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五十岁没有钱后果我而要一份工作不知到做什么好

咨询热线:400-676-8333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1999年在丈夫单位福利分房时,我们夫妻用双方的工龄花8万块钱购买了目前的住房(在闹市好地段),房产证上的屋主是我先生。我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生了一个儿子,是弱智,二十多岁生活不能自理。如今,先生被检
1999年在丈夫单位福利分房时,我们夫妻用双方的工龄花8万块钱购买了目前的住房(在闹市好地段),房产证上的屋主是我先生。我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生了一个儿子,是弱智,二十多岁生活不能自理。如今,先生被检查出患有癌症,我把临时工作辞了,专心致志在家照顾他。先生是个没有家庭责任心的人,每个月的工资虽然不低,但他会全花光,一辈子没有一分钱的积畜,因为要治病,要补身体,他开始变卖家里的物品,对于这点,我没意见。我想,即便他去世,我也可靠出租房屋或卖掉房屋过日子,这套房子目前可卖到八九十万。但是,他突然把房产证锁了起来,而且常和他弟关在房内嘀嘀咕咕,这让我不免有了担忧。他弟弟目前买断工龄下岗在家,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房子,弟的孩子想结婚,可就是苦于没有房子。因为我们夫妻感情并不好,我担心如下的事情会发生,因此,特向您们咨询:1、 如果先生在世时突然将房屋过户给其弟(赠予其弟),我该怎么办?我有没有自己的权利?我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2、 如果先生在世时将房屋卖给其弟,但他只收几万块钱,我该怎么办?我有没有自己的权利?我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3、 如果先生留下遗言,将房子赠与其弟,我该怎么办?我有没有什么权利?我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我是一个弱女人,已经快五十岁了,没有工作,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孩子,以后的生活就全靠这套房子了,可是,如今突然有可能要面对失去这套房子的危险,我不知该如何办?我也没有钱去咨询律师,只能求助于您们了,请您们一定帮我想办法。
因出差去港,未能给您及时答复,深表歉意。不知您的问题是否已得以解决,有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来电咨询或交流,能为您解决问题助一臂之力,是我们的愿望,欢迎联系(咨询电话:)。
回复时间: 15:23
其他类似咨询
相关咨询标签:
年累计为超过
用户提供了在线咨询服务
最新法律咨询
来自郑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深圳用户的咨询
来自双鸭山用户的咨询
来自苏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晋城用户的咨询
来自杭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太原用户的咨询
来自镇江用户的咨询
来自天津天津用户的咨询
来自金华用户的咨询
来自赣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保定用户的咨询
来自济南用户的咨询
来自常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德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北京北京用户的咨询
来自天津天津用户的咨询
来自德阳用户的咨询
来自武汉用户的咨询
来自重庆重庆用户的咨询
来自南京用户的咨询
来自武汉用户的咨询
来自梧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成都用户的咨询
来自南京用户的咨询
来自菏泽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兰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上海上海用户的咨询
来自酒泉用户的咨询
来自成都用户的咨询
CopyRight@2003-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权所有 广州网律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ICP备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举报邮箱:董进宇博士《五十岁看人生》
我在四十岁看人生的杂感中,把人生比做登山。对于我而言,还是比较贴切的。在我五十岁生命坐标上来看自己的人生,我的人生就像攀登珠穆拉玛峰:
三十岁时开始朦胧定向,隐约感觉要攀登人生的珠峰,但人生的主峰在哪里,路该怎么走,该做哪些准备,心中全无概念,只是觉得自己生命应该在高处。因此我的外在生命轨迹显得杂乱、曲折,我干过教学、经商、行政、律师、科研等各种工作,而内心充满着迷茫、恐惧、失落。在外在的无序和内心的彷徨中,心灵深处始终有一个声音:“你的生命在高处”——受到它的牵引,我于是拼命读书。所以尽管我外在生活历经坎坷、徘徊,内心充满痛苦、挣扎,我还是受到灵魂深处的声音“你的生命在高处”的指引,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我四十岁时完成了法学博士学位,由一个只具备理科知识的人,转变成兼具文理思维的人,为人生的攀登做好了知识储备。
