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戒六重二十八轻戒属大乘戒法吗?

&&文章内容
菩萨戒10重48轻
菩萨戒十重48轻戒( 14:11:53)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心识入佛性戒。受持佛戒即入佛位,位同大觉真是佛子。梵网光明金钢宝戒,是一切佛清静本源,一切菩萨成佛种子。释迦文佛,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说心地中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所诵持大乘性戒:【十条重戒】【一】佛子,菩萨慈悲为怀,方便救护一切众生,凡有命者不得故杀。若图快意,起心杀害,准备用具,付诸行动,令他命断;若教他杀,怂恿赞叹,提供方便,见做随喜,乃至咒杀;此等心行,结获重罪。【二】佛子,菩萨应生佛性,公正仁义,助一切人生福生乐。他人财物,乃至鬼神、劫贼之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若起盗心,暗中算计,动手窃取,物离原处;若教人盗,或他盗取,提供方便,乃至咒盗;此等心行,结获重罪。【三】佛子,菩萨清心寡欲,教化救度一切众生,自修梵行与人净法。鬼神天人,一切女性,乃至畜生,不得故淫;且亦禁止非道行淫;若起淫心,顾视恋念,挑逗触摸,导致淫行;若教他人,行淫纵欲;此等心行,结获重罪。【四】佛子,菩萨正语正见,亦令众生正语正见。若起诓心,假现威德,谎称证果,令他相信;若教人诓,方便妄语,不见言见,见言不见,口言体示,令他生起邪语邪见,乃至邪业;此等心行,结获重罪。【五】佛子,菩萨教令众生明达聪慧。因酒乱性为罪助缘,故诸酒类不得经销。若起酤意,安置设施,接洽购入,转售与人;若教人贩,提供方便,致令众生心神颠倒;此等心行,结获重罪。【六】佛子,菩萨护持出家、在家菩萨、比丘僧尼;若闻外道邪见恶人,言佛法中非法非律,应生慈心实施教化,令其产生大乘善信。若自言说、教人宣说四众过失,生起此念,组织言词,发出声音,令他领解;此等心行,结获重罪。【七】佛子,菩萨应代众生受他毁辱,好事与人,恶事归己。菩萨不得自赞毁他,自扬己德,隐他善事,令他受毁。倘起此心,形成言辞,声出于口,使人领解;若或教人自赞毁他;此等心行,结获重罪。【八】佛子,菩萨慷慨施舍,见来乞求诸贫穷人,随其所需一切给与。若起悭心,吝物吝法,身口不施,形成悭业;若教人悭,见求物者,乃至不施一针一线,对求法者,乃至不说一偈一句,反而更加污辱谩骂;此等心行,结获重罪。【九】佛子,菩萨慈爱宽恕,劝诸众生无诤向善。若起嗔心,恼怒愤恨,溢于言表,发洩于人;若教人嗔,于诸众生,乃至非众,辱骂殴打,施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嗔犹不解;此等心行,结获重罪。【十】佛子,菩萨竭力护持三宝。若闻恶人一言谤佛,犹如百矛刺穿身心,岂能忍心自加毁辱。若起谤心,编造言辞,口宣笔著,蛊惑他人;若教人谤,助他诽谤;此等心行,结获重罪。善学佛子,菩萨重罪应当明瞭,于中不应犯微尘许,岂能具足犯十条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趋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菩萨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两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故不应犯。汝等一切菩萨大众,已学、今学、未來当学,如是十戒,应当明瞭,敬心奉持。八万仪品当广明解。【卌八轻戒,释迦文佛告诸菩萨:十条重戒如上所述,四十八轻今当宣讲。【一】佛子,菩萨欲受轮王、国王、百官位时,应当先受菩萨戒律。受戒王官,鬼神护持,诸佛欢喜。既得戒已,当生恭敬赡养之心。若见方丈、教戒法师、上座大德、同学同修,应起承迎,礼拜问讯;当以七宝、百物供养,乃至卖身、国城男女。若不起立承迎礼拜,反生骄慢、嗔痴之心,不能如法供给所需,犯轻垢罪。【二】佛子,菩萨不饮一切酒类,亦不教他沾染酒瘾,因酒能生无量过失。传递酒器与人饮酒,获五百世无手报应。若故意饮,若教人饮,犯轻垢罪。【三】佛子,菩萨不食众生之肉,夫食肉者,断绝佛性慈悲种子,得无量罪,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故诸肉类不得飡食。若故意食,犯轻垢罪。【四】佛子,菩萨不食五种辛物:大蒜、小蒜、青葱、韭菜、兴蕖。五种辛物,一切食中,不宜掺入。若故意食,犯轻垢罪。【五】佛子,菩萨若见众生触犯五戒、八戒、十戒,造作七逆,堕入八难,应教忏悔。不教忏悔,而与共住,同分利养,共同诵戒,犯轻垢罪。