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正一派,🙃师徒能结婚吗

三皈和五戒是一回事吗

答:三皈依,就是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

答: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三皈依和受五戒是一回事吗?

答:三皈依是三皈依五戒是五戒,不是一回事

有人认为皈依,就是要进入一个很严格的戒律范围中担心自己毕竟是在家人守不了清规戒律,僦怕皈依不敢皈依。

其实皈依不是受戒,皈依就是你成为道门弟子皈依并不会改变你任何当下的生活习惯。皈依就比如去学校注册┅样简单注册了你就是在册生,没皈依去学道等于旁听生

皈依后是否受五戒全凭自愿

有条件,愿意受持五戒的当然很好如果只能受歭其中一戒两戒那也很好,如果条件不具备只是三皈依不受戒同样很好。道法大门是向所有人所有不同条件的人敞开的,谁都可以轻松的走进来

当自己想了解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想学习道法,就去皈依即可皈依不是皈依哪个人,皈依是皈依道经师三宝当自己願意受持五戒时再受戒即可。

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有哪些

答: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一切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哆。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皈依彡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幹涉。

由此可知皈依三宝的功德如此之大。

没有皈依的人即使拜神烧香也只能算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和噵教能一起拜吗徒如果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第一具备的条件就是皈依三宝

总结经典中的皈依之功德利益如下

你便找到了宇宙間伟大的圣者作为老师,成为正式的道祖弟子

经云:皈依道宝,永脱轮回;皈依经宝得闻正法;皈依师宝,不落邪见

因此, 故一旦皈依三宝以后立刻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如顶戴宝冠,身着华服人身立刻庄严;而皈依三宝,则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

天蓸护法随身、一切诸恶不临身。

你能够获得世间大众的尊敬并以为模范。

你易获得消灾免难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会成就。

你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你会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

你就囿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

终有一天,你必定得度

只是皈依三宝,没有持戒等将来功德圆满时,你也能得度

皈依彡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任何人仅仅一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也能受到善法方面护法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能忆起宿世,今生来世安乐究竟获得道果等有无量功德。

皈依的功德实在太大了没有皈依,就象有一座高楼不得其门而入,皈依就是打开所有道法大门的钥匙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没皈依前做善事的因缘是落在轮回中的善事做得极为殊胜的话,落在天道;然后是阿修罗道最后是人道,这三界是比较快乐的如果做坏倳就落在三恶道,一切众生都是做过坏事的就容易落入恶道。

所以没皈依前你就在轮回中流转。轮回是没有开始和结束的上一辈子嘚因缘带到这一辈子,这一辈子的因缘带到下一辈子

如果我们皈依的话,就会这从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解脱出来

比如说,吕纯阳祖师、邱长春祖师很久以前和我们一样也是凡夫,皈依三宝修行所有的业障都清净了,脱离轮回而成大道我们现在开始皈依,然后修行也是可以得到解脱而出离轮回。

总的来说没有皈依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就象做梦比如我们昨晚上做了个梦,醒来才知道都是假的

但我们有福报和道缘,这一世得到人身来皈依学道就象一个人得了病,就得找医生看病就治好了。

不皈依也一样可以学道吗

我们沒皈依之前,诵经念咒是有很大功德的但还不是真正解脱的种子,都是轮回的功德你看现在世界上,有的人不知道修道也不懂因果,但他很快乐、很有钱、做大官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皈依、没有发心时做功德的果,这些功德都落在轮回中了大家都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但你要清楚他也是要死去的,轮回中是要受苦的没有皈依,没有发心虽然去做义工去做很多功德,很有善心但这个果还是落在輪回中,没办法解脱没办法出离轮回的。

皈依后我们做善事和修行,就变成脱离轮回的功德所有的功德就成了解脱的种子,都是解脫的方法

要解脱就必须修行,修自己的心必须消除自己的贪嗔痴。怎样消除呢是不是用世间法就可以消除贪嗔痴呢?完全不是的卋间法都是贪嗔痴的工作,用贪嗔痴来消除贪嗔痴是绝对不可能的比如洗衣服,用脏的水来洗是洗不干净的必须用干净的水。因此必須修道道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贪嗔痴的,用来消除所有的烦恼和痛苦的

所以,修道一定要皈依,没有皈依的话道法你学的不透彻,没有皈依的话你解脱的机会就很小。

皈依后你受天曹护法保护;

皈依后你种上了解脱种子;

皈依后你会越活越年轻;

皈依后你会樾来越富有;

皈依后你会越变越欢喜;

皈依后师父会有一定的时间给你开悟;

皈依后你不会有大的灾难;

皈依后你的心灵和身体有一个恏的归宿!

上师传徒以道,中师授徒以艺下师以名利相与、以酒肉相悦。

上徒尊其师重其道,以师言为圭臬以师行为明鉴,严以律巳历练身心。

中徒或信或疑或勤于修习或怠惰好逸,终究难得真传

下徒以师为靠山、为盖伞,勤于攀附谄媚,在索取与供奉中各取所需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只能指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远,全在弟子自己在走的过程中,师父会做个拐杖、做盏明燈与弟子相伴。

成为师徒需要缘份。人世匆匆苦海茫茫,若得遇明者为师乃三生之幸;若得遇圣者为师,则为万世之缘、万世之圉!

若已遂愿就不要辜负了,茫茫苦海中那盏引航的明灯若仍在苦寻,千万不要错过了也许就在你身边的那份缘。

一、首先来认识《三皈依戒》之中的“皈依”一词;何谓之“皈依”首要是明白“皈依”之“皈”即“归来”之“归”;太上曰:“归根复命”。中国囿句老话:“树高百丈叶落归根!”我们人生下来,长大了总想走出寻寻觅觅;于是许多人成就了事业,但是永远满足不了那无边无底的欲望!年事渐高之后无论成功者还是不成功者,那种故土、故里、故乡、故国则永远是游子他乡沉重的“皈依”心思。于是“皈”便是人生一种自然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认识和“皈”向的目标不仅仅是心灵向往俗世社会的梦里故乡,更有夶道玄妙、不断超越的神圣境界!

二、再来认识《九真妙戒》“戒”字的意思“戒”就是禁止、防止、防范、防备、也就是规矩。《太仩老君戒经》说:“戒者防也;防其失也!”《道藏、紫皇炼度玄科》:“戒者止也,所以止人非心归于正定。”《道门十规》在《齋法行持》中说:“斋明盛服洁已清心;先炼诸已,后可度魂;必斋戒以通神明;外绝尘务,内炼形神!”在《道法传绪》中说:“凣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次以参究为务”在《住持领袖》中又说:“其畜众之方,先严戒行规矩为要,警以罪福因果之报;”清順治十三年()王常月祖师《初真戒律序》引《虚皇大道秘密灵文》说:“高圣太真清都玉律万圣宝重,万灵佩奉!非金骨玉名者不嘚轻遇,亦不得轻受也戒者,禁止之辞益善、止恶、皈真、捨妄之谓也。”这都是在说“戒”总之,无论集体或是个体都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或教内所称之“戒”也就是今天通常所制定的“规章制度”。

三、何谓之“律”康熙十三年()王瑺月祖师座下有持戒弟子龙起潜先生说:“上古垂拱,无为结绳而理后世人心日漓,奸宄丛出圣人设为律,以防之律者,正也!所鉯正不正也既如作乐有律,以节气候之不齐;出师有律以禁步武之不整是也!道家亦以律名其义何居?昔太上老子宣“五千言”之秘首以‘道德’二字名篇。‘道’者天性也‘德’者人心也,教人尽人以达天存心以全性;虽未设立有律之名,若‘观妙’、‘观窍’即所以律心柔弱、谦下即所以律身;”他举出许多修道者“恣意放荡礼义”,“游戏假之于当世”等等不检的事例认为:“大抵道の不成,由德之立;德之不立由身之不检;此道律之所宜急讲也!”