从三十岁,跌跌撞撞迂回曲折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地走到人生的布达拉宫。四十岁的我就像站在人生的布达拉宫前。往下看,过去围绕人生的迷雾散去了。关于人生、事业、家庭、亲情、友情、爱情、金钱、国家、民族、学问、名声······,内心开始平静,看清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往上看,知道自己的人生在高处——攀登人生的珠峰。所以从四十岁开始,我义无反顾的直奔人生的主峰——探索教育与人类的心灵成长。从四十岁我选定家庭教育事业,心无旁骛的干了十年,走遍全国二十九个省。如果用登珠峰来比喻,这十年,就像从布达拉宫直奔珠峰大本营。而沿途的风景根本无暇顾及,也没有心情去欣赏。我到过的城市、住过的酒店、讲过课的会场,在我的记忆中早就模糊了,我只是用尽全力把课讲好,希望每个家长能够受益,进而使每个孩子受益。从四十岁到五十岁这十年,我的主观感觉,真的就像一夜之间。当友人提醒我已经五十岁了,才如梦方醒,原来人生已经走过半程。
五十岁的我,感觉早就的人生就像站在攀登珠峰的大本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登顶——登上人生事业的珠峰。尽管前面几乎没有路,充满艰难险阻,但我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奋力向前。
在五十岁的人生坐标点上,对自己的人生思考进行一下盘点,也许对自己对友人有一些助益。孔子说五十岁是知天命的年龄,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感悟是否到了那个层次,我想把自己的生命感悟与友人分享,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事。
一、爱与恐惧
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在人类学上叫“智人”,他的特点是浑身不长毛,爪和牙齿也不够锋利,腿跑的也不是足够的快,体能也不是足够的强健。因此我们这个物种能够在周围充满豺狼虎豹的原始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以智慧取胜;2、靠群体取胜。作为单个人,我们的生存能力太弱了,我们随时会被其它野兽撕碎吃掉,因此我们始终处在恐惧之中。恐惧让我们保持警觉,在危险来临时能提前及时逃开,以避开死亡的厄运。另外我们要通过取得食物避免饿死,就必须靠群体合作来围捕猎物。而要使群体合作成功,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得相信和善待同类。这样在几百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留在我们潜意识里有两个基本逻辑支点:爱与恐惧。
爱,泛义解释:对同类怀有善意,侠义解释: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当一个人处于喜欢另一个人的状态时,他的注意力焦点放在喜欢的对象上,因此他就没有能力搜寻自己周边的危险信号,他的心智处在不设防而开放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只能面对自己信任的人才能使自己处在这种状态。
恐惧,是人意识到危险时的一种心智状态,此时我们的大脑注意力焦点集中在搜寻危险信号上,我们就没有能力向我们的同类表达我们的好感,也没有能力搜寻其它有价值的信息,更没有能力去做建设性事情。我们的心智处于防御状态,当我们面对陌生环境时,恐惧让我们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免受伤害。
所以,在我们人类的心智中,爱与恐惧是两种对立状态,当我们处于爱的状态时,就没有办法恐惧;当我们处于恐惧状态时,我们就没有办法爱。
现在,几百万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所处生存环境,早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已经占领了这个星球,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秩序的建立,是我们每个人在肉体上得到了安全保障,我们不用再担心自己被其它生物吃掉,也不用担心被我们的同类无缘无故地杀死。可是存留在我们潜意识里的恐惧,依然存在,并且它构成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前提之一。这样,在我们人类的潜意思里,一直存在着左右我们思维的两种逻辑支点和前提:爱与恐惧。当我们从爱出发,演绎出一套人生哲学,从恐惧出发又演绎出另一套人生哲学。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史,就是由爱与恐惧交替占上峰所导演出的历史剧。人类的各种文化故事,都是爱与恐惧的隐喻,在基督教里,爱被比喻成天使,恐惧被比喻成魔鬼;在佛教里,爱被比喻成佛,恐惧被比喻成心魔;人类的神话故事特别是希腊神话就是爱与恐惧的交战史。
历史已经进入了现代文明,原来我们恐惧的理由早已荡然无存了,然而存留在人类潜意思里构成我们思考逻辑支点和前提的爱与恐惧依然在根本上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在一个人内心里,当他以爱作为思考前提和逻辑支点时,他将把自己引向天堂——演绎出积极乐观的人生;当他以恐惧作为思考前提和逻辑支点时,他将把自己引向地狱——演绎出消极悲观的人生。
