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公司的无人机飞行表演安全性高?

1、投资人最爱往无人机哪些领域里砸钱?

去年,笔者应芜湖航空产业园邀请去考察,其中有一家以研发和销售工业级无人机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老板是一位90后和一位80后,据说天使轮融资1500万元人民币。其实在全球范围内,无人机创业项目都受到资本的强烈追捧。

2014年9月,国内无人机制造商极飞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12月,成立仅8个月的亿航完成了来自GGV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5年1月,雷柏科技5000万注资零度智控并设立合资新公司深圳零度。 2015年2月,北美无人机厂商3DRobotics获得了高通风险领投的5000万美元融资。 2015年3月,深圳艾特无人机宣称估值已达20亿元,获IDG、高盛、摩根士丹利、赛伯乐的投资。 2015年5月,大疆获得Accel7500万美元融资,在此之前大疆的估值已达100亿美元。 2015年5月,工业级无人机制造商北方天途完成了3000万首发融资,PRE-A轮估值3亿人民币。 2015年8月,亿航再次融资4200万美元。

此外,Google收购无人机公司TitanAerospace,Facebook以2000万美元收购英国无人机公司Ascenta,曾在国内大火的LilyRobotics也在去年5月底完成总额为100万美元PreA轮融资。还有很多不被大众所熟知的无人机制造商,比如国内的一电航空、西安爱生、易瓦特、洪都航空、山东矿机、山河智能等均估值过亿,国外的Skyward、Skydo、Skycatch、Airware等也备受资本青睐。

不难看出,目前资本对无人机创业项目主要聚焦在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环节,同时对消费级无人机和工农作业无人机项目青睐有加,另外对于能够提出新概念的公司(如载人无人机),资本还会特别照顾。与研发生产环节的火爆相比,无人机的运营环节就显得格外冷清,至今很少听到无人机运营公司获得投资,甚至在国内要找些无人机运营商提供飞行服务都不是非常容易,毕竟中国的国内消费市场还没起来,无人机领域仍然重复着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依赖出口和投资的老路。

正如现场嘉宾所言,中国无人机消费市场需要培育,无人机运营商和培训机构需要进一步发展,航空文化在无人机领域同样需要大力传播,也只有运营和消费市场起来了,那么无人机行业发展才能逐渐摆脱对出口的依赖,实现良性发展。

无人机未来还有哪些投资机遇?现场嘉宾总结如下:

1)无人机的后期服务,解决无人机的买完以后用不起来的问题。

2)核心部件的生产。现在全国有数不清的无人机企业,到展会上看,将这些不同品牌的无人机外壳去掉,其核心设备(发动机和飞控系统等)都是一样的。而随着无人机的发展,这些下游的企业将会逐步被淘汰,真正能够获利的是拥有核心部件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公司。

3)无人机培训。前面以论述过,这里补充一下: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培训机构对于飞手的培训不会仅局限于拿到驾驶员、机长或教员资质,而会延伸到各种特情训练,比如进行植保、航测、巡线等专项培训。

2、无人机市场规模与前景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2014年全球无人机销量达39万台,市场规模约52亿美元,数量上96%为民用,消费级占2/3。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从2012年约4.5亿元增长为2015年约90亿元,年复合增速171%。也有数据统计称2015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销量近400万台,到2020年将达到1600万台。

上述数据哪个更准确呢?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预测,美国2016年民用无人机保有量(注意不是销量)将达190万台,到2020年将达430万台。考虑到FAA的权威性,所以2014年全球无人机销量39万台的统计应该比较准确。2014年大疆的营收为30亿元,占全球消费级市场70%,可间接推算出2014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大约为43亿元,按单台均价5000元(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大量的是元的消费级无人机)估算,大约销售量为86万台。如此,2015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销量逼近400万台的统计比较夸张。

另据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军民无人机销售额在2024年将达115亿美元,未来10年支出总额将超过9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7%。美国《航空与太空技术周刊》预测,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673亿美元,大约356亿美元将用于生产,287亿美元将用于技术研发和实验设计,维护服务约30亿美元。

