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觉慧给乞丐钱、被叫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为什么?怎么解释?

家的读后感(精选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温馨柔软的字眼;家,充溢温暖和爱的地方;家,身心和灵魂的归宿。

  但在他们的年代,一切都是假的……

  家,封建落后的代名词;家,摧残青春和戕害生命的地方;家,幸福和未来所要逃离的魔岛。

  对觉新、觉民、觉惠他们而言,高公馆那个地方,不是给他们亲情、友爱,让他们汲取能量的家,而是压制进步,扼杀青春的囚笼。他们兄弟三人可以说都是争争好儿郎,我欣赏他们,喜欢他们的个性各异。

  觉惠是三弟,很幸运有两位兄长的呵护,他跟淑华很相似,两人是那种率真直爽的人,对家庭的压抑,他第一个挣扎反抗,他高呼、呐喊,在鸣凤死后,无法忍受家的腐朽,他选择出走,对别人他无法挽救,而无奈的出走,是对自己的拯救,也是对封建家长无声的宣战。

  最喜欢觉民了,觉民跟琴,男才女貌,志同道合,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所以觉得巴金老先生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觉民是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创造的适势英雄。

  觉民有觉惠的活力进步和创造的胆量,但不像觉惠那么鲁莽,他有智慧;他有觉新对旧势力的了解,识时务为俊杰,但又不像觉新那么唯诺胆怯,他勇敢。正因如此,他可以暂时忍受家里的堕落腐败、明争暗斗,他置身事外,当遇到黑暗来袭---逼他与冯家结亲,他坚定对琴的爱情,与爷爷斗争到底,终是旧不胜新,换来自己爱情道路的柳暗花明。在外,他与朋友一起,涌动青春的热血,开办报社,接力青春,抨击罪恶。尤是当四爸、五爸卖家之时,他对他们一番义正辞严的回击,字字如剑,刺破他们的伟善,句句似匕首,插入他们冥顽不灵堕落至极的心,也戳破大哥妥协求和的痴梦,擦亮他被绝望遮住的双眼,真是痛快!对付顽固不化、做威做福而又愚蠢至极的人,就应该狠狠打击!

  而对觉新,他活的痛苦,我看得纠结。觉新是位好大哥,是个称职的子孙,我能理解他的哭衷。作为嫡长孙,父亲去世后,他必须以十九岁的稚嫩肩膀担负一切,他有自己的梦想,跟弟弟们一样的思想,有未来,想反抗,但他不能。当时的情形,虽然家已不成其家,曙光在黑暗的缝隙中生长,但他面临的毕竟是手握刃器的老兵,觉新若反抗,即使他成功逃脱,那他两个弟弟就会面临那种命运,而且他不可能逃脱!

  宁可牺牲自己,一则换来家的短暂安宁,二则可以保护觉民觉惠成长,这是他忍受妥协的原因,也是他在历经爱妻瑞钰,爱人惠表妹等人的死之后依法苟活与世,坚持他的作揖主义的力量来源,他爱这个家,即使家漆黑冷漠,他爱他的家人,即使他们误解他。觉新的确很软弱,奉行作揖主义,什么都忍,什么都让,过分夸大封建家长的力量,对他们还抱有丝丝亲情的希望,同时,太过悲观,不看好自己反抗的力量。他的苦恼也是有道理的,瑞钰、惠、淑贞她们的死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觉新勇敢的站出来据理力争,大胆反抗,何偿不能为她们拉长生的希望?他的怯懦成为杀死她们的帮凶,他痛苦;他对她们的爱,让他对自己懊恼,他痛苦;他的对局势不明朗的认识,让他仍然妥协,对家的瓦解的无奈,他更痛苦。而他又像一匹老马,受再多苦也往肚里咽,在众人的指责与误解中,他独自望着亡妻丰满的遗像,孤寂的落泪。

  当心爱的人一一逝去,当支撑他的家彻底摧毁,觉新,这只伏在迷雾中的雄狮终于觉醒,沉默阿沉默,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悲伤至极逆流成力量,觉新的苏醒是必然,一旦苏醒,他不会辜负青春的力量,他还有那个家的黑色印迹:思想稍带保守,无一技之长。但他是个有希望的青年,或许,如果巴金老先生能写续集的话,觉新一定是在翠环的爱意抚慰下,读书学本事,或教书或重进公司,带着自己的家,打拼。

