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男的,我的身高193特别高找不到合适的身高的女的的话我想去寺庙不出家修行一辈子怎样?

一直没有因为“厌世”想出家,因为出家后面临的辛苦并不比在俗世里少(我是说真正的僧团生活)

在台湾做交换生,经常去中台禅寺,有很多年过七旬的和尚和比丘尼,他们都做了很多年居士,曾经是儿女,是丈夫、妻子,是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做了人应该做的事情后,才了断尘缘出家,希望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里成为出家人。

我很佩服这些爷爷奶奶,觉得他们才是真的僧人 —— 曾经的人。他们被亲切得称为“老菩萨”,丝毫没有在寺庙里养老的意思,同年轻的师父们一样精进,用功,卖力气。

当时也想,如果自己身体允许,在品尝过各种人间滋味后(毕竟此生为人,就要做尽人事),也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度过人生最后一程 —— 当时有了出家的想法,但要几十年后才实现。

在浙大上学的时候,杭州佛教氛围比较好,我经常去寺庙挂单,最喜欢住在净慈寺,一天24小时观察僧人的生活,他们真的好辛苦,晚间几点休息不规定,但是第二天4:30左右必须准时起床做一个小时的早课。

平时寺庙里,很多事物,特别是客堂(接待处)里的师父们,上至当家的大和尚,下至刚刚出家的年轻僧侣,没有闲着的,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的,健步如飞,到了法会或重要的佛教节日,几天连轴转都是常有的事儿,尤其是大的僧团,管理相当严格,007模式,容不下 所谓的“闲僧” ,节奏不比互联网慢。

有些法会要求师父们连续几个小时唱诵、跪拜,对体力简直是极大的考验,我偶尔参加法会,太疲惫了就打个盹儿,偷个懒,甚至溜走一会儿都可以,但师父们就得一直“站岗”,哪怕酷暑里浑身湿透大汗淋漓,还得继续。

还有,僧人毕竟还保留着人身上的习气,并不是完全开悟的佛,既然还是人,那人与人之间相处产生的“摩擦”“成见”等等在僧人中间同样存在.....

以前认识了一位师父,他20多年前出家的缘由是 —— 自己当时的女朋友心脏病没下手术台,他绝望至极,就出了家,当时他母亲精神一下子就崩溃了。师父跟我说的时候,非常平静,大概时间磨平了很多伤痛。期间,他一直保持着和俗世家人的联系,直到两年前他母亲辞世,因为此生未能尽孝还为母亲带来如此大的伤痛,他满眼泪痕。

还认识位孩童时就出家的师父,是年幼身体极差,养不活,送到庙里的。

还认识年幼出家,在庙里10年后,被师父赶走,原因是师父认为缘分已尽,该回到红尘中去了,不必继续做僧人。

所以每每听到“和尚们生活很优渥,有人养,不用干活,永远用最好的手机,坐豪车......”这类的话,我不敢苟同,首先,如果真的是贪图这种优渥生活才出家的,概率比较低,因为舍弃人家五欲需要非常人的决绝....

与其说是出家的冲动,不如培养下在俗世间的「出离心」

几年前,以为师兄修行很久,和我年龄相当,有了出家的冲动,但是考虑到到家人的想法,还是觉得既然生而为人就先扮演好做人的角色,他给我讲了「出离心」,我当时以为是一种「逃离世间的想法」,这一年也渐渐明白了一些 —— 明白世间种种相都是幻想,不能长久,唯一不变的就是无常,所以不执着地深陷其中,也是一种精神自由的法门吧。

}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者常有二三。男为僧,女为尼,吃斋念佛静心气。

我们大家对于和尚并不陌生,经典荧幕形象“唐僧”就是其中一个,着袈裟长袍,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

但是提到“”,心头总是萦绕着陌生感和神秘感。

然而有这么一个岛屿,岛上住着两万名吃斋念佛的尼姑,更有禁止成年男子通行的严格禁令,使世人难以窥得其真面目。

其实,这个神秘的地方不在别处,正是在我国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

尼姑们在岛上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什么禁止成年男性通行?真相是什么,秘密又是什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人间仙境”背后是原始蛮荒的落后

圣地常常位于高山之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同时,以俯瞰的眼光悲悯地看着众生的挣扎沉浮。

中国的佛教圣地的四大名山就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华山。”