FAA预测,美国民用无人机保有量有望从2016年的19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430万台,而商用无人机的保有量预计从现在的60万部增长至270万台,而所有类型无人机加起来到2020年,美国境内将会拥有超过700万台。

据统计中国民用无人机2015年总产值约13.5亿元。长江证券测算预估:2020年大众消费类市场空间260亿元;专业发烧类市场空间40亿元;行业应用类(农业、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巡检等)市场空间815亿元,总体上至2020年行业产值将超过千亿,年复合增速超过60%。

整理数据的过程比较痛苦,不但因为有太多数据,而且还有太多相互矛盾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其实已经过对比计算去掉了大部分实在没法看的数据。面对上面的数据,现场嘉宾有的认为那些预测有些夸张,也有嘉宾认为在目前数据统计和市场预测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宁可相信FAA的预测,并认为美国是全球无人机消费第一大市场,且未来全球的市场前景亦不可限量。

3、无人机领域,中国在全球地位如何?

在高科技领域一直被美国领先的中国终于在无人机方面特别是在消费级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和出口方面碾压美国。据统计全球约有94%的无人机产自中国,在消费级领域单就大疆一家公司就占领全球市场的70%。美国奥本海默金融服务公司最新发布的《全球无人机行业报告》显示,美国民用无人机运营商使用的无人机产品来自的厂家中排在前五的是大疆、3DR、Sensefly、Yuneec、Trimble,其中大疆一家占85%左右的份额,而排在第四的Yuneec也是中国公司。有趣的是,刚刚得到消息,美国3DR公司居然倒闭了,这样Yuneec排名岂不提升一级?

据AOPA估计,目前包括研发、生产、运营在内,我国大约有300至400家民用无人机企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对于从业人数,大疆1家据说就有2500雇员,所以全国从业人数预估应该上升一个数量级)。

虽然中国在研发、生产和出口方面碾压美国,但比起国内无人机消费市场,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与之差距较大。现场嘉宾就列举了一个数据:大疆在全球销售的无人机有一半是卖给美国的,而只有10%是在中国销售。除了消费市场外,美国在军用无人机的技术和市场方面仍然领先中国很多。

4、除了航拍,无人机还能干什么?

正如现场嘉宾说的,无人机就是一个飞行平台,加载不同的设备,它就能完成不同的任务。那么无人机到底能干些什么呢?

1)成熟度高:航空摄影、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基建、影视节目制作,建筑设施和房地产数据采集;

2)成熟度中:边境巡逻、精准农业、石油天然气勘探、气象研究/天气预测、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等;

3)成熟度低:物流运输。

其中航空摄影和边境巡逻主要利用无人机的信息采集能力,一般搭载的设备包括摄影摄像机、红外或激光扫描等,比如海警、海关利用无人机进行巡逻、追查和缉私等,甚至军方会给无人机加载武器,实现察打一体。

现场嘉宾向大家展示了无人机如何对建筑进行数据采集:无人机按照指定路径在建筑四周飞行并拍照,软件会记录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并记下每一张照片拍摄时与建筑的距离及所处的角度,然后用软件对每张照片进行计算最终合成完整的建筑3D模型。当我们看到合成的3D模型之逼真都很惊叹,更为惊叹的是软件给我们展示了无人机飞行的轨迹以及轨迹上每个点拍摄的照片在建筑的上方排成的曲折路径图景,有种《黑客帝国》子|弹时间的幻觉。

据说现在还有更先进的软件,可以边拍摄边生成3D模型,想想就有电影《普罗米修斯》的科幻感。其实也可以用多架无人机在一篇区域像耕田一样进行扫描,然后用软件生成3D模型进行数据采集。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去年天津港口爆炸案就有初步体现,很多民间自发无人机航拍为公众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提供了清晰的图像。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政府能够第一时间使用无人机进行爆炸现场勘察,获得足够信息后再制定灭火救援计划,就不会牺牲那么多年轻的消防官兵了。

