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国内政局的变化对南海民政局问题以及美国亚太在平衡战略发生什么影响

评论COMMENTS
当前位置:>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公共事务暨公民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李毓峰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3月号发表专文《美中南海战略竞争分析》,作者认为:“短中期来说,在美国落实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前提下,将确保美国在本世纪前叶维持对中国的军事优势,吓阻或挫败任何挑战其在亚太地区领导地位的崛起力量,而周边国家也可以在‘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两大之间维持平衡。不过,美国能否长期在亚太地区继续对中国保持战略优势则不无疑问。究其因,其一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硬、软、巧实力)成长的进程和美中的实力对比;其二,台湾因素是可能打破美中之间这种战略态势的关键。质言之,台湾地位的变化会影响美中在亚太战略‘争势’的最终结果。在这个‘争势’为核心的美中台三角战略关系中,台湾如何灵活扮演适当的战略角色,筹划和选择最佳的国家大战略,是攸关台湾安危祸福、兴衰存亡的问题。”文章内容如下:
  南海,东衔太平洋,西接印度洋。做为全球海运的咽喉要道(每年有5.3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要通过南海),又蕴藏油气等海底资源,南海注定是地缘政治的热区。
  近年来,由于菲律宾、越南在南海岛礁问题上与中国发生激烈对抗,美国担心随着南海紧张局势的不断升温,中国有可能会运用强大的综合实力,改变南海现有格局。由于南海局势一旦失控,将危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美国一直声称反对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尤其是以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为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美国主张南海争议不得妨碍航行与飞越自由,美国一再强调
,对航行和飞越自由的维护是为了保障航行安全与全球自由贸易。此外,美国反对以历史依据来主张主权,声称中国基于历史权利对南海提出的领土主张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而“九段线”的主权声索本身也缺乏国际法基础,尤其是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抵触。①
  从2010
年至今,随着美国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②南海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重点。近年来南海岛屿主权争议不断升温,尤其在中国和菲律宾、越南之间的争端越演越烈,面对日趋紧张的南海局势,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之下
,积极介入和干预南海事务,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南海战略做出调整,防阻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声索,制衡中国在南海展开的领土主张,导致中美在南海的战略博弈日趋激烈。
  孙子兵法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基于孙子兵法“势的战略观”,本文拟将美中南海战略竞争分为谋势、布势与争势三个部分分析如后。
  谋势分析
  随着911恐怖攻击事件的爆发,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也因此深陷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高额的军费支出加上2008年的金融海啸,严重斲伤美国的经济。同此期间,中国持续的经济成长与加速军力现代化让亚太地区权力格局产生微妙的变化,美国影响力有相对弱化的趋势,尤以美国与中国相互较劲状况最为明显。为重新找回美国的领导与影响地位,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强调所谓的“战略重返”(strategic
pivot)和“再平衡”(rebalance)策略。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认知到21世纪的全球经济发展将由亚太地区来主导,为了要从全球地缘政治的动能转变中取得优势,必须保持美国在亚太地缘战略的领导地位。
  当亚太区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中心之际,美国应该强化其与此地的外交军事存在,以便保护美国经济利益。在亚太地区存的强化,以及增加与所有利害关系者交往,可对盟友与潜在性敌人明确地传达美国依然承诺一个和平繁荣的区域秩序。如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提过的论点:“美国要维护自己利益,就必先要维持自身在太平洋地区的超然权力。倘若美国放弃这个地位,那么美国在世界的领导也终将要拱手让人。”③综言之,亚太不仅攸关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利益,更包括政治、军事与外交利益。因为亚太地区在二十一世纪将会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与军事安全重心。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而言,“中国崛起”所引发的结构挑战已经开始。如何应对“中国崛起”,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重要考量。基此,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乃是对中国有很高针对性之战略布局。美国“重返亚洲”政策,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点如下:
