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大数学系官网毕业现杭州还可以做什么工作

问一下现在还有杭州大学么?_百度知道数学系转金融,求具体介绍。如什么时候干什么?今年高考毕业,想去浙大读数学系后考研金融求高手解答_百度知道您好,分享的企鹅
杭州一物流工人的五个数学发现 获浙大教授赞许
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江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数论专业的三个博士生、一个博士后和一个副教授,正在参加蔡天新教授主持的讨论班。讨论班一周一次,这是自苏步青、陈建功时代就留下来的传统。讨论进行到一半时,一位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青年走进了教室。他看上去并非学生,更不像学者。蔡天新客气地请他入座,并邀请他加入讨论。这个33岁的青年名叫余建春,来自河南信阳新县大别山区,毕业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在下沙的一个物流公司当包装工。其实请余建春来浙大参加讨论班是有原因的。之前,蔡天新在微博上晒了几张余建春寄给他的演算手稿,配文说,“上月我接到他手写三页写满公式信函时,以为他与其他数论爱好者一样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或黎曼猜想,随手撩在一旁。今天展开细看,才知他推导出连续自然数立方和表立方数的一个通式,结论正确,可惜我在维基英文版查到结果已有外国同行做出。超过十万人阅读了这条微博。和余建春取得联系后,蔡天新特地把他邀请到了自己的讨论班。 从10点半到12点,余建春一口气介绍了他的五个数学发现。讲台上的他略有些拘谨,因为用不惯黑板擦,他习惯于用自己的手掌来擦黑板。学生提到表示同余关系的同余式时,他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不会“三横”那个东西(指数学家高斯在19世纪发明的同余符号“≡”)。但在推演自己的公式时,他浑身又散发出一种了然于胸的自信感。他说,“数字和公式都在我脑子里。”听完他的讲解,博士后陈德溢评价道:“想法新颖,部分结果有一定深度,绝非显然。但有些问题是初等的,可能和他没有受过常规训练有关。”余建春展示的五个发现中,两个是已知的;一个是类似回文数的有趣性质,坐在余建春旁边的博士生钟豪说,这有点像初中奥数爱出的题目;剩下两个是蔡天新觉得最有意义的,一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和一系列高次同余式。其中,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最有创新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数学界一个经典式。(数学爱好者们,不妨仔细看看以下内容)卡迈克尔数和素数十分相似,又被称为伪素数。1939年,美国数学家J. Chernick证明了一个判断卡迈克尔数的经典方法:若(6k+1)(12k+1)和(18k+1)都是素数,则它们的乘积(6k+1)(12k+1)(18k+1)是卡迈克尔数。比如,k=1时,1729 = 7×13×19,那1729就是一个卡迈克尔数。余建春推导出来的公式是(6k+1)(18k+1)(54k^2+12k+1),和经典公式比起来,他用一个二项式代替了一个一项式。用经典的方法,k在100、以内所得的卡迈克尔数分别有8、31和159个。余建春的式子则可以得到11、35和158个全新的卡迈克尔数。对比可以发现,当k在100、1000以内时,余建春的判别式效率要高于经典式,且跟经典式算出的卡迈克尔数不重复。蔡天新说,这个判别式关键在于想象和猜测,其证明倒不难。正好他的英文学术著作《The Book of Numbers》正在进行最后的校对,他决定把这个公式收录到书里。余建春原本是希望自己的发现能够发表,但蔡天新说,这个论证的过程比较简短,不能作为一篇严肃的学术论文发表。“放进我的书里,大概是它最好的归宿了。有一个漂亮的公式流传,它的重要性有时候不亚于在有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phoenixho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浙大数学系白正国教授逝世 追悼会上来了三位院士
浙大数学系白正国教授逝世 追悼会上来了三位院士
10:34:54&&&&
华夏经纬网
&&&&白正国(左一)与苏步青夫妇在一起
&&&&1月27日凌晨,浙江大学数学系白正国教授在杭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0虚岁。此后,竺可桢校长聘请的浙大教授,再无一人。
&&&&昨天一早,白正国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追悼会办得很低调,来了60多人。但其中不乏数学界的大腕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洪家兴和张伟平都来到了现场。除此之外,白正国的亲友、弟子,那些同在浙大任教的中青年老师也来了。
&&&&白正国教授一生,培养了7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中大部分都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各大院校乃至国内外数学专业的佼佼者,他为人谦虚低调,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曾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学生、谷超豪的老师。浙大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在朋友圈感慨:“长长的100岁,只送了20分钟。”
&&&&沈一兵(浙大数学系教授)
&&&&95岁大寿那年
&&&&数学界的大腕儿都来了
&&&&浙大数学系教授沈一兵是白正国先生的大弟子——1962年,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开始正规培养3年制研究生,沈一兵是白正国带的第一届研究生。
&&&&先是恩师,后又一起共事,沈一兵与白老深交多年。
&&&&白先生去世的上一个礼拜,沈一兵还去家里看望过他,白先生的精神还不错,“一年前,他的耳朵不太好了,但能说。我们去看他,想说什么就写给他看。我们写,他说。”
&&&&所以白老一直坚持住在家里,不去医院。今年元旦前夕,沈一兵去拜年,他清楚记得白老跟他说的话:“我老了,没有病,很好。”
&&&&“先生走得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沈一兵告诉记者。
&&&&在沈一兵看来,白先生同现代中国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治学、教学都非常严谨。他考上研究生的60年代,正值文革后国家百废待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白先生一口气写了5篇论文,“数学论文不像其它学科,一年能写一篇就很不错了,那时候白先生也开始转向黎曼几何(德国数学家G.F.B.黎曼19世纪中期提出的几何学理论)的研究,于他而言是新的挑战。”
&&&&先生不仅自己勤于研究,对学生更是倾囊而出,“我们的论文,从前期准备,到开题,他都认真指点,写完后,还逐字逐句帮我们修改。但先生坚决不让我们在论文上加署他的名字,有的同学加上去,他都会划掉。”
&&&&5年前,白正国先生95岁大寿,浙大给他办了一个生日会,很多数学界的故友、弟子都来了。
&&&&沈一兵说,那时候白老精神非常好,还在会上发了言:“最近几年没有做研究,我落伍了,感觉很惭愧。”
&&&&这句话,让沈一兵和其他弟子都很感动,“一位老数学家,这时候还心系研究,还如此谦卑,更让我们敬重。”
&&&&盛为民(浙大数学系教授)
&&&&当年的读书报告会
&&&&数学大牛们现在还后怕
&&&&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盛为民是白正国先生的第四位博士研究生,回想起恩师,他最先想到的就是严格的读书报告会。
&&&&白先生的读书报告会一周两次,一次是硕士生的,一次是博士生的。每次报告会,两个学生分别上台讲一个小时,可以讨论一本书,也可以探讨某篇学术论文。
&&&&这其实是浙大数学系的一大传统,源于数学家苏步青和陈建功创立的数学讨论班。1931年,两位教授在高年级学生和助教中举办数学讨论班,那时称为“数学研究”,目的是提高他们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让盛为民犯怵的是,白先生会在报告过程中冷不丁地提问,万一答不上来,白先生没准儿会动怒。他记得当年一个师哥在报告会上表现不佳,白先生一言不发,甩袖而去,留下面面相觑的几名研究生。
&&&&“哪怕你讲得很好,他也会插句话或提个问,这样是为了强调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印象深刻一些。”
&&&&有别于其他读书报告会,白先生定了一项特殊的规定,那就是旁听生不准参加报告会。逻辑很简单,旁听生只听别人的报告,自己不做报告,这样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自然也就不会努力。
&&&&的确,很多学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迅速成长的。
&&&&白先生的另一位弟子傅吉祥,1992年考上杭州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就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做报告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了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的教授。
&&&&他至今还记得,报告会设在3楼走廊末尾右边第一个教室。当时已经77岁的白先生每次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学生的报告。“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他都不会轻易放过,要想在他面前打马虎眼,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白婉静(白先生女儿)
&&&&父亲生活的点滴
&&&&都体现了数学思维
&&&&白先生的女儿白婉静把父亲平日的生活概括为“规律”二字,规律作息,规律饮食,几十年如一日。