虽说在工农作业方面,传统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仍有很大优势,但近年来无人机在农林喷洒、电力巡线、物探、气象监测与环保等方面已经开始不断蚕食它们的市场,让通航运营商开始感到压力。无人机还可以进行线缆吊挂作业,作为中继通信的连接点,建立局部空中通信网络。

现场嘉宾还展示了一种有线无人机,导线可以供电且避免无人机失控飞走,如此短则飞行几个小时,长则飞行数日甚至更长时间。这种无人机的用处很大,比如刚才说的中继通讯,还有气象监测,侦查,监视,拍摄等。有了这种无人机,就没必要花大价钱修建高塔,可以直接用这种无人机把塔的监视高度瞬间提升100-150米。有人甚至把这种无人机跟汽车和游艇合起来用,那就变成一个可移动的高空监视塔。

此外,无人机还可作为军用靶机,甚至有人还开发出像星球大战里的空中魔球,可以悬浮在空中并在室内自主飞行且不会撞到障碍物。还有一种趋势就是,直接把现有的直升机和飞机改成无人机,也就是加入飞控系统,有点像蝙蝠侠的飞车,可以蝙蝠侠自己开,也可以由他的管家阿尔弗雷德遥控操作。现场嘉宾透露,现在军方正在把退役飞机设法改成无人机,说不定将来航空母舰都变成航空无人母舰呢。

5、无人机哪些技术比较成熟?哪些还需开发?

目前无人机技术比较成熟集中在通信系统、GPS、微处理器、发动机、传感器方面;成熟度中等的主要是感知和规避能力、引擎;而成熟度最低是电池和其他动力。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消费级无人机的巡航能力只有15-20分钟时,都惊呆了,这么短啊?在苹果表巡航能力达到18小时尚且被世界人民吐槽半死的今天,无人机居然只有20分钟不到的续航?不过,现场的嘉宾认为无人机的电池技术发展还是挺快的,特别是在专业级无人机领域,电池的续航能力进步很快,现在可以做到满载45分钟,甚至超过1个小时。况且现在石墨烯技术出来了,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这项技术一旦使用,将会给无人机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关于无人机通信系统,有一点比较有意思,就是可以利用无线电干扰对无人机进行安全抓捕,这个可比某国开发特种老鹰捕获无人机要靠谱得多。那些可怜的老鹰,如果没抓好,那腿被无人机叶片给削到的感觉得多痛啊!无人机的通信目前用的是免费频段,靠地面基站、卫星信号等,只要你把那几个频段掌握了,就可以实施无线电干扰,甚至还有开发出对付无人机的多普勒雷达,可以自动识别鸟类和无人机,并通过电子qiang引导无人机原地降落。

当然还有一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比如用高能激光直接轰下来,也可以用无人机拉网拦截,或者弹射玻璃纤维缠绕等。总之,随着无人机的数量以指数级增长,未来抓捕无人机将是一门很有前途的生意。

关于导航技术,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可以使用GPS系统,几乎所有厂家都是优先支持GPS的,而在中国还可以用北斗系统,包括大疆的产品是双模的,哪个系统信号好就用哪个。中国的北斗系统只能在国内使用,但数据传输是双向的,而GPS是单向的。目前GPS系统有一个缺陷,就是无人机到室内就无法使用,特别是使用无人机进行矩阵表演时,GPS在室内无法定位,必须要自己搭建信号台,让无人机在台上通过光学信号来识别位置,成本非常高,据说搭一个这样的台子要好几万,甚至十几万。

6、无人机送货真的可行吗?载人无人机靠谱吗?

