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

0 11:12:55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怎么买重疾险更合适?哪个重疾险好?重疾险买定期还是终身?点击视频,你就知道啦! 关注“学霸说保险”。教你买对保险不被坑!

}

  因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各种因素,导致重疾高发,可规避大病风险的备受推崇。重疾险根据保障期限可分为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终身重疾险保障期限长,定期重疾险性价比更高。那么怎么购买重疾险,是买定期重疾险还是终身重疾险?今天就来了解下。


  一、终身重疾险和定期重疾险

  终身重疾险和定期重疾险主要是按照重疾险产品的保障期限来划分的,二者各有优势。

  终身重疾险指的是保障期限为终身,投保之后,被保人活多久,就能保障多久。

  众所周知,年龄越大的人罹患重疾的概率越高,获得保险公司赔付的概率越大。举个例子,若A先生能够活到90周岁,A先生30岁时投保重疾险,那么他选择终身保障的重疾险获赔的概率要比保障至70周岁的重疾险要高。

  一言可以蔽之,终身重疾险相较于定期重疾险来说,获赔的概率更大。

  定期重疾险指的是对被保人的保障到一个固定的期限,可以是保障二十年、三十年,也可以保障至被保人70周岁、80周岁。

  定期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一定,但是保费价格往往比终身重疾险亲民。毕竟相较于终身重疾险来说,定期重疾险的出险概率要低。

  总结: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既有定期保障也有终身保障。还有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保障期限。比如说当下热销的达尔文3号,用户可以选择保至70周岁,也可以选择保障终身,关键要看自己的保费预算和实际需求。


  二、怎么购买重疾险:终身和定期怎么选

  建议判断标准:保费预算和风险需求

  1、预算充足,选择终身保障的重疾险

  对于预算充足的人来说,选择终身保障期限的重疾险是比较明智的。毕竟终身保障的重疾险能够覆盖到被保人整个人生,投保之后被保人也比较安心。而且终身保障期限的重疾险,获赔概率大,对成年人来说,趁早购买终身保障期限的重疾险,比购买定期保障重疾险保障到期后再重新投保划算。一方面,越到后来投保,保费价格越贵,另一方面,保障到一定的期限,比如说保障到70岁后,若再想重新投保重疾险,几乎不可能了。

  2、预算不足,选择定期保障的重疾险

  若是本身预算不足的话,则建议选择定期保障的重疾险产品。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预算不足购买终身保障期限的重疾险,可以先提高重疾险的,选择较短的保障期限,在一个时间内增强保障力度。等后期经济宽裕了,再选择终身保障期限的重疾险产品投保。

  3、小孩子,可选择定期保障重疾险

  若是为未成年人投保,建议选择定期重疾险。毕竟孩子年龄小,未来路还长,等孩子成年后可能面临着更多的重疾险选择,而且孩子刚成年时投保价格也不贵,对自身投保压力也不会太高。

  怎么购买重疾险?投保重疾险需留意的细节比较多,其中选择定期还是终身保障比较重要,建议根据预算来确定保障期限,预算足可选择终身重疾险,反之则选择定期重疾险。不过,若是未成年人选择的话,可以先为孩子配置定期重疾险,等孩子成年后再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选择产品投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慧择保险网无关。慧择保险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

之前重疾险的起源和发展一文,我们大概了解了我国重疾险产品的分类,但并未深入探讨。

今天萍儿要分享的主题: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如何决择?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啊。

01 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区分

重疾险按保障时间分为: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

定期重疾:保障被保险人到一定期限,如20年,30年,至70岁或者80岁。保险期间发生合同约定的风险,保险公司赔偿我们合同约定的保险金;到期后没有发生风险,合同终止,保费消费掉,不再返还。

终身重疾:顾名思义就是保障被保险人到终老,只要被保险人一直生存,就一直享有保障。

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都是长期保险产品,定价方式均采用均衡费率

均衡费率也叫保证保费,就是保险公司把风险估算后,把各年龄段的保费平衡,每年给出一个保费均值,从一个年龄开始投保后,以后每年的保费都一样。

两者的定价方式相同,但由于终身重疾保障时间比定期长,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疾病的风险加大,所以终身要比定期贵。

30岁男性,保额50万,缴费期30年,投保复星联合A重疾险

从表中可看出,终身比定期保至70周岁,每年需要多交2970元,交30年保费总计相差89100元。

无论买终身还是定期,配置重疾保障一定要趁早。

1.年龄小,保费便宜,年纪越大,保费越贵。这点我们都知道,这里不再赘述。

2.疾病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

我们普通人,除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特别了解的人,一般无法准确预知自己何时生病,包括我们熟知的医生。

