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加盟光伏项目建议书行业,有懂的给个建议

北极星站群
光伏系统工程
当前位置: &
3大常见光伏加盟骗局大起底
&&来源:&&作者:朝阳&& 9:03:00&&我要投稿&&
关键词: &&
:很多人看准了光伏行业的潜力,然而,由于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却上了不良奸商的当。今天,朝阳君带大家盘点一下,常见的骗局。被骗案例一:A在网站上了解到某公司销售&分布式光伏系统&。对方宣称这个产品一天发30度电。A由于初出茅庐,没有防人之心,与该公司签订了代理合同,并交了2万元。然而,当A收到厂家的货物后才发现,该产品一天甚至都无法发一度电。A去联系厂家,公司开始以各种方式踢皮球。当要求退货时,对方不仅拒绝退货,而且态度恶劣,扬言&来红来黑&都不怕!被骗案例二:B去考察某公司时,对方热情招待。该公司员工向B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宣称产品采用了航天技术,可使用20年,免维护,而且能取暖,有碳晶取暖板和超导暖气片。然而,当B签了加盟合同、收到公司的货以后,发现货物少得可怜,只有三块光伏板,三个逆电箱,两组太阳能热水器。没有碳晶取暖板,更没有超导暖气片,公司宣传的采用航天技术的电池也不知所踪。B去找公司理论,该公司表示:需要碳晶取暖板的话,要额外交钱,而且价钱由他当时所说的100元变成了200多一块。一番争执后,B终于明白,该公司宣传的&不收加盟费,交多少钱给多少钱的货&全是骗人的!交完钱公司会说你的钱是押金,是加盟费,然后以此不给发货或只发一点货。被骗案例三:C看到某地方电视台在做一个创业项目的广告,产品是光热光电一体化太阳能,简单说就是利用,原理和太阳能热水器差不多,只不过人家更高端,不但能制造热水,还能提供家庭用电。广告宣传的天花乱坠,C觉得这个产品在农村可能有市场,关键是起步资金很低。于是C申请成为代理商,并向厂家缴纳了15800元的起步资金。随后厂家寄来一台样品供C试用,一台室内的发电机,再加上室外太阳能光伏片,看上去挺简陋,而用起来更没有宣传的那么好。C要求厂家派人过来调试机器,但和之前的热情服务不一样,这次厂家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以上案例来源于媒体报道和受骗者网上爆料。光伏加盟骗局中受骗者的经历大同小异,几乎全是受低加盟费、高回报的蛊惑而上当受骗。然而,当受骗者在低价加盟方式的诱惑下付完钱后,骗子就会以货源不足为由让加盟者回所在地等候。或者,发过来的产品与标配完全不符,根本达不到宣传效果。
投稿联系:陈女士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近两年,全球范围内的光热发电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尤其是自今年6月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光热发电投中标价格在满足一定边界条件的前提下实现了近50%的下降幅度。同时,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的正式启动和产业链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海外项目也给全球光热发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未来全球光热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当前投资门槛和发电成本相比其它可再生能源仍
新闻排行榜
光伏最新专题专栏
本周热门关键词:
Email订阅最新光伏资讯【年终盘点】2015太阳能光伏行业十大热点企业
& & 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里,太阳能光伏产业如沐春风,一路看好。整个光伏市场逐渐摆脱了往昔的阴霾,不少光伏企业重整旗鼓冲向新生的光伏“蓝海”。
& & 在这一年,贸易纠纷不断但影响甚微,太阳能产业从供应链到市场布局发生空前变化;“难产”补贴的大幅度变动,许多国家在逐步删减,光伏消纳问题再一次提上桌面,十三五改革号角也已经在光伏大地上奏响篇章。在这一年,重组、破产、退出光伏事业的企业不在少数,而斜挎大笔资金慕光伏之名而来的跨界企业也是比比皆是……
& & 年末之际,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精心盘点了2015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十大光伏企业,与大家一起回顾2015,展望2016。
& & NO.1 汉能:跌宕起伏的宏图伟略
& & 汉能自从将李河君推上首富宝座之后,就一直备受关注。从年初起,汉能作为国内薄膜光伏市场的龙头企业,就提出“移动能源”战略,将光伏应用大力推广到民用市场。汉能一连串的大动作将其在能源领域的野心显露无遗。可以说,如果按照李河君的构想,一路顺风顺水的话,汉能也许能掀起一波民用光伏市场的热潮。但一切都在年中戛然而止……