【六】佛子,菩萨若见大乘法师、同学同修,自百里外,来到城镇、僧坊、舍宅,应当起立迎来送去,日日三时礼拜供养,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一切所需全部供给。请法不懈为法灭身,不生恼害及嗔恚心。若不尔者,犯轻垢罪。【七】佛子,菩萨若知山林树下、僧地房舍,某一处所,有师说法,或者讲戒,初学菩萨,应持经律,至法师所,聆听谘问。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八】佛子,菩萨若舍大乘经律,言非佛说,因而受持二乘经典,或者外道邪见典籍,犯轻垢罪。【九】佛子,菩萨见诸病人,应常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探病乃为第一福田。若父若母师僧弟子,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身患疾病百般痛苦,皆应医养令其痊愈。若怀嗔恨而不照看,山林旷野、市镇僧房,或路途中见病不救,犯轻垢罪。【十】佛子,菩萨不蓄刀杖、弓箭矛斧斗战武器,及诸罗网杀生用具。菩萨对于杀父母者,尚不加报,何况伤害其余众生。若故保存杀生器具,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六度品中当广明解。【一一】佛子,菩萨禁为利乐充任国使,合会军阵,兴师相伐,杀无量众。菩萨尚忌军中往来,岂能履行杀伐使命。若故做者,犯轻垢罪。【一二】佛子,菩萨不贩良民、奴婢、六畜,亦不倒卖棺木殓具。自尚不贩,何况教人。若故自做,若教人做,犯轻垢罪。【一三】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无事生非,诽谤国王、宰官、法师、戒师、僧人、贤善良民,言他犯有七逆十重。对于父母兄妹六亲,应生恭敬爱护之心。若不敬爱反加逆害,使他堕入忧惧境地,犯轻垢罪。【一四】佛子,菩萨不得恶意焚烧山林旷野,四至九月罪愆尤重。不得焚烧城郭僧房、他人田宅或鬼神物。一切生物禁止故烧。若故意烧,犯轻垢罪。【一五】佛子,菩萨应教六亲、朋友、弟子,及诸外道邪见恶人,读诵受持大乘经律,使解义理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逐条解释三十种心次第法用。若怀恶意或嗔恚心,故教二乘声闻经律,或者外道邪见谬论,犯轻垢罪。【一六】佛子,菩萨先学大乘威仪、经论戒律,广开义解。尔后若见初学菩萨,远道来求大乘经律,应当如法说诸苦行,譬如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焚烧身或臂指供养诸佛,即非真正出家菩萨。若遇饥饿虎狼狮子以及饿鬼,悉应舍弃身肉手足而为供养,尔后次第为说正法,使其终获心开意解。如若菩萨,利令智昏,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无前无后,有辱三宝,犯轻垢罪。【一七】佛子,菩萨若贪饮食、名闻利养,亲近王室大臣百官,依仗威势勒索钱物,此则名为恶求、多求、教唆人求;若失怜悯与恭敬心,仗势索取,犯轻垢罪。【一八】佛子,菩萨应学十二部经,诵持戒者,日夜六时,持菩萨戒,解其义理、真如佛性。如若不解一偈一句戒律因缘,诈言能解,即为自欺,亦欺他人。不解戒律,不懂佛法,反为他人作师授戒,犯轻垢罪。【一九】佛子,菩萨遇见持戒比丘僧、尼,手持香炉行菩萨道,若怀恶意无故挑拨,引发争斗,欺谤贤人,无恶不做,犯轻垢罪。【二十】佛子,菩萨应怀孝慈,广行放生。一切男子可作我父,一切女人能为我母,我常轮回悉缘彼体,故六道众皆我父母。若杀食之,即杀父母及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乃我本体。故常放生亦教人放,乃久受生常住之法。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行救护解其苦难。应当常讲菩萨戒律,教化救度一切众生。父母兄弟往生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以此福德资助亡者,使之见佛生天人中。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灭罪品中当广明释各条戒相。【二一】佛子,菩萨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父母、兄弟、六亲被害,不得报仇。国主被杀亦不得报。报复杀生违背圣道。为免打骂造身口业,尚能自律不蓄奴婢,岂能故造杀伐重罪。出家菩萨若失慈悲,自为六亲报仇雪恨,犯轻垢罪。【二二】佛子,菩萨初始出家未有所解,不得自恃显门大姓、位高年长、聪明伶俐、富饶财宝,以此骄慢,不从法师受学经律。若或法师,卑门小姓、贫贱年少、诸根不具,而实有德,尽解经律,初学菩萨,应当前往,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若不尔者,犯轻垢罪。