  没有负担高公馆这个家的时候,觉新在享受他的青春,朝气活力同在;当他踏上他的作揖之路,看着妻儿爱人的生命随风消逝的时候,他的世界已是悲秋遍野,尤似秋叶凋零。摆脱公馆,重建全新小家,是他生命的再次逢春,触摸着身边的温暖,合书倚靠眺望窗外的雨打芭蕉,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太幸运不能经历他们的一切,旧社会下的家,只是一孔黑暗冰冷的笼,专制统治下没有丝毫的温存。珍惜,珍惜现在的家,充满春意爱谊的家,当我们进入人生的秋季的时候,还会有一个春色满园的家留下……

  寒假在家,闲来无事,靠着巴金先生的《家》,度过了这个漫长的冬天。回味至此,甚是有些感触。

  朋友们,在外最温暖的家

  昨夜风雪弥漫,如客忽至。总算是有了点冬天的模样。

  雪花零星,又像什么呢,纷纷扬扬地。阴冷的天气莫名地好心情。如果是几年前,或许尚有心情为自己沏一壶茶,算一算积年的过往。可如今,也只是一杯开水,呆怔几秒罢了。你们,早已不需我的牵挂与惦念。

  想起《平生欢》最后的句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无端念起那些执笔为你写信的日子,无论和如何现在也静不下一丝一毫的心绪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描摹那些平凡到极致的琐事,并企图还原了。但,终归有过那样的经历,也不枉,这些年。

  是个太没耐心又冷淡的人吧,一如你所言,果真是“十分冷淡存知己”。连鼓励的话说多了也觉矫情。毕竟许多事只能自己经历自己走出去,但那时的自己却也是盼望着轰轰烈烈的救赎,却终不知到底在企盼些什么。如同我知道你需要,却不知你需要些什么,很是纠结,安慰也变得有气无力。

  如同我想念你们你们却也不会出现,索性连思念也省去。是这样倦怠。当年那些费心费力收集的许多聱牙诘

}

英中国现当代文学英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史 一、现代文学部分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文学改良主要内容: 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近代一次影响颇大的文学改革运动,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白话谴责小说 五四“新文学”的“新”的涵义: 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主题,新的内容,新的人物,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新的传播,新的队伍,新的成绩。在五四文化启蒙的时代氛围中,启蒙文学显示出激切的功利性,内蕴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文学负载着启蒙的重任进入现代化的历程,启蒙和革命的话语霸权造成了文学的排他性;对文学社会功利性的强调,演变成后来革命文学对文学政治工具性的进一步强化。 6、文学社团流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诗》。 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论争,形成了现代文学中两种文学观念的互补。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对打破其对文坛的垄断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局限是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2)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洪水》、《文化批评》等刊物。 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 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前后期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存在含混和矛盾性。创造社的文学观念和人际关系都不是十分和谐一致。在革命文学的倡导过程中,由于受外国左倾思潮的影响,曾错误的批判过鲁迅、茅盾作家。在理论上、组织上表现出较多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3)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4)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特点“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五四”新文化战斗精神的继承,提倡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将矛头指向落后的封建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等,积极倡导美的艺术的生活,鼓吹思想和言论自由等。 (5)莽原社:1925年4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名。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都是受到鲁迅指导的文学青年。 (6)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主要成员有韦素园等,以“率性而言,凭心而论,忠于观世,望彼将来”为主旨。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文学。 (7)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林如稷,成员有陈祥鹤、冯志等。注重创作,侧重于内心世界的挖掘,作品充满了苦闷、彷徨和伤感情绪。 (8)沉钟社:1925年2月浅草社解散,同年秋原成员陈祥鹤、冯志等汇集到北京重组的社团。注重翻译和创作,广泛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创作上写五四后觉醒但尚未突破个人生活圈子的知识青年的悲凉心声,主要倾向忧郁和感伤的创作。 (9)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主张纯真与热情的诗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湖畔》等。 (10)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上海成立,发起人有茅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有《戏剧》月刊,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进行戏剧理论的探索和传播。1921年10月《戏剧》停刊,社团解体。 (11)北大歌谣研究会:1922年11月成立,周作人主持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与善的区别和联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