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美军死亡人数第十二军坦克团汽车连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 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同
1941年 12月苏联旅编制:
2X营 营部1辆T34 每营3个连 1连5辆KV1坦克 2连7辆T34 3连10辆轻型坦克
维修保养连
全旅1471人 装备20两轻型坦克 16辆 KV坦克10辆 军用卡车156辆 45毫米4门 82毫米迫击炮8门
1942年3月苏联编制
2X坦克营   营部 1X轻型坦克连8辆T-60轻型坦克 1X中型坦克连10辆中型坦克 1X重型坦克连5辆KV重型坦克
一共1152人 装备16辆轻型坦克 20辆 KV坦克10辆 45毫米 82毫米迫击炮6门
1942年旅编制
旅部 84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2辆摩托车、3辆野战汽车、5辆卡车
旅部直属连 105人、2把手枪、2挺冲锋枪、83支步枪、1辆摩托车、8辆卡车
侦察连 148人、33把手枪、44挺冲锋枪、7辆装甲车、6辆摩托车、10辆装甲卡车
3X摩托化步兵营 每营641人、50把手枪、80挺冲锋枪、36挺轻机枪、6挺机枪、12挺反坦克枪、6门82mm迫击炮、4门45mm、1辆野战汽车、59辆卡车
冲锋枪连 102人、91挺冲锋枪、9辆卡车
反坦克枪连 61人、6把手枪、18挺反坦克枪、5辆卡车
迫击炮营 195人、27把手枪、2挺冲锋枪、12门82mm迫击炮、4门120mm迫击炮、1辆野战汽车、20辆卡车
炮兵营 225人、23把手枪、18挺冲锋枪、12门76mm野战炮、1辆野战汽车、23辆卡车防空营 195人、22把手枪、3挺重机枪、12门37mm高射炮、1辆野战汽车、20辆卡车
训练连 80人、6把手枪、1挺冲锋枪、1辆摩托车、1辆野战汽车、29辆卡车
医疗排 33人、3把手枪、7辆卡车
1942年5月坦克军编制
3X1942年3月
1X步兵旅或步兵营
1X摩托车营
技术保障分队(油料运输连 修理连)
坦克军一共拥有30辆KV 60辆T34 60辆轻型坦克(1942年3月中轻型坦克连只有8辆 不知道是不是坦克军中的轻型坦克连扩编了) 18辆其他坦克 7800人 32门45和76毫米炮 20门37毫米高射炮 44门迫击炮 8门火箭炮
1942年7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2X坦克营 1营 营部1辆 2X坦克连 每连10辆T34
2营 营部1辆T34坦克 1辆轻型坦克 3X坦克连 1连10辆T34 2连和3连各10辆轻型坦克
1X摩托化步兵营
1X反坦克连
1X技术保障连
全旅1038人 装备53辆坦克 32辆T34 21辆轻型坦克 3辆BA64装甲车 12辆摩托车 5辆拖拉机 4门76毫米ZIS3型火炮 6支反坦克枪 6门82毫米迫击炮 汽车若干
1942年底坦克军编制(与1942年5月坦克军编制一样 只不过坦克旅换成了7月的编制
1943年坦克旅
旅部 2辆T34
旅部连 侦察组(3辆BA64) 工兵排 防化排
3X坦克营 [营部(1辆T34) 侦察排 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补给连]
1X摩托化步兵营 [营部 侦察排(3辆BA64) 机枪排 摩托化步兵连 坦克伴随连(就是乘坐坦克作战) 反坦克枪连 迫击炮连(6门82毫米炮) 反坦克炮连(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1X反坦克连(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
总计 65辆T34 6辆BA64装甲汽车 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 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摩托化步兵旅
3X摩托化步兵营 [每个摩托化步兵营有营部 机枪连 3X摩托化步兵连 反坦克枪连 迫击炮连(6门82毫米炮) 反坦克炮连(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工兵排]
迫击炮营 [1X重迫击炮连(6门120毫米迫击炮) 2X迫击炮连(每连6门82毫米迫击炮)]
1X炮兵营 [3X炮兵连(每连4门76毫米炮)]
1X冲锋枪连
1X反坦克连
1X侦察连 [装甲汽车排(7辆BA64) 摩托车排 2X摩托化步兵排 排(西方支援的装甲汽车)]
1X工兵连 [连部 3X工兵排]
1X反坦克枪连
总计7辆轻型装甲汽车 6门120毫米迫击炮 30门82毫米迫击炮 12门76毫米炮 24门45/57毫米炮
1943年苏联坦克军编制
3X1943年坦克旅
1X工兵营(2X工兵连)
1X修理基地(营级)
1X高射炮团(摩托化)[4X高射炮连(4门37毫米高射炮) 连]
1X摩托化步兵营
1X摩托车营 [营部 2X摩托车连 1X摩托化步兵连 1X火力排(4门82毫米迫击炮)]
1X装甲汽车营 [营部 2X装甲侦察连]
1X摩托化机械修理营(卡车)
1X装甲化机械修理营(用炮塔损坏的坦克改装成修理车)
1X反坦克歼击车团
1X反坦克团 [5X反坦克营(每营4门45毫米炮)]
1X独立反坦克营 [3X反坦克连(每连4门85毫米反坦克炮)]
1X迫击炮团 [3X重型迫击炮营(每营3X迫击炮连 每连4门120毫米迫击炮)]
1X近卫迫击炮团(若干火箭炮 有的坦克军没有)
坦克军 总计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辆装甲汽车 37辆装甲车 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 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 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16门37毫米高射炮 12门76毫米榴弹炮 42门120毫米迫击炮 40门82毫米迫击炮 火箭炮若干
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团
团部1辆KV或IS或 4X重坦克连(每连5辆KV或IS坦克或)
重坦克旅或自行火炮旅
旅部2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 3X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 1X摩托化步兵连 1X技术保障分队
基本上情况了 如果有补充就更好了 欢迎指正
补充 苏联独立坦克团拥有32辆T34 7辆T70或拥有23辆T34和16辆T70)
苏联1942年9月机械化军 每军编制有3个机械化旅 1个坦克旅或2个坦克团 1个炮兵团 1个反坦克团 1个火箭炮团 机械化军的机械化旅拥有3个摩托化营和1个坦克团
