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经是不是比读经更有效?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随着朗朗的读经声,2020年吉林省基督教“圣经日”读经活动正式开始。为响应基督教全国两会“圣经日”活动的号召,吉林省基督教两会向全省教会发出开展“圣经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省基督教活动场所和信徒按基督教全国两会圣经事工委员会的活动安排,积极组织信徒参与“圣经日”活动。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教牧同工积极参与用家乡话恭读圣言比赛,他们穿起鲜艳的民族服装,用朝鲜语朗读《诗篇》第23篇,分别录制了姊妹版、弟兄版、夫妻版、家庭版,表达了朝鲜族弟兄姊妹渴慕神的话语,热爱家乡,为祖国家乡祝福的心情。

在“圣经日”主日,吉林省各地场所都举行了“圣经日”主题敬拜。吉林市船营区北京路感恩堂“圣经日”主日敬拜中,吉林省圣经学校副校长刘兴刚牧师引用《提摩太后书》的经文,以“我们是基督徒”为题证道。 

洮南市育英基督教堂“圣经日”主题敬拜,张红牧师以“读经、行道”为题证道。 

长春市绿园区皓月大路基督教堂在“圣经日”,王芳牧师带领信徒们一起读经,鼓励信徒“爱读经、勤读经、乐读经”。 

公主岭市范家屯基督教堂在“圣经日”组织集体读经活动。 

长春市双阳区马排头基督教堂的 15位弟兄姊妹在抄写圣经,最早的从2010年就开始抄写圣经,一位80多岁的老姊妹已经抄写了两遍。 

延边州敦化市光明基督教堂非常重视信徒读经,多年来一直坚持组织信徒抄写圣经和读经。为了使信徒能够有系统的读经,他们特别为信徒预备了读经表,按着读经表进行读经,读出圣经的果效。在“圣经日”之前,还特别为贫困信徒赠送圣经,使贫穷的人有福音听。

辽源市东丰县南站基督教堂在刘雪松牧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圣经日”活动。在鼓励信徒抄写圣经的同时,还使用书法、绘画等方式,结合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圣经的话语。一位当地非常有名气的信徒书法家,把自己抄写的圣经作为礼物赠送给教会。 

梅河口市海龙基督教堂举行乡音读经活动。

蛟河市民主街基督教堂在“圣经日”举行祈祷会,参加敬拜的信徒一起读经祷告,彼此勉励,让神的话语掌管自己的人生,以实际行动遵行圣经的教导,为家乡祈祷祝福。

梅河口市红梅镇基督教堂从2018年7月1日起就开始了读经活动,他们从《创世记》开始,依次每天读三章经文,每天晚上利用半个小时进行圣经知识问答,加深对所读经文的记忆和了解。

此外,长春市亚泰基督教堂、长春市绿园区四季青基督教堂、白山市松江河基督教堂、延边州安图县松江镇基督教堂等场所都分别举行“圣经日”活动,推动信徒“爱读经、勤读经、乐读经”,使圣经的话语成为信仰的根基,给教会带来新的复兴。 

}

回复关键词:心经,限时免费领取心经手抄本

佛经是佛法的载体,佛法的传播离不开对佛经的传诵,那么简短易读的佛经,就更能让人广为传诵。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这样的一部佛经——简短而易读。佛法的胜义谛离言绝相玄妙深奥如空如藏,当依般若而显,当依般若而证。

世人眼中诸相皆象,大小分明差别宛然,而佛眼照见则大中现小、小中现大,皆为五蕴依空而立。楞严经云:“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即一切法,能离一切相。“即”者“迎合”之意,于相起时,不耽于相缚,而迎合乎法。迎合之用妙在无非不非无是非是。“蕴”则无非不非,“空”则无是非是。蕴起于颠倒,则便现有世界、众生。

从相而依相,习处颠倒中,则不知颠倒所在。于颠倒中不知颠倒,则颠倒相续,执为挂碍,若能知为颠倒则颠倒可离。心经有云:“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于颠倒中知为颠倒,斯为般若,有大自在。“般”者,无非不非;“若”者,无是非是。

无非不非则非因非缘,非因非缘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无是非是则非自然非不自然,非自然非不自然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句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经偈,听闻过这句经偈的人中,或许更大部分并不曾认真地学习过佛法经典。那么这句广为传诵的经偈,是否就是心经的要紧之处呢?

