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用前途

灰熊温驯安全,活泼爱玩,参与婚礼非常积极。
趁家中无人将钱取出,然而已经全部发霉腐烂。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彭坚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1948年生,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南省政协常委,知名中医临床家。出生于湖南著名的中医世家,毕业后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著有《我是铁杆中医》。
  我们始终没有看清楚中医的本质,没有认识到中医是一门有着几千年历史、以“人文科学”为主要方法论的人体生命科学,与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方法论的近代科学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律。几十年来,我们在继承发展中医事业的大局上陷于盲目,一直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来源:《科学》2008年第4期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这是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试图挣脱几千年封建枷锁发出的内心呼喊,也是近代西方文化在东方的一次成功扩张,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分支的中医,自然也逃脱不了被鞭挞的命运。
  “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唯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过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焉也。”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的这个评价,代表了当时许多“先进人物”对中医的普遍看法。
  我们始终没有看清楚中医的本质
  中医进入近现代社会,命运坎坷,其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表达自己理论体系的那些概念,无法用当代科学语言解释。许多名人和科学家,并不否认中医治病有效,只是因为读不懂中医的语言,即认为中医“不科学”。北洋军阀和汪精卫政府曾经试图以“不科学”为名,取缔中医。但由于中医界团结一致,据理力争;广大人民群众信赖中医,中医治病疗效好,费用低廉;中医队伍人数多,担负着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卫生保健任务,那时的西医,完全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取代中医。几次“废止中医”的提案,最终没有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代,政府把“团结中西医”作为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办法,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1980年以后,卫生部制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宪法总纲,规定了“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的条款,将中医的发展纳入国家大法。200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7年1月,国务院又公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展现了未来15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由此可见,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为保护、保存、发掘、提高中医,不遗余力,中医的学校、医院、研究机构、人员队伍以及整个中医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目共睹。但是,1960年代北京中医学院的“五老上书”表达了对中医教育工作的不满;1982年的衡阳全国中医工作会议发出了“中医事业乏人、乏术”的警讯;时至今日,还有许多著名老中医专家,向中央上书,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表示对中医事业的极度忧虑。尤其让中国老百姓不满意和不理解的是,现在中医事业发展了,能看病的好中医大夫却越来越少;到中医院看病住院,大部分中医大夫上的是西药、开的是西医检查化验单,中医药反而退居其次。
  中医为何会衰落到如此地步,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问题在于我们始终没有看清楚中医的本质,没有认识到中医是一门有着几千年历史、以“人文科学”为主要方法论的人体生命科学,与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方法论的近代科学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律。几十年来,我们在继承发展中医事业的大局上陷于盲目,一直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即西医的方法进行中医的科研、教学、临床、管理,完全漠视和违背了中医自身的规律。长达半个世纪对中医的误读,怎能不导致中医事业出现乏人、乏术、乏成果的严重危机呢?
  50多年以来,中医界一直把西医的科学方法作为衡量中医的“金标准”,导致中医临床疗效、中医的“科学性”全被否定
  “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1950年代以来,这一观点,被过度延伸并被极端化,已不止限于指导中医的科研方向,而且辐射到整个中医事业,几乎成为继承、研究、发展中医的唯一指导方针,造成全面的导向错误,以至于长期忽略、耽误了真正的中医继承工作。
  西方近代科学方法,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伽利略、牛顿所奠定的“还原论”基础上,主要运用实验的、数学的、分析的方法,把客观事物割裂开来,进行相对孤立的、静止的研究;主张“实证”,强调“清晰”。近现代西医,主要使用这种研究方法。
  中医则主要运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即通过活体的、动态的、联系的、整体的方法考察人体和疾病。这种方法论的典范,就是“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辨证论治”不是以静态的、形态学所见到的“病”为考察目标,而是以动态的、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证”为考察目标,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收集体内发出的信息,通过汤药、针灸等,输入治疗的信息,从而治愈疾病。辨证论治还要求医生能够“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使是同样的病症,也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时令季节和气候变化,灵活地遣方用药。
  中医研究生命和疾病规律所采取的这种独到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医建立在对人体信息进行动态考察基础之上的有效治疗经验,与西医迥然不同。既不需要以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学为基础,在动物实验中又往往得不到阳性结果,更经不起以“病”而不是以“证”为研究目标的统计学原理处理。因此,大量在临床真正有效的中医方药和名老中医生动活泼的治疗经验,甚至像《伤寒论》中经历了一千八百余年考验、仍然疗效卓著的经方,一旦运用西医的标准来检验,无一不被“科学”地否定,无法得到继承、发扬和推广。
  50多年以前,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98首不同的处方治愈了北京167例已经昏迷的乙型脑炎患者,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当时的卫生部领导却认为,一首方剂的治愈率不到两人,“不符合统计学原理”,予以否定。可叹的是,50多年以来,中医界一直把西医的科学方法作为衡量中医的“金标准”,导致中医临床疗效、中医的“科学性”全被否定。
  毋庸讳言,中医在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和利用当代科技成果方面,应当向西医学习,以弥补中医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先天不足。然而,以举国之力,历50年之久,运用近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的结果是,至今仍然拿不出几项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和重大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这中间出现的反差与困惑,应值得中医科研工作者深刻反省。
  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全国大部分中医的科研、教学、临床部门,都把这种按照西医标准设计的科研课题、科研论文、科研成果,奉为中医考核、晋升、评级的首要标准,即使是中医教师、临床医生也概莫能外。中医不能姓“中”,一定要改姓“西”,制定这样的政策标准,实质上是在否定自我,取消中医!
  倘若全部摒弃中医在人文科学方法方面的长处,完全用研究西医的方法来进行中医研究,而且以此作为衡量中医是否符合科学的唯一标准,作为衡量中医各种人才业务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准,必当严重危害中医事业。错误的方法论必然导致方向的错误,方向的错误必然使振兴中医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南辕北辙”的中国古训,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此类含金量极低、充斥泡沫和水分的“中医科研”泛滥成灾,不仅浪费了国家的大量钱财,贻误了中医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还贬低了中医院校和中医医院的学术研究、教书育人、临床经验总结等极其重要的工作。
  更为严重的是,中医科研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污染了学术风气,助长了学术腐败,带坏了无数中医硕士、博士,致使中医真正有效的、鲜活灵动的临床经验,得不到继承、总结与发扬、传播;中医临床医生士气低落,中医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中医在学术界(包括西医)的诚信受到质疑。“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在于能看好病。”这是任何时候中医事业都不可偏移的重点,“科研”至上的错误导向再不彻底扭转,中医成为“绝学”将指日可待!
