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组稿编辑是干什么的的

受众分析师、卷入编辑、创意领导是干什么的?
&&& 编者按:转型中的数字化新闻编辑室早已不再只有文字编辑和美编了!受众分析、数字优化、首席移动编辑、创新领导、移动端项目经理&这些新兴的岗位在编辑室的位置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交平台作为新闻入口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些新兴岗位使用的工具也越来越多,他们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通过社交平台更加密切。最近,密苏里大学雷诺兹新闻学院对这些岗位上工作的一线从业者进行了访谈。来看看这些听起来不明觉厉的岗位究竟有多重要?这些岗位上的从业者日常究竟干些啥?
受众分析师:研判受众行为是一场&捕风捉影&的修行
&&& Anjanette Delgado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网络媒体工作,那时她接触了很多关于受众行为分析的技术。她现在就职于甘尼特集团旗下网站The Journal News(),专注于使用Chartbeat和Adobe分析系统来研判受众行为,帮助编辑部同事们更好地和受众沟通。
受众分析师Delgado
Delgado成为The Journal News的受众分析师已经1年多了。尽管学习受众分析系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但甘尼特集团很多编辑部员工也都要学习受众分析系统。事实上,早在2014年,甘尼特集团在&未来编辑部岗位&的转型计划中就创造性设立了&受众分析师&这个岗位。
Delgado在2015年召开的美国在线新闻协会年会上谈到受众测量话题时,有关受众分析系统的话题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像The Journal News这样新兴的网络媒体所需的数据追踪工作不只是对页面浏览量和点击率进行定量分析那么简单,它们需要了解更多报道对受众产生的真实影响。Delgado认为,尽管实时分析工具越来越强大,可以提供丰富的定量数据,但Chartbeat这类分析工具仍然很难提供定性数据,比如:受众卷入网站的时间等等。而这类数据的得出必须依赖受众分析师自我研判,包括:对&卷入&的界定、&卷入&程度的指标设定等等。
像The Journal News这样的媒体特别希望了解它们的新闻产品对具体社区的影响。为了帮助Delgado追踪这种影响,在线员工帮她建构了一个影响追踪器。Delgado说,追踪器可以是一个重要存储器,它可以记录新闻新闻媒体报道所导致的现实世界的变化,比如:因报道产生的诉讼、因报道导致的解雇、报道促成的法律改变等等。这才是他们最想了解的影响。
现在,Delgado和她的团队通常手动挖掘和记录这些定性的数据。她举例说,她的团队从事的一项手动分析工作就是追踪某个热点话题相关的既得利益者是否分享了相关的Facebook帖子;或者追踪新闻报如何促成一个州的法律条款的完善或修订。
在浩繁重多的数据里,Delgado也会分析哪些点击来自于偶然,因为一个报道点进来的用户,他们会再回来吗?这些受众是来自本地的订户还是只是潜在的订户呢?