&&&&白婉静回忆说,父亲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看书读报,中午打个盹儿,睡前一定会洗个澡。“80岁之前,是一天洗热水澡,一天洗冷水澡。80岁以后,医生建议不要洗冷水澡,他才改洗热水澡。”
&&&&连锻炼身体也是极有规律。80多岁还骑自行车,“这个全校都知道的,当时杭大80多岁还骑车的只有两人,他是其中一个。”90多岁骑不动了,就改为走路,每天绕小区走好几个小时。再到后来,腿脚实在不便了,他每天还是在固定的时间,在家踱踱步,到阳台晒太阳。
&&&&也许是他脑袋里的数学思维太过强大,以至于不小心应用到了整理衣物上。白婉静说父亲箱子里的东西都归类得很好,整整齐齐,有条不紊。“他自理能力很强,生活起居完全不用子女插手。”
&&&&白先生生活里推崇朴素,子女回忆说,有一年他们曾买了一套西服作为生日礼物送他,但他只在家试穿过一次,后来再也没有穿出去过。
&&&&他这么牛,你知道吗
&&&&白正国,日出生于温州平阳,是原杭州大学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在射影微分几何的曲面论方面有着独创性探索,是温籍数学家群体中成就卓然的一位,他与谷超豪同属苏步青的学生,同时白正国还是谷超豪的老师。
&&&&白正国教书育人的几十年间,培养了7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中大部分都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各大院校乃至国内外数学专业的佼佼者。
&&&&抗战爆发,数学系随浙大西迁,期间,白正国一直跟着苏步青做研究。1943年,他被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聘为研究助教。所谓研究助教,就是不用教书,集中精力搞好科学研究。
&&&&这在当时可是“特例”,那时内迁在昆明的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起来的西南联合大学设有“研究助教”一职,竺校长就借鉴了那个方式,在浙大,他是唯一的一例。
&&&&抗战结束后,苏步青被派去台湾接管台湾大学时,他就担当起苏步青当时所授的两门主要课程“微分几何”和“坐标几何”的教学。
&&&&1946年,浙江大学迁回杭州,苏步青自己讲授研究生的高等微分几何课和主持“讨论班”甲、乙等课程,那两门课仍由白正国讲授,直至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为止。
&&&&这期间听过白正国课的学生,有中科院院士谷超豪与王元,美籍数学家杨忠道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光昌和郭竹瑞等。
&&&&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在贺信中写道:“您和同事们一起奋斗了40多年,在杭州大学建设了一个高水平的数学系,成为我国数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这是您的重要贡献……”
&&&&钱江晚报记者徐洁 见习记者张冰清
来源:&钱江晚报& 转自:新华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在浙江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按时间排序
132 个回答
在浙四年,于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毕业,六月二十三日离校。我,喜欢浙大。看到很多人都写的很好,但是还是有冲动想留下些文字,来说说我眼中的浙大。很可能写成自己大学生活的记录,但求见谅。首先,题主问在浙大就读是怎样的体验,其实只有你去了才知道。你现在知道的,都是我们眼中的浙大,和你眼中的浙大或许相近,但是多少是有出入的。有些路,自己走过了才知道。二零一零年八月十四日抵达紫金港,杭州的夏天似乎比家乡更加的热。但是当体会过大三那年的四十多度高温,最初的体会已经不算什么了。紫金港的绿化面积其实很大,只是整体建筑较多,占地大,相对就不如玉泉和西溪(当然还有之江华家池啦)来的那么绿树成荫。在紫金港和玉泉都住过,喜欢紫金港的现代建筑群,干净的厕所,良好的硬件条件;也喜欢玉泉绿树成荫的道路,乃至对于教四那脏得不成样的厕所也可以勉强接受,玉泉是历史文化积淀出来的。可以说紫金港里面除了厕所和外面道路,都是有空调的。或许说的太过,但是一般我们所需要呆的地方都会有空调,这点毫无疑问。当然,基础图书馆的厕所貌似也被中央空调覆盖了。紫金港真的很大。大一刚来的时候就买了二手车,后来发现停车和找车都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上下课高峰的交通堵塞更是常态,关键是要赶早啊,避开高峰。或者就用两条腿走,一开始觉得路有些长,久了还是会喜欢这种方式。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就悠哉的去东区或者西区,算好时间,妥妥的准时到达。我没有那么学霸,所以也无须太早去抢占靠前的位置,只是有一次踩点进教室发现已经没有座位了,才决定再早起五分钟,毕竟我不想翘课和迟到,更不喜欢站着上课。在紫金港看电视。喜欢避开下课高峰去大食堂一楼慢慢的挑自己喜欢的饭菜,看着电视机上放着的CCTV1或者CCTV5,其实偶尔看熊来了不是蛮好的嘛~有时候不开心看这些节目了就换个食堂,二楼食堂有套餐吃,还有CCTV6看。记得另一侧的食堂当初是CCTV8,看过几集韩剧还,不知道现在都会有哪些频道了,也很怀念刚进来的浙江大学电视台,现在是放在外面的大屏幕了。有时候,吃过饭,去散散步,顿然静止下来,看看屏幕上的微电影也是不错的,不去理会边上来往的自行车。是的,平日里我就是这么慵懒,完全没有大城市快节奏的样子,我喜欢当时的那份惬意。雨天的紫金港。我是不喜欢大雨的,湿了鞋就悲催了,但是又不喜欢穿拖鞋,所以大雨天就是在宿舍看看外面的雨,装出一番诗人般的惆怅。小雨才是我的最爱,撑着伞,慢慢的去上课,又或者在没课的时候看看南华园那边的景色,也去校友林,一个人坐着,看着破冰那天我爬上去的树,想想很多小伙伴。雨后的启真湖,泥腥味更大了,但是在乡村习惯了这样的味道,反倒愈发的乐意坐在湖边那块石头上看着行政楼和图书馆。偶尔回望西三那两幢楼,可惜至今没有踏入过。朋友说不要老是一个人处着,会抑郁的。我其实蛮乐观的,只是内向罢了。夜里的紫金港。奔波于通识课的夜晚是浙大诸多学生有过的经历。一直选自己喜欢的通识课,何况又符合学校要求的人文学分。修过诗歌,学过论语,听过民乐,也玩过无线网络,上过叶高翔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都是自己喜欢的通识课。在晚上吃过饭,去休闲餐厅外边买个我喜欢的虎皮面包,套在书包的带子上,一晃一晃的去西区上课,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将会是很欢乐的时间,至少相对于线代之类的我更喜欢自己选的通识课。晚上回来往往是九点多了,从西区一路走回蓝田。走路慢,待自行车队离开后,就留下少有的一些行人,走在静谧的迪臣中路上,如果是在冬天,似乎会显得更加文艺了。紫金港路灯还是比较凑合的,姑且理解为节约用电吧,只有在大节日的时候能看到全校的亮灯,行政楼的灯甚是壮观,希望再看一次。宿舍区的夜就不是那么安静了,蓝田外面吃夜宵回来的人们,楼层套间洗澡时传出的歌喉,宿舍室友开黑时的怒吼,寝室间互相串门的调侃,这些也是生活的一种,很真实!大学的作业和成绩。坦白的说大一成绩没那么好,作业是可以妥妥保证写好的,这一点没问题。至于“考试前刷题就会过”那是对学习能力好考试水平高的孩子说的,在大一强烈打击后我才学会每一次课都要搞懂,问题积攒下来,会很危险。一直对于刷题没感觉,但是还是会刷题,然后看书,然后回顾作业,想尽一切办法把成绩提高上去,这也是为何大二下半年我就没有那么悠哉了,不过也让我有机会感受浙江大学的图书馆,我喜欢医图,是的,二楼的小隔间是我的常驻地,还有那个管理严格的老爷爷,不知道现在他如何了,很感谢那段时间他的巡逻,我才没有一直玩游戏。大一进来学长告诉我“成绩是王道”,可惜我没听,毕竟这些要自己去领悟的。做志愿者的日子。大学前两年除去平日里没课的惬意,剩下的自然是忙碌了,而做的多就是志愿者活动,周末和国庆去西湖做做志愿者,完全熟悉了半个西湖。在西湖音乐节给志愿者送给姜茶,在西湖做志愿者走过整条苏堤,在玉皇山做志愿者蹭过一顿饭也有机会爬山远眺,在杭图做过达芬奇展览的讲解员,曾想接下杭州动漫节的志愿者活动,可惜失败了。这些的这些,都是满满的回忆,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社会吧,从象牙塔走出来。最后说说室友吧。对于室友,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人,褒贬不一,个中滋味,都不一样。我真的很庆幸,在大学最初的两年遇到了两个很好的室友,让我在浙大的开心程度又提升了很多。我从没见过大世面,是他们带我去的上海,带我看的东方明珠和海洋馆;是他们带我第一次去的西湖,走过很多我不知道的地方;是他们带我常常出去吃饭,改善伙食;是他们带我去爬黄龙山吃腊八粥;是他们在我备考白痴状态下告诉我如何解题;是他们和我在蓝田楼下打雪仗;是他们在我没带校园卡从五楼下来给我开门;是他们教我接触dota和一些小游戏;是他们带我去西溪湿地,带我这个路痴一路走下去……也看过他们生气看过他们烦恼看过他们欢笑,也被他们安慰过鼓励过指导过。不是特别想写玉泉,其实我对玉泉的印象似乎更多更好,比如后面的老和山,比如图书馆的三楼和四楼,比如诸多的实验室……题主至少前两年是在紫金港的,那么关于玉泉,有了前两年在紫金港的感触,融入玉泉想来是很快的,而在玉泉,更多的是专业课,应该会忙碌起来了。我还是想写写在玉泉,在大学的后两年,有幸遇到的一些人,让我这两年也变的有意义。是他们愿意叫上我一起出去吃饭,出去看电影;是他们很欢迎我的串门,而且能够顺利的聊下去;是他们带我第一次完完全全的看完一场球赛;是他们带我去吃烧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然后玩扑克;是他们会在做大作业的时候给出一个很棒的想法来解决问题;是他们会在实验上、在专业课上给我帮助和指导……真的很荣幸,承蒙照顾,谢谢,蓝田一舍五零三二和二十五舍二零九的诸位。真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排位,但是大学里面,有一些朋友,有好的成绩,这两样都是很重要的。虽然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顺利美好,大学生活也并不是上述那么简简单单顺顺利利,还有很多负能量的东西要去面对。不过我不希望一开始就给你不愉快的感受,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重要的。哪怕之后的日子里坎坷无数,四年后,你走的那一天,你会发现,你真的喜欢浙大,会有一只很强烈的不舍。曾经有人让我评价这所大学,我一时语塞,后来只是说了句:“浙大,是个好大学。”而其中蕴含的味道,只有亲身去经历过了才知道,不是吗?