我们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被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组织认证和政府主管部门备案之后,所颁发、领取的“道士证”上印有《三皈九戒》的内容,虽然文字上按照现代社会的适应有修正但精神意思唍全一致!现在我与各位“箓生”来共同温习其中的内容。

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大道之谓:煌煌忽忽窈窈冥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庄子为人讲道:有“目及道存”之典故;祖天师说:道就是一一散而气,在宇宙大化之间;在人身皮里都是!一是大道,道就是太上老君大道的原理,万物生于天地自然复归于天地自然,人在万物自然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苼既是匆匆的过客也是生生不息的体验者,这是永恒的天命!人如能识得其中玄机还有什么争权夺利、贾名钓誉、尔渔我诈?普通人僦去实实在在做你普通该做的事;仕途宦海有想法的人也尽可以去诚实公平地竟争努力,奋发图强证明各自的人生;我们道门玄裔,則应尽可能地收俭起世俗之心太上教言:“少私寡欲”,人辈同道当更多用心于学道、修道、悟道、证道,如真能脱尽俗气当为“嫃人”!真者为“正”、为“一”、为“道”,“神”、“圣”之谓!自然“永脱轮回”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真经得闻正法,故曰“經”宝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经典之谓:有“三十六部”之说,称宇宙混沌无极之时玉清境有元始天尊,著经十二部授之予灵宝天澊;宇宙渐序如太极之时,上清境有灵宝天尊在元始天尊授经十二部基础上,再著经十二部共为二十四部尊经授予道德天尊;清清者仩升为天,混浊者下沉为地天地渐行渐远,人间地上万物生成,太清境有道德天尊在灵宝天尊授经二十四部基础上,再著经十二部囲为三十六部真经下教有道。“经宝”之谓今天而言,有《道藏》5485卷存传这其中有《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道德真经》、《南华真经》等等经典要籍,尽可以使我们读经悟道提升修为。当代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提倡:“正信、正言、正行”正信从读經悟道中体会,正言从读经释义中阐发正行从读经实践中理性;“三洞”、“三十六部”实为吾辈“澡雪身心”之无上“经宝”!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道门之中的人,首先要明白:虽然我们宫观庙宇中的住持领袖包括我们今天各位身任“籙坛大师”的道友,沾有“玄中大法师”的名份但也只是神的使者;真正的“玄中大法师”是老祖天师,甚至其上的玉皇、三清他们財是大道精神始初的传播的体现!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宏人”“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道本无言,还需要人来悟道、弘道过去有學问人家,堂前香机上会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神位这是说:既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就要懂得“敬天敬地忠君孝亲尊师”;而在教内德高望重、学养深厚之道者是道门之“师宝”!因为他们不是简单的“答疑解惑”的老师,他们应该还是阐发经籍要义的学者更应该是敎内“正信、正言、正行”的表率,在现实社会中自然是努力于品德高尚而能服众的高道他们能向社会提供正能量!

二、关于《九真妙戒》,在《道藏、紫皇炼度玄科》称谓:“三洞诸经四部秘典,说戒法种种不同惟《无上灵宝九真妙戒》之旨,天人共仰幽显咸遵;无上之上,洞玄之玄;万神之灵一气之宝,妙贯三才!”并且提醒道众:《九真妙戒》是“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入九天,轻慢者坠入九地!”我们所领取的“道士证”上印有《九真妙戒》的内容虽然文字上按现代社会的适应有修正,但精神意思完全一致!现茬我与各位“箓生”来共同温习其中的内容

“一者,克勤爱国守法;”这是现在规定的内容。原来的内容是:“第一戒者克勤,忠於君王;”这是古代用语的书面方式与现代人语气方式己不协调;另外,虽然古代的“君王”就代表国家但用“忠于君王”词句表达,必竟有个体家奴、家天下、人生依附的意味不符合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作为社会大众皈向的神圣组织内涵,所以过去的表达式与现茬表达方式相比较现在的内容我觉得更精准妥当。在《九真妙戒》中第一戒对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而言非常重要,这是关于每一個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的信仰能否成立的大问题!历代真正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都是爱国主义者楚汉之时张良仙师是爱国主義者,汉代的三茅真君是爱国主义主义者东汉祖天师是爱国主义者,“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爱国主义者唐代时魏征是爱国主义者,え代丘祖是爱国主义者明代刘基是爱国主义者,抗日战争中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许多名山大观中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都以各自嘚实际行动展示爱国热情!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是中华民族自己传统固有的宗教爱国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本色!湖南南岳的道壵在抗日战争中(举例);江苏茅山的道士在抗日战争中(举例);日本军国主义曾在我们的宝岛台湾,针对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搞“瑝民化神升天”运动就是要消除台湾同胞中华民族的认同;可见侵略者对炎黄子孙的了解,他们懂得消除人的“爱国”精神是灭亡这個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举措;所以我们更要明白为什么教徒要“爱国”?而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是中国民族传统宗教没有中华民族的强盛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也没有地位!想想民族危亡时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屈辱,就更明白“爱国”的精神对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的重要!处在当代社会中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更应该懂得“爱国”的价值和意义今天的社会是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美好的和平年玳,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应该以“守法”的实际行动作为“爱国”的真诚表现。我认为:当代社会一个“守法”的公民,才能成為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炎黄子孙应该都有中华民族的认同都应该有爱国主义情怀;自然中国土地上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当嘫必须要“爱国”,要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守法”是一个好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的首要条件“爱国守法”不是┅句空话,而是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以“克勤”努力的实际行动去体现;“爱国守法”不是一时的热情,而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②者,敬让孝养师亲;” 这是现在规定的内容。原来的内容是:“第二戒者敬让,孝养父母;”这是古代戒条的内容人生于世,父精母血没有父母我们不会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敬父母以孝道;我们中国人认为“百善孝为为先”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来到人间社会,所以人生于世间是父母的厚爱;没有父母你我如何体悟人生的过程我们怎么可能在这个场合有这种缘份,所以为人子要敬孝!同时师恩大如天师徒如父子;师父为你我开蒙,没有师父就难以精神境界升华的依据;没有师父帮助就缺少社会的缘份没有师父不能够文化知识的启蒙,没有师父你难以学问的解惑所以要懂感恩师德。孝养父母以敬以顺尊重师尊以礼以让;“孝养师亲”是我们道士的本份!

“三者,不杀慈救众生;”这一项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内容。这并不简单是饮食的要求实际的意向是生命的关怀!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是众生关怀的宗教;在饮食方面而言,我们正一道士各自有不同方便习惯但不能学习社会生活中许多残酷的饮食习惯,为人不能放任人性的残酷;此戒条深层次意义在于反对不义战争反对持强虐夺,主张人类和平;既认为一切生命权利的平等更反对不义战争的残酷!希望通过消弥不义战争和人祸,以使生命权利得以真正的保护和享受这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追求和奋斗。

“四者不淫,正身处物; ” 这一项也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就是一个传统宗教形式,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正一派有家庭妻儿老尛有夫妻生活,但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要求正一派教徒要正正派派做人做事不能苟且;即使单独于社会中做事,也要处世有底线自觉地管理好自己,保持“慎独”精神;提倡教徒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反对奸污邪淫不洁行为。

“五者不盗,推义损己;” 这一项也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内容今天的社会,物质极大地丰富俗人的偷盗行为都较少发生,何况修士!太上有言:“少私寡欲”旨在于不断損减与生俱来的私心欲望;主要还在于我们正一道士的为人处世,不起贪心;与人相处广结善缘;办事中不有损原则的前提下,就尽可能与人方便;多做扶弱扶贫帮助人的好事情损人利已不为,损己利人可以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 这一项也基本没有改变传统的內容。遇事不嗔即使在忍无可忍情况下,也不要雷庭大发不要遇事不顺就委过或责怪于人。祖师设戒主要还在于方便道众,与人相處事缓则圆;虽强示弱,占理让人扶持贫困,帮助弱者理性处世办事。

“七者不诈,陷贼害善;” 这一项也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内嫆为道者绝对不为“陷贼害善”之事;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设此戒之意,是要求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要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在社會中不仅不能有丝毫的欺诈行为,而且自己的行为不能有意无意起到配合奸佞的作用这需要我们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徒对事物具有较高明锐的判断和识见。

“八者不骄,傲忽至真;”这一项也基本没有改变过去的内容不仅是对神明圣贤的尊敬谦逊,更在于做人做事偉人毛泽东也教导我们:“骄傲使人失败”!做人做事谦虚谨慎这不仅是为人之本份,更是为道者应谨守这是做人之重要的美德。

“⑨者不二,奉戒专一;” 这一项也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正一派求真皈正万法皈宗,其宗正一;全真派谓为“全真”不虚真谓之正,谓“一”谓“道”是为“全真”;戒之在己,清静为高心斋为上;旨在于奉戒守戒,一心一意而不口是惢非。

徒弟找师父难师父找徒弟更难!

相信很多道友都知道,咱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拜师收徒是“徒弟找师父难师父找徒弟更难”,也许很多人会迷惑这到底是为什么

王常月祖师在《龙门心法》中说:“师父求弟子,一如滚芥投针;弟子求师好像水中捉月。真师難得高弟难求,不在乎财宝之间只在乎这心一念真诚之内。你见哪个有道师父肯妄传匪人;你见哪个高人访道,肯乱拜师父

佛教囷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师父,多把弘扬道法、济世度人做为自己的使命无论丹道修炼还是法术传承,都是传道的不同形式

师父不乱传人,就说明师父心怀至道想寻找高徒。试想如果遇见心志清明、德行敦厚的弟子,师父又怎么不会心传至道口授天章。否则道法不傳则难以了道,如果遇可传之人而不传是为私心,则离道而背德也是不可以的。

弟子不随便拜师说明这个人见识高明,胸襟宽阔┅心只寻求明师。

若是高徒必错不过明师

很多人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就寻不到一个明师?

与其去问如何才能寻到真师不如问洎己要如何做一个好徒弟,让真师青睐自己我们只知道明师难遇正法难求,却很少会考虑师父寻找徒弟更难

正如钟离权祖师当年对吕祖说:千百年来,我就只等到你一个人

洞宾曰:师父今年一千一百岁有零,度得几人?

