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内丘县农村改厕补助多少钱?

沃野良田生机勃勃,大棚内蔬果长势喜人,村庄环境洁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脱贫致富喜上眉梢……行走在内丘县的乡村田野,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三农”蓝图。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内丘县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统筹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和美丽宜居乡村,以重点工作的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

“十三五”以来,内丘县先后创建了“河北省内丘县富岗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河北省内丘酸枣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先后荣获了“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河北省十大道地中药材产业县”“河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县”“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百果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2020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小辛旺村、黄岔被评为“中国休闲美丽乡村”,东石河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岗底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亿元村”……

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户户蓬勃发展的企业,都在释放着创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三产融合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内丘县把产业培育作为头等大事,立足现有基础,挖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按照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内丘县印发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年)》,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融合发展之路。

2020年,内丘县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23万亩,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带动农户生产积极性。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3483万元在内丘镇15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投资1556.8万元在金店镇8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全年该县粮食产量达到4.2亿斤。

除了夯实粮食安全这一农业之基,内丘县还持续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该县编制了《中药材发展规划》,出台《新增中药材种植扶持意见》,积极争取省级资金用于中药材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5万亩。同时,该县大力实施“枣知绿化增收行动”,按照邢台市发展“万元钱”农业工作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扶持政策,2020年完成“万元钱”任务18903.57亩,完成新增中药材48721亩,其中枣知行动完成29721亩,其他中药材完成19000余亩,荣获2019年度全省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项填报优秀单位、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衔接市场,是产业兴旺的“牛鼻子”。内丘县以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实现一产为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上游种植环节拓展,发挥市场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0年,内丘县培育了润玉食品、润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子峪生态园3家市级龙头企业,申报了富岗苹果、德尚富硒蛋2家市级农业产业联合体和中草药加工集群;新培育15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县级以上示范社19家,其中市级示范社4家;整理遴选四季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指导润玉公司编写绿色食品认证材料,积极申报“邢枣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协助金花葵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了农业创新驿站1个,省级示范社规范提升2个、市级示范社规范提升1个。截至目前,内丘县拥有市级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市级以上示范社38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26家。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三产融合正在为内丘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头活水。

振兴农村既要放眼全局打好“组合拳”,又要提纲挈领地抓重点。

近年来,内丘县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重点,上演了一幕幕“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乡村建设奋斗故事。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建成西张麻村、文孝社区、交台社区等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和产业繁荣的经济强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学习的模板。

2020年,内丘县百果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2020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其中包括柳林镇、大孟村镇的26个村庄,2.1万人口,以示范区的创建为抓手,内丘发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引擎。

在示范区的创建中,邢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悉心指导,市长董晓宇专程到百果小镇进行调研指导。内丘县高位推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示范区各项工作,制定《百果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有声。

在示范区的创建中,内丘县坚持科学规划,高屋建瓴,积极打造以“两线三湖六区七大工程九大景点”为主、点线面交织的经济生态圈,为百果小镇创建提供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坚持资金政策合力并进,整合涉农项目、涉农资金优先向乡村振兴示范区倾斜;奖励乡土科技人才,增强示范区创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坚持全力以赴项目攻坚,按照“突出产业支撑、强化项目拉动、分期分批实施、尽快启动建设”的要求,谋划出13个重点项目,其中产业支撑项目7个、康养旅游项目5个、人居环境项目1个。“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依托百果小镇的各项优势,坚持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和乡村生态功能区‘三区共建’,开展产业强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四村联创’。”内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齐兴国充满信心地说。

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百果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扁鹊药谷产业园项目花木繁盛;五恒农业产业园项目入口景观工程施工完毕;金银花开发项目不断开枝散叶;至美山庄科技园区建设项目果树丰茂……十个项目共完成社会资本投资2.07亿元,发展中药材种植7400亩,建设引水管道9000米,建设花海1800亩,发展果树种植1.7万株。各级财政投资完成4000万元,对示范区内村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得到了百姓的举手点赞和全力支持。柳林镇武家沟村是百果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要重点打造的核心精品村。按照进度,武家沟村将首先打造成美丽乡村,实现村容村貌上的巨大改变。之前,交台社区的变化历历在目,大家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 “这次终于轮到俺们村了。”村民们兴奋地说,“积极配合施工,拆除村内的老旧房屋,建设过程中大家热情高涨,都在积极建设新农村。”