尼姑岛也不外如是,它位于阿察乡境四千多米的高山之上。

这里被命名为亚青寺,是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修行圣地。

昌曲河将亚青寺分为两部分,河岸之东如一个独立的小岛一般,就是尼姑们居住的觉姆岛。

觉姆是藏语,意思就是尼姑,但也同时有“仙女”、“圣女”等。因而随着人们口耳相传,觉姆岛也渐渐被称为“尼姑岛”了。

此地的风俗是,人们的住所是自己修建的,而这恰恰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人们把房子修建在山坡上,红色的外观,狭小的空间,一个一个整齐地排列着,游客们也戏称其为“火柴盒”。

在觉姆岛的东南面,有座修行山,站在山顶能够俯视整座岛屿的美景。

从高处往下看,密密麻麻的“火柴盒”遍布在土地上,颜色鲜艳明亮的红与天际浩渺深邃的蓝呈现鲜明的对比。

而每到日升月落,人们看着太阳的圣光从远处的地平线上缓缓弥散,总是在心中升腾起强烈的敬畏感,跪下亲吻脚下的土地。

然而,在这样人间仙境的背后,居住在此地的尼姑们的生活是否如想象中的那么闲适安宁呢?

其实,这里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

亚青寺位于高山上,气温低温差大,环境恶劣,而且由于位居深山,这里交通并不便利,进而也就导致的物资匮乏。

因而在这里修行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吃斋念佛,清心寡欲,而是真真实实地进行苦修。

上文所提到的红房子就是她们自己亲手搭建的,而且受到财力的约束,建房子的材料也并不统一,条件好的可以用木头、石块,而条件差的就只能用塑料板、塑料布来进行修建。

这些小房子占地往往只有1—2平米,高度甚至都不足以让一个人直着腰站起来,但好在尼姑们往往盘坐念佛,不需要站起来。

她们需要自己挑水、洗菜、做饭,甚至需要背煤气罐,在这个只有女人的尼姑岛上,尼姑们自食其力,艰苦的生活教会她们自己的事情只能由自己来做。

“潜心修行”背后是严苛戒律的约束

要受到各种各样戒律的限制,广为流传的是出家人戒律五戒:

不杀戒、不偷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而尼姑们要受到的限制甚至更多,据说中国的普寿寺以戒律严谨著称,尼姑要持守足足348条戒规,大到“爱恨嗔痴”,小到“穿衣吃饭如厕”,都要遵守规矩。

而觉姆岛虽然远离尘俗之地,也依然受着种种戒律的限制。

在我们理解范围之内的,比如不能抽烟、喝酒、吃肉等,也不能使用任何电子通信设备。

人们或许会说,尼姑们都聚集在一个岛上,岛上又封闭落后,哪里来的这些诱惑。

问题就在于,越是神秘未知的地方,人们就越是想要一探究竟。

在觉姆岛这个地方,只有女性游客可以进入岛屿,她们可以与尼姑们进行聊天交谈,甚至可以同吃同住。

但前提是女性游客需要秉持着一颗对佛法的敬畏之心,不可以亵渎。

当尼姑们面对着来自岛外的女性游客,她们衣着光鲜亮丽,与尼姑们红色的长袍形成鲜明的对比,女性游客的长发与尼姑们剃度后的光头亦如是。

每年的旅游旺季,人们总是会见到这样一副奇特的景象。

以上来自现代社会的诱惑和下面将要介绍的来自大自然的恶魔摧残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由于岛上条件落后,这里也不允许使用电子设备,因而并没有通电,尼姑们在岛上像原始人类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活。

天亮时她们一同进行集体活动,在天暗下时,她们一同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

然而,这样恬静美好的生活在每年都会迎来一个艰难的时刻——冬天。

每当冬天到来,处于西南腹地高海拔地区的觉姆岛就进入了一年中的至暗时刻。

这里的风非常凌厉,仿佛刀片一样一刀一刀割在人脸上,而气温更是跌入冰点,普通人只好躲在家里取暖。

但在觉姆岛上的尼姑们也迎来了她们修行的重要项目——在红房子里进行一百天的独自苦修。

红房子的外壳并不是保温材料,因而房子里的温度其实并不比房子外的寒天冻地高多少,尼姑们也并没有更多更厚的棉衣来御寒。

因而其实尼姑岛上修行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闲情逸致,而是真正的苦修。

“禁止男性踏足的真相”和“天黑后的戒律”