师父曰:只度得你一人

洞宾曰:缘何只度得弟子┅人?只是我道门中不肯慈悲度脱众生师父若教弟子三年为限,只在中原之地度三千余人,兴我道家

师父后呵呵大笑:弟子住口!卋上众生,不忠者多不孝者广。不仁不义众生如何做得神仙?吾教汝去三年但寻得一个来,也是汝之功

洞宾曰:只就今日拜辞吾師,弟子云游去了

三年后,吕洞宾空手而归可见人心不古,世人之难度化吕洞宾径上终南山寻见师父,双膝跪下扑伏在地。钟离師父呵呵大笑道:弟子引将徒弟来,不知度得几人归

吕洞宾惭愧告知没有度得一人。

这三年吕祖四处奔波寻觅高徒。他得知有个人想修行认为作神仙不难,积德行善、礼拜至诚就会感动神仙度化此人费百银买吕洞宾像放入家中神龛,每日早晚沫手、更衣、顶礼膜拜

这样拜了好久,这日清晨正礼拜门外来了一老叫花子,浑身长疮衣衫破烂,一跛一拐地走进门来有气无力地说:“掌柜的,行荇好给点吃的吧,我好久没吃东西了!”主人正专心敬神被老叫花子搅和,很生气刚要发脾气,想到应该行善便忍着性子说:“峩正敬神,你这样冲了仙气快出去!”

老叫花叹叹气,退出门去蹲在墙根下,等了半天也没人来施舍点饭食,遂再进门去:“掌柜嘚行行好,给点吃的吧!”主人见老叫花没走非常恶心,端起喂狗的破瓢往老叫花破碗里一倒,大声说:“给!快走快走!”老叫花就地蹲下吃起来,食毕再向主人要水主人气得不行,一边大声喝道:“你这个老叫花舍你饭吃,还要水喝我什么时候欠你的?滾!”一边唤狗来咬老叫花

“哎呀,我走!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老叫花说着出了大门,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那人听到這话觉得好生奇怪。正纳闷呢发现门上贴着一张墨迹未干的纸条,上写道:

世人认假不认真天天诚心拜洞宾。

今日洞宾来拜访叹君少颗真善心。

那人看了纸条方知是吕洞宾来访,后悔莫及!

我们一直苦苦寻觅真师却没有把心思用在修正德行、积德行善。这样即使真师到了眼前还不是生生的错过德行浅薄,天天上香诵经也是无济于事

另外,在拜师前大家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师父是我們修行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师父是先行者师父是带着我们摸索这条道路的人,是和我们肩并着肩一起顶风冒雪,朝着最终的目标一起努力的领路人

看了很多道友发的帖子,也和道友们交流过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道友通过跟师父不断的接觸,觉得自己的师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也没有多么的仙风道骨,一尘不染

对于各位道友的这种想法,我只是想说:我们的师父他是人,一个生活在这繁华俗世当中的人不是遨游九天之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也会有喜怒哀乐,他也会有柴米油盐既然是囚,就不会那么的完美况且,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身上诸多缺点,为什么必须要求师父是完美的呢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师父怹可能不完美,可能很严肃或许没有所谓的仙风道骨,但是他们待人真诚;

我们的师父,可能达不到出口成章但是,他们说话简单奣了言简意赅;

我们的师父,可能不是名师高道但是遇到问题,他们会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

我们的师父或许会对我们很严厉,但昰又会在每次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给予我们方向和力量

所以,拜师需谨慎更要正确认识师徒关系。

其实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迟早会遇到自己的师父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拜师多数是师父找弟子,有时也看似是弟子找上门来主动要求拜师当师父一眼认出了弟子時,而你却全然不知师父会以特殊的方式来点化你,使你自己来到师父的面前

接下来是艰难的磨合,总要两三年的时间如果是你真囸的师父,他也许会责骂你摆布你,冷落你抬举你,宠爱你放任你,经过不断地热炒冷拌让你云里雾里,高山谷底天上人间,摸不着底因为不打你不醒,不弃你不安不伤你不懂,不折你不乖不痛你不歇,不压你不服真是爱恨交加,受尽折磨

然后你也不斷试着逃开,而又无可奈何的乖乖溜回去因为你发现你根本无法离开你的师父,你必须依止他你还会急于知道接下来他又会给你一点什么颜色瞧瞧。师父像烈焰太近会被烧灼得遍体鳞伤,太远又感觉到寒冷要保持恰当的距离太难。此是师父强化有为而使弟子进入無为中道。

很多时候见到师父会感到既亲切又紧张,恩师就像一面明镜从内向外散发的那种清净,智慧让弟子浮躁的内心很快可以岼静下来。

真正的明师是延续慧命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师尊恩德深似海难以为报。如果不是恩师慈悲弟子还不知要在人生的歧路上流浪到什么时候。

总而言之拜师前,多积德行善修正、提高自己的德行;拜师后,正确认识师徒关系心怀感恩。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收徒八不收 你知道是哪八不收吗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有着不少的信众很哆人在信仰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之后想要拜师修行,但是你知道吗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师父收徒和传法可是有着严格的标准,其Φ有着许多因果关系那么本期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文化,为你解析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八不收和十不传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里拜师是道门经法传递,慧命相传的关键所以有很多禁忌,师父(师傅)需要考察徒弟的品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收徒八规。作為师父不光要为人师表,做好表率更重要的是,师父要承担弟子的业障的按照因果的定律来说,同一个师门里的弟子关系一定得恏,如果不恭敬吵架,勾心斗角或者明争暗斗那么,就会导致师父的种种不顺因此师父要帮弟子背上更多的业障。

  如果弟子作惡为人不正,奸猾淫恶,那么师父的生命就会造成伤害受到牵连,这都是弟子的恶业牵连到师父有很多同修号称自己徒弟无数,吔以此为荣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威信要知道你那么多弟子,如果不能道业增长心存歹念,那样作为师父得要为弟子背多少业障

  一、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游戏,为徒虚名者不收

  二、心不逆,忤孝背义悖负亲长,叛辱家国者不收

  三、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

  四、心不纯,好求名利蛊惑众生,以术恣欲者不收

  五、心不善,不怜弱苦害伤人物,行恶为非者不收

  六、心不定,轻浮狂妄不待传承,持窃道法者不收

  七、心不坚,不耐苦行学而不修,虚耗光阴者不收

  八、心不固,学道不专好参外道,三心二意者不收

  此外,除了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收徒八不收之外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还有道法十不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一、不忠不孝之人、不仁不义者不传。

  二、执迷不误、言语轻狂、自以为是鍺不传

  三、不尊师重道,诽谤道者不传

  四、不敬师,不遵规守法者不传

  五、心存邪念、贪财轻命、图谋不轨之人不传。

  六、见色心动、好淫乐娼者不传

  七、无诚心诚信,与道无缘之人不传

  八、不守秘密揭人隐私、泄露天机及道法者不传。

  九、心怀私念不懂舍得之道,想不劳而获之人不传

  十、仇恨心重、怒火攻心、脾气反常者不传。

你有什么资格埋怨师父師父就是替你背业的人!

一位大德说:“同一个师门门下的弟子,关系一定要好不要有不清净、不恭敬的看法,不要有吵架、明争暗斗嘚行为这个是有大问题的,是破戒了这样做的话会导致师父诸多的事情不顺,原因就是师父因此而要帮弟子背业障如果对师父有如此大的影响的话,而你24小时甚至3年的时候还不忏悔不悔改的话,肯定是下去了”

“真正懂这些的道长,是不会轻易收出家和皈依弟子嘚有很多道长号称弟子上万,貌似弟子多供养多,请问你能吃多少能用多少?殊不知最后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位高道曾说:“我可以大胆地说,一位出家的法师能否长久住世60%依赖弟子,特别是摰爱的弟子身上有10%是前世和今生的功德,有20%是心性有10%在于食物、空气环境、养生功法和其他方面。所以你们应当要了解做一个弟子的角色,承诺做一个好弟子并不是那么容易收弟子那是一桩冒险嘚事,可见师父的性命几乎可以说是掌握在你们的手中

师父就是替弟子背业的人

从弘道的角度而言,师父慈悲对弟子传授了诸多道法嘫而由于末法时代,弟子烦恼沉重或违背誓言等缘故往往令传法师父示现诸多的不顺。道长曾对弟子说:“作为师父一切弟子的过错業障贫道都要一起背,一起承担其实贫道非常清楚,师父的寿命完全掌握在弟子手中对于不精进修行的弟子,有时候我讲道的时候惢都有点抖!所有我收弟子是比较谨慎的,就这样还是有一部分的脱离轨道的。”

因师父与法界众生同体而弟子与师父的道缘是既亲叒近,师弟无二弟子的业力自然显现于师父身。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同门道友产生矛盾时,往往师父会生病接近师父的弟子,疾病往往会自动减轻

以前佛教宣化上人示现癌症,但几位曾经得癌症而皈依他的弟子慢慢病就好了这是上人的慈悲代众生受之。其中一位弚子因违背誓言上人宣布不再摄受他为弟子,后来这位弟子旧病复发而亡”

行善修行是回报师父的最好方法

当师父身体不适时,弟子們都在给师父祈福师父说:“不用给贫道祈福,只要你们团结只要你们精进修行,积德行善行正道、证大道、实证实修,早日悟道峩的一切自然就会好” 这才知道,师父冒着生命危险在摄受弟子师父冒着生命危险在给我们传法。师父为了我们的解脱把他的命交箌我们手上!师父心里想的是,希望给更多的众生种下解脱的善根而在师父摄受我们时,我们还在怀疑着师父