如今,百果小镇在周边的名气越来越大,树荫掩映的小路上,驱车而来的人络绎不绝。百果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后,受益的将不仅是示范区的村庄。先进典型引领,全县统筹突进,像武家沟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层出不穷,树影婆娑、绿水悠悠。近年来,内丘累计打造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9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三分之一,该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内丘县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干净整洁。从打造全省最干净的农村入手,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以净促美、以美促净,倒逼标准提升、精益求精。走出“抓卫生就是抓突击”的误区,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提出“明察暗访一样好、查与不查一样好、一年四季一样好”的常态化标准,引进高水平、专业化的环卫公司,全县实现“村收集、企运转、县处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309个行政村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长效保持,使城乡保洁走上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农村厕所全面改造,实现农村生态宜居,全县累计完成农村改厕6.1万座,占农村总户数的97%,基本实现“平原农村全覆盖,山区、丘陵能改尽改”的目标。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有效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使群众在夏季消化道传染疾病发病率下降50%以上。全县城乡的生态更美了,环境更靓了,生活更舒适了,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更强了。

促进文明乡风形成,实现农村有效治理。既有对传统的邢白瓷文化、扁鹊文化、七夕文化、郭巨孝文化的弘扬光大,又有对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和谐等现代文明理念的发展,还有对乡村治理模式的改进。大辛庄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

盛日寻芳,无边光景一时新。走进内丘县的美丽乡村,平坦整洁的村路两旁,高低错落的各种树木绿意盎然、姿态各异,精致的景观小品点缀在绿树鲜花间,仿佛走进了一座座风景秀美的公园,一幅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田园画卷壮阔铺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根本,最终要落在百姓的生活富裕上。在内丘,乡村振兴之花经过日久天长的努力与积蓄,忽如一夜春风来,开遍了内丘县千乡万村,让家家户户喜上眉梢、美上心头。

内丘县小辛旺村的昌盛达农业生态园草莓大棚,次第开放的白色小花点缀在青翠欲滴的绿叶之间,一颗颗如同红宝石般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偶有几只蜜蜂“嗡嗡”飞过……“我们的草莓纯天然无污染,放心吃。”小辛旺村村民耿秀英笑着说,棚里的草莓是从北京引进的红颜草莓,果实大、色泽鲜亮。昌盛达农业生态园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科学管理,生态园内的草莓在12月底就开始成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份。

这里只是内丘县乡村振兴带动百姓致富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内丘县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扁鹊”和“邢窑”两大文化品牌为依托,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生态观光综合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已建成乡村旅游观光项目20余个,辐射带动上万名农民增收。预计全县旅游年接待人数可达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20%,旅游业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内丘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以草莓、樱桃、桑葚种植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培优树强不断提高辐射力,一批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持续涌现。

在内丘县刘家庄的联丰金银花合作社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浇水施肥。“这场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咱们传统中医药的威力。”联丰金银花合作社负责人韩增山不无自豪地说,“疫情期间,金银花作为清热解毒的常用药,市场供不应求。”

刘家庄村位于内丘县浅山丘陵地带,常年干旱缺水,荒岗土坡望天收,全村53户村民,贫困户占了一多半,是名副其实的穷村。2009年,在内丘县政府的引导下,村里开始发展金银花种植,成立了联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当地村民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金银花深加工,开发出富硒金银花叶茶、金银花茶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

经过连续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内丘县形成了以刘家庄为中心、总面积达6000余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2县、3乡、16村的300多农户。联丰合作社作为县内的扶贫企业之一,通过流转土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让困难群众得租金、挣薪金、分红金,金银花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银”花。

乡村振兴,关乎数十万内丘儿女的福祉,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和谐统一。“内丘县要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区、脱贫攻坚的先行区、美丽乡村的样板区、三产融合的创新区,争创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先进示范区。”内丘县领导表示。今年,内丘县在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引导扶贫企业复工复产,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完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培训贫困户、小农户和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实现“双胜利”。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如今,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内丘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波澜壮阔中次第展开……

(本版图片均由内丘县委宣传部刘继东提供)

}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年来,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一批重要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发布,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乡村振兴工作进入快车道。

文化培育了乡村的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让乡村更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体验乡村旅游、爱上乡村旅游。2021年12月17日,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在福建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这些村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生态为底色,通过实行跨村联建、村企共建,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打造体验式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

▲ 鸟瞰福建晋江梧林村(梧林村供图)

2021年12月26日,众多视频达人齐聚福建晋江梧林村,晋江市抖音短视频大赛启动。跟随镜头,漫步于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的明代闽南村,赏歌仔戏、看舞曲、尝正宗南洋娘惹菜、体验传统拉面线,偶遇电音三太子和高甲演出,亦古亦新,恍若时空交错。