& & 日,无论是光伏产业还是金融市场,都将是“刻骨铭心”的一天,“5.20”将成为股市沪港通历史上不可遗忘的一道伤口。汉能的跌落神坛,是否是浮躁光伏产业中的一记耳光呢?距离“新首富”刷新各大媒体头条仅仅百天,意外发生了。5·20当天,李河君控股的汉能薄膜忽然遭遇了洗仓式下跌,开盘仅70分钟跌幅就达到惊人的46.95%,几乎在一日之内腰斩,市值蒸发1440亿港元。
& & 根据此前港交所披露的交易资料,李河君通过关联公司持有汉能薄膜发电80.75%股份,据此计算,在开市后的70分钟内,汉能大跌47%,李河君身家瞬间蒸发了1167亿港元,折合约935.5亿人民币,平均下来,每分钟消失13亿元。此番一跌,顿时把李首富从宝座上拉了下来。他的身家也被马云、王健林瞬间甩开几条街。
& & 这心惊肉跳的股价走势只是一场意外吗?事实并非如此。汉能集团的资金运作一直受到全球顶级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的质疑。根据金融时报对其近期财报的分析,该公司惊人的增长背后,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做法。汉能集团与其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之间,存在异常密切的商业联系。
& & 但针对大众提出的诸多疑问,汉能集团也专门对外发表了一纸澄清声明。颇具意味的是,即便汉能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诸多关联交易,但这仍不足以构成其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的理由。
& & 而对这一“光伏界阿里巴巴”汉能的业绩表现,业内人士一度调侃,账面毛利润率高达85.1%(直逼赌场银河娱乐),净利润率53.8%(媲美天合化工),股价过去一年中升了2.55倍,市值也达到了1592.93亿港币(比蓝筹的华润置地还多200亿)。
& & 对于5·20当天的股价暴跌,汉能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急停牌。市场随后传出汉能关于大股东质押股权、李河君被调查等等消息。在停牌了两个月后,汉能并未迎来好消息。7月15日,港交所应香港证监会指令,即时停止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买卖。其股价停牌前报3.91港元。
& & 汉能被勒令停止交易意味着什么?一位资深香港市场人士认为,香港证监会“从来没有这么狠过”。香港证监会此令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的流通股在场内外均被停止交易。这意味着李河君不仅离首富宝座越来越远,未来也将面临着被撤销上市资格或复牌,除了身家不仅受到股价牵连大幅缩水,可能还会受到进一步处罚。
& & 在股灾发生后不久,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在汉能21周年司庆纪念日上发表讲话,汉能在重创之下开始彻底的反思与变革。在李河君的带领下,汉能能否像之前崛起一样,成功而迅速的重新回到正轨,我们拭目以待。
& & OFweek视角:从各种情况看,汉能的申诉和自信态度的确有其一定的原因和理由,这也使市场和相关各方抱有希望。
& & 其一,证监会的停牌毕竟不是基于已经查证的某种事实,而只是因为对关联交易等相关问题的质疑和汉能方面未能提交相关的资料;
& & 其二,从香港证监会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看,对某一公司停牌的具体处理应该是其具体的执法部门和执法官员的职责,此次汉能公司是向证监会的董事会提起申诉,而此前的停牌决定并不是由该董事会作出的集体决议。由此,董事会受理汉能申诉并非是对同一事项进行重复处理,其作出的判断和意见是有可能不同于此前执法机构和执法官员的意见的;
& & 其三,汉能公司为消除证监会对相关事项的疑虑和质疑,已经提出了替代性的措施和方案,并在停牌之后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包括于日,刊发《终止持续关联交易》公告,取消了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汉能集团之间的总供应协议及其补充协议,以使“上市公司在挑选组件供应商的时候,可以带来更多的选择,下游业务发展也将更为灵活”;
& & 其四,虽然证监会此前较少有改变停牌决定的事例,但也并非绝无先例。此前被香港证监会停牌的中国绿森集团在停牌后经过后续努力成功复牌,并未影响其后续正常交易。汉能公司通过后续持续努力,是否也能够获取复牌的机会,人们拭目以待。
& & 虽然汉能危机还在继续,但李河君主席在汉能21周年司庆纪念日上的讲话依然让人们相信,汉能不会倒下,“克服大困难大成长,克服小困难小成长”。为什么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股灾也是个好事儿。过去没看清楚的问题,现在想明白了;过去没暴露的问题,现在都暴露出来了;过去想干,但是干不了、推不动的事儿,现在可以痛下决心干了。相信汉能还是可以凤凰涅槃,在变革中重生!