包括京东、阿里和亚马逊都尝试用无人机送货,问题是靠谱吗?中国人口多、高楼林立、社区布局复杂,障碍物也多,无人机如何避开障碍物?如何安全降落?如何精准定位以及正确识别客户?如何签收?所以,现场嘉宾认为,或许未来的无人机送货只能先在郊区固定线路进行,最后一公里还是需要人来送。

此外还有政策法规的限制。2013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重量小等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而送货无人机显然会普遍高于这个标准,如此纳入监管体系,送货成本大大提升。而且中国对于反恐和公共安全的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这种每次飞行都是临时的、随机的、非固定线路和非固定空域的飞行,控制比较难,如果运货过程中东西掉下来砸到国家领袖怎么办?如果无人机挂炸|弹飞行,那怎么办?不要说中国,就是FAA目前也限制很多。

现场嘉宾认为,未来比较有前途的无人机应用应该是聚焦在对人影响较小、在固定区域飞行且高度较低的领域,比如农林植保和航拍,此类无人机发展这么快就是这个原因,且类似的应用将来前景乐观,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厂家,都会获得很大的发展。难怪大疆在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制霸全球后,马上就开始进入植保无人机领域。

亿航的载人无人机产品发布后引起全球轰动,使得该公司的估值也立刻飙升。但是,现场嘉宾认为目前载人无人机推出还为时尚早,离真正走入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载人机对适航的要求比无人机高出好几个数量级。目前,无人机要做到载人的适航标准,那么就要从每个零件的材料重新研发,所有结构重新设计,所有部件全部按照载人机标准到民航局取得适航认证,且设计制造还要取得TC许可证,整机还要取得适航证。

一位AW高级直升机工程师说过,要研发一款售价在1500万美元的直升机,要投入约50亿美元的开发费用。可想而知研制载人机的难度有多大。所以,如果是直升机或飞机的厂商要开发一款载人无人机,那肯定是靠谱的,因为他们只需要把现有的直升机或飞机进行改装,增加无人驾驶的飞控系统即可;而无人机厂商要研发载人机,那么适航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

7、无人机飞行需要申请空域吗?政府是如何监管的?

去年12月,美国FAA已发布新的监管要求:所有重量大于250克、小于25千克(包括诸如摄像机在内的载重重量)的无人机进行注册。中国目前对民用无人机(含航模)监管比较复杂一些。重量在116公斤以上归民航局直接管;重量在7-116公斤的无人机由民航局授权AOPA管理,驾驶此类无人机必须考取执照;重量在0-7公斤的,飞行时在目视范围内的,不需要考照,但如果是超出目视范围的(也就是你是看屏幕操控,而不是直接看无人机操控),就需要考执照,同样归AOPA管理;另外,航模归国家体委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管辖。

问题来了,7-116公斤级还比较好区分,而0-7公斤级的,很多航模和无人机界限越来越模糊,到底是归AOPA还是国家体委航管中心呢?另外,如何界定目视范围?依靠警察来识别?看你是盯着屏幕还是盯着无人机进行飞控操作?这个社会监管成本也太高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人机飞行要不要报批空域?按照法规和政策,那当然是要报批的,但是怎么报批,找谁报批?

去年有一家无人机航拍运营商接了一个上市公司的业务,要拍摄一栋大楼。考虑到客户是上市公司,就想把手续做完善一些,不要因为一些法律问题影响到客户的声誉,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空域报批,如何做到合法飞行。笔者请教了业内很多专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报批程序,只能像通航公司那样,找当地空军报批。

通航公司常年跟局方和军方沟通顺畅,有渠道,相互之间信任,报批容易,但是无人机运营商大部分既不认识空军也不知道程序,如何报批?就算你托人把文件递给空军,空军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忙,根本不会理会无人机飞行这等小事。目前,只能期待AOPA开发的Ucloud无人机监控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了。

8、考个无人机执照怎么样?

前阵子被一张长得像动车票的“无人机执照”给刷屏了,很多人一开始以为那就是无人机执照,后来AOPA在3.15出来打假后,才真相大白。这期活动,有幸请来了瀚动浩翔的陈总,大家才亲眼得见一回真的无人机执照。一张假执照就能刷屏,可见现在无人机执照有多火。去年AOPA统计的无人机培训机构是43家,今年已增长到57家,短短几个月增长了32%。

报名参加培训的人,根据现场嘉宾提供的数据,大概去年6月份是700人,9月份增长到1200人,12月已是2100人了,而今年3月份1个月报考的人数就相当于去年半年的数量。目前无人机主要划分为固定翼、直升机和多旋翼以及其它类别。

