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3D打印如何赋能行业?

文物进出境展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金名片

“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各领域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亮点,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外文物合作保护工程和联合考古项目成为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早期收获,中国逐步向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转变。

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动车组”。其中文物进出境展览是丰富文化外交、活跃人文交流的“金名片”,是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民心相通的“解码器”。2013年以来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250多个、文物入境展览130多个,展出地域实现突破,策展模式不断创新,社会反响超出预期。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展览品牌,如赴拉脱维亚、立陶宛举办丝绸之路瑰宝展、赴坦桑尼亚、德国、意大利、斯里兰卡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香港联合举办“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等等,多类型的国际文化交流,增益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数字技术让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最新数据,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的766722处:包括古遗址193282处,古墓葬139458处、古建筑263885处、石窟寺及石刻2442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141449处,其他类型4226处。但由于技术限制,大体量不可移动文物无法作为文物展品加入到文化交流活动中,只能囿于一地,建馆建园固定式展陈,使文化交流展陈活动中缺乏了最能震撼人心的大体量文物的踪影。

2017年《国家文物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阐明了“十三五”时期文物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从总体要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加强文物法治建设、完善规划保障措施、形成规划实施合力等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配套的12个文物保护工程中明确提出了诸如西部地区石窟保护展示工程、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保护展示提升工程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物合理利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规划》中设立了“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专章,强调要坚持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拓展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有效途径,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此,《规划》也提出如“中华文物走出去精品工程“等五大工程。从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文物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鉴于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方向,同时伴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如3D计算机图形、高分辨率渲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先进技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逐渐广泛应用,助力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与修复。数字技术也逐渐融入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领域,以全新的数字技术手段和超前的市场眼光,开创出一条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探索与文物科技应用创新之路,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充分调动市场手段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力量,做成一个既有公益性又有市场收益的全新产业。

借助3D打印技术,让大佛“走”出千年石窟

为了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自2005年以来,北京建筑大学石窟保护与发展研究团队与云冈石窟研究院紧密合作,开展石窟造像的文物信息留取与修复保护设计工作。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李爱群教授介绍说,针对石窟保护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我校石窟保护与发展研究团队率先在石窟的数字化留存与保护修复、基于艺术价值的表皮分区划分、石窟安全监测、面向石窟复制的结构和材料设计、大体量文物3D打印复制成型等关键技术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及多项工艺实施标准。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十几年来,他一直有一个梦,就是希望能找到1:1复制云岗石窟的办法,并且复制品能够象积木一样组装和拆解,方便到国内外去展示,让世界一起见证灿烂多姿的中华传统文化。

借助3D打印技术,云冈石窟第18窟在北京被成功复制,高大的立佛“走”出了千年石窟。这是继第3窟大佛成功复制后,云冈石窟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的又一重大成果。

据了解,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石窟整体高度近20米。为响应国家“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复制第18窟,向世界宣传、推广云冈文化,是云冈石窟研究院多年的夙愿。

据了解,云冈石窟第16至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由当时著名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其中,第18窟北壁主佛像高/gamia2019

大赛组委会联络人联系方式:

}

  10月11日,童心制物(Makeblock)在青岛召开2019年新品推介会暨经销商大会,并发布了一款桌面级3D打印机“mCreate”,这是童心制物(Makeblock)继激光宝盒(Laserbox)之后又一拓宽STEAM教育工具的重磅之作。此次发布的mCreate 3D打印机,结合创新 Genius 智能调平技术,配备智慧型专利喷头组件、断电续打功能及磁吸式柔性打印平台,可全面提升打印成功率,细腻还原每个真实创意。此外,mCreate支持快速切换至激光雕刻模式,满足更多教育或创作场景使用。

2019年新品推介会暨经销商大会现场发布新品

  首款真正免调平的3D打印机 实现超高打印成功率

  众所周知,3D打印的 “调平过程”对于整体打印成功率和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据了解,在3D打印过程中,首层打印失败案例有87%是因为没有好的调平,而首层打印不好,将会98%导致打印失败。传统调平方式主要依靠于反复手拧螺丝,通过来回抽拉纸张感受顿挫感的方式来判断调平点高度是否合适,这种方式操作相对繁琐,依赖直觉和经验,易产生较大误差。现在市面上多数声称自动调平的3D打印机,需依赖外置硬件传感器或弹片装置进行间接测量,其本身与喷头存在天然的高度误差,容易导致调平精准度不高,影响打印结果。