先说个事儿,上周末我从家里出来去康村法学院图书馆看书,半路上遇到个白人老教授问我怎么去collegetown,本来想给他指个路自己走,结果他突然用标准的中文问我:“你是从中国来的么?我在浙大教书。”我愣了一下,告诉他我也是浙大的,他笑得特开心:“No way!我住在港湾!” 于是我直接把他送到了目的地。在地球另一端见到自己人的喜悦!---------------------回头来说这个问题,提起浙大,我想到几点:大类培养,猥琐男,理工科强,消费水平高。---------------------大类培养:1. 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很多人大一还学得非常认真,为了后面挤进热门专业。跟中国很多大学大一疯玩形成鲜明对比。2. 由于大类培养,每门课都是自主选课,导致班级的概念非常淡。这其实是很有好处的,回想中学,很多学校不准跨年级交往甚至跨班交往。到了浙大,因为没有班级,你的圈子是你自己建立的,不是被强行分配的,这是步入社会前极好的历练。-----------------------猥琐男:浙大工科男自称猥琐男,多年以来已经成为代名词,但是浙大工科的女生跟我说,在浙大的语境中“猥琐”绝对不是贬义词,至少是个中性词。浙大工科的男生很淳朴啊,虽然背后打着dota在心灵之约里讲段子,但是见到女生很多就变得腼腆可爱,据统计浙大工科男生毕业后在婚恋市场上极其抢手,能赚钱又顾家。------------------------理工科强:1. 理工科是真心强,我康村的浙大校友去Amazon面试,面试的老美一看简历:“唔,你是浙大的,那你水平肯定没问题,我们不需要聊你的学校了。”然后就开始闲扯了。浙大这几年在加州的名声是越来越好了。2. 理工科强反衬出文科较弱。但是弱有弱的好处啊,学校不管,轻松,而且天高皇帝远,政治正确的要求不是很强烈,教授水平很好,如果你能私底下多交流,绝对受益匪浅。另外就是机会会比文科强势院校多一点,比如我参加贸仲的时候,听说华政中政校队选拔极其惨烈,我报名浙大队的时候,领队老师聊了两句,呦,小伙子英语不错。然后就让我上了,而且我第一次报名就打了主力。回头想想我要是去了法学传统牛校估计简历关就被刷了。------------------------消费水平高:1. 这个真是出了名的,浙江学生有钱,而且浙商跟我老家江苏的商人还不太一样,江苏的商人比较低调,但是浙商讲究“扎台型”,所以孩子钱管得比较松。我上本科的时候有个家伙天天开着宝马去自习(其实浙大开豪车的很多,但是去自习的貌似就只有他了)。2.半夜没门禁,所以浙大夜生活格外丰富,紫金港外的烧烤,剑桥棋牌室,KTV;玉泉的coco酒吧等等,我记得大一暑假前那两个月基本每天晚上都出去,消费水平不自觉地就上去了。3. 更重要的是,浙大学生做生意的好多,有一次打麻将的时候来了一个工科的研究生,聊了一会儿才知道港湾的桌游店就是他开的。还有一次跟一个温州男生打麻将,他在剑桥公社开了个密室逃脱,打到一半还吐槽过年时候一晚上打麻将输了十几万。我大一暑假,dota战队的学长退学了,当时他怂恿我跟他一起创业我没肯,一年后他跟我说跟几个朋友搞了个高考复读学校,一年赚了45万,自己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提到dota战队就再说两句,我入学那两年浙大的dota实力是真心强啊,也是浙大文化的一部分吧,杨卫校长都说:“浙大有两个世界冠军,一个是孙杨,一个是09。但是浙大学生更崇拜09。”很久没打了,听说现在电竞的氛围也没以前好了,但是2009,Renjie这些名字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啊。
在浙大赖了八年。从zjg到yq。从zjg基本上还是一片工地的时候,看着它几乎每天铺好一条路的建造速度改变(当然,我有理由相信是粗制滥造,以至于以后隔段时间都在翻砖修路重新搞);从路边需要排队的电话亭到琢磨着怎么上网省钱的201卡;从东7的临时图书馆小隔间到后来高达上的图书馆;看着一个宣称亚洲最大的食堂被挤爆;从到机房刷排队刷机上电脑选修课程未遂而去外面小网吧颤抖的点开教务痔疮(错了,教务之窗)到后来没人在闲暇期去机房;以及后面来不及体验的体育馆以及新增的其他公交等等。新校区总是少了点味道,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味道。后来搬到了yq,老校区的好处在于环境好离西湖近还有老和山宝石山,饭后散步发呆不能再好了。至于人文,情怀,自由,学霸,牛人之类大学应该有的,其他学校都有,深究矫情。校友对母校有感情,并不是由于母校多好,只是由于你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特别是在最傻逼的年纪,使得你有了母校情怀。相信我,去哪里都一样的。只是为了找一份归属感和群体效应。而已。
只能说,优秀的人可以在浙大获得充分的资源,平庸的人人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一个平庸的人,很惭愧,被各种班拒过,被各种优秀社团拒过,想结交优秀朋友,自己不够优秀是很难结交到的。浙大是自由,自由是以优秀为前提的。其他答友已经说了优点了,我这挫人就来八一八槽点。1,体育资源少。资源看似多其实不多,去风雨打羽毛球总共那么几个场地,自己人不够用还对外开放。游泳池每个校区只有一个,平时不开放,暑假对外开放人挤人。篮球场也是严重不够用。记得出国交流期间所在的学校篮球场不比咱多,但人家学校人数只有咱十分之一呀。从体育设施种类来说,和我交流的学校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毕竟参与人数少,占地多的设施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2,网络渣渣,现在是给力了,刚入学时候,要上内网,需要买电信201卡,紫金港内网速度就400k,上外网还要办vpn,10元一个月,不能上国外网站(现在可以了当时50元的才可以),各种不方便。本人求了张旧卡,搜了几个校内代理凑合了一学期。3,诸如宿舍申请不到,校车挤不上,自习室座位找不到,选课1000人争100个名额,食堂价格领先于杭州其他学校,等问题,也是年经了。先写到这里,纯粹吐吐槽。
身边的人很厉害,催人上进。环境的话,紫金港各区域风格迥异,玉泉像大学。住宿还过得去,习惯就好。最大体验就是:重新认识了自己,去挑战。
刚准备最后刷一眼知乎就开始看书,但是看到这个问题真是没有忍住不回答,我就回忆分享印象很深的几个事情吧。首先申明本人是浙大工科wsn,现已离开浙大若干年。报到:紫金港真的很漂亮,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要求每位新生独立进小剧场办各种手续而不能有任何家长的帮忙,这应该是学校给我上的第一堂独立课(不清楚别的学校怎么办)。因为要办的手续很多(学费,领卡,领书,团组织关系之类的),我记得刚进去的时候很心慌,后来冷静之后逐个的解决疑问完成了所有项目,这个印象极深。入学教育时期安排了各种讲座,杨卫、郑强、余潇枫、商战明等,各有特色,现在都还有印象。然后印象深的就是学习校歌,浙大校歌很棒,词曲都好,就是好难懂。当时一遍遍的看解释,但直到现在如果猛然拿出来我肯定还是解释不好。选课:在选课上浙大当时确实是全国高校里最自由的,从大一入学时候就可以自主选课了,可以任意安排自己的上课时间和老师,当然专业课基础课得按着培养计划来。第一次选课那是相当的迷茫,不知道怎么搞(后来就淡定到自己都怕了),然后开始询问学长如何选课哪个老师好,在教务网站和论坛上找哪些课好哪些老师好。从前都是被动接受学校课程的我确实感到相当的自由,居然还能想上哪个老师的课就上哪个,而且还能自己安排时间,比如说如果周五不选任何课那每周就有连续三天完整的休息时间啦(学渣如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而学霸会问周末有课吗)。在学校有很多热门课,很难选中(比如第一rp课,计翔翔老师的人类文明史),但是选不上也没关系可以去旁听啊,大学里如果想学习那是谁都拦不住的。在浙大我最喜欢的是叶高翔和朱淼华的公共课程,他俩开的课我都去旁听了两遍。论坛:浙大的论坛办的很好,在全国内也是有名的,从88到98,都相当的有活力。据说这是由于浙大外网比较慢所以内网很发达(还是传说中的神网,不解释了),大概从大二有了电脑开始我每天一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上98,当时觉着上了98任何别的网站都不用上了,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篮球足球各种信息都有,看各路天师女侠的神回复也是一大快事。而且当我发现了心灵之约的存在后,幼小纯洁的心灵就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直到彻底堕落成了一个工科wsn(曾经看到一个浙大wsn对ws的定义:真实中略带睿智。哼,怎么能这么自恋)。后来我还当了一段时间老乡版的版主,组织了若干次聚会,结实了很多好朋友。浙大的论坛文化对我影响还挺大的(其实是太宅了)。竺院:浙大的竺可桢学院很有名气,里面牛人很多。不过让我们这些非竺院抱怨的就是学校太偏他们了,什么资源都占了,合唱比赛还预定第一名。不过能进竺院还是要进,毕竟有很多出国选课导师之类的资源优势。东方剑桥:哼,谁说我们的目标是东方剑桥,我们的目标是跑到剑桥说这里是西方浙大。东方剑桥的口号,虽然有假大空的味道,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我觉着还是得有个远大的目标,当然做事时候要脚踏实地。很多官僚主义的做法天天被浙大学生口诛笔伐,去论坛上翻翻就知道了,不过很多事情真的不好搞而且说不清。竺可桢:在浙大得好好了解一下竺可桢和浙大历史,而不仅仅是石头上的那两句话。我个人感觉浙大经历风风雨雨后还办的像现在这样,而且还在不断进步,根基都是竺可桢奠定的,我很敬仰老校长。恋爱:很痛的领悟:美女很多但不要宅,多去社团少上98。据说浙大工科男,人傻钱多好管理,女生来读浙大读工科吧,人人都可做小公主,还能住在浙大最好的布达拉宫(玉泉8舍)。暂时就想到这些,似乎都不太正经。鉴于前面的回答都很好,我这个基本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慨,不保证对择校有任何参考价值。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渣怒答一记背景:工科08级王道专业,G点排名后50%由于学渣就不谈学习的事情了,讲讲我觉得有意思的一些点1.空调高考前去包邮地区比较有名的211高校晃过一圈(ZJU去看了紫金港),自觉吃不得高温的苦o(╯□╰)o默默把宿舍没空调的大学都拉黑了。去年高中同学会的时候小伙伴们在这一点上高度一致:没有空调的大学不是好大学!另外有关空调一个有趣的tip:大一新生报到前在学校官网上好像可以填一张个人信息表,包括兴趣爱好、习惯、是否抽烟、空调需求等一些信息,然后学校会一定程度上参考这个信息来分配寝室,比较人性化。2.网络楼上的回答中已经介绍得比较详细了,全校区wifi覆盖的快感真心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紫金港校区晚上11点断电不断网,其它校区应该都是通宵供电(各位打dota的小伙伴你们懂的XD)。鄙人大三大四在玉泉校区,寝室每个端口都覆盖了100M上下行对等带宽的教育网,配合校内的一些BT站点(NexusHD等),基本上都是不愁资源愁硬盘。校园VPN的收费也比较合理,10元/月就能足够使用。3.体育活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大ZJU的群众基础了,正所谓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基本上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都能在学校里找到一大批同好。学校在基础设施的配置上也算比较良心,足篮乒羽的场地都挺多,如果喜欢健身、舞蹈、游泳等活动也不需要担心成本,场馆很多时候都是免费开放的。每年学校、学院、各专业都会组织茫茫多的体育杯赛,碰到世界杯、欧冠的时候也能瞬间拉起一波小伙伴一起看球,话说今年好像还开放了体育馆看世界杯(简直业界良心%&_&%)电子竞技不多说,去看看各个对战平台的排行榜就知道了,ZJU绝对是电竞爱好者的天堂。先到这儿,给领导赶个屁屁踢去T.T