作为智人,一路从远古走来,过去作为群体合作的前提条件的爱,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强烈的情感需求,我们幸福因为它,我们痛苦也因为它;我们快乐因为它,我们烦恼也因为它;我们喜悦因为它,我们悲伤也因为它。爱成为我们内心情绪风雨的引爆点。当我们获得爱时,内心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体会到宁静、安详、幸福、快乐、和谐、完整、亲密、自信和安全,觉得人生充满意义;当我们失去爱时,内心阴霾密布、风雨交加,我们体会到仇恨、嫉妒、愤怒、痛苦、悲伤、烦躁、孤独、自卑和恐惧,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因此,爱成为人一生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
多少人为了追求爱奋斗了一生,却不可得,多少人得到了爱却又失去,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得到爱并能守候到人生终了,极为罕见,大多数只是个传说。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爱与恐惧的对立统一哲学。大多数人走了一个怪圈:因为恐惧,我们去爱了,终于得到爱,因为恐惧失去爱,就想去占有,人是主体,主体无法占有,于是就去控制,一旦控制,就失去了爱,失去爱,又开始恐惧…..应该说,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上演的爱与恐惧的交战,就像电影放映机里边旋转的胶片,投射到现实的屏幕上,演绎出一个人的悲喜人生剧。
爱从对同类有善意的原始含义到成为个人最重要的情感需求,今天它已经泛化为人的一种心智状态,主宰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我们所有思考的前提和逻辑支点之一。当我们从爱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开放状态;当我们从恐惧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封闭状态。这就导致了对人生各种问题的两种完全对立的思考方式、感受模式和行为方式。
当我们从爱出发去思考和处理与人相关的事物时,我们的行为被导向善,我们会善待他人、同情弱者、救助危难者;当我们从恐惧出发去思考和处理与人相关的事物时,我们的行为被导向恶,我们会攻击他人,恃强凌弱、残暴冷漠。
2、公心与私心
当我们在处理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事物时,从爱出发,会催生出公心,从恐惧出发,会催生出私心。公心,具有公平、公正和公共的含义;私心,具有自私、偏狭和私利的含义。公心使我们得道多助,私心使我们失道寡助;公心促成合作,私心引起争斗;公心产生信任,私心引来猜疑;公心让人敬佩,私心让人鄙视;公心使人勇敢,私心使人怯懦;公心让人心胸坦荡,私心让人卑微弊琐;公心获大利,私心得小利。
3、积极与消极
在如何对待生活中各种问题上,从爱出发,导致积极心态,从恐惧出发,导致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让我们发现机会,主动进取,消极心态,让我们反应迟钝,被动逃避;积极心态让人充满活力,消极心态使人萎靡沉沦;积极心态使人东山再起,消极心态让人一蹶不振;积极心态引领人走向成功,消极心态促使人走向失败。
4、乐观与悲观
在如何看待人生问题上,从爱出发,导向乐观的人生观,从恐惧出发,导向悲观的人生观。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人善的一面,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看到人恶的一面;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从恐惧出发,让我们看到人性丑陋的一面;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光明面,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看到事物的阴暗面;从爱出发,让我们给事件赋予正面意义,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给事件赋予负面意义;从爱出发,让我们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从恐惧出发,使我们对人类未来担忧绝望。
5、公正与偏狭
在对待是非问题上,从爱出发,让我们公正客观地搜集信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待问题,因而把处理结果导向公正;从恐惧出发,使我们偏狭主观地寻找证据,按自己的意愿来处理问题,因而可能造成冤屈。
6、宽容与严苛
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从爱出发,让我们对人持宽容的态度,从恐惧出发,使我们对人持严苛的态度。当我们以爱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时,我们关注的是人优点的一面,因此我们的注意力在欣赏别人的优点,而我们自己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给人的感觉,我们是宽容大度的;当我们以恐惧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时,我们关注的是人的缺点的一面,我们的注意力在思考他的缺点可能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此时我们自己的身心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我们给人的感觉是尖酸刻薄。
