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对外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央政治局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完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项重要制度,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1211月至20222月先后进行了80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引领全党在大学习中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20131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20151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201511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45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20184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20179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作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高度重视汲取历史经验,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深入学习和总结历史,不断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201410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20164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这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也有重要启迪。20134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811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拓宽用人视野,激励干部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传承文化,弘扬精神。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20209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201512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20136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20216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学习党史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20194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0157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 

密切跟踪科技发展趋势,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深入学习研究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20139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201810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201910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02010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201610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20171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2021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作者:毛胜,来源:《学习时报》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国国情实际与国际形势变化,融汇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而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当代中国外交,旨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无疑已经处于当今时代的前沿,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当代中国发展新要求,深刻思考人类发展前途命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外交新理念新构想新战略,使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色、风格、气派更加彰显,也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讲,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历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何能够坚守初心,砥砺奋进,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重要贡献,进而迎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百年之大变?

  ●始终坚持党对外交的集中统一领导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灵魂和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外交制度的优势和政治保障。回首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保持相对统一、稳定与持续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复杂严峻,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中国外交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才能战胜一系列国际困难和敌对封锁。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顶住了西方制裁和遏制的压力,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我们进一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加强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中央召开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两次外事工作会议,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党中央对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对外工作的统筹协调,增强了全国对外工作“一盘棋”意识,确保了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也形成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攻坚克难、阔步前行的根本政治保障。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石和根本方针,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整体历程和各个领域。新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将独立自主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坚定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主张中国的事情要由中国人自己做主,世界上的事情要各国一起商量着办。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收回国家主权,使新中国在激烈动荡、艰难险恶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邓小平同志更是鲜明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70年来,从最初的“一边倒”到“建设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但不管国际形势多么严峻,外部压力多么巨大,中国从来没有牺牲自己在对外政策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外交上始终坚定奉行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坚定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仍然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独立自主决定自己对国际事务的态度、立场,制定自己的外交策略,强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继续在国际社会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最高准则

  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的最高行为准则。这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历史经验。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就是维护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有力保障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70年来,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外交决策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始终把握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坚持长远和根本的国家利益,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鉴于中国在近代长期遭受帝国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中国外交在维护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利益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现香港、澳门回归,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与17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国家主权和统一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国家利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外交作为国家战略实现的方式和保障,需要在国内外两个大局错综复杂和不断变动的相互影响中,理解和把握国家利益的本质。中国外交明确提出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目标,在推进经济发展、加入WTO、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等国家重大利益方面成就显著。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在涉台、涉海、涉疆、涉藏、涉港以及经贸摩擦等一系列问题上展现了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国家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永恒期望,中国人民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更加孜孜不倦的追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关系是中国根据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的基本规律,也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它表明,只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如果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能发生尖锐对抗甚至冲突。国家之间关系的好坏,世界是否和平稳定,关键在于各国是否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中国从一个贫弱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扩张和掠夺,而是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不久,周恩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热烈响应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与赞同。1956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准则,中国与许多国家签署的双边文书都确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1982年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予以规定。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仍然继续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切和我们平等交往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扩大同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成为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体系变革的中流砥柱,在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强调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推动和平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始终遵循外交为民的基本宗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赢得天下民心,新中国外交本质上也是人民外交,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外交的宗旨。有效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合法权益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职责。中国外交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和造福人民,才能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954年颁布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明确规定,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日益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涉及中国公民、法人利益和安全的事件极大地增加,保护海外公民、法人安全和合法权益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改革开放前,中国平均每年只有几千人次出国,2018年,中国公民出入境达到5.6亿人次,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会同各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约8万起,备案或核准对外投资企业8786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90.4亿美元,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7万人。如此巨大的海外利益和复杂难测的安全环境,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始终遵循和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宗旨,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切实保障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不断拓展中国的海外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协调、预警、应急、服务和磋商机制,更好地保证广大海外同胞人身财产安全,让他们随时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温暖,随地享有应有的地位与尊严,这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外交的内在要求。

