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没有经过哪个海域

&&&&&&&&&&&
Copyright&&2007&By&www.viewcn.com&&&www.huaxia.com
版权所有&华夏经纬网&京ICP证010602号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今天_丝路解读_大众网
2017专题汇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丝路解读' />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向海而生 梦想惟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今天
  新华社记者 凌朔 冯武勇
  向海而生,是一种探索的勇气,一种开放的胆魄,一种通达的梦想。
  世界史上,恐怕再没有一条航路,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用千年丈量时光,用万里丈量跨度,历久弥新。
  千百年来,她是渔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商人跨海营生的大商道,是信徒追寻经典的朝圣路,是使者交流文明的舞台。今天,海上丝路正书写新的篇章,秉承共同的梦想和信念,通达无远弗届的文明坦途,开启跨越疆域的心灵对话,书写休戚与共的逐梦传奇。
  寻踪两万里,纵览两千年。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生生不息的基因。在基因传承中,历史与今天不期而遇。
  丝路之美,美在和平、和谐
  1955年万隆会议后仅1个月,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访华。在北京的首场讲话中,他就用海上丝路的“美好”作为论述两国友好的“引子”。
  “自从中国具有冒险精神的远洋帆船第一次开通了两国间的航路以来……这个古老的国家发出她的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亚洲的许多文明曾有过美好的作用。”
  远洋帆船第一次冒险的情形已无法考证。但可确认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人们从未凭借当时最先进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去占领或掠夺,而是把先进的技术、经验、理念捎到远方。这种“美好的作用”,吸引着海外使者涉洋来华,书写了一段段友好交流佳话。
  就在本月,3艘仿古木船从马尼拉湾启航前往中国,数十名菲律宾人用这种方式重温古代丝路上一幕重大外交活动。600年前,位于今天菲律宾南部的苏禄国国王就是乘坐这样的木船从海上来华,并与明朝永乐皇帝结下深厚友谊。600年后的今天,苏禄王留在中国山东的后裔们,仍在悉心守护苏禄王墓与传统中菲和平友好。
  苏禄王访华前后,渤泥(今文莱)王、满剌加(今马六甲)王、古麻剌朗(今棉兰老)王等10多位国王接踵访华。明廷与这些国家结下深厚友谊,还用外交智慧帮助他们化解地缘危机。如,朱元璋曾派福建官员沈秩出使渤泥,消除了^婆国(今爪哇)吞并渤泥的野心。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消弭了满剌加与爪哇之间的纷争;第七次下西洋时,专程绕道阿瑜陀耶(今泰国),说服其免除了对满剌加的重赋。
  丝路之盛,盛于通达、开放
  途径阡陌,江河海洋。汉语对水陆通道细致分类的背后,是古人对顺畅沟通的渴望,是海不扬波、通达世界的梦想。因为渴望通达,秦汉古船沿中南半岛东岸驶入暹罗湾、横跨克拉地峡远涉印度洋,留下海丝航路的早期记录。
  在今天新海丝路上,通达有了新的坐标:中老铁路、中缅油气管道、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马来西亚槟城跨海大桥、瓜达尔港、科伦坡港……新海丝路上,通达也有了新的内涵: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历史上,通达始终是开放的产物,也始终是开放的推力。海上丝路发展中的几次大繁荣,都与当时中国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汉武帝凿空西域、放舶南海,让海上丝路走向印度洋乃至更远的地方;盛唐大开放,直接推动广州等南方港口的兴起;有宋一代,中国的造船、罗盘、造纸、制瓷等先进技术和物品在海丝沿线分享和传播;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是外交活动,更是商业和文化的大交流。
