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容那片形容虚幻的词语光影,能成为情绪最后的出口

文 字 旅 行 ,
点 击 题 目 下 方
唯 美 文 字
清 新 图 片
晚 安 心 语
每 晚 8 : 3 0
给 你 一 点 温 暖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点击题目下方
心情签名档
,免费订阅情感心理杂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光影流动的记忆
西湖BLOG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
Archives Categories
西湖BLOG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
Entries List
西湖BLOG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
INFORMATION
西湖BLOG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
------------------------------------------------------------------------------------------ 初见
车驰离京城的刹那,我看见夏日的芳华在褪尽,我看见自己的身躯在消失,变成了一堆没有气息的尘埃。在798的江湖餐厅,透过玻璃的屋顶,我看见整座城市天空的湛蓝。我只想十年前,我刚踏入这个城市的时候,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毕竟没有什么是永远隐晦而肮脏的吧。面前的杯壁上泛着浅浅一层水气。蜂蜜加了冰块,甜蜜到浓郁的味道让我窒息、亦让我清醒。我喜欢脸色温和、头发凌乱的自己,可以在城市的角落以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坐好,然后懒懒地陪你说话,懒懒地陪你看风景,只是那时你却不在我身边。回来几天,一直恍惚着度日,时间仿佛断了线,我在日子里悄悄地跳着格子,无痕迹可寻。斑驳间的透明,有时有着失去言语的笑容,永远是遮掩些什么不快的事。身体只能感觉到天气骤然凉了起来,夜里已经需要盖着薄被才能安睡,白天站在树荫下,抬眼看去会有种清澈的光线透过叶子,让人无端便觉得秋之静美。我张开手臂,深深地呼吸着这初秋的味道,我最爱的季节,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到来了。我不知道,这个秋天等待我的是什么。只是有些事情我们必须不断地习惯,然后挺过去。回忆如此,思念如此。只是我常常产生的恍惚让我以为时光在某个时刻停滞了。棂窗而外,喧闹的街道,棂窗帘内,炫目的红色。我一直想,原来我们都带着自己的思念在走今世的红尘。一些伤心昨天见过,今天就不要继续了。碰一碰,我怕又是继续再继续的伤痕。一些甜蜜昨天残留,今天还在继续。我只想在这样的涟漪里继续徜徉和沉湎,弹指间老去。
昨天和你说话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这个词,我只想你必是如此的样子。这几天,北方一直不肯见蓝天,空气湿闷得近于让人窒息。彼时那么痛恨北方的大风,如今,却日日希望它能来一场狂风吹散这阴霾。午夜回去,翻出王家卫的片子来看,镜头下的女人,忽而痴情,忽而风情,忽而渴望,忽而兜转。透过那面尘封的玻璃,我仿佛真的看到那些风姿绰约的身影带着神秘性感的腔调,在我的面前烟视媚行。而当我想看的清楚的时候,她们又忽然远去,触不可及。看《重庆森林》的时候,忽然很想很想听听这首歌。在这个闷热多雨的夏天,我也希望会有加州阳光的灿烂了。也许会比较嘈杂,可是,我需要这样的音乐里所展现的明媚。每当我听着它时,我会想起多年前的某天黄昏,校园的广播突然响起这首歌的情景,还有伴着歌声的这段文字:
我曾经想像蝴蝶飞行的方向,必然美丽多样。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土地。我想像媚行:你必须关怀软弱受苦的人,你必须相信爱,你要走遍地雷和向日葵同时埋藏和盛放的田野。
――黄碧云《沉默。暗哑。微小。》
夏日短暂。薄薄透透地拂面。然后落几场雨。枝叶越是浓绿。有红色的花朵在街角花园里争艳,花香随风走散,那片暖色似可蔓延天涯。夜近零点的时候,太阳移至黄经135度,丙戌立秋。我和朋友转去路边的烧烤排档,继续喝酒。夜半的街头,偶尔有行人,还有等客的的士。而我们,只是无聊,且无赖地见证着这个城市夜的沉静。整晚上,我都不知道再和朋友说些什么。坚持与放弃也只在一念之间,或许就像她说过的,再勉强也是徒劳,何必还要如此,活的那么辛苦。只是,我不知道对于感情,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于轻率,不负责任。那天看《北之零年》,记得她一直在等待,等来的却只是背叛。我看到的碎片光影,也从来只有这一幕,最能感动我。那些沉默与低眉,在她不自觉地挺直背脊的时候微微露了端倪。真的想要问,永远究竟有多远?可是,谁又能给出答案。早起有浓雾。时时有雾,今年缘何这般沉沉缭绕。想是相思更见凄苦了些,相见便更欢欣无忌。
转眼又近立秋,一夜的小雨过后,天气骤然凉了下来。一个人行走在街道上,穿着薄薄的长衫竟然觉得有些清冷,或许是因了昨晚的低烧还没有完全退去,也或许是因了从心底发出的凉意寒彻了整个身体。昨晚去医院输液,回去已是夜里。我翻出两年前的碟片,带着相同的情绪,一部一部地观看。我只怕有偶然间隙的时间,会让我陷入可怕的沉默。然而,我终究还是一个感性的人,看到《爱有天意》的时候,泪水还是禁不住地肆意滑落。罗兰?巴特说:“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他的理论,在我这里又一次得到了证实。只是这一次我才明白,“原来,眼泪的存在,除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还证明,有个人因你而悲伤。”朋友发来邮件告诉我,南方的凤凰花又开始落了。我只想,凤凰花落下时,是不是如同洒落一地的鲜血,红得触目惊心?六月,凤凰花开,七月,凤凰花落。我体味这介于盛放与凋零之间的疼痛,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行走在蔚蓝风中的孤独灵魂,我知道在你哪里,那也是一座伤城。
仓央嘉措,空城
中午的阳光依然炽烈,天色轻蓝远漠,让人疑是到了初秋,而明明却只是炎夏的开始。这个七月一直在忙碌中度过,原本去海边的旅行计划一再推迟,怕是到了八月也难成行。每到晚上,看着自己已经倦了的笑容,应酬的言辞也沉默下来,在车上听会儿音乐,就匆匆去超市、去洗衣店,而后回家,认真地洗澡,蜷在床上,睡意沉沉。因为这样的疲惫,夜间看碟看书的时间便少了许多。断断续续地看一些影像和文字,精神也很难集中,看过即忘。渐渐的,思维也开始变得散漫不堪,终日浑沌。有时心中如有千言,却又呆怔着忘了要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流水似的生活,碎片似的日与夜,都是可以遗忘的。看到的文字,听到的声音,拍下的图像,也不一定是全面而真实的。唯独隐藏在它们深处的心情,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就好像仓央嘉措说过的那样,“用墨写下的字迹,一经雨水就洇湿了,没能写出的心迹,想擦也擦它不掉。”这几天毫无预料的,自己变得不平静,整个城市在自己眼里好似成了一座空城。拥堵的街道,招摇的梧桐,冷漠的大楼,过往的行人,一切依旧忙碌混乱又井然有序。而我感觉到的却只是一座空城,一座彻底的空城。李碧华说:“有些感情是指甲,剪掉了还会重生,无关痛痒。而有些是牙齿,失去后永远有个疼痛的伤口,无法弥补。血肉模糊的。决然割舍。”我体味到的是什么?不知道。只是空空荡荡的感觉,里面似乎还有风在回旋。
------------------------------------------------------------------------------------------ 忽而炎夏
午后,天色越发的灰暗,低矮潮湿的天穹,偶尔划过闪电,看得真切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屋里冷气开的透彻,空气却依然沉闷,低迷的气压令我有些不适,做完了手头的最后一点事情,我打开音乐,仿佛又看到“暖”里的田园山色与清灵秀媚,那电影胶片残留下的一幕幕微妙景象,别有一味苍凉。傍晚时候,天色终于完全暗了下来,原本纹丝不动的树叶突然摇曳生姿继而沙沙作响,然后在短暂的招摇过后,伴着豆大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转眼竟落得步步香阶。晚上,朋友约去“昔日情怀”,许是因为一直未停的大雨,楼内一片冷清,吧台的人更是寥寥。我在光影斑斓的地方,看到杯中的红酒荡漾,并映出瑰丽的红色。我开始迷恋这种感觉,专注的眼神,微熏的姿态,还有隐藏了许久的真实感受。西毒说:“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女人在那边等我,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和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我不想‘醉生梦死’,也不再想什么忘记,我只是在品尝不同的酒,和它们各自不同的滋味。