一般来说只有最要紧之处,才会被人普遍重视,然而呢,心经的重为要紧之处却并不会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经偈之所以能够广为传诵,大概是因为这句经偈的理解自由度最大,大家尽可按照自己的诉求来作出不同的理解。或者可以说,只要是没能照见五蕴皆空的人,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解,都会是片面而不准确的。

那么哪一句经文才会是心经的要紧之处呢?心经以般若为名,般若为波罗蜜多法门,义旨趣向“五蕴皆空”,般若为修习法门,为了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有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照见五蕴皆空”则有大自在,照见五蕴皆空证寻大自在,并非一蹴可就。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五蕴未空的凡人,在修习般若、照见五蕴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什么原则呢?

坚持什么原则能让我们从“空、色乖离”的凡夫境地,得趣佛法胜谛从而通向菩提之路呢?这个需要被坚持的原则就是心经的经文之中,只是常常被读经人所忽视了。或者可以说,要是忽视了这句经文,那么心经你就白读了。心经的最要紧之处是: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修习佛法的人,想要在五蕴之中照见五蕴皆空,就必须坚持“无所得”这个修习原则,离开了“无所得”这个原则,就不可能于五蕴之中照见五蕴皆空,就不能得大自在。以无所得而故大自在,有所得斯即烦恼,无所得斯即菩提。所以呢,心经有云:以无所故,菩提萨埵。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告知删!此文诸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

今天是中国国医日,又名“中国国医节”。

中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哲学理念,很多地方和佛教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中医治本,从根上祛除疾病。“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佛教可以说是广义的医学,是治疗人生疾苦的良方。佛法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养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养心。 因为中医是辩证法,而佛家也讲辩证。辩证就是中医与佛家共通之处,所以学中医者,都对佛法有一定了解,参悟佛法的人,也大都熟悉中医养生之道。由此可见,佛教文化对中医产生的深远影响,比人们想象的更为直接。

佛陀年轻时曾经学过五明之一的医方明,也就是找出四大不调、寒热等一切疾病原因,并加以治疗的一门学问。经典记载佛陀弟子中有医圣之称的耆婆,根据佛陀的指示,完成许多杰出的医疗措施,比方诊断肠闭塞的病人,先施以麻醉,再切开腹部,将肠整复,最后缝合腹部,完成治疗。这与现代医学的外科剖腹手术相似。此外,佛教经典中有关医疗方面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如:《佛医经》、《医喻经》、《疗病痔经》、《治禅病秘要经》、《齿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等,都有谈及医药的问题。因此,如果说佛教的医学祖师是佛陀,那是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佛陀不仅治疗众生身体上的疾病,更擅于对治众生各种不同的心理病症。相较于世间的医生,恐怕不能洞察人类生老病死的根源,也无法治愈人生的烦恼与业障。

佛陀的确是伟大的医生,他能觉悟世间生老病死的根源,引导世人得到身心愉快的生活。例如《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为诸比丘说风、痰、冷三大患;此三大患有三种良药可医治,即:风患者,苏及苏所作饭食为良药;痰患者,蜜及蜜所作饭食为良药;若冷患者,油及油所作饭食为良药。

佛陀主张疾病的治愈,要靠医师、看护以及病人三方面的互相配合、协调才能达到医疗效果。由此可见,佛陀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更是人间的大医王。

中医将病因分为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外感六淫(寒、暑、燥、热、湿、风);

日本“汉方养生谈”亦分病因为内七情与外五邪(风、寒、暑、湿、饮食劳倦等)。

七情被认为是生病的主因,因为“七情是五脏之主,喜和恐太过激烈,伤心;怒则伤肝;忧则伤肺;思则伤脾;惊悲则伤肾”。中医从内外因来谈疾病产生的原因,与佛经阐述者颇多相似之处。中医常言说:治病要对症下药。而在佛教中,我们针对众生不对的身心疾病,也要对症下药,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根”不同,所需要的治疗措施也不会相同。另一方面,中医讲究调理和疏通,讲究身体经脉,这也和佛教的圆融境界相同。

身体有了疾病,我们不是直接去围堵杀死病毒,而是通过疏通调理的方式排出毒素。

1、素食――远离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素食是我国汉传佛教饮食文化的核心内容。佛教的素食是指不食荤腥,其中荤是指蒜、葱、小根菜、韭、兴渠等五种气味强烈辛臭的蔬菜;腥指一切动物的肉。不食前者是为了清净身心,不熏扰他人,不食后者是出于佛教的“不杀生”。佛教的素食文化也是长寿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台湾台大医院的陈瑞三教授曾经花数年的时间对台湾49座寺院里249位出家人做各项身体检查和血液分析,并选出1057名荤食者来做比较,研究结果是:素食者体内胆固醇含量非常低,而低胆固醇者正是少发“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血管方面的疾病的群体。世界五大长寿区的饮食也属于低热量饮食,他们的主食以粗制米面及薯类为主,副食多吃蔬菜水果。该地区死于心肌梗塞的比例比其他地区低24%。研究表明:素食,摄取低能量食物有利于长寿。佛家的素食文化,乃长寿饮食文化。