  唐末五代,占城稻从东南亚引入福建沿海,至宋代推广全国;千年之后,中国技术和标准在老挝等地推动当地稻作快速发展。三国两晋,中国古代名医远赴东南亚医治疾患,将中医药学传入南洋;千年之后,数百种沿海丝而来的“海药”已经成为中医宝典中重要组成,广为使用。
  正是同样对于开放和通达的追求,让古今海丝路上许多传奇故事遥相呼应、两心相契。丝路故事,早已融入世界的记忆,成为共同的精神财富。
  丝路之智,源于互鉴、共享
  300年前,萨克森(今德国东部)选帝侯奥古斯都一世用600名精锐士兵交换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收藏的中国瓷器。300年后,奥古斯都一世治下的迈森小镇已成为享誉欧洲的“瓷都”,精美的德国青花瓷返销到中国,勾画出一段穿越时空的青花情缘。
  当交趾(今越南北部)人阮安在北京城参与设计紫禁城三大殿、九城门时,他不会想到:数百年之后,自己的设计会被复制到越南顺化,成就了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顺化古城。今天,中国设计师的东方建筑理念,成就了老挝国际会议中心、斯里兰卡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等地标建筑。
  集众力,天堑变通途;汇众智,天下共美之。互学互鉴、分享共享,本身就是丝路智慧。两千年时光中,这种汇众智、齐分享,恰是丝路魅力所在。
  明初,沿着海上丝路,近万名外国留学生在南京国子监求学,其中很多人归国后受到重用,如金涛返回高丽后官拜国相。今天,大批中国志愿者走出国门,用“快乐汉语”传播着中国新文化、东方新智慧。
  沿着海上丝路,中国古代航海术曾指引外国水手寻找航向。今天,中国的北斗卫星正在泰国搭建地球空间灾害监测、评估与预警系统,在斯里兰卡等地助力当地国土测绘、海洋渔业、智慧城市的发展。
  丝路之利,发于兼利、共赢
  新丝路,让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印度企业家沙玛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技术会让他的企业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中国“蚂蚁金服”的电子支付技术让沙玛的Paytm公司用户数井喷到2.2亿,使他成为业界“大佬”。
  中国企业走进老挝,让从事稻米育种研究的“老挝袁隆平”普达莱博士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稻田产量和稻米质量,改写了老挝大米零出口的历史。普达莱感慨,“是‘一带一路’让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丝路,让梦想惠及每一个角落。“智慧口岸”让广西中越边境越来越多以“扛包”运货为生的边民结束肩扛、车推的打散工模式,分享智能操控口岸物流带来的新机遇。
  1300多年前,唐高僧义净由海上丝路赴印度取经,返回时在苏门答腊翻译佛经,却发现那里还没有纸张。几百年后,中国造纸术广泛传入东南亚,很多华人成为当地造纸行业的翘楚。到了今天,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已然成为全球造纸业的重要一环。
  一页纸,轻如鸿毛,却承载和书写着沉甸甸的梦想。正是许许多多个人的梦、家族的梦、行业的梦、国家的梦,凝聚在一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向海而生,梦想惟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增加土地供应被不少人视为从供给端平抑房价的“利器”。不过,中国权威人士指出,这个利器的生效需要一个前提――“控制投资炒作”。
05-13 09-05中国新闻网
14日至15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圆桌峰会。
05-13 12-05央视网
《人民的名义》原版“再现”,南京东南大学学子设计别样“毕业照” 。《人民的名义》原版“再现”,南京东南大学学子设计别样“毕业照” 。《人民的名义》原版“再现”,南京东南大学学子设计别样“毕业照” 。
05-11 16-05中国新闻网
 “I want to play a game。”如果你看过经典恐怖片《电锯惊魂》,可能会对影片中这句经典台词记忆犹新。在这场充斥血腥、刺激、恐惧的游戏里,主人公亚当和劳伦兹?戈登医生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间破败的地下室内,没有人知道自己为何被绑,也没有人知道自己该做...
