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过艽粗肮ぐ仓梦侍去产能,人去哪儿

@ 南国早报电子版&
——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分流安置职工
去产能,人去哪儿?
南国早报 &&&&日 &&&&
去产能之后的职工安置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中经图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加快去产能、加速“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难免带来阵痛,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热点。&&&&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3月2日表示,今年两会将围绕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人员安置工作主题,举办一次提案办理协商会。“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动向&&&&中央财政&&&&千亿元奖补安置&&&&人社部近期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去产能任务艰巨的河北省,据预测到2017年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行业42.6万人。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去年全区140处煤矿停产半停产、7家钢铁企业停产,共涉及职工3.4万人。&&&&记者梳理统计发现,在今年初地方两会上公布的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等地均提出“积极应对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等职工安置就业要求。&&&&河北省此前出台的职工安置分流相关政策要求,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规定比例或人数的,须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关停并转的,应当预先制定职工安置分流方案。&&&&江苏、湖北、广西等省份在国家政策基础上,纷纷制定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如江苏省明确,对兼并重组、产能化解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三种渠道安置职工&&&&探访&&&&去产能后的企业职工如何安置?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内部安置。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各地通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重组等方式,鼓励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作为职工安置主要渠道。在河北省,截至去年10月底,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职工51.8万人中,企业内部转岗留用达24.87万人,占比接近一半。&&&&——外部转岗。一位社保业内人士表示,去产能涉及职工的安置分流,尤其是关停破产企业,需要社保、工会等部门积极组织专项招聘会,将人员需求企业和去产能企业无缝对接,帮助职工外部转岗。此外,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创业技能培训指导,协调小额创业贷款,鼓励有意愿、有技能的职工自主创业。&&&&据悉,近年来,武钢集团在前期安排部分员工到地方就业的基础上,还与劳动、工会部门组织专项招聘会。仅2月底的一场招聘会,就有超过1500名职工与其他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协议。天津市安排10亿元资金,对参加职业培训的企业职工给予80%~100%的培训费补贴。&&&&——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于部分临近退休、就业困难的人员,要通过内部退养和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来“托底”。&&&&一位国企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政策,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由企业提供生活费并缴纳社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年龄偏大、技能不足或身有残疾的职工,则推荐参与政府公益性岗位应聘。&&&&声音&&&&政府职责重在引导和“兜底”&&&&在不久前的G20财长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中国财政有预算给予下岗工人足够的支持。还有不少与会权威人士认为,除了财政托底,此轮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并不大,中国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有可能吸纳产能过剩行业分流人员。&&&&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强调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解决好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问题。&&&&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东部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吸纳就业的渠道比较多,即使某些行业企业出现比较集中的减员,也可以平稳过渡,不会有明显的压力出现,“但在一些产业单一的地方,职工安置再就业压力会比较大”。&&&&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政府职责在于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能有出路。聚焦安置工作:去产能后,人去哪儿?
 来源: 
去产能后,人去哪儿?
——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聚焦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工作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产能降低了,职工去哪里?在3月8日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与政协委员当面交流,围绕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深入协商讨论。
  一个职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
  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工作正在逐步深入推进。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指出,由此而产生的职工转岗安置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
  这也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产能过剩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等资源性企业,涉及员工众多,以钢铁业为例,每化解1亿吨至1.5亿吨产能,就有约30万至50万职工需要安置;有的企业地处偏远,当地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来兼并重组;不少老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再就业能力较差。
  越是难办,越要办好。“一个职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有些家庭多个成员都在一个企业工作,关停并转对这样的家庭将造成严重影响。”委员们呼吁,去产能过程中一定要妥善分流安置职工,避免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重新就业是职工安置的最优出路
  委员们指出,重新就业是职工安置的最优出路。他们在会上群策群力,针对职工再就业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分流企业拓宽经营范围、转型发展,通过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对吸纳分流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建议采取措施鼓励分流人员重新就业。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大量职工由于职业技能不足,再就业受到较多限制,而他们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又得不到有效满足:职业教育体系往往只招收应届生,全日制的学制安排也无法让职工边学习边养家。为此,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降低入学门槛,尽量吸纳再就业职工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对培训时间针对性地做出灵活安排,提供晚上和周末授课的选择。
  “目前对化解产能过剩造成的失业人员的保障还仅限于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建立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杨玉成说,为了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再就业,应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最大限度促进他们再就业。
  吸纳建议,确保全部职工妥善安置
  广大政协委员心系发展,关注民生,不少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国务院已经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化解钢铁和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和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并作出部署。发改委将抓紧推动落实,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同时推进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他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为行业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努力为他们创造转岗和再就业的条件。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说,人社部即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依托现有场地和设施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同时为员工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他们转岗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到其他企业就业。对于部分再就业困难的人员,则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托底”。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责任编辑:孙宗鹤]
一周图片排行榜
看点·追踪
  这些“厅级新闻发言人”的去向,多次引起公众的关注。那些为公众所熟悉的“新闻发言人”都去哪儿了?
光明网版权所有加快去产能,那么人去哪儿?_扬州时报
第A03版:直通全国两会
直通全国两会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分流安置职工
加快去产能,那么人去哪儿?
