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指数基金需要智商吗?

不管是投资股票还是指数基金,如果把它们当成债券来买,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因为没有人认为债券会涨到天上去。

其实我不太想谈指数基金,因为我没有买过。但看到很多机构说巴菲特推荐指数,而且误导很多人,我还是忍不住想说几句,巴菲特推荐普通人适合投资指数这个观点非常正确,指数基金确实适合大多数投资者。但我反对有些机构并未告诉人们定投指数的前提:要在低估值前提条件下定投指数基金(很多人都没说这个前提条件,只说定投有多好,导致很多人定投多年都亏损)。

“买只指数基金,然后努力工作。”这是巴菲特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推荐指数基金的原因,如果我们告诉某件事的时候能说明原因,人们就能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决定的。

第一、散户眼光不好,指数基金可以分散投资,防范黑天鹅风险。

最近黑天鹅事件很多,长生生物、乐视网、凯迪生态、神雾环保等等,踩中哪一个雷都要命!特别很多散户喜欢满仓一只股票(这是很常见的),并且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眼光不好(包括我自己),但事实是90%以上的人都没什么眼光。

就算你很幸运没踩上雷,你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收益;更深一步讲,A股近十多年来涨幅前50名的股票,年化收益在16.5%~30%之间,但这前50名股票只占股市总数量的2% ,也就是说在3500多家A股里找到最优秀的这2%的概率是非常小。从概率上来讲,大部分人都是不走运的失败者。

况且投资领域有很多专业的、智商非常高的聪明人(但大部分也是失败者)。作为普通的散户(凭感觉瞎子摸象般的选股),凭什么认定能找到这2%的牛股?凭什么认定比那些专业的人更强?

第二、投资指数非常简单,不浪费精力,适合上班族。

指数基金弥补选股的缺陷,投资指数不需要选股,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估值。这就可以省下太多的精力(要成为一个有眼光的投资者很难,有“1万小时定律”,任何专业人士都需要1万个小时的刻苦训练。上班族根本就没这个精力),而且指数的估值不难学,很简单,一个人一年只要花费一天就能做出很好的规划,前提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

第三、指数基金收益比买普通股票基金好,是因为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出了问题。

很多机构(基金经理)的欲望(激励机制)和他们的客户的希望使然。比如牛市时扩大规模(牛市投资最容易亏损),只想着自己多赚钱,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等等。据统计,基金公司每年浪费在管理费、频繁交易等各种摩擦费用轻而易举就占到了基金净值的3%-5%。如果行情好,基金净值上涨,这3%-5%个点的费用投资者都不会心痛(投资大师芒格说这些钱是被偷走了,基金管理人员说是自己凭本事挣的,观点不一样,总会有分歧);但如果行情不好,基金净值下跌,再扣除这3%-5%费用,那投资者就难受了(难怪亏损时,很多人都指责基金公司不该收这些费用)。

每年3%-5%的磨擦费用对复利的影响非常大,正常情况下,股票收益的增长速度并不会比一个国家的GDP增速高太多。中国GDP以每年6%-7%增长,因为上市公司是竞争力比较强的佼佼者,理应比国家GDP增速高些,通常情况下平均能达到每年10%~14%增长。但如果扣除这3%-5%个点的费用,基金收益将会下降很多(据统计,近10年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是8.94%),而指数基金就把这个费用省了。

历史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的股票型基金都跑不赢指数基金(投资领域聪明人太多,玩各种各样的策略,结果往往是聪明人做傻事)。

第四、指数基金会螺旋上涨,赌国运。

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助于把企业从地区公司发展成全国公司,从全国公司发展成世界公司,从世界公司发展成世界强公司。从这一点上,未来中国有很多公司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指数基金的一批成份股就是这样的企业,投资指数基金就是赌国运。

另一个优势是指数会永续经营,俗话说指数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历史证明单只个股想永续经营(保持竞争力)是很难的,指数就化解了这个风险。只要国力强盛,总会有些优势企业进入指数,并淘汰不好的企业,实现造血循环。