形成于明洪武年间的古村里,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建筑136幢,其中,最为独特的是“裸房”:外观极尽华丽屋内却没有任何装修,荒废近百年。建于抗日战争前的东楼、五层厝、德鑨三间张等番仔楼,主人们为抗战捐赠了全部家当,停止装修,这些爱国华侨建筑静静述说着“番客们”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深情。

非同寻常的闽南侨文化成为梧林的魂脉,也成为这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独特标签。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的理念,梧林正在打造首个体验式闽南侨文化度假目的地。

近年来,为了保护好珍贵文化遗产,梧林坚持“留文、留魂、留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修缮传统建筑群,修缮111幢古建筑。梳理挖掘丰厚的人文资源,整理梧林人文历史,打造梧林侨史馆,采访梧林老华侨,记录《梧林口述档案》,修编村史侨史,出版《梧林故事》。梧林先后被评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晋江市展示点”、街头文化艺术演出培育点。

梧林采用“国企投资建设、持有产权,组建运营公司和业态投资公司,委托运营并自营核心资源”的经营运作模式。2019年12月成立晋江市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梧林传统村落的招商运营工作。做好提前规划,由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团队高标准规划编制《梧林传统村落发展总体规划》《晋江新塘街道梧林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不仅让土地资源‘活起来’,更让当地群众腰包‘鼓起来’。”晋江市新塘街道办事处主任庄晓芳介绍,梧林村民不仅有项目股份,还可参加免费培训,带动社区周边居民发展家庭旅游业态。梧林还实施“传统村落再生”计划和“筑巢引凤”工程,开发相关特色文创产品、艺文课程,常态化组织沉浸式戏剧演出,如“街头音乐LIVE秀+高甲戏+木偶戏”,打造闽南文化影视创作基地,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晋江市以‘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理念,强化梧林旅游业态、文旅设施、旅游品牌等建设,成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晋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晖表示,下一步,将发挥梧林品牌优势和地理优势,实现“梧林+”,加速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步伐,加深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经纬度融合,加强梧林旅游体系营销,打造“主客共享”的闽南乡村旅游景区“新样本”。

蔡灿艺:我们的根在梧林村,祖辈下南洋打拼,为我们开拓了这片天地。如今它变得越来越好,在外工作时,想起家乡我就会感觉很骄傲,也想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以前村里的老房子没太有人管,村子破旧颓败,但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对村子进行统一修缮保护,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我回到家乡开了一家与梧林“侨文化”相辅相成的“大吉旧街”南洋咖啡铺,我在小铺遇到了很多从北京、上海等地过来的游客,甚至有很多明星,于是,我每天在咖啡铺“不务正业”地免费为游客讲解梧林的历史与建筑,感觉很享受。未来的梧林一定会更美好!

守护“母亲河”,吃上“旅游饭”

▲ 蓑衣樊村风貌(蓑衣樊村供图)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北临黄河、东靠天鹅湖国际慢城,地处大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心位置,生态优美、区位优越。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围绕“黄河风情、湿地风貌、生态庄园、慢城特色”,蓑衣樊村让生态变成“摇钱树”,让村庄成为“聚宝盆”,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旅游产业为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由于‘引黄济淄’源头沉砂池占地,以前,蓑衣樊村耕地减少,土地盐碱贫瘠,粮食亩产只有300斤,多数村民靠种稻打鱼为生,增收途径有限,201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几千元。”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介绍,2014年起,蓑衣樊村依托三面环水的自然风光和湿地生态起步发展乡村旅游,以村民自愿报名的形式办起第一批民宿和农家乐,并争取到山东省乡村旅游“改厨改厕”资金给予奖补,随着首批32户创业者稳步增收,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乡村旅游发展队伍。

逐步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和越来越多的游客,倒逼蓑衣樊村加快配套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提升与完善。该村在首批30余家民宿、农家乐的基础上,投资500多万元建设“蓑衣客栈”特色民宿30余间、养生木屋别墅17套,新建“人民公社食堂”和“东方红”会议室,可同时接待800人就餐、300人住宿和500人会议培训,村内巷路也全部实现硬化、美化、绿化等。更重要的是,蓑衣樊村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推出湿地观光、稻田钓蟹、水稻插播、果蔬采摘等多种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村内1500亩无公害大米种植基地、500亩稻田蟹养殖基地,已成为周边学校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旅行的首选。