05-12 14-05中国青年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伦敦标准晚报》12日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下属的一些医院电脑当天遭恶意软件“勒索病毒”攻击。另据美联社12日报道,包括西班牙电信在内的几家公司当天也遭到“勒索病毒”的袭击。
05-13 06-05环球时报
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疗养院发生枪击事件,导致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警察。另据央视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2号早上7点30分左右,俄亥俄州科克斯贝尔市的一家疗养院附近发生枪击事件,导致一名警员身亡。
05-13 06-05央视新闻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海上丝绸之路,宁波两千年前起航
  主讲人:谢善实  曾任宁波日报副刊部副主任。有多篇散文、随笔见诸报刊,并与人合写出版了43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商盗寇》。2000年被评为宁波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展览在江厦公园的巨型木椗。
  1976年,在鄞州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的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
  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
  早在2001年,宁波举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建议中国古代三大“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宁波、泉州、广州联合申遗,并发表了21世纪的“海丝”申遗重要文献《宁波共识》。这是联合申遗理念的最早共识。现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十一届。
  丝绸之路大家耳熟能详,它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和更远的西方,最方便的是航海,因此除了中原经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陆上通道之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其实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在秦代已有人航海向西运送货物。自汉朝开始,中国船舶就到达马来半岛,唐代之后,来往就更加密切了。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它就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到西方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做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航线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运过来的则是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海上瓷器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也把它称做“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运送货物各有不同,因此称呼也各有不同。但不管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还是海上香料之路,它的实质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有中国的船舶驶向西方,也有西方的船只驶向东方。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从西方过来了。他是从欧洲绕好望角到达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1497年7月8日他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他的船没有能够走到中国。在此之前,郑和早于1405年率领庞大的船队出海,达·伽马比郑和下西洋整整晚了92年。