  总之,中医的科学方法,既是古老的,又是前瞻的,它包含有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模糊数学、模型方法等现代科学的许多要素,这些学科很可能成为揭示中医科学内涵、引领中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医的创新发展,也寄托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基点上。
  然而,目前中医自身的这支科研队伍,整体上并不具备现代科学的基本素质,大多数人还是在沿用老的、近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医,继续做“缘木求鱼”的空头文章,怎能将中医“创新”、“突破”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中医必须建立一套独立的、符合自身客观规律的价值体系和评估标准,必须依靠国家组织其他现代多学科的广泛参与,中医的科研现代化才能真正有望。
  中医界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仍然在于脚踏实地、搞好继承工作。但是,决不能因为中医现代化路途艰难,就要“抛弃中医理论……代之以近代科学化的方法”。某些站在局外、并不真正懂得中医的科学家随意发表的不负责的观点,只能对中医继承发展的方向起不良的干扰作用。
  中医教育的反思
  古代中医成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家传师授”,一条是“由儒从医”。
  第一种成才的学习方式,多“由浅入深”,学生年龄小,起点低,老师确定几本入门书,诵读几年,即跟师坐堂,白天看病,晚上讲解,还要学会认药、尝药、抓药、采药、制药等,以增加感性知识。这种口授心传的收获最大,医理紧密联系临床,成才周期迅速。学徒式中医教育的缺陷在于,低龄的学徒虽然记忆力好,但一般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不广,如果老师本身的理论修养不深或临床经验不丰富,或教授不得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才。因此,老师的素质如何,学生是否勤奋,往往是决定能否成才的关键。
  第二种成才的学习方式为“高屋建瓴”。学生年龄较大,古代人文知识素养较高,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容易接受,可以通过自学读懂中医,古人形象地称为“秀才学医,笼里捉鸡”。这种儒生一旦摆脱书本的束缚,投身于临床,往往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明代著名的大医学家张景岳年轻时靠自学,40岁以后才从医,并没有家传师授的背景;被后世称作“妇科圣手”的清人傅青主,在政治、哲学、书法方面的声名比医名毫不逊色。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医家中并非少数,说明古代文化修养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古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以上两种模式,与中医学科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医是一门“复杂性科学”,既需要哲学的思考,又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很看重经典著作的学习,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人文科学的认识论,早已在其他学科不复存在,却完整地保留在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中,并且仍然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中医很看重经验的积累,不仅因为这个学科两千多年以来治疗疾病的宝贵经验,通过古代文献传承至今,对临床医生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主要靠四诊合参来收集人体信息,因而观察领悟、经验体会,对于一个中医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中医教育的关键,在于抓好两个重要环节,其一是加强古代人文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学好中医经典著作打好基础,从而能够深刻领会和牢牢掌握中医独到的方法论;其二是加强临床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中医的生命在于临床,能不能培养出大批能看病的中医人才,是衡量中医教育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目前中医院校招收的学生,虽然具有一般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对于学好中医所需要的中国古代人文知识素养显然不够。中医院校的教师队伍,大多数是直接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虽然具有硕士、博士的高学历,但是其本身的中国古代人文知识素养不高,又缺乏长期临床实践的历练,怎能把中医的经典著作讲好、讲透,有何经验体会传授给学生呢?故在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极其重要。
  然而,几十年来中医教育改革始终没有紧扣以上两个环节,没有针对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素质培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因此导致许多失误。这些失误最典型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缺少中国古代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忽视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或中医经典教学的质量差;西医课程安排得不科学、不合理,对中医教学冲击很大;临床实习难以找到真正的好中医大夫进行带教传授,学不到中医看病的真本事。
  中医教育的改革,只要高层决策者真心为中医事业的未来着想,为中医学子的前途着想,抓到了问题的关键,要解决并非难事。在笔者看来,即使是“师徒相授”这种个体之间经验传承的人才培养方式,如果充分利用视频设备,在现代化教学中同样可以大规模拓展和推广。
  笔者曾经撰文建议,每个中医院校可以选定几个有真才实学、看病疗效好的名医,在其诊室安装视频探头和其他先进视听设备,名医坐诊时,打开几十、几百个屏幕,让立志成为名中医的学生自由观摩。诊余时,尚可组织名医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是解决名中医难找、带教老师不足、跟师坐诊的学生有限几大难题的一项可行措施,如哪个院校能够坚持几年,从这个院校定能走出几百个能看病的青年中医。
  中医教育改革,需要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全国几十个中医院校,应该有人站出来,像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办“国学院”那样,试办一所“国医大学”或“国医学院”。
  中医临床的反思
  中国古代,在药店坐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1950年代,仿照西医医院的模式,各地开始建立专门的中医院,这是当时政府为了提高中医的地位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用心是好的。现在全国几乎每个县都有中医院,但大部分经济效益不好,远不及同级的西医院,因为建立现代医院的方式,并不适合中医。
  近现代西医之所以要建立大规模的综合医院,第一是因为西医的分科越来越细,大部分西医只擅长治疗某一科的疾病、甚至某一科中的某一种病,因此,需要以医院的形式,将众多具有专门特长的各科医生集中在一起,才能使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第二是因为西医需要进行各种检验和仪器检测,越是先进的仪器越是价格昂贵,一台昂贵的仪器,必须集中使用,各科同用,才能很快地收回成本。
  中医则不需要建立综合性医院。因为一个真正的中医,诊断疾病主要靠望闻问切,而不是靠仪器检测。四诊虽然是古老的,但决不是落后的,这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手段,从古到今的中医医疗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笔者不反对参考西医检测的结果,而是认为一个中医医生,不应当像西医那样依赖仪器检测,应当发挥本学科独立诊断的能力。中医也不能像西医那样分科分得很细,这样容易失去整体的把握。古代的中医多数是全科医生,以内科为主,兼治其他科疾病,当然也有专门的妇科、外科、儿科、骨伤科,这都是大科,不能再细分了,因为中医的理、法、方、药是统一的,各科通用的,宏观把握、整体联系是中医的长处,至今那些中医诊所和药店坐堂的中医还维持了这一传统。
  但现今正规的中医院,却一概仿照西医院的模式,倚重仪器,分科很细,失去了宏观把握、整体联系的中医优势和特色,变成中不中、西不西的医院,由此遭遇尴尬。因为中医院要想同西医院比设备,拼急救、手术等西医擅长的技术,很难成为对手。而老百姓若想看中医,同样很难在西医化的中医院找到几个看病疗效好、开药便宜的“纯中医”。
  笔者认为,真正适合于中医发展的,不是大型综合性医院,而是个体化、个性化的小型诊所。这样的中医诊所,基本不作西医的检测,只治疗中医有特长的疾病,在学术上独立,能够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由于不需要购置昂贵的现代仪器设备,不需要养医院,故收费低廉,特别适合于在农村和社区大量普及。这是一件于国、于民、于中医都有利的事情,国家应当把发展中医诊所(包括中西医结合诊所)作为中国卫生事业的一项战略决策来看待,大力提高基层中医防治疾病的水平,只要技术过硬,中医诊所就不会有生存危机。
  当然,我们无法回避国内的现实,对于已经“西化”的大部分现有中医院,特别是县、市、省级中医院,国家应当加大投入,争取在硬件设备上与同级的西医院看齐,有先进的设备对于中医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但最重要的是,中医院不能因此而失去自我,要在提高中医的临床治疗水平方面下大力气,办出中医的特色。
  一个医院,既有堪与西医院相比的仪器设备,用中医治病的疗效又好,这种中医院怎么会不受老百姓欢迎呢?广东很多中医院就给全国的中医院树立了榜样。同样,一个西医院的中医科,如果有几个技艺高超的中医,怎会不受西医同行的欢迎呢?真正尊重科学的西医临床医生,对自己学科的不足很清楚,他们是敬重真有本事、真能看好病的中医专家的,是愿意与中医合作的。
  此外,与中医临床紧密相关的管理,也存在着某些失误。对中医中药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一概采用管理西医、西药的模式,则限制了中医事业的发展。例如,药店坐堂是几千年来中医看病的传统形式,医政管理部门却以担心医生销药予以取缔;丸散膏汤是历代中医根据不同病情设计的几种剂型,药政部门则只准开汤剂,不准医生根据处方制成其他剂型,否则判以“非法制药”;很多中药有一定毒性,例如生附子、生乌头、马钱子等,用之得当,往往又是起死回生的大药,药政部门不准药店药房备药,临床医生畏法不敢大胆使用,致使中医大量治疗危急重症、疑难大病的有效处方束之高阁。这些不当的管理措施,抹杀了中医的特点,束缚了中医的手脚,降低了中医治病的疗效,阻碍了中医临床的发展。
  总之,中医事业的衰落已有半个到一个世纪,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式微所造成的,既有政策层面上的不当,认识方面的误区,也有中医队伍内部的原因。所幸的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发现了中医问题的失误所在,一系列振兴中医改革措施正在全国酝酿进行之中,然而,中医失误的纠正,还需待以时日。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医事业的衰落,当代中医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自己首先应当进行深刻反省。邓铁涛几年前提出要培养一大批“铁杆中医”,来振兴中医事业;朱良春引用宋代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激励中医一代传人。只有中医队伍自己,特别是高层决策部门能够进行全面、深刻、彻底的反思,不掩饰真相,不回避矛盾,把导致中医衰落的真正原因找出来,中医的改革才会有实效。
  只有靠一批又一批淡泊名利、深深扎根于临床的“铁杆中医”,无怨无悔地担负起历史责任,中医这门“绝学”才有振兴的希望,才能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伟大贡献。■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医真的有出路吗?
我想问的是中医的未来真的能够不被现代医学抛下吗?中西医的矛盾似乎一直很尖锐,知乎上,微博上,每个人的身边都有无数这样的争辩,这个话题也是最容易撕逼之一。不过大家的焦点都是中医是否有效果,支持现代医学的人往往会说中医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通不过许多科学实验,支持中医的人往往会说中医体系和科学体系是两码事,你不能用后者来要求前者,有的人也会举一些自己身上的例子来佐证中医的神奇疗效。可是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谈,也许中医的确有效果,但是它真的有发展的道路吗?如果没有,它真的值得花费国家社会资源来大力发展吗?我想听听各位的看法,但请别说什么存在既有意义,未来的路谁知道啊之类的,我想知道的是现在中医界有没有关于中医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以前古籍没有提到的病症的方法?特别是在现代医学发展如此,迅速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今天,有没有一条明确的路?就像现代医学无非是靠生物化学以及设备的升级,似乎有一条既寻的令人振奋的道路,而中医真的有这样的路可以走吗?那些古老的中医理论改怎么分析原理怎么改进适应,还是说我们只能墨守成规,踏步不前,一直靠过去的古方治病?我不是中医专业的,所以我想听听中医界各位看法,现在中医界有没有相应的考虑?在拿之前沸沸扬扬阿宝的中医实验来说,似乎到最后也没有分出胜负,但是即使我们假定中医方赢了,好像也改变不了什么。中医用脉象来检测怀孕还是似乎比不过随处商店都有的验孕棒,何况要培养一个能验孕的中医需要多大的资源?还有似乎现在无数人用中医诈骗,民众似乎很难分辨庸医和良医?如果说古籍和现有的中医理论无法解决中医未来的发展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到结论,中医只能踏上科学的路,最后成为现代医学一部分?或者说各位笃信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就好像我看到大部分人谈到中医的态度似乎把科学和中医分开,让我们不拿科学来要求中医,因为两者有不一样的体系?但是青蒿素这样的疑似近年来“中医最大成果”的,好像也是通过科学实验来完成的,大家又为什么会有把两者割断的态度?