觉姆岛被称为尼姑岛的第一个原因是,这里聚集着两万多名的尼姑,数量和规模堪称是我国第一。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这里禁止成年男性踏足。

不管是本地居民也好,还是外地游客也好,只要是成年男性就被禁止踏入岛屿。

其实,“男不入尼姑庵,女不进和尚庙”是从古代就形成的规矩。

佛门清净,出家人应当谨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欲和淫邪是出家人的最大禁忌,所以有这样的规定可以理解。

但是,让人觉得惊讶的地方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的众多寺庙对外开放,外界人士不论男女都是可以进入寺庙烧香祈福的,只是不允许穿着暴露或者有其他不雅行为而已。

所以时已至今,觉姆岛依然保留着这样严格的规定是令人惊讶的。

但同时我们发现,尼姑岛并不是禁止所有男性进入岛屿,而是禁止“成年”男性,那就是说未成年的小男孩是可以进入岛屿的。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我们会发现在岛屿上有不少10岁左右的小男孩的存在。

他们一般是跟随自己的姐姐或者亲戚来到这个岛上的,在未成年时他们跟随着自己的亲戚一起生活。

而等到成年以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待在这里,而要自己去修行,在山坡上修建自己的红房子,成为一名扎巴(藏语中的和尚)。

两万名觉姆和众多扎巴的存在,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地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在这个地区,人们把觉姆和扎巴视为一个神圣的身份,甚至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如果家里面能有一名觉姆或者扎巴,那将是一件令全家人感到骄傲的事情。

其实事实上,觉姆也是能够领到补助的,每个月大概在300元左右。

这个金额在现代生活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物欲低的觉姆岛足够觉姆们的日常开支。

在觉姆岛上还有一条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戒律,这条戒律在天黑之后实行,如果尼姑们违反,将会受到惩罚。

那就是——天黑后禁止进入商店购物。

其实这条戒律的设置并不完全合理,因为人难免遇上急事,如果自己很需要某样东西但不能及时去购买是让人很难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从戒律设置者的角度来想,物欲本来就是出家人应当严格克制的。

更何况是在晚上,如果尼姑们以特殊需求的目的趁着晚上到商店购买大量商品岂不是违反了出家人最基本的要求。

而且,从现实角度来看,觉姆岛上并不通电,因而岛上的公共设施在太阳落山后都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运行。

有着2万名女性的尼姑岛坐落于人间仙境的高山腹地,也有着原始蛮荒的落后之处;

这里是女性修行者们坐而论道的佛教圣地,也是受着佛教戒律严格限制的地方;这里不排斥游客叨扰,却坚决禁止成年男性的踏足。

这是一个美丽与落后并存,神圣与野蛮共生的地方,但不变的是穿着红色道袍,剃着光头的女性修行者们那饱受风霜雨雪摧残却依然鲜艳的面庞,那一心向佛吃苦修行的坚毅的眼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也许,人生的许多机缘,早已在最初的时机埋下种子,只待时机成熟便会萌发新的生机和境遇。——题记

生活和工作总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水逆在所难免。谁都有不如意的时候,也有对生活对人和事不确定的时候,有否定的时候。会悲观、会失望、会否定自己、否定他人甚至是社会。遇到低潮期,该如何破解呢?

HR都知道情商很重要,可只是提高对待他人的技巧,治标不治本。比如,与人相处,只是强迫自己笑脸迎人,强做和善,并不是什么好的办法,你也不会真的快乐,长久发展会更消极。

我觉得,要从根源上解决——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悟性,对生命的理解,还有对世界认知的格局才是王道。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一本加措活佛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它在我的水逆期度化了我一颗焦躁不安的心,也升华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再次巩固了我略有迷茫的价值观和信念。

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封面,给你人生最美的加持.

缘起缘灭,自是命中注定,也是有迹可循。

红尘醉弥勒徐大哥的离世,给我的触动很大。那段时间,我突然就很想念十年前一位故人,我的忘年之交的老朋友。我刚毕业的时候曾经跟随的一位山西籍女老总刘总一起在沈阳工作生活了半年多。我们在工作之余一起游历四方,聊过很多话题。

她真的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中年女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在外强女人,在家小女人。她信佛,但是从未要求我信佛。

那时候我也经常与她论道,挑战下她的佛学教义,她给我的解答,每每充满智慧和高境界,另我叹服不已。

比如,我在郊游的时候曾经问她:“佛”字的书写方式是一个人加美元的符号,就是人有啦钱,最好还是美元,就是佛了。那么为什么和尚都衣衫褴褛,需要托钵乞讨呢?佛很有钱,和尚很穷为什么?