【二三】佛子,菩萨于佛般涅盘后,诚心欲受菩萨戒律,若千里内无授戒师,可在佛像、菩萨像前自誓受戒。当此之时,须在像前七日忏悔,得见好相便得灭罪,乃为得戒。所谓好相,佛来摸顶,见光见花,种种异相。不得好相,应当二七、三七忏悔,乃至一年,至见好相。菩萨戒师亲为授戒,则不需要见诸好相,兹因法师递相传承,生恭敬心故此得戒。如若法师,自倚能解大乘经律,结交国王、太子、百官,见初学者来问经律,却怀恶意及轻慢心,不为逐一认真作答,犯轻垢罪。【二四】佛子,菩萨应当勤习大乘经律、正见正性正等法身。若舍七宝,反学二乘外道俗典、杂论书籍,为断佛性障道因缘,而非修行菩萨道法。若故做者,犯轻垢罪。【二五】佛子,菩萨于佛灭后,身为住持、监院、法师、律师、禅师,应生慈心善和斗讼,尽心守护三宝财物,勿如己有无度利用。倘若故意挑拨乱众,恣心利用三宝财物,犯轻垢罪。【二六】佛子,菩萨若住城市、王宫、僧房、结夏处所或大会中,见客菩萨、比丘到来,应当如法迎来送去,供养饮食、房舍卧具。若无钱物,应卖自身乃至己肉,供给所需。若有施主来请众僧,客僧有权接受供养,直院理应次第差僧。若遣主僧不派客僧,获罪无量,非真沙门,非释种姓。若故做者,犯轻垢罪。【二七】佛子,菩萨忌别受请、独享利养,此等利养属十方僧。若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归己,犹如利用八福田中诸佛圣人、师僧父母、病人之物。故别受请,犯轻垢罪。【二八】佛子,菩萨无论出家在家,欲作施主请僧修福,应入僧房禀知事人:今欲请僧祈福求愿。知事报言: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之僧,别请五百菩萨罗汉,不如循次请一凡僧。七佛皆无别请之法。若别请僧属外道法,不符圣道。故别请僧,犯轻垢罪。【二九】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贪图利养,失慈悯心,亲手做食,自磨自舂,贩卖淫色,介绍婚姻,占胎性别,解梦吉凶,使用咒术,卖弄技巧,调练鹰隼,配制毒药,蛇毒蛊毒、生金银毒。若故做者,犯轻垢罪。【三十】佛子,菩萨不得怀诸恶意,自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上谈空,行在有中,摆布俗众,撮合男女,使恋淫色、陷诸缚著,于六斋日、三长斋月,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若故做者,犯轻垢罪。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当广明解。【三一】佛子,菩萨于佛灭后,处恶世中,若见劫贼、外道恶人,卖佛菩萨、父母形像、经律论典,贩卖僧尼、发菩提心菩萨道人,使彼沦为官私奴婢,应生慈悲,方便救护,四处游化,募捐款物,赎佛菩萨形像、经典、比丘僧尼、发菩提心菩萨道人。若不赎者,犯轻垢罪。【三二】佛子,菩萨不得贩卖刀杖、弓箭,不得蓄藏轻秤、小斗;不依威势取他财物、捆缚肢体、破坏产业;不得饲养猪、狗、猫、狸。若故做者,犯轻垢罪。【三三】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观看军兵、劫贼廝杀、市井里巷男女斗殴。不得听闻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唱、伎乐之声。不得赌博:围棋、象棋、弹棋、踢毬、掷石、投壶。不得卜筮:爪镜、蓍草、钵盂、髑髅;亦不得作盗贼使命。若故做者,犯轻垢罪。【三四】佛子,菩萨必须护持戒律,日夜六时行住坐卧,读诵本戒犹如金刚,如持浮囊欲度大海,草系比丘因戒不动。心中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皆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退。若生一念趋外道心,犯轻垢罪。【三五】佛子,菩萨必须发弘誓愿:(1)恭敬、赡养父母、师僧,(2)愿得明师、(3)贤善知识,(4)彼常教我大乘经律:(5)十发趣心,(6)十长养心,(7)十金刚心,(8)菩萨十地,(9)使我理解如法修行,(10)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忆持不忘。如若菩萨不发是愿,犯轻垢罪。