7、宽恕与仇恨
在处理别人对我们的伤害的问题时,从爱出发,让我们的思考焦点关注人性善的一面,我们的心智处于开放状态,放下了自己受伤害的感受,对别人的错误持悲悯的态度,因而宽恕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的思考焦点关注在自己的痛苦上,我们的心智处于防御状态,我们一直在搜寻伤害可能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而记住对方的所作所为,是防止伤害再次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始终忿忿不平,永远无法原谅宽恕对方。
8、合作与争斗
在处理共同参与又牵扯个人利益的问题时,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的是整体利益,自己的利益只是整体利益的一部分,要得到我们的个人利益,必须先实现整体利益,而整体利益的实现要靠群体合作才能完成,任何破坏合作的行为,就是破坏我们的个体利益,因而我们会自觉地采取与人合作的态度;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看到的是个体利益,因为怕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夺走,我们是自己在群体合作的事项上处于与人对立的状态,对于别人我们处处设防,甚至暗中使坏,这种争斗最终使整体利益受损,也殃及自己利益。
9、人人平等与高低贵贱
在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判断上,从爱出发,让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类共同性的特点。只要是人,那我们就是同类,是合作伙伴,而人的差异性正式人类合作的必要条件。因而我们相信人人平等、尊重每个生命,进而生发出人生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理想;从恐惧出发,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类的差异性,因而我们创立文化符号把人标成三六九等,通过高低贵贱的区分,使上一个阶位的人找到优越感,因此轻贱那些在某方面不如我们的人,进而产生等级观念。
10、科学与迷信
在人类面对物质世界的问题上,从爱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打开状态,大脑注意力焦点完全投放在所观察的对象上,因而我们能够得到关于客观世界真实的信息,进而找到事物之间真实的因果关系,从而产生了给我们这个物种带来福祉的科学;从恐惧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封闭状态,大脑注意力焦点集中在搜集危险信号上,我们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之间真实的因果关系,面对神秘自然无穷的威力,我们在自己想象层面给出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解释,这就是迷信的来源。由于物质世界的奥秘是没有穷尽的,所以科学每揭开一个自然之谜,就有更大的谜出现,让现有的科学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这就给迷信留下生存的空间。发端于人心智内部爱与恐惧的交战直接导演了人类面对物质世界时科学与迷信的战争,当科学占上峰时,人类大踏步进步,尊重同类;当迷信占上峰时,人类停止进步,甚至退步,残害同类。就个人而言,具有科学精神,会使我们终生成长,相信迷信,会使我们的心智萎缩,停止成长,藐视自己作为人的神性。
当我们发现了控制人类思维、感受和行为的两种主宰力量,就等于发现了实现成功、健康、快乐和幸福人生的终极密码。
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获得健康、快乐、幸福和成功的话,他必须能觉察到自己深层的思考前提和逻辑支点。这样他才能找到问题的原点和根源,有意识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有了这份觉醒,一个人才知道他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成败荣辱的连续剧,原来自己是总导演。而把人生的悲剧变成喜剧的密码在你自己心里——控制好你的恐惧,以爱面对人生。
二、超越与精神自由
人活在世界上,我们追求的价值,通常有:金钱、权力、学问、名誉、地位、健康、爱等。这其中最重要的价值有三个:金钱、爱和健康,这是对所有人都同等重要的。有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获得生活的基本资料,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对这些价值的追求并实际取得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成功。成功让我们有成就感、价值感,让我们在人群中获得优越感、满足感。因此,很多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去追求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追求了一辈子却一无所获,于是就否定原来所珍惜的价值,追求金钱而未果,就说金钱不过是身外之物,是万恶之源,有钱又能怎样?追求权力而不可得,就说权力不过是过眼烟云,说那些获得权力之人都是势利小人,自己品格高尚才没有获得权力;追求学问得不到,就说学问当不了饭吃,做学问不过是自欺欺人;追求爱没有得到,就说世间没有真爱,爱只是个神话,因而走进虚无等等。