Delgado说,网站通过Facebook推送的每一个报道和话题都是不同的。通过学习先前的受众行为,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一个报道、一个标题或一个话题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Delgado会记录一天中报道和视频点击率最高的时段,然后用这些数据指导编辑部决策下一次发布内容的时间点。她会认真分析每一组数据,包括:标题点击率、文本浏览时常等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为编辑室提供决策分析,告诉同事为什么受众会点击这篇报道,为什么受众会分享那篇报道,为什么受众会在另一篇报道下留言。
这份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尽一切可能去分析受众先前的行为,然后去完善一条报道,然而,受众却并不买账。
&有时候,一篇报道或一个话题会引起共鸣,只是因为合适的某人分享了它,然而,我们并不能指望下一次还有这种好事发生,&她说,&我们有时会觉得现在报道的关注度很大程度上也有运气的成分。尽管受众行为有时候真的难以预测,但选题的重要性、趣味性仍然是保证基本关注度和点击率的基石。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扯眼球的标题、选题的热点程度和趣味性可以决定一篇报道基本的点击率和分享率。&
Delgado认为,好奇心是受众分析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这驱使她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媒体的受众和他们的各种行为,哪怕这些行为令人费解。她说,研判受众行为就是一场捕风捉影的修行,是足够的好奇心推动她前行。
Delgado说,像WhatsApp这种即时聊天工具的受众行为并不好研判和预测。当她考虑下一步计划和个人隐私因素时,她清楚地知道随着即时通讯工具对个人隐私保护程度的增加,她所获得的数据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前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能够获得的数据,&她说。
目前,她的一部分工作时间用来试验新的工具,比如Facebook的受众优化工具。Facebook的受众优化工具(Facebook&s Audience Optimization)可以帮助媒体更好地接近受众,它同时具有&受众限定&和&受众优选&的特点,允许内容提供商更精确地向目标人群推送内容。
Delgado说,尽管有些定点推送的内容只能覆盖相对小的受众群体,但这种内容的点击和分享率往往很高。&我对这类内容预期的准确度很高,但我们尚不能掌握明确的数据来证明我的预期。&
卷入编辑:卷入受众之前先将自己卷入各种平台
Kyle Luke是斯克里普斯集团旗下视频新闻网站Newsy的卷入编辑。他在这家视频新闻网站先前的职业是新媒体和内容营销主任。Luke对他现在职业的表述是:&我是编辑团队和受众之间的联络员。&
Luke认为,与其说这是一个新的岗位,不如说这是他从前那个岗位的升级版。以前他做内容营销,也和受众打交道,但很少和编辑部门打交道,现在,他实实在在地坐在编辑室内工作。 具体说,他的工作就是确定新闻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共鸣,并找到最好的发布报道的路径和策略,无论是通过推送、吸引还是平台发布。
Luke认为&吸引&的任务主要是指和编辑团队一起工作,明确他认为可能成为受众热点话题的趋势性报道。具体通过社交媒体数据、编辑分析工具、分析师和类似于CrowdTangle、SocialFlow这样的工具来协作完成。
Luke负责以标题推送的方式将这些报道发布给受众,同时再通过网站的内容营销团队在社交平台发布内容。Luke还要从平台的角度监测Newsy的内容如何发布。从前,网站发布一条内容在网上,一天就完事儿了。现在,很多受众是通过Roku和Apple TV消费Newsy的内容,或者直接从Facebook或Twitter上点击我们的视频种子,这些都是我需要监测的平台。
当Luke开始一天的工作,他首先要做的是和早间团队一起讨论马上要推送的内容和推动的方式及平台。Luke要负责调整标题,然后将内容扔进社交平台,选择推荐的角度,和编辑交流想法,还要寻找那些可能被受众欢迎的报道的想法。看起来,Luke的工作更像是一个跨平台的头版编辑。Luke使用一系列趋势分析工具来发现人们谈论的热点,绝不仅仅是关注CNN的报道,更要关注Facebook上人们都在说些啥。
Luke一天的工作最有趣的就是和编辑团队交流如何让一个精彩的报道精准到达受众,并探讨哪些视频报道中的要素可以让受众彻底卷入。忽略杂音是受众卷入编辑最大的挑战。媒体圈本来就是个充满杂音的回音室。作为卷入编辑必须坚持自己的见解,坚持自己对受众喜好的判断。
创意领导:具有远见卓识的3D&艺术家&