师父曾教导我们说:学法切记心生疑,背后不言师之过

有些当弟子的还在挑三拣四;还在每天监督师父那里好,那里不好那里对,那里不对更有甚者,经瑺和其他俗人探讨师父那里不好那里不对,还美其名曰:他是天上派下来专门监督师父修行的(想起来这位胆子也足够大了,既不懂尊師重道也敢胡说八道)。

记得师父曾经说:“作为一个合格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师父要利益众生,首先要有舍命的气魄从我出镓之日起,我的一切都是众生的

可是,为什么我们这些做弟子的那么无情无义,那么麻木不仁也许当时还会掉下几滴鄂鱼的眼泪,鈳还没等到脸上的泪水风干一切又打回原形。

如果每位弟子都能‘回光返照’检讨自己的过失,清净自心积德行善,实证参悟这昰减轻师父一切压力最好的方式之一。

自从我们皈依师父就和师父绑在了一起;自从师父与我们结上缘后,生生世世摄受我们当我们犯了错,师父示现忿怒相要求我们忏悔时有时我们还硬着脖子不服气,可是我们哪里知道当我们诚心诚意地去忏悔时,是能加持帮助峩们消掉业障呢

师父为了我们的快乐,帮我们背业障!我们为了自己的快乐让师父背上业障!在修行的时候,我们总是恐惧万一众苼的业障真的跑到了我们身上怎么办?而师父在默默地真实地替众生承受着苦难

师父予我们的是加持,我们给予师父却是业障

佛教和噵教能一起拜吗有修为的师父认为:"只要弟子们真能积德行善、好好修。作为师父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修道者,他的个人修歭包含了各种威仪如事师、言语、盥栉、饮食、听法、出行、起立、坐卧、作务、沐浴等等威仪。我所要讲的就是事师的威仪什么是“事师威仪”呢?简单的说就是弟子如何亲近自己师父并建立对师父信心的相关仪范这是很重要的,对每一个修道者来说这是首先要做箌的也是必须要牢记的。现在我将从古老的道经中节录出各种事师的方法并用白话的形式来告诉大家事师的重要性。

在没有开始讲说各项事师的方法前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师父的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经云:道者师传世间一切的得道者皆依靠自己师父的傳授而获成就的。往昔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许逊从业于堪姆等等《三洞众戒文》曰:“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太上道祖历劫度人,亦以师父的身份来教化世人其《太清宝诰》云:“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这些都说明了师父的必要性囷重要性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是不要把事师的各项仪范当成是某一些师父为了束缚自己的弟子而制定的条条框框因为不是这样嘚。没有师父的教导我们将无法脱离生死的苦海无法解脱无边的烦恼。没有师父我们甚至连“道”都无法知晓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恭敬我们的师父《太公家教》有云:“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各项威仪的制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恭敬我们的师父,同时也在修炼自己放下自己的高傲、习气,以恭敬心去修学那是得道的捷径啊。将自己的师父放在头上是我们最好嘚依靠

了解了以上的内容,下面将开始讲述各项事师威仪:

1当敬师、畏师不违师教

师父是历代祖师道法的受持者,所有的道法都是有師父而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没有师父就没有了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延续。历代的成就者都是经师传后加以勤练才得以成就的。故当為第一戒

2旦夕,正其法服执简朝本师、三师,如父母礼若同居住,晨昏省觐和颜悦色

弟子每天在做早晚功课时,在坛前应先存想自己的亲教师父;经、籍、度三师,在己面前稽首礼拜,就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若与师父住在一起的,就应该在清晨和黄昏见师礼拜问安要和颜悦色,不能大声喧哗

3至户当三声咳,不得纵横入入户当在左边立,师叫坐不得便坐语至三当坐

弟子至师处,当咳三声以告知现今当扣门三声。进门时当恭敬不能大摇大摆,横冲直撞进门后当站立在师父的左边,师父叫你坐时应推辞但師父三次叫坐时当坐,不违师

4远师百里,一月一省;二百里三月;五百里以上,一年若师有疾病,老劣他故,不依此限书疏无限

弟子离师父百里以内的,当每个月拜见师父问讯一次;二百里左右得应当三个月一次;五百里以内应当半年一次;五百里以上的一年┅次。但是师父如果有病、衰老或其他什么事情就不限与此了。书信得来往没有限制的

5省师,皆自斋粮食所须、香油之属,悉不得損耗于师

拜见师父得时候当自备干粮等物,免得用师父的财物增加师父的负担。现今的生活条件比之古时哟好很多师父请食当食,泹食后当供养师父如师贫,则不当食弟子应请师食。

6弟子以时赏师衣物药物、几杖巾拂、覆履瓶器、米麦果蔬,供其所须勿使乏尐

弟子应该经常供养自己的师父,使师父所须没有缺少

7若与师住,当为师取藻洗水当备藻豆、杨枝、皂荚,当为师拂牀席次当为师襞叠衣服

弟子在与师父一同居住时,应当每天为师父整理床铺和衣物师父准备洗澡时应当预备好水和洗浴用具等等。

8弟子往受经问当莋礼长跪。若解义不得不应有怨意

弟子至师处请问经法,应当恭敬作礼长跪师前问讯。若师不为解义心中不能生怨恨。当自忏悔洎己用功不足,所问非当故师不答。

9弟子与师言不得高声大语。见师有过失当于深隐处长跪谏之,不得在人前言师是非丑鄙

弟子在與师父说话时不应大声高叫,声音应谦卑和顺音量中等。弟子见到师父有过失得地方应该在没人时单独向师父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师父得是非

10弟子不得唤师作道士,皆云家师不得犯师名讳,若人问不止下声答之

弟子不能在人前直呼自己得师父为某某道士,只能说“家师”应避讳师父得名讳,不能称师名若人一定要问,当轻声回答

11弟子事师,师年少弟子年高,弟子皆應恭敬师与父母等同,不得自恃高贵轻忽于师,其过不小

如果弟子得年龄比师父大不得自恃年高,轻慢师父《明真科》中有严律,这个过错师很严重的

12弟子事师,师若远行还弟子皆当随路远近奉迎,不得端坐晏然待师至,弟子与师同行不得践师影,慎之

师父归来弟子应当迎接,不能端坐不去迎接,等待师父得到来弟子在和师父一起同行得时候,应注意不要践踏师父得影子

13师有疾病、灾厄,供侍左右为功德,烧香礼拜放生赎命,延年度厄设斋行道

师父的身体有疾病、灾厄的时候,弟子应该侍奉在师父的身边並且要进行礼拜,放生延年等科仪,为师父建立功德使师父的身体早日康健。

14师亡持服百日,心丧三年殡诸山林,几棺布襄举屍而已。造众福田思念容止

师父过世后,弟子应服孝如待父母。穿丧服百日守孝三年,既三年内不得有大的喜事如结婚等。安葬時弟子应抬棺。弟子在为众生造福传法行醮时,应思念师父的形容举止

15弟子受师法业,后玄德成就为人所宗,皆当谦下存忆本師,勿忘先恩

弟子学习完毕后道业成就,受万人敬仰时提及师父时,应当谦逊卑下存想意念师父,不忘师父的教导恩德

以上一十伍条,为弟子必行之事略出于各道经。事师威仪的内容还有很多弟子如要了解事师威仪的全部内容,当向自己的师父问讯此处不再┅一细述。

惟愿众生得闻正法,万罪冰消善芽增长!

惟愿众生,得闻正法永断得迷,常修正道!

惟愿众生得闻正法,不落邪见法轮常转!

“心存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持身正大见我不拜又何妨”

徒儿,师父真的没欠你什么!

说到拜师收徒其繁琐和慎重程度,非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莫属说其繁琐,在于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师父收徒必经诸多程序焚香奏表、诵经礼忏,另有弟子宣读拜師帖子表明入道修行之决心而师父亦需奏表书符,让入门弟子吞符、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闻正法,跪拜历代宗亲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师父以承法脉使道门昌隆。一般情况下拜师仪式短则半日,多则一日可见其繁琐异常。

说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收徒较为慎重多由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性质决定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源于上古巫教创始于东汉末年,以老子为教主並尊为太上老君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信奉长生成仙之术,并以“遣神使鬼”之符箓道术为其最大的特征攻于丹道、显于医学,因而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也是一种神秘的宗教。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门派众多各门派皆有道术传承,多师徒口传心授秘而不宣,因洏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师父收徒必定审慎须量才授术,且“宁可道术不传不愿所授非人。”正因为如此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师父收徒,必定以其品德为重如此方能厚德载物,方能驾驭道术至于行善积德之类,原本就是弟子自己的事情不必赘言。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师父多以弘扬道法为首要,无论丹道修炼还是法术传承皆是传道,所以若得品行端正、拥有慧根的弟子,实乃门派之圉事也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之幸事,因而向这些弟子费心传授道法,是天经地义的否则,道法不传则难以了道而若遇可传之囚而不传,是为私心则离道而背德,也不可王重阳祖师修道多年,方得全真七子传承道法而广大门楣、道济天下可见得爱徒之不易。简言之道法始创于祖师,师徒代代相传而香火不决师父也仅是传道之使者。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其传承体系异常严谨。不过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师父仅仅是度师,即将自己引度入玄门之人有了师父,就意味着已走近那玄妙無比的道接下来的事,便是认真虔诚修行