一些人拼命追求自己真爱的价值,终于得到了,认为不过如此,开始贬损自己原来珍惜的价值。暴发户比着摔XO,花钱找感觉,一顿饭吃几十万,在夜总会一掷千金,没几年又回到赤贫;有些官员处心积虑谋得了梦寐以求的职位,一旦手中有了权力,便得意忘形,招摇过市,飞扬跋扈,滥用权力,牟取私利,权力转瞬即失;多少人苦苦追求的爱,终于得到了,开始肆意妄为,结果爱就象风一样飘走了,一夜之间又成了孤家寡人,独守空房;有些学者,苦干了一辈子,终于熬到了朝思暮想的学术地位,开始丧失品性,弄虚作假,拨弄是非,卖身求荣,毁了一世英名。很多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象做梦一样,苦苦追求的成功,终于得到了,可是转瞬即逝,梦醒时分,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
还有一些成功的人,自己梦想的价值终于得到了,由于怕失去,于是变的谨小慎微。赚钱的人,视钱如命,六亲不认,成了守财奴;当官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无建树;得到爱的人变得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做学问的人,得到了学术地位之后,变得圆滑平庸,再也不敢坚持自己的学术理想,变成势利小人等等。
更多的所谓成功者,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更没有得到心灵的宁静。很多企业家,钱是赚到了,可家却散了,后院起火了,孩子成了小混混;多少官员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力,却成了权力的牺牲品,有的成了阶下囚,有的甚至连命也搭上了;有多少学者,终其一生追求真理,却为五斗米折腰,无法获得现世的幸福,到终了,全然否定自己,含恨离开了世界,成了自己理想的受害人;有多少女人,就为爱活着,却成了爱的奴隶……
通过以上各种情形,我们发现一个表面共同特点,就是我们被自己追求的价值所害,无论我们是否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都被自己所追求的价值所累,所控制,成了那些价值的奴隶。并没有因为这些价值而获得幸福,更没有因为这些价值使我们的心灵获得宁静,也没有因为这些价值而得到人格的提升。
曾经在飞机上,听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女教授,大声而虚骄地说,到了布达拉宫才知道,金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权力不过是过眼烟云……我想一个人到六十岁,并且是到了布达拉宫才看明白这个人生的道理,真应该值得同情。我们可以合理猜测,她这一辈子肯定没有得到过成功,她一直被她所追求的价值牵着走而无结果。因此以否定这些价值而聊以自慰。
大多数人,得不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就否定其价值,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很多人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却反被其害,因此就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那些价值,把脏水泼向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价值。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都是钱惹的祸”、“是权力害了他”、“爱情象鬼一样折磨她”……其实,问题决不是出在这些价值上,而是出在“人”上。关键问题不是这些价值应不应该追求,而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些价值。
金钱、权力、爱、健康、学问、地位、名声……,都是好东西。作为一个物质的人,我们必须获得相应的物质资料才能维持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正常运转,才能活在世界上;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必须借由这些价值的参照来界定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位置,看出自己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进而获得自己的成就感、价值感;作为一个有情生物,我们必须借由与他人的情感关系,来满足自己施爱与被爱的情感需求,进而获得所谓的幸福;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人,我们必须借由这些价值,来诠释自己生命的意义。因此如果没有这些价值,我们就无法维持生命,也就更谈不上幸福。
我们能不能既获得成功,得到我们想要的价值,又不被其所累,不被其控制,不变成其奴隶呢?
绝对能。答案是“超越”。
超越这个词,是当代人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汇,但真的理解其义的人并不多。要超越一个东西,它的前提是你必须先得到它。超越的意思,不是不要,不是否定,不是贬斥,不是抛弃。它的含义是不为你所要超越的东西所累,不被其控制,不成为其奴隶,而是凌驾于其上,看清它真实的价值,正确使用它的价值,让这些价值给你快乐、健康、幸福,进而产生心灵的宁静。
怎么做到呢?