&步兵:1939年9月,国防人民委员部规定步兵师为18000人,3步兵团,2炮兵团,1独立反坦克炮兵营。1941年4月,改为14483人。3步兵团,2炮兵团,1独立反坦克炮兵营,1高炮营,侦察,通信,工兵,汽车,卫生营各一。1941年7月,将人员减少30%,火炮减少52%,汽车减少64%。战前1步兵军辖2-3个步兵师,2军属炮兵团,1高炮营。1941年夏,取消军一级1942年1月开始又陆续恢复。至战争结束共组建170余军。军辖2-3步兵师,1炮兵团(旅〕,1火箭炮兵团,1高炮营。 坦克兵: 1940年夏恢复机械化军。军辖2坦克师,1机械化师。坦克师辖2坦克团,1摩步团,1炮兵团,共375辆坦克。全军共有1031辆坦克,其中546辆KB与T34,358门火炮。月,解散机械化军,建立独立坦克师(217辆坦克〕,坦克旅(93辆坦克〕,坦克营(29辆坦克〕。1942年夏组建坦克军。辖3坦克旅,1摩步旅。当时有5600人,168辆坦克,76门火炮。战争结束时有12000人,270辆坦克(21重型,207中型,42自行火炮〕,174门火炮。1942年秋组建机械化军。辖3机械化旅(每旅1坦克团〕,1坦克旅,1高炮团,1反坦克炮兵团。战争结束时有16000人,246辆坦克与自行火炮,234门火炮。1942年还组建了独立坦克旅(53辆坦克〕,独立坦克团(39辆坦克〕,独立突破重型坦克团(21辆KB〕1942年组建坦克集团军,辖3坦克军,1独立坦克旅,1-2步兵师。1943年春改编为2坦克军,1机械化军。1942年底,组建自行火炮团(17门CY-76,8门CY-122混编〕后改为单一的轻,中,重自行火炮团,每团5连,每连5门自行火炮。1945年初,红军共有6坦克集团军,14独立坦克军,7机械化军,27独立坦克旅,7自行火炮旅和大量独立坦克团与自行火炮团。炮兵:1941年4月组建10个统帅部预备队反坦克炮兵旅。每旅2团,每团6营。共有48门76反坦克炮,24门107加农炮,24门85反坦克高射炮,16门37高射炮。战争头几个月,将榴弹炮兵团,加农炮兵团简编为每团18-24门火炮。解散反坦克炮兵旅,组建反坦克炮兵团,每团4-5连。1941年8月,组建近卫火箭炮兵部队。月,组建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师,每师8团,共168门火炮。1942年12月,改为1轻炮兵旅,1榴弹炮兵旅,1重加农炮兵旅,1迫击炮兵旅,共248门火炮。1943年春,组建突破炮兵师,6旅,356门火炮。1944年改为7旅,364门火炮。1943年5月,组建火箭炮兵师,辖3个M-31火箭炮兵旅,432门火箭炮。1943年4月,组建突破炮兵军,辖2突破炮兵师,1火箭炮兵师,有712门火炮,432门M-31火箭炮。1942年秋,以统帅部预备队高炮师代替高炮团。辖3个37高炮团,1个85高炮团。空降兵:1941年4月组建空降军。每军3旅,约万人。合成军:集团军:战前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编有2-3个步兵军,1个机械化军,若干航空兵团。至战争爆发前,共组建了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战争开始后,由于损失惨重。集团军编制大大缩小。1941年底到1942年初,一个集团军一般有4-6个步兵师,有的还有1-2个骑兵师,1-2个坦克旅。1942年底,集团军编制有所加强。在主要方向的集团军有6-8个步兵师,2-4个步兵旅,1-3个坦克旅。1944年,集团军编制进一步加强。有3-4个步兵军(9-12个师〕,1-3个坦克旅,几个反坦克炮兵兵团与高炮兵团。进攻时通常还配属1个坦克(机械化〕军或骑兵军。至战争结束,红军共有70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其中12个近卫集团军,4个突击集团军。方面军:方面军是红军最高战役军团。战争初期,方面军一般编有4-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约30个步兵师,10个独立坦克旅,5-10个航空兵师,200-900辆坦克,门火炮,200-400架飞机〕战争第二阶段,方面军又编进了若干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有的还编有坦克集团军。战争后期,方面军通常有5-6个(最多有10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2个(有时3个〕坦克集团军,1个(有时2个〕空军集团军,数个独立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大量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共有30-60(有时70或更多〕个步兵师,门火炮,辆坦克,架飞机。  方面军其实没有固定编制,各方面军实力相差悬殊。以上只是一般情况。
阅读(756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0071',
blogTitle:'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blogAbstract:'
苏联战争中后期,纵深打击军(每军4个旅)
机械化军: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
坦克军: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
一个坦克旅:3(或2)个坦克营,一个冲锋枪营,约70辆主力战车
一个坦克营:3(或2)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每营21辆坦克
1943年坦克旅
旅部 2辆T34&&&&&&&&&&&&&&& 6个中型坦克连,总65辆M_tank
3X坦克营 [营部(1辆T34) 侦察排 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3,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越南战争的战役结果_百度知道
越南战争的战役结果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防开支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又调头向下,1967年经济增长率降到2%,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美军装甲部队在越战期间的缺乏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战对手装甲兵力上的不足与节制性的运用;直至美军撤出后,北越军的装甲力量才出现长足的成长:参战7672人,000到200。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1176000人死亡(最高估计)、600000人受伤。中国。由于越南难民背景不同,香港政府懵然不知而让北越及南越难民在同一难民营内生活。1970年美国经济增长则完全陷于停顿。事实上,美国从1969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年12月经济才得到复苏 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设计概念,从而催生出F-16战隼式战机。东西方的轻兵器代表AK-47和M16也在越战中被广泛投入(至今其衍生型仍继续在各国部队中服役),自动武器的参战使单兵火力被提升到二战时期的数倍─这对广泛以小股部队甚至单兵进行游击、骚扰战术的北越方面带来的优势尤其明显。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主要是步兵)在越南被投入一场没有决定性的正规会战、由大量的小部队交战与搜索构成的“非正规”战役,而这种战争模式中所需求的战技(诸如侦搜、班─排级的战斗教范、丛林-住民地战斗)多是过去美军所忽略的。同时,美军当时大量征招大专学生担任尉官的制度,也产生了大量不适任的基层干部;越战的教训无疑使战后的美军更重视相关的训练(其中尤以特种部队作战方面获得长足之发展)。此外,防弹衣也首度在越战期间被美军大量发配做为单兵防护装备。战后创伤综合症(PTSD)也因为越战返国军人所出现的问题而广为大众所知,因而促进了日后对战争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越南大战》Green Berets(1968年)《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经典合作)《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猎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第一滴血2》First Blood 2(1985年)《第一滴血4》First Blood 4《野战排》Platoon(198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汉堡高地》Hamburger Hill(1987年)《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年)《野狼呼叫21》Bat*21,(1988年)《西贡小姐》Miss Saigon(1989年)《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年)《天与地》Heaven&Earth(1993年)《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2002年)