Ray Soto,2014年从视频游戏行业跳槽到了甘尼特公司,目前是甘尼特公司应用技术部门的创造性领导(creative lead ),主要负责构想和设计虚拟现实项目。在与甘尼特公司简短通话后,他看到了未来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新闻报道方式势必会发生重大改变,于是他接下了这份工作。
当Soto刚刚进入董事会,甘尼特公司并不知道如何定义他的角色,鉴于他过去视频游戏工作开发人员的定位,甘尼特公司认为公司内部传统的职位并不适合他,于是便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这个职位的设立源于甘尼特公司对虚拟现实在过去两年里展示的巨大能量的感慨。
Soto在工作中承担着跨学科的角色,这份工作使他成为了一名具有创造性远见卓识的3D艺术家、体验设计师和工程师。他与他的团队密切合作,通过多种科技平台来尝试和建造更多报道机会。未来,他将会在某一理念的基础上创建概念艺术(Concept Art,即为产品的视觉效果定出一个基调,是游戏或影片的最初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和分镜,在虚拟现实眼镜中构建一个测试原型,然后与设计和编辑团队共同开发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于他来说,每天的工作任务都在变化,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一种新的尝试。
Soto所领导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找通过虚拟现实展示新闻,赢得受众注意的方法,而且目前也小有成就。上个月,甘尼特报团的《今日美国》就推出了虚拟现实新闻网站VRtually There,其内容涵盖科技、体育、娱乐,经济等行业资讯,初期将每周更新内容。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个人电脑通过《今日美国》的页面链接点击浏览VR新闻,有三星Gear VR和谷歌纸盒眼镜或者类似头部显示器的用户也可通过智能手机下载虚拟现实新闻(VR Stories)应用程序直接访问,以便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可以说,Soto所领导的团队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技术挑战,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虚拟现实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不过这也给了他们更多尝试新事物的机会。
社交媒体和社区编辑:并不是泡在Facebook发帖子那么简单
Francina Morel曾就职于《赫芬顿邮报》,2015年的夏天加入了(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网站)的一个社交媒体和社区编辑团队,这份工作与她之前的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对趋势把握以及通过社交媒体来发现人们所关注的事件和评论。她说,目前这个团队已经适应了永无止境的新闻需求和受众从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取新闻的需求。
对于Francina Morel目前的工作来说,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Snapchat,Google+和Tumblr是工作中的基础工具。Hootsuite、Tweetdeck、Crowdtangle 和Dataminr这些工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Francina Morel说,的社交媒体和社区编辑需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非是人们所认为的,整天泡在tweet或Facebook上发一发信息就好了,这当中还需要很多的策略。社交媒体编辑需要在Facebook,、Twitter,、Google+,、Tumblr 以及 Instagram上发布一些具有新意的文章或是视频,而且他们发送的每一条信息都需要符合各个社交平台的特色。例如,如果在Facebook发布信息,就需要考虑状态、每个帖子的标题和副标题,如果将信息发布到Twitter,就采取一种稍微不同的方式。
除了将信息发布到社交平台,社交媒体和社区编辑也必须随时跟进新闻。很多时候他们会从Twitter、Google和Facebook寻找门热新闻。一旦他们看到围绕某一话题有较多的讨论,就提醒团队的其他成员。
他们也需要回顾网站和社交平台上的评论。这些评论可以告诉他们受众是如何看待他们所发布的信息的,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这些评论在信息发布方面具有指导意义。此外,阅读评论也能够使他们创建一些以社区为中心的内容如民意调查、小测验、gif等。从本质上说,社交媒体和社区编辑通常会尽量去掌握能够和受众产生共鸣的所有新闻,并观察社区是如何根据他们的发现来回应和提供内容的。
