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一下唯识学概要讲记,怎么下手

唯识学的观法:你怎么想像它就怎么变化
佛弟子文库净界法师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你怎么想像它就怎么变化 第一个、他观察唯识所现,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善恶业力,它会如实的——什么叫如实?它也不会增加,可也不会减少,它不增不减的把你的业力表现出来。你今生会跟谁做朋友,会跟谁做夫妻,会跟谁做子女,这个就是唯识所现,过去的业力变现出来。第二个、唯识所住,这个地方是个问题!你若是选择住在这个事相,那你就被它所转了,你今生就失去了主动权,那就被业力牵着走了,你今生就完了!第二个你安住真理,用道理来观察,那你就不同了,那得自在了。第三个、唯识所变,当我们心中唯识所现,而开始唯识所住的时候,生命就变化──你怎么住,它就怎么变化。有一个小学老师,带着他的班上同学,到郊外去远足。他带着同学到一个大石头,看到这个前面石头上面有一堆的雪,慢慢融化了,这个老师就做机会教育啦,他就问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雪融化以后会变成什么吗?同学说:雪融化就变成水啊!大部分同学是这样回答的。但其中有一个同学说:老师啊!不对,雪融化的时候,春天就要来临了。结果这个同学变成一代的禅师,其他人是一个医生啊、工程师……。因为你说雪融化了变成水,那你这个人是住在事相,你是用事相来思考事情的。一个人住在事相上,那你是向外攀缘,这是很危险啊。雪代表是冬天,那么融化了,表示春天要到了,他是用道理在思考事情。一个人从事相来思考事情,你的生命障碍会比较多,你很难得自在。因为我们不可能前生全部造善业啊!那你的生命就是这样子起起伏伏嘛!所以唯识所现的关键,是在二个唯识所住,你住在什么情况——生命就产生变化。你说,好!生命当中你说它是逆境,那它对你就是压力;你认为这个是考验,它变成一种增上的动力。阿赖耶识要把什么事情丢出来,这一件事我做不了主,他要把什么人丢出来跟我相遇,把什么事情丢出来,这一部分我们不要去操心,因为你也管不了,阿赖耶识不听你招呼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但它丢出来以后,你怎么去面对?你怎么去想像?安立名言,这个就是你能够作主的。你认为说,这个人是你的冤亲债主,他就变成你的冤亲债主;你说,他是你的善知识,他就扮演你的善知识,你可以试试看。我们心中的住很重要——你住在一个道理的思惟,它这个相状就变成一种增上的力量;你住在一个事相,它就变成一种障碍。所以:你说这个生命到底是障碍?还是一个考验?就看你怎么去住、去想像。所以这唯心识观就是说,生命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阿赖耶识它如实的变现因缘果报;第二个、你第六意识的想像,你安立什么样的名言,这个因缘又产生一定的变化,它可能是你的生命中的动力,也可能是你生命中的障碍,就看你怎么想。(文:净界法师 )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好,我想学习一下唯识学,请问该如何入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您好,我想学习一下唯识学,请问该如何入手
应该读哪些入门书,读哪些经论,看哪些法师的讲解呢?谢谢您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容易走偏,攻击《 楞严经》,相对比较简单。经中《楞伽经》、《华严经》是有必要了解的。而唯识的修行方法五重唯识观,才能明白佛陀所传的教诲,《瑜伽师地论》有时间可以看一看。更何况目前唯识学者多不重视修行、四寻思四如是智等修行方法较繁琐。另外南怀瑾先生讲解的《唯识与中观》集合很多唯识经典的概要,讲解深入浅出,要突破我们的第六意识思维逻辑,不能用一般世间的研究方法做学问。故一定要真修实证,可以一读。我们学佛研究经纶是为了指导修行,使我们更快走入成佛的道路,目前很少人能修成了、《大乘起信论》是伪经,故我劝您不要过于相信目前学者的言论。佛法本身是不可思议的唯识学名相较多,学起来比较费劲。入手可以看《百法明门论》和《八识规矩颂》
采纳率:34%
他们也不懂唯识学的真实,哲学家的书可以读。但,不会有很大的收益,有很多所谓专家,来学习唯识学。那之前,你先把佛法的基础修行做好,大学教授的。因为,他们也就是所谓的专家而已。如果想从修行的角度有几种学习方法。如果你只是想从研究角度学习唯识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不容理解。瑜伽师地论。你可以在网上找《唯识与中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唯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想系统地学习唯识,应如何入门?-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3">等{{ uList.length }}人邀请你回答
想系统地学习唯识,应如何入门?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 log.sign }}
可能对你的问题感兴趣
暂无相关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才能邀请用户
你已邀请15人,不可再邀请
,我说的都是错的
其实学习任何的东西都要循环渐进的,先打下基础,那么学习唯识,到底如何入门呢?简单的分析看看,希望能帮到想入门的大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唯识是什么?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