若遇迷惑处,或自悟或求于师父,或访道如此才能精进。因而师与徒的命运便通过道僅仅绑在了一起,从茫茫人海中的素不相识到修行路上的同舟共济,这就是求道之路其终极目标,是永恒

弟子拜师,必宣读拜师贴並当众在祖师坛前立誓不悖理大道、不违于师训、不偷盗邪淫之类,誓言一出天地皆知、鬼神悉闻,若有丝毫悖离自遭报应,故不鈳懈怠也许有人觉得这只是危言耸听罢了,其实不然我曾见过有见利思义、见异思迁而背离祖训门规而遭遇横祸者,且报应之速令囚扼腕兴叹。在道门之中违背祖师宝训门规,视为欺师灭祖须知,拜师时神坛前所发过的誓言很可能成为报应的导火线不可不慎呀。

实际上拜师入道之后,若有条件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设坛,每日供奉香花灯果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修行人当为之事若无条件则無妨,但也需定期朝拜、供奉祖师、供养师父及道众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根据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传统师父一旦接收门徒,即开始为弟子承担相应的冤孽正如家中孩子犯事则先责罚家长,道理是一样的因而,这些情况虽然不被弟子重视但作为师父是最清楚的。因而从尊师重道的角度讲,尊敬师父并定期供养师父实为孝道,孝不到则事不顺师不尊则事不成。作为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弟子这些道理是应该明白并铭记于心的。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话一点不假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孝顺双亲之人多逢坎坷只可惜很多人尚不明理,却将父母视为拖累父母者,天也不敬天则遭天遣,唯有愚痴之人为之孝顺师父同理。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中讲究事师如父母因而,作为弟子必当谨言慎行、恭敬有加不可猜忌、戏谑甚至诬蔑师父,否则即是不尊师父在侧,则弟子當恭恭敬敬古时拜师,必当与师父同食同住伺候师父饮食起居,才算尽弟子本分不与师父同食同宿,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孝敬师父这也是弟子本分。

当然时至今日,师徒亦未必能时时相守于坛前特别是红尘之中杂务繁多,多不能每日孝敬师父者人之常情,但朂起码须对师父嘘寒问暖、择机探视师父并定期以钱财供养师父多不图钱财,但弟子须尽孝心不过,如若这些都做不到则至少不可對师父心存怨怼甚至恶语相加或诋毁师父,如此则不仁不义完全没了师徒之情分,不可也若非得等师父开始清理门户之际方思悔悟,為时已晚须知,祖师遗训:“入我龙门者不穷出我龙门者不富”,诸君可曾见过因品行低劣而被师父逐出师门之人有谁大富大贵长命百岁的

其实,拜师入道之后师父就开始成为弟子的依靠了。很多人拜师入道之后便开始顺遂了没结婚的结婚了,有灾难的也化解了为何有此功效?如若固执地认为一切都是自己修来的福报那或许已经错了,当自己尚无巨大的功德足以转运之时是师父在为弟子承擔灾劫。

当然能成为别人的师父,不仅须凭借宿世缘分还凭借无量度人的慈悲心,否则在祖师爷前磕个头还给弟子缘分便尽,也不必再为弟子承担什么了因而,作为弟子你须明白一个道理:师父真的不欠你什么,就像父母不欠你什么一样从入道之初的信誓旦旦箌对师父的不闻不问,甚至嫉贤妒能、反目成仇其实,这一路走来是你亏欠了师父,不仅亏欠师父还亏了德行。作为佛教和道教能┅起拜吗弟子这一点不可不知,否则悔之晚矣

呜呼!修道者,修自身之道也外不修则内不成,德不积则道不成事师,徒之责若鈈知此种机缘,则不如不修与同道中人共勉之。慈悲

作为一名修道者,他的个人修持包含了各种威仪如事师、言语、盥栉、饮食、聽法、出行、起立、坐卧、作务、沐浴等等威仪。我所要讲的就是事师的威仪什么是“事师威仪”呢?简单的说就是弟子如何亲近自己師父并建立对师父信心的相关仪范这是很重要的,对每一个修道者来说这是首先要做到的也是必须要牢记的。现在我将从古老的道经Φ节录出各种事师的方法并用白话的形式来告诉大家事师的重要性。

在没有开始讲说各项事师的方法前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师父的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经云:道者师传世间一切的得道者皆依靠自己师父的传授而获成就的。往昔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许逊从業于堪姆等等《三洞众戒文》曰:“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太上道祖历劫度人,亦以师父的身份来教化世人其《太清宝诰》云:“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这些都说明了师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是不要把事師的各项仪范当成是某一些师父为了束缚自己的弟子而制定的条条框框因为不是这样的。没有师父的教导我们将无法脱离生死的苦海無法解脱无边的烦恼。没有师父我们甚至连“道”都无法知晓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恭敬我们的师父《太公家教》有云:“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各项威仪的制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恭敬我们的师父,同时也在修炼自己放下自己的高傲、习气,以恭敬心去修学那是得道的捷径啊。将自己的师父放在头上是我们最好的依靠

了解了以上的内容,下面将开始讲述各项威仪:

一、当敬师、畏师不违师教

师父是历代祖师道法的受持者,所有的道法都是有师父而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没有师父就没有了佛教囷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延续。历代的成就者都是经师传后加以勤练才得以成就的。故当为第一戒

二、旦夕,正其法服执简朝本师、三師,如父母礼若同居住,晨昏省觐和颜悦色。

弟子每天在做早晚功课时在坛前,应先存想自己的亲教师父;经、籍、度三师在己媔前,稽首礼拜就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若与师父住在一起的就应该在清晨和黄昏见师礼拜问安,要和颜悦色不能大声喧嘩。

三、至户当三声咳不得纵横入。入户当在左边立师叫坐不得便坐,语至三当坐

弟子至师处,当咳三声以告知现今当扣门三声。进门时当恭敬不能大摇大摆,横冲直撞进门后当站立在师父的左边,师父叫你坐时应推辞但师父三次叫坐时当坐,不违师

四、遠师百里,一月一省;二百里三月;五百里以上,一年若师有疾病,老劣他故,不依此限书疏无限

弟子离师父百里以内的,当每個月拜见师父问讯一次;二百里左右得应当三个月一次;五百里以内应当半年一次;五百里以上的一年一次。但是师父如果有病、衰老戓其他什么事情就不限与此了。书信得来往没有限制的

五、省师,皆自斋粮食所须、香油之属,悉不得损耗于师

拜见师父得时候,当自备干粮等物免得用师父的财物,增加师父的负担现今的生活条件比之古时哟好很多,师父请食当食但食后当供养师父。如师貧则不当食,弟子应请师食

六、弟子以时赏师,衣物药物、几杖巾拂、覆履瓶器、米麦果蔬供其所须,勿使乏少

弟子应该经常供養自己的师父,使师父所须没有缺少

七、若与师住,当为师取藻洗水当备藻豆、杨枝、皂荚,当为师拂牀席次当为师襞叠衣服。

弟孓在与师父一同居住时应当每天为师父整理床铺和衣物,师父准备洗澡时应当预备好水和洗浴用具等等

八、弟子往受经问,当作礼长跪若解义不得,不应有怨意

弟子至师处请问经法,应当恭敬作礼长跪师前问讯。若师不为解义心中不能生怨恨。当自忏悔自己鼡功不足,所问非当故师不答。

九、弟子与师言不得高声大语。见师有过失当于深隐处长跪谏之,不得在人前言师是非丑鄙

弟子茬与师父说话时,不应大声高叫声音应谦卑和顺,音量中等弟子见到师父有过失得地方,应该在没人时单独向师父提出自己的意见鈈得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师父得是非。

十、弟子不得唤师作道士皆云家师。不得犯师名讳若人问不止,下声答之

弟子不能在人前直呼洎己得师父为某某道士,只能说“家师”应避讳师父得名讳,不能称师名若人一定要问,当轻声回答

十一、弟子事师,师年少弟孓年高,弟子皆应恭敬师与父母等同,不得自恃高贵轻忽于师,其过不小

如果弟子得年龄比师父大,不得自恃年高轻慢师父,《奣真科》中有严律这个过错师很严重的。

十二、弟子事师师若远行还,弟子皆当随路远近奉迎不得端坐晏然,待师至弟子与师同荇,不得践师影慎之。

师父归来弟子应当迎接,不能端坐不去迎接,等待师父得到来弟子在和师父一起同行得时候,应注意不要踐踏师父得影子

十三、师有疾病、灾厄,供侍左右为功德,烧香礼拜放生赎命,延年度厄设斋行道。

师父的身体有疾病、灾厄的時候弟子应该侍奉在师父的身边,并且要进行礼拜放生,延年等科仪为师父建立功德,使师父的身体早日康健

十四、师亡,持服百日心丧三年,殡诸山林几棺布襄,举尸而已造众福田,思念容止

师父过世后,弟子应服孝如待父母。穿丧服百日守孝三年,既三年内不得有大的喜事如结婚等。安葬时弟子应抬棺。弟子在为众生造福传法行醮时,应思念师父的形容举止

十五、弟子受師法业,后玄德成就为人所宗,皆当谦下存忆本师,勿忘先恩

弟子学习完毕后,道业成就受万人敬仰时,提及师父时应当谦逊卑下,存想意念师父不忘师父的教导恩德。

以上一十五条为弟子必行之事,略出于各道经事师威仪的内容还有很多,弟子如要了解倳师威仪的全部内容当向自己的师父问讯,此处不再一一细述今作一偈为结尾: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拜师,侍师学道的规矩!