& & NO.2 华为:崇尚狼性的光伏“程咬金”
& & 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华为在2013年完成了GW级的出货量;一年后,又翻了2倍,在2014年提供了4GW的解决方案。现在华为的光伏逆变器和Mate7一样受市场追捧。
& & 华为的Mate7甫一上市,甚至内部员工都买不到,而光伏逆变器订单也一样排的满满的。华为逆变器如同Mate7一样,引发市场这么大的热情,正印证了“市场从来不缺乏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 & 实际华为进入光伏逆变器市场在2011年,“两年”是指从2013年华为逆变器推出,到2015年1月,华为公布2014年光伏智能电站解决方案订单已超过5.5GW,全年出货量达到4GW。
& & 这4GW订单中,超过90%来自国内市场,除逆变器设备之外,光伏智能电站整体解决方案也是重要一块,目前华为内部正在做详细的统计,预计数周后会向咨询机构公布。
& & 很少有这样一个企业在进军光伏之时就引起业内如此大的震动。国内电站投资虽然声势浩大,但电站投资环节竞争激烈程度相比制造业却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华为被很多业内大佬视为企业标杆,有些企业甚至在别的领域一直有业务往来,因此合作起来顺风顺水。
& & 在海外市场,“华为”这个品牌从知名度方面天然具备优势,在某些新兴市场的知名度甚至超过SMA、Kaco这些老牌企业。日,半路杀入光伏电站领域的华为公司,在推出产品的第二年便问鼎中国行业老大。根据华为晒出的成绩单,2014年华为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的出货量4GW,订货量5.5GW,直追行业老大阳光电源。
& & 华为闯入光伏市场的杀手锏是其逆变器业务。作为配套设备,逆变器被称作光伏电站的“大脑”,直接关系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发电量。不过,这家公司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只是卖逆变器产品的厂商,而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 & 光伏电站已经成为光伏领域新的投资热点,几乎所有大型光伏企业都在此投下重注。有人乐观地认为,华为是以颠覆式的创新开创了“智能光伏电站”的新时代,很可能由此成为此行业里最赚钱、最具话语权的公司。
& & 2015年,华为宣布出货量将翻番达8GW,这个数字将直逼全球行业老大。作为一个兼具资本和技术实力的“高富帅”,华为进入光伏行业,也许将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有业界大佬私下表示,“光伏制造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需要一个华为”。
& & 对于华为的进入,媒体用“狼来了”形容,但对于逆变器以外的企业,就更乐于看到鲶鱼效应的发生。实际上,一开始掀起风波的媒体也正是用“看华为带给光伏行业的鲶鱼效应”形容该事件的。很明显质疑者的恐慌的是,“华为是个黑寡妇”。尽管任正非一直在强调合作共赢,但华为来了,这个行业就不好玩了。技术引导能力,商务能力,做好的决心无不体现黑寡妇的魅力。“电力电子行业,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维持百家争鸣的创新氛围多好,真不希望血洗到最后成了白色家电一样。”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华为是否会引起恐慌,并不取决于华为是不是狼,而是取决于这个圈子里面是羊还是狮子!