她定了一会,回答:舍得舍得,只有舍弃一切,才能获得最多。一无所有后,才能镀成金身,立地成佛。成佛以后,受万人朝拜,比如寺庙里的镶金大佛。所以和尚没钱,成佛后佛家有金山银山。

时至今日,偶然间翻书,再次遇见真佛。能有幸遇到加措活佛的这本书,是我的幸运。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世界、人生、幸福、快乐、事业、情绪等方面的答案和启迪。

每每夜深人静的灯下读他,都能感受到活佛的那种达观、豁然,以及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洒脱和淡然,让人沉静安详。

这是一部可以源源不断给人补充内在能量的书。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人,面对世间何种烦恼,你都可以从加措活佛对人生的加持与开示中获得改变的力量,把自己变得更好。

世间一切苦乐都只是一步之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更有力量的自己。

这并不是一本经书,反而非常平实,语言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精悍。用很温和的文字,精炼的语言告诉你人生应有的态度。

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语言凝练,优美,值得反复阅读,甚至背诵,成为自己人生的箴言,总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无穷无尽的内生力量。

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特分享一下里面的经典内容:

一、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1、心中有痛,也要舍得。

很多事情不是逃避可以解决的,很多东西不是掩饰就可以抹去的。

不要用别人的目标来确定自己的方向,那只会让你迷失。如果你是一条鱼,就不要想着像鸟一样飞翔。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沉湎在其中无法自拔。

2、沉默的人生才厚重。

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很多问题。

3、人生经不起太多的耽搁。

命运无常,人生苦短,一旦耽搁下来,可能连告别的话语都来不及说出,就真的分别了。

人与人的相遇是用几世修来的,相识即是有缘。所以,凡事不必斤斤计教,退一步海阔天空。

4、学习即修行。能作茧自缚,亦能破茧成蝶。

5、短板决定生命的容量。

严格要求别人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6、不争不辩,不闻不问。

多花些时间和能让你快乐的人在一起,少一些时间和那些让你感到有压力的人相处。

快乐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和那些能让你快乐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快乐起来。

不是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向旁人解释,不停的解释会限制自己的人生道路,你所做的一切,只要自己认可,心安就好。

天不解释自己的高度,依然高远无涯。

如果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的欲望,就还会在意别人的眼色,也还会违心的去讨好,生活自然会轻松很多。

无欲是在生命退去喧嚣和浮躁之后展现出来的真谛,是人生意义的根本。

10、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学就三句话:算了吧,不要紧,会过去的。

我最欣赏加措活佛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书中的一个观点是,修行即是修心,通过你所经历的事情,遇到的人来修炼你的心性。

我觉得“懒惰、不作为、无能为力”不是真的佛系,“看透,看开,看淡;不念,不争,不惧”对世事洞若神明,坚持本心依旧,这才是真的佛心佛性!

加措活佛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怎样勇敢地去追寻这种感受。

内心充实,人生才能完整。

看破才能放下!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

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所左右。

摊开你的双手。握紧的双手再也不可能抓住别的东西,而放开双手却可以得到整个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贫穷还是富裕,都在同一条修行之路上,我们所做的一切,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为了修炼你的一颗心,一个灵魂。

外物带来的只是虚假的荣耀,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坦然,我并不觉得一个富豪就一定会比一个穷人过得快乐。如果某种得到会伴随着心理上的不安,还不如失去的好。拥有并不一定就是幸福,失去的未必就是快乐。

很多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从结果来看,却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一生碌碌、不可终日相比,这种一直走下去的态度是我最为推崇的。时间有着永恒的执着魔力,它会洗涤荡尽世间所有的虚无,只有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不改本色,人生才会历久弥香。

非常感谢,那些我成长岁月里总有高人指点,也总有贵人相助。原来,我在十年前就早已被刘总点化,播下佛性的种子。

人心如水,静则澄澈,不要扰乱他人的心,也不要动摇自己的决心。

佛系心境,让我更加从容淡然,也更加温暖仁慈,以这样的心境待人处事也会更加恒久绵长。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感谢加措活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身高170算矮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