比如现在,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选举,编辑就会把重点放在初选、预选会议、辩论、市政厅等等。他们需要关注总统候选人说了些什么,掌握任何正在酝酿的政治纷争。Francina Morel的Tweetdeck(一款基于 Adobe AIR 的 Twitter 客户端,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将所有好友的 Twitter 信息和针对对自己回复的信息分开展示)设置使她能看到任何候选人的最新Twitter信息。Francina Morel说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也很有意思。
Francina Morel说,她喜欢这种随时随刻掌握什么事情正在发生的感觉,她完全着迷于社交媒体,沉迷于探索一条Twitter信息是如何发展成为一场存在主义的对话,她非常喜欢看到自己发布在社交媒体的信息,被广泛地分享和评论。
社交搜索总监:遍寻社交媒体上有价值的UGC内容
Justin Lear是CNN的UGC平台iReport的社交搜索主管。CNN现在让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图片、视频和故事,而不再像以前一样通过网站和email。目前,大部分的CNN受众在使用社交媒体,所以社交搜索组的任务即在社交媒体上寻找报道线索和UGC(用户原创内容)。
Justin Lear的日常工作是带领团队审查并找出当天最贴近CNN新闻风格的UGC。同时还要发现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讨论的最热社会趋势,以及讨论的话题中哪些是CNN Digital可以报道的。每天,Justin Lear要设定搜索重点,确定值得关注的故事,并在报道中加入社交元素。除了搜索工作之外,Justin Lear还会分派团队来撰写适合社交平台和CNN Digital的报道。&我们相信会为CNN写出一流的社交报道。&Justin Lear说。
CNN社交搜索团队的目标是变得更具前瞻性,具体来说,即更加关注社交平台、为报道增添社交元素、紧跟社交媒体上人们的讨论进度。像许多重大报道一样,确保能够及时监控并找出社交角度和实时讨论。
如果没有Facebook、Instagram、Twitter这些平台,Justin Lear估计要丢饭碗了。除了这些,Justin Lear的团队还利用其他社交分析工具。比如Crowdtangle,通过它可以知道哪些故事是优秀的、适合CNN社交账户的,哪些是CNN附属机构以及竞争对手的菜。
社交新闻报道和社交数据分析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在CNN,在整个新闻报道领域都是如此。几年前,人们还没有利用社交数据的意识,现在大家可以看到,UGC对于突发性新闻来说多么重要。多亏了社交媒体,CNN现在可以更好地报道世界各地的新闻。
对于Justin Lear来说,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审查和获得UGC授权。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专门保护突发新闻中的视频所有权,以及一些在社交和数字方面做得很好的视频,所以有时很难获取图片和视频。
在过去的几年里,像Storyful,、Jukin以及Viral Hog这些公司在UGC视频和图片的输出许可方面已经很专业化了。获得首家内容将成为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业务。CNN获取视频和图片许可权的过程和其他新闻机构差不多,但有时,获得的资料可能价值度不高,或者视频和图片的所有者并不想授权。而从审查的角度来看,有时遇到的问题是难以追踪到谁是内容原创者。
移动端项目经理:搭建内容编辑和技术编辑之间的桥梁
Greg Emerson已经在《华尔街日报》任移动端项目经理一职半年有余了。在此之前,他是《纽约日报》新兴科技版的副主编。他的《华尔街日报》移动端团队正不断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提升他们的移动产品,并寻求在旗下平台上展示新闻的新路径。
对于移动端编辑团队、新闻编辑室、甚至是内容编辑团队来说,这个职位都是新鲜的。然而,以前也有职能部分重合的角色,如开发部门的移动端产品经理,这一职位现在依然存在,而且Greg Emerson与其中的APP开发者的工作联系紧密。
《华尔街日报》移动端编辑团队的工作包括让一组开发者和编辑从众多新闻中选取出有价值的部分,输入到平板APP中。所以这要求他们会很多,要分析各种新闻APP的特性,以及制定所有移动端的编辑计划。
Greg Emerson的工作是让编辑人员和开发人员紧密合作,以确保APP功能不断增强,与新闻业务的需求相吻合,这也是他们作为一个技术平台的目标。最近,Greg Emerson的主要工作是推送通知、利用大选新闻吸引用户注册量,以及利用APP移动端分析工具调查用户行为习惯。