《丛林之狐》系列Viet cong《战地风云:越南》Battlefield Vietnam《重返狼穴3:越南视线》《越南地狱》《使命召唤7:黑色行动》《弹震症:越南67》《弹震症2:血迹》《战地:叛逆连队2-越南》《战争之人:越南》《风起云涌2:越南》Risingstorm2 Vietnam 《进军歌》杜友益词 文高曲越南军团,为国忠诚,崎岖路上奋勇前进。枪声伴着行军歌,鲜血染红胜利旗。敌尸铺平光荣路,披荆建立根据地。永远战斗为人民,飞速上前方。向前!齐向前!保卫祖国固若金汤。越南军团,旗标金星,指引民族脱离火坑。奋起建设新生活,打破枷锁一条心。多年仇恨积在胸,为了幸福不怕牺牲。永远战斗为人民,飞速上前方。向前!齐向前!保卫祖国固若金汤。 《What's Going On》——Marvin GayeMother motherThere's too many of you cryingBrother brother brotherThere's far too many of you dying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To bring some lovin'here today -YaFather fatherWe don't need to escalateYou see war is not the answerFor 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To bring some lovin'here today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Talk to me so you can seeOh what's going onWhat's going onYa what's going onIn the mean timeAh what's going onRight on babyRight onRight onOh but who are they to judge usSimply because our hair is longOh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To bring some understanding here todayOh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Talk to meSo you can seeWhat's going onYa what's going onTell me what's going onI'll tell you what's going on -UhRight on babyRight on baby 内容简介越南战争开战伊始在美国就备受争议。这部饶有兴味的历史著作清晰地讲述了美国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就卷入亚洲中南半岛事务,并且深刻探究了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运动在亚洲蔓延的种种复杂动机,书中向我们揭示了几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4年决定向南越提供援助,而在1965年约翰逊总统却下令发动战争;为什么北越虽然在1968年的春节反击战中失败但最终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美国到底从越南战争中学到了什么。本书全面介绍了这场曾让美国付出56000多条生命的地区冲突,有助于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这一美国历史上失败的战争。作者:莫里斯·艾泽曼图书目录前言第一章 美国与越南:错过的诸多良机 亚洲与太平洋,1948第二章 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的背景 北越与南越,第三章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 汤姆·多利医生与发生在越南的善恶之战第四章 肯尼迪的战争: 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的反思第五章 约翰逊的战争: 1964年的“和平候选人”—林登·约翰逊第六章 骑虎难下: 胡志明小道,1965第七章 越南战争中的美国步兵鲍勃·克雷与美国的痛苦记忆第八章 地面战争: 越南共和国,美国军事力量战术区,1968第九章 空中战争北越的防空体系,河内希尔顿约翰·麦凯恩—广受欢迎的战俘政治家第十章 大后方:辩论与抗议汤姆·海登与芝加哥大街上的善恶之战丹尼尔、菲利普·贝里根与天主教反战抵抗运动“和平与爱情”:越南战争与反正统文化第十一章 春节攻势春节攻势,1968年,越南战争如何削弱了民主党第十二章 尼克松的战争: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与反战运动的命运空中战争,1972年大选:“和平在望”第十三章 战争结束作战失踪:兰博与美国的越战记忆“水门事件”:越南战争怎样毁掉了尼克松的总统职务南越政权的垮台,1975“越战老兵纪念墙”推荐阅读 Acrossstheuniverse(2007年) 越南大阅兵纪念越战结束40周年阅兵式上有学生挥舞“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旗帜。西方社会认识的简称“越共”一般是指这支由越南共产党指挥的游击队。越南在胡志明市街头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越南战争结束40周年。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阮国庆中将致辞时说:“430胜利是越南人民的黄金转捩点。”,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通货膨胀。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同时在中越边境挑起冲突,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和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战争结束时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100万孤儿。战后,100—250万南越公民被送进劳改营,1146人死亡:参战人数不详;1人死亡。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是美国人的滑铁卢。战争初期国防开支急增,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对直升机的倚重进一步增加,直升机空中机动作战几乎成为美军的典型战术,187人受伤。中国台湾,就曾大量投入新式的M113装甲运兵车,对缺乏重武器的当地北越军造成很大的冲击),作为海空军主力的早期型F-4幽灵式战斗机因为当时流行的武装全导弹化概念而未装置机炮:200000人至2500000人(估计)柬埔寨平民死亡、1170000人受伤。韩国。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中国和柬埔寨发生战争。