萍儿截取了几家保险公司上半年的理赔报告,我们一起了解下:

数据来源:同方全球人寿2019理赔半年报

数据来源:中英人寿2019年半年度理赔报告

数据来源:2019年中意人寿个险理赔半年报

从以上各家理赔数据来看,各家不同年龄理赔虽有差异,但有一点是不容我们忽视,就是重疾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疾病的发生不分年龄,且越来越呈现年轻化。

2.预算相对充足,优先选择终身重疾险。

1.基于上面分析的,我们并不清楚自己何时生病,如果我们买的是定期重疾,保障期间内没有患病,却在满期后生病了,这时怎么办?合同已经到期,发生疾病后,所有的损失需要我们自担。

2.年龄越大,重疾发病率越高,保费也越贵。

现代医学虽已经很发达了,但依然无法阻挡人类衰老的进程。

如果我们买的是定期重疾,合同到期后,再重新买新的保障,相比年轻时,较难。

一方面,年龄越大保费越贵;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逐年下滑,多少会有变化,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候投保,核保往往可能通不过,无法承保。买不了保险,我们的保障就会缺失。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重疾经验发生率表中的数据,制出的25种病种男女经验发生率走线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无论男女,随着年龄增长,重疾发生率逐年增高,0到45岁之间,增速相对平缓;45—70岁,增速逐渐加快;70岁以后,曲线变得陡峭,发生重疾的概率明显增高。

《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是2013年11月中国保监会发布的,这份表格是在保监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精算师协会编制的。

3.预算有限的话,可先选择定期重疾险。

由于预算有限,保额和保障时间不能同时兼顾,这时需要以“缩短保险期间为代价”,优先保证购买充足的保额。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患病时,有足够的资金可用于治病和后期疗养康复。

试想,如果患病时,没有足额的资金用于治病,那保障时间再长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被保险人是大人,尤其是经济支柱,建议最少保至70周岁。70岁前,我们要承担比较重的家庭经济责任,70岁后,经济责任期已过,同时经过多年打拼,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生病的时候,不像年轻时,压力那么大。

但正像萍儿上面说的,定期重疾保障有缺陷,只能作为过渡。后期条件好了,建议尽早配置终身重疾,这样保障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生病后,不会给子女造成太多经济负担,我们未来的养老计划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4.如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可选择定期+终身组合搭配。

终身重疾提供一生的保障,定期用于做高保额。

足额的保障金,可以在生病后,让我们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医疗资源和治疗手段,家庭生活质量受影响也相对较小。

除了定期和终身重疾,市面上还有一种重疾险:一年期重疾险。

一年期重疾:类似于我们常买的车险,交一年保一年。一年保障期内,如果出险且符合合同理赔规定,保险公司赔付我们保险金;没有出险,一年后合同终止,保障终止。

1.最大的优点就是:保费便宜。

比定期和终身便宜很多(如果只选择保障一年的话)。

例如:支付宝平台上的健康福·重疾险(1年期),31岁女性,50万重疾,年交保费625元。微信平台上的微医保·重疾险(1年期),31岁女性,50万重疾,年交保费635元。

但保费是不是一直这么便宜呢?我们看一组数据: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被保险人的年龄增长,保费逐年增加,年纪越大,保费越贵。

因为一年期重疾产品,定价采用自然费率,随着被保险人的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态将逐渐下降,风险增加,所以保费会逐渐增高。

你一定也关注到了上图右侧一栏,如果一名女宝,从0岁购买微医保·重疾险,保50万,一直续保到90岁,费用总计1305668元,而这个费用只单单保障重症。

萍儿前面文章说的给泽宝买的终身重疾,50万保额,含轻症、中症、重疾3次赔,含身故责任的产品,0岁女宝,年交5200,20年缴费,总计104000元。

2.一年期重疾除了随年龄增长,保费越来越贵外,不保证续保

(1)产品如果停售了,来年只能选择其他产品。

(2)产品没有停售,但由于要每年重新投保,所以年年都需要重新提交最新资料给保险公司审核,通过核保后,才能顺利承保。如果前一年身体有变化,身体比以前变差,有可能面临加费或者直接拒保等结果。

3.一年期重疾险适合想要买重疾险,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在找到合适产品前,可用一年期产品作为过渡,用于防范风险发生时造成经济的损失。

1.预算有限,买定期,大人最少保至70岁,用足额的保障,转嫁收入成长期,经济责任期的风险。

2.预算充足直接选择终身型,或者更高一级,终身和定期组合搭配,让保障更加全面。

3.一年期产品只可作为过渡产品,找到适合的重疾险产品,可立马替换掉。

认真做事,真诚待人;你我相遇在美好的时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疾险保终身好还是70岁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