定投指数基金有这些好处,那该如何买?只需要知道一些简单的常识。

第一、把指数基金当成债券买

不管是股票还是指数基金,如果把它们当成债券来买,你就可以少踩很多地雷,因为没有人认为债券会涨到天上去。

但指数基金分很多种,各种各样的,让人挑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下图是雪球蛋卷基金总结的,里面统计的指数非常全,总结的也不错。

(图片来源:雪球蛋卷基金)

从图表来看,各种指数之间的市盈率差距很大。比如上证50市盈率只有10.1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1.29倍,创业板指市盈率29.4倍。为何差距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各指数之间的成分股不同;更深一步讲,主要是各指数之间的增长速度,以及预期不同。

指数的本质:指数就是以一组公司的平均利润为基础,以市盈率为标尺的杠杆游戏。

根据公式:指数基金价格=利润*市盈率

投资指数只要关注利润和市盈率这两个变量就可以了

关于利润(利润增速)这个变量,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常识(比投资个股简单的多,投资股票你要考虑公司的商业模式,行业空间,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的可持续性等等)。前面讲过,指数就是赌国运,我国GDP以每年6%-7%的增速增长。因为上市公司是竞争力比较强的佼佼者,理应比国家GDP增速高些,通常情况下能达到每年10%~14%增长。如果你精选一些有潜力的小公司作为指数,可能增速能达到20%-30%。 但如果你选择更高的增速,长期来看,这是不现实的,前面也说过,A股近十年最好的2%公司年利润增速也只是在16.5%~30%之间,更何况98%公司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平均下来最多能达到每年10%~14%增长。

当我们把指数利润增速限定在10%-20%之间,就只需要考虑一个变量,市盈率。

市盈率代表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收回成本需要的时间。但股市疯狂的地方就是市盈率这个指标,市盈率就是以公司利润为基础所有参与买卖的人共同协商,博弈后的心理预期形成的,因为人的情绪是琢磨不定的,比如乐观时(牛市时)给的很高,创业板指能给到100倍市盈率;悲观时(熊市时)市盈率给的很低。而人们基本都是趋势投资者,有买涨不买跌的习惯,造成的结果就是股市里的“七亏两平一赚”。

但万变不离其宗,价格(市盈率)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投资者心里要有给市盈率合理估值的一杆秤。该如何用一套评估系统来约束市盈率这个指标,化解这种风险?

答案就在用债券的估值逻辑,这是很多普通人都懂的估值逻辑。假如让你买年化收益2%的不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也就是可能会亏损50%本金的理财产品(债券),你会买吗?我敢说连傻瓜都不会买。2%收益的不保本理财产品(债券)对应50倍的市盈率。

那让你买回报率5%对应20倍市盈率的不保本理财产品(债券),你会买吗?你肯定会考虑很久,也不一定敢买。

15倍市盈率代表回报率7.5%的不保本债券

10倍市盈率代表回报率10%的不保本债券(比较理想的收益率)。

一说不保本的债券,你投资时肯定会非常小心。但指数跟债券的区别就是:指数是一只成长性的不保本债券(比如你签协议买债券时,未来几年的回报率是固定的,比如每年5%的收益。而你买指数时,比如第一年预期回报率是5%,但因为指数每年会有10%左右成长,你未来几年回报率会越来越高)。

既然指数相对债券有不保本的劣势、又有成长的优势,又因为成长是对未来的预测,而不保本这个风险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为了减少投资亏损的风险,增加赢的概率,就要用债券或比债券更严格的估值逻辑。比如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标准:只有当“预期收益率大于10%,并且收益率大于国债利率的两倍以上”时,才会去考虑指数基金。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还是要把话题转移到市盈率。根据公式:指数价格=利润*市盈率

当我们把指数利润增速限定在10%-20%之间(保守预期增长8%-14%更合理)。按正常情况下理解,如果要让指数涨,市盈率要小于利润增速,(比如10%的增长对应小于10倍市盈率。20%的增长对应小于20倍市盈率)。如果用股票里面的名词就是PEG