& & OFweek视角:目前我国光伏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而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趋势,在此背景下,华为模式被各方寄予厚望。但华为成功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本身需要技术实力、品牌效益、大的团队、充裕的资金等,这些都不是一般企业所能具备的。虽然也有些企业可以学习或照搬华为的这种发展模式,但是要想成功难度很大,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一些大型跨界巨头。
& & 虽然华为的发展对一些本行业的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是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有更多的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参与进来,光伏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且这些企业具有技术、资金等多方面优势,将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有利于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对于老牌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口碑在激烈竞争之下,不仅利于企业自身继续成长,对行业品牌效应更是有利的推动。
& & NO.3 海润光伏:迷雾笼罩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自今年2月2日开始,海润光伏的投资者都处于忐忑之中。8亿元的巨亏,如同定时炸弹,各方猜测待到复牌之时或将出现“震动”。部分投资者坚持认为,他们跳进了大股东挖的深坑--他们冲着高送转的“钱途”而来,天上却掉下了个“巨亏”。
& & 在外界看来,海润光伏的前三大股东,设计了“连环套”。1月份,借助高送转预案公布前的一波大涨,三大股东集体减持逾20亿元;预案公布后,紧接着便是毫无预兆的“巨亏8亿元”。
& & 在此之前,由于光伏行业的回暖,包括券商在内的市场人士,均没有预计到海润光伏的业绩如此。就连前三大股东提交高送转预案时的说词都是,“共享经营成果”。
& & 海润光伏的“迷局”,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13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因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公司已被江苏证监局立案调查。
& & 海润光伏的利润,自发布那刻起便广为外界诟病。1月30日,海润光伏称,经初步测算,预计其2014年的净利润为亏损8亿元。相比2013年,这一数字扩大了6亿元。
& & “看到亏损那么多,我特别闹心。”东北的投资者杨明称。而一位浙江的投资者则说,他已经跳进了海润光伏“挖的深坑里”。数日以来,上千位自认为被坑的投资者,聚集在多个QQ群里。他们以致电监管部门、写公开信等方式,要求海润光伏给个说法。
& & “高送转”预案,引来了大量投资者。及至8亿元的亏损“从天而至”,投资者方才发现,已经没有了“逃出生天”的机会。1月30日的公告中,海润光伏笼统地称,巨亏8亿元的原因,包括“受资金影响,公司项目启动较晚,同期开工建设的项目推动力度受到限制”、“受国家能源局出台相关政策的限制,延迟了项目出售力度”等。
& & 纵向梳理看,海润光伏近来的业绩走势,十分飘忽。2013年,海润光伏亏损了2.0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海润光伏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32万元;至去年前三季度,业绩又变成亏损1.49亿元。三个月后,更是一举巨亏8亿元。针对海润光伏的巨亏及原因,1月30日和2月2日,上交所两度发文,要求海润光伏“补充说明影响利润的原因”。
& & OFweek视角:回溯海润光伏的历史,其大股东们在资本市场“玩花活”,早有先例。纵观四年,海润光伏的原股东通过不断减持获得巨额财富,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却只能饱受折磨。看似无限美好的海润光伏实际已经成为亏损无底洞,虽然靠着数字游戏勉强实现盈利,但终究非长久之计。不久之前,海润光伏人事变动中,杨怀进的离开,似乎让海润光伏的身影更加扑朔迷离,作为一家让大众直呼看不懂的企业,如今的*ST海润又将何去何从?
& & NO.4 协鑫集团:谋篇布局 掌控光伏上下游
& & 协鑫进入光伏领域并不算早,算是该行业的后起之秀。在几经沉浮的光伏产业中协鑫逐渐成长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头。
& & 从年初开始,协鑫就积极探索建立智慧能源互联网,实现产业、金融、互联网三者协同互联,以创新模式推动能源革命,实现能源利用“更清洁、更高效、更智慧”的目标。协鑫集团未来的清洁能源战略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线延伸、三大协同”。“一个核心”是指,协鑫以清洁能源为产业核心,打造集可再生能源、清洁电力、天然气和金融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企业,我们将以光伏制造及光伏电站开发运营为龙头,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两线延伸”是指,协鑫集团将发展以光伏和天然气两大产业链,并围绕这两大产业进行业务的外延。而“三大协同”,具体是指“产产协同”、“产融协同”和“产学研协同”。
& & 在宏大的战略目标之后,协鑫在8月12日将曾深陷退市危机,一度濒临破产清算的*ST超日太阳进行重组,以新名称“协鑫集成”复牌交易,首日狂涨986.07%,直接从停牌价格1.22元/股涨至13.25元/股,成为两市一匹强劲黑马。
& & 重组超日只是协鑫集团的第一步,而紧随其后,9月7日,保利协鑫公告称,将出售其手中的燃煤热电厂、生物质热电厂等发电厂,共计32亿元。此外,由于大股东曾经承诺将徐州金山桥热电厂注入上市公司,此次剥离非光伏电站资产,保利协鑫将因金山桥热电厂获得大股东11.6亿元的现金补偿。
& & 保利协鑫因此获得大笔现金,这些现金主要用于降负债,保利协鑫对当前光伏形势的判断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现金为王,企业财务健康为王。保利协鑫努力在短时间内将资产负债降到60%这一档的健康水平。协鑫在2015年的种种动作,都显示出企业布局整个光伏产业链的雄心壮志,那在经过种种调整之后,2016年协鑫集团将带给光伏产业怎样的变革呢?