浙大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平台,给你很多很多的机会,去认识很好很好的人。这让我无论何时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心满意足。
继续黑紫金港的寝室紫金港就不要谈住宿条件好了,紫金港有独卫+阳台的寝室就没几栋,大部分是要阳台没独卫或要独卫没阳台的反人类设计.....2003年左右盖得新校区,寝室设计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奇葩,你是要设置不同住宿条件做试验么亲....Ps: 紫金港还有一栋寝室楼没独卫没阳台,这算是对照组么?———————————————————————————————————————————其实刚来的时候还是宣传硕博士两人间的,可是一个又一个的院系整体搬迁到紫金港,而紫金港的宿舍却不见多,后来征用了一栋办公楼和商品房改造成学生寝室....现在实在糊弄不下去的,终于盖了新的寝室楼...不过国人是没分了,那是给留学生住的,谁让他们都是上万上万就交学费.....———————————————————————————————————————————顺便黑一下西区建设,刚来的时候说是2017就可以投入使用了,现在,呵呵,很大一片都改成了农业专业的试验田了.....
看到很多人在讲浙大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资源。这是太正常的事情,而大学校园里已相对公平,你是否能成为那百分之二十全部靠你的成绩决定。作为一个艺术生考入浙大,我的起点不算高,选择读了工业设计专业,却获得了人生中绝对无法替代的体会。这可能有点像一个励志故事,但所有版本都是真实。艺术生不受学霸待见,英语不好,数学更不好,我书也读的不多,在刚进校的时候,觉得很自卑。当时我和几个人文的才子一个寝室,他们满腹经纶,我很羡慕。但我很努力,我在工业设计系开始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位置,不管基础有多差,我花大量的时间去揣摩学习,向高年级的人学习经验。说真的,我觉得那些没有获得资源的人根本没有资格抱怨。冬天的课,我总是七点钟最早一个到教室开门,有好几次都是只有我一个人听老师讲,八点半以后陆陆续续的学生才来到。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浙大才会获得回报。大二时候,我开始和学长学姐一起做设计比赛。当时很幸运遇到了应放天老师,他的思路很开阔,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做比赛获奖。我大二时成为了第一个获得红点大奖的本科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到今年研究生毕业,一共拿了8个红点奖。以致于别人讲谁谁红点很厉害的时候,我会笑笑。然后开始飞速发展,虽然英文至今不好,但设计的专业课我很棒。每年都会到新加坡给SUTD学生上课,也去过日本千叶大学跟国际学生做项目,还因为得到了龙腾之星设计金奖受邀到比利时欧盟开会。这些不仅来自ZJu的教育,很棒的老师和队友,也是这个平台允许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保送研究生之后,我开始思考还能做什么。我有很多机会和浙江企业,企业家交流,开始帮许多企业做设计,帮助他们解决创新问题。开始研究国际的设计、商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我很努力,很勤奋,一直在看在写在思索也在付出,研究生刚毕业,我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也把这两年的研究集结成《商业创新设计》,还请到了路甬祥老校长为我们作序,这是非常殊胜的情谊。谢谢ZJU,它给我机会,让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为一个在自己的行业有所祭奠,有所建树的人。它点燃了我对设计的热爱,更点燃了我对创业的渴望。最后,谢谢排名第一的答主MM,谢谢你的陪伴和关爱,是你让我的研究生岁月幸福又完美。
ZJU校友们很热情,上面已经有这么多答案了,我写的东西很可能会被淹没。不过无妨,且放在这里静候有缘人吧。部分回答其实略有些偏题。问题为“体验”,这是一个主观性和个异性很强的东西。而很多答案却是对ZJU具有的客观“资源”之陈述。当然,我不是说后者提供的“信息”没有价值。只是我回忆当初自己做选择的时候,更加关心的可能是前者。或者说,如果当时我向一名过来人询问浙大事宜,我更希望获得的回答,是非常主观的个人“体验”,而非学校的客观信息。这看似有悖常理。其实不是的。因为后者的信息太容易获得了。只要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对浙大的教学资源、社团情况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是一点也不困难的。即便是作为一个问题来询问,每一个回答者给出的答案也将大同小异。因为资源是客观的东西。一个学校的资源就那么点,通常是比较透明的,人人都可以说,说了千百遍,其实都是一副模样。而就读“体验”就不是了。由于极强的主观性,它可以千变万化。从不同的人各样的经历与迥异的感受中,可以读出一所大学能带给学子的种种“可能性”。面临选择的同学,便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试着对自己与该大学的“契合度”做一个有限的评估。一所大学里面,有什么样的人,走出什么样的人,比它的排名与教训资源云云,(对于选择而言)要重要得多得多得多。硬性的条件,冷冰冰的,距离感太强。它们更多时候只是学校方面用于宣传的牌子,而非学生应当纳入考量的关键因素。举个夸张的例子,蓝翔的条件,和清北当然不是一个量级的,但如果蓝翔的学生出来年薪皆100W起步,它的分数线是不是分分钟完爆清北?进一步讲,什么是“体验”呢?这里请允许我功利一点吧,我想把“体验”定义为“对资源的调用程度”。一所大学的排名再高,资源再好,第一不一定肯给你,第二你不一定抢得到。与其听招生办的忽悠,不如听听学长学姐们的真实故事。他们中既有既得利益者,也有暂时混得不咋样的。既有竺院+辅修班+靠谱社团,极尽可能赢得资源的,也有大学四年下来(从学校方面)一无所获的。听听他们的故事吧!想明白这所大学能带给你什么。它们是不是你想要的。顺便弄清楚各种资源要如何才能获得,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获得它。学长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扯淡完毕。还没有写我个人的感受。无耻地占个坑先,挑个好日子回来填上。
这本来是在评论里说的,现在整理一下答上来。浙大的自由,水也可以说水,不过也没人幼稚到因为你是哪个学校毕业所以一定水平怎么怎么样吧。为了避免误会,我更倾向浙大宽容吧,起码给我一次机会毕业,自从我工作以后真的很难想象以前我咋那么学渣。另,我是一个很不适应宿舍生活的人,浙大是难得不强制学生搬校区住寝室的学校,起码我当时说我不住宿舍了,学校很痛快批准了还退了我住宿费。我得到了很快乐地和其他朋友在校外住宿的两年。再往形而上了说,我曾经参与了两次阴道独白的演出,组织了第三次的演出。当时虽有挫折,但是浙大医学院同意借给了我们关键的演出场地,而且也从来没有任何校方的人来直接阻拦。
谢邀~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 看过前面的答案感觉非常全了。只是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也算为大学四年生活留个纪念。第一点是还是自由。自由的选课系统,自由的作息时间(虽然冬天会断电,但出入寝室还是很自由的)。 也正是这样的机制,能够让人最大程度的成长与发展,也能让人无限堕落。 认识的同学许多借此上了很多感兴趣的课,也有许多天天沉溺于游戏。 所以,最后大家的出路也千差万别。至于作息时间自由,让我们有足够的夜生活的体验。 晚上十一点还可以看到陆续离开寝室狂欢的同学。第二我想说的是浓厚的创业氛围。许多以创业为导向的社团,许多创业成功的校友也会经常回来传授经验。不仅如此,也有学校设立的itp,一个以创业为导向的辅修特色班级。 还有许许多多的创业大赛,让想要创业的同学能够近距离了解学习创业,并且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样的环境里,许多人开始慢慢想创业,并敢于创业。第三是科研。学校提供许多学生可以实践科研的机会。许多导师也都愿意接受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实验。 所以如果有志于科学研究,在浙大会有足够的空间。第四是实习。我觉得由于地理位置所限,浙大的实习机会相对北京上海的学校还是相对较少。所以对于一些需要实习积累经验的专业,这是一大劣势。 学校也没有积极的联系实习公司也是一点原因。第五是绩点。浙大的出国绩点会相对算的高一些,这对于想要出国的同学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而学校里的出国交流机会也都是按照绩点来排,虽然绩点是最好的客观评价标准,但也导致许多同学的唯绩点论的思想。最后想说的是,也听自己的同学说过自己大学的情况,听来还是觉得浙大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些。 想来自己四年前的决定今日看来还是很不错的。 其实还是很建议北方的同学来浙大,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让你感到惊喜。 怎么样? 满意否?