  ●始终推进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

  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海陆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拥有14个陆上邻国、8个海上邻国。周邻和稳,则国家安宁,周边对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积极发展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首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周边邻国的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展现不同特点,但是睦邻友好这个根本政策始终不曾改变,始终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周边环境。70年来,中国同周边各国达成或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协定,与14个周边邻邦中的12个国家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已有90%以上得到划界,实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共同利益逐步扩大,打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友好的周边战略依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新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睦邻友好、总体向好的周边环境,使周边国家同我国的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必须始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努力建设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这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中国将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特别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70年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新时代长风破浪继往开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外交70年始终披荆斩棘,克难前行,为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谱写华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迈入了开启强国征程的新时代。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

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学篇章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全国文学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中国作协八代会以来的工作,分析文学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今后五年作协的改革发展,修改作协章程,选举新一届作协领导机构,动员组织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道路,促进我国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文艺工作。昨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深刻透彻,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充满了对文艺工作者的信赖。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文艺界出现的新气象、新面貌,深刻阐述了文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精辟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重要规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对新形势下做好作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文献,必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文学创作和作协工作中去。

本次大会邀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作家及海外华文作家朋友出席。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五年间离开我们的柯岩、朱寨、韦丘、黄裳、雷抒雁、阿·敖德斯尔、赵长天、牛汉、安柯钦夫、韩作荣、冀汸、苏策、张锲、柳溪、陈国凯、张贤亮、吕雷、孟伟哉、陈淀国、杨文林、陈涌、张一弓、张笑天、陈忠实、白刃、杨绛、王家达、朱铁志、董生龙、南丁、陈映真等351位中国作协会员,他们为我国文学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将被长久铭记!

现在,我代表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文学发展状况和作协工作回顾

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文学创作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文学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这是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五年。中国梦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在文学中体现得更加深刻,唱响得更加高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彻得更加鲜明、更加坚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在成为广大作家的真挚信念和自觉行动。

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线,在深化改革的最前沿,在“长征路”和“一带一路”上,在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中,到处活跃着作家的身影。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开展广泛持久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批作家满怀激情地走向广阔天地,感受时代脉搏。通过中国作协组织的定点深入生活,作家们在群众中找到了“根据地”,经受了精神洗礼,领悟了生活真谛。

广大作家浓墨重彩、饱含深情地描写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和当代中国的历史巨变,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主题创作中,在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的“中国梦”和“2016:中国报告”专项创作中,涌现了一大批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这是创造活力奔涌、精品力作纷呈的五年。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作家潜心创作、锐意创新。中国作协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中国网络文学论坛,进一步激发了各文学领域的创造活力。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共支持作品576部,各地作协相继建立健全重点作品扶持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创作的繁荣。

广大作家积极回应时代召唤和人民期待,以更加执著、更加沉静的心态向着艺术高峰迈进。表达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成为越来越多作家的自觉创作追求。关注现实、直面当下,现实主义道路更加广阔。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文学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观念、题材、主题、风格多姿多彩,体裁、门类、形式、技法百花竞放。长篇小说力作迭出,以宏阔深远的眼光表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短篇小说取精用弘,不懈探索新的思想和艺术空间;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紧扣时代脉搏,涌现出一批兼具思想力量和情感温度的优秀作品;新诗、旧体诗词和散文杂文在新媒体条件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人民精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网络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军事文学、科幻文学等与时俱进,别开生面,拓展着文学想象和表现的疆域。文学翻译空前繁荣,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各民族之间、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

中国作协继续大力改革评奖机制、完善评奖程序,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高。5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34项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两届共49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品、20项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成就和水平。同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以及刘慈欣等作家获得各种国际文学奖,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文学正在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