世界杯结束了
“……五月我们对面坐着,犹如梦中,就这样六月到了。六月青草盛开,处处芬芳,七月,悲喜交集,麦浪翻滚连同草地,直到天涯……”
林白的《过程》,分明就像是献给世界杯的,青草盛开的六月,悲喜交集的七月,那样的诗意。然而当盛宴最终落幕的时候,给人更多的感觉却是惆怅。世界杯结束了,齐达内没有继续他的伟大,他在加时赛快要结束时候的冲动,葬送了所有法国人的光荣和梦想。我们曾经无数次地把荣誉和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地送给这位三次荣膺“世界足球先生”的伟大球员。他华丽的舞步,飘逸的球风,魔术般的盘带动作近乎神话。他是继贝利、马拉多纳之后最有望成为第三代“球王”的现役球员。或许是离别前的落寞和惆怅激发了他体内最后的能量,也或许是他想在自己足球生涯的最后时刻给这个世界留下点美好的回忆。在本次世界杯上,他甚至以一己之力把法国队带进了最后的决赛。可是,可能连上帝都没有想到,决赛中的齐达内却冲动的一头撞倒了马特拉齐,我们甚至不知道是为什么,便看到了主裁判出示的红牌。齐达内离开了,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这或许是历史给我们最后的镜头,他的背影消失在大力神杯的光环下,一代艺术大师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他的足球生涯。世界杯结束了,我也不用再重复因为日夜颠倒而带来的困倦,伟大的哲学家兼球迷尼采安慰我们:“明日清晨,如神恩准,你,还会醒来……”
水乡深处 烟波摆渡
傍晚又下起了雨,淋淋漓漓地从天空降下来,打在地上,滴滴嗒嗒,如此频繁、那样尽致。这几天,每天傍晚都会袭来一场小雨,缠缠绵绵的,像极了南方。每到这样的天气,我就会记起家乡的梅雨季,烟雾迷朦,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雨来得猛烈的时候,门前的小路甚至会被涨满的溪水淹没。就像现在,屋外的一塘雨水,没过了马路的边沿。一个人倚靠在阳台,聆听范宗沛,聆听故乡的《水色》,一种旋律抚过耳朵,慰藉心灵。半夜起风了,树枝摇晃,投影在墙上,像魅一般。风吹过叶子,沙沙地在响。不知什么时候从窗户外面进来一只飞蛾,我看着它在灯光下肆意飞舞。这个正在跳着孤寂舞蹈的生灵,是在这样的深夜唯一能够陪伴我的灵魂。它飞不出窗户,永远永远地在它所认为的绚丽与温暖中沉迷。它靠近、又离开,再靠近、再离开,似这般永无休止的情节,都在这深深的夜,一次又一次地上演。音乐停住的时候,好似一切失去温度,窗外的城市显得迷惘颓然。有路灯在蔓延,还蔓延着一些悲伤寂寥的情绪。
天色一片阴沉,窗外的雨哗然有声,瓢泼没有停歇。雨后,在微凉的空气中行走。昏黄灯光映照出来的浓密树影,零落一地的梧桐树叶,暗影交叠。两个新疆模样的男子在街的拐角支起了烤炉,打扫了马路边雨前落下的垃圾,准备开始新一场的生意。我从包里取出一支烟,借用烤炉里的炭火点燃,深吸一口,那陡然间的亮光像极了一朵盛放的玫瑰,却又在瞬间黯淡下去。维克多?雨果说:“没有法兰西,世界就会感到有点儿孤独。”我想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气质。而对于某一个我们熟悉的人,也是如此的吧?
花店里人很少,我选了六枝粉色扶郎,点缀绿叶的小菊花,绿色丝带花系成一束。店里的女孩说,现在很少还有人像我这样自己挑选花的搭配了,很好看。三院距离花店也就5分钟的路程,许是到了探望的时间,住院部到处挤满了人,混乱不堪。单调的病房里,弥漫著消毒水和药物的味道,还夹杂着一丝残留的百合香味。朋友见到我很是高兴。想想她也真是娇气,一点小病就要住院调理,可没想到了医院,一个人又觉着无聊,又闹着要出院。好不容易被家人说服,才勉强住下。一见到我就抱怨,在这里感觉比坐牢还难受。我把自己刻录的一碟CD送给她,我说,音像店里没有卖的,我只好送这个给你,如果不喜欢,听完可以仍了,也不可惜。她笑说,不会仍的,我等着你拿个原版的CD来换回去。Eva Cassidy是我很喜欢的歌手,就好像我喜欢侯孝贤一样,他们的作品都有着温婉而真切的感情在里面,听着总能让人平静下来。
------------------------------------------------------------------------------------------
断断续续地,下了几天的雨。偶尔黑云压城的景象有着别样的情致,天边寂寥且空阔。不论是枕着雨声入眠,还是躲在阳台上,看水塘里偶尔激起的涟漪,总有着说不出的舒适和惬意。至周六,天色仍然没有放晴,头撕裂般的疼痛。若不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我想大部分的时间我都会在床上度过。而事实上,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埋头在一堆繁杂无序的文件里面。隔天回来的时候,我在车上睡着了。醒时天已将黑,车子仍在高速上疾行,两旁百样姿态的树盛开着它们每一片饱满的绿叶,田地里一片鲜嫩的色彩,全然覆盖了土地的颜色。我却不知道,原来伴着我的,一直竟是这样的风景。
有的答案,我可以先告诉你,可是,有些答案恐怕要等很久,等到问题都已经被忘记。――席幕蓉《无怨的青春》
整整一晚上我都在听Paul Mauriat的音乐,清新的曲风,优雅的格调,让自己沉醉其中,不经意间流淌出的哀愁,浸染着自己的情绪。我差点就忘记了今天,或许是因为太过于忙碌的工作,或许是因为太过于颓靡的生活,经常让自己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这真是件可怕的事情。窗外夜幕沉沉,全无一点光亮,我蜷缩在床上,紧紧抱着双臂,这个姿势让我感觉到一些温暖。我合上眼帘,久久沉浸在记忆的暗影里,回想着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今天都是怎么过的,玫瑰、拥抱、亲吻,点点滴滴,或远或近地在眼前浮现,转瞬又悄然消失。直到今天我还在想,如果当初没有那些遇见,我们还会不会如此伤感?如果没有那些欢乐,我们还会不会如此孤单?我摇摇头,起身关掉冷气,推开窗户,夜风从身旁掠过,留下鲜明的不可思议的痕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我站在窗边,看着天色渐渐明亮起来,昨天过去了。祝你生日快乐!
晚上,我坐在花园的绿茵阁,翻阅了一本杂志,吃掉了一客提拉米苏和一份泰皇炒饭。楼下一片空地隔着对面茶楼的灯光霓虹,情人模样的男女来来往往,闲逸漫步。这个地方,我以前常来。那时候总会有一个男孩模样的服务生,伴着琴声唱几首张信哲的歌,很动听。这时却换了一个女人,侧脸颇有动人的轮廓,睫毛长长地活动着,黑色长裙罩着纤瘦的身体,带着神秘的淡雅气质。她的歌声像银铃样,轻轻地摇着,末后宽柔温好,带点回响。有时候,感觉住在城市也不是那么糟糕。虽然没有乡下的干净自然,可是,城市里,总有些我们不曾留意的地方,时光在那里柔软地流淌着。
天气一直阴沉,傍晚时分,袭来一阵小雨,打湿了路面和树上的叶子,不一会儿又倏然离去。雨过之后,带有泥土味的萧瑟西风开始吹来,气温一下子凉了许多。至清晨,寒气加重,出去阳台,一场小雪不期而至。四月里的雪还是第一次见,兴奋之余,却是喷嚏连天。洗了澡,添加了衣服,感觉才稍稍好些。到办公室已是九点,再看窗外,雪已经停了,我甚至能感觉到它已经开始在融化。也许这雪就像许秦豪所讲的那样,来的快,去的也快,终是浅淡无痕的吧。
已经不记得这是我第几次喝醉了,快中午的时候醒来,昨天的一切都已经忘记。手机里有朋友发来的短信,“好久不见你了。”时间是凌晨零点十分。这个短信非常有技巧,它并不暧昧,但是潜在的含义里是一种邀请:我很想见你――虽然字面上没有一个字涉及到邀请。这个短信很像《东邪西毒》,因为它有一种害怕拒绝的东西在里面。幸运的是,我错过了这个短信。这些天,我一直想着去买辆单车,在后行李架上放一个包,胡乱的塞几件衣服,离开温暖,忘记寂寞,四处去流浪。或许会在另一个城市遇到另一个骑车的女人,在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一个眩目的容颜开满我的眼睛。她会微笑着说:“我刚刚逃离一个城市。”我会告诉她,“我也是一样,逃离了一个不快乐的城市。”可是,我清楚地知道这种逃离,不是现在。原来醉酒还有这样的好处,可以胡思乱想。原来在这个世界,我们一直是孤单的,一直都是一个人寂寞的不断想逃离。
------------------------------------------------------------------------------------------
凌晨两点,屋里的暖气停了,有点清冷。外面刮了一天的风渐渐平息,我习惯性地跑去阳台,嗅了嗅风的味道,有点尘土香气,有点思念况味。我把春天要穿的衣服都翻了出来,仍进洗衣机全部洗了一遍,等到明天的太阳出来,便可以晒出阳光的味道来。或许,穿上那样的衣服,心情也会好起来的吧。
凌晨四点,我睡在窗前,可以看见天上的云朵,它们以破碎的姿势游弋。还有如水的月光,柔和地倾泻在整座城市。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的海棠是哀伤的,因为它还在盛放未眠。我也没有睡着,是不是也像海棠一样,是哀伤的呢?