  1271年,即马可·波罗17岁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回信和礼品,带领他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林语堂《伏尔泰与中国迷》作了精彩的描述,马可·波罗将中国的丝绸织品带回威尼斯时西方人的惊讶:“当元世祖时代,马可·波罗游华20年,可20年后,亲友以为他早死了,一日回到威尼斯,行李包袱里倒出来的中国绸缎丝织品及宫中古玩,使邻家围观的人眼睛都突出来。”后面林语堂又写道:到了十八世纪,那是所谓Rokoko时代,中国迷已成为一代风气。那时欧洲的习尚,男人梳辫子,女人把扇子,公卿穿绸缎,士人藏瓷器,宫廷妃嫔乘轿出入,米兰主教也坐轿子,年节放鞭炮。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别墅,装饰了满屋的中国木器。由此可以想见中国文化对西方影响之深。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起点是中国的沿海各个港口,包括北海、广州、漳州、泉州、扬州、蓬莱等几个城市,当然也包括我们宁波。
  宁波优越的地理位置
  打开中国地图,就可看出,从山东半岛向南,中国的海岸线就向东凸出,然后又向西倾斜,这转弯处就是宁波,一眼就能看出宁波居于中国海岸的中间。长江就在宁波向北不远处。这就决定了宁波在航海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近岸海域,由河水和海水混合形成了一股冲淡水性质的沿岸流,譬如东海沿岸流(又称长江冲淡水)。东海沿岸的海流路线随季节不同而不同。夏季,在西南季风盛行的6到8月,浙江沿岸海水向北流,在长江口外与长江水和钱塘江冲淡水汇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冲淡水流,向东北直指济州岛方向与对马暖流相接,其中一部分汇入对马暖流进入日本海。这个时节船舶适宜北航。冬季,长江流量大减,东海沿岸流也随着减弱,在偏北季风吹送下,长江冲淡水与钱塘江冲淡水汇合,沿浙闽海岸南下,并穿过台湾海峡直接入南海。这个季节船舶适宜南行。宁波恰恰处在海流线路交汇区域。这就给帆船时代的船舶航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宁波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内陆便捷的水上交通。流经宁波的姚江,虽然向西延伸不远,但在上虞过通明坝有运河通向杭州,与京杭大运河相接。宁波四乡纵横交错的水道也提供了舟楫之利。在以水路运输为主的古代,这些为宁波港提供了广阔的腹地。这样优越的条件必然带来宁波港口的繁荣。
  据史料记载,甬江流域最早的港口是句章港,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后,为发展水师,增辟通海门户,在此建设港口码头。句章古城位于现慈城镇乍山村一带,据合理推测,句章港码头应该位于现城山渡到半浦渡的姚江边上。中国历史上古老的港口还有广州港、合浦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登州港(位于今山东省胶州湾)和徐闻港(广东省),但它们均比句章港要晚上200多年。
  句章县城在东晋隆安四年被孙恩起义军所毁,句章港也逐渐顺姚江向东沿至三江口一带。
  唐乾宁五年明州刺史黄晟筑罗城。以后历经修筑,明州的古城门设置也是根据港口和运输的需要而增减。宋明州辟十城门:西望京门,旧名朝京门,有水门,通漕运。南甬水门,有水门,通漕运。东南鄞江门,东灵桥门、东渡门、来安门,来安门在市舶司之右,旧不立名,呼市舶司门,因城外建有来安亭,所以称来安门,舶货入则开。东北渔浦门。北盐仓门(南宋改为和义门),盐入则开,附近还有达信门。北西郑堰门。南宋末,废鄞江门、来安门、渔浦门、达信门四门,仅余西面的望京门,东面的灵桥门、东渡门,南面的甬水门,东南的鄞江门,北面的盐仓门,共六门。东渡门遗址和渔浦门遗址都经考古发掘。发掘表明,渔浦城门基址是一处典型的城门遗址。宋代渔浦城门的建筑结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明州已成为国家对外交通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原来面临姚江码头的渔浦城门,已不适应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故在原来的渔浦城门基础上加以拓宽。
  渔浦门码头遗址位于海曙区和义路以北的姚江边上,2006年11月,通过考古发现,码头遗址建筑在沉积淤泥之上,揭露出来部分的平面呈L状,石包土心结构。码头采用木桩基础,条石砌筑,石灰粘接。考古工作者推测码头平面应该呈“凸”字结构。根据考古地层并结合古代地方文献资料分析,判断该码头遗址为宋代渔浦门码头遗址的局部。
  这些表明古代宁波码头排列于姚江和奉代江一线。江厦公园外侧的奉化江边更是成了繁华之地。丝绸茶叶在此启运,日本的遗唐使在此留有足迹,想当年,海螺鸣响,船号此起彼伏,“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可不是凭空得来的!
  宁波的航海史
  河姆渡是宁波人的骄傲。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附近是一片湖泊沼泽,离海比今天要近得多,很多专家认为河姆渡人是最早的航海人。河姆渡遗址出土新石器时期雕花木桨就是明证。