这是作协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文学影响力不断扩展的五年。中国作协积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作家广泛开展文学普及工作,举办面向基层的“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参与举办中国诗歌节和各类书展,开展文学周、讲座、读书会、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其中有些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有效营造了爱文学、读作品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国现代文学馆等丰富展览内容,服务大众文学教育。中华文学基金会为老少边穷地区2000余所中小学校和福利院捐建了“育才图书室”,捐赠图书约500万册、电脑1400台。

全国各文学期刊坚守高品质文学阵地,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发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中国作协召开了全国文学报刊工作会议,积极推动文学报刊的改革创新。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内容品质优势,加快多媒体融合发展,有效扩大了文学的传播和在大众中的影响力。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组建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和全国大学生文学社团联盟,开辟了作协工作的新空间。

面对新兴文学组织和文学群体,中国作协着力加强联络、团结、研究和引领。进一步健全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指导并支持部分省市作协成立网络作家协会或网络文学学会;将网络文学作品纳入重点作品扶持工程,探索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加强网络文学评论和网络文学代表性作家的培训,有效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这是作家队伍壮大、人才素养提升的五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学创作热情和才华正在尽情绽放,申请加入中国作协的人数逐年增加。五年间,中国作协新发展团体会员两个、个人会员2253名,目前个人会员人数已达10773名。新发展会员中,45岁以下的占40%,女性占27%,少数民族占13%,网络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等新兴文学群体占13%,均比上一个五年有较大程度提高。各团体会员单位的会员数量更是大幅增加,省级作协会员人数已达80656名。各地作协积极探索实施签约作家和合同制作家制度,从青年作家、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和基层作者中不断吸收新生力量。作家队伍空前团结,作家与作家、作家与社会、作家与读者之间正在形成和谐友善、理性对话、活跃交流的“文学场”。

中青年文学人才的培训工作方式更为灵活,手段更为多样,覆盖面更加广泛。鲁迅文学院五年来共培训2895人次。其中包括14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26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5期网络作家培训班、15期与各地各行业作协的合作培训班。各团体会员单位也以各种形式开展作家培训。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广大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的思想和艺术素养进一步提升,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

这是多民族文学交流交融、少数民族文学高歌猛进的五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工作,中国作协大力实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建立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创作、翻译、出版及理论批评的扶持机制,五年间共有373项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和40部民译汉、100部汉译民作品获得扶持,极大地激发了各民族作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民族文学》杂志除原有的汉文和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版外,增加了哈萨克文版和朝鲜文版。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和创作引导进一步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协与东部地区作协之间的对口交流不断深化。

随着中央和各地支持少数民族文学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翻译和传播空前活跃,少数民族文学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少数民族作家队伍日益壮大,各民族文学的交流更为活跃,中华多民族文学交融共进的良好态势正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学迎来又一个繁荣发展的高潮。

这是文学交流愈益深化、中国文学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自信和能力大为增强,中国当代文学正以独特的中国魅力,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丰富世界文学的面貌。

中国作协积极推动各层次的中外文学交流,五年间共组织出访团137个、678人次;接待来访作家代表团70个、727人次;参加各国文学节、书展等文学活动27次;主办和参与主办了20次双边和多边文学论坛。中国笔会中心召开了会员大会,调整健全领导机构,参与国际笔会中心的活动。与此同时,与港澳台作家及海外华文作家的交流日趋深入。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工作得到大力推进。中国作协积极组织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专项工程。主办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中外文学翻译研修班、文学翻译家工作坊和国际写作营,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翻译家、汉学家的联系与合作。《人民文学》杂志相继推出英、意、法、德、俄、日、韩、阿、西等外文版及中法双语版和中英双语版,成为对外推介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

这是文学理论评论有效引领风尚、文学批评风气逐步改善的五年。广大评论工作者旗帜鲜明地回应中国文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跟踪研究当代作家作品,对文学思潮和现象进行敏锐的辨析,积极有效地引导创作和阅读。同时,评论界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文学批评的风气逐步改善,坦诚、尖锐的批评日渐增多,“说真话、讲道理”的批评生态正在形成。