PEG也就是:利润增长速度*市盈率倍数相比较的数值,用于评价一个指数盈利能力和投资者付出买入成本性价比关系的指标。我们买入的PEG越小,代表性价比越高,比如用10倍的市盈率买到20%的利润增速。PEG这个指标用在指数投资里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尽量买PEG<1的指数基金。

结合前面的不保本债券估值逻辑再加上PEG<1这个指标,再考虑到估值的安全边际,指数长期合理的市盈率应该在10-20倍之间(比如一些预期特别强的医药指数可以给25倍左右)。

历史也证明这个估值的合理性,比如沪深300和恒生指数它们的主要估值长期集中在10—18PE之间,低于10PE就是低估区域,18PE以上是高估区域。(这也证明,长期来看,股市那些成长股以每年30~50%增长是不现实的,只有极小一部分股票能维持这个增速).

第二、在估值合理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前面的债券估值逻辑),越跌越买,采用金字塔买法,这点非常重要。

当我们确定指数的利润增速在10%-20%之间(保险点的预期增长是8%-14%),决定投资收益高低的就是买入市盈率高低。又因为市盈率总在一个区间波动,所以我们在市盈率低既指数低时买入,将来回报越高;在市盈率高时即指数高时买入,回报越低,为了保护自己,并增加投资赢的概率,我们就要在市盈率低的时候买。

当我们买入市盈率(指数)越来越低,再加上公司的成长性,这两者相结合,对于提高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众所周知,长期来看指数涨幅与指数利润增幅基本一致。正常情况下想提高1%的年化收益率非常困难。但如果有机会在下跌过程中买到,对提高年化收益率起到决定作用,下面用图表展示下跌时买入对收益的影响。

假设正常情况下定投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15%,现在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是12.5倍(历史上合理估值在10—20PE之间),可以看出现在属于低估区域。我们以12.5倍市盈率作为低估值(锚点)开始定投,例如1万元起(起始金额根据每个人的收入和支出情况量力而行)。假如市盈率(指数)每下跌10%的情况下增加20%定投资金买,可将年化收益提高到18.5%;下跌20%的情况下增加40%定投资金买,可以将年化收益提高到23%;如果真的出现黑天鹅,在下跌50%的情况下增加1倍定投资金买,可将年化收益率提高到38%,而正常定投,想提高年化收益率是很困难的。(备注:为保证定投的连续性,可在估值合理或高估时按比例减少定投资金)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投资是一个用常识来思考问题,用概率(赔率)下注的游戏。比如在长期看指数一定是上涨的(赌国运)大前提(常识),在低估值的小前提下(常识),每当指数(市盈率)下跌,其实是胜率在提高、赔率在下降(概率)。正确的做法就是在胜率提高时加大投注,根据概率投注这种金字塔投资法能将收益最大化。

衡量你是否拥有常识思考和运用概率思维的标准:看到指数账户缩水严重,得笑容满面,你知道这是机会。

就所见而言,术业专攻,人尽所长,多数人都不具备那2%选股的眼光。在掌握上面这些基础常识和概率思维的前提条件下,定投指数基金适合多数散户,既能安心工作,又可获得不错收益!

后记:现在很流行计算机模型量化投资。靠计算机模型代替人投资股票是比较难的,辅助决策可以(因为单只个股波动非常大,影响因素太多)。但量化投资非常适合指数基金,只要有正确的理念(以债券估值逻辑为基础),聪明人很容易就可以开发出一个适合定投指数的量化模型(如果证券公司在自己的app内,开发出一个以债券估值逻辑为基础,以低估值为前提,根据指数变动采用金字塔买法的智能定投方案),我相信收益非常不错。

备注:雪球蛋卷基金的智能定投做的不错。(来源:雪球用户Zliya)

那就安利一波蛋卷的智能定投吧!

基金投资买跌不买涨,下跌多投,上涨少投。心中有定投,眼里无下跌!