  如果说,上述说法还有争议的话,那么战国时期的铜钺,则无可争辩地说明宁波的航海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1976年,鄞州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一件战国时期的铜钺,高9.8厘米,刃宽12.1厘米。器身一面的羽人竞渡纹图案。铜钺上的一面铸有边框,框内上方为龙纹,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头上有高高飘扬的羽毛,双手持桨奋力划船。有学者认为,四人头顶上方是船帆。这些说明2000多年前的越人已经使用船帆航行。这件羽人竞渡纹铜钺,反映了宁波先民龙腾虎跃、劈波飞渡的奋发进取精神,它也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物。
  宁波秦时称鄮县,早在秦代以前,已有近海岛屿上的渔贩盐商和滨海地区的商贩互相航海贸易。晋代,商贾已北抵青州、徐州,南达广州、交趾。
  再晚些,到了三国时代,宁波的航海就更发达了。宋代时,现在慈溪浒山一带还是大海,一直延伸到峙山公园。慈溪市观海卫镇五磊山北面更是一片汪洋。相传三国赤乌年间,吴主孙权之母吴国太坐船途经五磊山,深夜发现山上有红光闪耀,靠船后派人上山探看,见到有一个印度梵僧在此结茅篷静修。这位僧人就是那罗延尊者。孙权母亲就下令在此建造寺院。据光绪《慈溪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五磊寺的雏形崭露于公元3世纪。这并不排除那罗延是五磊寺的开山祖师。那罗延圆寂后,筑塔安葬,那罗延尊者塔坐落于五磊寺西剩日湾。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将五磊寺及那罗延尊者塔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经考证后,认为明州(即今宁波)、福州、温州、松江等地,都是唐代中国的贸易港。当时,去日本的中国商人,南路照例从明州出发。从福州等地起航的海船,一般也先到明州停泊,然后再从明州出发横渡东海,到达值嘉岛,再驶进博多津。商人李邻德、李延孝、张支信、李处人、催铎等,都曾自备船舶,往返于日本与明州之间。
  久远的航海实践,造成了宁波深厚的航海文化,产生了富有宁波特色的航海谚语,比如,“初八廿三,稻草带缆”(初八、廿三为小潮汛,对系泊的船舶没有很大的冲击力),“老大不识潮,晦气伙计摇”。更有航海术语。比如,船到某个海域与地标距离最近处,航海院校的教师就会教学生,船到了某地“正横”。宁波的老大、水手却会说,与某地“并埭”了。在笔者看来,“并埭”比起“正横”来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记忆。
  在江厦公园还可以看到一顶展览着的木椗。第一次看到时,笔者张开口几乎合不拢——这不是海军锚吗?海军锚全称“1848英国海军部部颁标准锚”。没有在船上看到过海军锚的到江厦公园去看看就可以了。这顶木椗长5.68米、宽2.1米,锚抓长1.95米,重200公斤。细看这木椗,椗杆顶端两侧向斜后方伸出锚抓,椗杆靠近顶端处有一大圆孔,一根粗木杠平放在木椗上。这根粗木杠在海军锚中叫横单,抛锚时将横单穿过圆孔,这样横单就会与两个锚抓互相垂直,沉到海底必定有一侧的锚抓插入海底,船一移动,锚抓就会像铧犁一样越插越深,保证锚泊的船不会移动。船舶航行时,横单从孔中拔出,这样便于放置船上。难怪英国海军部将这种形制的锚作为部颁标准锚。江厦公园木椗旁的碑文介绍,中国在宋代时使用木椗,到明代已经普遍使用铁锚了,可见陈列的木椗肯定是在明代以前制造的,英国发明这种形制的锚比中国整整晚了好几百年。
海上丝绸之路,宁波两千年前起航
  从明州(宁波)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
  2003年,在战船街北部、和义路瓮城基址南侧出土的南宋沉船。
  航海船舶
  陆上丝绸之路靠的是骆驼,海上丝绸之路则必须依靠船舶。福船、沙船、广船、鸟船是我国四大航海古船。福建造的叫福船,广东造的叫广船,沙船适宜于长江口以北的航线。而我们浙江沿海一带则使用鸟船。郑和下西洋船队就是由这四种船舶及它们的改进型组成的。
  鸟船头似鸟嘴,故称鸟船,古代浙江人认为是鸟衔来稻谷种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所以把船头做成鸟嘴状。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30年前在甬江边上还能看到这种船舶。船帆染成赭色。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种船的桅杆并不在帆的正中,而是偏在一侧,与照片上所见的西洋帆船有很大的不同。这点不同十分重要,当风转向时,船帆也能灵活转向,甚至能逆风行驶。近年来,浙江新造一艘鸟船“绿眉毛”号,船长31米,宽6.8米,吃水深2.2米,排水量230吨;采用古老的木制舵,舵长11米,宽2.3米;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24.5米,主帆三面,使用风力航速最高可达每小时9海里。