项目经理需要组织性、纪律性和同时熟练处理多个项目的能力。Greg Emerson之前在内容创作、突发新闻应对、编辑流程、多媒体、用户体验设计和数字新闻编辑等方面都有经验,这给了他足够的能力来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
来看看Greg Emerson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吧:&昨天上午,我与一名移动端编辑还有一名开发者追踪了一篇文章中特别片段的元数据,分析它将如何在我们的APP编码中展现,因为我们想用这个元数据来将一些特别的指令应用到内容中去。然后我和产品经理还有安卓团队确定了下面两个星期的工作事项。接下来,我与一名《华尔街日报》数字新闻记者参加了一场研讨会,学习到更多的大型调查性报道的制作流程,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设计APP功能。快下班之前,我使用了一种新的测算方法重新计算了推送通知的影响度,最后和工作人员们在突发新闻室的桌子上一起享用了外卖。&
对于Greg Emerson来说,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在于,随时都可能接到来自《华尔街日报》的要求增强APP功能的任务:新的编辑计划、前端Bug修复、后端工作流程改进、强化推送广告的形式、应对用户投诉的例行解决方案&&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他要做的就是加权这些不相关的任务,以确保开发人员的效率。
&(作者:话媒糖团队:大糖姐、许小廷、周羽佳;责任编辑:周羽佳;原标题:受众分析师、卷入编辑、创意领导&这些不明觉厉的岗位都干些啥?;来源:话媒糖公众号;记者网已获授权)
•&•&•&•&•&•&•&•&•&•&•&•&•&•&•&•&•&•&•&•&•&•&•&•&•&•&•&•&•&•&
·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意见,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纠纷和责任, 与无关
·请注意言辞,客观地评价,提倡就事论事,杜绝谩骂和人身攻击等不文明行为
·记者网管理员有权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删除非法及不符合规定的评论信息或留作证据
猜您所需:
记者网赞助商广播编辑是干嘛的_百度知道中国的时装杂志面临转变 但那些离开了的编辑们干什么去了?|界面新闻o时尚被访者之一家中的所收藏的外版杂志,他说他把自己原来做过的都扔掉了,因为“没什么价值了”&你知道我第一次看到杂志上有我的名字时候多激动吗?而且前面还有编辑两个字儿。当时我做编辑的第一本杂志出来时,我把版权页裁下来裱起来挂在我家墙上了,到现在我还特意留着之前的名片&&&。在过去的半个月内,我和我昔日的同事、同行的联络变得前所未有的密集起来,有些约了饭局、有些则是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曾经是时装杂志的编辑或管理层,现在却纷纷离职,做着相关行业或者彻底转行了。
即便是对时政新闻再不敏感的人,应该也能察觉到这个世界在改变:大到英国脱欧,小到卖水果的阿姨都可以用手机扫码付钱&&时装行业亦然,品牌创意总监的交替、奢侈品零售业的下滑、时装周格局的转化等新闻不绝于耳,销售的瓶颈让处在产业链中游的时装媒体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去年开始,国内外的传统时装杂志陆续传来停刊、数字化转型的消息&&谁也不能断言&纸媒已死&,但未来并不明确。
这种情况在在2014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尽管中国的时装媒体或多或少是因为国内几乎不正常、大跃进式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奢侈品大规模在华摆阵而受惠,也有人批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时装传媒业填鸭般的壮硕不过是个泡沫,但毕竟,她曾经辉煌过,而昔日那些杂志编辑们也成了众人仰慕又好奇的对象&&&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就是蛀虫,没完没了地参加活动、时装周、和明星合影、公关又捧着,跟助理发号施令之类的,其实都不是冲着我们的业务,只不过是因为杂志的名号,还有彼此的那点利益,所以大众一边羡慕,一边又对那种揭露编辑假风光住合租屋的八卦乐此不疲,但那段日子就跟做梦一样,出不完的差、好酒店商务舱&&谁会想到有醒的一天呢!?&,某时装刊物的前任编辑感慨道。