Day Tripper
晚上喝多了酒,喉咙干渴难受,一夜半睡半醒。早晨6点准时被闹钟吵醒,起床后洗澡吃饭,一个小时后,开车上了高速。节后编辑部的几位同学一直嚷嚷着要我去北京聚会,我却一直懒得过去。直到上星期老蒋发来结婚请柬,我想这次是非去不可了。因为欢欢吵着让我去接上她,考虑到时间问题,我只好起个大早,仔细想想这恐怕也是我近一段时间以来起得最早的一个休息日了。京石高速去年大修以后,路况明显好了许多,虽然中途因为进京检查耽误了点时间,但还是在11点前赶到了欢欢的住处。去宜家选了礼物后,我们便匆忙赶去婚宴的酒店。酒店在东三环劲松桥附近,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半个小时,但终还是赶上了婚礼仪式,我们这桌都是编辑部的老人了,难得大家又聚在一起,欢喜非常。本是很简单的婚礼,因为大家的闲聊,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回家的路上,电台里播放的竟然是贝多芬的交响曲,本就非常困倦的我,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催眠。不禁想起甲克虫的那首Day Tripper,"Got a good reason for taking the easy way out. Got a good reason for taking the easy way out now. She was a day tripper, a one way ticket yea. It took me so long to find out, and I found out......" 村上说,“每次听这首歌,我都有一种坐在列车上的感觉。电线杆、火车站、隧道、铁桥、牛、马、烟囱、破烂物……一样接一样向后退去。”而我没有在列车上,却也能哼唱同样的旋律,看到同样的风景,一路欢唱着回家。
晚上去理发,等候的间隙,在附近随意闲逛。夜风暖暖的荡漾着,空气里充满了温暖而湿润的气息。在街的拐角,我目睹了最后一片积雪的融化。我知道,这个冬天过去了。这两天的阳光好的也实在不像话,暖的叫人直想堕落。年前买的三株海棠,不适时宜地凋谢了,想是因为阳光的直射而灼伤了吧。我原以为,这几株海棠不似荼靡,可以韶华四季,却不想一季都还没有更迭,就已经枯萎。看来,“开到荼靡花事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周末无所事事,一直睡到下午两点,惬意地睁开眼皮,躺在床上发怔。朋友打来电话,约去打牌,我其实是非常不愿意去的,新买的几张CD还没来得及听,几本书还没来得及看,可是碍着面子又不好拒绝。接完电话,我重新在床上歪倒,一边听电台里的无聊节目,一边出神地望着天花板。一个小时后,我收拾了房间,冲了热水淋浴,用心刮了胡子,穿上新买的浅蓝色毛衫,匆忙赶去朋友家里。因为我的迟到,朋友们多少有些不高兴。我也懒得解释什么。很多时候,我总是被自己的一些条条框框给制约着,生活的很累。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想改变呢,但这就是我的生活条约,不知觉地约束着、规范着自己。或许这是一种病症吧。因为大家都有点上火,玩到十点多也就散了。晚上回家,在楼下便利店买了盒烟,随即点燃。沿着昏暗的街道,毫无目的地闲逛。我总是这样,烦心的时候就会抽烟,而且一根接着一根,抽到后来,往往不知道抽的是烟,还是寂寞。大概半个多小时后,我扔掉最后一根烟蒂,仰起头做个深呼吸,转身回家。零点的时候,调制了杯浓浓的NESCAFE咖啡,打开MSN电台,收听北京音乐台的《网络奇缘》,话题是博客。主持人说,“写博客是一种需要吧。毕竟把自己捂得太严会很不舒服。不过,有时候露的太多也是容易着凉的。”记得村上春树曾写过这样的文字,“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也许,记录下来会好一些的吧,毕竟以后不是总有时间能够像现在这样悠闲地写段文字的。
------------------------------------------------------------------------------------------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斯汀在小说的开头写到:“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个开头注定了它的不朽。一见钟情的发生本应是美丽而幸福的,然而傲慢与偏见步步纠结,当聪颖魅力的伊丽莎白遇见傲慢不羁的达西,千回百转的爱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这场两百多年前的风花与雪月,伴着精致英式下午茶的清香扑面而来,只是因为加入的配料不同,爱情的味道也变得浓淡不一。1939年,劳伦斯?奥利弗和葛丽亚?嘉逊联袂出演此剧,为我们塑造了银幕史上最英俊的达西和最高贵睿智的伊丽莎白,不过遗憾的是,这对英伦演员的黄金组合并没有擦出多少火花,傲慢和偏见我们是看到了,心里曾被奥斯汀轻柔拨动的那根弦却纹丝未动。时隔66年,我们有幸得以在银幕上重温简?奥斯汀笔下的英伦风情。这一次就像是看到了一幅精致的十九世纪英国乡间生活的风俗画,风轻云淡,释然恬淡。影片大部分的剧情推进都由英格兰的乡间生活组成,一场场舞会、一次次欢宴,搭建了整个故事的温婉基调。在这其中又穿插着英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下午茶、散步、闲谈……看似漫不经心的生活,却流淌着英式的稳重与精致,让整部影片散发出一股清新和谐的柔美气质。
《卡波特》Capote& 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确有其人,大名鼎鼎的《蒂凡尼的早餐》便是根据他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实际上,卡波特最有名的小说就是In Cold Blood,该书被看作是美国文学界非虚构小说(亦称新新闻作品)体系的开山之作,其报告文学式的手法令小说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在书中,卡波特以写新闻报道的严肃态度,加上小说家敏锐犀利的心里洞察和想像力,以散文体写法记录了一桩多重谋杀案及其严重后果,资料详实,观点鲜明。尽管书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诡计或出乎意料的凶手,也没有什么奇峰突起的情节设计,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文学佳作。《卡波特》的故事正是讲述了卡波特创作In Cold Blood时的艰辛心路。不过,《卡波特》的故事并不是卡波特本人笔下的故事,而是根据美国作家杰拉尔德?克拉克德同名传记小说改编,因此比较客观。新手导演Bennett Miller采用类似记录片式德镜头语言,在银幕上再现了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正在制作中的卡波特传记片Every Word Is Ture相比,这部独立制片的小制作集结了不少演技派,比如饰演卡波特的Philip Seymour Hoffman,他出色的表演为他赢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别来敲门》Don't Come Knocking& 一贯冷酷的文德斯,在《别来敲门》中,终于没有像以往那样让主人公复归孤寂的原点。当然,也没有上演好莱坞大团圆结局的戏码,而是以有缺憾的团圆,成就生活的真实和美好。杜琳拒绝了霍华德重新结合的建议后,情不自禁地吻了他,看来两人离冰释前嫌也不远了;儿子的那声爸爸虽然始终没有喊出口,但是却在女儿的感召下接受了他赠送的汽车;至于女儿,更是将对父亲长久的思念一吐为快,给了他一个深情的拥抱。霍华德乖乖地跟侦探回到了片场,影片最后的镜头是他骑在马上的仰拍,此时的他看起来的确像一个真正的英雄。于是我们知道,流浪者终于归来了。《别来敲门》中的影像风格清新、洗练,蓝天白云、红墙黄瓦一目了然,完全颠覆了文德斯素来偏爱的阴郁影像,对比鲜明的色块仿佛取自凡高的画作。Franz镜头下的影像显得活泼而有生命力,这恰恰暗合了文德斯风格的转变。文德斯在这部含情脉脉的新作中没有像以往那样回避问题,相反霍华德比文德斯其他作品中的人物都要勇敢,至少他敢于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所以《别来敲门》才会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许,文德斯只是想告诉我们,锋芒的失去,温情的重生,是要靠勇敢才能换来的。我不禁想问我自己,“我勇敢吗?”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整部影片贯穿着淡淡的思绪,偶尔也会扬起零星的激情,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历史无法消解的伤痛郁积在整个影像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徘徊着悲情与伤感。一个家族的命运和衰微与历史事件紧密的扣合在一起,台湾本土人和外来人之间的矛盾、全家人和国民党之间的冲突,在平淡的故事里讲述得不动声色。人物之间所有的情感和心绪,于不经意间凋零,而在时光流转中,最后剩下的只能是无声的失语。片中的每个人物都闪耀着自己的尊严与生命力,这是一种在压抑和悲怆下自然流露的光芒,即使有些悲哀,有些怅惘,但生命的质感依旧清晰可见。侯孝贤让中国人充满诗意和厚重的生活环境在影片里显得格外动人,即使是一部在平稳叙述中的悲情之作,依旧氤氲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侯孝贤轻描淡写地述说着人生的大悲大苦,他说,“阳光底下再悲伤、再恐怖的事情,都能够以人的胸襟和对生命的热爱而把它包容。