考取这些类别的无人机驾驶执照,需要报名者年满17周岁,身体健康(体检标准与汽车驾照差不多),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飞两个环节,执照的类别包括驾驶员执照、机长执照和教员执照,培训价格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校的情况会有所不同,大概在几千至几万元之间,训练的课程内容、飞行操作的时长以及训练的难度等是决定价格的直接因素。无人机驾照并不是由学校颁发,而是由民航局授权的AOPA协会颁发,但校必须是由AOPA审核与认证的具备培训能力和资质的单位。

9、现场嘉宾其他观点汇总

1)目前无人机保险主要还是聚焦机身的保险,但无人机本身价值不高,应该开发对其搭载的专业设备的险种,并且像通航那样,要有第三方责任险,也就是无人机掉下来砸伤人或砸坏东西的赔偿。

很多人问,考执照有什么用?第一个有用的就是保险,只有你合法拥有执照,保险公司才会受理投保和理赔。

2)无人机的应用对于有人机各方面都有冲击,农业植保方面必然也是这样。但无人机不会也不可能全面代替有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不过有人机农林喷洒的最大隐患是安全问题,另外相对有人机来说无人机受天气影响较小。

在东北沃野千里的农田更适合固定翼飞机做喷洒,而在山东等农业大省往往田地是被道路或者成排的树木分成一块一块的,所以在山东原来更多的是用直升机作业,但对于更小的地块直升机作业受限也很大,并且往往小地块之间农作物的种类也不一样,需要的农药也不同,如果控制不够精确的话,会对非目标农作物产生伤害,甚至引发纠纷。所以体积更小、控制更精准的无人机会是更好的选择。有人机和无人机之间应该是互为补充的。

3)如果你手里有5000万,想进入无人机领域,建议不要做生产,也不能做研发,可以考虑做培训或体验,也可以为无人机厂商做测试,或者举办全球无人机大赛。

4)现在虽然已经有57家培训机构,但因为市场比较大,所以竞争还不算激烈;虽然有新学校不断开,但也有老的学校关闭。表面上看,全国2000多个无人机执照,平均到每家一年只有50个左右,但那是已经拿到执照的,而培训机构是做现在正在报名学习的人的生意,所以每个月招个40名学员是可以做到的。中国差不多有5万人在从事与无人机有关的工作,很多企业自己用无人机,以前是租赁,现在是自己采购,所以需要考照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5)在以前培训机构尚未兴起时,很多飞手会故意把无人机飞到运输机场,进入禁区,然后放视频出来炫耀,这是非常不对的。无人机飞手和直升机以及飞机的飞行员是一样的,必须要飞行员的责任感,知道如何把握风险。所以,无人机考照,不仅是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飞手的安全意识和法规素养以及飞行管理能力。

6)随着电池技术的改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无人机将成为真正的移动物联网。

10、科普一下:如何区分航模和无人机?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问得很多人直“懵逼”。随着航模不断智能化,无人机不断轻小化,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严格来说区别还是有的:

无人机有飞控系统参与控制,或由飞控完全自主控制,而航模为人工控制,如果不操作遥控器,航模就会坠毁(因为没有飞控参与控制);

无人机重量跨度大,几千克至上万千克都有,而航模一般重量较小,常见的是几千克至十几千克,几乎没有一吨以上的;

无人机主要执行军用和民用的各种比较复杂的任务,民用方面很多还是商用,而航模侧重于航空模型运动、竞赛、爱好者研究交流以及个人娱乐;

无人机有任务载荷系统,而航模多为运动和竞赛,一般不装载荷系统(高级或改装的除外);

无人机操控人员包括观测员、驾驶员、机长和教员,有些还需要考取执照;航模操控一般仅为一人,无机长和观测员,亦无资质要求,仅有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制定的试行技术等级标准,且无法律强制力;

航模由国家体委下属的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管理,适用体育类法规,而无人机由民航局和AOPA管理,适用航空类法规。