  2003年10月,在战船街北部、和义路瓮城基址南侧出土了一艘古代沉船。这是历年来宁波老城内出土的第三艘古沉船。经过多年的城市改造,城区竟能有三艘古船出土,这无可辩驳地证明宁波是古代中国对外交通贸易重地和造船业的中心。船是在距地表1.5米的深处发现的。这条船残长9米多,最宽处残存近3米,可以分辨出的舱有9个,每个舱都属于水密隔舱,而且舱与舱之间有流水孔相通,具有良好的抗沉性。专家结合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文物情况,推断出此船年代为南宋。专家对和义路出土古船研究表明,这艘古船已经使用了防摇龙骨,这比西方整整早了200年。
  过洋牵星术
  光有船舶还不行。大海茫茫,船舶如何在丝绸之路上行驶是件难事。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是有指南针吗?但仔细想一想,如果光凭指南针朝北或朝南行驶,船会驶向什么地方?这就需要掌握船在哪一个位置。北宋发明指南针之后,人们仍以观看星体位置及其高度,作为导航的辅助手段。大约到了元明时期,我国天文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观测星的高度来确定地理纬度。这就是过洋牵星术。
  牵星术是通过专门的牵星板来进行的,牵星板最大一块为十二指板,最小为一指板。使用时,左手拿牵星板一端中心,手臂伸直眼看星空,使牵星板板面与海平面垂直,观测星体离海平面的高度。牵星板用优质的乌木制成,一共十二块正方形木板,最大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十四厘米,以下每块递减二厘米,最小的一块每边长约二厘米。另有用象牙制成一小方块,四角缺刻,缺刻四边的长度分别是上面所举最小一块边长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一。比如用牵星板观测北极星,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边缘是北极星,下边缘是水平线,这样就可以测出所在地的北极星距水平的高度。高度高低不同可以用十二块木板和象牙块四缺刻替换调整使用。求得北极星高度后,就可以计算出船舶所处的地理纬度。
  牵星板还必须配合牵星图一起使用。过洋牵星图中的牵星记载,其牵星数据直接注在星座图形的近旁,使人一目了然。《郑和航海图》中有牵星记载的近70处。其中直接标在航线上的有16处;标在沿岸和岛屿上的有34处;标在过洋牵星图上的近30处。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你们的祖先在航海方面远比我们的祖先来得先进。中国远在欧洲之前懂得用前后帆的系统御风而行,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航海史上从未用过多桨奴隶船。”
  我们有指南针,我们有过洋牵星术,所以中国的船舶在海上丝绸之路通行不会迷失方向。
  市舶司
  市舶司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末逐渐萎缩。清时设海关废除了市舶司。
  古代中国官方进行的其实并非是等价交换的贸易。明政府实行的是“外国有所贡,中国必有所赐”的政策,所赐几乎是所贡的十倍。既然是贡,那么就是贡给皇帝的,接受者就是代表皇帝的市舶司,管理市舶司的往往是宫中派出的太监。
  唐玄宗开元年间,广州就设有市舶使一职﹐一般由宦官担任,此为市舶司前身。宋代重视海外贸易,开宝四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北宋淳化三年两浙路市舶司从杭州移置明州定海(今镇海)。明州成为通往南亚、中东、非洲东海岸丝绸之路的起航地,开赴日本、高丽(今朝鲜)的商船也大多在这里出发。“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资丰衍”,明州航海业盛况空前。徽宗崇宁元年七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南宋时期,明州是“市廛所会,万商之渊”。清代徐兆昺在《四明谈助》中说,当时明州开明坊前后的大市、中市和后市,百货凑集,四方商船舶满划船场。元代,庆元(今宁波)古江厦码头改称下番滩码头,出洋土货进口番货都在这里集散。定海(即今镇海)也“蛮夷诸番舟帆所通,为一据会总隘之地”。除了与日本通航贸易,庆元与高丽、真腊(今柬埔寨)、印度等国也保持频繁的海上贸易往来。南宋建炎初罢闽、浙市舶司,市舶司的职能归转运司。元同宋制,元世祖忽必烈于广东置市舶提举司,武宗至大期间罢市舶司。元仁宗时,重新在泉州、广州、庆元(宁波)三地设立市舶提举司,掌发放船舶出海公检、公凭,检查出海船舶及管理所辖口岸船只事宜。明初也于沿海各处置市舶提举司,掌海外各国朝贡市易之事。
  宋以后,正是世界海上贸易蓬勃发展时期,但明代却逆潮流而行,实施海禁,“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朱元璋有关海禁的诏令每过一二年就重申一遍。
  嘉靖二年,发生在宁波的争贡事件,更使海禁雪上加霜。本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外贸遭受了更重大的打击。