【三六】佛子,菩萨发此十大愿已,持佛禁戒,更作誓言:(1)宁以此身投入烈火、峡谷、刀山,终不毁犯三世佛戒,与诸女人作不净行;(2)宁以千重炽铁罗网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种种衣服;(3)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大流猛火,经千百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施主百味饮食;(4)宁以此身卧火焰网、灼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百种床座;(5)宁以此身受百矛刺经一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百味医药;(6)宁以此身投沸水鼎经千百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田地园林、宅院房舍;(7)宁以铁锤砸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恭敬礼拜;(8)宁以千百热铁刀矛挑刺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视美色;(9)宁以千百锋利针锥扎刺耳根经一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听乐音;(10)宁以千百利刃尖刀扎刺鼻根,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11)宁以千百锐利刀矛穿刺舌根,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食百味;(12)宁以利斧粉碎此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著乐触;(13)愿诸众生悉得成佛。如若菩萨不发是愿,犯轻垢罪。【三七】佛子,菩萨应行二期头陀之行,冬季坐禅,结夏安居,常用(1)牙刷,(2)肥皂,(3)毛巾,(4)三衣,(5)瓶,(6)钵,(7)坐具,(8)锡杖,(9)香炉,(10)火柴,(11)甲钳,(12)镊子,(13)绳床,(14)纱囊,(15)经,(16)律,(17)佛像,(18)菩萨形像。菩萨苦行及游方时,游行百里、千里之外,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头陀行者,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八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此二期中,十八种物,常随左右,如鸟二翼。值朔望日,新学菩萨,诵戒忏罪,于佛菩萨形像面前,诵十重四十八轻戒。一人习戒即一人诵。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坐。各披九、七、五条袈裟。头陀行道、结夏安居,亦应如法,一切险处,悉不得入:王恶国乱,水火风难,土地起伏,草木深邃,虎狼出没,毒蛇潜藏,劫贼窥伺。若不如法,犯轻垢罪。【三八】佛子,菩萨理应如法而坐。先受戒者即在前坐,后受戒者则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僧尼、国王王子、达官贵人、黄门奴婢,皆应如法,次第而坐。莫如外道或兵奴法,混杂而坐。坐无次第,犯轻垢罪。【三九】佛子,菩萨应教众生建筑僧舍,山林田园竖立佛塔,冬夏安居坐禅处所,诸行道处,皆应建立。菩萨应为一切众生,宣读讲解大乘经律。国难贼难、患病之时;和尚、戒师、父母、兄弟入灭之日,每逢七日至七七日;一切斋会祈福求愿;远处谋生;大火所烧;大水所漂,船被黑风吹至远方,江河海上遭罗刹难;均应读诵、讲解本律。身受种种罪业果报,诸如三恶、七逆、八难,杻械、枷锁系缚其身,多淫、多嗔、多痴、多病,皆应讲解菩萨戒律。新学菩萨,若不尔者,犯轻垢罪。如是九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梵坛品中当广明解。【四十】佛子,菩萨与他传授戒律,不得拣择授戒对象。十八梵天,六欲天子,一切鬼神,比丘僧尼,国王王子、大臣百官,善男信女,淫男淫女,无根二根,黄门奴婢,懂法师语,尽得受戒。受戒之人,身著袈裟、衣服、卧具,皆应依律染成坏色,避正红黄蓝黑紫色,混杂之色与道相应。比丘之衣应当异于各国俗服。授戒之时,师应问言:汝身无犯七逆罪耶?法师禁为犯逆之人当生授戒。何谓七逆?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指导师、杀戒律师、杀弘法师,及杀圣人。若具七逆不能得戒,其余有情尽可得戒。有千百里来求戒者,懂法师语,如若法师以嗔恶心,不为传授菩萨戒律,犯轻垢罪。【四一】佛子,菩萨若作教诫法师,教人起信授戒之时,应教他请和尚戒师。师应问他有无七逆,若犯七逆不与授戒。若犯十戒,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至礼拜三世千佛,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至见好相。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不能得戒,只作来生受戒圣因。