(过了一年, 稍作了些修改.)1. GPA与价值观取向如楼上诸位所说, 从选专业、奖学金以及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几乎都是 GPA 导向, 而维持 GPA 的方法说穿了也是简单暴力 ---- 考前刷历年考卷, 越是大课越是如此. 如果想好好学的话, 上面的事实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 A. 平时紧跟进度, 认真写作业, 考前刷完所有卷子, 不满绩就觉得"一股绝望溢出胸口".B. 根据自己的积累和老师的建议, 阅读相关的教材甚至文献, 补充大量课堂上简单提及甚至从未涉及的东西, 考前刷刷近年的卷子保证一个还不错的成绩. 就我所了解的情况而言, 如果有人有好好学的想法的话, 那么脑补的多半是方式A, 此为悲哀之一. 更悲哀的是, 还有不在少数的人认为高分就算把这门课学得很好了. 再说价值观取向. 每次去上实验课的时候总是会路过某走廊, 一排十佳大学生, 履历几乎都是方方面面均有涉及. 而前文提及的奖学金制度的设计几乎也是一样的: 要求学生在所有莫名其妙的方面都要符合某些标准. 显然, 这样的设计不可能让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 这里不妨狭义的定义为遵循制度能够让你达到你对未来的预期. 对未来缺乏明确预期的同学们这里不讨论... 那么, 对于大多数在现行教育制度下一路上来的学生而言, 几乎一开始都会下意识地遵循学校设置的什么东西, 哪怕它毫无意义, 此为悲哀之二. 于是我以为, 浙大所谓的自由, 是在不触碰校规和退学红线下(这里并不苛刻), 不刻意追求学校设置的任何评价制度的前提下的自由. 但是这样是否就真的很自由了呢, 未必, 除了国内目前对专业的认知(赋予一组课程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意义)以及选专业的GPA导向, 培养方案一样会给出诸多限制. 这里先按下不表. 2. 课程设置(1) 某些大类课我以为, 或许最值得诟病倒不是 16 分的通识课, 毕竟除了某类及其难选的课程之外, 其他的虽然可能有些困难, 但是细心找找还是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的. 最值得诟病的是大类课, 与专业联系有限的大类课, 占用了时间不说, 有时候甚至还彻底打消了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兴趣. (2)数理类基础课程的设计再说基础课设置, 我以为课程设置之间毫无重叠和关联的安排是非常不合适的. 如微积分中 Fourier Series 的部分, 教学中对于复数情形完全没有提及, 而事实上复数形式的 Fourier Series 是更加天然的表达方式. 后来我想了想, 这么做的原因大概是后面的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中可能有对应的内容, 于是为了和课时妥协, 以及满足学生抓重点的愿望, 干脆砍了. 说来有些讽刺, 上学期微积分选了个老师, 在98上被评价为"讲课让人睡觉, 抓不住重点", 结果把单变量微积分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讲了, 当然, 也没组织复习. 于是面对惨淡的成绩, 层主决定看看98上推荐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选了位98上口碑极好的老师. 结果呢? 老师更注意的对内容的安排, 几乎砍掉了所有证明和不考的部分. 我不否认这是位非常负责的老师, 但是我却以为这教的根本不像数学. PS: 现在数学系基础的分析课程设置也是从微积分开始, 后面再补分析中的一些内容, 似乎在向美式教学靠拢, 把 Learning Curve 变得平缓一些. 当然, 也有些设计的很不错的课程. 如线性代数系列课程以及物理学系列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是非常良心的, 我有幸修了黄兆镇老师的线代I, 老黄在教学中刻意的补上了一些基本的集合论与逻辑的内容, 除此之外, 也渗透了相当多的高观点的概念, 如 Group, Ring, Field, 至少一学期下来, 我在课上就知道了五六种 Group. 此外, 强调线代事实上讨论的是 finite-dimension linear space 以及 linear transformation, 之后的概念演进(如 matrix 和 determinant 的引入以及把空间和 operator 的分解)就非常自然了.
在第一节课上, 老黄推荐了线代II的教材(改编版居然把原版中所有的应用章节都删了, 不知作何居心)以及 Artin 的 Algebra 前半部分, 如果有心, 我想是可以接着往下自己看书的. 而线代II中则穿插了一些典型的工程应用, 如著名的 Pagerank(简单的介绍了如何从一个朴素的想法出发, 不断修正条件找到合适的工具来描述), 以及 SVD Decomposition, Polar Decomposition, Pseudoinverse 等概念. 如果有心的话, 其实也可以实现下这些东西的数值算法. 相比之下, 微积分系列课程设置的糟糕之处就显而易见了: 既没有构建应有的数学图象和概念体系, 也缺乏必要的工程应用的介绍, 考试更是从头算到尾, 做做历年卷子分析下出题人心理反而分数更高. 物理学系列课程的设置类似, 更强调物理图象和与进一步课程的衔接(如 Gibbs 自由能,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 等), 甚至补充了一些偏工程的东西(如交流电中的某些内容), 此处不展开了. (3)工程类基础课程的设计还有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的设置, 槽点太多. 中某学长有如下论述: 换作其他学校,弄不好大家本来就全是用TC和VC6教学的。但系里识行情的学生毕竟多(即使是大一,有些学生竞赛出身),软粉开始推销VS系列,开源党们提出gcc+ncurses的替代方案。敬爱的翁老师更是说,我的课不允许用TC。大家的意思是,坚决不能花大量时间去学不标准、过时的东西。小白不听,还怒了。最后,由于其他老师都是做高大上研究的教授,来教课都不错了,懒得站队(反正都是TA批作业),大家只好一边骂一边开着DOSbox写违反标准的C语句。还好大二一进系里就能用上各种标准的东西。唔, 对应的两门课分别是C程和C大程. 前者我的老师大概是若干年前毕业的CS PhD,但是讲课的时候却不时的提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譬如用 gets(这里有缓冲区漏洞,事实上 fgets 是更好的选择,我以为这些陷阱应对初学者提及)。当然,上课推荐的是TC,还有教材里那个奇怪的创天C++。后者大概是因为 Turbo C被吐槽太多(参加98质疑贴),今年换成了修改过的 Watcom C。老师的说法其实也没错,希望学生用最基本的工具(而不是过多的调用现成的库)写个大程,了解一下什么是程序设计。不过当笔者真打算用 Watcom C 完成作业的时候,发现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编译错误(合乎C标准的语句无法编译)。而负责此物的老师却说,我知道 Watcom C 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让你们用是为了锻炼你们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我听同学转述的时候不经哑然:如果修正这些错误,要么是用莫名其妙的方式绕过去,要么是自己去改 Wactom C。不论哪种,大概都和课程设置初衷无关?对比 Coursera 上的同类课程,Rice University 的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active Programming in Python。这里的课程设置动机和C大程类似,而 Rice 的教授们自己用 JavaScript 写了个简化版的 Python,课程内容就是编写若干个小游戏,代码量并不大。课程里面甚至用到了些简单的 OOP 概念。相较之下, 不合适之处就非常明显了. 3. 培养方案的设置我以为培养方案设置的目的, 除了给出一个能够毕业的最低限度外, 就是尽可能地在制度框架和现有资源下内, 使得培养方案满足个体对于差异化的需求. 如果按此, 标准至少我系的培养方案有些不太合适.譬如数学课的设置非常不科学. 必修的有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和离散数学(个人认为课时太少了, 而且即使默许把交叉的内容删去, 没讲数论也是相当不科学的...). 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姑且算是数学课)是选修的, 而且选很少的一部分就够了. 但是事实上可能用到的数学工具非常可能不在上述课程的任何一门之中, 个人以为如果对现代数学的基本框架缺乏必要的了解(即只是知道些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那是相当无力的. 再如离散数学, 一门课涵盖了数理逻辑, 集合论, 组合数学(具体数学), 图论, 基本的概率论等内容, 但是如果想深入了解的话, 恐怕上述内容在系里只有一部分能找到更高难度的课程, 算上数学系的课, 恐怕还是难以找全. 上面的一些讨论, 亦适用于某些对于物理或者其他学科要求甚高的方向. 如果比起 Berkeley EECS College 的毕业要求的话, 会发现其实我们拥有的自由度并不大. 4. 也说老师与师生关系去年我是这么写的:就我个人接触到几位老师而言, 还真没有老师特别在意你是不是某些班或者某院的学生. 邮件沟通都能得到答复, 而且有些老师也相当乐于同学生讨论问题, 或者给学生建议. 这点上我觉得浙大并不比大陆的其他几所学校, 以及香港的几所学校有什么差距, 假设你想和老师沟通的话. 此外, 如果想找兴趣相关的小伙伴的话, 用心找找还是能找见的, 哪怕再小众.大二一年并没有推翻我之前的看法, 反而丰富了我的认知, 我见到了更多有意思的老师们:有人当年数学出身, 某重点实验室里不少老师都与其有师徒关系, 有不低的行政职位. 但是对学生相当 nice. 譬如对学生的询问邮件(比如对从事某一具体方向的建议或者找导师), 总会不厌其烦的在二十四小时内回复. 