中国作协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文学理论评论发展。建立健全分体裁、分门类的作协各专业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和批评活动。通过举办中国文学博鳌论坛以及各种形式的思潮、现象和作家作品研讨,为批评家介入文学现场搭建平台。文学评论阵地进一步巩固,《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及各地评论报刊对文学理论评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客座研究员制度以及部分地方作协的签约评论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一批有锐气、有潜力的青年理论评论人才的成长。

这是作协凝聚力增强、工作活力充沛的五年。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坚持面向作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不断改革创新,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团结、引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作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主线,精心协调组织各地方和行业作协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加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理论武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精心制定《中国作协深化改革方案》。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强化作协机关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作家权益保护工作的力度明显增强。中国作协提升了作家权益保障办公室的机构层级,成立作家法律服务团,建立作家维权专项资金和覆盖各团体会员单位的作家维权工作联络网,针对各种侵权行为主动发声,理直气壮地维护作家合法权益。五年间成功调解著作权纠纷110余起。

各团体会员单位和中国作协联系主管的全国性文学社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符合文学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出作品、育人才、打基础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团结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基层业余作者,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志们,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的结果,是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和各级作协组织辛勤工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帮助的结果,是广大读者、广大文学爱好者激励支持的结果。回顾这五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满怀自信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广大作家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广泛团结和紧密联系各方面各领域作家的工作,特别是联系新兴文学组织、文学群体的工作,还需要改进和加强;组织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的途径和方式,还需要创新和完善;推动文学创作向高峰迈进的机制和办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建设健康的批评生态,特别是有效开展对具体作品批评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形成;作协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意识还需要不断强化;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服务的水平还需要提高,作风还需要改进,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前进方向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前进方向。这是继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国文学事业正在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学发展得到了更加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政策支持。党中央对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相继推出各种扶持、鼓励政策。党和人民对广大作家寄予厚望,文学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时代发展和社会巨变为文学提供了丰沛的创作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中国作家亲身经历着沧桑巨变,面对着沸腾的生活,文学创造的天地无限宽广。

——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学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变革,人民对文艺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丰富多样。作为艺术之基础的文学,有责任领风气之先,不断探索创新。

——科技进步为文学发展开辟了巨大可能性。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推动了创作、传播和阅读方式的革命,催生和塑造着新的文学形态。新媒体激发着创作和评论的潜能,广大读者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创造、越来越直接地作出评判。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中国文学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中国也必须把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传达给世界,中国故事必将在世界文学中大放异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以不懈的奋斗,创造新的辉煌。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文学的方向是根本。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面对时代的要求和考验,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的碰撞激荡,我们要站稳脚跟、保持定力,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文学的初心何在。

2017年将迎来中国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100周年。现当代文学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文学在我们民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与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文学,这就是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薪火相传的初心,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文学才能得到繁荣发展,中国作家才能获得成就和荣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前进方向,创造中国文学新的更大繁荣。

高举旗帜,坚持方向,必须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错误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高度,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文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根本指针,也是中国文学继续繁荣发展的基本遵循。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旗帜、高举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重要讲话的旗帜,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打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评论的思想基础。

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地亮出了中华民族在当今时代的精神底色,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是全民族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精神纽带,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中国文学自古就有承担天下大义的光荣传统,现代以来,文学更是全民族思想解放和精神复兴的重要引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当代中国作家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认同。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八面来风的思想碰撞中坚定立场,才能有效防止和纠正“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等错误倾向,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说教和口号,而是人民心灵中深邃丰富的体验,是人民生活中充满活力的实践。只有以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潜心创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为作品的精神血脉和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精神号角和时代精神火炬的作用。