其实学习任何的东西都要循环渐进的,先打下基础,那么学习唯识,到底如何入门呢?简单的分析看看,希望能帮到想入门的大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唯识是什么?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唯识学所谈就是人的心识(也称心灵),它把人的心识分成八大识;也就是说把人的感灵分成八个不同的结构,这八个构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大心识,前五识比较容易了解。也就是我们身体中的五种感觉器官,而第六识“意识”。即是我们平常可思考、可判断、可分析的指挥中心,它接受前五识所输入的信息做判别,研判、分析、运算后而决定行动,这就是意识。&和佛教相关的东西都讲究一个心境,唯识学起来是枯燥的,刚开始你也许会觉得新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越来越觉得乏味,所以如果说你真的打算学唯识一定要先给自己树立目标,一步一步的走才会慢慢有成效。作为刚入门的新人来说,最好是找一些浅显易懂的古书籍来看,因为现在的虽然都是白话文好理解,但是现在学者们出的书多是站在自己对问题对学术的看法上去写的,思想比较固话,都太有自己的风格,初学者很容易被画进一个圈圈,容易学偏。可以看八识规矩颂,百法明门论。对唯识有个大概的了解,熟悉一下名相。一定要熟记,不明的就去翻借资料,只有吧基础的搞明白了,你才能继续深入。上边的了解了就可以看唯识二十颂,成唯识论,这就算真正开始学习唯识了。了解唯识的面貌了。然后其他的唯识书籍就可以慢慢的多去了解,但是要记住多翻阅资料,不要固化自己的思想,有懂得朋友也可以多交流。多思维思考。总结学习是一件长远的事情,不要心急。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你坚持一定就会有收获的。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我想我可以更酷
这个问题就要扯到哲学了,就具体而言,唯识,是一门深入分析众生心理结构及贤圣境界的理论,其理论阐明了通过怎样的修行途径而达至究竟的佛果。高深莫测呀。。我之前看到网上有慧律法师《唯识简介》讲座视...
这个问题就要扯到哲学了,就具体而言,唯识,是一门深入分析众生心理结构及贤圣境界的理论,其理论阐明了通过怎样的修行途径而达至究竟的佛果。高深莫测呀。。我之前看到网上有慧律法师《唯识简介》讲座视频,个人感觉深入浅出通晓易懂,我认为从此入手应该比较容易。题主可以去看看! & &你有这个学习的心态是很好的,这样才会有动力和兴趣啊是吧!唯识学,虽然是一门极强的思辨哲学,而且是能用之于实践的超哲学,也可以说,是一门最有深度的心理学。所以说学好唯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哦!题主要静下心来多看书,多了解最基础的唯识学!一步一个累积,慢慢来!你要知道,唯识学是先从六识,八识开始的,这个阶段是初级阶段打基础用的,属于觉悟法部分。但到了最后高级阶段,要修灭掉一切心识!打基础的初级阶段,要明白心识是怎么形成的,是怎么成立的,是怎么构成大千世界世间的、芸芸众生、苦乐境界、六道生死轮回的。它的特点,是不适宜于采用治西方哲学的理路,进行整体统摄和研究,唯识学的基本的名相概念,是不能变更的,因为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固定的,若引进西方哲学概念,那就会失去很多意义,变得面目全非。总而言之,个人认为题主可以先读佛经学佛法最好。原汁原味啊!说了这么多,希望对题主有点启示啊。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想系统地学习唯识,应如何入门?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3人关注了此问题唯识学概论全文阅读_唯识学概论免费阅读_百度阅读
&0手机专享价
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在电脑上继续阅读
您需要支付版权费用
会员免费读
开通图书VIP会员
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
用手机扫描以下二维码
开通图书VIP会员,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唯识学纲要.pdf 29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唯识学纲要
作者=于凌波著
出版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2年01月第1版
ookDetail.jsp?dxNumber=0000
&d=25E254CFDB7E2342
ABCAFFE&fenlei=021
5040603&sw=%CE%A8%D7%52%8C%
57%BE%56%D2%AA
唯识学的定义
佛教空有两系的源流
印度瑜伽学派的学统
中国法相唯识宗的建立
近代唯识学的发展
唯识哲学所依的经论
《百法明门论》
心不相应行法
五蕴、四大、三科
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极微是否实体
末那识与阿赖耶识
百法与三科
五法、三自性、中道
人类的感觉器官——前五识
心理活动的中心——意识
自我意识的中心——末那识
宇宙人生的本源——阿赖耶识
种子、现行、熏习
种子的体性
种子的种类
种子现行的因果
识变、四分、三境
因能变与果能变
识所缘、识所变
阿赖耶缘起
缘生与缘起
六因、五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相唯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