& & OFweek视角:从光伏行业大环境看,协鑫的前景并不会太差。记者查阅工信部数据获悉,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同比增长30%,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均实现满产,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政府政策扶植、光伏市场不断扩大、以及信贷额度逐步增长等多重因素促进的结果。尽管如此,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还是对朱共山的全产业链光伏帝国表现出严重忧虑。
& & 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链问题。资金难题一直严重制约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由于投资风险大,资本回收期长,银行资本往往避而远之。目前仅有国开行和少数商业银行向光伏企业提供融资,信贷规模远不能匹配实际需要。不仅如此,政府补贴也存在拖欠情况。如协鑫集团不能解决这一难题,那么所有的远大构想就将只能停留在构想阶段。事实上,协鑫集成也认识到这一难题,而正加紧发力金融领域,意图通过众筹、融资租赁、保险、基金等金融应用促进产融结合,带动集团业务的发展。但正如一位研究员指出,金融市场方面,“玩不好就会带来毁灭性打击。”
& & 另一个是管理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晶硅是化工行业,光伏电站属于发电业务,组件、电池又属于半导体领域,各个产业链分属于不同专业,要有各方面非常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搞全产业链。不过从朱共山剥离资产的动作,可以看出协鑫已经开始对管理做一些调整。作为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协鑫集团依然让人满怀期待。
& & NO.5 天合光能: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 & 天合光能取代英利成为2014年年度出货第一企业,虽然让人吃惊,却也并不是那么的意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之路,天合光能亦是如此。创新、品牌、国际化,在创始人高纪凡的带领下,天合光能通过快速准确的市场反应,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并结合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引导行业走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纵观2015年天合光能的企业历程,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天合光能体现出来的那种不断进取的“锐意”。
& & 自从“击败”英利夺取出货量第一的宝座之后,一直让人容易“忽视”的天合光能在创始人高纪凡的带领下开始一鸣惊人之路。首先天合光能发力双玻组件。在他们眼里:“在我们这个行业还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在谈双玻的概念。今天我们再谈到双玻、回顾双玻历史的时候就发现,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咱们做光伏的这些同行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所以今天天合光能推出双玻组件,我们叫'老概念,新产品。'双玻真正的产业化,还是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最早在媒体上看到双玻大概是2009年,那个时候就希望”双玻“能作为组件的一个解决方案,天合光能是从去年开始产业化地生产双玻组件。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大家知道,天合光能的双玻组件就是我们把前板和后板都变成玻璃,这就是双玻的逻辑。”
& & 而在发力双玻组件的同时,天合光能于日宣布其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高效P型多晶硅(mc-Si)太阳能光伏电池效率再创世界纪录。其自主研发的156×156mm2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1.25%。研发结果已经被德国弗赖堡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 Cal Lab)检测确认。自主研发的156×156mm2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1.25%。为了达到这一转换效率,天合光能在其高质量多晶硅衬底上,应用了先进的背面钝化技术和背电场技术。这一纪录打破了去年11月份同样由天合光能创造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能转换效率20.76%的世界纪录。