高举旗帜,坚持方向,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决反对脱离群众、脱离现实的倾向。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属性;与人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这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本所在。以人民为中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每一个心怀祖国与人民的中国作家的根本选择和坚定信念。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在我们脚下的大地上,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经历着悲欢与忧乐、挫折与奋起、困惑与执著,这一切都是文学的生命之源。作家应该成为伟大变革的在场者、参与者、书写者,而绝不应成为旁观者和局外人。只有像赵树理、柳青那样,走进生活深处、走到人民中间,才能深刻地体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才能深刻地认识到“我是谁”,认识到个人和创作都属于宏大的历史进程和壮阔的创造实践。只有确立了这样的视野和胸怀,才能真正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和人民共同承担起对未来的责任,才能真心诚意地把人民作为文学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学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

以人民为中心,归根结底就是要热爱人民。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作家对时代、历史、生活和人民的体认必然是在走近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的过程中实现的。当作家对人民的感情饱含着鲜血、泪水、汗水和温度,饱含着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凝成的情谊和理解,他才不仅从理性上,更是从情感上体认到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所以,深入生活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只有这样,才能拆除“心”的围墙,才能走进人民群众的心坎。文学使人心相通,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民族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正在于能够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深刻认同。我们要以更充沛的激情反映普通人和劳动者的生活,反映群众的幸福与尊严、期冀与梦想、艰难与奋斗,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自觉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高举旗帜,坚持方向,必须确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领会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坚决反对“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倾向。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梦想和形象。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文学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和领会中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变革的规模和深度,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这对作家来说是宝贵的资源,也包含着艰巨的认识难度,考验着作家的信念和眼光。我们要以宽阔的胸襟,站在民族历史和人类历史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国经验崇高壮阔的品格,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方向,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对世界的贡献,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传递中国价值、表达中国声音、呈现中国魅力,创造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确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领会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最基本的背景和出发点。优秀的作家既为民族文化所养育,也最能代表一个民族在精神文化上达到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人民生动的文化创造中获得启示和灵感,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中国故事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我们要继承中华美学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时以世界性的眼光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在融合中出新,在探索中超越,创造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高举旗帜,坚持方向,必须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崇德尚艺,精益求精,向着“高峰”不懈迈进,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浮躁现象。

作家的人品和修养,决定着作品的水平和境界。一支德艺双馨的作家队伍是中国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文学能够赢得人民信任、担当社会责任的基本条件。广大作家要充分领会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严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崇高事业,崇德尚艺,在人格修养上不懈追求完善,在艺术创作上不断追求卓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浮躁”。沉不下来,静不下来,汲汲于追名逐利、热衷于投机取巧,这样的作家不可能担当迈向文学“高峰”的艰巨使命。文学创作是寂寞的事业,是向着人类生活和人类灵魂的艰难跋涉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必须有足够的定力、耐心、意志和信念,必须坚守艺术理想,始终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此确证写作的意义,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从“高原”迈向“高峰”,需要不断提高作家的综合素养。中华民族正在走着前人未曾走过的路,生活的广阔复杂、时代的发展变化,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也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文学经验。中国作家要成为合格的时代“书记员”,必须自觉锤炼思想的能力和感受的能力,不断扩展生活和知识的视野,潜心提高艺术和审美修养,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中国文学需要也必定会产生恩格斯所说的“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

高举旗帜,坚持方向,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切实推动文学评论工作,引领文学风尚,坚决反对各种不良风气。

党的领导是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文学评论是党领导文学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紧紧依靠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学创作规律,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把握好文学评论的正确方向。

文学批评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自我审视、自我认识的机制,它帮助作家总结创作得失、校正创作方向,帮助作家和读者探索和追求一个时代文学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科学认识、准确理解文学评论的本质与功能,把好文学批评的“方向盘”,准确有力地运用好这个“利器”。越是众声喧哗,越要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亮明立场、明辨是非;越是思潮纷涌,越要敢于亮出态度、激浊扬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作品。我们要站在历史进步的高度,审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时代性;要站在人民中间,高度尊重人民群众作为文学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的主体地位;要遵循艺术规律,鼓励艺术创新和探索,以美学的理想衡量和判断作品的审美品格;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论优秀遗产,借鉴国外文艺理论,主动面向大众,不断增强解释力和引导力,努力构建文学理论评论的中国话语和中国体系。