  争贡事件
  15世纪后期开始,日本处于战国时期,国内封建诸侯都加强经济力量,因见朝贡有利可图,就不守明朝规矩,纷纷派出贡使来到中国。
  明嘉靖二年,日本左京兆大夫派遣的贡使宗设自灵桥门登岸来到宁波,市舶司安排他们居住在境清寺嘉宾堂。过了几天日右京兆大夫也派遣他的贡使瑞佐,以祝贺皇帝即位为名也来朝入贡,船队驶入甬江,从和义门登岸,市舶司安排他们在天宁寺居住。按明朝惯例,设在境内的市舶司应按先后次序到船上验货和接待。
  坏就坏在瑞佐的副使宋素卿,这人原名叫朱杲,家住灵桥门附近。他没有别的才能,粗识文字,家中以买卖古董为业。明弘治年间,朱杲偷渡到日本。日本的地方诸侯因为朱杲是中国人,可以利用,就让他当了官。明正德三年,朱杲将自己的姓名改为宋素卿,充任正使到明州入贡。当地人一见到他就认了出来。镇巡官得知情况,就以朱杲叛入外国,将此事奏闻朝廷。但当时朝中太监刘瑾弄权,他得了朱杲的贿赂,竟将他放回日本。这次化名宋素卿的朱杲又来到了宁波,而且无事生非,挑起祸端。
  自仗了解“内情”,宋素卿就向宁波市舶司负责的太监赖恩行贿,赖恩见钱眼开,竟不按惯例办事,不但先到瑞佐的船上验货,而且设宴招待时也让瑞佐坐了上席,将宗设冷落在一旁。这下宗设就不乐意了,率领手下到瑞佐住所及和义门瑞佐泊船处大打出手,并劫掠了市舶司仓库的所有贡品。外使入贡本来是不许带武器的,受了贿赂的市舶司太监竟偷偷将刀枪送与瑞佐一行。这下日本的两帮贡使仗就打大了。但宗设终究人多,还是占了上风。太监仓皇躲入市民家中。瑞佐狼狈向西逃窜,躲入绍兴城中。宗设还不罢休,一直追到绍兴,向绍兴知府索要瑞佐被拒绝,怒而返回,途中大肆劫掠。太监不得已,指挥袁琎为护夷兵使,追至绍兴。当时境清寺嘉宾堂还有日本贡使的随从人员100余人。境内民众请求官府清除这100余人。但官府却十分畏惧,“闻言震色”。在民众的压力下,只好斩戮这100余人。而我军民亦有被杀者。靠泊在灵桥门日本贡船水手闻城中扰攘,就起锚开船逃奔。宗设自绍兴返回,回至湾头,见宁波城上鼓噪防备,就夺得三艘民船顺流出海。
  争贡事件发生后。给事中夏言上书嘉靖帝,中有“倭患起于市舶”之说。嘉靖帝遂下诏罢市舶司。宁波市舶司被罢后,明代只留广东一处市舶司。
  清初实行闭关政策,对外通商口岸仅限澳门一地。康熙二十二年海禁放松,开放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四口贸易。乾隆时仅留广州一口通商。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宁波又被迫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这以后通商口岸设税务司、总税务司管理海关诸事,大权落入洋人之手。
  申遗,共同参与
  早在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布了《丝绸之路综合研究:对话之路》计划,特别关注“丝绸之路”沿线在文明交流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关注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候选点。现在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七座城市已经签署“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行动纲领》,将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文化专员于连·格莱纳也到访宁波。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通于20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绵延15000余公里,穿过红海和印度洋,连接西欧的地中海、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城市以及日本,从那时起,宁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基于此,在宁波举行‘海丝’申遗的国际论坛意义非凡。”“以宁波为代表的七座申遗城市的‘海丝’遗址各有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在城市建设、发展旅游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因此,构建沿线遗产保护联动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宁波对中国‘海丝’申遗联动机制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意味着保护和保存世界文化遗产的承诺,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遗产本身,还要保护遗产周围的整个环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上丝绸之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