  童心制物(Makeblock)mCreate的发布彻底打破了3D打印机的调平桎梏,它采用独家Genius智能调平技术,真正做到无需调平,开机即可精准0误差打印。其原理是通过喷头中的AI高度探测装置自动探测底板三个点的高度位置,再通过软件算法,调整Z轴高度来补偿各点高度差,使打印底板与喷头永久保持相对水平。即使因为老化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底板倾斜,都可以调平成功。mCreate真正免调平技术,让3D打印机的体验有了质的提升,不仅降低了操作门槛,同时大幅提升了3D打印机的效率和打印材料的利用率,对于推动3D打印机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童心制物(Makeblock)创始人兼CEO王建军现场讲解免调平技术

  除了调平技术, mCreate还有多项黑科技加持——智慧型专利喷头组件,可以做到3s 快速拆装及更换功能头;内置超静音滚珠轴承传动系统,360°环绕出风,让作品冷却更均匀;还配有智能断料检测装置,能有效避免因断料导致的失败。其采用创新的磁吸式柔性打印平台,可提升作品底部黏附效果,有效防止作品翘边、弯曲等问题;打印完成后,无需铲刀即可轻松徒手取出打印模型。除此之外,mCreate还有智能断电续打功能,以及采用稳定无共振的航天级全金属结构等,在“调平”、“打印”、“取件”的全过程中,全面提升打印稳定性及打印成功率。

mCreate一体化喷头组件示意

  3D打印&激光雕刻二合一 丰富教学场景

  mCreate的定位是应用于教学场景的多功能3D打印机,因此更加注重操作便捷和稳定应用。除了是一台3D打印机之外,mCreate也是一台激光雕刻机,它只需3s时间,便可将功能头切换至激光雕刻头,可自动切换并识别对应的类型文件,用户无需额外操作,即可使用mCreate带来的的专业级激光雕刻功能。

mCreate产品激光雕刻功能示意

  另外,mCreate支持激光自动对焦,让用户彻底摆脱手动对焦的繁琐以及安全隐患,还可使雕刻效果更精细。3D打印&激光雕刻二合一的功能,不仅上教学场景中实现一体化的操作,使得更加简单便捷,也全面的激发了学生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及创意。

  满足STEAM教学需求,赋能教育领域

  mCreate 让创意物化,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兼顾动手实践和思维训练。不仅可打印静态作品,还可结合光环板等主控、mBuild等各类电子模块,让学生通过创意搭建和编程,利用 mCreate 进行智能家居原型设计、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项目的创造。

mCreate可结合光环板、mBuild等各类电子模块

  在教师端,童心制物(Makeblock)还专门为mCreate搭配了2 本共 40 节课时的 3Done 教材,可以让老师们轻松上课教授建模及打印知识。

  STEAM教育作为科创人才目前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而在STEAM教育中,无论是创客、科普公益活动还是科技类的课程,3D打印均有不同形式呈现和应用。童心制物(Makeblock)推出的mCreate 不仅完善其产品布局,补足3D课堂教育的产品,更好的为STEAM教育提供基础的设施。同时做到实现寓教于乐,持续地降低门槛让它更好地被带到课堂上,以满足STEAM教学需求,助于推动STEAM教育的发展,促进科创人才的培养。

}

3D打印,不仅被视为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一种方式,也是降低成本和促进开发过程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可再生能源行业蓬勃发展,使其可以取代传统能源。同时,它能够开发新材料,以创造全新的清洁能源设备。

3D打印的太阳能电池板和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相比拥有无以伦比的技术优势:生产将被解放、去中心化、用户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供应链方面,这种模式也实现了即用即造,供需完全平衡,解决了存货积压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另外,3D打印技术可以让太阳能产业以前所未有的轻薄程度来生产产品。一旦太阳能电池板的形状、体积、重量等因素都不再受到局限,它就可以找到很多新的、我们以前完全想象不到的应用场景。

这些3D打印电池板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开发,以使其能够被更大规模地采用。经证实,它们的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20%,此外,它们的生产成本不到传统方法的一半。成本的降低对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为不容易获得电力的发展中国家使用可再生能源打开了大门,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这些新技术的资金较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打印适用于产品大批量生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