1. 普通定投和智能定投的互相转换!智能定投和普通定投一键转换,不需要再卖出重新买入!不产生额外的费用,也不再花费更多的时间!

2、智能定投解除最高5倍的限制,现在已经支持按照自己的情况设定适合自己的倍数~

3、智能定投支持设定通货膨胀率。比如设定年通货膨胀率为4%,原来第一个月价值为1000元,第二个月价值为1003.3元,第三个月价值为1006.6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蛋卷基金推出的每日指数估值表,一键网络低估指数。

}

我发现,现在网络上有一种风气,但凡谈到基金,开口闭口就是指数基金、就是无脑定投,把“微笑曲线”给你一摆,懒人投资,躺着赚钱,就完事了,哈?我看到这种东西简直满头问号。

当然,定投这个策略本身是很OK的,只不过很多人还没了解获利的本质,盯着“懒人轻松获利”的字眼就匆忙跟风上车,最后惨烈割肉还要骂一句被收了智商税,这就不值当了。

记住一点,那些告诉你光靠定投就能十年十倍的,都是江湖骗子,少喝一些毒鸡汤,咱们多用事实说话不好嘛?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宽基指数基金的定投策略,没看过的同学就算了,今天我来把定投给大家讲透。

我先下个结论:定投策略的赚钱本质在于均值回归。

啥意思呢?就类似于一个钟摆,它左右摇晃,周而复始,不会永远偏离在一边。而股市中,大家都知道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指数不会永远朝着一个方向运行,跌多了就要反弹,涨多了就要回撤,和钟摆一样,而定投之所以能赚钱,就是赚这种价格偏离价值后回归正常甚至超常的这部分盈利。

明白了定投赚钱的底层逻辑之后,我们再来戳穿单靠定投实现十年十倍的这种骗局。一般这么说的人,都是从熊市开始到牛市结束,单独截取这一段进行数据回测,那一些投资新人一看,觉得果然好厉害啊。

而实际上呢,大多数新人朋友,在熊市的时候都不怎么关心投资,直到牛市火热的时候,整个办公室的聊天内容从昨天晚上的电视剧剧情,变成今天炒股赚多少钱的时候,才醒悟自己也该理理财了,一般这才是新人接触理财、接触投资的时间点。

这个时候急病乱投医,发现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无脑定投、坐等数钱”的言论,既然号称适合新人的懒人投资策略,大家自然是不多想,直接砸钱开始,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理财收入能超过工资,好追求一下诗与远方。

然鹅,就这么坚持了几个月,突然有一天办公室同事不再聊股市了,说什么历史上最短的牛市结束了,我们慌忙打开自己的定投小账户,面对绿油油的浮亏,心中满是愤恨,恨自己为什么又被收割了智商税,然后割肉再也不关心投资。

这就是没搞清楚赚钱逻辑就匆忙实操的弊端,甚至我还看到不少大V宣称定投是“稳赚不赔”的,哎,这种就真的很坏了。

我到网上百度了一张“微笑曲线”,就长下面这个样子,的确啊,你越跌越买最后价格涨回去,那可不是能赚钱吗?

但是,大V们没有说清楚,这张图有一个最让人误解的地方,就是画成了对称的“U”型,让人误以为反弹会很快来临,或者下跌和上涨的时间各占一半,从而忽视了定投需要提前进行的资金规划以及心理建设。

我也经历过懵懂的小白时期,其实一上来就要接受“定投过程中浮亏越多越好”这种反人性的理念是很难的,尤其从播种期到收获期可能要三五年,甚至更长。

如果很不巧,我们在一轮牛市顶点开始定投,就会面临越买越亏,越亏越多,直到不敢买的局面,对于老手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一个新人来说,这是很抗拒的。

更不幸的是,许多新手上来急于赚钱,也没做好资金规划,就一股脑买了进去,生怕慢一点就少赚多少似的,以至于后面市场下跌调整没钱定投了,在均值回归之后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就算你能扛,很可能也在刚解套不久就清仓卖出。

这一点别说新人了,就算是一些炒股多年的朋友,一旦有个股套你个十天半个月的,也足以打消当初你买进时信誓旦旦认准的逻辑,最终呢,刚解套后震荡一下估计就拿不住,最终就变成了“亏钱死扛,解套就跑”的局面,长期来看,这怎么能赚到大钱嘛?