批评的力量和尊严就在于它的求真品格。要大力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批评风气,积极营造开展文学批评的良好生态。批评家要勇于表达自己在广阔视野和深入研究中的真实感受和真知灼见,与作家既要成为益友,也要成为诤友。要坚决纠正批评生态中存在的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等不良现象。

三、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开创我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强引领、加强联络、增强本领、加强沟通,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切实保持和增强作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全面履行职能,着力构建良好文学生态,把文学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昂扬向上、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未来五年,我们将把高举旗帜、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推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作为中国作协全部工作的主线,全面开创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新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要把组织文学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治责任、首要任务。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强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培训。鲁迅文学院和各地文学院要继续把学习讲话精神作为教学培训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深化对讲话精神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的理解,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用以指导文学创作和作协工作。

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把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作为神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切实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职责。党员作家、党员文学工作者首先是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就要不断完善机制,形成文学精品、文学人才层出不穷的良好局面。

要继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完善作家深入生活长效机制和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工作机制,管好用好创作基地,为作家深入生活搭建平台。要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努力解决作家挂职锻炼的政策难题。

要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弘扬主旋律的创作和现实题材创作。研究制订未来五年重大题材创作规划,以重点作品扶持工程为依托,围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开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重点工程、典型人物的主题采访活动,组织和支持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为时代立传的精品力作。

要创新人才发现、培养机制,着力打造文学人才高地。积极推动实施国家文学荣誉制度,对成就卓著的作家授予国家荣誉称号;通过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造就更多具有广泛影响的名家、大家。同时,要更加积极地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成立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吸收更多的青年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和各级作协,创造更多的机会,支持他们更好更快成长。加强鲁迅文学院和各地文学院建设,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拓宽人才培训渠道。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学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要更充分地发挥文学理论评论的重要作用。强化文学批评的褒贬甄别功能,提高文学批评在新媒体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影响力。作协各专业委员会要更加活跃地开展工作,推动对重要现象和具体作品的讨论和争鸣,引领风尚、引导创作。要加强评论阵地建设,加大对《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学术界介入当代文学理论评论现场,在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一批当代文学研究基地。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制度和各地作协签约评论家制度,促进青年评论家健康成长。

要按照中央关于文艺评奖改革的部署,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文学评奖工作。中国作协主办的四个国家级文学奖和各直属单位、各团体会员单位以及中国作协联系主管的全国性文学社团组织举办的文学评奖,都要坚持正确导向,严格评奖标准,规范评奖程序,切实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要加大对获奖作品的研究推介力度,更好地发挥评奖对创作和阅读的引导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就要不断拓展工作视野,改进工作方式,实现服务管理向全行业的转型升级。

要适应新形势下文学工作对象、方式、手段的发展变化,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要做到哪里有文学,工作就做到哪里,既重视成就卓著的名作家,也重视初露头角的新作家;既重视会员作家,也重视非会员作家;既重视传统作家,也重视新兴文学群体;既重视文学创作和评论,也重视文学阅读和传播。要把整个文学界纳入视野,把整个社会的文学生活纳入视野,把所有作家、文学工作者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都作为服务对象,实现服务管理向全行业的转型升级。

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文学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完善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文学网站内容建设、编辑队伍建设和行业自律中的积极作用。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学研究和评论,探索符合网络文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评奖机制。成立全国性网络作家组织,继续支持各地作协成立网络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学会,形成有效的网络作家联络服务平台。

要建立和完善各级作协与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兴文学群体的联络机制,及时掌握新兴文学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创作情况,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积极动员和吸收新兴文学群体优秀人才成为各级作协会员,在作家培训、重点作品扶持、深入生活、对外文学交流等工作机制中,增加新兴文学群体作家的参与比例。探索建立适应新兴文学群体特点的著作权保障机制,努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就要加强文学公共服务,厚植文学持续繁荣发展的土壤与基础。

