戏剧把英语范式定型,京剧给中国戏剧的形式下了定义:一个马鞭就代表一匹马,一个脸谱代表一种性格的人。我认为创业者要有应用情景的想像力,知道在什么情景下这个东西会发挥作用。
  新京报:创客成长为企业家需要不断学习。你认为哪个要素最重要?
  郭为:前一段时间,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到清华大学演讲,他讲了一句话我很认同,一个伟大企业家要有改变世界的想法。如果只是要赚钱,很难做大。我非常讨厌为了挣钱,不计手段的人。挣钱了又怎么样?钻漏洞发财了有什么意义?
  新京报:但是也有人认为,创业者一开始不要抱着太大的梦。
  郭为:我觉得不矛盾,改变世界要脚踏实地。
  新京报:你刚做神州数码的时候,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吗?
  郭为:有,从一开始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当初选择联想,也是因为柳总(柳传志)说,我们的企业要走向国际,我们要产业报国,是这样的大旗吸引了我。
  投资人应有失败承受力
  新京报:很多人认识的郭为只是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其实你早也发生角色转变。介绍一下你作为投资人的成绩?
  郭为:我现在有投资一些企业或者跟一些创业企业合作,主要是围绕数字化中国概念展开的。
  新京报:对于你经手的投资项目,是以公司名义去投?还是以你个人名义去投?
  郭为:都有,天使是个人的,因为有巨大风险,投1000个能有1个成功就不错了。尽管我鼓励创业,但并不是说所有人创业都能够成功。中国过去的文化是鼓励大学生找稳定的工作,现在应该变了,要鼓励孩子们去闯一闯,试一试。哪怕创业两三年没成功,再去找工作也没有关系。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投资的?
  郭为:主要还是从做智慧城市之后。我们变成一个平台公司,就像马云开淘宝一样,要让成千上万的小企业到这个平台上来,我们需要支持这些企业,让他们成功。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做平台就是让人家成功。
  新京报:到目前为止,你比较得意的投资是什么?
  郭为:神州融的投资感觉还不错。他们借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搭建了一个风险管理的服务平台,最近拿了不少奖项。
  新京报:现在很多像你这样的企业家转型做天使。你怎么平衡这两个角色?
  郭为:做这种投资可能还不是我的长项。其实雷军对我影响挺大,他是天生的创业者,(对机会)很敏锐,我更擅长大的资本运作,能够做资源整合。
  新京报:就是聚焦在智慧城市这个项目上?
  郭为:对,在平台搭建过程中,我们会组织一些创客群。比如前一阵在成都,我们组织了20多家平台上的企业结成创新联盟,我们也会在那里建立孵化器,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合作,和地方基金合作,鼓励创业者到我们的平台上来。今年是20多家,我希望未来几年能做2000家,这样才能把平台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我们的主要方向。
  新京报:现在更多的资金涌向互联网高科技领域,短短几年天使投资成本贵了好几倍。你认为有泡沫吗?是否有破裂的风险?
  郭为:我觉得现在是相当正常的状态,投资人应该有失败承受力,过去是捡便宜,市场没有热起来,所以项目成功率很高。
  失败时要善于总结
  新京报:回顾你个人的成长过程,你认为个人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郭为:很难说。我当时加盟联想,和今天创业没什么差别。那时全国研究生只有2万人,可以说选工作,好机会多得是。我到联想,还是想把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不是我个人有多牛,是那个环境造就的。比如那个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也是在讨论环节里,碰撞出来的,只是我组织了这个事情。包括后面的工作,让我管财务,我哪懂,还是靠团队力量。个人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现在我还在学习。
  新京报:你现在在学什么?
  郭为:什么都学,和互联网相关、和技术相关的东西,只要是有用东西,都要去学。
  新京报:这些年,你学到最重要的知识或技术是什么?
  郭为:不好说,就像当初我觉得自己不适合PR(公关)工作,柳总批评我,你不会跟人打交道,什么工作都不会做好。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就在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跟媒体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媒体进行营销,以至于后来有人说我是中国公关第一人。我只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新京报:你刚参加工作时的梦想实现了吗?
  郭为:当然,我现在比当时的梦想,已经走得更远了。那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能做到现在这样,只是觉得跟着柳总一起闯天下就挺好。
  新京报:你还曾经调侃自己是一个容易犯错的CEO,你犯过什么错误?
  郭为:2001年我们上市,2003年就出现很大的亏损。我当时做软件服务,我是拿着本书去做的,这个产业怎么做其实自己并不是很清楚,什么人适合做这个,也不清楚。结果犯了一系列错误。我觉得我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总结,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
  新京报:年轻创业者一开始也会犯错失败。对他们,你有什么建议?
  郭为:最核心东西是要善于总结。一是对自己的总结,是不是创业这块料,如果一次两次三次都搞不清楚,这个人就不可救药了。第二才是总结事情本身,是不是有商业价值。做企业做到最高层次,是要做出社会价值。世界上什么机构时间最久?一是学校,二是教堂,因为他们的社会价值巨大,所以长命百岁。
  【导师小调查】
  1 你认为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a聪明 b勤奋 c诚信 d坚韧 e个性 f(可注明)
  ●郭为:c
  2 你希望和你投资的创业者成为什么样的关系?
  a朋友 b师生 c无所谓 d其他(可注明)
  ●郭为:a
  3 你对所投资的项目,喜欢哪种退出方式?
  a下一轮融资有人接盘就退
  b成功上市后退出
  c看准了就长期持有
  d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再定退出方式
  e其他(可注明)
  ●郭为:d
(责任编辑:黄瑶)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州数码郭为三任妻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