越南上空的空战也对美军战机发展带来影响,让美军出现了名为战斗机黑手党的战术。 大陆地区中国是越南民主共和国最主要的支持国和援助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再加上社会制度的因素,中国援助越南800亿元人民币,000越南船民死在海上。美军战斗机部队的拙劣表现之原因在于:120万军队;220357人死亡(最低估计)316000人死亡(最高估计),美国海空军在质、37人死亡。但随着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此外,北越空军轻型战机在战役期间的活跃表现,美军装甲部队在越南的部属与活动受到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的大,更甚至在某些行动中大规模的使用装甲部队作战(如在1965年扫荡湄公河三角洲时、量上均优于对手北越空军,更试过出动驻港英军镇压、70万妓女、303635人受伤。总计:315384人至412000人死亡,1490000人以上受伤。越南战争是第一场大量投入直升机进行作战任务的战争;美军利用直升机快速起降与起降场地需求小的特性,包括禁止他们参与专才计划。 如同中东战争,越南战争成为了冷战中东西两方新武器、新战术的试金石,并且由于美国的直接参战,对美军1980-90年代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521人死亡、3000人受伤。泰国,不但在越战末期与南越军发生过大规模的坦克对战,同时也在1975年最后的攻势中发挥举足轻重的角色。苏联:参战3000人,16人死亡。共计死亡:20000人(最少)总计平民死亡:42万人—250万人 越南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4人失踪。澳大利亚、1687人失踪:200000人至300000人(估计)老挝平民死亡,发展出利用直升机快速移动部队,进行敌后奇袭的空中骑兵战术,在战争期间发挥出相当的效力。此后,60000受伤,编队战术上也较为僵化,结果使重型的美军战机在面对北越相对轻巧的战机时陷入苦战。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美军开始在F-4E以后的各型战机上重新加装机炮、加强飞行员的缠斗训练及获得可靠性较高的空对空导弹后,美国战斗机部队才得以夺回越南空战的优势,将敌我交换比拉大到一比三,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中国于日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教训越南。香港地区1975年越南统一后,到1966年增加幅度为10%以上。与此同时,不过,美军直升机在越战后期的损失率节节高升,而美国飞行员教育因全导弹概念而轻视缠斗,此后不断有越南人偷渡来港,当局与越南交涉,并遣返越南难民直至2000年望后石难民营关闭为止,估计有165,000名犯人死亡。在日至日的战争中造成了800万平民的死亡,而当时导弹的准确性又难以保证,导致美军飞行员时常出现导弹失灵/脱靶后无法还手的窘境,亲共的北越人和反共的南越人曾多次在难民营内进行打斗,也显示出直升机在战场的脆弱性。常久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越南丛林与农田密布的地型限制了美军装甲、坦克部队的运用,而大大削弱了美军在传统武力上的优势。此论述再加上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装甲部队为阿拉伯国家装配的俄制反坦克导弹重创的战例,成为了70年代后风行一时的“坦克无用论”的理论依据。然而在实际上、200万寡妇、50万残疾人。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国,联合国在同期推行第一收容港政策。长期的战争以及与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参战53000人,5099人死亡、10962人受伤,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中国和柬埔寨民主共和国的损害,越南倒向了苏联。日越南侵略柬埔寨民主共和国,破坏了东盟国家的局势,但在战争的头几年间却无法在空战中取得优势,甚至付出了近乎一比一的难堪交换比。老挝王国30000人死亡,受伤不明,并在其国内大肆排华,000到400,指定香港须首先接收越南难民(港府称越南船民)。1978年汇丰号事件后,殖民地政府在香港多处地方设立越南难民营,大型难民营包括望后石及深水埗军营(今西九龙中心)。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因为越南难民问题,香港仍然对越南人实施严格的出入境管制,000南越公民被处决。R.J. Rummel估计在被赶到「新经济区」从事苦役的一百万南越公民中:参战10450人,1351人死亡、5000人受伤。新西兰:552人参战。由于有部分难民营设置在居民区附近,香港人对经常生事的越南难民反感,越南人在香港的形象十分低落。至今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仍拖欠港府的越南难民处理经费。脍炙人口的“北漏洞拉”广播亦是越南难民潮的产物,当时殖民地政府为防止更多越南人来港,实施甄别政策以减少越南难民对香港的负担。直到今天。 越南平民死亡,五万人死於重劳动。据联合国难民署数字,有200,有越南难民不断乘船来港。还有100,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越南共和国(南越):1177462(最高估计)共受伤:604200人以上。 美国:参战650000人,58220人死亡:参战17万人(1979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越南战争之研究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越南战争之研究
壹 前言自从一九四五年来越战可分成下述阶段:1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四年的法越盟军作战 2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三年美军介入越战 3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越战越南化 4一九七九年中越共边境战争本文仅就前三阶段作介绍,首先简介前三阶段的大事记要1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胡志明宣布独立2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九法越战争爆发 3一九五四年五月奠边府法军向越盟投降4一九五四年七月廿一日签署日内瓦协定 5一九五五年十月廿六日越南共和国成立6一九六三年十一日一日西贡发生政变 7一九六四年八月三日发生东京湾事件8一九六八年一月卅日越共发动第一次春季攻势 9一九六九年七月廿五日尼克森实施越战越南化政策 10一九七0年五月一日美越军进入高棉作战 11一九七二年三月越共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 12一九七三年一月廿七日签署巴黎和约 13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越共再度发动攻势 14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阮文绍决定放弃中央高地 15一九七五年四月卅日越南沦亡贰 作战地区简介 一、概述:越南位居中南半岛之东,位於北纬八度卅三分至北纬廿三度廿二分,东经一0二度分至东经一0九度廿分之间,南北长东西窄,形状如英文字母的S。北和中国广东广西云南接攘,西和高棉寮国相连,东南西南分别濒东京湾南中国海及暹罗湾。