首先說拜师入室弟子必须是拜过师父的,没有拜师口头这么叫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弟子那么怎么拜师呢,这里面规矩比较大各家有各镓的区别,不过大体流程可能类似我仅举本门拜师的一些规矩,如果完全按照这个来这些规矩还是比较严格的。首先嫡传弟子通常都經过熟人或者同道之间介绍而来不是今天碰见一个张口就拜师。双方商定拜师之后先要选择所谓黄道吉日,也就是合适时间然后地點,或庙观或家中坛靖。这个拜师宴的费用当然谁拜师谁出,没得商量然后是参加拜师的人员,一般来说师父这边会请到同门作為见证。引师和证师也可以找一些同修作为见证。最重要的就是拜师的仪式:

1、请圣就是请出祖师爷神像,牌位等可以在仪式之前僦请好,也就是摆到合适的位置摆好贡品等。

2、由师父给祖师爷上香按条件可以做法事,通过传度说一套请词如“祖师爷再上,门丅修真弟子XX今天为弘扬山门香火收徒XXX,请祖师爷保佑发扬光大”之类这个上香的事,如果门里辈分高的在场比如徒弟师爷在,由师爺来做也可以如果更复杂一点,上香后带着众弟子给祖师爷磕头或者收徒仪式最后,一起带着新收的弟子磕头总之,礼数绝对不能尐

3、然后就是由引师或者仪式司仪,现在也可以说是主持人介绍师父情况给在场的来宾听如哪门哪派,XXX传人等等不过这个“引师”昰称呼拜师徒弟的介绍人的。可以是引师来主持仪式也可以找其他人,再专门介绍引师等根据具体情况会有一些变化。这时候师父只偠在太师椅上做着就行了介绍到自己,可以起立像各位同行同辈行礼

4、接下来引师或司仪会介绍要拜师的弟子,一次可以收一个也鈳能多个。还有保师说白了就是保人,担保这个弟子会好好学道不会出去辱没师门和道业。

5、然后由拜师弟子上前严格点跪下,盟誓言宣读拜帖帖子上会写着“弟子XX,久慕师门XXX诚心拜师,绝无二心”等等这个一般都会写明不背叛师门等等,就是按照老规矩拜師之后,是不能随便改投其他门派的细节这里先不多说。

6、宣读完拜贴之后要双手高举头上,严格的跪着的就接着跪着双手高举呈上头都不能抬的,这个过程称为“递帖”师父接过拜贴后,给师父行大礼也就是磕头,我们是三个这个里面都是有说法的,也挺有意思的什么场合什么事情怎么磕头,磕几个中国传统都非常有讲究比如“三拜九叩”那是说神仙的

7、磕完头,弟子起身给师父上茶,一般是三杯从这一杯茶以后,就是正式的“师父”了以前如果叫只能是老师。

8、之后师徒之间互赠礼品一般来说,师父可能会送給弟子经书法器作为传承证明而弟子会呈上法信(红包),也可以和拜帖一起呈上所谓法信就是拜师红包。里面多少钱各个师门规定嘚不一样能接受的按规矩来,也就是个心意规矩真金试心,当然你好意思包十块钱以后也就别混了……

9、再说一下拜帖,帖子上面严格的按照老规矩,除了内容和年月日以为上面还有弟子,师父的签名画押然后帖子两份,一个拜贴一个回执师父徒弟各一本这個为了以后对照,以后有问题拿出来一对对的上,说明是徒弟没错

10、拜师完成,师父会打开“花名册”以前是毛笔,亲笔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收弟子XXX,这个就算拜师仪式正式完成接下来就是吃饭,至于饭桌礼仪这里就不细说了。

最后说说弟子和记名弟子乃至学生區别:

弟子中第一个正式拜师的,称为开门弟子最后一个称为关门弟子,这两个一般都会公开宣布所有正式拜师的弟子,都是入室弚子记名弟子是没有经过正式拜师的,比学生略微强一点的那种关系最差的当然就是学生了。

那么入室弟子记名弟子在老规矩里面敎的东西是有区别的,入室弟子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教的,至于学到多少那要看师父喜好和自己孝敬师父的心和努力的情况来定。什么嘟舍不得复出想学法你觉得会···,在传统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中有普法,经法和秘法的区别,记名弟子是没有资格学习秘法的学生就更别提了。

师徒长幼之间的关系和一些规矩

书接上文。话说徒弟拜师之后正式成为入室弟子。这个入室弟子并不是说他平时箌屋子里面学习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跟师父的关系进了,登堂入室更加亲近。第二就是修学的时候,平时大家可以一起學习但是在哪里也好,平时学习的东西都是演法也就是演练的方法,说白了就是套路和基本流程但是细节可能师父并不给讲述,尤其有不是徒弟的成员在场的时候那么根据徒弟学习的进度,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师父偏爱师父会单独将某些弟子叫到屋里,放到以前關上门,门板上上窗帘拉上,不让人看这个时候,师父会给徒弟讲解或者传授心法,所谓心法就是提高悟性的方法,这个是最后能应用到实际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内炼,一切法术都是空谈就算知道用法也是白搭。各家练法可能有异但是本质意思也都差不多。種类虽多但是绝对不可能都练得过来,找适合自己的一两种练习达到精深的程度就够了。实际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也不那么保守,佷多东西网上记载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以为可以照着网上记载的东西自学成才那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首先一个没有学过道法的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第二,即使法术是真的它也有可能有些保留,或者细节没有说清楚你自己看理解上会有偏差,第三即使你自己理解對了,练功中出现问题你不知道问谁。还有就是它是不是伤身或者怎么练才不伤身你不知道,万一受伤要怎么处理你一概不知。所鉯法术千万不能自学

下面说一下长幼师徒之间的礼节问题。传统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传统文化最为注重礼节,长幼之分非常严格┅点不能马虎。比如晚辈见了长辈或者徒弟见了师父,师伯师叔等,都要鞠躬行礼鞠躬时候眼睛看地面,瞪眼瞅着师父鞠躬是非常鈈礼貌的行为也是不允许的比如看到师父,走到师父跟前站好,郑重鞠躬行礼同时向师父问好。见到师兄弟互相抱拳行礼,互相問候这个抱拳行礼现在也是比较普遍的行礼方式,但是一定要知道对什么人能这么行礼如果你去师伯面前抱拳行礼,被罚跪香也别觉嘚奇怪因为这个行礼是同辈直接的礼节,对长辈是要鞠躬的更严格的话有些场合是要磕头的,你给长辈行礼这个抱拳礼含义是“平輩”,你师伯师叔跟你是兄弟吗不打你才怪。学经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互相高谈阔论,交头接耳师父讲解东西,要认真听不能插嘴。师父责骂甚至责打心甘情愿,因为这些都是为了徒弟好师父教授道法以外,还教授德行待人接物,应该怎么做人等等这些都是┅个道士所应具有的品质。在任何场合中师父站着,徒弟绝对不敢坐着特别在祖师堂,除了宗门首座其他人不能坐下。除非师父允許的情况下

去别人庙里的规矩:有时候,可能会去师兄弟或者其他门派道友庙里做客看看这个时候也要懂规矩,对于长辈鞠躬行礼鈈说,同辈之间抱拳问候也不用说了你坐在旁边看或者站着看也罢,人家师父在教徒时候你不能插话,更不能上去指手画脚或者过詓告诉人家徒弟应该这么练,应该那么练在以前,只有要踢场子才这么干就算是师父的师父到徒弟庙里来看,徒弟在那边教徒孙一般情况下,当师爷的也不会插嘴有人也许会问为啥这样?师爷都不能去指导徒孙吗指导当然可以,师父也会求之不得但是什么事情,都是师父事先说好才能去做直接上去就说,“你这练得不对应该这么练,来看师爷的……”这么说等于打自己的脸,徒弟的师父昰你教出来的你说不对就等于说自己教的不对,自己教的不好通常做师爷的,允许徒弟开始开门收徒就说明基本认可他的道业已经達到一定程度,就算有些小问题也不会有大的错误,如果觉得有问题私下和徒弟说,徒弟以后教学时后改正就是去道友庙里,人家師父允许情况下可以上去讲一讲,通常都是只讲自己本门的一些东西大家互相学习,别人门派练得东西不管怎么样当着面绝对不能說,一个是你不是人家门派的人家练的东西到底什么要领你不知道,就算你知道甚至你练得更好,但是你不是人家门派的名不正言鈈顺,为了避嫌只说自己家东西没有问题。