294 个回答
这不是中医鸡汤贴,这不是中医鸡汤贴,这不是中医鸡汤贴。本来只是随手一答,收到那么多赞和鼓励,谢谢大家!感谢评价区一片和谐没有开撕,新有的提问暂时不回答了,一是我也不能答的很好,二是有些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写出来能给学中医的童鞋打打气,也让大家能理性看待中医就没白写。不过中医童鞋咱们还是得 多读书 少知乎(●°u°●) 」。就让这篇贴子尘埃落定吧,匿名学习去啦!自从屠呦呦后,中医问题已经从月经帖变成日经贴了,其实看多了真的蛮累。我就是屠先生所在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在读,然而客观的说,我们也觉得青蒿素并不属于中医的成果,类似这种方向的研究蛮多,但这是中药的方向,不是中医的方向,这个后面细说。其实中医现在的科研真的很多,走的也挺靠前的,但是进程慢是真的,毕竟各方面的投入真的和西医差太远。前久中医科学院60周年庆,请了很多国内外的前辈做学术演讲,还有长城心血管会,有个中医心血管的会场我也去听了。西苑医院一个老师研究中药涂层支架以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拿了两个国自然(当然这个属中药范畴);阜外医院做的通心络;复旦做的麝香保心丸;芪苈强心剂;还有张伯礼院长做过的生脉注射液等等,都从细胞、分子、化学、生理等多方面证明了中药、中成药的有效性,有的也是用的循证的方法。还有比如附子单煎小鼠死亡率17%,配合甘草等其他药物后致死率明显下降,然后研究是其中哪个成分变化了(听的太多原谅我记不住那么多),以此证明中药配伍的科学性。国外也有很多中药和针灸的研究。所以中医中药是可以解释清楚的,可以做循证的。但是难不难,真的难,每年研究那么多,出成果的也不少,但被国际认可的有几个。明明各种数据证明了有效,然后被拿循证卡,被随机双盲大样本卡。我特别记得那个芪苈强心剂的二期研究,李新立教授说文章没发表是因为国外评审人说他们中没有懂中医的,所以他觉得特别亏。我导师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早搏从4万次降到2万次,2万次降到100多次;有的做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好几次,效果还没中药好。数据放在那里,但是每个患者方药剂量都不同,最基本的方药都没法量化,所以你让我随机双盲大样本我………举那么多例子是想说:1、中医不是没有科研,多得很,而且并不落后,但是大众即接触不到也不会去查,查了真的也未必都能看懂,我们医学生看文献很多时候都费力别说外行。中医也在现代医学的进程中进步的。2、中医现在很多科研其实是在迎合体制和国际标准,医生晋升要文章,不科研不行;大家不管疗效就看标准评价,不往国际标准靠不行。但这未必是最适合中医进步的方向,容易科研出成果的都是中药、中成药、针灸,把这些像西药一样标准化当然可以,但是中医最重要是辩证论治,脱离了临证,对中医本身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但是没办法大家就看你够不够标准,不够标准管你再有效果我都不认可,不够标准你就是自愈、是碰巧、是安慰剂,说实话这种真的有点耍流氓。所以中医如何建立一个即符合自己发展规律又能得到认可的体系标准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吧。3、中医被剥夺了很多用武之地,非典时期广中医的零死亡率让中医名噪一时,这期间的治疗过程也研究整理后发表了很高影响因子的SCI。这是很成功的临床研究,但也是赶上了非典的特殊背景才被突显出来,然而不能总是赶上这种时候没办法了才去试啊。但是现在有个什么流行病、疫情什么的国家也不会让中医承担一线治疗,有时候不是不能,而是长期得不到积累,就像一个武功再好的人长期不练突然遇到个强敌连招都想不起来。西医按标准按指南走,治好有功治不好也无过,中医没标准亏就亏在这。就像多数人生了病首先想到还是去挂水吃西药,就像让中医去研究下埃博拉肯定很多人说别逗了……给中医更多机会,也许能迎来中医又一个暴发期,就像明清时期出了很多大医。最后题主说的出路,宏观的说就像上面提到的,中医是在发展的,有出路的,因为中医是可以说清楚,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方向更多的科研更多的成果;WHO已经专门设了传统医学研究组。现在国家也给了很多支持,这是好趋势,中医人自身更要努力。如果说个人的话,其实中医西医就业一样的,大医院难进,小医院去的人少,工作不难找,难的是好工作,所以个人能力很重要,要学好中医不容易。比较亏的就是国家限制了中医不能拿西医的执业证,不能考西医的临床,其实这个很不合理,我们学中医的同时也学西医,上了临床都要懂,都要学好,我对西医历害中医也历害的医生真是好崇拜,我自己在接触临床时也在不断加强西医学习。我们医院里的老师们基本都是中医专业的,但西医水平不见得比西医专业的差啊。能考过执业证至少就够资格,为什么要限制那么死。西医出身未必学不好中医,中医出身也未必学不好西医,但这样一限制,西医院不要中医执照的学生,中医学生选择确实少了很多。最后的最后,看到很多评论对中医的认可真的蛮欣慰,这些年也迷茫过动摇过,跌跌撞撞的坚持着。中医挺好,只是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坚持不容易,要学好更不容易。放张图听会的图吧证明我不是空口无凭。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想结合个人经历说一下我个人看法,因为这个问题自从我上大学开始,就一直让我思考,并影响着我的很多决定,文笔不好,言语粗糙,望各位见谅。本人本科在一个国内排名前四的中医药大学就读七年制中医学,后来放弃了本硕连读,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考研去了一所全国前三的985大学学西医,现在在该校附属医院做外科医生。之所以特地提一下学校的学术排名,主要是想说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两校学风都很好,同学们都很努力很好学,因此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我都有认真的学习过并且思考过。更重要的是,因为学校较好,我见过两个学科国内最顶尖的泰斗级的大师们,同时也真正见识体会过中医的神奇,我见过落枕的人几针针灸下去灵活自如,我见过手掌如同自来水龙头般的手足多汗症患者,中药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见过夏天需要穿棉袄才能不觉得冷的患者靠中药渐渐脱掉衣服。然而,在西医院校学习以及工作的这些年,似乎再也没有听说过有人用神奇来形容某个案例,原因很简单,所谓科学,就是为了推翻神的存在,因为明白原因机制前因后果,所以也并不觉得稀奇。神奇二字,本来就是对未知的仰望。我看了一下评论,发现回答的知友或是学生,或带着主观情绪,可能有如上经历的我比较适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回答问题之前,先标明态度,我不黑中医,不反中医,相反,我怀着敬畏之心看待中医,看待那些大师级的老中医们,他们就像国宝一样,死一个少一个。那么现在回到正题,中医有没有出路?我想说,中医没有出路,也有出路。看上去像是一句废话,谁也不得罪,但容我慢慢解释。先说为什么中医没有出路,首先我想说,中医和西医的区分本来就是个错误,是中国人自己YY出来的产物。这个世界只有现代医学和非现代医学,或者说,只有主流医学和非主流医学,而非主流医学里,包括了中医,藏医,苗医,古印度医学,伊斯兰医学,古埃及医学等等等等。所以,把医学划分成中医学和西医学,本来就是中国人自己的狂妄,自大或者自卑。而稍微学过医学史的人或者百度过医学史的人该知道,现代医学也就百年历史,而他发展至今,能有如此规模,就是因为现代医学海纳百川,是对所有未知学科的探索,吸收,汇聚而成的,可以这么说,现代医学并不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他属于全人类。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吸收了古希腊医学,古埃及医学,伊斯兰医学,古巴比伦医学,拉丁医学,阿拉伯医学等多种医学的精华和科学之处,发展至今天,甚至吸收了核物理,分子生物学,分子信息学,计算机信息学等等,上述医学学科哪个不是千年历史鼎盛一时,却在近百年间渐渐消失了,为什么?因为人类的科学近两百年在飞速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所以上述医学被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当它被揭开么面纱的那一刻,它就成了现代医学的一部分。所以你们发现了没有,医学也好,其他学科也罢,终究要趋向大同,融汇在一起,成为科学的一部分。学过医学史的朋友可能早就发现,两三百年前的各种医学,基本上都跟中医差不多,如果非要说出一个不同于其他的特色,那就是中医有中医理论,八纲辨证,温病伤寒,气血经络,阴阳五行。这是中国人聪明之所在,也是中华文明可以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的象征,这些老祖宗的智慧,当然值得肯定。但一时领先,不代表永远领先,值得肯定,不代表永远都对。当更好更完善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的时候,原来的理论就要及时抛弃,这是常识,固步自封的坚守,只会越来越落后。当时世界文明或者说科学开始兴盛的时候,多少国家的多少学科和理论得到了解释和颠覆,那这个过程并非一夜之间,而是慢慢改变,所以世界上大部分古老医学的消逝,并没有带多挣扎的痕迹,因为这种消逝,是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而所有人,并不觉得惋惜,因为这一过程,只是大家在不断的自我纠正总的自然而然而已。