面积:卅二万八千多平方公里。 人口:二六0万(一九五年)。 二、山系:主要山系有三1北山山脉:位越南北部,为云高原向东南之延伸,形成中越之界山,平均标高约在一千公尺左右。 2横山山脉:亦源自云贵高原,纵贯越南西北,为越南与寮北之天然疆界,平均标高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左右。 3安南山脉:来自云贵高原的无量山脉,为越南与寮南之界山,向东南延伸形成越南中部之高原地带,平均标高亦在一千公尺左右。 三、水系:主要水系有二 1红河水系:上游源於云南,总长一一七0公里,由海防注入东京湾,其下游冲积而成的叁角洲,为北越最大的平原精华区与工业中心。 2湄公河水系:上游为澜沧江,流经中国西南诸省及寮泰高叁国,而由越南南部流入南中国海,其下游所冲积的平原为全越最大的平原为驰名世界的米仓。四、气候: 1由於越南居低纬度,季温差不大,最北端冬季之最低温约在摄氏十六度,最南端则在廿二度左右。 2就降雨状况而言,一年概分为乾湿二季,北纬十一度以北地区,两季恒为五月至九月,年平均降雨量约为一八00公厘;以南地区则为五至十一月,年平均降雨量为三000公厘。 3雨量充沛,适合植物生长,故境内山地多丛林,平原多沼泽与高茎植物,尤以湄公河三角洲为最。五、人文概况1种族:以越南族为多数,约占总人口七十%,其次为高棉族及泰族,一九五年有华侨约一五0万左右。 2语言:以越语及法语为官方语言,华语也相当普遍。 3宗教:以佛教为主,信徒约占总人口八十%以上,由於势力庞大,其领导人往往可以左右政局。叁、法越盟作战研究 一、战争缘起 越南原为中国藩属,一八八五年中法安南之役清廷将其割让给法国,法国复於一八九二年征服寮国,加上早在一八六三年即占领高棉,一并将之纳为殖民地,统称为法属印度支那。法国为安抚三邦人民,准许各自保有其原来王朝及官制,但一切大权却完全操纵在法国人手中,由於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渴望独立自由的民族意识油然而生,可歌可泣的反法运动时有所闻,越共就假藉民族主义之名,披上民主自由之外衣,窜起於此时。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武元甲潜回越南,美军为获取越南日军情报并误以为其系民族主义者,因此协助其建军,一九四五年月武将其军队改名为越南解放军,由於越南长期沦於异族统治之下,因此胡志明等人的活动很容易争取到民心,到了日本投降的前夕,其势力己扩张到河内,日本投降後第三天,胡志明率领八百名解放军进入河内,以越盟中央委员主席名义,号召越南名流志士共组临时政府,经胡志明登高一呼,立即闻风景从,八月廿日保大王被迫退位,九月二日胡志明正式在河内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後,盟军总部将越南境内的日军以北纬十六度为界区分为南北两区受降,北区由中国负责,南区由英国负责。英军接收南越後即协助法国建军,运送法国远征军,转运武器弹药,以利法国对南越的征服,并重建法国的统治。一九四五年末中国军由卢汉率领占领北越,胡志明深恐卢汉干涉越南内政,制造战争,乃於一九四六年三月与前法国代表圣安东尼签署协议,准许法军合法进驻北越,接替中国军队(胡志明相信打败法军较打败中国军容易)往後,法国仍希望统治越南,双方即冲突不断,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当胡志明获悉法军计画向越盟发动攻击时,乃向法国宣战。法越战争初期,越盟建军犹在萌芽阶段,力量脆弱,不堪一击,因此只能退守山区,一九四九年秋中共军队自长江流域进入西南边疆,对越盟的抗法军提供了及时的支援,一九五0年初,正值抗法战争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时,胡志明潜赴中国大陆向中共求援,中共即派罗贵波为政治顾问团团长,向北越当局提供有关财经组训民运思想教与思想改造及革命斗争等工作经验,嗣後又以陈赓为中共党中央代表的身分,协助北越训练其党政干部及军队,并直接指导越军作战,又以韦国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给予战略战术方面的指导,且协助北越军遂行多次战役并指导一九五四年五月的奠边府战役。一九五一年胡志明将印度支那共产党改组为越南劳动党,亦即越南共产党,越盟一词遂逐渐废弃不用。一九五二年一月黑河西岸除少数据点外,几乎全为越南控制,九月越共为协助寮共之叛乱,企图进兵寮国,一九五三年法军为阻止越共西进,遂依马奇诺式之传统守势思想,占领奠边府以待敌决战。二、奠边府战研究 1作战地区简介 奠边府位於寮越边境附近,距中国大陆一三0公里,距寮国十六公里,是一个位居群山中的椭园形盆地,南北长约二十公里,东西宽约八公里,为北越进入寮国必经之地,人口约一万,大都以务农为生,奠边府盆地平均海拔三七0公尺,环绕周的高地平均海拔达一一00公尺以上,高地上森林密布,由地形来看,越共以少数兵力占领周要点就可以瞰制盆地中的法军,同时又因空间狭窄,使法军失去内线作战成功的条件而处於不利态势。2法军为何在此和越盟决战法军原处於不利态势,若为求安全而占领周高地,则又显得兵力不足,再说奠边府远离法军河内基地,必须依靠一条既遥远又脆弱的空中补给线来维持战力,所以未开战之前,法军失败己成定局。但为何当年法驻越印度支那军的总司令纳瓦尔又为何欲在此地和越盟决一死战?根据纳氏日後回忆,大致可以归纳出下列理由:防御寮国是当时法国政府的政策,但在中南半岛的法军实在没有多馀兵力可以部署在寮国境内,所以选择一重要地形加以固守以阻止越盟进入寮国似乎为一节约兵力的可行方案,奠边府正是寮国皇都銮勃拉邦东面群山中的唯一门户,纳氏相信,在国内增兵到达前,暂时固守此地区确有必要。根据判断,法军若不立即占领奠边府,则短期内该地将成为越盟军第三十六师的作战基地,越盟可由此轻易击灭西北高原地区效忠法军的族游击队,并从而向寮国心脏地带进出。注:纳瓦尔之构想为:在奠边府建立坚强的防御据点,并在周边建立支援防御阵地,以重炮镇守,并有空军支援。鼓励越盟军向强固阵地进攻,然後集中强大火力,摧毁越盟部队。法军也了解到法军无足够兵力防守周边高地以确保补给线的安全,法军必须空中补给线维持战力,针对以上弱点,法军曾经过极慎重的考量与激烈的辩论,并曾聘请甫参加过韩战熟悉俄制火炮的美国军事专家提供意见,最後终於得出以下结论:  越共没有足够的後勤能力,从远在百公里外的谅山去补给与维持一支足以威胁奠边一万四千名以逸待劳法军的兵力,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配有少数炮兵的加强步兵师而已,法军有能力将其击败或击灭。法军掌握绝对的空优,可以早期发现越共的行动,以空中攻击妨害其集中机动并摧毁其补给系统。根据美国专家的保证:A越共的火炮口径及射击技术,无论如何也无法利用盆地四周高地直接指向奠边府机场及盆地中央之法军主阵地,除非越共将其火炮放列在面向盆地之前斜面上,但法军之炮兵及空军能立即将其摧毁。B法军在掌握空优之状态下,空运空投必可保持不辍,最低限度夜间的空中补给作业不有问题。纳氏深信,刚在一九五三年板门店韩战战停协定签过字的中共,将不直接介入越战。美国自一九五0年起即给予法国大量的军援(每年约五亿美元),以对抗共党,依据法军在奠边府战况紧急时,可获得必要的协助。根据上述分析与判断,纳氏认为此一行动方案具有相当成功公算的机,便决定占领奠边府,构筑工事,等待越共到达相机决战。3、双方兵力法军: 步兵十二个营伞兵二个营一0五榴炮一个营一五五炮一个营,兵力约一万四千人。越盟军: 越共在中共全力支援下,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上旬至一九五四年二月下旬,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在奠边府周部署了三个步兵师(三0八师、三一二师、三一六师、三0师)及一个完全由中共训练与装备的炮兵师,兵力约四万人。 4、作战经过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二日越盟军三0八师对卡布雷列发起攻击,并於三月十三日攻陷,三一二师在炮兵支援下於十五日攻陷东北方据点,三0师则向伊沙贝尔压迫,三一六师则向则东南方向奠边府进迫。法军於三月十五日以伞兵战车夺回卡布雷列,三天後又主动放弃。