江苏去产能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可获稳岗补贴
&&&&广东东莞“无人工厂”的打磨机器手。新华社&发
&&&&加快去产能、加速“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难免带来阵痛,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热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中央财政千亿元奖补安置&&&&人社部近期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去产能任务艰巨的河北省,据预测到2017年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行业42.6万人。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去年全区140处煤矿停产半停产、7家钢铁企业停产,共涉及职工3.4万人。&&&&记者梳理统计发现,在今年初地方两会上公布的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等地均提出“积极应对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等要求。&&&&江苏、湖北、广西等省份在国家政策基础上,纷纷制定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如江苏省明确,对兼并重组、产能化解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内部安置、外部转岗、扶持创业&&&&去产能后的企业职工如何安置?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内部安置。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各地通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重组等方式,鼓励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作为职工安置主要渠道。在河北省,截至去年10月底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职工51.8万人中,企业内部转岗留用达24.87万人,占比接近一半。&&&&外部转岗。一位社保业内人士表示,去产能涉及职工的安置分流,尤其是关停破产企业,需要社保、工会等部门积极组织专项招聘会,将人员需求企业和去产能企业无缝对接,帮助职工外部转岗。此外,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创业技能培训指导,协调小额创业贷款,鼓励有意愿、有技能的职工自主创业。&&&&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于部分临近退休、就业困难的人员,要通过内部退养和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来“托底”。&&&&一位国企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政策,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由企业提供生活费并缴纳社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年龄偏大、技能不足或身有残疾的职工,则推荐参与政府公益性岗位应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有较大空间&&&&在不久前的G20财长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中国财政有预算给予下岗工人足够的支持。还有不少与会权威人士认为,除了财政托底,此轮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并不大,中国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有可能吸纳产能过剩行业分流人员。&&&&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强调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解决好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问题。&&&&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东部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吸纳就业的渠道比较多,即使某些行业企业出现比较集中的减员,也可以平稳过渡,不会有明显的压力出现,“但在一些产业单一的地方,职工安置再就业压力会比较大。”&&&&郑东亮表示,除了煤炭和钢铁行业,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也存在去产能压力,加上处置“僵尸企业”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些行业与企业都面临职工安置问题,具体涉及职工规模尚不清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朝克认为,当前建立标准、摸清底数、制定系统性方案仍是职工安置的首要任务。&&&&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政府职责在于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能有出路。新华社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归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 苏ICP备号 |   |  |  |  | 
| 广告服务 |去产能,人去哪儿?_新华每日电讯
去产能,人去哪儿?
日 09:35:2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字号 】【】【】【】
  上左:晋煤集团成庄矿工毕智慧出井后在更衣室柜子边休息(2013年摄);上右:毕智慧(左三)和团队成员在晋煤集团总部附近拍摄微电影(2015年摄);下左:毕智慧(左一)在成庄矿拍摄矿工(2015年摄);下右:毕智慧在工作室对微电影进行后期剪辑(7月22日摄)。 
  25岁的毕智慧是成庄矿的一名井下打钻工人,今年6月办理了停薪留职,开了一家拍摄微电影的工作室。
  2016年以来,煤炭困局仍在吃紧。大力去产能,人员分流势在必行,“人去哪儿”成为首要难题。据了解,2016年山西将退出2000万吨煤炭产能,到2020年前退出1亿吨以上。今后,山西煤炭产量将控制在10亿吨以内,“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高碳资源低碳发展”将成为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政府和企业将去产能与安置分流职工同步推进,已取得阶段性实效。外部转岗、内部安置、内部退养和政府托底成为去产能安置职工的主要模式,同时鼓励企业转型转产、创新创业,千方百计保民生、保就业。去产能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煤炭行业职工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影报道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政协聚焦去产能过程的人员安置工作:去产能后,人去哪儿
  去产能后,人去哪儿?
  ——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聚焦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安置工作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产能降低了,职工去哪里?在3月8日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与政协委员当面交流,围绕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深入协商讨论。
  一个职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
  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工作正在逐步深入推进。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指出,由此而产生的职工转岗安置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
  这也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产能过剩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等资源性企业,涉及员工众多,以钢铁业为例,每化解1亿吨至1.5亿吨产能,就有约30万至50万职工需要安置;有的企业地处偏远,当地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来兼并重组;不少老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再就业能力较差。
  越是难办,越要办好。“一个职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有些家庭多个成员都在一个企业工作,关停并转对这样的家庭将造成严重影响。”委员们呼吁,去产能过程中一定要妥善分流安置职工,避免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重新就业是职工安置的最优出路
  委员们指出,重新就业是职工安置的最优出路。他们在会上群策群力,针对职工再就业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分流企业拓宽经营范围、转型发展,通过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对吸纳分流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建议采取措施鼓励分流人员重新就业。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大量职工由于职业技能不足,再就业受到较多限制,而他们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又得不到有效满足:职业教育体系往往只招收应届生,全日制的学制安排也无法让职工边学习边养家。为此,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降低入学门槛,尽量吸纳再就业职工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对培训时间针对性地做出灵活安排,提供晚上和周末授课的选择。
  “目前对化解产能过剩造成的失业人员的保障还仅限于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建立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杨玉成说,为了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再就业,应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最大限度促进他们再就业。
   吸纳建议,确保全部职工妥善安置
  广大政协委员心系发展,关注民生,不少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国务院已经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化解钢铁和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和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并作出部署。发改委将抓紧推动落实,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同时推进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他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为行业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努力为他们创造转岗和再就业的条件。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说,人社部即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依托现有场地和设施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同时为员工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他们转岗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到其他企业就业。对于部分再就业困难的人员,则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托底”。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解钢铁产能过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