在那个变动的大时代里,生离死别变得那么天经地义不可选择,像河水涓涓而流。”影片获得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奖项,1989年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一一》YiYi 与侯孝贤的乡村影像世界不同,杨德昌的电影总是围绕着城市展开,在《一一》之前,杨德昌的镜头就像一把解剖刀,冷静准确地落在这个社会的病痛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无所事事整天东游西荡的中学生小四在刺死喜欢的女孩时脸上的茫然不知所措;《麻将》中,四个秉持着“这年头要出人头地,要动的是脑筋不是感情,要想害别人,就害他动感情”理念的青年在偷蒙拐骗之中流露的残酷与无奈。《一一》则与他的前作完全不同,虽然还是杨德昌最钟爱的城市台北,但对社会问题的尖锐关注却不再是重点,对创口的精密研究也已变成了一种淡定的旁观。因为很多问题是内在的,不可解的。就像NJ的妻子哭述:为什么我的人生这么少,两句话就说完了?就像简洋洋稚气地问爸爸:我们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那是不是我们只能看到一半的东西?杨德昌在多年的愤怒之后,终于看到了悲剧的永恒性,于是愤怒不再,剩下的是对生命瞬间的怜惜。所以最后婆婆的葬礼与片头的葬礼一样静谧,因为在大自然的眼里,一切都是一样的,惟一不一样的是,人的那种看透世情的忧伤。简洋洋在婆婆灵位前说: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也老了。
------------------------------------------------------------------------------------------ 《撞车》“你行走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对每个人都会有某种感觉,然而,没有人触摸你,他们总是躲在墨镜后面,这给人很多的遐想。相互撞击只是为了感受一些东西。”Paul Haggis在影片的开头写下这样的旁白。撞车,在片中成了“冲突”的一个生活化表征,它是对人与人之间隔离状态的一种突破。影片的开头就是一场撞车后的争执,而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争执司空见惯。这不能不让人想起1996年的那部《撞车》,人在极度变形的车身里扭曲着绝望无助的苍白肉体,在濒临死亡的刀锋上斩获性亢奋,David Cronenberg没有回避,把撞车渲染成人的有意行为。而在这部《撞车》,有时连我们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有意还是出于潜意识中的防备和恐慌,总有一些无法言明的东西横亘在心头,封缄在嘴里。可人是如此的孤独,他们渴望互相接触,只要不去回避,即使采取“撞车”这么激烈的方式。
《不朽的园丁》火烈鸟飞上了镶着红色晚霞的天空,寂静无声。这样一个美丽的非洲却让人如此痛心。似乎在这拥有着无数新奇生物的土地上,生命的价值总是这么贫瘠,对于人类而言,这里已经不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自然了。影片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但绝对不像阿加莎?克里斯蒂那样故弄玄虚,不会让Justin的猜忌如同妒嫉的火焰一样蔓延。没有那种让你喘不过气来的大量大量的棕黑色的尸体,没有了很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东西,但故事却赚到了更多的眼泪。这也是故事的高明之处。一个美丽的爱情,还有人内心的愧疚和对弱者的同情。就这么淡淡的叙述和非洲褐色的土地还有非洲人们那些拥挤的小房子,长龙一般的队伍等待领救济和药物,所有的一切交织在一起,只会让人感到无比苦涩。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关于生命、爱情、自由的诗。爱情对Justin更加重于生命,而自由,就是能够摆脱这样一个伤心的世界并且"Go home with Tasha."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样没有人道可言的事情,其实正时时刻刻发生在世界任何的一个角落,在这些地方,生命已经没有价值可言。
《锅盖头》不知道是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战争是人类社会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需要它持续的出现。估计有两类人会对此五体投地,一是完全不可以人类思维计的希特勒,他可能提拔这位口无遮拦的奇人成为戈培尔的同僚;二是巴顿,这个只会打仗的疯子,终于能出一口没能打到莫斯科的恶气,当然,这种假设和关公战秦琼的可能性相同。其实,大部分的文艺创作者也应该和那个混帐一起关进疯人院,他们制造的战争充斥着英雄、荣誉、勇气、爱情等自欺欺人的虚火,而《锅盖头》告诉我们,战争里没有英雄,没有勇气,更多的是上当受骗的狗熊。其实,早两年的《三个国王》就用三个兵痞的黄金梦揶揄了一番海湾战争,但其过分戏谑的口吻,把自己降格成了茶余饭后的休闲谈资,多少浪费了应有的深度。而《锅盖头》的分寸就拿捏得不温不火,从某种意义上讲,像是海湾战争版本的《陆军野战医院》混搭《野战排》,先是没完没了的插科打诨不务正业,然后再抽丝剥茧地曝光被战争扭曲的人心。看完《锅盖头》,也许我们就会明白,引发“海湾战争综合症”的,恐怕并不仅仅是那颗子虚乌有的贫铀弹。
《中央车站》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即便是遥远如巴西那样一个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如梦般明亮阳光的国度,人和人的希望与失望依然是如此相似。一个孩子,自然还有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去相信和去追求的勇气,但是像朵拉这样的一个女人,我们一路跟随着她走下来,却让人再也无法埋怨她的冷漠和无情。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她的过去,她也不再提起,只讲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她是否曾经被男人抛弃?当然,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她也只能讲讲这个。但是我们知道,在我们认识她的时候,她就已经死了。骗人,偷东西,卖孩子......一切对她来说,为了生存而自私的挣扎是那么自然而然,腐烂深入到她的心灵,扎根,发芽,吞噬着她的良知,绝望和痛苦从不挂在一个久已不知幸福和希望为何物的人嘴边。只有一次例外,她遇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男人,就不顾一切的扑了上去,完全顾不上自己年老色衰的脸面,让人看了只有无言。她站在在加油站的洗手间的镜子前,第一次擦上了口红,厕所里斑驳的油漆墙面,和肮脏的镜子里她那满脸的沧桑,外面的阳光依然灿烂,她那副溺水者张牙的劲头却真是吓坏了男人,他逃得飞快。关于人类希望的故事,也就无非如此了吧。在希望和失望这个过程中反反复复得挣扎,也许就是每个人这一生都躲不开的一个过程。我们是不是真的只有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才可能寻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是不是只有在人生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希望?是不是只有经历过灵魂上无数的生死轮回,才能真正看到黎明?那些在风中飘逝的答案啊,我们如何才能知道?
《西部往事》这部影片是Sergio Leone“往事三部曲”(另外两部是《革命往事》和《美国往事》)的开篇之作,被称为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片。《西部往事》具有一切“西部片”的特质和元素,激动人心的铁路时代,一望无垠的大漠黄沙,骑士一样的枪手、牛仔、匪徒,以及妓女。影片的故事简洁,并无太多跌宕起伏,呈现一种朴素的叙事美学。一个流浪的无名口琴仔、一个被通缉的匪徒、一个奸险狠辣的阴谋家、一个纠缠三者之间的女人,Leone将四个主要人物的前史交代的颇有神秘感,加上他擅长用人物特写和推镜来塑造人物个性,使得影片在简单的事件中,呈现丰富的背景和内涵,这个背景又和宏伟的历史环境融为一体,就像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画面,牛仔枪手出现在银幕一角,背后是在黄沙弥漫的大漠中修筑铁路的火热场景。影片的配乐由Ennio Morricone完成,独创性的为三个主要人物分别制作了三个音乐主题,Man With A Harmonica,无名杀手口琴仔的主题,口琴声起,复仇者来去无踪,音乐主题苍凉萧瑟,忧伤中带有洒脱,更搀杂带着一些神秘诡谲地杀气;Cheyenne,被通缉的逃狱匪徒,以钢琴为主题,不仅描写了他有阴沉暴力的一面,亦有充满热情,骄傲与温柔的一面,这段流畅的音乐将人物的形象烘托的更为立体;Love Theme,这是Morricone最动人的一段旋律,带着凄美绝伦的感伤与悠远。或者,对于往事,无论是怀念,还是忘却,都像喝下一杯黯然消魂酒,令人沉醉,令人低回。