1、看清金钱、权力、学问、地位、名声、健康、爱等等,这些价值都是人生的工具价值,不是终极价值。你的生命、快乐、幸福、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才是终极价值。工具价值的作用是,有了这些工具价值,你才能实现你人生的终极价值。没有这些工具价值,你人生的终极价值就成了海市蜃楼。但有了这些工具价值,你不一定就一定实现你的终极价值。把人生的工具价值与人生的终极价值放到一个平台上进行比对时,工具价值属于第二价值,它是工具而非目的。
2、认清你自己需要的核心工具价值,金钱、健康、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价值,而权力、学问、地位、名声等哪一个是你最想要得到的,找到了这些你最想要的核心工具价值,然后全力以赴去得到它们。当你的个人资产没有过亿,你没有资格说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当没有到达权力的顶峰,你没有资格说权力不过是过眼烟云;当你没有达到学问的巅峰,你没有资格说学问是自欺欺人;当你没有刻骨铭心地爱过,你没有资格说爱不代表人生的全部。当你没有获得这些价值的时候,你就没有资格说这些话。因为人生是在追求这些价值的过程中展开的,你没有获得这些价值时,你就没有体验过获得这些价值的感受,你说这些话是凭想象说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获得这些价值的感受。生命的关键在不同的体验,借由不同的体验,我们来认识自己是谁,来证明自己是谁,来实现自己是谁。所以,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得到你所追求的工具价值。
3、当我们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工具价值,在心理上必须与这些工具价值拉开距离,远观诸如:金钱、权力、学问、地位、名声、健康、爱、车子、房子等等这些价值,看清它们的真实面目,辨认出这些东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真正理解人类发明这些东西的目的,懂得这些东西对你人生终极价值的贡献。这样你才能把这些东西放到它们应该存在的位置。做到既不贬低它们,也不抬高它们;既珍惜它们,又不被它们所奴役。
如果我们与所追求的工具价值靠的太近,我们就无法看清它的真相,也没有回旋余地,这样就被其所拖累,受其控制,甚至成为其奴隶。当我们拉开距离来看问题时,我们才能在更大的背景下界定一个事物核心价值。比如,当你拉开距离远观金钱时,你会发现,金钱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它是一定数量的财物的代表。拥有金钱就意味着拥有一定数量的社会财物,拥有生活资料,它能让我们生存下来,带来方便,享受一定程度的自由。能否赚到金钱,是一个人能力大小的表征,而一个人通过合法渠道赚到钱的多寡,也是他对社会贡献大小的标志。因此通过合法渠道赚钱的过程,也是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它能给我们带来成就感。但是金钱终究是个工具,它不是目的。当我们把金钱看成是一切时,就是无限放大了金钱的作用,而我们贬斥金钱、糟害金钱时我们又看轻了金钱的价值,当我们花钱找感觉时,这是对金钱作用的误用,还是被金钱支配的表现。同样道理,对于其它工具价值诸如权力、学问、地位、名声、健康和爱的看法也一样。这里需要指出,“健康”和“爱”具有两重性,它们既具有工具价值的性质,又具有终极价值的性质,但跟人的“生命”相比的话,它们更多地呈现工具价值的性质,它们还是第二价值。
4、当我们看清了自己所追求的工具价值时,准确地对它们定位,把它们放至在其应该的位置上,然后让自己在心理上凌驾在它们之上,正确驾驭它们、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为实现我们人生的终极价值服务。
当做到了以上四点,我们达到了一种境界,对于自己追求的价值,有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我们不会为了得不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而痛苦,也不会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价值而忘乎所以,更不会为害怕失去这些价值而恐惧。对于这些工具价值,超越的境界是:对于“爱”——我爱你,但不害怕失去你;对于“金钱”——我喜欢金钱,但我不会为了钱而丧失自我,更不害怕没有钱;对于“权力”——我珍重权力,但我不会因为权力而忘了自己是谁,忘了人民赋予我权力的原始目的,更不害怕失去权力;对于“地位”——我珍惜地位,但我不会因为地位失掉一颗平常心,更不会因为自己的高位而看不起普通人;对于“学问”——我爱真理,但不会因此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对于“名声”——我喜欢名誉,但我不会为了名声而失掉了人的本真,更不会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对于“健康”——我珍爱自己的身体,但我不会为了健康而健康,更不会害怕失去健康而不去奋斗。
当我们达到了以上境界,才算完成了超越,当我们不再恐惧失掉这些工具价值,我们才实现了精神的自由。
人生的真理是没有获得就没有超越。
从“物”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才能获得自由。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过无惧的生活。
三、自我定义与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富裕、快乐、幸福地过一生,没有人从人生一开始就想失败、贫穷、痛苦、悲惨地熬过一辈子;每个人都想做个好人,好像没有人从小就刻意要做一个坏蛋;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有能力的人,没有人甘愿做一个无能之辈;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个有知识的人被人羡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文盲被人轻视;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没有人乐意做一个遭人唾弃的人;每个人都想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好像没有人专心做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每个人都想过有爱的生活,没有人愿意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