  (一)加强与日本、澳洲,以及韩国等盟国关系;(二)积极涉入东海与南海等亚洲地区争端;(三)增进与印度、越南和缅甸等国合作;(四)参与东亚峰会(EAS),强化美国在东盟的制度性存在。其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军事方面聚焦于强化自身的联盟与伙伴安全架构,包括建立新关系以及强化多边的联盟与伙伴安全架构。所以,美国国务卿凯瑞(John
Kerry)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目标是强化同盟条约;深化与该区域崛起国家之伙伴关系;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架构;将美国军力部署现代化;同时,美国与日本、韩国、澳洲、菲律宾、泰国的条约同盟,以及新加坡、印尼、台湾等的安全合作关系,是美国在亚太战略地位中的基石,这些关系将持续确保亚太地区的稳定,并强化美国在此区域的领导地位。
  美国坚持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量,以保持政治经济等优势地位,特别是继续把部署在欧洲的军力,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潘尼塔(Leon
Panetta)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1届亚洲安全会议上表示,美国的国防资源将持续转向亚洲,到了2020年,美国海军会将60%的船舰部署在亚洲。2014年5月,继潘尼塔宣布2020年前美国将60%海军舰队部署至太平洋地区后,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再次宣布增加亚太地区地面部队的部署,同时也会将60%的空军力量部署至亚太地区,以落实“重返亚洲”战略。同时,他并强调南海是亚洲的心脏,也是全球经贸的十字路口。但对近来中国采取动摇区域稳定的单边行动,美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挑衅、胁迫或动用武力威胁;反对任何一个国家限制航海及飞行自由。2015年5月,国防部长卡特(Ashton
Carter)出席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并发表演说,他谴责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地的举动,因为中国在过去短短的18个月里填海造地超过2000英亩,多于所有其他声索国的总和,同时不清楚该作为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因此,美国反对任何将争议岛礁军事化的行动;并呼吁东盟应该成为区域制度的中心并维持区域的稳定。另外,他更宣布美国将启动预计达4.25亿美元的新“东南亚海事安全倡议”(Southeast
Asia Maritime Security Initiative),加强东南亚地区国家的海事能力建设。④
  美中军力的消长变化,将会成为影响亚太国家每日决策的重要变数,美国能否继续保持军力优势,将会牵动亚太国家的政局演变和外交决策方向。因此,奥巴马总统的亚太政策强调,美国结合日本、韩国、澳洲、印度,以及部份亚太国家,积极展开新军事安全合作计划(尤其是美日军事同盟扩大合作质量,包括重新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明确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台等)。
美国并且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澳洲、印度等国建构一个强大的盟邦网络。以往美国与日本、韩国、澳洲、泰国、菲律宾的“轴辐”(hub and
spoke)联盟模式将逐渐式微,被一个更为广泛、复杂且分散的关系网络所取代。具体来说,美国在亚太军事基地的部署,系以关岛核心,以日本、韩国与澳洲为前进基地,加强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印度之军事交流与互动。在区域军事合作方面,以维护区域安全而形成“美、日加一”的合作框架,即“美、日、韩”、“美、日、澳”及“美、日、印”等次区域(Sub-regional)的军事同盟,尤其美国在“空海整体作战”的发展概念下,持续维持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兵力部署规模,而不受国防预算及兵力缩减的影响,以宣示美军在维系亚太地区安全的决心、力度与承诺,并以基地群模式的军事战略部署与周边国家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大大强化其在亚太军事战略布局上对中国的多层包围网络。
  布势分析
  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美国的南海政策数十年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不介入,发展为有限介入,再发展为目前的积极介入。尤其是面对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围绕南海权益展开的新一轮激烈博弈,美国日渐偏离其最初的中立立场,以多种手段加大对南海争端的干预力度,以实现其重返亚太、制衡中国的战略目标。
  首先,加强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安全合作,以吓阻中国使用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采取实际行动,深化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安全合作,提高其应对中国的军事能力。