《四百击》1954年,特吕弗发表了《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被视为新浪潮的纲领和宣言。1959年,特吕弗拍出《四百击》,它跟新浪潮运动里的其他电影一起重新改变了电影本身。无论戈达尔对特吕弗怎样的谩骂和嘲讽,他对《四百击》的评价还是相当之高。戈达尔说,“这部电影充满坦白、快节奏、艺术、新鲜、摄影感、原创性、鲁莽、严肃、悲剧、力量、友情、宇宙性、温柔。”《四百击》秉持了巴赞的写实理论,大量运用长镜头,将一个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又常被老师、家长责备的12岁孩子,与周遭景观环境作抒情与写实的对比。诸如片尾安托万自感化院逃出时,他一直跑一直跑,镜头一直跟踪,经过空旷的田野,经过灌木林,经过空屋,一路跑向大海。这组长镜头加上纯属安托万凝视镜头的定格画面,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
《最后一班地铁》戈达尔写道,“弗朗索瓦死了,我还活着,但这又有什么区别。我们都不停地述说着忧伤,但是我们的痛苦却一直沉默。”看到这句话,我就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地活着,仔细想想就能理解很多事。日晚,特吕弗被巴黎文化名流簇拥在香榭丽舍大街,领取了他电影生涯最后的辉煌,《最后一班地铁》一举获得10项恺撒奖,创造了恺撒奖历史上得奖最多的记录。这是他最政治也最成功的一部电影。事实上,特吕弗除了在1968年因捍卫电影走上街头外,其本人是完全与政治疏理的个性。面对戈达尔不断的批评和咒骂,他拍出此片,指出“真正的政治效果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艺术家拒绝自己的专业,忙着论政局、批社会,只会制造坏的政治和坏的艺术”,特吕弗再一次肯定了自己对艺术和电影的信仰。1984年特吕弗去世,戈达尔为他的传记写了上面的话。
《钢琴家》或许是过去的伤痛不愿再提及,波兰斯基从来不在电影中表现自己,他的很多作品都来自改编,因为他要“避免采取个人自传的形式”,同时避免对别人进行道德评判。直到这部《钢琴家》,波兰斯基终于肯在电影中直面自己的惨痛记忆,在写实的基础上倾注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让人达到感同身受的程度。在一个人性极其扭曲的时代里,就像《芙蓉镇》里秦书田说的那样,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像狗一样地活下去!”影片最震撼人心的一段就是德国军官把Szpilman带到钢琴前,让他弹奏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曲终时,德国军官并没有杀他,反而让他匿身阁楼,偷偷给他食物。柔软的音符取代了子弹,使人在酷境中仍能保持充盈完整的人生。在影片末尾,波兰斯基让太阳火红地升起,这是波兰斯基影片中难得的亮色。也许,他只是厌倦了,他不想一辈子都在流亡辩护。一个人到底犯了什么错,我们还不能原谅他?时间就是一场漫长的官司,难道谁能逃过它的判决?难道真要等他死了,才能让一切喧嚣停止?如果把《钢琴家》和1945年Szpilman的自传体小说《一个城市的毁灭》、1980年的《波兰斯基回忆录》三者结合起来看,相信会有所感悟。
------------------------------------------------------------------------------------------ 《霍元甲》去年10月份的时候,《霍元甲》正式公布了剧照若干,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的一张剧照,长衫负手,面色凝重,其造型令人不能不想起徐克版的黄飞鸿,而李连杰的神气,却已经与十几年前那个英雄了得的年轻黄飞鸿大不相同。而今的霍元甲已尽是沧桑,神情刚毅,这多半也是李连杰自身今日的情怀吧。这个少年成名,却又破多坎坷的42岁中国传统男人,用3000万美元,用于仁泰、袁和平、潘恒生、梅林茂、庄志良的顶级阵容,用霍元甲这个名字,来为自己的前半生作传。影片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对霍元甲的认识,将其设定为一个幼年好勇斗狠、自以为是,而在经历了人生挫折、家国动荡之后,渐渐成长为一位武术宗师。这大概就是李连杰的想法,他只是希望在霍元甲这个人物的故事中,把一个做人的理念放在其中,让人明白生的意义。就像他在擂台上说的那句台词,“我没有办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是我有足够的勇气走到最后一步。”霍元甲的人生是在擂台上走完的,李连杰的武术电影也在擂台上划上句号。非常幸运,擂台上的一切没有令我们失望,而且还让我们有了一丝惊喜,在袁和平的鼎立相助下,李连杰让自己的这个句号划的很漂亮。
《慕尼黑》当那位在小旅馆里与阿维纳不期而遇的阿曼小伙告诉他"Home is Everything."时,全片悲剧的根源已经被点出,阿拉伯人、犹太人,他们都在找寻一个家,而这个家又是排他的。更要命的是,两个民族想把家建在同一个地方。怎样才能和平?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答案。影片涉及的暗杀行动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而成。当年,为报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恐怖组织杀害11名以色列奥运会运动员的罪行,摩萨德(以色列情报部门)暗中召集顶级特工,组成“死神突击队”,对“黑色九月”组织成员实施暗杀报复。不过,复仇的真实性一直受到外界的怀疑,以色列官方也矢口否认采取过报复行动。但斯皮尔伯格信了,于是,我们看到了《慕尼黑》。影片在冷酷的杀手故事下,包裹的依旧是斯皮尔伯格有关人性的解读。和早年的《辛德勒名单》一样,电影的主旨其实还是人性的自我救赎,在“救人即救世界,救人即救自己”的信条下,斯皮尔伯格想要化解的,已不单是特工们内心的痛苦,更多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恩怨。
《一往无前》在美国现代音乐史上,只有两位明星同时入选“乡村音乐名人堂”和“摇滚名人堂”,一位是猫王,另一位就是Johnny Cash。Cash的音乐横跨了乡村音乐和摇滚乐,在他一生超过四百首的创作歌曲中,有一百多首被排进世界乡村音乐榜的前四十名之列。他的音乐反映出美国人独特的视角,所触及的范围异常广泛,几乎成为当时美国各个阶层民众的代言人。五十年代末,Johnny Cash已经成为太阳与哥伦比亚两大唱片公司的头牌歌手。但声望达到顶峰的同时,他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状态濒临崩溃。正是从那时起,Cash开始吸食毒品。1965年,Cash因携带毒品遭到了逮捕和起诉,他的妻子也因此离他而去。在June Cater不懈的鼓励和支持下,Cash渡过了戒毒的痛苦时期,并以更动人的歌声再一次声名鹊起。影片超脱了音乐传记片的框架,出色地将Johnny Cash的人生以更易于理解和感动的形式,重新定义和表现。只是由于情节过于零散,缺乏强有力的主线,使得整部电影给人以结构涣散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所有的歌声,都是由两位主演Joaquin Phoenix和Reese Witherspoon亲声演绎的。Joaquin Phoenix个人的表演很有火花,除了精彩的演唱之外,他把Cash痛苦不堪的吸毒场面,情绪颓丧的心理折磨演绎得臻入化境。最让人惊艳的是Reese Witherspoon,她的表演为全片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毫无疑问,她奉献了从演以来最出色的一次表演。
《纳尼亚传奇》“后《指环王》的魔幻时代,要属于纳尼亚啦。”曾用两部《怪物史莱克》疯狂恶搞了迪斯尼纯真小童话的安德鲁?亚当森,躲在新西兰的家中,仔细思考了自己诠释童话的方式以后,用这样的豪言壮语显示出自己拍出美妙童话的决心。从梦工厂到迪斯尼,动画人物变成了真人演出,安德鲁按照小说中那些神秘的故事,让四个孩子远离战乱纷争的现实世界,进入虚幻的国度,他们只要一脚踏过衣橱的门阶,就进入一片满是精灵、小矮人和巨人,被皑皑白雪覆盖的神奇国度,奇异的旅程就在孩子们的脚下展开了。平心而论,这并不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叙事节奏不流畅,演员表演毫无灵气,画面和特效因为维塔过于注重细节,宏大场面的处理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去掉这些表象看内里,它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纯净的童话,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而鲜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贤者从不会真的逝去,勇者的剑也会永放光芒。也许,这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是幼稚天真的安排,可我还是希望世界真的就是那么简单。刘易斯的《纳尼亚年代纪》总共有七部,我不知道迪斯尼在经历首部曲的失败之后,还有没有足够的勇气拍完其余六部,我还是很期待。