除了这些硬件上的诱惑,面对数字媒体的流行,那些曾经立志出产优质内容的编辑也纷纷落马:&现在不是做杂志内容的年代了,甭说什么任何时代都是内容为王的车轱辘话,这都是有钱时候灌肠用的,没钱什么都别提。我入行十来年,以前我会为做一组好稿子、拍一组好片子通宵一礼拜,但我骄傲,甚至别的刊的人说我们不好我都能跟人打起来。现在呢,为了个微信阅读量,可以连亲妈都骂,就为了博眼球。还有就是一群马屁精围着老板转,求口饭吃,那老板里应外合地卖杂志版面自己赚得流油。对不起,这事儿我干不了,拜拜了您呐&。
&以前各个刊的人还会互相掐,互相看不顺眼,但无非就是拼谁做的更好,你看现在呢,大家都觉得混混得了,所以还是别想过去怎样了&&&离去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对时装媒体的失望、无奈,甚至是痛恨,也有些云淡风轻,表示应该放眼向前,更冷静的则持静观其变的态度。但归根结底,仍是那句话:她曾经辉煌过,哪怕是刹那间的昙花一现;那些编辑也自豪过、荣耀过,哪怕是荒诞的过眼云烟。
时光一去难倒回,往事只能回味。蛀虫也好,有志之士也罢,从当年的媒体大咖到资历尚浅的编辑,都在努力寻找脱离平媒后的新契机,大量的时装媒体人转投他行或是自行创业,试图用过去的经验开创一片新天地&&但,未来谁也说不好,除了祝福,别无他语。
以下是我们对这些过往的时装媒体人的采访,出于受访者的要求,大部分均为化名。&我有什么可好采访的&是多数人听到这个选题时的第一反应;&你去找那谁吧,他刚找了一轮投资创业了,那样多有意义啊!&&&大步流星地前进时,回头望一眼身后云雾,又有何妨?就像一首粤语老歌里唱到的:怀缅过去常陶醉/一半乐事/一半令人流泪/梦如人生/快乐永记取/悲苦深刻藏骨髓/邵华去/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
每当变化时,便知时光去。
Rosa Zhang
曾经是:某女性刊物时装副总监、某电商内容频道主编
现在是:某物流集团培训主管
为什么离开:&媒体再做升不上去了呀,前两年不是流行电商吗,我其实就是冲着职位和薪水去的,但做的东西太那什么了,做了半年我就走了&。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有一次出差,住在上海的龙之梦,我一进去酒店大堂的时候,有点&&怎么说呢,算怀念吧,我以前参加品牌活动会住这里,那时候还觉得这酒店太旧了,但我们其他同事都觉得你能住这样酒店太幸福了&&可能是我角色转换得太大了。以前我没感觉青春过去了,但过了33岁,我才发现最好的年华,都在做编辑&&所以说,再怀念,也是年轻时的事儿了&。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有好的机会可能会动心,但想想回去做的还是那些,也就不想了&。
曾经是:《men&s uno China》、《费加罗》时装编辑
现在是:某大学教师
为什么离开:&一方面是家庭因素,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的编辑生涯遇到了瓶颈,回到老家面试了一所大学老师的职位,没想到面上了,就做到现在&。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算不上怀念,因为我回家教书后也还在为一些媒体供稿,开始会有一些落差的感觉,比如北京和老家的区别,以前是时装编辑,现在是大学老师&&但没有特别强烈,可能因为我不善于人际关系吧,学校里简单些&。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全职不太可能了&。
曾经是:某男性时装刊物美容编辑,任职6年
现在是:餐厅老板
为什么离开:&时尚杂志里人际关系太复杂了,我站不好队&。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买化妆品的时候,以前都有品牌送,现在轮到我自己掏钱买了&&这么说是不是很小市民?&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我是不想回去了,新媒体也不会&。
Hanson Wang
曾经是:某时尚类刊物助理时装编辑,任职3年
现在是:某国内服装品牌助理公关经理
为什么离开:&刊停了,继续做别的杂志看不到未来&。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年初在看办活动的场地,发现三里屯北区有个品牌做预览,店门口放着媒体预览日的指示牌,就想起原来做编辑的日子了,每次还有礼物拿,现在轮到我给别人准备礼物了&。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会,就那点钱,租房都不够&。
曾经是:先后服务过男性时装月刊、女性时装周刊、任职6年以上
现在是:自由职业
为什么离开:&时装行业太浮躁。&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不太怀念,不喜欢一直跟人打交道、接电话、参加活动,寒暄瞎扯&&不用接电话是离开媒体后最美妙的事情啦,现在只要接送货的快递电话就好了&。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考虑&。
曾经是:《His Life他生活》、《财富圈》等刊物时装编辑、总监,《芭莎男士》执行主编,行业经验15年以上
现在是:自由职业(&我和我老婆要去泰国开客栈&)