& & 如果说天合光能只是在技术上一鸣惊人那也不算什么,但天合光能却不仅仅在技术和产量上做到了第一。12月14日,天合光能宣布收到初步无约束性收购提议书,该提议书表明,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和兴业银行旗下上海兴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意向收购天合光能上市公司。除了买方已经持有的股份以外的所有流通股,包括美国存托凭证(“ADS”)形式的普通股(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
& & 此举被外界视为天合光能即将回归A股的信号。尽管如此,天合光能方面对此事并没有正面回应,该公司的媒体联系人在电话中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目前私有化和回归A股都是媒体方面的解读报道,公司尚无这方面的信息披露。而且在此之前,天合光能亦退出了欧盟光伏贸易价格协定。这一连串的大动作,在欧盟酝酿再续“双反”之际,高纪凡似乎再向世人宣告,中国光伏企业“出人头地”的时刻已经到来。在蛰伏多年之后,天河光能自2014年开始,屡屡做出令人惊叹之举,似乎也昭示在中国光伏产业新的时代来临。
& & OFweek视角:尽管公司的规模从2006年上市以来扩大了十倍,但在美上市的这家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股价却一路阴跌。2015年的近1年内,股价表现也并不出色。作为大股东的天合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已等不及了,终下决心对其进行私有化。就在今年6月8日,晶澳太阳能大股东率先提出了私有化。而继天合、晶澳之后,打算私有化和分拆子业务单独上市的美股新能源企业,也将越来越多。
& & 多位分析人士称,虽然天合的组件、电池产能庞大,但相比中小规模的A股同行,天合现有估值严重偏低,总市值竟不到60亿元人民币(参考昨日上涨前股价计算)。高纪凡或率领天合私有化后、回到国内主板上市以期更高估值,而无论是借款还是融资,也会更加便利。继续留在海外,既没有更多资金来支撑新战略,还可能重蹈此前多家公司因缺乏现金流的覆辙。但由于天合现有的经营模式也不外乎电池、组件加电站这样的套路,从差异化而言,与国内同行并无二致。天合在国内市场会得到怎样的估值还无法判断。
& & NO.6 保定英利:苦苦支撑 产业春风何时吹到
& & 在无锡尚德轰然倒地之后,英利坐上了世界光伏行业的头把交椅。但这家公司的掌门人苗连生很快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叵测前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对于世界杯的赞助上,更为重要的是,英利近年来奉行的逆势扩张、低价竞争、产业一体化的逻辑,也与其期望值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继2012年首次获得出货量全球第一之后,英利在欧美“双反”和光伏行业惨烈调整的背景下,持续领跑光伏行业,硬是将行业第一位置保持住了。数据显示,英利2013年组件出货量达到3.2GW,再次摘得“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桂冠。
& &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2014年英利将光伏组件出货量预定为4GW至4.2GW,较2013年增幅高达32.6%。并因此积极筹备,到2014年年底拥有了总计4.2GW的产能。然而,时至2014年第三季度,有人却断言英利与天合光能的较量已结束。凭借最低40%的组件出货量增长,2014年将以3.7GW的产能一举超越英利,夺得英利保持两年的行业第一桂冠。
& & 第一的桂冠丢失之后,英利绿色能源的财务数据依然显得有些另类:不是因为太好,而是因为负债和利息费用过高。也正因此,其股价曾在不久前出现暴跌,至今仍未恢复元气。
& & 一直盘踞河北、总收入及出货能力长期占领行业金字塔尖的英利,如何才能扭亏转身,作为CEO的苗连生正在慎重考虑并可能会作出一些决定。5月25日,英利员工大会上,苗连生就称,已拿出个人的全部身家帮公司渡难关,与企业共进退。行业人士也建议,英利可考虑变卖资产、提高产品售价,从而实现自救。
& & 在亏损泥淖中艰难度日的英利能否在大限时按期偿付一直令产业界和投资界牵肠挂肚。按期偿还对于英利这个曾经在全球光伏业叱咤风云的光伏巨头本身来说意义重大。2012年5月,英利旗下全资子公司发行了包括总面值15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中期票据,分别是面值为3亿元人民币的五年期中期票据(固定年利率为6.01%,于日到期);面值为12亿元人民币的三年期中期票据(固定年利率为5.78%,于日到期)。国家开发银行为此次票据发行主承销商,承销方式为主承销商余额包销。此次募集资金的六成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其余四成用来置换利率较高的借款。
& & 令不少担忧者意外的是,英利不仅全额偿付了本息,而且还在时间上提前完成了偿还动作。不过明眼的投资者注意到,为了及时筹集这笔在光伏业来说并不算巨额资金的款项,英利无奈地选择了卖地。