2、抄经――身心安静,气血通畅

自佛教传入中国,僧人、禅师在读经之余常挥毫抄写所读经文,不仅可以传播佛法,而且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抄经的过程中,你必定会有所得,如果你不能参透经文中的无量佛法,但你至少能获得一份内心的安宁。现在生活环境各方面压力变大,通过抄经可以令身心安静,气血通畅。心静定则气脉通畅,气脉通畅则百病不生。同时圣贤经典本身磁场频率较高,抄经时可以净化人体磁场,提高自身正能量。星云大师曾说:“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钱买药、买保健品找什么健身良方。这些不是都没有用,最好的方法就是抄经。”

3、打坐――养身延寿,开启智慧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禅坐的过程就是思想极度放松的过程,目的是要达到无思虑的冥想入静状态。追求明心见性、解脱自在。真正做到开悟,去除一些主观性的迷惑。发展出对我们的心智、情绪内容和内心世界的自我掌控力。对于我们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生活饮食及其不规律,导致身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此后接踵而至的是无休止的焦虑和不安。而打坐就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好的方法。因为打坐的时候,将散乱的心彻底安定了下来,大脑也处于了静定的状态。心境达到清净安祥,气脉自然畅通。所以打坐能改善都市生活带来的劳累;净化身心灵,体验内在宁静、和谐、喜悦;减少忧虑、抑郁及情绪低落的困扰;改善注意力;全面改善身心健康;改善睡眠质素;释放压力等等。

4、菩提心――远离诸病

很多人都听说过“菩提心”,却未必知道这颗菩提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对疾病的治疗还有帮助?菩提心其实就是利益度化众生而追求无上菩提的誓愿,是清净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利益众生”。就是你的“慈悲心、拯救心、改造社会的心”一颗种子若是不发菩提心就很难成佛。当你有了一颗菩提心,就有了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帮助他人、慈悲为怀的意识,这样自己的果报也是越来越好。南怀瑾大师曾经说过:佛眼看世间,一切众生皆在病中。病从何来?病从业生。业从哪里来?业由心造。换句话说,要如何才能身心无病呢?很简单,发菩提心,就可以远离诸病。

5、过午不食――远离肠胃疾病

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过了13点就不能再吃饭了。饿了怎么办?可以喝果汁、吃水果。中医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饭,不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是为了养生。“过午不食”是佛教“八关斋戒”中的一项内容。过午不食其实是一项非常科学的养生方法,其中蕴含有非常大的生命科学智慧。受持八关斋戒也能够让我们的肠胃得到休息。现在人们很多的疾病就是因为肠胃引起,如果能够受持八关斋戒,也是能够让我们肠道比较清净。

6、八段锦――治病强身

很多慢性病以及缺少运动的白领最应该学习的是“少林八段锦”。少林八段锦是一套优秀的功法,它最大的优点是能锻炼人的精气神。能缓解疲劳,放松身心,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机能,还能通过激发身体潜能来治疗某些慢性病。少林八段锦动作从头至尾下肢其实都是一个站桩的状态,预备势甚至直接采用抱球式站桩进行锻炼,站桩能够促使肌肉筋脉特别是下肢产生节律式蠕动,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经气的布散。每天坐在办公室电脑前,颈椎、肩周、脊背、腰部这几个部位简直是过度疲劳的“重灾区”。八段锦除了治疗腰酸背痛的毛病以外,对于脾胃调理、元气补充、缓解压力等等都有着一定功效。随着人们对养生健康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专门去寺院学习八段锦。

避免不治之症的根本方法

谁都不想得病,但人生就有灾,病苦是八苦之一,人生怎能全躲过。使病苦少发生的办法不仅是锻炼身体,有很好的免疫力;同时也要业力小,福报大,这样在疾病来了,也会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而无福的人往往小病化大,大病化重,延误机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灾难。在同样的条件下,福报大的人比福报小的人更容易躲避病灾,即使有病,也很容易治愈。可见福报是人生命运中不可轻视的重要因素。多积福,少造业,不造业,才是避免不治之症的根本方法。病因是病毒感染、外伤等原故,而根子却是以往的业力。不解决这个根子的话,只治了标难以治本,即使这一劫逃过,下一个劫也会难躲的。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