为什么离开:&广告部的人跟我说编辑以后没舒服日子过了,都得出去背营收任务,完不成的滚蛋,我说只要我在一天,甭管谁说,我的编辑都不能背这样的任务。再有人说杂志这条船要沉了,我说就算沉也要站着沉,不能跪着沉,所以我站着走了&。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当年的杂志人的状态吧,我觉得媒体还是有自身的魅力&。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好说,可能自己做的面儿大&。
曾经是:《Esquire时尚先生》时装编辑,服务年限5年左右
现在是:自媒体从业者
为什么离开:&公司内部斗争,我觉得跟着斗没什么意思&。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我老公(康乐)还没辞职前,我有次去拍片现场找他,看着那一架一架的样衣,想起自己以前也为了所谓的媒体理想拼过&&但我现在看见时装的东西就头疼,我自己做了公众号后才重新找回了做媒体的那种感觉&。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绝不,除非是美食、生活方式类的&。
曾经是:《精品购物指南》、《周末画报》新媒体部门、时尚类网站Yoka Man等时装编辑,《Yoho!Girl》新媒体编辑副总监
现在是:自由职业
为什么离开:&我慢慢觉得不再为自己是个编辑感到自豪了,也不知道每天做的东西图个什么&。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不怀念&。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会&。
曾经是:某男性时尚类刊物生活方式编辑,任职6年以上
现在是:自营店主
为什么离开:&没什么意思了,老板让我去卖广告,卖出去又不给我提成,你觉得这样干还有意思吗!?&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想想以前跟做梦似的,品牌做活动去这去那的,住好酒店,公关又很奉承你。别人一问你是做什么的,我说是时尚杂志编辑,他们都可羡慕了,那会还挺有面子的。前两天我店里来了个做杂志的小编辑,问我能不能给个媒体折扣,我说不行。可我后来一想我原来也是找人要折扣的啊!&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好马不吃回头草&。
曾经是:某时尚生活方式类杂志腕表、珠宝总监
现在是:某奢侈品助理公关经理
为什么离开:&多尝试、生命不止,折腾不断&。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无畏将来,不念过去&。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会&。
曾经是:某男性时装刊物资深时装编辑
现在是:某广告公司资深文案
为什么离开:&现在公司给的钱多,加上我原来领导是个傻X&。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路过报刊亭、书店看到老东家的杂志封面时候会想起,路过国贸时候会,有时候看见杂志版权页上的编辑名字时,也想过自己也曾经在那上面。还有就是有时候看电影、电视时候会想按这个主题拍组片儿多好啊,但后来琢磨过来了,我都不干这行了&。
还会早考虑重新回到平媒领域吗:&回去干吗呀!?&
曾经是:《东西》、《Milk》、《men&s uno China》等杂志时装编辑、时装总监
现在是:留学生
为什么离开:&我觉得我当时和老板的沟通不顺畅,另外最主要就是我觉得也做了这些年了,想重新休整一下。现在国内的杂志环境纯属在消耗编辑的灵魂&。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我现在在巴黎念书,有时间会去做发型、造型助理,在影棚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刚拍完的画面,我会有点想念原来自己拍片的日子&。
还会考虑重新回到平媒领域吗:&要是很适合自己的机会才可以,但我觉得在中国是不太可能了&。
曾经是:《周末画报》、《新视线》、《Num&ro大都市中文版》等刊物时装编辑
现在是:The Backroom老板
为什么离开:&我入行比较早,大学还没正式毕业就到了《周末画报》,我在的那几年算是平媒行情还很好的一个状态,但我害怕我自己陷入comfort zone(安于现状)。我主要还是做时装专题,所以思维还是比较偏文字导向,离开前我就开店了,而且也开始给《纽约时报》中文版写稿,同时常常有杂志约稿,也可以继续进行专题写作,不一定非要继续留在杂志里了&。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谈不上怀念吧。因为我本身的资源和朋友还在这个圈子,所以没有觉得有特别远离过。而且我从头到尾,仍然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媒体人,不论我写稿,还是开店,其实都还是在制造和传播内容,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还会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现实情况不太可能了吧!&