有人本科期间认认真真上课, 一路高 GPA, 最后去 big name 的学校读 Ph.D,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正确的人的指导下, 做出了奠定学术界地位的工作, 并且处在了现在几乎是 CS 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在汤森路透的国内相关领域论文引用榜单中排名前几.有人本科期间主修辅修都有, 上午补觉, 下午写作业, 晚上去 lab 干活, 半夜写工程代码, 最后 GPA 连保研都不够. 最后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但是 Ph.D 期间工作突出. 去年刚从北美某校回来,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篇以上的顶会工作.有人和量子场论奠基人之一合作发过 PRL, 呆过欧美若干所一流学校/研究机构, 不过至今仍然未婚. 上课的时候总是假设学生做过充分预习, 试图把高观点的东西直接渗透下来, 以致于我第二学期上后续课程的时候仍然在啃上学期的笔记.有人早年经历并不顺利, 后来从纯数学(泛函分析)出发, 带着自己的学生几乎赤手空拳切入了 John von Neumann 上世纪对量子力学数学化的工作, 再从信息论出发, 成为国内不多的相关领域的学者. 难得的是, 这把年纪仍然在一直接受新知识, 不断丰富对相关领域的认知.有人早年是国内相关方向不多的 Ph.D 之一, 学校不算出名. 老先生板书一板一眼, 虽是有讲义, 但课下整理笔记的时候, 却偶尔发现讲义一些不易于理解的地方做了处理. 某次找老师推荐书, 我以为会推荐他的同学辈的那些人的书, 结果推荐了本近乎原始文献的书. 在图书馆找到了纸质版, 印刷时间, 民国三十五年.有人在教学中总是致力于引入最新的东西(与一些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风格在学生中颇受欢迎, 对学生自发的类学术讨论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给出建议, 甚至直接说我可以来给你们讲一下啥啥啥). 当然, 除此之外, 大概也是家庭美满, 一双儿女羡煞旁人.虽然浙大不是中国大陆最好的学校, 但是这里一样有些有意思的人, 有些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 如果你想做一些事情的话, 哪怕再冷门, 都有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利益相关: 大二,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向.
上面的回答都很精彩,我还有一些补充。作为一个待了四年的地方,浙大留给我的都是美好的回忆。本人浙大12届本科生,现已毕业,入学时有幸能进入竺可桢荣誉学院,下面我会多介绍介绍竺院的情况。当年进入竺院有两种方法,一是高考能够考到足够高的分数,另一种是保送或自主招生考试。这样既能吸收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也能囊括在某一方面有特别专长的偏才。竺院每年招生200人左右,人数不少,况且以后在读期间,成绩足够牛逼,也能申请进入竺院。竺院与其他学生待遇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机会。竺院学生在毕业资格审查的时候,是十分宽松的。学什么课无所谓,学多少课也无所谓,只需达到几个模块总的学分要求就行;另外你所修专业的必修课还是需要学的。这样带来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你可以选你感兴趣的课,知识大门随时为你敞开,能捞多少看你的本事。毕业要求160学分,但是实际上修到200学分的比比皆是。麻烦的是所有的课都必须自己计划安排。每学期的课表初始是一张空白,所有课得自己去抢,手脚慢一点,没选上想要的课只能等下一年。竺院还为学生提供很多拓展机会,各种国内外交流,实习,比赛,都会优先提供给竺院学生。学生宿舍4人一间,能保持每学期满员有点困难。整个四年时间,你可以打打游戏,混混日子,就这么过去,也可以4年专注于刷绩点,或者参加各种不明觉厉的社团,爬到社长位子,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对于一般学生来说,绩点=机会,绩点越高,你能获得的机会越多。但是请记住,绩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要为了绩点而丢了更多的东西。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跟着老板(教授)或者实验室做项目,整年天南地北的飞来飞去,要不然就是泡在实验室里。学校把学生看作有自制力的成年人,你的行为决定你的收获,你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你处在一个周围人都在努力成长,发展自己的环境中时,只要还有一点进取心,都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我还能做些什么,课余时间就这么浪费掉是不是太可惜了?说的这么严肃,这其实不是我的风格,但是因为学校气氛太活泼,太热闹,刚过高考这座大桥,很多人压抑到极致需要释放,以至于迷失了自己,或者还没从义务教育的坑中爬出来,依然太过看重成绩,以至于错过了很多精彩。来到浙大,玩什么都随你,玩出成果来就看个人本领了。会玩,玩的出彩,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研究的东西,也是一生必须琢磨的东西。刚在路上看到这个话题有很多要说,但回来发现却啥也说不出,只有一个个画面在脑中闪过,这些回忆太过琐碎,这些感情太过浓厚,无法言表。希望答主珍惜这样的机会,这会是一生的回忆。
文科生来浙大,似乎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诚然,文科,尤其人文,学校给的扶持真的不够,差很多。前几天看今年的宣传片,电视台的一个妹子说,在浙大这片大海上,也许文科是一艘小舟,但也可以飘得很远。私以为然。大学是拿来生活的,拿来慢慢去锤炼自己的。这一年在浙大与各种学科的人交流。受益颇深。也旁听人文的课,我不知过去老师如何,但今日的老师也都颇有风骨。更尤其在浙里会遇见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会走的更远。大一刚读完,社科 。另外,杭州真的很美很美。
挺好的,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
日17:24 补充:【PS】回答此题就是我注册知乎的唯一原因。我是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个分享,然后看的校友的答案很激动,于是自己也用qq登录专门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之前只是个知乎游客身份,主要是看看薛大师的笑话,为了这个问题忍不住特意注册了帐号。可以说这个答案就是我来知乎的唯一目的。不知不觉,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同数。答案写的比较长,因此我把最重要的观点强调一下放在开头,以便大家可以容易获得我的观点。或者说,假设你已经来到浙大,我最想给学弟学妹,关于4年大学生活提的建议是什么呢?(1)向你身边的人学习,尤其精神和思想。因此你需要保持开放性。zjuers 通常很另类,可能有着古怪的外表,另类的个性,但大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思想。因此,你不可以貌取人,而是谦虚耐心的踊跃的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这是一所优秀高校能提供的独特“隐性”资源。保持低调和谦逊,在将来你会发现你所处的环境身边牛人辈出,而感到这一点的可贵。(2)去结交和珍惜新的朋友,恋人。(这对你的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在浙大,因为男女比例失调,每年 88 都会周期性爆发一次性别冲突。但是毕业后,难道和你有着共同教育经历和培养出同样求是精神和气质的校友,不是你最理想的另一半吗?而你在校园里没有寻到你的人生伴侣,在社会上,寻到校友为伴的难度就更大了。那时候你会觉得比较遗憾的。在校园里,获得友谊也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一个刚上大一的人,属于从未进入社会的年轻的孩子,你们不知道商业社会之中的人人关系,是已经没有什么朋友的概念的,只有商务关系。所以,珍惜你在校园里的友谊和朋友吧。当别人感性的时候,你千万别拿你的理性反馈,不是你的理性有错,而是场景不对。举个例子,当一个女孩子发短信给你说,不要离开我,我们永远做朋友,好不好。这时候如果你回答,世界上不存在永远的好朋友,也没办法永远在一起,话是不错。可是场景不对。正确的方法是,你一定要说,好啊,我们当然永远是朋友!一个人吧脆弱的感性一面显示给你,这是很罕见的,这样的机会或许只有一次,别犯傻别把求是精神错误的用在这里。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和教训,以至于我经常感到一些遗憾和后悔。(3)多去图书馆,多珍惜在课堂上的学习机会。珍惜图书馆,珍惜食堂,珍惜每一块运动场地。我知道,你一定会在课堂上睡着,会逃课,会抄作业,会拉下功课,最后搞突击。这一切我知道你不经历过,别人说的话没有作用。好吧,最低的底线是不要挂科。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在大学里要挂科是及其容易做到的事情,不挂科也是及其容易做到的事,我相信,当你做到前者后,那不是什么让你感觉良好的事情,而是会让你内心感到羞耻和屈辱。你要知道,浙大的老师对你们的感情可不会有像我这样的校友那样深厚,他们中也会有这样的愚昧的人,因为身在天朝而同样被洗脑,麻木的完成统治阶级教给他们的洗脑重任,“荼毒”了学子而还觉得自己做的尽职尽责是个好老师,他们常年在浙大之内,对zjuers早就见怪不怪,才不会有那种深厚的感情。所以你若是不够努力,他们绝不会同情你。把你挂科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你产生的影响他们才不会想到。