若犯轻戒一条多条,对僧忏悔罪便得灭。教诫法师,应对本戒逐条详解。如若不解大乘经律,何重何轻是非之相,不解何为第一义谛、熏习种性、长养善性、觉性种性、不可坏性、中道种性、至正法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种禅支,一切行法,皆为不得法中义理。菩萨若为名闻利养,贪利弟子,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无解授戒,犯轻垢罪。【四二】佛子,菩萨不得贪图利养,与未受持菩萨戒者、外道恶人、持邪见人,宣讲佛戒。唯除国王余不得说。因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所生之处,不见三宝。持邪见人,若石无心,名为外道。若对外人,盲目宣说七佛大戒,犯轻垢罪。【四三】佛子,菩萨依信出家修道,受佛正戒,若起邪心故毁圣戒,不得接受施主供养,不得行走国王地上,亦不得饮国王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皆呼他破戒恶人。若入城郭宅院房舍,鬼则常扫其人足迹,人亦骂他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无异畜生,形同木石。故毁圣戒,犯轻垢罪。【四四】佛子,菩萨常应受持大乘经律。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汲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木皮谷纸,绢素竹帛,亦悉书写。常以七宝、诸种杂宝、无价香花严饰香囊,盛放经律。若不如法供养经卷,犯轻垢罪。【四五】佛子,菩萨行至一切处所,皆劝众生发菩提心。若入城市村庄宅舍,遇见众人应当劝言:汝等大众,尽应受持三归十戒。若入山林旷野河流,见马牛羊一切畜生,应高声言:汝等畜生,发菩提心!若不如是教化众生,犯轻垢罪。【四六】佛子,菩萨常怀慈悲,四处教化。若入显贵、施主之家,或大众中,应当如法高坐上座,不得站立为彼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坐,香花供养。听者下坐,如孝父母尊敬师长,犹如事火婆罗门法。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持身说法,若不如法,比丘地立,白衣高坐,为官役使,如奴事主,犯轻垢罪。【四七】佛子,菩萨满怀信心受佛教戒,应当接受众人供养。若有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贵,破佛戒律,明作禁令,阻四部众出家修道;不许建塔、雕绘形像、抄印经律;设官管辖,立簿记僧;目无戒律,广行非法,如是做者,犯轻垢罪。【四八】佛子,菩萨起信出家修行,若仍贪图名闻利养,于王官前说佛戒时,捆缚僧尼、受戒菩萨,如待囚犯,似对战俘。彼犹狮子身中之虫,自食狮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天魔外道皆莫能破。受佛戒者必须护戒,犹事父母,如念独子,不得故犯。菩萨若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语诽谤佛戒,犹矛刺心刀杖击身,宁入地狱经历百劫,不愿听闻谤戒一声,岂能忍心自加毁辱。若教他人破法因缘,慈悲之心荡然全失,若故做者,犯轻垢罪。如是九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受持流通。汝等佛子,十条重戒四十八轻,悉应受持。过去菩萨昔曾诵持,现今菩萨正在诵持,未来菩萨将要诵持。诸位佛子凝心谛听:十条重戒四十八轻,三世诸佛往昔曾诵,现今正诵,未来当诵,我今亦然如是而诵。汝等一切虔诚信众,如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僧尼,善男信女,凡已接受菩萨戒者,尽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本,流通三世一切众生,使广传播代代不绝,得见千佛递相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天上或人道中。我于今日在此树下,简略开示七佛戒法,汝等应当一心学戒,欢喜奉行。无相天王劝学章中当广明解。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
寺院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技术支持:在家居士要受菩萨戒,请问应该受六重二十八轻,还是六重四十八轻的在家菩萨戒?--学佛网
&在家居士要受菩萨戒,请问应该受六重二十八轻,还是六重四十八轻的在家菩萨戒?