就像装修布置房子一样,你及时更换家具电器,可能并不觉得伤筋动骨,不知不觉中房子已与多年前截然不同,但如果二十年未变,恐怕只有全部丢掉重新翻修了。但是很不巧的是,那段时候,明末清初,闭关锁国,等到再次打开国门的时候,科学,或者说当时的主流医学一下子跳到我们的眼前,早已与中医格格不入,或者说,因为差距太大,所以看上去格格不入。既然不能仅靠中医稍稍自我纠正就能立马与世界接轨,就只能彻底颠覆或者另起炉灶。其他学科还好,因为中国本来就没有。但中国医学自古有之,当时的主流医学又是那么弱,在疗效上看,成伯仲之势(可能还不如中医),所以颠覆自然不可能,只能其他人重新开始,便称之为西医。建国后又闭关锁国多年,这些年,世界科学在飞速发展,包括医学,现代医学和中医之间的差距与不同,早已于当年天翻地覆。而中国当年另起炉灶的“西医”们,也早就自成一家,有了自己的学科和传承。所以才有了中国特色的中医西医两大阵营,其实只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只是时间的问题,青蒿素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意思,青蒿素的发现,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咦,这事你们中医的东西,我们不用,他们可能连中医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现代医学,又前进了一步。而,青蒿素,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公布于世界的那一刻,就与中医再无瓜葛,即不再依赖于中药产地炮制方法,也不再受中医理论支配调节。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个,第三个青蒿素会被研究出来。同时,中医也会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到时候,世界大同,没有什么东西会说这是你的,这是我的,科学是全人类的。有人可能会说,科学也就几百年历史,你怎么就知道你现在所谓的科学就是对的,相信我,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都不会认为科学是对的,因为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在犯各种错误和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我们都知道,科学不是真理,科学不一定是对的,科学内部每天都是新的论点在取代推翻旧的论点。可能在某一个更高的文明眼里(外星人?),我们的科学幼稚的一塌糊涂,刀耕火种甚至说完全就走错路了。但请相信,只要不是那个更高的文明来颠覆人类,以目前互联网和知识流通的速度(朝鲜等某些特殊区域除外),想要形成两个水火不相容或者差距太大的文明已然不可能。所以哪怕几百上千年后看,现在的所谓科学是全部错误的,中间过程,也只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就像80岁的老头子和他儿童的时候,身上各器官和细胞早已天翻地覆,但我们谁也不会觉得颠覆了什么。那么接着说第二个我为什么觉得中医有出路。作为一名科研型研究生毕业的医生,我深深知道科研领域中,有太多太多未知的地方和无能为力的领域。圆的范围越大,接触的未知越多。这个道理我们小学时候就知道了。所以,一个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几百年却又自成一体且卓有成效的学科,对于现代科学意味着什么?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可以探索的地方太多太多,可以指引科研工作者太多太多的方向。再次举例青蒿素,大家体会一下。这也是为什么老外会对中医药感兴趣,为什么国家会大力扶持中医药,这不是在告诉你,现有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学科是对的,是真理,而是在告诉你,中医药作为一个现代医学尚未探索的领域,在多学科交融以及信息流通迅捷的今天,是一个多大的机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然后我想说一些我对于中医西医之间的一些看法,部分偏执迂腐的中医或者学生认为,要坚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看就没学过中医历史,如果每一代中医都是这个看法,那中医现在应该还停留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那里。哪里有那么多所谓中医古籍给你看。还有的人要说,因为中医理论自己的发展和颠覆是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那才叫中医,而B超,CT是外国人研究出来的,就不叫中医了,对于这样的人,我只想说,知乎不适合你,科学研究不适合你。另外,我不黑中医,但很多人认为临床很多医生黑中医,其实不是的,多数西医医生并非对中医有意见,只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疗效而已。原因如下:第一,因为不知道中药的成分是什么,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有多大,有些治疗,因为很依赖肝肾功能,所以医生才会对患者说“中药没用或者中药有害”这样的话。我相信,医生不会无聊到说拔个牙,也要对病人说,千万不要去喝中药(这里完全没有遍地口腔科医生的意思哈)。第二,骗子太多。实际上,学过临床医学的人,甚至稍微学医的人就知道,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地方太多太多,好多病,根本没有办法,这为中医药提供了存活的空间,更为骗子提供了存活的空间。好多骗子就是打折中医药的幌子,行骗敛财,骗钱还能忍,耽误治疗甚至危害生命的也大有人在。对于这样的“中医”,我们恨的牙痒痒,但法律没有办法,行业规定也没有办法,一句话“本来中医就不保证疗效啊”,就可以免于一切责任。对于这种情况,处于保护患者,只好说,不要去看中医,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后给学中医的同学一点建议:学过才知道好不好,学完才知道哪里不足。学的不多却想太多万万不可。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临床治病,中医药空间很大,大有前途和钱途。但要记住,仰不愧天,俯不亏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方不违医者之道。文章写的差,错别字也没检查,说话对事不对人,有不小心说错的地方,望各位海涵勿喷。———————————分割线——————————答@周山 同学 可能你没看仔细,我现在就是一名临床外科医生,只是读书期间做过科研,因此我依然是在全国前十的三甲医院的临床一线工作者。我跨专业是多年前的事,现在的确是无法中转西了。从你说中医无法转临床这句话来看,可能还是学生。不管你怎么说,说是受了炮制启发也好,哪怕青蒿素取名中医素,也改变不了青蒿素已做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在非洲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的事实。非洲可没人懂中医。当然你可以骂现代医学不要脸咯,因为无论是青蒿素,现代药学还是化学还是别的什么学,现代医学说:只要我能用,就都是我的,呵呵。最后我想说,如果我有手足多汗症,我会去吃中药的,这个是肯定的,我相信中医可以治好,但我不相信每个中医都可以治好手足多汗症,我也不相信有这个本领的人可以治好每个手足多汗症,但我会去试,因为现代医学没办法,且我的确见过中医治好过。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类未知的事情太多,必要时刻我愿意去尝试“未知”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我相信奇迹渴望奇迹,但我不愿意用未知的事情来左右别人的生命,因为我没把握我能创造奇迹。最后提一下,如果有一天又有人解密中医治疗手足多汗症的秘密,我相信,那时候,就没人会因为这去吃中药了。就好像,现在没什么人会再建议感染去吃中药了一样。一句话,现代医学做不到,不代表其他医学就做的足够好。——————————分割线——————————回@暴力虎 同学:我还是要说一句公道话,我在中医大附属医院实习的经历中,就我看到的而言,其实真正在临床一线的中医医生是很少狂妄自大的,基本上也和大部分西医医生一样会想尽办法让患者康复的,因为面对人命,任何一个人格健全或者良知尚存的医者,都不敢狂妄自大。谦虚谨慎,源自于对生命的敬畏。真正的中医学术圈,也是不狂妄自大的,因为懂得越多,越知道自己渺小。这一点,从我们所有的中医教材中对中医的翻译叫做“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而不是“Chinese Medicine”就可以看出来。实际上,自大的一般都是学生,爱好者。因为他们没有在临床一线体验过挫败感。中国目前的中医教育只可能给你讲成功案例,哪怕治疗过程历尽波折百转千回最后肯定也是治愈的happy ending。所以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错觉,中医似乎无所不能。教科书不会告诉他们,有的病人明明就是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简直就是照着教材生病的,而用的方子也是辨证论治之后对证的不能再对证的方子,满心以为这副药下去肯定药到病除,结果毫无起色。可能有的同学会说,那是你自己学艺不精没有辨对证!我必须承认有这个可能性,但我想说的是,多眼睁睁看过几次生命的逝去,哪怕没有因此不再相信中医是无所不能的,至少也会开始相信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当一个医生开完处方,心里会有这样一个念头:我这药下去,不一定有用,但我希望有用。