而当你没有学习机会时,也没有图书馆在你的1km以内的身边,你就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说这样的建议。(4)做你想做的事情,看你想看的书,结交你想结交的朋友。遇到挫折,不要放弃,不要心怀怨恨。放开胸襟,开阔视野,你要多参加活动,例如社团,多争取出国,多争取参加比赛,多聆听演讲,多观看文艺演出,多和他人合作,多健身,不要只是去刷个卡,这体育锻炼真的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好。做一个优秀的 zjuer,并争取为其创造出成就,为他人设立榜样,让你自己成为组成鼓励他人去热爱和为其自豪的因素的一部分。(5)不要挂科,不要临时抱佛脚;--日我发现说道提建议的时候,居然没有这一条粗体强调,所以我补充一下。我好像在后面说了,挂科是一个又容易又困难的事情。而你说它没什么,可是又事关和影响你的人生。不要忽视这一点,这一点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因为大学的相对自由,很容易让人被人性中的惰性掌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和耐力,也就是说,投入最主要的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在学业上,在平时的学习上。大学生活很美好,然而也很脆弱,很容易就会被考试挂科这样的瑕疵摧毁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切记。在一个人读大学的时候,他多半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人生黄金时期,正掌握着宝贵的学习机会。所以他完成学业,多半是功利性的驱动,被动型的,迫于一种外在的要求。如果一个人在学习时,能多思考,你想学什么,你想要什么,你为什么要学这门功课,而不是计算它的学分和对绩点的贡献,那你可能会比身边的人更优秀。有的老师责备学生选课功利,然而其实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他所在的环境就是功利性的。在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学习动力方面,和国外的名校差的还很大。&-- 总结结束 --&。--------------------------------------------------------------------------------------------上面的总结有点跑题。作为一种对母校的偏爱,感情之强,影响了情绪,和zju没有关系的人,站在外人角度只怕难以理解这种情绪。我后来时常想起商学长,他的情绪就很强烈,我能理解他。那么我对zju的感情的主因何在?(1)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 66 。知道 88 的人数不胜数,可是现在的 zjuers 可能基本不可能知道 66 了。66 是 90 年代网络兴起浪潮中,BBS风靡和巅峰时期的其中一个 BBS。而这个 BBS 是唯一的。不仅因为它是采用了小众的 maple 系统,更在于它的风格,强烈的独特风格,在任何 bbs 中都堪称独特和唯一,那是一种感觉。它有个不雅观但是很贴切的名号:婚介所。内网化之前,它的 ip 是 210.32.151.66. (2)可能遇到那些牛人辈出而他们却又谦逊低调的惊人 zju 牛人们,让我很怀念。乃至于现在我对每个我浙的人都从内心里有一种推崇和 admire。后来我又通过网络遇到了很多优秀的朋友,我想我依然选择我浙的重要原因就是舍不得舍弃他们的命运交集,即使我知道在其他地方可能会遇到另一些朋友。还有那些竺可桢学院的 9 大美女们,流传已久的之江 10 大美女(01年之江女生质量忽然井喷的产物)的传说等等。--------------------------------------------------------------------------------------------楼上的学弟妹们已经讲得挺好的了。。作为老人再补充几点自己的领悟吧。要我说,你上什么大学,主要是选择什么样的精神(也就是选择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一个大学对一个人施加的影响力,这一点是大学之前的教育不能相比的),以及你身边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如果是浙大,我可以告诉你,浙大的精神核心说起来就两字,求是二字。在浙大“求是”这两个字无处不在,各种求是命名的东西,比如求是鸡。。。浙大人又称求是人,因为求是二字是早在大概30年代左右竺可桢校长提出的校训,所以成为浙大的精神核心,信仰,图腾地位。求是是官方文化主线,是比较 serious 的,此外浙大还有民间文化主线,也是两字,猥琐(WS)。起源于民间 bbs(飘渺水云间)。所以求是鸡,又称之猥琐鸡。。。在浙大 ws 二字也是流传度极高,成为浙大人的共同口头禅,浙大男又称猥琐男,并且 ws 一词在文化传承中逐渐褒义化(特指形象和想法 ws,但内心善良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浙大校报上有一片文章就讲到了浙大的 ws 文化。综合而言,浙大的民间文化的体现是:自嘲,自我调侃,为主。官方文化则是低调,朴实,严谨,踏实,勤勉,追求真理,求是为主。一个接受了浙大文化的人,在离开浙大后,这些文化和精神就附加到了这个人身上,可以说他会影响你作为一个人的属性。这就是老校长的那两个问题的重要作用,这两个问题的分量和含义,也许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领悟,第一个问题鞭策你在校时不可松懈,第二个问题跟随你的剩余人生,令你不敢松懈。这问题重量可见一斑。当年我去的第一天,就是给我们每个人在教室里放《流亡大学》这部电影(你自己随便去,进去就给你放了),浙大在抗战期间拥有辉煌的历史,有个我们自己人说不出口的雅号东方剑桥就是来源于那个时候,也在建国后遭受灭顶之灾(不过要比南大命好)的打击。这些历史我想在塑造浙大人对母校的感情上必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你认同这种文化,自然说明,你已经接受了它,并且这份感情会持续的保持。当然,在你选择的时候,你并不知道未来的这些事。这些只是很多浙大人一代一代人在重复的事情。选择浙大就意味着你要选择这样的一种人生经历。另一个事情就是,你选择大学就选择你将以什么样的人为伴。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是什么意思。可能大多数人只会比较学校的地位,排名,专业好不好,却忽略了你身边的人的重要作用。以我的经验,学习课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如果你错过了同身边人的交流,观察他们,学习他们,那这大学就相当于吃了骨头扔了汤,损失大半。以我的经验而谈,浙大人的优秀不在于成绩如何,在于其先进的思想和高远的眼界。这是最大的区别和珍贵的资源,想必其他的优秀大学也情形类似。你务须保持开放,多和优秀的人交流,对个人的受益和影响是难以量化和估量的。浙大人思想优秀,牛人辈出,且大都受求是学风影响为人谦和低调,亲和友好,在这方面是个非常棒的选择。你可以交到足够多足够好足够优秀的朋友,只要你愿意。所以一个好的大学必然是开放的,自由的,一个优秀的人也必然是开放的,思想上会吸取其他人的精华,不仅在书本上索取知识,更从同伴和身边的人身上得到一些学习,这种学习是无形的,比如渗透在你在论坛的灌水,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和人一起合作打拼,玩耍等等,务须珍惜。以上不仅仅针对于我浙,不论你选择哪一所大学都应该注重这一点。浙大的特点(注意是特点,不说优点还是缺点,因为是优点还是缺点 depends 具体的人),就是涵盖齐全,四校合并后的优势在融合完成后终于体现,紫金港校区也已经建成,设施完善,风景秀丽,正是年轻人恋爱学习的极佳场所。在这里你可以很容易的跨界交流,浙大鼓励学生进行这种交叉交流和合作,觉得这一点尤其是很棒的。当然,学科齐全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学校太大,机构臃肿部门繁多,你来到浙大会发现自己就好像一滴水被放入大海,消失的像一粒空气中的尘埃般普通,如果你不告诉别人你在哪,没有人能找到你在哪,大学里也不会有人管你,所有的事情,学习上的事,靠你的自觉自制力。所以浙大每年必然有不少自制力不够的人,有退学的,有降级的。。。因为一下子完全没有人管理你督促你去做什么,很多人适应不了这么大的转变。此外补充几点,浙大很大,它不可能完美。浙大里面肯定有丑陋的人和事,这是必然的,以前是,现在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区别,但是你会发现,一代代的浙大人深爱浙大,必有其原因。所以学弟学妹们要弄懂一点,爱浙大是爱你所爱,选择值得你爱的东西去爱的,而不是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包含在内(比如你可能遇到你讨厌的同学或老师,比如浙大发生的各种门,各种丑闻),这样你就会感到困惑,有的人说自己对浙大没什么感情,我想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讨厌的东西和浙大的好的东西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复杂的感情纠葛在混杂到一起,他就无法做出情感选择了。浙大里面有几个根深蒂固的传统,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改观,1,雨伞互相乱拿,陷入恶性循环,所以橘生淮北吧,基本上成了一种传统了,这必然是浙大学生自己所为。2,自行车容易丢,这个不是我浙独有。主要为校外小偷所为。3,玉泉食堂不排队,主要是食堂构造没有给排队留下足够空间。以上特点,本人凭着求是原则,客观呈上,供后人参考之。以上是不好的,浙大也有一些让我非常着迷的传统,比如说:(1)跨年狂欢夜。这个活动是由本地的企业赞助,最近我看到还有浙江的电视台也来参与,每年12.31日,玉泉和紫金港校区都有跨年狂欢,大家一起跨年非常温馨,倒计时时候有领导出来讲话,零点会放烟花,不过去年雾霾年,放的太少。