}

绵阳鹏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无人机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及销售的科技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室外无人机编队产品生产销售、行业无人机定制开发、无人机商业飞行表演服务,提供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RTK高精度差分定位技术、飞行控制技术等综合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与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文旅、科研、消防、林业、测绘、电力、环保等多个领域。

}

5月1日,1374架在西安城墙南门编队飞行表演,摆出西安城墙、丝绸之路、四十周年等图案,创下“数量最多无人机表演吉尼斯世界纪录”。不过,一些网友从现场拍到的视频显示,当天演出现场出现意外,图案的左半部分变成了“乱码”。

演出现场图案的左半部分变成了“乱码“ 图 

一份来自采购招标网的《关于春舞大西安城墙千架无人机光影盛典活动无人机表演项目成交公告》显示,此次成交供应商为广东白鹭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亿航白鹭),表演项目的成交金额为1050万元。上千万的“出场费”也让不少网友咂舌。

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无人机编队表演与高额演出费用背后,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转型探索。在大疆一家独大的无人机领域,受场景适应能力、售后保障、续航时间等的掣肘,无人机发展一直受限。各家公司纷纷在消防、监控、植保、电力等工业领域探索,但盈利一直是难题。

这次出现失误的表演和高额的“出场费”,把无人机编队表演从幕后推到了台前,这并非第一次文艺演出中的无人机表演,但一定是它最出名的一次。不少人惊叹演出费用之高,编队表演,也似乎成了一些无人机企业消耗库存,寻找新的盈利点的利器。

表演报价一台无人机一万

1050万的费用是一次演出还是常态化的多场演出?西安城墙管理委员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这一款项包括5月1日当天的演出费用,以及4月29日的彩排和申请吉尼斯纪录等的费用。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致电亿航白鹭客服得知,无人机编队表演报价为一台无人机一万元,超过200台可打八折。但具体需要的台数根据表演的元素以及甲方的预算来设定。具体流程包括,甲方提供表演的内容,亿航白鹭出设计方案,数字、字母、简单图案基本能实现,太复杂的图案则不太好呈现,后续还要看场地,并需甲方报批空域申请。

提供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的团队不止亿航白鹭一家,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在另一家演出提供商,也是某无人机生产商处了解到,500架无人机编队的价格,随着造型和图案难度的不同,报价大概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有业内人士称,编队越庞大,演出的难度和成本也会不断增大。

上千架无人机在空中编队

无人机技术领域专业人士刘飞(化名)介绍,编队表演是在无人机控制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应用方向,需要涉及飞控系统、飞行平台硬件、地面站三个部分的技术支撑。

“要实现编队飞行还需要射频通信技术使每个独立飞行的无人机实现相互配合的飞行动作,这次不理想的效果有可能就是由于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成因可能有现场电磁阀环境的因素,也不排除有流程操作因素。”刘飞分析到。

一位不愿具名的无人机公司创始人分析,无人机编队需要解决授时和同步、导航和定位、数据、通讯和抗干扰、路径协调等多个难题;多架无人机协同运动需要精确的定位也需要精确同步的时间,编队还需要规划合理的路线同时要应对相互间的干扰;如果是做特技飞行表演,对控制要求很高,如果只是静态或准静态的LED灯光秀控制难度相对较低。

在星瀚资本运营总监看来,无人机编队表演为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多机的引导和协同,队形设计、气动耦合、队形的动态调整、航迹规划、信息互换以及编队飞行控制策略等问题都非常关键,成本会伴随机体数量增加而大幅提高。

千架无人机亮相西安城墙 

收入超出预期的编队表演

“去年做了几十场,今年收入会过亿”

承接此次西安无人机表演的亿航白鹭的官网介绍,公司专注于一键式操作多台无人飞机编队在指定空域呈现及变换信息,以空中媒体的形式,将科技与媒体、广告融合,利用无人机、VR、AR、裸眼3D、激光投影和全息技术等科技元素,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和补充。

有报道称,去年以来,亿航白鹭的母公司亿航智能花了很长时间做各种业务的转变,从to C转到包括编队表演、行业应用以及跟政府的合作等业务。

亿航智能创始人兼CEO胡华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亿航已经接到大量订单,包括来自184(其研发的载人机)的、政府合作的、还有行业应用以及大量编队表演的订单。