这个时候,狂妄自大自然就消失无踪,也不会一天到晚把中医五千年博大精深挂在嘴边了。————————分割线————————更新一下:关于一些中医专业的学生朋友在评论及私信中提及的关于学中医比较迷茫的问题。我就一并说一下我的看法,这也是我跨专业多年后,后知后觉的。主要针对于对中医不太感冒的同学,中医狂热粉请忽略。在本科阶段,有部分同学会出现迷茫,自我否定,觉得不知道何去何从。更有甚者否定这个专业,否定中医,觉得都是瞎说骗人。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绝大部分同学在上大学以前,深受多年的数理化现代教育多年,现代科学理论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有部分人出现抵触和怀疑,这是很正常的。一般这种现象会随着学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上临床以后,得到缓解。有的人看到了中医神奇的地方然后愈发喜欢痴迷,也有的人看到了中医无效的地方,从此放弃中医的学习。我其实想说,其实很多人选专业时对本专业了解并不深,所以,大学的专业很多时候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领进门接触一下的机会,至于你会喜欢还是会厌恶,谁都说不好。这不仅仅是在医学上,很多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专业限制,并不能阻碍你真正想学什么,以后真正做什么。大学给你的更多的是自由,喜欢的多学点,不喜欢的就少学点。就毕业工作后的经验来看,工作时候,最重要的是你会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而不是你大学什么专业。哪怕你协和毕业,出来啥也不会,也没用。我还是喜欢举例子,我观察了一下本科中医专业的同学们的工作情况,特别受患者和领导认可的,基本上都是大学期间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业务能力特别扎实的。我有个同学,大学期间对中医课程不是很感冒,西医却是班上学的数一数二的,工作以后去了一家中医院,基本上也不会开中药,靠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也和同事们一起解决了很多疾病。患者感谢她,同事需要她,领导认可她。自己是中医还是西医,根本不是她纠结的事情。虽然现在已经不能跨考临床,国家政策朝令夕改也着实让人没有安全感,但西医可以开西药和中药,中医也可以开西药和中药,这一点至少目前是没有限制的。个人觉得以后也不会限制,不然很多中医院的治疗会很难开展。中医院里的中医医生,也有外科手术的权限。我就有好几个中医医师资格的同学,在省级中医院做外科医生。既然这样,中医还是西医,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国家给了你行医的资格和权限,就够了。还是一句话,是中医执照还是临床医学执照,不是限制你以后发展的重点,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才是。如果有人说,我实在不喜欢中医,一点都不想学,看到就恶心,大学毕业都混不过去,那我想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负责,实在不喜欢到不能忍的地步,转行或者重新高考吧,我堂姐当年大三都念完了,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喜欢,大学不够好,然后毅然决然退学复习重新高考,最后以省内她们专业里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想考的大学和专业,现在自己开公司,年入千万。人生很长,大学的四五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勇于追求,学会放弃。与诸君共勉。
我眼中的好医学一,疗效明确疗效,要通过大规模双盲试验来说话,而不是 我听说有个病人。。。更不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二,简单易行通过几年的课程学习,学生就可开出靠谱的处方。而不是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行医,才领会辩证用药的精髓。那之前几十年的人体试验,病人就听天由命了?三,医生合格率高不能只有千中无一的名医才能治病,而且庸医名医之间还没有明确分辨标准。四,不迷信不迷信于悠久的历史,不迷信于千年前的圣人。满足这几条的,才是我眼中的好医学。或许,屠呦呦的路,才是中医的必由之路,不管那还叫不叫中医,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点东西真的发挥作用而不是永远埋没在故纸堆中,只能这么做。哪怕选出一种的代价是淘汰其余2000种,也值。简单地说,对现行中药,双盲试验,毒副作用检测,临床试验,就是中药的必由之路。其实,祖宗的东西,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涤荡下,能剩下来的原本就不多,造纸术不再讲究用麻布蚕茧,指南针不再是勺子形状,甚至不再有磁铁,活字不再是木头的,火药也不再是一硝二磺三木炭,景德镇也不再用看火色的老师傅而代之以红外线测温仪。这里面,最容易被淘汰的就是与之相配的哲学学说,比如阴阳五行,河洛八卦。但是,那又怎样? 中国的产品还是占领了全球市场。冯骥才在《神鞭》中说得好:
“辫子没了,神还在,到哪都是绝活”。 中医学说被抛下,重要吗?
我把我在家行医的经历贴出来吧。我在2015年7月初,因为放暑假,并且执业医师证也已下发,决定回家行医,以检验最近这段时间学习的效果。我的家乡在。。。。部的一个村子,离镇上大概有两公里,村里有一千多口人吧。我把我在家行医的经历贴出来吧。我在2015年7月初,因为放暑假,并且执业医师证也已下发,决定回家行医,以检验最近这段时间学习的效果。我的家乡在。。。。部的一个村子,离镇上大概有两公里,村里有一千多口人吧。回家干,怎么干,时值夏天,正好是中医的淡季,不是特别需要的话,很少有人看中医,吃中药。但是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在哪儿坐诊?初步定到在家里,那么需要什么设备?在我回家之前让父亲花1000块钱买了个诊桌,还有两个椅子,然后花100多块钱给堂屋粉刷了一下,我7月6号回的家,之前已经从中药城进了大概2000多块钱的常用药,比如中药怎么放?暂时没有药柜,就用家里的破条机,另外准备的还有一些杂物,比如装药的小塑料袋,装中药的自封袋,称药的电子秤,还有脉枕垫,血压计,针灸针,火罐,采血针,药棉,酒精,等等。收拾了一天,万事具备,问题是,谁会来找我看病呢,本科几年,回家的时间非常少,暑假基本上不回家,唯有过年在家呆个一二十天,在家也不怎么出门,仅仅大四那年寒假才有几个找我看病的,有的效果不错,仅此而已。我在回家的前几天,高中同学。。。给我联系,说他的丈母娘最近身体不好,想让我给她看看,现在在他家住,让我有时间过去一趟,当时我想,既然这样,就过去看看,因为之前给。。。母亲看过一次病,效果很好,加上他母亲自己能够坚持,吃了两三个月中药后又连着吃中药药粉,所以他们一家非常信任,在他家看了八九个病人,其中一个老太太牙疼,我给她针刺合谷,扎上立即止痛,所以大家都非常信任,当得知我这次带回来的有药时,大家一致决定去我那里取药。由于我们不是一个镇子的,所以。。。的父亲又坐车随我一块到家,很感激他们,我的中医诊所开张了。开始的半个月总共没有看多少病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我的一个亲戚,50多岁,膀大腰圆,性格泼辣,面色发红,精神好,纳食二便均正常,患膝关节滑膜炎,双膝肿痛,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前遇到此类膝痛病,皆针曲池,左刺右,右刺左,都有良效,所以开始就准备给扎针,选双侧曲池(北京王文远教授平衡针经验),嘱病人活动,结果无效,处方柴胡桂枝汤三剂,中间隔一天扎针一次,无效,同师弟张。。请教,诉玉龙歌有:“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的治法,于是建议我阳陵泉阴陵泉透针,仍然无效。中间换过甘草泻心汤,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都无效,又见李可经验集中有白芷一味打粉,酒糊膝盖治疗膝盖肿痛,效果很好,就又给病人打的白芷粉外敷,熟料不仅不轻,反而红肿加重,最后我甚至尝试给病人用火针点刺,出了很多黄色液体,仍然无效,最后这个病人不在我这治疗了。反思该病例,之所以无效,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病人家务繁忙,几无休息时间,而此病最应休息,最好卧床休息。主观原因是自己对本病辨证不准,学艺不精,且急功近利,特别想取效。出师不利。结果欲速则不达。这段时间病人很少,可慰的是去同学家看的一批病人效果不错。偶尔有他们那的病人从几十里之外赶过来,一天来了一个开着三轮车的老太太,老太太将近60岁了,车上拉着他老公,老先生瘦高个,躺在三轮车里,头发花白,满身都是汗,前额皱纹很多,原来是腰椎间盘膨出病史,时轻时重,现腰疼不甚明显,主要是左下肢后外侧疼痛,已经疼了好多天了,现在不能行走,舌苔白厚,脉象浮弦,这个带蓬的三轮车就是为他看病而买的。病人说:我下不来车。于是我就在车前,让他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给他扎针,选穴双侧养老,患侧环跳(侧卧屈膝)出现麻电感向脚尖放射,然后患侧承扶、委中、承山、风市。针完休息一会儿,病人竟然自己下车在院子里走了起来,众人皆震惊,惊叹中医针灸的神奇,自此以后,从同学家乡那边,来了很多求治腰腿疼痛的病人,病人既多,才越来越发现自己所学还远远不够。