这个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源的,反正在1999 ~ 2000年就有,至今还有,我非常喜欢这个活动。(2)春节那天,食堂会给留守的人做一顿免费大餐,有100 红包。中秋会有送月饼。(3)毅行,这是 88 组织起来的活动逐渐成为传统,不过随着 88 的没落,这个活动也没落了。(4)集体婚礼,毕业戒指什么的,微薄上流传过,一日浙大人,一生浙大人,日一浙大人,生一浙大人。引浙大人感慨认同,估计很多浙大人都有此想法吧,这是一种文化认同和归属和共鸣。(5)玉泉的毕业舞会,跨年时候的舞会,这个可能没有了。有些短命的传统活动,除了毅行之外,比如选站衫模特,和制作海报(这个传统是我们那代人发起,仅延续了几年。站衫是水木清华 bbs 为始祖)。浙大自合并后已经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了,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有了新一代人的口头禅(比如紫金港的大鸡腿,但是 BG 这样经典的术语毕竟还是展现了其令人惊叹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成为zjuers 的独特共同语言),有了很多我们当年看不到想不到的玩法。我看到从我们那一代,再到现在的年轻人这一代,浙大人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展现其独有的思想和文化,学弟学妹们不断取得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成就。让我感觉到了传承和发展,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自由精神。当年我们也是这样从学长学姐手中接过接力棒,然后继续传达下去。浙大有几级学生,大一都是在之江度过的(彼时又称浙大三分部)的,长期以来我只知道截至2001 级,却不知道起源,直到遇到一个首届入驻之江的师姐,才知道好像是从 95 级开始的罢。说了这么多,因为我本来就是求是学子,未免有王婆卖瓜的嫌疑。客观的说,我觉得不去浙大,假如当年听了班主任的,我可能就是(上海)交大人,那我今天可能爱的是交大也说不定,不过这种假设我没法给出答案,只是去想想。如果站在客观立场来说,反正你选择的既然不是清华,那么复旦,上交,浙大,甚至南大,这几所高校我觉得可能当量都差不多。那么其他因素可以从比如校园风景,城市因素,你喜欢的专业的实力适当考虑了。其实我觉得一所大学都有每一所大学的好,我去过厦门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职业机电技术学院等高校,我觉得他们也都有他们各自的校园的魅力,活力,学生生活的美好。每所大学的大学生活我都非常羡慕,因为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可宝贵的时光了,你肆无忌惮的学习,做你自己感兴趣的张扬个性的事,不需要顾虑经济压力,也不必担心身体状况的廉颇老矣,你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选择自己的路,可以毫无功利的和陌生人建立起珍贵的友谊,可以找到恋人和人生伴侣。那些说到了社会上就会不缺女人的说法,当年我在校园里也没少听过,但现在我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你,那些是骗人的(至少对我来说并不适用)。大学校园里就是最好的,你可能在校园里遇到了困难,在考前因为平时没有学习而感到了焦虑压力,觉得痛苦,但是真的,将来想想,校园里你遇到的困难,痛苦其实没有什么,不值一提,而它留下的美好,则会在你失去它时怀念万分。第二,我从浙大度过了几年时光,如果今天给我一次高考的机会,甚至假设我的分数能上清华(在当年我心中只有清华),但今天我还会选浙大。虽然在我浙我有过痛苦,有过严重心理疾病,有社交恐惧,徘徊在自杀边缘的困难,但我觉得我割舍不下我在浙大遇到的那些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人,美好的回忆。哪怕再走一遍困难和痛苦。愿 zju 不负学子,zjuers 都爱 zju。高考失败来我浙,老和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明天更美好。god bless zju.-----------日17:48的尾部补充:这个问题是在浙大就读是怎样的体验,我的回答是略有偏题的。大学,都差不多,也就是有它的共性,但是又有区别,也就是差异性。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像以此为自己的选择做一个参考。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基于对他人的人生体验的好奇。对于后者来说,在大学就读,的确是一段相当充实有序安全的人生经历,大学校园里同学相对友好,容易接触,每一所大学都可以给你。我在答案中也表达了大学大同小异的观点,每所大学,都给人提供一个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教书育人,为你传达学校的宗旨和精神,是为校训,并辅助你走向社会自立。此问题显然更着重需要获得一个具体大学的个性。浙大有令校友骄傲的历史,校友也广泛的对母校具有深厚的感情。浙大的个性在于,环境足够大,校园足够大,教室足够多,锻炼和活动场地足够多,人足够多,专业选择足够的全面,多年来一直具有发达的影响力广泛的校内论坛和文化,发展脚步比较稳重扎实,领导风貌风格相对开明平易。早年老浙大工科性太强,以至于几乎没有人文性的演讲,相信合并后就好了很多。因此,浙大是为学子提供了一个很大很宽容很自由的环境,但同时也就需要个人具有很强的自我规划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对于喜欢这样的大环境的人来说,可谓一个福音。对于学校的选择来说,因为他涉及了会影响你的职业,人生的未来。所以只能给他人的决定给参考性,如果你可以考入清北,我只能祝福,已经选择和进入浙大的人,我相信浙大会赋予你渴望之良多,不失期望。对于选择和已经在浙大的人,我希望他们平稳顺利的度过这美好的人生阶段,成为优秀的人。读大学尤其是本科阶段,相对的是比较容易和十分轻松美好的一个人生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快乐,你一定不会感到孤独和痛苦,你一定能适应大学生活,你一定能接纳和被人接纳,这一切还是需要个人的把握。浙大有一些人,会降级,退学,也会有极少数的人,甚至在他们年轻的年纪,还没有展开大学生活的阶段就选择跳楼自杀。留给我们的是惋惜和对人生的思考。对于对浙大学习生活好奇的人,相信众多答案各有千秋,可以举一反三,在这里没办法把我在浙大的生活和乐趣讲的很详细,留出了很多想象空间。对于浙大人,或者即将成为浙大人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心中浙大,在这里作答的我们,大多是基于对母校的情感归属使然,见山见水难免情不自禁,我不得不善意的提醒,它不一定会有你期待的和被描绘的美秒。谈到这里,我不仅想起多年前(已经消失于历史的星辰大海) 66 (浙大笑书亭 bbs)上的据说是来自站长 fuse 的说过的一句名言:“这里或许没有你的梦想,但你可在此写下希望!”--日 补充:最后,放少许图片作为补充。一些明显属于个人肖像的图片就删掉啦。 狂欢夜(来自百度贴吧): 跨年狂欢夜 0 点瞬间(我拍的)2015年 1 月 2 日,我拍的夕阳。 跨年狂欢夜 (来自人人-浙江大学学生会)跨年狂欢夜 2012 - 2013 (来自人人-浙大学生会)。跨年狂欢夜 2012 - 2013,12 月 31 日下午的文广 (我拍的)。东区教室 - 微积分课 (我拍的)东区户外的桌子上有很多课桌文化。(我拍的)88 晚会:浙大 110 周年校庆:(来源忘记了)88 曾经风靡的毅行活动(来源想不起来了,可能是 88):88 毅行(来自 88 )最后是一段浙大电视台制作的
跨年狂欢夜上播放的视频,我觉得蛮好看的。尤其是在当时的现场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
准备开始我在浙大的第六年。自由和各种官方介绍就不列举了,我只说说我感受到和其他学校的不同的地方。1、有一些充满管理智慧的体制闪光点。学校的后勤居然有两个体系!偌大的校园有两种超市,教育超市和启真超市(两岸便利),教育超市负责教学区、学校附属职工小区等地方的超市开设,是后勤下属的商贸公司,两岸便利负责生活区的超市开设,是后勤下属的同力物业下属的超市。请问哪个学校能把用体制把利益控制的如此之好,用两个队伍互相竞争的办法,保障服务保障价格,让同学真正获利。当我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不由得为我浙唱赞歌。因为一些原因和其中超市有业务往来,他们真的在想尽办法讨好学生,甚至一个超市有个服务员好看一点还被另一个超市挖走了,不愧猥琐本性。^_^2、创业氛围异常浓厚,是异常浓厚!我记得我浙创业人数排名第一,甩掉第二几条街。继续体制上的闪光点,扶持创业也分了好几个帮派,团委的、学工部的、宣传部的、科技园的、研会的,都想尽办法扶持创业团队,举办分享会,经常一个出名的学长被各种部门邀请。我看到10级、11级已经有很多很像样的项目和团队了。且看10年后,再一个复兴。还和某老师聊起这个,他叹到,以后陆校长退休了估计我浙在中央就不会再有这么高的官了。。。这确实是个问题。。。3、校友工作比较出色。虽然和国外名校校友会有差距,但是国内来讲绝对第一。活动丰富多彩,组织灵活多样,出国的时候异常感受到母校的光芒万丈。特别鸣谢波士顿校友会,现在还能收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邮件推送。 有空再补充。
说最重要的一点,文科千万不要来浙大。软文确实言过其实了,但是环境条件确实一流,这也是我三年来对浙大印象最深刻的地方。WIFI全覆盖、空调全覆盖;以及我是工科女,住玉泉8舍也是大家口中的公主楼(玉泉校区唯一的本科生女生楼)表示环境其实挺好的,独卫独立阳台,洗手台和厕所还有槅门,小家电自由放置,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宿管阿姨真的非常关心同学。当然这也是玉泉公主楼个例了,在玉泉、紫金港也会遇到奇葩的宿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大数学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