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简史 txt史上第一位西行求取佛法的人是谁

《佛教(问不倒的导游) 觉深法师//道坚法师//徐玉成 正版书籍 人文社会》【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佛教(问不倒的导游) 觉深法师//道坚法师//徐玉成 正版书籍 人文社会
与行业相比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商品介绍加载中...
下载客户端,开始阅读之旅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中国第一个和尚是谁_百度知道
中国第一个和尚是谁
请详细解答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朱士行(约三世纪)朱士行是曹魏时代颖川地人,(240—253)他是汉土真正沙门的第一人。他出家后,专心精研经典。当时最流行的译本是《道行般若》,他在洛阳便常常讲此经。他从长安西行出关,渡过沙漠,辗转到了大乘经典集中地的于田。在那里,他果然得到《放光般若》的梵本,凡九十章,六十余万字(二万余颂)。后因受到当地声闻学徒的种种阻挠,未能将经本很快的送出,直到太康三年(282)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意译法饶)送回洛阳。又经过了十年,元康元年(291)才在陈留界内仓垣水南寺由无叉罗和竺叔兰译出。而士行本人终生留在西域,八十岁病故。 资料来源;
三国时期的名僧:朱士行
南无阿弥陀佛!
采纳率:59%
来自团队:
是朱士行中国佛教第一位出家僧人 如果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传授《浮屠经》,介绍佛陀事迹,表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话,迄今为止佛教在中国已整整有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派人到印度求去,请了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到洛阳,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典《四十二章经》,他们住锡译经的地方白马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到现在也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了。那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僧人是谁呢? 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高僧传》卷四)。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只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才废止了不让汉人出家的禁令,于是才有了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第一僧——朱士行。 朱士行,河南颖川人,“少怀远悟,脱落尘俗”。魏甘露二年(257)在洛阳出家(公元249年,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来到洛阳,开坛受戒后,中国才有了正式登台受戒的僧人,朱士行即为最早)。出家后,他“专务经典”,以弘扬佛法为自己的终生大事业。他在研习由天竺竺佛朔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诵出梵文、月氏支谶译成汉文、再由河南洛阳孟福和张蓬笔记的《道行经》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印度距我国万里之遥,释迦牟尼涅?已七、八百年,加之语言不通,佛教典籍经过口传翻译、抄录,错漏、矛盾处很多,深感“此经大乘之要,而译理不尽,誓志捐身,远求大”。遂下决心亲自到印度求取梵文原本,然后回国翻译,以传真经。公元260年,亦即出家后的第三年,朱士行从雍州(陕甘边境)出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饥渴病苦,穿过荒漠戈壁和千山万水,徒步跋涉一万一千多里(《后汉书·西域传》),终于在甘露六年(261年)到达于阗国。所以朱士行不仅是我国佛教第一僧,也是西行取经的第一人,他比法显早140年,比玄奘早了四百年。 于阗国,民风敦厚、朴实,盛行佛教大乘之法,朱士行来自中国,弘扬大乘佛教,深受人民群众和信徒的欢迎。但是从出塞到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整整二十年并没有寻得一部大乘佛典。后来他在弟子弗如檀(于阗人)的帮助下,取得于阗国王的好感与信任,机智地取到了般若正品梵书《道行经》原本,全部90章,60万言。随后扮成商队,终于巧妙地将经书运出于阗王城和国境,太康三年(282年)送达洛阳。晋朝在陈留水南寺组织了竺叔兰、无罗叉、弗如檀和周玄明等中外高僧、学者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全部译校完成定本,这部《大品般若经》(《放光般若经》)才正式和当时的人们见面,并很快得到广泛传播。然而,朱士行却被留在于阗国内,不能回到中原翻译此书。直到80岁圆寂在于阗。按照佛教的仪轨进行火葬。当地人民将其骨灰和舍利,建塔装殓。因为中国佛教僧人在道安以后(公元376年)才“四姓入沙门,皆称释种”,规定“释”为佛门弟子之通姓,所以朱士行是本姓本名,而没有释姓法名。
【朱士行】   三国魏僧人。汉族地区僧人最早西行求法者。原籍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少年出家。嘉平(249~253)中,昙柯迦罗弘传《僧祇戒本》,开始依羯磨法授戒,他依法受戒成为比丘。出家后精研经典。常在洛阳讲《道行般若经》,感到译者理解未透,删略颇多,文句艰涩,难于理解,因而发愿西行寻找原本。甘露五年(260)从长安出发,到当时大乘经典集中地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写得《放光般若经》梵本40章,60余万字。由于当地声闻学徒的阻挠,写本未能很快送出,直到西晋太康三年(282)才遣弟子弗如檀(汉译法饶)等10人送回洛阳,元康元年(291)由无罗叉和竺叔兰等译出,计20卷。朱士行终身未回汉地,80岁病死于阗。其所得经典虽只有《放光般若经》一种,译文仍不完整,但对当时影响很大。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不是玄奘?三国的这位高僧早他800多年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唐代的玄奘大师,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第一大功臣,也是我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他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前往印度,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中国历史上西行取经的第一人是否就是他呢?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谁才是前往西天取经的第一人呢?实际上在佛教盛行的两晋和唐代,西行求法的人陆续不绝,但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从我国内地到印度,无论是走陆路还是海路,都需要经年累月吃尽千辛万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据佛教史传的记载,在成百上千的求法高僧中,真正能够幸存下来学成而归的只是少数人而已。这样看来,玄奘大师应该是这幸运的少数人中最成功的一位了,而不一定是第一人。那么如果玄奘不是,谁又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呢!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一般认为三国时代的朱士行应当是我国最早的西行求法的人,他算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僧人,原籍颍川。魏甘露五年(260年)朱士行从长安出发,经过20多年,历尽艰险,终于到达当时大乘经典集中的地方于阗,找到了原本梵文的《放光般若经》40章,大概60多万字。她原本希望能立刻将翻译好的经文送回中国,但由于当时学徒的阻挠,直到西晋太康三年,才由他的十名弟子送回洛阳,可惜大师朱士行却终生未能回汉地,80岁病死于于阗。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当时中国的佛教徒都通过《放光般若经》来弘扬佛教,可惜其译本早已经在隋初散佚,就连后人的假托之作都没能留存下来。不过自朱士行后,西行求法的僧侣一时涌起,从三国到唐代络绎不绝,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为了真理而不顾一切的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才造就了我们这个民族雄汉盛唐的伟大文明吧!