村里面一个50多的妇女,因生气、饮食起居不慎导致反复咳嗽数年,面色暗黄,受凉加重,咽喉发凉,痰多难咯,舌质舌苔基本正常,脉象却是出寸口,浮滑之象。当时考虑病属寒饮,处方茯苓甘草汤合小半夏汤:茯苓30克 桂枝20克 炙甘草10克 清半夏30克 生姜10片切为引 三付,吃了之后效果不是很明显,细察病人,面色虽暗,但说话语声洪亮,病多抑郁,且脉象出寸口,上关上,细思伤寒论268条:三阳合病,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说明脉象上关上,且神不衰者,多属阳证,于是改方四逆散合方半夏厚朴汤,该方服后,效果非常好,咳嗽很快控制住了。病患之间都是互相介绍的,这不,和上个病人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妇女也是咳喘,听说她的咳嗽好了,也来找我看病。这个妇女,是我们村卖肉的,很能干,他丈夫忙时,她自己一个人开着车去农户家收猪,甚至自己杀猪,凌冬早上,蹬自行车叫卖,语声嘹亮,几乎天天如此,因此原因,落下一个咳嗽的毛病,不分冬夏,发作时则连阵咳嗽,声震屋瓦,咳甚则呕吐,见其人,精神好,面色红润,食纳均佳,喜食辣椒,小便不利,脉象细紧。治病必求于本,病因为寒邪客肺,有是证,用是药,虽数年咳嗽,虽时值盛夏,仍处方小青龙汤:生麻黄10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打碎) 生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 细辛3克 五味子5克(打碎) 清半夏15克 三付。以后按此方,除中间加附子一次以温固阳气外,守方小青龙汤原方27付,至今未犯。在家六天,看了十五个病人,都是疑难杂症:膝关节滑膜炎、脑梗后遗症、反复发作的气管炎、帕金森……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心态:没有病人时着急,开过药之后忐忑,一听到病人电话就紧张,做医生不易,做纯中医更难,用心去治每一个病人,问心无愧。农村病人,因生活劳作繁忙,患疼痛类疾病特别多,夏天扎针又比较方便,所以扎了很多针,有个小村子,几乎整个村里都快陆续来完了,对于针刺,包括拔火罐,我都没有收费,至今仍是这样,因为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乡亲做些事情,一次性针灸针很便宜,无非是自己多累点。期间运用平衡针疗法,治疗一些急性的痛症,效果确实不错,比如肩痛穴、颈痛穴、膝痛穴、臀痛穴等等,左刺右,右刺左,效果非常好。经常出现一针痛止的现象。由此可见中医的博大精神,我所选穴位只是经穴中极少的一部分,而古代的针灸典籍浩如烟海,散落民间的疗法绝技,如果能够深入学习并应用,将会是人间莫大的福音,我辈青年中医要继续勉励,把老祖宗的绝技传承好,发扬光大。这其中有个脑出血后遗症病人,15年2月得的脑出血,找我看时已经是15年8月,仍然不能行走,也是其丈夫和女儿开三轮车来治疗,病人40多岁,左半身瘫痪,下肢发凉,踝阵挛,脉象细涩。常规针刺,合谷、手三里、曲池、环跳、委中、昆仑等等,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隔日针刺一次,治疗一周,无效;两周,无效;一直到第六周,我正在给病人把脉,竟然看到她拄着拐杖进屋了,当时我差点热泪盈眶,说实在话,刚开始治疗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脑血管病黄金恢复期其实就是三到六个月,如果过了六个月仍然得不到恢复,那么恢复的可能已经非常小了,可是,病人的坚持,家属的悉心照顾,加上他们的信任,竟然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我因此有所感,医生是病人的希望,很多时候病人也是医生的希望,很多的奇迹,或许就是这么诞生的。期间还遇到一些病人,效果不好的,比如帕金森,连治一个月,如石投水,无寸效。还有三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都不好,深表遗憾。当然更多的还有效果很好的病例:一中年妇女,每晚心中烦闷难眠,喜长吁气,大便干结,乃处方栀子豉汤原方:山栀子6克(在锅上炒至焦黄) 淡豆豉20克 四付 患者服后连呼效佳,比以前花几千块钱买的药品效果都好,而其药资一共不过五六元。一四岁小孩,咳嗽,流涕三天,无汗,脉象浮滑,舌苔略腻,处方麻杏薏甘汤原方:生麻黄3克 杏仁6克 生薏苡仁15克 炙甘草6克 两付而愈。一扳倒井村妇女,外感半月余,自觉身体发热,全身困重,睡眠差,食欲不振,头痛,身微有汗出,脉象沉,手足欠温,处方麻黄附子甘草汤:生麻黄9克 制附子15克 炙甘草10克 五付。之后病人未来复诊,数月之后以别病来诊,诉上病服药后早已治愈。一三十岁男性,失眠多梦,一晚可睡一两个小时,头目昏沉,大便干燥,口苦烦闷,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8克 黄芩10克 生龙骨20克 生牡蛎20克 桂枝15克 茯苓30克 清半夏20克 生大黄6克 生铁落20克 生姜六片 大枣六个切为引 服十余天,诸证豁然。中间种种,不可谓不苦,特别是遇到特别信任自己,而又效果不好的病人,更是百味杂陈,恨不得给病人退药,中间无奈时特别想求助恩师,但从跟师学习的第一天起老师就说,在他这里学不到哪个方怎么用,哪个药怎么用,老师讲的都是方法论,所以问老师老师也不会告诉我该用什么方,此时的我正如小马过河中的那匹小马,只有自己下河去趟趟了。这中间还有一些运用小方取得效果的病案,我也整理了出来:一、 白某,男,63岁,鼻衄三个月,来诊时用一棉球塞压鼻孔,称鼻衄几乎天天出现,服白茅根、三黄片等药无效,面色暗黄,身上一股酸腐味,舌淡苔白,脉象浮弦而大,怕冷,处方: 侧柏叶10克 艾叶6克 干姜15克 童便一杯为引 四付 后复诊,鼻衄大好,不愿服汤药,想找一偏方巩固,乃令其寻灶中黄土,一次一块,加生姜六片,熬水代茶饮,后其家属来诉,鼻衄已愈。二、 徐某,男,9岁,先天兔唇,本为弃养孤儿,后被镇上一修鞋老者捡回,育至九岁,其间在。。免费行唇裂修补术,面容已无异常,夏季来诊,医院确诊为心肌炎,需住院治疗,却因家庭贫困无法住院,其邻张。。女士热心公益,一贯帮扶老弱,带其来我家就诊,见男孩面色暗黑,自诉心中间隔一段时间就出现“咚咚”几下,流涕,前几日外感,舌质淡红而润苔薄白脉促。 处方:桂枝15克 炙甘草10克 制附子10克 生姜六片 大枣六个切开为引 五付 后张女士来诉,病人服药后现已无异常,但没有做心电图复查,不知医学检验上是否已康复。三、 尚某,男,61岁,口腔溃疡一周,进食饮水即口腔灼热刺痛,苦不堪言,来诊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平素易口糜,胃脘食凉物则不舒,食辛辣则上火,处方:黄连6克 油板桂8克 三付,打碎,水沸腾后熬五分钟,一半漱口,一半内服,服完三剂,口腔溃疡已痊愈。四、 刚某,女,5岁,经常鼻塞,流涕,打喷嚏一年余,曾诊断为:慢性鼻炎,服药打针可缓解,但不能根除,其奶来诊肩周疼痛,针灸治疗时言及此事,并告知患儿易感冒,受凉著证加重,处方:生姜六片 大枣四个 葱白连根四段 红糖一小勺 食醋数滴,熬水,每天晨起服一小碗,连服一月,后反馈,效佳。本方脱胎自岳美中老中医介绍的“神仙粥”,我的老师将原方中糯米改为大枣六枚,并改其方歌曰:“六个大枣煮成汤,七个葱须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平康。”五、 禄某,男,46岁,二十余天前走夜路时被不睦之邻毒打,住院一周,肺部挫伤,谈及此事,言辞之间甚为释然,但观其神情颇有忿然欲伺机报复之意,现咳嗽连声,深呼吸时胸胁不适,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处方:柴胡15克 生白芍15克 炒枳实15克 炙甘草10克 红花3克 三付,方开罢,突思此证或可用针灸治疗,乃针患者左手支沟穴、右手内关穴,平补平泻,并嘱患者在行针时深呼吸,用时不到两分钟,患者咳嗽应手而止,欣然回家。因为前述那位中风后遗症患者效果很好,所以很多中风后遗症病人,还有颈肩腰腿痛病人都来求治,很多都言及愿意接受针灸治疗,而其实我的针灸在当时也仅仅就是上了一门针灸学的课程而已,无奈之下只能现学现用,带着问题去学习,并曾向本地杨大夫请教学习火针的知识及操作,杨大夫对待病人热心,医术高,毫无保留的给我讲解,受益良多,例如曾见其右手小指无法并拢,缘由小指翘起以掌握火针针刺的深度,长时间的锻炼加上临床治疗致使小指畸形,杨大夫为练习火针在自己身上火针针刺不下数千次,所以行针稳准,疗效很好。这让我想到古龙笔下的傅红雪,永远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拔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拔刀!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的拔刀中,他的技艺日见精湛,看似简单,却很有效。中医学的很多疗法效果都非常好,现在再举几例运用艾灸取得疗效的:一、一初产产妇,患子宫脱垂一周,嘱其用艾条正午灸百会穴半小时,连灸一周而愈;二、马某,女,42岁,患脾胃病二十余年,饮食稍有不慎即脘腹撑胀,满肚子皆是气体,怕冷,大便不畅,初诊处方生姜泻心汤,效果差,后又用四逆散原方,也几乎没有效果,后思内经中有:脏寒生满病的论述,改方用桂枝人参汤,效果很好,后让该患者用随身灸灸神阙、关元、气海,现脘腹胀气大好,偶有出现,艾灸之后即消失。进入冬季之后,该患者手起冻疮,病人举一反三,仍用艾条灸冻疮处,冻疮竟然也慢慢消失了。三、李某,女,44岁,月经淋漓不止半月余,面色萎黄,脉沉细紧,无汗。处方:生麻黄6克 制附子9克 炙甘草6克 艾叶3克 五付,并让患者艾条灸足太阴脾经隐白穴,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要穴。后反馈,效佳。四、“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此言诚是,我想起了跟师时的一件有意思的事,一赵姓病人在老师门诊看罢病,问:“您会给动物看病吗?我们小区捡了一只流浪猫,现在不吃东西,奄奄一息。”老师让她用艾条灸小猫的肚子,第二次来看病时,她说:“小猫现在好了”。