  其次,支持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鉴于南海在亚太地缘政治中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加之南海航道对于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运输的重要性,维持和保障在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无疑符合周边所有国家的利益。美国屡指责中国在南海妨碍航行和飞越自由,并积极拉拢日本、澳大利亚等大国介入南海争端,以共同抗衡中国的海洋扩张。与美国的战略相呼应,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开始日益积极地介入南海事务。例如,原本鲜少对南海问题公开表态的澳大利亚,近年来却紧跟美国的政策步调,频频插手南海事务。2011年6月,澳菲两国在坎培拉举行部长级会谈,双方专门就南海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联合声明中声称支持菲律宾的立场,要求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日,正当南海紧张气氛不断升高之际,澳大利亚海军会同美日海军在文莱附近海域举行了军事演习,这是三国首次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
  第三,美国希望东盟能够在南海问题上形成一致立场,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首先是试图联合所有与中国存在主权争议的东盟国家形成统一战线,以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东盟+中国(10+1)的框架下展开多边谈判,增强其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资本。而且,美国希望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即所谓的亚洲安全菱形与钻石联盟)等国家共同介入,向中国施加压力,以迫使中国接受以多边谈判的方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实质就是要将南海争议多边化,而使美国有更多的机会对有关国家施加影响,干预南海问题的解决。
  另外,鉴于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利益各异,与中国的关系也亲疏有别,美国还综合利用安全、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对部分在南海问题上持理性温和立场的东盟国家展开攻势。例如,通过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谈判来拉拢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以此弱化中国对东盟的地缘经济影响力。通过支持缅甸民主化,美国与缅甸关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使得中缅关系遭到削弱。通过对寮国和柬埔寨等国提供经济援助,进而离间其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对于印尼这个在东盟中影响举足轻重的大国,奥巴马政府于
2010年7月恢复了与印尼特种部队中断了12年的军事合作,并签署《美国-印尼防务框架协议》,为此后两国加强在军事训练、国防采购和海洋安全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2010年11月,奥巴马首访印尼,两国签署伙伴关系协定,决定在贸易、能源、国家安全等领域展开合作,构建全方位的伙伴关系。2011年11月,美国与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东盟四国举行了海上联合军事演习。2013年8月,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在出席第二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时宣布,美国将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军事援助和军事培训力度,预算额度为9000万美元。美国加紧向东南亚地区进行武器销售和技术转让,2012年5月,美国与印尼在印尼东爪哇省附近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旨在增进双边军事合作和提高防御战术水准。
  不过,并非所有东盟国家都因此向美国靠拢。2012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柬埔寨,阻挡东盟外长会议就南海问题发表联合声明,也在当年东盟高峰会上,将南海议题排除在议程外,遭到菲律宾抗议。2015年5月,在缅甸举行的东盟高峰会,也没有接受菲律宾和越南的提议,将谴责中国的文字纳入峰会宣言中。
  整体归纳起来,美中在南海地区的战略布势对应,主要有以下五个焦点:
  1、美国落实执行亚太再平衡策略的一部分;
  2、中国崛起会对美国在南海的家利益所造成威胁与挑战;
  3、美国加强对区域内盟邦和伙伴国家所作政治与安全承诺,以免在中国崛起的压力下,导致对美国产生疑虑与信任危机;
  4、中国在南海采取强势作为所造成区域紧张情势与升高冲突风险,美国须防范中国达成改变南海现状的目标,进而控制南海;
  5、双方竞逐在南海地区的军事优势与政治外交主导地位。
  争势分析
  中国为反制美国战略转向或再平衡措施,也积极强化自身的能力与建构关系。在中国的认知及理解中,美国再平衡亚洲是为遏制中国的崛起,是对中国的直接挑战,中国必须在战略计划、军力发展,以及周边关系建构上有所调整。
  首先,海上交通线安全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和经济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南海不仅意味着能源和贸易生命线,更是从大陆国家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经之途。海洋通道与海上交通线的掌控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要课题,维护海上交通线与海洋安全,也成为解放军的新任务,特别是维护南海交通线安全,以及克服所谓麻六甲困境(Malacca