可是我们的人生开始之后,仿佛真有命运之神一样,他就是对某些人特别青睐,这些人好像平步青云,事事顺遂,要什么有什么;而绝大多数的人,就没有哪些上帝的宠儿那么幸运了,总是命运多舛,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纵观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命运是何等的不同啊!有人一天赚的钱,是有人一辈子赚不到的;有人那么成功,如有神助,而有人干啥啥不成,从来就不知道成功为何物;有人到处受欢迎被人爱戴,而有人像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有有人轰轰烈烈,而有人默默无闻;有人像参天大树,而有人像无名小草;有人是天使,而有人像魔鬼;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带来福祉,而有人给这个世界造成灾难;有人名垂千古,而有人遗臭万年······
正式看到了人生像万花筒一样,令人难以捉摸,难以把握,所以,算命、看风水、迷信才应运而生。
事实上,如果穿透人生的迷雾,看清真相,走进智慧之门,我们发现,每个人是他自己命运的总设计师。人这一辈子,是富还是穷,是好还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辉煌还是暗淡,是幸福还是悲惨,是轰轰烈烈还是凄凄惨惨,完全是由人自己创造的。
人生命运之轮的密码就是三个词汇:是(BE)、做(DO)、有(HAVE)。
是,就是自我定义——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这里关键在于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一切外在的行为,都是为了证明和实现我们内心的自我认识。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表现“你是谁”。
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你就会像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一样思考,进而你就会干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应该做的事情,根据人机互动法则,别人就会把你当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对待,最后你就真的发现自己事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你认为你是个富人,你就会像一个富人一样思考,进而去做富人所做的事情,最后你就真的拥有了财富;
当你认为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你就会开发自己的潜能,进而去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该做的事,最后你就真的成了一个有能力的人;当你认为你是一个成功的人,你就会去研究成功的规律,去做成功需要你的事,把事情做成功后,你就真的成了一个成功的人······
记住,你每天所思所想所行所为,都是为了证明或实现你的自我定义,你是用一切外在事实来证明“你是谁”。懂得了这一点,就等于你抓到了命运之神的权杖,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都可以实现。
所以,人生最关键问题就是想清楚“你是谁”,按自己心中对自己的最高理想,给自己下一个最佳定义,然后你的人生由此而展开。到最后,你会发现是你自己创造你的命运。
在我五十岁的生日来临之际,把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思考诉诸纸上,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轨迹,对自己事一个交代,如果对友人有些许启发,那将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事。
回顾从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二十年的人生经历,我的切身感受就像看中国地图:三十岁时,就像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离一尺远看一张大的中国地图,既看不清细节,又看不清整体,对人生感到迷茫;四十岁时,就像拿一个高倍放大镜来看地图,把每个细节看清楚了,但对于整体没有概念;到今天五十岁了,对于人生,就像把中国地图用投影机投到大屏幕上,我站在二十米远处来看,不但细节看清楚了,整体也一目了然。哪里有山川、哪里有河流、哪里有城镇、哪里有村庄都尽收眼底。对自己、对别人、对人生、对命运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不再与人比较,不再羡慕权贵,不在嫉妒别人的成功。认识到,人生没有全能冠军,我只要在自己的领域里,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此生足矣。我想这恐怕就是孔子所说的“知天命”吧。
看清自己的人生使命,全力以赴,到我生命终了的时候,就可以上无愧于祖先,下可以坦然面对子孙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董进宇博士—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吉林大学教授,人生激励导师
博瑞智家长教育由中国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于2001年创立,专注家长教育16年!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真的没有钱丶星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