综上所述,艾灸对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很好,但需注意一下几点:一、久久方可见功;二、需辨证选择施灸;三、患者自己施灸时应注意防火、避免灼伤。现再举几例拔罐、放血治疗的案例:一、张某,女,50岁,双手麻木数月,双手郁胀,两眼突出,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十宣,挤出暗褐色血液,至血变红活而止,一周一次,连扎三次,手麻木完全消失;二、樊某,女,一岁半,母乳喂养已不充足,欲加奶粉等辅食,但患儿食少,不服奶粉,头发稀疏发黄,仍用采血针,针四缝,避开血管,挤出黄色粘液,针一次后即能进食奶粉,现一次可喝三四百毫升奶。三、白某,男,五十余岁,脑梗一月余,右上肢活动不利,言语蹇涩,除内服中药外,用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针头,嘱患者闭眼,仰头,伸舌上翻,针患者舌下粗紫之脉络,或直刺金津玉液,针出血后冷水漱口,每周一次,连刺四周,患者说话已能基本听清,不影响日常交流。四、一患者腰疼,察其腘窝委中穴除血管青紫怒张,先在其委中拔火罐,后用采血针点刺,再拔火罐,扳出黑血,腰痛顿止。五、王某,女,32岁,咽痛一周,针鱼际穴,采血针点刺双少商穴,挤出血数滴,嘱其清嗓子,做吞咽动作,咽痛顿止!我的体会,点刺的话,采血针有时比三棱针要好,因采血针更锋利,一次性使用,方便安全;刺络放血的话,可选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或三棱针。下面是我的公众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贴两张照片吧:
再更新一次。基于挺多人问阴阳五行的问题,大抵认为五行很玄乎,不可信;而废除这一中医基础是不是就废医了呢?其实我挺为难的,因为我没研究过这方面,只是挺表浅地跟着教材学了些。因此我想推荐有兴趣的人看看这个:中医五行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邓铁涛邓老写的,应该说挺权威的一位老先生。他挺身质疑五行的明显缺陷跟落后,相信能让大家有些收获,也能让大家看看中医圈内对自身基础学说的变革跟持续发展。)更新一次。恬不知耻地推荐一下其他答案:王至 对中西医的区分挺符合答主的想法的;小贤 对把医学分成中西医这件事的态度答主很赞同。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谢邀,本人中医学校在读研究生,基于在学习自然辩证法课堂上同学的激烈讨论,现发表一些个人想法。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中医不会被现代医学抛下。 可能因为我是科研方向的,我认为中医跟现代医学的差距约等于我国和西方的科研差距。中国科研的一系列素质进步,就会推动中医在科研方向的进步。中医跟西医的区别,我挺赞同答主王至(对不起,不会用@,望见谅。)的说法:是中医还是西医,关键在于用怎么样的想法,而不是怎么来的药。因此,很多人认为用了现代的仪器,引入了现代先进的知识,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就不能是中医。运用现代的技术去检验,提取,就是废医存药;将现代知识揉入体系,甚至只是新解经典,都被很多人定义为中医的叛徒,或者是西医的拥护者。这些人试图把落后加于中医的头上,抹杀中医进步和与现代医学接轨的可能。这才是最让我们绝望的。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有大力发展的需要。 且不说那些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的病,反正会被当神棍,大伙儿也不愿意相信。正如我们方药老师所说,中药的实验做完后与西药对此,确实大多效果不如西药的。但有效果,既不低,也不是安慰剂。在某些病(懒得举例了)里确实有降低治疗成本的用处。西医中已经有很多病是公认的“有钱就有命”,如果中药能把成本降下来,能救多少命?这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之一。我认为这一理由,足以大力发展中医了。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迈向现代与科学,有我们科研方向的学生;迈向改进和深挖原理的,有我们的医史文献的同学。我国对人才培养和科目设置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好,还是那句,不要以为我们学中医的个个背了本黄帝内经就神明附身地治病救人。第四个问题:那些无法分清良医还是庸医的人,无论中西都是分不清的。他们会被“中药保健品”骗,也会被“西医特效药”骗。去正规医院,看正规医生,永远是正道。第五个问题:谁把中医和科学割裂开了?你们要把我们这些搞科研的踢出中医范畴?同时,科学不等于真理。所以不要迷信科学好吗?科学对我而言更接近于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当然我们需要科学去检验中医,但是科学上的正确跟临床差太远了,无论中西。在实验室里做得好好的,论文也杠杠的,临床不行,无论中西,一大把。临床效果也好,后来各种原因又推翻了,也是。无论中西,科学都是医学的一部分,仅仅用科学去量度医学都是很片面的。最后,手机码字,边想边写,有不严谨的地方。欢迎讨论,欢迎指出错误,保留编辑答案的权力。谢谢所有看的人对中医发展的关心。说点题外话。在自然辩证法的课堂上,老师提出“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这一题目。我发现根据专业不同,我班同学观点大致有以下区别:临床的大多认为中医发展比西医落后,但中医的整体观念还是比较牛,因此我们不需要刻意科学。文献的大多认为中医的核心是它的思考方式,而医学除了科学,还需要人文的引导以解决契合人类实情的问题。而我们科研方向的大多觉得科学是中医的一部分。私以为正是这些和而不同,让中医朝着各个方向发展壮大,到了现在还依旧有强大生命力。
首先,中医的概念,不是中国古代医学,无论哪一个正规出版社的中医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里都没这么说过。中医叫传统医学,意思是起源古老,不代表固步自封,事实上如今的中医是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讨论出来的,而且这个过程还在继续,北中医每年医学类课题都很多,自然基金课题也有,国家也在支持。其次,每个【证】有很多方子不奇怪,【证】是中医术语,我就不啰嗦了,有兴趣可以查一下。简单来说,因为自然是运动变化的,人体也是,同一种表现,例如咳嗽,流鼻涕,发热,腹痛可能是不同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治法当然不同,而且就算是同样的原因,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治疗,方子自然也不同。所以一个大夫给一个患者开的方子,是针对这个患者的,同样的病情(单指表现),换其他人吃这副药,能不能起效就不好说了。中医难就难在这,高也高在这,能不能辩清病证,能不能用更优化的治法,是一个中医生进步的方向。再次,胡万林之流,只能算骗子,不能算庸医,他的办法,随便一个中医大夫都能看出不对,我前两天还看见中日友好医院门口有人卖偏方小册子,大本五十小本三十,买的人可多了,我女朋友专门拉住我,让我别多嘴,这没办法,普通群众信这个,吃出问题了就怪中医,中医多怨。然后中医是有判断庸医良医的标准的,一般来说你拿着一个靠谱中医药大学的文凭就基本可以说明问题,中国药典里对中药是有明确规定的,用法用量都有,可以查的。最后,中医的确有些大夫不愿意分享秘方,但整体来说并不是拒绝和现代医学交流,北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也开了好多年了。中医要真没用,就不会有这么多学子辛辛苦苦的学了,你看现在这环境,又是医闹又是中医黑,你知道成为一个中医生要吃多少苦,要是没用谁受这个罪,为的什么?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更新,实名反对 Sol Quick讨论问题落了下风就拉黑禁止回复,我真的服,敢不敢堂堂正正的辩论,我的回复在下面。怎么没有啊,我说的还不明白?中医当然总结了很多有共同病因,确定表现的疾病,但中医讲的病因,拿刚才那个例子说,就是寒阻督脉,诸阳不布,表现就是高位截瘫。针灸治好了和庙里面拜好了的区别在于,同样的证,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治好,是确定的,不是你积德了就能好,你出门踩了小花小草就治不好,这个区别不明显?《中药药理学》,药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血药浓度,首过效应,有效成分,现代中医学也在研究这些,早就不是师傅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年代了,严格按照现代医学实验标准的研究也一直在做,我之前就参加了一个四逆散和逍遥散治疗抑郁与氟西汀治抑郁的对比研究,你所想象的那个中医,和中医的现状之间的差别海了去了。我高中物理特长,参加过省级物理竞赛(江苏省),后来机缘巧合进入中医药大学,说这个是告诉你,现在学习中医的人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并不是迷信。至于你说的客观可见的诊断证据,脉象客不客观?发病史客不客观?任督二脉客不客观?你觉得不客观吧,任督二脉用 仪器检查不出来啊,但是人是可以感觉到的,针下去针感怎么走,病人什么反映,这总是客观的吧,躺着进来的人最后走着出去客观吧,一个可能巧合,大量的病例能说明问题吧。没有学过物理的人,你和他说场,他能明白?没学过中医的人,你和他说脉,说气,能明白?我不精通现代医学,所以关于现代医学的问题我只点点赞,可你不了解中医,就开始讨论中医的未来了,合适吗?