dilemma)。中国在南海岛礁填海造岛并积极布置军事基础设施,即是建立海上前进基地,创造在南海的战略枢纽点,掌控印度洋到南海的海上通道--麻六甲海峡。尤其当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普遍增强时,可会改变区域平衡的军事态势,形成美国在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的安全挑战,影响美国防卫此地区安全的承诺。
  近年来,由于中国快速地在其占有的南沙岛礁扩大填海造岛。在其占有的8座岛礁中有7座已填海造地,从2013年12月到2015年6月底止,已造出2,900英亩土地。中国大规模填海造岛的陆地,比其他声称拥有主权国家40年来的造陆总面积大出17倍,占南沙群岛所有新生地的将近95%。此一情况,引起美国 高度不满并派遣美军P8-A反潜侦察机至永暑礁等三个岛礁进行抵近侦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表示,美国不会接受中国这些人造岛礁拥有主权的立场,并会不断派飞机和舰船依照国际法前往该海域行使自由航行的权利。
  日美国驱逐舰“拉森号”(USS Lassen)进入并停留在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南沙渚碧礁(Subi
Reef)周围十二海浬内海域。对此,中国外交部对表示,美方军舰的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仅一个月后,日美国再次派出导弹驱逐舰“威尔伯号”(USS
Curtis Wilbur)在西沙中建岛(Triton
Island)附近12海浬范围内驶过。⑤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立即表示,美军舰此举是“非常严重的政治和军事挑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严肃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有关规定,外国军舰进入中国领海,须经中国政府批准。美军舰违反相关中国法律,擅自进入中国领海。”中国国防部也发表声明:“不论美方采取任何挑衅行动,中国军队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⑥由此可见,美中在南海的争势竞逐越来越趋白热化,已到了“两方过海,各显神通”的地步。
  其次,在扩军方面,从近五年来军费支出增长速度、军事科技重点攻关研发成果、自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等国引进的军备与技术,积极推动新军事变革。另中国军队认为在资讯时代,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不是核武,而是网路与太空战能量的结合,因此拟定新战略,在太空发动反卫星攻击,以及动员军人平民同步执行网路数位战争。虽然中国的军力到2020年间,还不太可能成为势力扩及全球的军事大国,但是,以现行军费持续二位数增长的发展趋势推断,中国的军力将可以在十年之后将逐渐打破美国在亚太地区优势,极可能改变亚太地区军力动态平衡形势。这样的发展会让区域内的国家重新审视其安全战略与外交政策,进而可能导致区域安全结构的改变。
  第三,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正确分析及理解东亚国家对美中战略争势的基本态度。第一、多数亚太国家都希望与中国进行建设性互动,并加强在经贸上的合作,但是却不愿意表现出“臣服”的姿态,同时其对于中国在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威权主义,仍然不时显露出相当程度的焦虑感,因此,多数亚太国家仍然希望美国能够继续留在亚洲,以有效制衡中国力量的扩张。其次,亚太国家对于美中关系经常处于一种周期性的变动,而感到相当困惑。现阶段,亚太国家最不愿面对的难题就是,当美国与中国爆发激烈冲突时,亚太国家势必要被迫选边站,而这种状况将造成亚太主要国家,无所适从的窘境,因此,多数亚太国家都希望美中之间能够维持稳定可预测的互动关系,使亚太国家的经济发展、军事安全,以及外交政策等,都能够在稳定的架构内推动。第三,中国崛起在亚太地区所造成的复杂情绪与焦虑感,正好能够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所推展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以及“海空整体作战”的军事安全合作计划等,创造有利的促进效果。因为,中国快速发展与势力扩张,让亚太主要国家想到,如何牵制其影响力过度膨胀的必要性,并希望美国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维护亚太地区军事安全的保证者;此外,亚太国家对美国角色虽有期待,但更怕被迫卷入美中竞逐恶化而受害。
  回顾历史,相当长时间里,南海如安静的木石,美国并未把南海看得很重。众所周知,重商主义的美国视浩瀚的大海为发展经济和深植国力的生命线,当1898年美国占领菲律宾之后,这片商业之海开始显示出其战略地位。20世纪和21世纪至关重要的差别是,20世纪的最大争夺发生在欧洲陆地上,尤其是在德国东西部边境外的广阔平原地带。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地球上的人口和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在这里,主要人口中心之间的空间绝大部分是海洋,南海尤其具有地缘政治的重要性,美国确认南海在全球地缘政治上的枢纽地位。
  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观点,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一、中国的领土要求是不符合国际法的,因此不具有合法性;对其他国家的领土要求是否符合国际法未做表态。二、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要求妨碍了美国长期奉行的原则——航行自由。当美国认为自己的航行自由没有受到威胁时,它对领土归属问题并不关心,只要有领土要求的各方能够用和平方式来解决领土纠纷。而当其感到中国的九段线的模糊性可能使南海成为中国的领海,或至少中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能够限制美国舰只的活动,美国将在南海失去航行自由。