《布达佩斯之恋》这是一部少数能将音乐完整融入电影情节,而非仅当作陪衬的电影。主题曲从一开始的单音旋律,到随着剧情愈发悲壮而转变为交响乐般的宏伟,使得电影音乐不单是配乐,更使其反客为主地转变成整部电影的精髓,这首歌就是“Gloomy Sunday”。“当羞辱不断降临,最后惟有选择离开这世界,但也要有尊严。”Laszlo这样对Ilona解释“Gloomy Sunday”的含义,虽则忧伤,却让我们看到了一段抵死缠绵的爱情。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芳华绝代的女人与一个风度翩翩的餐厅老板、一个才华洋溢的钢琴家和一个深谋远虑的德国军官的之间的爱情故事。四人之间的爱情注定是要生出悲伤,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份缱绻而忧伤的情怀。乱世中的颠沛与心灵的失落,德国人在布达佩斯的飞扬跋扈,让忧伤情绪在这个骄傲的民族中不断蔓延,最终,他们中的150多人在听完这首歌之后,选择了自杀,在他们看来,选择死亡似乎是那样的自然,而在我们看来,却是那样的凄楚和决绝。
《新桥恋人》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像Carax这样把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拍的如此华美奔放。影片唯美的摄影、凌厉的剪辑,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情节设计,无不洋溢着激情与浪漫。这是两个流浪汉之间的爱情故事,片中Alex和Michele在烟花绽放的夜空下欢欣狂舞的一幕,影像效果十分迷人。那一夜灿烂的烟花,照亮着巴黎的夜空,在天空中绽放,又纷纷撒落塞纳河。他们疯狂地舞蹈、射击、醉酒、放纵,是因为身边有一个一直相伴疯狂地无条件爱着她的恋人。爱情应该是这样的,没有虚华,没有欲望,没有你自己。我们总在渴求不一样的生活,生命中可贵的东西往往是不经意间与你擦肩,同时生命又是如此偶然,有时失去的也很突然。影片的色调似乎一直是深蓝的塞纳河边的夜色,始终,是一种凝重的基调在慢慢的发展。Carax将人生剥削到了只剩爱情的地步,爱情来爱情去,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像Michele说的,“梦里出现的人,醒来时就该去见他,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可是,我们永远都生活在复杂里面,不愿意把自己解脱。
《楚门的世界》彼得?威尔的每部影片从题材、技法上都完全不同,然而,他却能用人文关怀让他的每部电影厚重而持久,比如《死亡诗社》,比如这部《楚门的世界》。影片以一个人简单的个人生活为切入点,编织了现象质疑、资讯时代的讽喻,以及存在的思辩。楚门,只属于一个被操纵的虚拟世界。他的出生、成长,他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都在一个被人为操纵和设计好的舞台上演,并通过全天候的直播,被全世界的人们观看着。他们与楚门一起经历着他成长的历程。而楚门自己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他与周围的人们愉快融洽地相处,还娶到了一位美丽的妻子。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美好。然而,他渐渐地发现,这一切不过都是电视台的安排,他生活的社区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他的朋友、邻居,甚至他的妻子都不过是演员而已。最终,这场被设计好的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旷古未有的真人秀,终因楚门的疑心和探求欲被击碎了。作为“上帝”的导演发出最后的声音,“外面的世界比我虚构的世界更不真实,同样的谎言、虚伪,但在我的世界,你不必害怕。”楚门只是微笑着向他敬了一个礼,然后转身推开那扇进入未知的真实世界的大门。
《乐满哈瓦那》Ry Cooder说,“在古巴,音乐就像河水一样流淌。”古巴,一个充满欲望、激情、决心、骄傲的地方,一片拥有奇妙音乐,孕育出世界上最伟大音乐家的乐土,虽然这些音乐家并不为世人所知。Ry Cooder在一次古巴旅游中发现了一个在古巴当地享誉多年的乐团其背后许多感人的故事。遂说服文德斯在1998年带着一大队人马前往哈瓦那,以镜头拍摄这个乐团中老艺人的身影与音乐生命,以写实、记录的方式拍下了这部感人的纪录片,他们的纯真、可爱,都被文德斯一一生动地捕捉。他们是90岁高龄的艺人Compay Segundo,70岁的歌唱家Ibrahim Ferrer,80岁的钢琴家Ruben Gonzalez以及被誉为“古巴的Edith Piaf”的Omara Portuondo,天赋的音乐细胞,让他们终于有机会离开故土,摆脱束缚,跨越政治的藩篱,踏入与古巴交恶长达40年的美国,破例获邀进入美国的音乐圣坛Carnegie Hall进行演奏。影片真实记录了他们的这段音乐和精神之旅。
------------------------------------------------------------------------------------------ 《金刚》唐?吉诃德说,火枪的发明,令懦夫可以杀死英雄。《金刚》讲述的就是一个英雄怎样被一群懦夫杀死的故事。它让我想到吕克?贝松电影里被朋友出卖,被上百名警察围攻,最后被警察从背后开枪打死的杀手莱昂,他的死也同样被赋予了悲剧英雄的色彩。影片的最后,金刚攀上帝国大厦,它将人类的智慧踩在脚下。在它眼里,世上没有暴龙更凶猛的对手,纽约城不过是另一个骷髅岛罢了。面对人制造的战机和子弹,发怒的金刚以为它能用拳头摆平一切,然后和安一起安静地看日落或是日出。然而,它的所有抗争注定要生出悲壮。当它被战斗机击中只剩下一口气时,它望着刚刚升起的朝阳和安,把手放在胸口,然后闭上无比疲倦的眼睛,坠落了下去。彼得?杰克逊用2亿7千万美元完成了他儿时的梦想,也让我经历了2006年的第一次感动,也许是全年最深的。《金刚》的电影原声由詹姆斯?纽顿?霍华德创作,融合了古典交响乐、爵士乐和百老汇歌剧风格的音乐,尽显霍华德的大师气象。美中不足的是霍华德并没有从老版《金刚》中获得多少灵感,在配乐中偶尔加进爵士乐显得过于含混暧昧。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霍华德采用大量的管弦乐铺陈,落入了好莱坞的俗套。
《断背山》早年的《喜宴》和《与魔鬼共骑》,李安就分别尝试了同性恋和西部题材,《冰风暴》和《理智与情感》的成功则说明,李安对西方文化同样有着睿智的把握,到了《卧虎藏龙》时,其细腻恬静的情感,更是让我们认识到了李安的儒雅风范。《断背山》几乎融合了李安以往所有作品的风格,似乎成了他的集大成之作。而事实上,远不至于这些。因为我看的碟片版本是电影节上的评委专用片,翻译的非常糟糕,以至于我始终不能准确地把握影片的很多细节。无奈之下,只得去网上找最好的字幕,终于在第五次翻看某些细节后,我深深地理解了两个人的感情,不禁泪流满面。Jack是委屈的,他首先拥抱Ennis,奉献自己。分开后几年里,一直是他主动来找Ennis,却总等不到热情的回应。他终于忍不住了,他去墨西哥找男妓,甚至还勾引了老婆朋友的丈夫,"I wish I could quit you." 可他最终还是没有摆脱。他偷偷拿走Ennis染血的衬衫,把自己的衬衫罩在外面,一同挂在衣橱中,仿佛这样就可以永远拥抱住爱人。Ennis是隐忍的,他面对Jack的热情,几乎不敢直视,他第一次要和Jack分别的时候不安到要和他打一架,离开后忍不住扶墙痛哭,他忍受生活却不敢和Jack联系,直到收到Jack的邀请,他强忍兴奋装作喝酒,他不接受Jack一起开牧场的建议,他害怕被别人发现,更怕Jack被人发现后受到迫害,如同自己小时候见到被残害至死的同性恋者,甚至于在听到Jack怎么死的时候,出现Jack是被旁人谋杀的错觉。他隐忍一切,一年中只有和Jack在断臂山的几天才是他真正的生活。断臂山是他的天堂,是唯一可以用来逃避生活、逃避问题的地方。只有在那里,他才会主动地拥抱爱人,敞开心扉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他自认自己爱Jack胜过Jack爱自己,Jack的提议不过是冲动的不现实的想法,除了隐忍别无办法,只想就这样和自己最爱的人过了此生。可忍到极至他也会痛哭,特别是最终发现Jack把两件衬衫那样摆放的时候他哭到无声,因为这个时候他才知道Jack对他的爱有多深,而他从来没有在Jack活着的时候对他说过一句,我爱你。Ennis把自己的衬衫和Jack的换了个位置,用自己的衬衫拥抱住了Jack的,就像当年分别前的拥抱,只是这一次,没有再见。李安以平和温情的镜头,讲述了一部纯粹美国西部题材的影片。凭借这部影片,李安毫无争议地拿下了第62届威尼斯金狮大奖,成为继张艺谋之后第二位荣登“狮熊俱乐部”殿堂的华人导演。
《艺伎回忆录》艺伎,这个浮世绘一样年头的名词,似乎永远是在置屋和园这些地方兜兜转转,但就如富士山、浪花、鲤鱼可以是日本绘画始终不变的符号一样,那些光影流转的舞台,同样白描出小百合浮世绘般的人生画卷。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导演马歇尔就承认,要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纯正的日本艺伎生活,那基本上是扯谈。事实上,好莱坞向来是概念先行,所以甭指望他们能静下心来研究别人的文化。《艺伎回忆录》事实上就是一出打着日本艺伎幌子的好莱坞言情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马歇尔将这个末代艺伎的故事,讲的还是非常有东方意味的,艺伎馆的场景古朴质拙,有着浓浓的东瀛风情。影片在人物服装和造型上与真正的艺伎相去甚远,但却保留了日本生活的细致和淡雅。影片中和风浓烈的艺伎歌舞,虽然少了典雅恬淡的日本风韵,但多了几分动感和奔放,更具有感染力,在情绪上和故事情节更加合拍。章子怡成功完成了对一个不愿屈服于命运的艺伎的诠释,表演可圈可点。最成功的还是影片的配乐,阵容实在是太强大了,作曲是约翰?威廉姆斯,大提琴是马友友,小提琴是帕尔曼。音乐为影片营造了一种哀而不伤的基调,堪称完美。