感觉还是有必要出来简单说两句。落不落下不够准确,是中医去留的问题,毕竟西方传统医学很多已经彻底消失了。两种医学最终的走向应该不是完全融合,水乳交融不可能,理论基础的本本质不同造成的。或者长期并存或者一者消亡,少量的东西被另一方以适合另一方理论基础的方式吸收。而两者的存亡只在于两者的前景和发展速度,前景大家会各说各的,虽然肯定有优劣,但毕竟目前大家从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从事的更优一些,或者激进点的认为自己中意的占有压倒性优势。这是根源,但真正影响其存亡的很可能反而是表象,是其发展速度。历史证明了,即使你能慢慢领悟宇宙真理,但当你的速度落后后,你也可能被人们彻底消灭或遗忘,而多年后再被人拿出来是,你已不成为当初的你,因为复合了别的理论和思想。这类问题别争了,看的都没意思了,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更新———————————转自爱爱医学网。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时间: 阅读:216 责任编辑:谢嘉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欠发达,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深化医改启动以来,甘肃坚持“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有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通过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和中医药充分参与医改,努力降低医疗卫生费用,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对外服务与贸易,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了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医改和中医药工作先后得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和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充分肯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将甘肃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
公平可及:健康促进模式改革
甘肃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无法照搬发达地区大量财政投入的经验。医疗资源不足是看病难问题的成因之一,但群众健康知识缺乏、就医秩序混乱、医院重医轻防、不合理分流病人,造成小病大医、无病求医现象,既浪费医疗资源,也浪费医保资金。因此,甘肃确定了传播健康知识、教会保健技能、开展免费体检、合理分流病人、转变工作重心、改革支付方式、有效利用资源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努力使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和资金让给切实需要医疗救治的病人,有效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
推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政府层面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机制,要求政府和部门在制定规范性文件、重大公共政策和实施重大工程前,进行公众健康影响因素审查,有可能造成公众健康危害的,要暂缓出台甚至停止出台;强化疾病调查和预防干预,全面推行“管理机构下基层、疾控机构进医院、健康教育进家庭”,对疾病谱排序靠前,群众看病负担较重的高血压等10多种大病强化疾病中西医预防干预。开展长期巡回体检和个体化健康指导,以县为单位组成若干体检组,对易患病人群长期开展巡回体检,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村社成立由乡镇包村干部、村主任和计生专干、村医、队长组成的健康管理小组,根据体检结果,对确需医疗服务的,合理分流到相应机构接受治疗;对暂不需要医疗服务、亚健康和健康人群,长期指导健康生活习惯,降低发病率。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按照总费用包干、合理奖惩、按期结算与服务数量质量考核挂钩的原则,将现行的按诊疗数量付费方式改革为年度总额定额、定期预先拨付方式,超出预付总额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引导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疾病预防,主动节约医药费用和医保资金。完善基层健康服务体系,在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加挂健康教育所牌子,对计生专干进行农村20种慢病管理知识轮训,融入基层健康管理服务队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和管理机构。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在全省农村推广普及“村级三件事”:即建设健康文化墙、组织健康教育沙龙、给农民发放健康保健工具包并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和食疗方法。发动全省1万多名医务人员和卫生计生行政干部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广泛宣传健康知识,着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甘肃的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5年底,55个县的778个乡镇、7857个村社当中,有149.16万人享受了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确诊慢病患者73.29万人,开展随访服务72.69万人次。相对2014年来讲,全省新农合实际补偿比达到62.67%,提高5.97个百分点;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下降到2.12%,下降4.04个百分点。
群众受益: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
甘肃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单、方便、廉价、高效的特色优势,探索出了一条财政负担的起、群众承受得了、社会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深度参与医改之路,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务院医改数据统计,连续三年,我省平均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国最低。
建立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连续密集出台了50多项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机制,为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各级中医药医院建成了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体系,所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了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96.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2%的乡镇卫生院、7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在全国率先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中医药充分融入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制定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职称评审制度,广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积极为乡镇卫生院招录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将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目前全省中医从业人员达到27235人,占全省卫生人员的19%.
双赢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甘肃中医药
借助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深化医改的历史机遇,利用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基地,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事业产业双赢。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植、储存和加工,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201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88万亩,产量9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当归、党参、黄芪等优势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均达到50万亩以上,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90%、60%和5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
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局确定甘肃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确定兰州佛慈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代表中国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法国等4国建立了中医中心,在俄罗斯、法国、新西兰等8个国家成立了岐黄中医学院。兰州佛慈制药集团、甘肃陇神药业、甘肃亚兰药业公司等一批药企在俄罗斯、美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东南沿海等国家完成产品注册、产品销售、建厂生产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甘肃中医药服务与贸易的发展。同时,通过建立道地药材追溯体系,开展道地药材认定和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不断提升了中药材产业附加值,目前,陇西文峰药材交易城“惠森药财盈”网被商务部列为全国中药材电子商务示范平台,淘宝网甘肃特色馆线上馆和线下馆陆续开馆;定西市围绕当归全产业链开发,积极开发当归中成药、精制饮片、保健食品、茶制品、膳食饮片和新型系列化妆美容、美肤及洗液类等产品,“岷县当归”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岐伯圣景、皇甫谧陵园、敦煌中医养生园等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特色基地建成;药膳、药菜两用蔬菜、中医药养生旅游、减肥旅游、毛发移植和整形美容旅游、智慧中医等相关产业良性发展。————————————原文——————中西医之争,已经持续一百多年,越来越觉讨论这种问题没有意义。
中医的理论好多人的印象都是阴阳五行,觉得我们中医总是靠这些来治病,话说我们中医的理论也是会进步的好嘛,中医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直接面对病人,哪些理论无用哪些理论需要改进都能发现的,阴阳五行这些做为基础已经溶化到各种辨证体系当中,用更具体的方式去治病,有时候真的不会那么简单直接套用五行的框架去治病,不信看看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条很明确地讲了典型的足太阳膀胱经受病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一个就是脉浮,然后就是后头痛,恶寒,恶寒就是怕冷。这里就没有讲到五行,而是很具体的症状,而这些症状都通过观察得来的,简单讲就是感冒。
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从这三条来看,头两条是讲得从症状以及脉出发来对疾病进行定义,命名,并不直接从五行来定义,而第35条则是从症状,体征出发,通过仔细分析之后得出应该用麻黄汤来治疗,至于怎么分析,这就是专业角度的问题了,但也不直接用五行来分析,而是从更实际的角度出发,这里我就不仔细分析了,有兴趣去搜索郝万山《伤寒论》课程去了解。
上面这些都只是《伤寒论》中的三条,具体例子很多,中医理论发展到汉代《伤寒论》的出现,治疗过程中也不仅仅简单使用五行学说来治病,而是从临床实际的病例当中去发现研究疾病的治疗。《伤寒论》当中这些方法,被历代反复验证于临床有效才会一直被奉行。
至于阴阳五行学说到底是什么内容,在争论中,有同行普及过了,就不再重复,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简单讲中医治病不仅仅只是五行那么简单,五行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被深化,已经溶在中医体系之中,并不直接用来解释疾病的成因,只是在某些情况下都会用到,这多见于脏腑辨证中。
其实中医就跟和平教徒一样,首先是一个概念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和平教徒?老中医掺杂西医手段仪器治疗算不算中医治疗?青蒿素算中医还是西医?很多人的回答都逃避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不管西医中医能治病的就行。作为病人或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这样想是没问题。但对要入这行的人,真的要好好想想:我进这行,有出路吗?如果抱着“不管西医中医能治病就行”的想法,那干脆做西医算了,因为西医比中医真的有出路的多!中医被自己的概念锁死,认为要靠经过中医辨证过,然后用纯中药煮成中药水治疗才算中医。更可悲的是政府用政策限制中医。中医有出路吗?从个人来说只是得不偿失的工作,投入产出比例失调严重,世界上有的是比中医好的工作,但比中医差的工作也更多。对整个宏观行业来看,有吗?中医对自己未来有什么期望?有什么理论突破,有什么以前不能解决的绝症觉得未来能治疗,对人体,对六邪,对经络,对阴阳,对气血有什么新的认识期望?中医没有未来,只有过去。只有过去被翻烂的经典,不懂请继续翻,因为五千年的中医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尔等不肖子孙是不能完全继承不能完全理解的,又谈何创新谈何未来?中药成长周期长,师徒模式更能传承,现代人快节奏不能慢慢安心养病,成本高收益低。中医埋怨现在的种种,在我看来完全是还活在古代的中医不适应现代社会。更可怕的是,偏偏现代医学比它更好,或者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正如问题所说,培养一个把脉高手和一个验孕棒,哪个准确?哪个成本更高?我老师曾说过,现代医学是主流,全世界研究,而研究中医的能有其十分之一就不错了。随着时间发展,两者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如果到了一天,现代医学能解决之前不能解决而中医能解决的问题,你觉得中医还会存在吗?中医的出路就是融入现代医学之中,而现代医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西医。利益相关:即将毕业的中医大学生
个人认为现代医学在技术上会对传统中医进行大幅的取代和小幅的融合,在医道上则会秉承传统医学精神,最后形成新中医。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