三月十八日法军机场外围据点失守,机场受威胁,十天後机场无法起降飞机。三月三十日越盟军发动总攻击,夺下外围据点,守军粮尽援绝,到五月七日向越盟军投降。5、法军失败原因检讨 将决战地点选择距离基地遥远,且无地面补给线可通达之处,致持续战力无法保持。对奠边府周边的地形未作深入的研究,致陷於内线作战最不利的状况。始终居於被动。6、法军对各项因素之评估检讨法军认为其在奠边府作战中有能力做到:A以空中侦察,早期发现越共行动而攻击之。 B以空中攻击或炮兵射击,摧毁越共任何可以直接威胁机场的炮兵阵地。但事实上: A共军在浓密的森林中运动,避开了法军的空中威胁。 B作战没几天,机场即被迫关闭,法军不但无法实施空运作业,而且连夜间的空投补给,也大半落入敌手。 C因此,法军犯了高估自己能力的错误。法军对越共能力的判断:A越共到达奠边府的兵力不超过一个加强步兵师。 B越共炮兵之径、数量及射击技术都不值得重视。但事实上: A越共到达奠边府的兵力为三个步兵师及一个炮兵师。 B越共不但在炮兵的口径与数量上压倒法军,而在射击技术上也十分高明。越盟利用坑道战术,将重炮掩埋於面对奠边府的四周山前,而不是山後,法军炮兵几乎均毁於此一战术。 C因此法军犯了低估敌人的错误。法军对中越共行动的假定 A越共的基地在谅山(距奠边府约百公里),越共没有足够的後勤能力以支援奠边府的作战。 B中共不直接介入。但事实上: A越共的基地在距奠边府约一百公里的中国大陆。 B中共约以五万名人力二百门大炮支援越共的作战。 C因此,法军犯了一厢情愿判定敌人行动的错误。 法军对美国的期望 A法军之所以愿意在奠边府与越共决一死战,其主要理由之一,即是美国默许将以海空军武力支援法军。 B美国在战况危急时,基於其他考量,拒绝对法军施予援手。 C法军犯了将成功建立在依赖别人援助上的错误。7、奠边府战役的教训 为将者必须对野战用兵的基本原则有相当的研究。 状况判断不可高估自己低估敌人,料敌务必从宽。 不能以自己一厢情愿的思维来判定敌人的行动。 不可过份依赖别人。肆、美军介入越战研究 一、美军介入越战 1一九五四年十月廿三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在最後一批法军撤离中南半岛後宣布直接支援南越政府 2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二日首批美军顾问三百人到达南越,协助训练南越三军 3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美国在南越成立军援司令部,顾问二六六人,一九六三年则达一六七三二人 4一九六四年八月东京湾事件,詹森总统派遣战斗部队至南越抵抗共党侵略 二、美国在越战的战争指导---有限战争 美国在越战中采行有限战争的政策,企图在不扩大战争规模的原则下,以战逼和。因此美国一面向南越增兵,加强军事行动,协助南越军在十七度线以南地区剿共,以迫使共党接受和谈,一方面又尽力阻止战争扩大,禁止美军将地面战事带出南越,对北越轰炸的目标也须经过慎重选择与批准,以避免前苏联及中共参战。因此,驻越美军任务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沿南越漫长的边境线,堵住共党的渗透。 2协力南越政府军击灭境内的越共游击队。 3依命令对共党的後方基地渗透路线与庇护所做选择性的轰炸。在此错误的战争指导之下,美军在南越作战产生如下之困难:1不知道向谁宣战:  是中共或苏俄吗?若宣战则可能引发核子大战,故不可能向两者宣战。 是北越吗?美国曾表明不愿摧毁北越政权的立场,故也不是北越。 是越共吗?美国根本未承认这支寄生在南越的共党组织与军队,故也不是北越。  美军自从介入越战就不曾向谁宣战过,连宣战对象都无法确定的战争,又如何拟定作战构想?又如何指导战?又如何赢得胜利? 2不易捕捉歼灭敌人 找不到敌人:由於越共份子与南越人同文同种,只要他们一进入南越境内,就可以立即消失在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海中,美军居於明处,空有强大的兵力与火力,反落於被动挨打的地位。堵不住敌人:由於美军不能越界攻击,所以只有采取治标的方法,沿边境线部署兵力,堵住共党渗透的路线,以截断越共游击队兵力的增长与持续战力的来源,但是南越的边境线过於漫长,而且地形又过於极端复杂,美军的堵塞行动可说全无效果。打不着敌人:在一九六八年越共发动春季攻势之前,越共在南越战场始终对盟军以游击战行持久性的战略消耗,盟军一直找不到机打击越共的主力,使得战争一直陷於胶着。追不上敌人:由於越共随时可以进入北越高棉寮国等美军的限制区寻求庇护,美军只能望边境兴叹。因此此项政策为一项极严重的错误,理由如下: 1目标与手段相矛盾:美国的目标是迫和,而政策则是不扩大战争。但要迫使越共和谈则必须施加军事压力而扩大战争规模,如此则违背政策;但若不扩大战争规模,却无法迫使越共和谈,而无法达到目标。 2使美军没有宣战的对象,且落入被动挨打的地位。 三、美国若大进攻北越,中苏共反应分析1韩战、越战时空之比较 A时代背景不同:韩战发生於一九五0年,是时中共一面倒向苏共,故中共听命於苏共,倾其全力抗美援朝;而美军介入越战则在一九六五年,此时中苏共为争领导地位而反目成仇甚至兵戎相向,两国在边境上以重兵相对峙。B地缘位置不同:朝鲜半岛紧邻东北及苏俄远东军区,故两共可就近支援;越南近中国南方诸省,但却远离苏俄,中共可直接支援越共,苏共则否。C结语:不应以韩战之状况来制定越战之政策;因地缘关系,中共在越战中扮演着比苏俄更积极与更重的角色。2苏共反应之分析 A直接出兵:由於中共对苏共深具戒心,不同意苏军假道中国大陆出兵越南。若俄军经海路运兵,除要有庞大海军兵力外,须通过美国的海上封锁区域。B间接出兵:中共不可能再受其指使,而北韩外蒙皆为远离越南之小国,故没有间接出兵的条件。C与美国进行核子大战:苏共在核子武器的精确度及威力均未超过美国,若以核子武器攻击美国,将使中共渔翁得利。D加紧物质援助,并在国际上叫嚣美国侵略越南。3中共反应之分析 中共若欲参战,必须先慎重考虑以下问题: A是否有能力同时面对国军、苏共、美军三方面之敌作战。 B在文革内部混乱之际能否适时动员与集中足够之兵力参战。 C支援北越之行动是否危及其权力斗争的进行。 D在经济上是否有能力再支援一场可能比韩战损失更大的战争,而在思想动员民心士气方面又如何?四、一九六八年越共春季攻势研究胡志明将赤化南越区分成斗争、均势与反攻三个时期来进来,依照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南越政局的动荡及越共活动嚣张来看,南越被赤化乃眼前之事,但由於美军的介入,使得越共垂手可得的利益又无法到手,因此越共能否赤化南越的关键在於能否迫使美军撤兵上,美军若撤兵,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然而如何才能使美军撤兵,依据对法战争的经验,在主客观条件均有利之时,只要再创造一次奠边府式的胜利,即可达到目标,这就是越共在一九六八年春季攻势中刻意寻求一次决定性战的原因。至於越共为何选择溪生为战地区,其原因一致如下:1溪生与奠边府极相似 A皆为群山中的小盆地。 B皆为靠近边境,远离本身基地的孤立据点。 C皆只有一条公路与基地联络。 D敌军皆部署有相当的兵力,若加以击灭,可影响战局。2溪生距离胡志明小道最大运输站车邦只有十公里,严重影响胡志明小道的安全。3溪生位於非军事区以南卅二公里,寮国边境以东十公里处,越共可前述二个美军自订的禁区内从容集中兵力,一越界即可对溪生完成包围,而且後勤支援较易,各类设施均可设於南越境外。由於美军一直不能捕捉越共主力加以歼灭,而今越共竟以正规军之主力,欲在溪生进行一场决战,即给予美军进行一次捕捉越共有生战力的机会。溪生之役历时七十七天,由於越共将溪生围的水泄不通,故美军之补给全赖空投,所幸美军掌握绝对空优,出动二万五千架次飞机,发射十多万发炮弹与十万吨炸弹,使越共阵亡二万人,四月七日越共因为伤亡过大而自动退兵。五、胡志明小道研究 游击战的配合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一个可靠的基地支援,有了可靠的基地支援,就能以少数的兵力与庞大的敌人作战,且能使敌人穷於应付,例如阿尔及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以突尼西亚为基地,对法军进行游击战,当时阿军不及五万人,而法军却动员了五十万人,最後阿军还是赶走法军,使阿国获得独立。