那么真实的微笑曲线是什么样的呢?

我徒手画的,有点丑,大家重点体会这个感觉。虽然官方一直倡导慢牛行情,但至少目前来看,A股牛短熊长的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个定投微笑曲线有点像是把的Logo反过来,其实这种图形反倒比较适合定投,因为会提供一个比较充分的播种期。

定投很美好,只不过对新人来说,要忍受几年颗粒无收的局面,我刚才上面那个截图,是从09年直到14年底,指数的实际走势,这相当于5年的时间跨度,很难想象一个投资新人愿意上来就先亏5年,仍然坚持定投的。

那么如果我充分理解了定投的赚钱逻辑之后,该如何进行呢?给大家两点建议。

第一个是要选对指数,不是所有指数都适合定投。

一个指数的走势,大体来说,就三种,一个是长期震荡上涨,一个是长期震荡下跌,另外是箱体上下波动。

因为我们无法预测涨跌(如果那么神能每次都预测准确的话,直接一把买进就好了啊),我建议大家选择宽基指数,比如、或者,创业板ETF的话,波动要比前几个更大一些,对新手来说量力而行吧。

那有些同学说我想定投行业指数,比如白酒、科技之类的,不是不行,而是这些行业需要对股票有一定理解再开始比较好。打个比方,你十分熟悉白酒行业,就是想打包买进,那没问题,这属于稍微进阶一层了,新手我觉得还是安安心心的买大盘指数睡得着觉。

因为咱们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增长,所以境内指数大体来说都符合均值回归的逻辑,也就是跌多了会涨回来。但假如你对开发非洲感兴趣,定投非洲股票指数,那么从2008年至今,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上涨的迹象……

那么,那些鼓吹定投十年十倍的文章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定投的刚好是长期上涨的基金,比如某些大牛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然后这没准真的十年十倍了,但是这可不光是定投的功劳啊。

你当初直接买一笔,只要拿得够久都能赚钱,而且你在中间瞎折腾,还不如安安静静拿着不动更赚钱,说到底明明是人家基金经理厉害,不然你试试换一个基金定投,还能十年十倍不?

所以我其实认为定投只适合于被动投资的基金产品,比如指数基金,主动基金呢,有主动基金的买法,今天先不展开了。

第二点呢,要选对定投开始的时间。

我的建议是等熊市再开始,牛市定投的话其实有点浪费行情,看着周围人买股票赚钱,很容易眼红;

另外呢,牛市中基本各大指数都在相对高位,一旦牛市短命,马上套进去又陷入自我怀疑的死循环,最后又把定投这个好策略给拒之门外了;

不仅如此,在牛市里,也很难收集足够多的筹码,要是连续大涨的话,没定投几期估计就快考虑止盈了,结果也没赚多少钱。

说来说去,真正合适的定投时机还是要在熊市中,这个时候你买股票也很难赚钱,反倒适合为未来的牛市提前播种,慢慢定投,投到熊市结束,牛市来临的时候,你用于牛市赚钱的本金也通过熊市定投赚出来了,这不是美滋滋的事情吗?

如果你要问我,如何判断到底是不是熊市?

很简单,当你办公室里都不再讨论股市,或者又把a股和国足并列吐槽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你开启定投的时机了,而且对定投收益率也别抱太大期望,一般坚持到底,赚个10%~20%问题不大,但要是动辄多少倍那种就是忽悠人了。

定投很好,但要学会科学定投,而不是无脑操作,投资,从来也不是懒人能轻松获利的,只有不断学习,深刻领会赚钱逻辑,才能真正改变生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基金智能定投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