曾经是:现代传播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北京地区副总经理&周末画报全国城市版总监,服务年限超过14年。
现在是:中国首选大型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品牌总监
为什么离开:&希望讲多年媒体经验应用到本土品牌传播营造方面,以艺术为出发点,继续推动在媒体多年研究方向:中国城市生活美学&。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经常怀念。十多年的媒体时光见证了中国社会巨大转型,看到潮流如何此起彼伏,小众潮流如何影响大众,大众趣味又如何在今日成为商业迎合的核心。过去的经验更能对趋势做出清醒的观察。&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平面媒体的作用在今天已经被各种渠道消解,有更多更有难度和意义的事情需要有经验的媒体人花时间去推动。&
曾经是:《Esquire时尚先生》生活方式编辑,任职5年半
现在是:社交媒体从业者
为什么离开:&我觉得我进入饱和期了,所以想转行互联网。刚开始去了个电商,结果A轮融资失败公司做不下去了,我们连夜搬桌子椅子被房东撵走了&。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我怀念的是过去做编辑时,和外人、品牌打交道都很专业的那股劲儿,现在我就带着一群90后的小孩做,他们也都是刚毕业不久,很多事儿不太懂&。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会,要是回去也是平媒的新媒体项目&。
Aroma谢梦韵
曾经是:《周末画报》时装专题总监,行业经验10年以上
现在是:Anomaly非常创意旗下&The Unreasonable&特别项目文化传播总监
为什么离开:&一方面我感觉传统媒体的authority(权威性)在下降,一方面我自己之前也负责数字内容,大量的内容产出让我开始怀疑我所做的内容的准确性,也让我感觉有些疲,所以在这个阶段我选择跳出来&。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还没有开始怀念,因为我也是离开平媒不久,现在的工作仍旧和之前所做的有关联&。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会&。
王敏Wendy Wang
曾经是:《摩登绅士》、《ELLE世界时装之苑》等刊物专题编辑、《安邸AD》专题总监,前&好在&电商平台联合创始人
现在是:自由职业
为什么离开:&当时我选择创业了&。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当时我选择了创业。我现在还会花部分时间为媒体撰稿,所以不能说是怀念。但我觉得以前做编辑做久了,会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思维也或多或少受到平台的束缚。离开一阵之后,尤其是创业之后,我发现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更深入,写作也随之变得更自由、更得心应手了。并且可以选择只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暂时比较享受当下的自由状态,虽然收入并不稳定。也有自己的个人写作计划。当然,我的心态很开放,不拒绝各种可能性,现在也会给不同平台或品牌做顾问类工作。&
曾经是:某女性时尚杂志时装编辑
现在是:奢侈品店铺销售
为什么离开:&这行人都太low了,可能是我运气不好,碰上的全是这样的&。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不怀念,基本是尴尬。有时候店里会来以前的同行,我不认识,但一看就是杂志的时装编辑,叽叽喳喳得跟鸟叫似的,我一般能躲就躲,反正他们也买不了什么东西&&有的还会跟我同事说,你知道我认识你们公关的人吗这类特别二百五的话&。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咱别开玩笑了&。
曾经是:多本时尚类刊物美术总监、行业经验12年以上
现在是:自由职业,徒步运动重度爱好者
为什么离开:&一开始是因为我不想做美术的活儿了,因为我本身很喜欢时装,所以后期都在给杂志做造型、平面设计、摄影这类的活儿,不过我对现在的时装也没那么狂热了,杂志这玩意在我看来也基本没什么吸引力了&。
让你怀念过去的一刻:&没什么怀念的,我现在觉得多去外面走走,运动运动挺好&。
还会再考虑回到平媒领域吗:&不会,以前我还想着自己做个独立刊物,还是那句话,我觉得这玩意在国内基本就没什么市场了&。
0界面高级编辑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杂志编辑是干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