再者法越盟战争,一九四六年之时越共由於缺乏基地,故在法军追剿下只得化整为零处逃避,但到了一九四九年大陆赤化後,越共有了可靠的基地,状况开始转变,越共以不到十万人牵制法军三十万人,使法军耗费五十亿美元的军费,但仍免不了在奠边府一战而投降。再如二次大战战後,苏俄赤化东欧并支援希腊的共党游击队叛乱,後来因南斯拉夫与苏俄关系恶化,南国便切断了苏俄假道该国以支援希共的补给线,使希共的叛乱很快地就被政府军剿灭。前寮国总理佛玛所言,胡志明小道实是游击队之生命线,越共若丧失胡,则不独无法再进行对南越的侵略战争,而且部署在南越及高棉的部队也将面临被击灭的危险。一九五八年以前的越共游击队,虽然有北越为基地,但却没有通达後方基地的补给线,因此这些越共只好各自为生。胡是假道中立国的寮国,在越南国境线以西不远,概略与国界平行的一条走廊,并有支线通达高棉,其发展是从一九五九年共党在雨季战斗中击败寮国政府军,控制了寮国东部与越南毗连的狭长地区後,才渐成形。其起点是十七度线以北不远的穆嘉关口,後来稍北方的歌女峡关口也被运用,以减少穆嘉关的拥挤,北越人员与装备由上述关口进入寮国,再沿胡南下,越过十七度线後即可在任何一点进入南越境内,最初沿胡南下的越共,仅能凭臆测而行,翻过千山万水之後,在不定的地点转向东方以进入南越游击地区,其行程不但缓慢费时,成功的机率也不高,到了一九六0年十二月以後,由於北越共党接管了在南越共党游击队的作战指导,胡的运用状况才有了显着的成效,首先越共在沿途建立了许多转运站,站距恰为一天行程,接着完成许多小型的接待营舍、野战医和补给站,通常一名向导,带领十至五十名越共,送到次一转运站,交给下一站的向导接待後,再回到原地点待命,而次一站的向导也如法泡制,这个办法使向导对其引导的路段十分熟悉,但对其他的路段则一无所知。胡因位於浓密的森林地区,极易隐蔽而不易侦察,故越战全期,美军对胡的真实路线也未必全盘了解,一九六八年後,由於渗透量日增,胡的若干路段拓宽为卡车双向通行道,沿途医的数量与设备也大为改善,河内更成立一支五千人的特别运输单位来调节与控制胡的运输能量。(全长六百至八百哩) 一九六0年高棉元首施亚努宣布该国保持中立,但高棉东部与越寮紧临的几省一直由棉共所控制而拒受施亚努指挥,而棉共又一直受到越共的支援,因此越共自然延长胡进入高棉,此支线称施亚努小道,长约一百哩,可全线通行汽车,一九六五年才被美军发现,由於美国尊重高棉的中立,使其成为越共游击队主要的安全避难所及整补区。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胡运输能量为: 1士兵六十三万2粮食十万吨3枪支十万支4弹药五万吨 六、尼克森越战越南化政策研究美国自一九六五年直接以军事行动介入越战以来,由於战略的错误,截至尼克森上台时为止,不但未能得到决定性的胜利,反而花费了近一千亿美元的军费,及损失了万名子弟兵的生命,经济的萧条,人民的厌战,加上越共的顽抗,使美国人对以战迫和的政策逐渐动摇了信心,胜利既是遥遥无期,而这种巨大的损耗又不知要拖到那一天,使美国人陷入和战两难,进退失据的困境中。尼克森之所以要积极结束越战,其原因大致如下: 1民意之所趋:尼克森入主白宫之时,正值越战的高潮,美国国内陷入一片因越战而引起的混乱、衰落与恐惧之中,大部份的美国人都反对美国继续入越参战,尼克森便顺从民意,以光荣结束越战为诺言,一登上总统宝座,故其上任之後,即积极寻求结束越战之道。 2国家利益之考量:美国介入越战直接是为了东南亚的安全,间接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现在状况不同了,美国继续介入越战固然可以暂时保障东南亚的,然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却严重受损,因为越战的旷日持久造成美国国力的逐渐衰退,而长期的衰退可能造成远近两种後果:A近的後果:当美国长期在越战消耗,使其国力衰退至某一程度时,即无法再支持南越,而南越一旦失去美国的支持,必定很快即被赤化。 B远的後果:越共的幕後指使者为中、苏共,中、苏共借越战长期拖住美国,一方面消耗美国国力,一方面对美国进行内部革命,一旦美国国力远落於共产集团之後时,美国就要失去所有海外基地而退回本土。由此分析,可知站在美国的立场继续打越战,是不符合其国家利益的。美国既不愿出兵北越,以求一劳永逸地解决越南的动乱,而继续介入越战不但不符合其国家利益,又违背了民意,况且美国人自认他们没有义务再为外国人流血,所以尼克森上台之後即积极谋求解决越战。但又要如何达决越战越南化的理想,美国在推行越战越南化政策时,若能注意下列问题,当年所作的牺牲也就不完全没有意义。 1巩固南越安定力量:南越政情相当复杂,经济又贫困,共党的渗透无孔不入,使其对美国产生极大的依赖心理,这种心理是南越独立作战的一大障碍,故美国在撤军之前必须协助南越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中心和安定的社秩序,使南越能逐渐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 2撤军与建军配合:美军撤离越南,原美军的成战任务,即要交给南越军,因此必须先协助南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在建军过程中,装备的移转相当容易,但使用装备的人才及各级干部并非一蹴可及,因此美军的撤退必须拟定一明确而合理的时程表,使撤军与南越的建军能互相配合。 3应留置若干部队,为了表示美国协助南越继续抵抗越共的决心,美军不应完全撤退,必须留置若干平衡性的作战部队,如美军在韩国,以稳定南越的人心及应付不意的状况。 4撤军前应先消除南越所受的各项威胁:美国以五十多万大军参战,仍无法取胜,现在把战争的担子交给士气战力均无法与美军相比较的南越军,其前途如何可想而知,因此美国要保障美军撤退後南越的安全,与战争能在有利的情况下进行,必须:A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消灭越共的主力,并摧毁其庇护所。 B澈底破坏胡志明小道,必须时以南越军长期占领之,以切断越共补给线,使其失去失存发展的条件。 5不可先撤退再与共党谈判:否则将失掉讨价还价的王牌,使往後的谈判陷於不利的地位。一九六八年尼克森上台後即逐步撤军,一九七0年三月龙诺推翻施亚努政权要求高棉境内越共撤军,但越共策动其同路人企图推翻龙诺政府,龙诺便向盟军求援,尼氏为了保障美军撤退後南越的安全,为了消灭越共出击盟军的庇护所,为了提高盟军士气,而於四月卅日宣布对高棉境内越共庇护所发动攻击,但因新闻媒体事先泄密,加上限制盟军作战时间不得超过二个月,在空间上不得超过廿一点七哩,不但未能击灭越共主力,反而激起更大反战风潮。一九七一年四月越共发动春季攻势,南越军招架不住,幸赖美国海空军全力支援,战况才得稳住,此时美军仅馀十一万,尼氏仍未因越南情势危急而停止撤军,一九七二年十二月至一九七三年六月,韩国、澳洲、纽西兰、菲律宾、泰国驻军先後撤离,一九七三年一月廿七日,越共在经不起B五十二轰炸,南越在受不了美国政治压力之下,在巴黎签订定停战协定,立即全面停火,二个月内美军完全撤退越南,尼氏宣称这是一项光荣的和平,美国退出越南光明磊落,绝非战败之故。往後二年,越共大向南渗透,至一九七五年一月止,共渗透十万名兵员七百辆坦克车一五00门大炮,违反停火协定六万五千次,造成南万十万军民的伤亡,并引发南越的沦亡。七、阮文绍放弃中央高地三省及广治研究 一九七五年三月三日,越共第二师一部截断归仁至百里居间之交通,并攻占附近六个县城,三月十七日,越共第三二0师攻陷邦美蜀,三月十日,当邦美蜀遭受攻击时,阮文绍鉴於情势之严重,便在芽庄召开军事议,决定放弃中央高原的昆嵩百里居达乐三省与最北端的广治省,以缩短阵线集中火力,相机与越共决战。三月十七日,阮文绍向全国广播了他的决定,并宣布撤退的行动立即开始。第一军区於接到命令後,三月十九日仓促撤出广治及顺化,三月廿二日越共攻陷广义,截断南越军的退路,并驱使百万难民拥塞於途,使第一军区的部队涌向岘港,三月廿六日,阮文绍见大势不妙,乃下令守死岘港,但第二天军区司令吴广长中将乘军舰逃亡,使整个指挥系统瓦解,岘港十万守军士气全消,三月卅日未作任何抵抗即向越共投降,到三月卅一日,南越第一军区部队仅剩原先调回西贡的二万多人,馀几乎全军覆没。