《佐罗传奇》马丁?坎贝尔同张艺谋一样,是摄影出身,在影像上讲究极致。在英国他拍摄了一系列黑色电影,先后6次获得英国学院奖,其主观影像决定了他走艺术路线的特质。1995年,他用一部惊艳全球的《黄金眼》,一举拯救了那位几尽末路的英国职业流氓。三年之后,他又促成老佐罗与安东尼奥?班得拉斯之间那场著名的面具交接仪式,英雄传奇自此便有了后续。原本以为第二任佐罗会按部就班地挑战暴政,再次锻造一位闪闪发光的尘世英雄,但这次却在《佐罗传奇》中遭遇了暗无天日的中年危机,被老婆孩子弄得焦头烂额。早在这部电影拍摄之初,坎贝尔就承诺此片中将会有更多的动作场面。影片也确如他所言,由维塔打造的超人佐罗,除了炫耀他笑傲江湖的剑术之外,还时不时的罢一个特别酷的姿势,只是CG痕迹过于明显,看起来就像“天外飞仙”。总的说来,《佐罗传奇》仍称得上是2005年少有的几部具有大片气质的佳作,故事虽有些蹩脚可情节依然流畅。配乐和服装设计都沿用原班人马,在风格上深得前作风骨,在踢塌有力的弗拉门戈节奏中,长剑交错裙裾翻飞,漫溢出一派地道的拉丁风情。
《黑社会》尽管没有刀光雪影的残杀场面,也没有装腔作势的冷硬气质,但影片仍然有着触目惊心的凌厉势头。这种凌厉,源于杜琪峰老到的掌控和出色的调度。《黑社会》是发生在现代社会的故事,但杜琪峰似乎有意模糊了时代背景,如果不是高楼、跑车惊鸿一瞥地出现在影片中,无论是黑帮人物的市井生活,还是他们身上朴实到老套的服装,几乎都让人误以为电影的背景是《五亿探长雷诺》中那个黑帮的黄金时代。也许那个黄金时代也根本没有过去,而是以另外的形式延续下来,因为黑帮的传统还在,古风犹存。杜琪峰一心想打造香港版《教父》,他没有去过分追求一种花哨的技巧,而让影片在各方面都显得有些朴实,在看似大拙的画面中却彰显出一份大气。不过,四个小时的《黑社会》被剪成87分钟的《龙城岁月》,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遗憾的作品。杜琪峰因为了解前因后果才觉得余韵悠长,但在我看来,也许就像郭忠恕那幅著名的四丈绢画,左首一个小孩,右首一个风筝,中间却画了三丈多长的一根线。
《千里走单骑》和张艺谋之前的诸多作品一样,《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温情、唯美而意蕴深远,从对父子关系的思考延展开来,对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和所置身的这个社会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温情脉脉的凝视。就像记忆中的一样,《千里走单骑》依然涵盖了那些入诗入画的画面,流畅的镜头语言,多元的民族文化符号,还有那些喃喃自语的旁白。在张艺谋的镜头下,云贵高原连天的黄土和郁郁葱葱的植物,都具有了一种时间的灵性,它们会因为一个老人的寻找而焦灼,也会因为一个父亲的眼泪而悲鸣。在民间,对情义的理解,远比那些书本上的文字,电影中的画面平淡,甚至平凡,但那种生活的气质已经浸润其中,成为那些朴实的乡民走路的一种姿势,思维的一种方式。张艺谋借用那出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傩戏,讲述了情义的另一种语义。74岁的高仓健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那样冷俊,就连风衣的样子,都似曾相识,这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之一。但张艺谋告诉我们故事还有一种讲法,就是英雄老去。影片中的高仓健已经不复我们记忆中棱角分明的样子了,甚至还有一个镜头展示了这个硬汉的哭泣。高仓健老了,英雄老去的美,在于时间,在于记忆,在于那种看透世事的练达和倔强。这一点需要我们用灵魂来品味。
《晚安,好运》每位导演对某种特定事物,都或多或少地有点情结,而这种情结基本都会在处女作里显山露水。乔治?克鲁尼转行当导演后,就充分展示了他对新闻业的极大兴趣。《晚安,好运》讲述的就是美国广播电视之父爱德华?默罗运用新闻纪实评论节日《现在请看》与麦卡锡斗争的故事。默罗的斗争造就了美国新闻史上最具里程碑色彩的一个传奇,“晚安,好运”是这个节目的招牌式结束语,这一语双关地反映出当时美国对新闻传媒和文艺事业的政治高压。这既可以看作是默罗的传记电影,也是揭示美国新闻人与麦卡锡主义斗争的史实片。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是克鲁尼多年的心愿,因而在每一个镜头里都能感受到他在拍片时饱满的冲动和激情。克鲁尼尽可能地运用了记录片的纪实风格,也许这种黑白画面对普通观众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但对那些看惯了黑白老片的人来说,锐利的黑白光影对比,激情澎湃的台词设计和1950年代怀旧的布景服饰,让人备感亲切。这或许不是最好的美国电影,但会成为最重要的美国电影之一。当人们提到美国新闻史,或谈论麦卡锡主义的时候,《晚安,好运》将是一部不得不提及的电影。
《德州,巴黎》文德斯与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并称为“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以拍摄“欧式公路片”闻名,是四位导演中创作主题最鲜明的一个。1983年《德州,巴黎》获得戛纳金棕榈奖,这部作品以集大成的方式把文德斯早期作品的主题发挥到充分的境地。影片节奏缓慢,风格忧伤,男主人公在荒凉贫瘠的得克萨斯孤独寻找的身影,仿佛就是文德斯的精神形象。文德斯说,他拍这部片子,是希望借以摆脱自己在美国受到的精神创伤。整部片子虽然在美国大地上穿行,但主题萦绕的却是欧洲和东方的朴素深情。《德州,巴黎》被称为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影片所呈现的艺术道路显示着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融合交流的雄心壮志。从叙事风格来看,《德州,巴黎》继承了文德斯在《公路之王》中宁静而近乎抒情的笔调,我们可以看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语言被文德斯运用的张弛有力,舒缓、内敛和几乎杜绝使用蒙太奇剪辑成为文德斯公路电影的鲜明标记。现代人游走和不断迁徙在文德斯的镜头下呈现出一种荒芜冷漠的状态,汽车与公路这两种冰冷的“机器”成了隔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绝缘体,迁徙、迷航与旅行成为不绝于耳的嗡鸣,这便是文德斯的标签。&《死亡诗社》彼得?威尔是澳大利亚当代电影复兴的棋手。他的电影可以划分为澳大利亚时期和美国时期。1989年,他在美国拍摄了他的代表作品《死亡诗社》,这是一部成长题材的影片,由罗宾?威廉姆斯主演一个教学方法独特的中学老师,他在把学生引导到创造之境的同时,也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围剿,最后以一个死亡悲剧结束。“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可是,心啊!心啊!心啊!哦,殷红的血滴流泻,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这是基廷老师最爱的诗句,这是基廷老师用来启发自由思想的诗句。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就像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卡门》卡洛斯?绍拉在富有西班牙民族特色的节奏中创造着自己的影像作品,西班牙民族热情奔放的火焰精神贯穿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之中。1981年的《血色婚礼》、1983年的《卡门》以及《魔恋》是绍拉执导的“弗拉门哥三部曲”。《卡门》获得1983年戛纳电影节两项大奖以及198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是一部用火热的西班牙舞蹈来讲述“爱与死”的酷烈故事,绍拉以戏中戏的结构形象展示了西班牙一种看得见的爱情精神。弗拉门哥导演和舞蹈家安东尼奥要排练大型舞剧《卡门》,他自己扮演男主角,但女主角始终无法确定,他一直在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卡门。在舞蹈学院挑选演员时,精灵般的卡门闯入视野,安东尼奥在排练《卡门》的过程中,上演了自己激情如火的绝望爱情。影片由被称为西班牙弗拉门哥王子的安东尼奥加茨饰演安东尼奥,卡门的扮演者劳拉凭借片中的出色表现一举成名。绍拉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文学原著《卡门》和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同名歌剧改编成了这部西班牙电影作品。这是一部融歌剧、舞蹈、电影于一身的艺术杰作,同时又是展现舞台和生活水乳交融的经典力作。整部影片奔涌着西班牙式的热情、骄傲、自由、欢乐和华美的哀伤悲情,弗拉门哥舞蹈激情四射,让人沉醉不已。