要把加强对基层作协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加强对基层作协工作的支持,努力解决基层作协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发挥基层作协引领和促进群众文学创作活动的作用,夯实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础。

要强化各级作协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与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调合作,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学发展新格局。要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和“书香社会”建设,创新完善推介机制,不断提高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实施文学普及工程,建立文学志愿者服务制度,办好面向社会的文学公益大讲堂,组织广大作家从事公益性文学培训和文学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欣赏水平。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优秀文学作品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发挥全国大学生文学社团联盟的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向企业、农村、学校、社区、军营赠阅文学精品和重要文学期刊。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内容建设,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服务社会、服务作家和读者的能力。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各地文学馆要发挥优势,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要着眼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继续推进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积极探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东部地区作协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协对口交流的工作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就要加强制度保障,完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良好文学生态。

要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学事业的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进一步争取和用好有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完善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机制措施。

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对广大作家政治上要充分信任,思想上要主动引导,创作上要热情支持,尊重他们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支持和尊重他们在题材选择和艺术风格上的充分自由。要积极为作家办好事、办实事,深入了解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需求,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业务培训、文学创作、职称评定、健康保健、困难救助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和帮扶工作。

要充分发挥中国作协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和作家法律服务团的作用,积极为作家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和诉讼帮助等服务。要扩大作家维权工作的范围和职能,建立健全作家维权工作培训和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作家维权工作联络网等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作家维权工作格局。要推动提高稿酬所得税起征点标准,积极反映作家维权诉求,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作家维权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作家维权工作成效。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就要加强对外、对港澳台文学交流,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学的影响力。

要继续加强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工作。积极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译介资助项目,加强与国外翻译家、汉学家及出版机构的合作,支持《人民文学》杂志持续推出各语种的综合性外文文学期刊,不断扩大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

要加强对外文学交流的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性品牌文学活动。拓展作家交流写作渠道,继续举办各类国际写作营,邀请外国知名作家到鲁迅文学院或中国作协委托的高等院校驻校写作,加深外国作家对中国的了解。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交流,规划组织相关题材的文学创作,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积极与外事部门和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机构合作,拓宽作家出访渠道,充分发挥作家在民间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要继续深入开展与港澳台地区作家和海外华文作家的文学交流,做好港澳台地区的会员发展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增进大陆作家与港澳台地区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的相互了解,共同建设中华文学美好家园。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就要加强作协改革的顶层设计,增强作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要按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作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强化大局意识,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创新。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全面履行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推动创作的职能,努力把作家协会建设成为对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的作家之家。

要增加基层和创作一线作家代表、青年作家代表以及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兴文学群体代表在中国作协及其领导机构中的比例,优化中国作协领导机构人员构成,减少行政领导干部所占比例,增强中国作协及其领导机构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要注重选拔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具有文学业务专长、群众威信高的人员充实作协领导班子,商议重大事项、举行重要会议要吸收基层文学工作者和创作一线作家代表参与。

按照中央批准的《中国作协深化改革方案》,我们将改革中国作协机关内设机构。着眼于强化为所有作家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组建新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面向社会的文学公共服务、组织文学志愿者活动、文学社团服务和管理、作家维权工作等。创作联络部强化服务会员、服务基层的职能,主要负责会员发展、管理、联络和服务,团体会员单位的联络协调与指导,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组织实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等。改革中国作协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组建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负责网络作家联络服务、网络文学管理引导和研究评论、有关文学网站和社团组织以及各级作协网络文学工作的联络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要改革作协选人用人机制,拓宽干部交流成长渠道。建立中国作协与团体会员单位、文学期刊社人员双向挂职交流制度。根据文学工作特点遴选作协工作人员,吸引更多热爱文学事业、乐于服务作家的优秀人才到作协工作,提高作协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指引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最崇高的理想,汇聚着中华民族磅礴浩荡的力量。中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昂首阔步地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上。伟大的梦想激励我们,伟大的使命召唤我们!中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充沛昂扬的激情、更加绚烂多彩的笔墨,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学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中国风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