黄新海是蓑衣樊村第一批农家乐创业者。2015年起,他就在村子里经营起“金水岸野生鱼馆”。起初,由于村里文旅设施不够完善、项目不丰富,游客规模有限,鱼馆生意比较冷清。“随着蓑衣水乡名气加大,可游玩的项目增多,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鱼馆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现在,节假日就餐得提前打电话预约。”说起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黄新海兴致很高。

2020年,蓑衣樊村按照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了蓑衣渔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村内资源再整合、再盘活,重点打造特色种植、养殖及游乐场、游船等项目,在以土地、池塘、房屋等村集体资源为依托的同时,还吸纳34户村民以每户1万元资金入股,到年底实现增收14万元,每位村民分配到折价收益90多元,每户股民获得分红2000余元。

“文旅+”带来了蓑衣樊村的蜕变,如今,该村178户621人全部过上了好日子。目前,村子与天鹅湖国际慢城等周边景区实现协同发展,拓展出一条现代农业、生态渔业、观光旅游、度假养生的融合发展之路,年均游客量达10余万人次,过去的贫困村“摘帽”了,年轻人返乡回流,一个时尚、现代的美丽乡村正悄然崛起。

司方华:我今年63岁,是蓑衣樊村村民,过去在高青县城一家化工厂打工,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村里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家里人商量把自家小院改建成民宿,我就回到村里专心做经营。这几年,生意很红火,我的民宿院落也从一处拓展为两处,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期待2022年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旺,也希望我们村能迎来更多的政策和发展机遇,为村民增收提供新的可能,让大家奔头更足。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

“红+绿”推动乡村农旅贸融合

▲ 岗底村一隅(岗底村供图)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的内丘县西部山区,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20年科技扶贫的地方,是李保国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地,是太行山苹果小镇的核心产地。

“2016年,岗底村聘请专业规划团队编制了《河北省邢台市岗底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立足岗底村旅游现状,推动乡村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岗底村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杨志刚表示,岗底村在充分挖掘岗底文化和太行文化的基础上,以“绿色岗底”“新愚公”精神为核心理念,打造以苹果文化和“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村。

李保国去世后,经河北省委批准,村里高标准建设了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由李保国先进事迹展览馆、李保国精神讲习所“李保国干部学院教学基地”、太行植物科技馆、李保国陵园、专家公寓、岗底村史馆、富岗苹果生产基地组成。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的建设不仅让游客了解了富岗历史和富岗人艰辛的创业历程,也让游客沉浸式感悟了“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红色精神力量。随着游客量增多,岗底村乡村民宿建设也日益完善。据了解,村内有集观赏、餐饮、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托梦沟农家院、辰岗半山斋、辰岗托梦苑等酒店和精品农家民宿。“这些酒店、民宿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而且为游客留下来过夜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村民增收。”杨志刚说。

2019年,岗底村实施了太行山苹果特色小镇智慧旅游项目,包括富岗苹果生产基地VR虚拟项目、富岗苹果生产基地在线解说系统项目、富岗苹果生产基地在线视频系统安装项目等。智慧旅游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岗底村智慧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水平,让游客通过VR技术就能游览富岗苹果生产基地、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太行植物科技馆、特色民宿等。

同时,近几年来,岗底村围绕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标准,完善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标示系统、旅游厕所、环境保护、智慧旅游、专业化管理等基础设施。

下一步,岗底村将以自身为核心辐射周边乡村,建设178平方公里的太行山李保国生态大花园。依托项目区“富岗”苹果优势品牌,发展一大批高端、优质、绿色的有机农产品;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富岗苹果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同时加快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及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农业园,给游客营造出集农业采摘、生态观光、农家餐饮、休闲游憩、艺术创意于一体的体验空间。

杨群小:近几年,村里变化很大,这要特别感谢李保国教授对我们村的付出和心血。我们村里的“富岗苹果”是出了名的好吃,游客多了以后,村里的苹果在自家门口就卖完了,村民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收入还不少。随着李保国先进事迹展览馆、村史馆、苹果基地等相继建起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我们村里学习“李保国”精神,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让村里越来越热闹,我们吃上“旅游”饭了。村民除了售卖苹果、杂粮等农产品外,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等,村里的年轻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更有活力了,相信未来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让村民和游客一起享受“慢生活”

▲ 2021江西太平镇首届花朝节暨第六届郁金香文化节(太平镇供图)

在江西省南昌市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一个风景秀美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太平镇。当地依托奇峰秀水、泉瀑幽谷等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村一品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有湾里太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已成为南昌都市圈登高避暑、休闲度假、享受乡村“慢生活”的首选之地。