& & 即使如此,有不少小道消息称,英利资金链告急,以至于今年10月份将会到期的,总额达到10亿元的“10英利MTN1”债券将无力偿还。对于上述问题,英利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梁田表示,对于即将到期的债券偿付问题,英利有信心和能力偿付。“目前,英利在全国拥有约1.6吉瓦电站项目储备,300兆瓦海外项目储备,其中在建项目约560兆瓦。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英利已经成功出售54兆瓦电站项目,充裕了公司的现金流,再加上其它举措,我们有能力偿还将于今年10月份到期的中票。”梁田如说。
& & 英利债务重压可以说持续了2015这一年。前有无锡尚德倒下的惨痛案例,后有产业复苏春风正在赶来。英利能否停住,坚持到产业复苏红利全面降临之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 OFweek视角:要看英利财务状况如何,不如看看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英利中国”)去年的部分数据。英利中国为英利在河北保定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也是英利光伏制造板块的核心子公司。笔者拿到了英利中国的一份2014年年报。2014年,该公司的短期贷款为55.4亿元人民币,比年初的50.3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其中,为英利在年末增加贷款的银行为:国家开发银行(年末和年初分别是30.5亿元、26.28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年末和年初为4.96亿元、3亿元)。新增的贷款银行则有: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交通银行离岸中心、保定高新区农村信用联社、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等。
& & 而在资金方面,2014年度英利中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称“现金流净额”)为15.41亿元,相比2013年的15亿元略增了4100万元。对比数据后笔者发现,尽管该公司2014年“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155亿元,高出2013年34亿元之多,但由于各类支付(如商品及接受劳务支付、职工支付现金)特别多,因此使得实际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并不多。多位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高管也对笔者说道,英利应考虑变卖一些资产,从而实现更好的现金周转。而且,光伏新技术的更新也快,一旦有新技术出来,以往用于贷款的生产设备抵押物也将迅速贬值,所以变卖资产的速度也不能太慢。
& & 此外,各方也注意到,英利不再像以往那样,执行追求“低价”抢夺市场份额的策略。数年前,英利会报给客户一些其他同行难以做到的光伏产品低价,从而大幅占领市场,但这也致使该公司的毛利率偏低。在种种调整策略下,笔者相信,英利能够从债务重压之下喘过气来,重新焕发活力。
& & NO.7 无锡尚德:重组之后能否焕发新生
& & 光伏行业有句话,中国光伏看江苏,江苏光伏看无锡,而无锡光伏看尚德。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兴盛之极,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公司,2013年却因深陷债务危机,遭遇破产重组,跌入低谷。尚德的兴衰,成为中国光伏行业起伏的真实写照。在沉寂了两年之后,几乎被人忘记的尚德电力,公司高层首度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年内要将产能恢复到巅峰时期。同时,A股光伏发电概念板块的33家公司中,多数公司今年7月公布的中期业绩持续增长,光伏产业迎来又一个发展机遇。这次,尚德还要做老大么?
& & 尚德电力,曾经缔造了无锡的光伏神话,海归博士施正荣,也因创立尚德而一度登上中国首富宝座。日,尚德电力宣布破产重组,施正荣离开尚德,而尚德电力也几乎离开了媒体的视线。近日,尚德电力总裁熊海波首度正式对媒体发声。“这两三年我们也没做宣传,所有人士对尚德的印象都停留在那个时间段,所以认为尚德还是很糟糕,这两年没声儿了,还在不在等。我今天早上还在讲,我们大概四季度会有一个新产品量产,准备做一个新闻发布会。”熊海波在尚德11年,历经多个部门,他的微信名叫“VICTOR”,中文意思是胜利,他也经历了尚德破产重组的阵痛。熊海波并不认为尚德扩张和投资失败是导致破产的最重要原因,他认为首要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出了问题。熊海波告诉记者,经过对组织人事技术的变革,尚德电力已经摆脱了“很糟糕”的阶段,预计今年产能重回巅峰