发布:长存善心&[ &]&& 日期: 6:59:00&&
在家居士要受菩萨戒,请问应该受六重二十八轻,还是六重四十八轻的在家菩萨戒?答:任何戒能做到,你是菩萨再来,不是凡人;你要是凡夫,肯定做不到。真正学戒要从《弟子规》学起,你要知道菩萨戒是建立在比丘戒的基础上,比丘戒建立在沙弥戒的基础上,沙弥戒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十善业建立在「弟子规」的基础上。你现在讲的是第五层楼,下面四层都没有。所以先学《弟子规》,落实《弟子规》,然后再修《十善业道经》。等到落实《十善业道》之后才能学三皈五戒,真正得受用。当前我们受的三皈五戒、比丘戒、菩萨戒全都落空。什么原因?没有基础,没有根本,孝亲尊师没有做到!「净业三福」是我们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法门修行成佛的基础,你不遵守这个指导原则,就没法成佛,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弟子规》才是真正的根本,你要想成就,千万不能疏忽。百分之百落实《弟子规》,然后学戒律才真正能够严持戒律,得清净心。所以我特别嘱咐把《弟子规》光盘送到澳洲,我带领澳洲的同学听了十遍;一遍是四十个小时,我用了四十天时间,听了十遍。我不带头大家不相信,我带头听,大家也不能不听。十遍不够,毛病习气还没改过来。我们中国古人教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遍四十个小时,三百遍差不多等于千遍。真能够专心一意听三百遍心就定了,就得三昧,因定开慧,你就开智慧了。能够如法的学习,就是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成败关键在此地。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六重二十八轻戒和十重四十八轻戒是否相同?诵戒时是否要搭缦衣?
:二十八轻和十重四十八轻是否相同?受了二十八轻,可否参加诵十重?集体诵戒时或者一个人在房间诵戒时是否要?法师:在家菩萨戒有多种,一般现在我们授的有六重二十八轻和十重四十八轻,这两种的戒相、包括授戒的条件是不相同的。戒有顿立戒、有渐立戒。六重二十八轻是出在《优婆塞戒经》里面,属于渐次戒。渐次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首先要受三皈依,然后再求受五戒,之后在寺院里住半年,再在二十个清净比丘那里受六重二十八轻戒,实际上求受的条件还是很高的。如此严格的目的是要断烦恼、证三果圣人,这是六重二十八轻戒。十重是出在《梵网经》的,是顿立戒、圆顿戒,是卢舍那佛给千百亿释迦牟尼佛、妙海王、王子称性而说,这个戒不需要次第,只要你能听得懂法师的语言——国王、大臣、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黄门、淫男淫女、八部鬼神——种种这些人,只要能够听得懂法师的语言、能够发菩提心、具有菩萨的种性,都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轻戒,而且十重四十八轻戒通在家和出家,实际上它求受的条件显得更方便、更顿。由此,我们东林寺授菩萨戒都是授十重四十八轻戒。一个渐次戒,一个顿立戒,它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参加诵也是可以,但如果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再求受一次十重四十八轻戒。诵戒时最好要。戒法是波罗提木叉别别解脱,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法在世如同佛在世,我们要尊重。佛在讲经说法时你能够不搭衣吗?一定要搭衣。实际上我们无论是诵经、坐禅、等等都应该搭衣。由此我们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我们要求比丘搭七衣、居士搭缦衣,如果你没受过戒,至少要穿海青,不能因为天气太热想要凉爽就穿短衣服。我们在99年第一次进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时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当时由于是暑假天气也很热,大部分居士都没有搭衣,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显得非常不恭敬。甚至到外面经行的时候,一看他拿念珠的样子就知他没有恭敬心,如果这样的话,是很难得到利益的。缦衣是在家居士的法服,七衣就更了不起了,那是如来的法服,是受十方诸佛加持的东西,披在身上就有加持,一方面显得比较恭敬,一方面对念佛的功夫具有极大的加持力。所以,无论诵经、念佛、做功课都要搭衣。