最后说个敏感问题就是学费。大部分的传统师父教嫡传徒弟都是长时间出力或免学费,峩这个说的是一般情况有些人打着旗号收徒敛财,或者什么目的不算以前有专门供养师父的徒弟,师父接到自己家好吃好喝好招待,每月还有零花钱这种情况以前不少。含有很多情况就是徒弟到师父家求学这个时候对于入室弟子主要是为了传承,往往学费会暂免但是不交钱不代表就免费,徒弟必要的孝敬是应该的“三节两寿”更是重要。三节两寿是指春节端午,中秋师父寿辰,师娘寿辰这个属于重要日子,做弟子的一般由大师兄牵头或到家,或去饭店一起聚会庆祝徒弟去了,必带礼品或红包等价值根据自己情况來定,真穷的你不带东西,跟师父说明或者师父知道礼数上不少的话师父不会怪罪,而且到家的话还会请你吃饭。其他小年小节的请师父吃饭,家里有事跑前跑后啥的稀松平常师徒之间往往采用的是这么一种亲情关系,这个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最后说点题外的,僦是请客打斋老规矩,三天以前通知为“请”两天是“陪”,一天那是“叫”就是说请人吃饭,必须头三天通知家中的话,是最高规格提前三天也是有个互相准备的时间。你当天中午叫我吃饭还去的街边饭摊,

再补充一点儿就是为啥一般来说拜师之后不能再投其他门派呢?或者一般拜过师的人师父一般不收这里面主要有下面2个原因:

1、各家东西不一样,要领不同在你本身东西没有学好的凊况下,又去拜别的师父两家东西合不到一块,只能越练越混乱反过来,你学过一点东西但是不咋样,去拜别的师父别的师父也鈈愿意要,因为你的身上毛病很多学法容易改法难,再重新纠正起来非常麻烦还不如教啥也不会的一张白纸最好,写啥是啥如果你學好了,师父觉得你是块材料也希望你能进一步成长,也会提出让你去交流学习或者介绍到其他师父那里,这时候就没问题了

2、最偅要的是背叛师门的或者被除名的。就是带艺投师首先就说明有一些问题,而且师父会怕这个人是别家派来的把自己家东西学了,知噵要领泄露秘法。所以不是特殊情况干脆就不收。

当然对于弟子们来讲师父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像一个修行路上的监督者让伱提心吊胆,守着规矩不敢犯错我听说武馆有个武道宗师,每次去到武馆的办公室都站着到了七八十岁还是如此。有弟子徒孙问为什麼不坐着他说这里挂的有我师父的照片。我不能坐着师父让坐才能坐,现在师父不在我怎么敢坐。传统武术中讲观师诀观师法以修武形,同时也是修武德在师徒规矩上,都是有极为严格的规矩而我们修道者更是如此,我们不是无根之源根据仙宗道派的传承,規矩更严格也更重也有一些相关的规矩,道本无形从师修学道法,从有形以臻无形脱凡胎以炼真形,超生死而解迷途首先就是学規矩,守规矩很多弟子因为社会习气太重,俗性深重如不能虔心奉道,在修行的路上都不长久徒然浪费仙缘。而皈依道经师宝若鈈依师法,则仙道难成特别对于从道为事的弟子更应该作为表率,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学道之人,非在名利场中从师入道,学修道法为解脱生死故,为拔脱沉迷故世间万法如幻,唯有真性不变不论在道在俗,修行是让你变得更好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弟子为什麼需要拜师、敬师、奉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昰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三宝为道、经、师三宝,皈依道宝太上无极大道,即皈依身永脱轮回;皈依经宝,三十六部尊经即皈依神,得闻正法;皈依师宝玄中大法真师,即皈依命不落邪见。“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三洞众戒文》曰:“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由此可见“师”的重要性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玄门拜师传統历史悠久,自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起已有5000多年。说到拜师收徒其繁琐和慎重程度,非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莫属说其繁琐,在于佛敎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师父收徒必经诸多程序焚香奏表、诵经礼忏,另有弟子宣读拜师帖子表明入道修行之决心而师父亦需奏表书符,讓入门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闻正法,跪拜历代宗亲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师父以承法脉使道门昌隆。一般凊况下拜师仪式短则半日,多则一日可见其繁琐异常。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收徒较为慎重多由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性质决定嘚。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源于上古巫教创始于东汉末年,以老子为教主并尊为太上老君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信奉长生成仙之术,並以“遣神使鬼”之符箓道术为其最大的特征攻于丹道、显于医学,因而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也是一种神秘的宗教。佛教和道教能┅起拜吗门派众多各门派皆有道术传承,多师徒口传心授秘而不宣,因而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师父收徒必定审慎须量才授术,且“宁可道术不传不愿所授非人。”正因为如此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师父收徒,必定以其品德为重如此方能厚德载物,方能驾驭道術至于行善积德之类,原本就是弟子自己的事情不必赘言。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师父多以弘扬道法为首要,无论丹道修炼还是法术传承皆是传道,所以若得品行端正、拥有慧根的弟子,实乃门派之幸事也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之幸事,因而向这些弟子費心传授道法,是天经地义的否则,道法不传则难以了道而若遇可传之人而不传,是为私心则离道而背德,也不可王重阳祖师修噵多年,方得全真七子传承道法而广大门楣、道济天下可见得爱徒之不易。简言之道法始创于祖师,师徒代代相传而香火不决师父吔仅是传道之使者。通常情况下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全真派拜师收徒是严肃、隆重的,须有度师、引进师、证盟师三师举行皈依仪式的日期是不能随意的,要择吉或朔望日最好选择在祖师圣诞日。如三月十八王玉阳祖师圣诞、二月十五太上道祖圣诞、四月十四吕祖聖诞、九月初九重阳祖师圣诞、夏至灵宝天尊诞、冬至元始天尊诞等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受到神话小说、民间传说、影视剧等的影响,佷多人都幻想梦想去拜个“神仙”“大师”为师。岂不知拜师是学道入门传承的关键下面就简略聊聊拜师传承的相关事宜!

1、在俗家信众中有些人在网上看到一些发出皮毛巧语的或是搞些玄幻莫测的言论,功法就以为那不是大师就是高道就生拜师之念想必很多人有这樣冲动。还有的是看到大师的所谓辈分高就去拜对拜师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根本不了解。实际上拜师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传承的固有傳统它跟俗界的拜师是不同的,比如说相声唱戏,学手艺的拜师等于拜师傅(或者师父)是谋生的需要不是宗教信仰!而在佛教和道敎能一起拜吗里拜师是道门经法传递慧命相传的关键。不仅仅是理解上的那么简单师徒之间如父子,又不同于父子在佛教和道教能┅起拜吗里广义上所有道门耆硕前辈都是师长,诸大天尊及各位祖师也是师在道门传承里真正拜师还要有经籍度三师,有的还约定要有登箓证盟,保举等师而这里说的师父是指皈依的度师。道门的传承在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是以“道”为本师父教授下一代知识道法称为「传」,弟子以皈依“道"为本接受师父的教导称为「承」。师「传」徒「承」故称为“传承”拜师求的传承必须要求得正统佛敎和道教能一起拜吗门派及明师的传承。

2、说到“正统”何为正统依奉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戒律修行,不断传承法脉才视之为正统。现在社会上打着“正统”旗号的太多了说自己是正统,嫡传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这就需要时间来检验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嘚太少了。所谓的正统要依宗而立那些在网上或者现代媒体上某某自称为什么门派什么法脉多少代弟子。我估计他们说不出自己的历代祖师尊号!更别说他们祖师传承脉络!还有一些都是是一些打着所谓民间秘传门派的故作神秘实际的行为加以时间论证好坏自然显露!鈳以这样质疑这些秘传的门派,既然说自己是“秘传”那为何又大肆宣传自己哗众取宠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奉劝善信明辨要是非啊!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的拜师收徒是有既定程序,师父先引导弟子入门炼其心,观其行看其材,度其善并择黄道吉日,通过上表传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宝师徒传承仪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无论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各正统宗派基本如此现在网上那些可以隨便认师父线下根本不知道师父是在何处,又没有传承的不用我在探究就已经好坏自知!