2017年以来,亿航白鹭已经承接了多场大型活动的无人机编队表演,包括电影首映礼、香港回归20周年、灯光节等活动,上述业内人士刘飞也表示,亿航在编队表演领域有一定的地位,之前并未出过问题。

千架无人机亮相西安城墙 图 视觉中国

显然,编队飞行表演已经是亿航智能的招牌之一。其CEO胡华智在4月接受采访时表示,飞行编队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公司的预期,本来只是打算拿无人机表演给大家一点空中造景的喜气感觉,同时做一些资金上的回收,没想到甚至扭转了亿航消费级无人机不盈利的颓势。“我们去年做了几十场,今年表演的收入甚至会过亿,这是我们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此前就有报道称,今年五一开始,无人机编队就将在西安实现常态化表演。

而对于无人机编队表演这一业务的拓展,易瓦特无人机创始人赵国成觉得,这是顺应无人机行业发展趋的“明智选择”。因为在他看来,这条路上需要新的点来刺激市场,无人机原来大家知道的只有航拍,现在大部分人知道还可以做编队,这样的转型或者说新盈利点对行业发展也是一种贡献。

消费级无人机“去库存”

亿航白鹭所属母公司亿航智能的宣传文案介绍,其由来自中国和美国硅谷的爱好者创立的智能无人机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创立之初,亿航智能推出了智能无人机GHOSTDRONE 2.0,特点在于可直接用手机APP操控。但由于国内对于消费级无人机的管控和限制,加上强大的竞争对手,上述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并没有占到多大的市场份额。

此后,亿航智能以低空中短途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不过,这款产品运营的可行性、安全性以法律等问题上让亿航184饱受质疑。

快速发展的同时,关于亿航的负面消息时常见诸媒体。2016年末,亿航智能被曝大规模裁员,2017年10月左右,一张亿航被追债的照片现身网络:其办公楼前的横幅上写着“广州亿航欠贷款19个月未还。”2018年3月,据雷锋网报道,亿航美国分公司已于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9日在加州申请破产,原因包括为“消费类无人机由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基本上销售不出去;公司欠了美国房东(办公室)一百五十万美金,被告了。”

对此亿航方面发布了名为《关于“雷锋网”针对亿航不实报道的郑重声明》的声明,表示由于其正常公司的业务需要调整架构,“将面向美国市场销售和服务等职能收回国内总部统一管理”,于是亿航决定关闭美国分公司。

记者在4月18日的一篇报道中称,胡华智坦承,在目前竞争环境下,消费级无人机确实难有较好盈利。他告诉记者,“我们之前有几千台的库存,但是我们把这部分库存利用起来,来从事编队业务,产生了很可观的收益。”

在4月末接受另一家网站的采访时他表示,某种程度上,编队飞行扭转了亿航消费级无人机不盈利的颓势。“我们原来大概有几千台的库存,这些库存占用了我们很大的资金,2015、2016年,我们相当于把很多的钱变成了货,在财务认定上是亏损的,编队表演是我们去库存很好的办法。”

“我们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胡华智在上述报道中称,亿航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但未公布融资细节。此前,亿航在2014年12月完成了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在2015年8月完成了由金浦投资领投的4200万美元B轮融资。此后便一直没有新的融资消息放出。

经历了一场寒冬,这家“有故事”的无人机厂商,是否可以依靠飞行编队表演和其宣称的无人机物流华丽转身尚未可知,不过能够预见的是,在今后的各类庆典中无人机编队表演会越来越多。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表演,其自带高科技基因,但却受场地、天气、空域申请等等因素的影响。

在星瀚资本运营总监张昊看来,无人机行业发展至今,常规性应用场景基本已经被头部企业所瓜分,长尾场景的规模和需求迫切程度不足以支撑其他企业的长期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路径之一,无人机编队表演短期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何发展为长期的业务,如何创造可持续价值,这都是转型者们要考虑的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机飞行表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