查看: 5838|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何谓菩萨戒&|&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菩萨之所以称为菩萨,并不是平空而来,也不是自己以为是菩萨就成菩萨了。菩萨之名是由佛法而来,如要成为菩萨也就要从佛法说起。也就是说菩萨是由受了菩萨戒而来,又三世诸佛皆由受持菩萨戒而成佛,所以菩萨戒是养育三世诸佛的摇篮。
  那么,什么是菩萨戒呢?菩萨所受的戒名为菩萨戒;也就是说要做菩萨必先受菩萨戒。如《梵网经》中所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不行菩萨道虽然信佛学佛而永远不能成佛,要行菩萨道必须先受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一切诸佛之所以能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的根本所在。所以菩萨被称为“真佛子”,言佛子者,是因为其有了成佛的种子而称为佛子。如《椤伽经》以八地菩萨名为最胜子;《佛性论》以初地菩萨名为佛子;《璎珞经》则以十地菩萨名为佛子;《梵网经》则以凡是初发菩提心的受菩萨戒者,皆称为佛子。如《梵网经》所说:“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所以菩萨戒是一切诸佛成佛的根本原因,如果从因位上说称为菩萨戒,从果位上说便称为佛戒。因此在《梵网经》被称为“千佛大戒”。意思是说过去庄严劫中的千佛是由于受持菩萨戒而称佛,现在贤劫中的千佛也是由于受持菩萨戒而成佛,未来星宿劫中的千佛也是受持菩萨戒而成佛。并且过去三世千佛、未来三世千佛;过去无量劫千佛、未来无量劫千佛,一切众生、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于受持菩萨戒而得成佛。由此可知,菩萨戒是一切众生成佛之根本大戒。
  菩萨戒的种类很多,大致菩萨戒的出处有这样六种经论:一是《菩萨璎珞本业经》,二是《梵网经菩萨戒本》,三是《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本》,四是《菩萨地持经戒本》,五是《菩萨善戒经戒本》,六是《优婆塞戒经戒本》。在此六种戒本中我们今天一般采用和传授的大多为《梵网经》和《优婆塞戒经》这两种,其余《璎珞经本业经》、《瑜伽师地论戒经》、《善戒经》、《地持经戒本》等四种由翻译、和根机的适宜等原因没有广泛流通,这里就不多加说明。《梵网经戒本》与《优婆塞戒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戒条的多少不同与戒律的性质不同。在目前国内大多数地方以《优婆塞戒经》作为在家菩萨戒,而以《梵网经》作为出家菩萨戒。尤其是是在北方基本上都是以《优婆塞戒经》作为在家菩萨戒。原因是《梵网经》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而《优婆塞戒经》是六重二十八轻戒。《梵网经》戒条多而《优婆塞戒经》戒条少,所以以此来区别在家出家菩萨戒的不同。看起来这种情况已经基本上形成一种习贯,但虽然说已经形成普遍的习贯,并不能说明是正确合乎道理。戒条多少并不能代表出家与在家的不同,而应当从戒律的精神来区分在家与出家的不同才对。我们法源寺给大家授受的是《梵网经》菩萨戒,但不能说是大家成为出家菩萨。圣严法师认为《优婆塞戒经》是属于在家的大乘戒而非菩萨戒,理由是在本经的卷三“受戒品”中说:“是戒能为沙弥十戒、大比丘戒及菩萨戒,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作根本。至心受持优婆塞戒,则能获得如是等戒无量利益。”这也就是说,优婆塞戒的本身,是沙弥、比丘、菩萨戒的根,受了优婆塞戒,才能获得沙弥、比丘、菩萨戒的无量利益。所以说《优婆塞戒》只是受持其他的根本戒,而非独立的菩萨戒。
  出家在家菩萨戒的区别在于对戒律受持性质不同而决定,根据菩萨戒的精神而言,凡是菩萨皆应当断淫欲。所以在家出家菩萨的不同仅仅是化现的形相不同而已,在家菩萨为了悲心度生而不防行淫,但不同于凡夫是以贪恋淫欲而行淫,如维摩诘菩萨虽为菩萨可成家有行淫而不废菩萨道。由此可见出家在家的菩萨戒不同主要以“淫欲戒”为主,《璎珞经》云:“不得故淫”;《梵网经》亦云:“不得故淫”;《瑜伽戒经》云:“出家菩萨,不应行非梵行;在家菩萨,习淫欲法,继心菩萨,求非梵行。”《优婆塞戒经》重戒戒“邪淫”,轻戒戒“非时非处行淫欲”。由此可见,在家菩萨戒与出家菩萨戒的区别在于对持戒的性质和精神不同而定,并非以戒条的多少不同而定。(编辑:程红)[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民族宗教知识
推荐民族宗教知识
最新民族宗教知识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萨戒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