在太平镇,有以象棋文化为主题的垴下自然村、以莲文化为主题的湾头秀美乡村、以世外桃源为主题的雷港民宿村、以“杨震拒金”为主题的泮溪村、以楠树故里为主题的楠树坪民宿村……一座座以前不被外人所知的小山村如今魅力十足、游人如织,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太平镇持续举办请茶节、太平心街啤酒节、赏花节、长桌宴等系列品牌活动。前不久,太平镇首届摄影大赛启动,把狮子峰、神龙潭、九龙溪生态休闲公园和人文景观串珠成链,通过发布摄影路线推介当地旅游资源。

近年来,太平镇邀请专业旅游规划团队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遵循当地实际和村民发展意愿,提出打造“慢生活”旅游休闲小镇的旅游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布局,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2018年在太平镇落户了禅茶一梦民宿项目。当地旅游发展很快,旺季甚至一房难求。目前,我们又打造了楠树坪民宿村项目,涵盖住宿餐饮、中药养生、书吧影院、酒肆茶歇等配套。下一步,我们打算扩建二期,打造游步道、音乐营地等。”江西君梦文旅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宁介绍,楠树坪民宿村采取了统一设计、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建设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对整村原有房屋进行修复改造,是一个集餐饮、住宿、酒吧、室内外剧本杀、传统文化体验、中医康养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民宿村。合作模式采用“租金+分红”的方式,不仅能增加村民收入、解决本地居民就业,还可有效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我们专门就精品民宿探索出台相应的推广实施方案,并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对部分民宿进行奖补,同时,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有意识地将文化内涵深厚的村庄作为重点村,探索整村打造模式,先后培育出了垴上醉乡民谣民宿村、雷港民宿村、楠树坪民宿村等宜居宜游村落,做到提升‘软’环境招招用劲,打造‘硬’环境久久为功。”太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太平镇发展各类民宿60家,床位近1500张,吸纳社会资本超6亿元,带动1000余名当地村民就业。民宿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把城市游客吸引到乡村,为乡村振兴带来“流量”,促进了农民增收,让村民和游客一起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慢生活”。

熊建弟(太平镇合水分场村村民):我从小在合水分场长大,原来村里环境比较差,村道泥泞不平,连厕所都是茅厕。年轻人都在外地务工,村中大多是妇女老人小孩,依靠种田、砍毛竹来维持生活。现在的合水分场可是大变样了,公厕、道路、田园综合体等都建起来了,各村庄都有特色文化主题,大家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我开了一家叫“和棋七间堂”的民宿,打理民宿感觉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根基,日子越过越好。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欢迎来合水分场做客啊,我一定拿最好的特产招待大家。

受访人:李季  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打造内生机制  推动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农村的外部环境和基层治理得到整体改造和提升,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第二是产业得到大力推进,过去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进入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阶段;第三是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这为乡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是乡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得到巩固,为乡村振兴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第五是民风民俗得到保护和发展,人民精神面貌极大提升;第六是乡村振兴成功案例和创新模式涌现,为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工作开拓了创新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得到了全面推进,乡村正在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内生机制。

文化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供挖掘的独特资源。乡镇保留着中国约9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和载体,因此,乡村的建设发展一定要区别于城市建设,要尽最大可能保留住乡村的文脉、人脉。目前,在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中,我国近郊游景区在数量上得到突破,在质量上得到提升,让我国旅游市场主题更加丰富,侧供给结构得到优化。乡村旅游突出了乡土性、地域性,与是传统旅游景区相比差异明显。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千村一貌”?其一是要注重挖掘地域特色,避免生搬硬套导致相同的业态布局。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每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传承、自然风光等禀赋,这些就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其二是要避免把城市的建设手法运用到乡村中,比方说主路、干路、支路的建设不能依“城市”画瓢。其三是要根据当地特色打造特色产业,比如酒店、民宿的空间展陈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设计。

除此之外,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要打造绿色低碳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不能一味依靠投资建设,而要打造一套适合当地资源禀赋的内生机制,产生强有力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在这套机制中,产业是核心。首先,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效益而过度依靠外部资金投入和政策补贴等,要以厚积薄发的姿态深挖资源、找准方向。其次,要针对不同的乡村乡镇开展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让村与村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最后,村民要在以合作社或者其他创新模式下自发参与集体经济体,这个合作社可以是股份制也可以是入股制或者是还在探索的其他模式,以“地域特色+模式多样”的方式形成乡村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刘海红 采访整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厕补贴多久发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