阅读下一篇
10秒后自动跳转朱八戒,汉地第一位受戒出家的僧人,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之人|于阗|朱士行|白马寺_新浪网
朱八戒,汉地第一位受戒出家的僧人,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之人
朱八戒,汉地第一位受戒出家的僧人,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之人
作者:龙心由于西游记的广泛传播,妇孺皆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实历史上中国第一位西去求法的僧人名叫朱士行(法号:八戒)。至于是否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在二师兄的起名上参考了朱士行的法号,我也没法确定。公元67年,汉明帝因夜梦金人而派使者到印度请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到洛阳,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典。因白马驮经,任重而道远,功不可没,遂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但直至三国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昙柯迦罗才于洛阳白马寺译出《摩诃僧祇律》戒本一卷,邀请当地的梵僧前来传戒,于白马寺设法坛行皈戒。朱士行第一个受戒,成为中国史上首位汉族僧人,由此可见他献身佛法的勇气。这也是中土有戒律并受戒之始。朱士行与佛法的结缘,源自于一次偶然的河南禹县老家到京都洛阳之行。在白马寺巧遇印度僧人沙门昙柯迦罗到洛阳讲经,随后潜心研究一部由西竺僧人支谶翻译的《德行般若》。他这才知道,世界是如此辽阔,人生是如此广大。随着同寺内几位西域来的僧人的交流加深,一同诵读,一同讲经,西域僧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朱士行。他终于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于甘露二年(公元257)依法受戒为汉地第一位出家的僧人。随后的日子里,朱士行在洛阳的一些寺庙里应邀为前来求法的平民和贵族讲授《德行般若》。随着对这部经典渐趋深入的研读,经中的蔽端也随之暴露。这应该是一部十分伟大的著作,但此经最初由支娄迦谶所译,简约求质,中土人士在理解上往往有许多障碍。他想起当年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所说的一句偈子:若人生百岁,不解生死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于是,他决定亲往西域,寻找原本,重新翻译,从而让汉地百姓能够完整地领略大乘佛法所表达的真实意境。甘露五年,也即是魏元帝景元元年(公元260),朱士行从雍州(现甘肃、陕西地区)出发。在这条充满死亡阴影的道路上穿山越水,迎风接浪,一次次躲过狂风和沙尘暴的袭击,然而无论遇到怎样的凶险,朱士行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前进的脚步。经过11700里的长途跋涉,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朱士行终于于甘露六年(261)来到大乘经典集中地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然而眼前的现实却让朱士行明白,要想得到一部大乘佛典的原本并非易事。狭隘的民族观,使于阗的僧人们对这位汉地的沙门有着本能的敌意。他们不仅不让朱士行阅读一部经文,甚至连任何一所寺庙的大门也不让朱士行迈进。朱士行下定决心:我今不得大乘真经,决不回汉地。于是,他一身于阗人的服装,诵经传道,长久地等待着,等待着机会降临的一天。这一等就是20多年,在一次于阗国最庄严的大乘佛寺瞿摩帝寺举行盛大的浴佛典礼上,乘着于阗国王亲临瞿摩帝寺礼佛诵经的时机,朱士行带着数十位弟子面见于阗国王,请求赠经。当国王得知朱士行为了大乘佛法而远涉沙漠,在于阗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情况后,十分感动,当即下令,把存于瞿摩帝寺内的部分大乘经典赠于朱士行带回中国。但于阗那些狭隘的僧人们决不会让他把这些经典带回中国。朱士行采用了明修贱道,暗渡成仓和调虎离山的谋略。明面上派出一支队伍大张旗鼓送经,自己在于阗坐镇。暗地里派一个干练的弟子弗如檀挑着佛经抄小路离开了于阗国境。太康三年(282),朱士行在于阗生活了二十多年,经千辛万苦得到的《放光般若经》梵本90章、60余万字(200余颂)终于由他的弟子弗如檀等人送回到洛阳。无康元年(291),《放光般若经》由于阗人无叉罗和竺叔兰等译出,计20卷。这是继安世高、康僧会等人译出的一批小乘经典后,汉地译出的第一部大乘经典。而朱士行却终身留在了于阗,他在于阗继续佛典的汉译工作,直到80岁时无疾而终。于阗的门徒们按照佛家的仪规,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然而直到火化的柴薪熄灭,朱士行的身体仍然端坐在些烬之上。正是因为有朱士行开启了穿越大漠戈壁西行求法的源头,犹如一盏菩提灯,照亮了这条荆棘险途。在他之后,有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有唐代译经僧义净、南朝译经师真谛,有无数舍身求法与弘法的后人,他们的备践神踪带来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及完善。题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佛教近代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