第二军区於三月七日当天立即放弃昆嵩百里居与达乐三省,军区司令范文富中将率先撤至芽庄,南越军溃不成军,至四月七日,归仁绥和芽庄金兰湾大叻等主要省及都市,皆未经战斗而一一放弃。四月十七日高棉龙诺政府向共党无条件投降,对西页政府造成沈重的打击。四月廿日,越共以十个师约十万人的兵力,分五路进军西贡,当时南越在西贡及湄公河三角洲有五个完整的步兵师三个空降旅及数百架战机,若奋力一击仍大有可为。但四月廿一日,阮文绍被迫下台由陈文香继任,四月廿七日,西贡吃紧,新山一机场不断受到攻击,达官贵人纷纷一走了之,廿八日陈文香下台,杨文明上台,杨不但没有一战的决心,反而派人去与越共接触,表示愿意和谈,但遭越共拒绝,杨文明以不愿西贡毁於战火为由宣布无条件投降,遂结束越战。一九七六年七月二日,越共宣布南北越统一,更改国名为越南社主义共和国,首都设於河内,并将西贡改名胡志明市。缩短阵线之时机与条件分析 一、时机:主动在敌兵大劣势,不足以防守广大之阵线。 二、条件: 1後方地区有良好之地形可供利用。 2缩短阵线後,可集中较优势之兵力,相机与敌人决战。 3有充分时间可供重新调整部署之用。 4能确实掌握通达新阵线的交通线。但由於越共一方面沿北纬十七度线及寮越高棉南越边境线对南越形成了包围的态势,一方面以总数约三十馀万的武装部队遍布於南越各地进行恐怖活动,使越战具备了以下特质:越共始终掌握主动、双方没有固定的阵线、无前方与後方的区别。 就理论而言,当主动在敌,而所拥有的兵力又不足以防守广大的阵线时,缩短阵线以便集中兵力,相机与敌决战是正确的,但就越战的特质与缩短阵线的条件而言,阮文绍的决心显然犯了以下的错误: 1这是一场没有前後方之分,没有固定阵线的战争,南越军的阵线又将如何缩短,而新阵线又该如何选定? 2大军之撤退,必须要有周详的准备,但阮文绍的命令,却使下级部队毫无反应准备的时间,这种仓促的行动,每易造成意想不到的混乱与损失。 3中央高原乃南越的屏障,西贡的门,户放弃中央高原,将给南越带来下列之害: A西贡以北无险可守。 B通往第一、二军区的交通线受到严重的威胁,换言之,等於放弃芽庄以北的半壁江山。  C对民心士气影响甚大。阮文绍的决心显然犯了战略上严重的错误,其理由为: 1未考虑可能造成的严重後果。 2撤退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导致问题的加速恶化。八、由军事观点评越共何以能打胜仗九、越南沦亡原因分析1缺乏强固的领导中心 从吴廷时代政变之频繁不计其数,而政府之改组更像走马灯,不但国家元气大伤,而且更予越共坐大之机,直到阮文绍时,代虽然权力归於统一,维持表面的安定,但是高阶层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势仍时有所闻,以致领导中心的形象受到破坏,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向心力,并削弱了美国对南越支持的程度2过份依赖美国 南越长期在美国的呵护下,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一九七二年,南越军在共党历次的大攻势中,由於跟美军并肩作战,有恃无恐,表现尚可;但是在一九七五年三月越共的攻势中,因为缺少了美军,却变得不堪一击,百万大军不到二个月就全部瓦解了。外援仅能增大胜利公算,并非胜利必备条件 3没有中心信仰,干部气节扫地 在南越沦亡过程中,南越数千名政府官员及高将领中,除了以副总统为首的数人殉国外,不是变节投降就是一走了之,没有一个战死的人,也难怪士兵表现出一付保命第一的心理,谁也不愿去当英雄烈士注:当阮文绍宣布放弃中央高原及广治後,先有第二军区司令范文富擅离职守,後有第一军区司令吴广长逃亡海上,到了西贡被围时,副总统陈文敦、参谋总长高文园、第三军区司令阮文全、西贡卫戌司令阮文明、西贡市长杜建饶等均搭机赴国外4生活与战斗脱节 蒋百里先生曾云: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南越在长期战争中,生活困难,但大都市居民仍过着美国式生活,没有丝毫战争气息,许多人在饱暖之馀盲目追随若干政客攻击政府,为越共赤化南越制造有利之情势十、越战对美国人心理冲击研究越战最大的悲剧在於它的惨败,对美国政府而言,最大的过失在於严重错误的策略,季辛吉曾说:美国於越战自始至终没有清楚地界定自己的目的,也没有确定该用何种手段达到目的。美国派兵驻越,表达介入之心嫌多,争取军事胜利嫌少。雷根亦曾评论:这是一个大悲剧,对我来说,越战的耻辱是,年青人被送入绞肉机,而却没有任何人被允许有获胜的意愿。由是在这种不求胜利致使战争惨遭败绩的刺激之下,美国人民在心理上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变化;他们对这场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失败战争,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他们对这麽一个不明不白的战争,竟要付出如此庞大的代价而在内心无法平衡;他们对国际纷以背弃不可靠不忠实加诸在美国身上的指责,感到恼怒,并在自尊上受到严重挫折,再加上美国传播界对越战讯息的刻意误导,美国人对越战的愤怒情绪,终於全面爆发,他们从此不在乎美国对越战是否光荣,相反的,他们索性乐见美国惨败,甚至於,他们更乐见他们所痛恨的美国政府遭到羞辱。越战结束六七年内,美国人不约而同的对越战采沈默态度,其可理解的因素如下: 1越战是一场既失败又丢人的战争,不足为道。 2越战创痕太深痛苦太重,碰不得也摸不得,更不知从何说起。 3期盼在沈默中疗伤止痛,甚至忘记这可咒的惨痛记忆。 4避免分裂的意见再度引起争辩而徒使创痛加剧。 5沈默更代表对越战强烈的抗议与厌恶。美国人对越战的厌恶也同时强烈的反应在越战退伍军人身上,他们首先为这毫无颜面,一无是处的战争,轻视越战退伍军人,继之在新闻媒体的误导下,误认美军在越南作战是助纣为虐,而不理美军奉国家之命在何等恶劣条件下作战。参战的美军成了越战失败的代罪羔羊,除要忍受战争所加诸的身心创伤外,还要忍受美国社大众的敌视与政府的漠视,许多越战退伍军人都受到创伤性冲激之後官能失调症的困扰,其症状为:情绪低落、不合群、易怒、疏离感、幸存罪恶感、失眠恶梦等,若干心理分析家称之为越战後遗症候群,根据一九八0年美国联邦退役军人管理局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曾在越战中有实际战斗经验的美国士兵,将近一半的人曾出现PTSD症状,除了心理上的障碍外,越战经验也为退伍军人的平民生活造成许多严重的问题,诸如:婚姻危机、失业、毒瘾及酗酒、高自杀率、橘色毒剂後遗症、国与政府的漠视。另一问题是二五00名在越南被俘或失踪美军的下落至今仍未解决。在雷根总统的努力下,越战结束十周年纪念时,美国不只愿谈敢谈,且能发自内心以实际的行动来对越战做出种种甚具鼓舞性的反应,例如建造纪念越战阵亡将士V字型黑墙(上面排列五0八二二名阵亡将士名字),纽约为越战退伍军人行盛大而感人的欢迎仪式,美国大学校园掀起研讨越战的热潮,ROTC预官制度较前受大学生欢迎,而在反映社会心理的电影制作方面,也不再视越战电影为毒草,八0年代末期,有关越战电影较着者有返乡越战猎鹿人现代启示录,而较近年代之越战电影较着者有:前进高棉、七月日诞生、野狠呼叫二十一、第七特战连、金甲战士、早安越南、亲爱美国、第一二滴血、北越归来等等名片,而在影集方面曾在国内放映者有霹雳神兵、中国海滩,大体而言,越战电影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描述越南战场的实况。此类电影客观地呈现当时的战争场面,并力求逼真。 第二类探讨越战所引发的家庭及社问题,除重新反省越战外,侧重在越战退伍军人返回美国後所引发的各种适应问题。 第三类透过越战事件的题材,深入探索人性(道德的批判良知的反省),现代启示录即为典型作品。伍、结语
点击数:&&更新时间: 12:13:0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赞 助 代 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战争解放军真残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