  中国过去三十几年的外交,战略目标是要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韬光养晦”。但中国进口能源需求愈来愈大、海外投资愈来愈多,经济利益向外扩散,外交战略自然从稳定周边,延伸到维护海外经济利益。而中国的最终目标,是要打破旧秩序,即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西太平洋政经格局与游戏规则。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一带一路计划,都是在这个脉络下进行。在南海,中国将透过持续的岛礁建设,让中国在南海的“活动”成为既成事实,打破南海现状。
  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洲”,让南海再起波澜,成为亚太最大风险之一。北京并不想在南海同美国搞一场战略摊牌,华盛顿恐怕也没跟中国在这里摊牌的意思。中国在南海的战略目标是要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持续扩建岛礁,设立军事前进基地。而美国南海政策的战略目标是要牵制中国,维持它的海洋霸权和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当前的标的是干扰中国的扩岛建设,挑战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与领海主张。就如同毛泽东的作战原则所言,彼此“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即使如此,美中在南海立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高,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大,和美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抗衡将在所难免,“斗而不破”将是21世纪地缘政治博弈最大的特征。
  经过以上对美国的南海战略以及伴随在此地区的美中战略竞争所做关于谋势、布势与争势三个部分的分析之后,本文的结论是:短中期来说,在美国落实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前提下,将确保美国在本世纪前叶维持对中国的军事优势,吓阻或挫败任何挑战其在亚太地区领导地位的崛起力量,而周边国家也可以在“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两大之间维持平衡。不过,美国能否长期在亚太地区继续对中国保持战略优势则不无疑问。究其因,其一取决于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硬、软、巧实力)成长的进程和美中的实力对比;其二,台湾因素是可能打破美中之间这种战略态势的关键。质言之,台湾地位的变化会影响美中在亚太战略“争势”的最终结果。在这个“争势”为核心的美中台三角战略关系中,台湾如何灵活扮演适当的战略角色,筹划和选择最佳的国家大战略,是攸关台湾安危祸福、兴衰存亡的问题。
  ①海洋法法庭提起强制仲裁请求,要求对九段线的合法性做出判定。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尔(Samuel
Locklear)在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发表演说表示,如果中国认为南海九段线的宣示是正确的,就应将全案送交国际法庭,并提出有力的证据来加以证明。日,助理国务卿拉塞尔明确表示支持菲律宾的仲裁请求,声称此举能够促使中国澄清围绕其主权主张的一些歧义。日,奥巴马在访问菲律宾期间再次公开宣称,
美国非常支持菲律宾针对中国提出的仲裁案。
  ②2010 年美国做出了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决定, 2012 年1
月,奥巴马总统发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国防战略指南。这份报告提出有必要对美国的全球关注点进行再平衡战略,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③〈李光耀:美国失亚洲即失世界领袖地位〉,《中国评论新闻网》,日,/doc//0/.html
  ④“The United States and Challenges of Asia-Pacific Security:Ashton Carter,”
https://www.iiss.org/en/events/shangri%20la%20dialogue/archive/shangri-la-dialogue-b/plenary1-976e/carter-7fa0.
  ⑤这是在美国国会呼吁奥巴马政府继去年10月派出拉森号驱逐舰驶入到南海岛礁12海浬水域的范围内航行后继续类似行动后,美海军进行了这次航行行动。美国国防部称,美军海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在当地时间1月30日在西沙群岛区域的中建岛海域航行,挑战限制航行自由的行动。
  ⑥〈美舰闯西沙
北京促尊重中国法律〉,《BBC中文网》,日,/zhongwen/trad/world/130_china_us_southchinasea
发布时间:日
来源时间:日
网友留言为中美印象网网友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代表本站观点
热点新闻News
专题TOPICS
杂志MAGAZINE
美国有反华阴谋吗?《研究报告》 VOL3.
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报告》 VOL2.
中美关系的临界点已近在眼前《研究报告》 VOL1.
总第2期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 .