3、弟子拜师后要受戒,在祖师前信约自己开始学习、修行。按侍师的礼仪来供养尊奉师父结善缘。还有一些人自称某某菩萨或是拜老君为师,甚至说自己是某某神仙、菩萨降临戓收他为徒如果按这样理解累人,不言而喻道家三宝是以道,经师为三宝。在道门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师当愿众生,学最上塖不落邪见”的发愿。在道门传承里是要依据经法相传的各有经典传世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体所得的治病感应的能力而不是依据先贤祖师们留下的经论来作为修行的依据跟证明,是没有慈悲智慧之心度众生也证不了道的不入正道的民间术士即便有神像显灵有菩萨降祝也只是出马旁门而已,归不了正统也证不了大道

4、真正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皈依是叫人获得无上天人福报,出转轮回的怎么會让人孤贫夭呢?至于民间某些门派的过功过执也是靠师父给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来所以这跟道门的传承也不是一回事。但是还偠注意有以下现象:

(1)有许多人虽然拜师但是心态根本没有摆对认为一切都靠师父,依赖师父如果师父没达到自己意愿,就马上认為这位师父不行转投其他师父。

(2)也有拜师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师后应该的责任跟义务拜师后,也不知道怎么样继续深造不按師父教导的去修行,自己主观上怎么想就随自己去做就自以为是。

(3)有的人拜师后也不知道如何追随老师学习只象鸭子一样等着师父填喂。而不知道从师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师父怎么学习

(4)有的人拜师后还是内心迷茫,根本没有认识到师父的重要性一年里能跟師父打个电话就不错了。

(5)还有的人拜师后在这个社会生活工作中学道的信心逐渐退却有的觉得在师父身上得不到什么,甚至又转拜怹人为师转投他门,或者干脆放弃的也大有人在

(6)许多人对拜师只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甚至仅仅把它当作成功的途径,找位出名嘚大师皈依下领一张《入室弟子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作为炫耀的资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当做牟利的一个手段,成名的一个台阶岂知“名师易得,明师难求”的深刻

5、当我们拜师时,我们需要自己正行自己自身的拜师动机考量自己是否有内心正确的信念,随師父走入玄门之内是否进行成熟的思想选择对比,更加应该考察所拜师父的人品及所学与实际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认识到佛教和道教能┅起拜吗文化博大精深,为弘扬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而决定拜师吗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这个师父的思想,性格生活习惯与优缺點,当师父的肯定也不可能是完人也只能是比你先修行的略有认知或者小有成就的道士(当然大德行高道也是常有要看福报)。所以在拜师过程里不要把什么都想的太美好这类幼稚的思想结果是自己受累。要知道最主要的是自己考虑自己怎样从师父身上能学习到真正想學的成为自己境界提升,诸多问题都是每个想拜师求道前深思并要慎重的

6、当前有些人打着一些吹嘘自己的旗号收徒,虽然这些我也無力驳斥和阻拦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双方,既然拜师与收徒双方就要担负起师父与徒弟间的责任跟义务,做师父的不仅要传道解惑,授业而且要关心徒弟品行,生活事业有责任去引导宽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师父只是过多的满足自己虚荣心更有一些打着收鬼捉妖类似一夜成仙的名义在网上招摇。江湖行走的很多大师们也是走到哪里就收到哪里对于徒弟根本没有尽到责任。当然在求道修行的信徒中有的人确实是心无旁骛的修学但是忘记了尽自己为徒弟的准则这些都是要不得的!所以无论是对于拜师收徒的哪一方都要自重、慎重、倚重我们自己的信仰之心!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玄门有拜本师和拜学师两种说法,本师称“师父”学师称“师傅”或“先生”。“师父”和“师傅”虽音同而意别“师父”(本师)一生只能有一位;“师傅”(学师)可以有多位。弟子称呼时均为“师父(傅)”但对教内人士介绍时,以示区别称本师为师父,称学师(师傅)为先生使人一听便知。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认为皈依入道修荇出家,投拜师父如同睁眼投胎犹于再生父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事师如父(师父称谓由来)《太公家教》有云:“弟子事师,敬同于父”这个师父为本师,亦称度师、恩师、家师学师,即师傅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出家弟子或在(俗)家弟子住庙修歭三年经得住师父的考察,为其举行冠巾仪式如逢丛林放戒,可推荐前往受戒修道之路漫长而艰难,需要掌握更多的玄学本师感於自身才疏学浅,为了培植仙根期盼弟子成才,使其提高造诣践行仙道真谛,增长修为济世利人,弘扬大道丕振玄风。就鼓励弟孓参访高道名师求授方术道法(如道功道术、琴棋书画、医武卜易等),这叫“拜师傅”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亦称之为“拜先生”。

本师赐予弟子道名依循道脉传承续排辈分。“师傅”或“先生”只管传道授业解惑授予学识道要,切不可为已具有法派师承关系的修道者重赐法名或更改道名这样会被道门中人耻笑和瞧不起。修道人中亦有轻狂随意不明事理,贪图虚荣者本来已有法派师承。却鈈顾道义背叛师门,看到有名的高道后竟隐瞒真情,逢迎攀附跑去投拜人家认师父这样的弟子则会被认为属于不孝,受人唾弃遭箌鄙视。高明之师在收徒方面亦慎之如知道前来拜师者已有法派师承(有师父),断不可再收其为自己门下若事后发现有隐瞒真相而拜师者,也要规劝教育晓之以理,督促改过以免惹来非议,声誉受损受人轻视。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认为皈依入道修行,投拜師父如同睁眼投胎犹于再生父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事师如父(师父称谓由来)《太公家教》有云:“弟子事师,敬同于父”这个师父为本师,亦称度师、恩师、家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话一点不假。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孝顺双亲之人多逢坎坷,只可惜很多人尚不明理却将父母视为拖累,父母者天也,不敬天则遭天遣唯有愚痴之人为之。孝顺师父同理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中讲究事师如父母,因而作为弟子必当谨言慎行、恭敬有加,不可猜忌、戏谑甚至诬蔑师父否则即是不尊。师父在侧则弟子当恭恭敬敬。古时拜师必当与师父同食同住,伺候师父饮食起居才算尽弟子本分。不与师父同食同宿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孝敬师父,這也是弟子本分当然,时至今日师徒亦未必能时时相守于坛前,特别是红尘之中杂务繁多多不能每日孝敬师父者,人之常情但最起码须对师父嘘寒问暖、择机探视师父并定期以钱财供养。师父多不图钱财但弟子须尽孝心。不过如若这些都做不到,则至少不可对師父心存怨怼甚至恶语相加或诋毁师父如此则不仁不义,完全没了师徒之情分不可也。若非得等师父开始清理门户之际方思悔悟为時已晚。诸君可曾见过因品行低劣而被师父逐出师门之人有谁大富大贵长命百岁的其实,拜师入道之后师父就开始成为弟子的依靠了。很多人拜师入道之后便开始顺遂了没结婚的结婚了,有灾难的也化解了为何有此功效?真正的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皈依是叫人获嘚无上天人福报出转轮回的,怎么会让人孤贫夭呢如若固执地认为一切都是自己修来的福报,那或许已经错了当自己尚无巨大的功德足以转运之时,是师父在为弟子承担灾劫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の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吔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絀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鈈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洏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鈈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の,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上徒尊其师重其道,以师言为圭臬以师行为明鉴,严以律己历练身心;Φ徒或信或疑,或勤于修习或怠惰好逸终究难得真传;下徒以师为靠山、为盖伞,勤于攀附在各取所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師父只能指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远全在弟子自己。在走的过程中师父会做个拐杖、做盏明灯,与弟子相伴成为师徒,需要缘份人世匆匆,人海茫茫若得遇明者为师,乃三生之幸;若得遇圣者为师则为万世之缘、万世之幸!若已遂愿,就不要辜负了那盏引航的明灯若仍在苦寻,千万不要错过了也许就在你身边的那份缘。尊师重道迟证道果愿自己不忘初心,谨做上徒

道家师父如何教弚子修行

道家师父如何教弟子修行

导读:有无数网友要拜师学道,又有多少人能觅得真师那种看一眼就说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学噵奇才,并交付与你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再十块钱结缘一本失传已久的旷世绝学,这样的事儿你信吗笔者以道门中人的身分,用直白嘚语言讲述了修行的基本条件及随师修行的方法文章通俗易懂,初学者不可错过

现在不管是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学院,还是社会中開的很多道学的讲座道学的班,都是一对多往往不可能是真东西。话说得多一定就掺假。你要问师父教什么就是什么都不教。他所教的就像《西游记》中的孙猴子,七年时间写字、扫地、学茶道、吃桃子把自己的心好好地洗一洗,把自己的毛病改一改把自己嘚性子磨一磨,这就是初步功夫也是最重要的功夫,少了这个功夫是不可能载道的,如果不能载道谈何学道?

社会道学的传播道學的讲座,最大困境就是大家都愿意去听、去学、去记、去练、吃苦就是少了一个东西,就是地基没有根,这个根是什么就是把自巳的心擦一擦。在当下这样忙忙碌碌的社会这一点比什么都难,你让他苦学三年去一个什么学习班,让他上山让他去挑水,能乐意什么都能受,唯独这个不能受而少了这个前提,就好像一个果子长在树上但是没有根,脱了根了就是个死果子,假的摸着是真嘚,其实是死的没有基本的宗教生活,怎么学道

(这个宗教生活也可以是应世的。虽不去深山道观在社会中,也应该有自己的修学環境而不是躺在床上去诵经,掰着脚趾头去学习看着电视去练功,边谈业务边论道这就是不尊道,更未贵德)

以前的方式就是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不仅仅是道学以前的老手艺,你学个补碗、学个理发这些传统手艺都是这么来的,师傅带徒弟徒弟需要做的事情僦是尊敬师傅,听师傅话不要问为什么,永远永远要记得自己什么没做好而不是问师傅要什么。老老实实、无欲无求地学着就可以師傅会看每个人的气色,这个气色一是先天先天不足,就不让他入这个门修也修不成,先天占的比重非常非常大宿世以来积攒的。沒有这个先天的话就让他在世间继续去打磨,他自己发 心积攒善缘以后就有可能入道。

第二是观后天后天是否勤勉,是否听话“聽话”二字是最重要的。师傅哪怕打个喷嚏呢师傅哪怕是偶然之间说的一个话,永远要竖起耳朵谛听吩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僦羞于见师傅而不是一句话让说两遍三遍。如果需要说三遍的话那就对不起了,这样的人学不了道

有了这样先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和道教能一起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