------------------------------------------------------------------------------------------ 尚品在我办公室的东北角,那里汇聚了国大的几个饮食品牌,一楼的鲜鲜坊,售卖各式蛋糕、面包、点心,橄榄油、奶酪,熏肉、红肠,还有哈根达斯冰淇淋。二楼的峨嵋小镇,除新派川菜之外,还有谭家官府菜、精品粤菜、上海菜。三楼的百客咖啡经营各式意大利咖啡和特色美食。因为我向来对川菜情有独衷,所以那天小镇的销售经理来办公室推荐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品尝一番,可是因为年底的事实在太多,直到前天晚上才得以成行。餐厅的装潢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Minimalism风格,隐约的钢化玻璃晶房,光滑的灰色水泥地面,裸露的黑色金属管道。卡间和大厅有T台隔开,除了靠里的墙上以镜子装饰之外,其余三壁全是玻璃,垂着暗红的薄纱,被萤白的灯光一照,折射出暧昧的色调。也许,正是这样热情的红色和诱惑的黑色恰到好处的融合,使得整个小镇弥散着浓浓的时尚魅惑。新派川菜在味型上相比传统川菜有很多的改变,无论是原料、制法、用具还是菜品形状都明显趋向于粤菜。甚至把鲍鱼、鱼翅等海鲜都列入原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使得川菜的原料品种更加丰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川菜的档次。然而对于像我这样不怎么喜欢粤菜的人来说,吃新派川菜就必须有所选择,像水煮鱼、香辣蟹、麻辣虾、毛血旺这样的菜,我是非常喜欢吃的。而像飘香骨、红汤鱼、福寿螺、泡椒墨鱼仔这样的菜我却是不怎么喜欢。因为是第一次去,便让小镇的服务员推荐了几道菜,我只点了平时常吃的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和赖汤圆。小镇的人很多,嘈杂的人声,隔着珠帘,不停地袭来。幸好上菜的速度很快,一会儿的功夫菜已经上全了。每道菜的味道都还算好,做的也算精致。夫妻肺片和茶树菌牛柳口感尤其好。只是有两道菜中加了些西餐的佐料,吃来感觉非常奇怪,不合口味。餐后,本想点款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又怕像在深圳那样吃坏肚子,也就罢了。
------------------------------------------------------------------------------------------
不过是寂寞一场
一年就快要过去,不知道该写下怎样的文字来作最后的告别。这一年,我改变了自己的很多生活习惯,性格也变得敏感而忧郁。我渐渐地把自己封闭在自己营造的空间里,不愿意去接触旁人的喜怒哀乐,不愿意去了解旁人的欢喜忧伤。每天行色匆忙地穿梭行走在这座让我感到陌生的熟悉城市。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人,这些人陪伴着我在旅途的站台旁边短暂地停留,用她们各自的经历和存在过的痕迹在我的记忆里写满一页又一页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都很陌生,有些却厚重的让我无法去遗忘。然而,那些缠绕在记忆深处的一些事情,我却渐渐地学会了去淡忘。我把这部分记忆一页一页地撕下来,然后再一页一页地扔在火盆里烧掉。这一年的记忆,无非是一些熟悉的画面,一幕幕地定格,一幕幕地消逝。那些留在清澈沙滩上的孤独脚印,留在宁静林荫道上的寂寞背影,留在幽暗咖啡馆里的忧郁面孔,留在温暖房间里的慵懒姿态,留在寒冷午夜场里的魅影灵魂。所有这些就像IBIZA的落日余晖,在自己杂乱斑斓的记忆空间流连往返。还有什么?我记不清了。我知道碰触会让这些画面破碎,我也知道,这些画面在破碎之后便会和逝去的时光一起在自己的记忆里永世沉沦。于是,我写下这段文字,就算是对这段记忆的一次缅怀和祭奠吧。
梦里花落知多少
办公室的窗帘垂落着,遮挡了城市的楼群和万家的灯光。这两天总是一个人加班,不免有些难熬,索性把文件搁一边,静下来听会儿音乐。妹妹发来短信说,最近经常梦到我。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不知道,可能是好久不见,太想念了吧。我只笑自己为什么不会梦到她们。村上春树在他的那册《村上朝日堂 嗨嗬!》里曾写道,“我的梦是拥有双胞胎女朋友。即双胞胎女孩双双等价地是我的女朋友――这是我做了十年的梦。”这样又酷又野的白日梦,也只有在他的小说里能实现罢了,村上在《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就写道“我”睡在208和209中间,同两个人在床上嬉戏。真是够酷的。我可没有那样的梦,即使有也没有办法像村上那样实现。我不知道村上这么写是不是在说他的寂寞,展现的是明媚欢笑,隐藏的却是孤独忧伤。我的梦多是这样的,经常是一个人走进梦里花开的梦境,感受的却是梦醒花落时挥之不去的失落情绪。所以,我不喜欢做梦,经常让自己很晚很晚才睡,那样太困倦,就不会有梦。哪怕是有,梦里散落的那些花瓣,拼凑出来的支离破碎的记忆,在梦醒后也不要在我脑海里留有印象。梦里,花开花落,盛开颓败,最好是无声无响。
星空下的咖啡馆
半夜被人叫出去消磨时光,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索性约去咖啡馆聊天。真锅咖啡馆在城市的中心广场旁,供应花色不穷的日式咖啡。店堂的基调虽是暗色,搭配却很协调。我点了杯不加糖的Mandheling,她点了Colombia,然后,她笑说我点了她要的咖啡。我只好说,那就换换好了。她很爽快的点头答应。咖啡馆里的音乐像是随机播放的,刚才还是乡村音乐,下一首就成了英式摇滚,却都是我很喜欢的。Chris独特的嗓音,慵懒地哼唱着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我渐渐地喜欢上这间咖啡馆,不为别的,只因为它播放的这几首歌,还有对面散着漫卷长发的女人,因为她选了这个地方。朋友好久不见后的话题应该很多,我们却只是静静地坐着,有一句无一句地搭话。向来很外向的她不知道为什么变得这么沉静,我想无非还是和她的感情问题有关,而我现在最怕的就是谈论这个问题。她歪斜地倚靠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和我谈论着铃木重子的爵士吟唱,然后我们谈到了无聊,她问我有没有看过《柏林苍穹下》,我说看过。她说,“里面有句台词,是关于无聊的。”我想不起来,也懒得问她。很长时间,我看着她呆呆地发怔,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她展颜蹙眉的样子,像极了珊子。我们就这样一直熬到凌晨两点,回家找出《柏林苍穹下》来看,丹密尔说,“我独自一人,时间也变得如此认真。我从不曾孤单寂寞,也不曾和任何人在一起。”
记忆里的冬天
吹冰& 小时候在乡下,冬天最是难熬。屋后的河面还没有开始结冰,妈妈就会给我穿上厚厚的棉衣,都是她和奶奶亲手缝的,很暖和,就是样子难看了些。同学也大多是如此的装扮,只是女同学比我们的更花俏罢了。学校离家大概两里地,每天我们都沿着河岸一路嬉戏。到冬天,虽然没有夏天的野花草香,但是,只要河面结冰,我们就会玩的忘乎所以。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吹冰。从水里捞起一块浮冰,然后掐一节稻草根做吸管,向着冰块某处持续地吹气,直到那里出现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稻草将冰块串起来,提在手里。渴的时候可以咬一口,慢慢含化,冰凉的感觉,透彻心扉。还有一个打飘的游戏,也是取一块薄冰,仍在冰面上,看谁滑的远。为了取胜,我们经常要冒险走到河中央,幸运的是,我们从来没有人掉下去过。
下雨& 乡下的冬天最怕有雨,那时候的雨靴不保暖,都要垫上厚厚的棉垫,等到了学校,都会湿透。老师就会为我们准备好取暖的炉子,我们就围着上课。课程很简单,只有语文和数学。冬天的雨不会持续多长的时间,雨天一过,路上的泥泞就会结成冰冻,早晨还好,中午太阳一照耀,就会融化,走在那样的路上,一不小心踩下去,拔出来就只剩脚,不见鞋了。每天回家,棉鞋都脏的不堪入目。
煮雪& 南方难得有一场雪,所以,每到下雪天我们都会欣喜若狂。家乡的民居很有特色,白雪覆盖屋顶的景致更是迷人。雪还没有停,我们便在雪地里放肆地撒野玩闹,堆雪人、打雪仗、捉麻雀,生怕那雪会在一瞬间就消失无踪。长辈们在屋里围火而坐,一边取暖,一边说笑。偶尔,我们也会进去,吵着要听父辈们讲《三国演义》或是《红楼梦》。于是,我便知道了趟风冒雪,三顾茅庐的刘玄德,知道了收雪于梅,煮雪烹茶的妙玉。
凝霜& 我家门前有一块地,一般种些自家吃的蔬菜。每到冬天,爸都会在上面盖一层稻草,以防霜冻。冬天的霜冻要比秋来的猛烈,可是,有些作物却因为这样的霜冻口感变得更加鲜美,爸说,只要注意霜冻的程度就好了。
结渔& 快过年的时候,自家的鱼塘就要结渔。妈妈总说爸是抓鱼好手,事实也是如此,在别人手里溜掉的鱼,他总能摸上来。这点我完全没有遗传我爸,因为我只要在水里一碰到鱼,就会立刻收手,生怕是摸到了蛇。池塘结渔是很麻烦的,那时候还没有小的抽水泵,只能在池塘中间筑起高高的坝,然后把一边的水荡到另一边去。等这边结束了,再把那边的水荡过来,这样通常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而这一整天,爸都只是穿着鱼衩,他说并不觉着冷。我有次下去淤泥里捡鱼,却是冰彻透骨。
温酒& 冬天乡下的日子很悠闲,快过年的时候,家里都会储备大量的食物,比如足够吃一个冬天的年糕和包子,比如足够喝一个冬天自家酿的米酒。这些海门人都会做,妈妈是海门人,却是后来向舅妈学会的。米酒温的好就是甜酒,温的不好就是酸酒。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和爸经常喝的就是酸酒。以后再回家,妈妈温的越来越好,还用自家的酒酿做了醪糟汤圆,味道甜美之极。
首页 上一页&&&页次:1/3页 &10篇日志/页&转到:123
Copyright (C) Designed by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比较虚幻的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