2013年8月 总第1期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形势与政策(亚太再平衡战略)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形势与政策(亚太再平衡战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从“亚太再平衡”战略看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
 来源: 
从“亚太再平衡”战略看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
——访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小卓
  编者按
  建立在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非法行为和诉求基础上的菲南海仲裁案仲裁庭,7月12日下午就涉及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等仲裁庭本无管辖权的事项作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这一裁决背后隐藏着不良政治图谋,其发布的任何对中国的要求、裁决、命令都没有法律效力,中国对裁决结果不接受,不承认。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了解南海仲裁案的来龙去脉,更加认清某些域外国家的不良企图,光明日报特别邀请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小卓,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教授綦大鹏、梁芳,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发表看法。
  这次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出炉的荒谬“裁决”,不是一起单纯的法律行为,而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菲律宾虽站在前台,其实真正策划者和操纵者是美国。与仲裁案同时并行的,是美国在南海的若干军事行动,这些行动可视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新发展。
  记者: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何时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赵小卓:二战结束以来,东亚/西太平洋一直是美国战略视野中几个关键地区之一,但从来没有成为头号地区。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9·11事件”后转到中东。战略重心东移,是2011年11月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议会发表演讲时首先提出的。2012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表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防务战略指南,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宣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2012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面向亚太的战略再平衡”演讲,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年来,这一战略是奥巴马政府着力推进的战略,也是美国两大政党的共识,极有可能持续很多年。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在亚太有巨大的战略利益,美国的未来与亚太地区息息相关。其二,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几个“火药桶”,如台湾、朝鲜半岛、南海等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当美国在一个地区有重大战略利益,而这个地区安全问题又比较多的时候,美国战略重心转向该地区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美国虽然一直强调“亚太再平衡”战略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大家很清楚,针对中国的意味是很浓的。美国为什么把这个战略定名为“再平衡”呢,是因为在它看来,中国崛起对美国主导的亚太战略格局带来冲击,美国要重新分配它在全球的战略资源,将“失衡”的地区格局重新反转过来。美国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就是要重新整合亚太经济,“不能让中国制定规则”。美国军事部署调整更是针对中国,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3个“60%”,即将美国海军力量的60%和海外空军力量的60%部署到亚太地区,将太平洋舰队所辖部队的60%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区。美国在巩固与日、韩、澳、菲、泰双边军事同盟的同时,还发展与新加坡、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伙伴关系,拉帮结派的趋势很明显。
  记者:近期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动作主要有哪些?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赵小卓:去年以来,美国对南海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有三大实质性变化:一是以“航行自由行动”名义,挑战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去年10月以来,美国以“维护航行自由”为名,先后派“拉森”号、“威尔伯”号和“劳伦斯”号导弹驱逐舰,不仅进入南沙渚碧、美济等岛礁附近海域,而且进入西沙中建岛12海里水域航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甚至扬言,将在南海常态化开展上述行动,确保美“在国际法允许的所有场所飞行、航行与活动”。二是在南海常态化部署舰机,致使南海形势从和平稳定走向紧张对抗。长期以来,南海在美军眼中主要是海上通道,来往舰只鲜有长时间滞留。今年情况大变,3月以来美军在南海常态化部署一个航母编队,到了6月,甚至“斯坦尼斯”号和“里根”号2个航母编队在南海会合。三是从菲律宾获取5个军事基地,初步形成对我国海上围堵体系。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集中在东北亚地区,主要是日韩,东南亚基本上是空白。今年3月,美菲就美使用菲4个空军基地和1个陆军基地达成共识,其中位于巴拉望岛的包蒂斯塔空军基地直接面向南海。再加上之前美军的进展,如在澳大利亚达尔文部署海军陆战队,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和P-8A海上反潜巡逻机,可以认为美已在南海方向完成对华包围。如果说之前“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比较虚的话,现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实实在在地找到了抓手。
  记者: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在南海的军事动作,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赵小卓:我认为影响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美在南海的军事僵局可能持续,危机管控将不可避免地突出出来。美国大幅增加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尤其是在“维护航行自由”名义下采取挑衅性、危险性行动,必然增加中美两军舰只危险接近的机会,增大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从历史上看,意外突发事件曾数次加剧中美战略互疑和战略紧张,严重冲击两国两军关系。
  二是美国军事介入南海问题,使南沙岛礁争端和海洋权益纠纷更趋复杂、更难解决。美国南海政策从不持立场到公开将矛头指向中国,从以外交手段为主到以军事手段为主,使南海问题的性质发生变化——从中国与周边国家单纯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之争,转向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美国的干预将大大增加南海问题的复杂性,破坏中国与相关直接当事国协商谈判解决争端的努力,将增大解决原有问题的难度,还会制造出若干新的矛盾。
  三是美国以双边军事同盟为基础构建亚太安全机制,将带来亚太地区的分裂。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2015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明确提出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2.0版。在2016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又提出构建“有原则的亚太安全网络”,企图以美国双边军事同盟为依托,推进亚太同盟体系三边化、多边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安全机制,从根本上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军事同盟的基本特性是排他性、针对第三方,没有威胁也要制造威胁。美国在军事同盟的基础上构建亚太安全机制,必然是拉一帮、打一帮,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几十年来和平稳定的安全形势。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责任编辑:石佳]
五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收获的喜悦溢满神州,万众瞩目的十九大开幕啦。回顾这几年咱老百姓的小日子,那是真叫一个越过越好。
17日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庹震向中外记者介绍十九大准备工作情况和大会议题。
在盛会召开进入倒计时之际,光明网记者走访了多位外国友人,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山市南海区民政局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