& & 据悉,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并未因关联交易遭调查,关联交易的诸多传闻也并不属实。离开尚德之后,施正荣往返于国内和澳洲,专心治学。2013年的破产重组,令尚德脱胎换骨,曾经一二十人的高管队伍,目前只保留三名高管,巅峰时期全球超过两万名员工,如今只精简剩下四千人。从一窝蜂拼产能,当老大,到如今对企业精细化管理。尚德电力总裁熊海波说,尚德摔了一跤,未必是坏事。
& & 回想2008年,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尚德电力的股价走势开始下滑,无锡尚德也逐渐坠入谷底。日,无锡尚德迎来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折点。当日,无锡尚德对环球太阳能基金管理公司(GSF)的反担保骗局被曝光,其短期偿债能力遭到外界质疑。紧接着,施正荣辞任CEO职务、高管离职、债务违约,直至日被宣布破产。
& & 随后,顺风国际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风国际”)以30亿元的报价将其收入麾下。经历上述一系列变故之后,这两年间,无锡尚德一度消失在光伏行业视野。有了前车之鉴,现如今,已经“满血复活”的无锡尚德多了几份低调和沉稳。尽管生产经营已然得到了恢复,但无锡尚德并没有高调宣布回归,而是选择小心翼翼地走好重生路上的每一步。
& & “我们不希望一直停留在过去破产时期的阴影中,只想踏踏实实安心做好生产经营。”谈及过往,该公司一位内部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现在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确实正在恢复,但不希望破产重组的旧闻被过多解读。
& & 无锡尚德全球销售总监张炜则对记者称,“尚德的组件生产能力目前达到2.4GW”,这一数据水平刚好与其在2012年繁荣鼎盛时期的水平相当。张炜表示,“重组结束后,无锡尚德一直在积极地优化公司管理架构和产线的生产,同时在供应链的管理方面做了很大调整,目前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了大幅降低,在管理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
& & 张炜表示,无锡尚德从2014年年末开始大量导入自动化设备,并且在今年4月份已经完成了产线四栅产品的整体切换,“也就是说客户现在用相同的价格能够购买到我们更优质量的组件。”张炜介绍称,无锡尚德还推出运用PERC技术的HyPro组件,除了兼具四栅组件的优点外,功率比传统组件有很大的提升。不仅如此,无锡尚德还凭借光伏组件销售为顺风国际贡献了巨额利润。
& & OFweek视角:背靠顺风国际,曾经让无锡尚德深陷绝境的债务问题似乎已不复存在。知情人士表示,得益于财务状况的好转,无锡尚德的可融资地位得到恢复,并因此而被彭博新能源重新列入一级太阳能供应商名单。资料显示,破产重组期间,无锡尚德曾被调出上述太阳能供应商名单。但在2014年被顺风收购后,无锡尚德融资能力回升,重新被彭博新能源列为可融资太阳能光伏组件供应商。而在两年前,无锡尚德拖欠银行、供应商的债权高达107亿元。一直以来,光伏都是欠债“大户”。此前赛维、超日太阳能等企业均因高负债相继步无锡尚德后尘。如今,英利、海润光伏等行业巨头同样被债务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无锡尚德负债水平如此之低,很可能与刚刚实现破产重组有关,“可能是无锡尚德目前对外融资能力有限,只能通过母公司顺风国际的资金来实现扩张,拿东家的钱就不算负债了。”红炜认为,顺风国际在光伏领域主要做下游电站投资建设,金融属性更强一些,负债率就高,如果无锡尚德继续做中上游的组件生产、销售的话,负债水平可能会低一点。尽管依然存在质疑,但谈及无锡尚德的未来,或许远离施正荣之后,无锡尚德正在迎来企业的第二个春天。
& & NO.8 顺风光电:光伏电站投资热潮中的大动作
& & 与收购尚德及其后曾在光伏电站领域的激进相比,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顺风光电却显得十分低调,甚至连公司更名为“顺风清洁能源”这样的大事,也未在媒体上做任何说明。而随着国内光伏电站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路大腕儿纷纷亮相下,使得郑建明这位曾经一度引领业内舆论风向的“大鳄”及其旗下公司--顺风光电,似乎渐渐有被舆论遗忘的倾向。
& & 不过,就笔者从各方了解的情况来看,郑建明似乎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布局基于低温地热发电、风电、光伏、海水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整体的低碳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年初,笔者从顺风清洁能源内部获得一份讲话稿,内容为郑建明先生近日在内部关于“综合解决方案”培训大会上的讲话实录,基本证实了笔者对顺风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猜测。
& & 从这份讲话稿中可以看出,顺风清洁能源已基本完成了在整体清洁能源领域的布局。郑建明认为,如果这一解决方案商业化成功,将使顺风清洁能源在全球的低碳城市解决方案市场处于“无可竞争”的地位,并“真正为全球能源供应带来一场革命”。
& & 但接下来,顺风光电就像“安静”了下去,除了在光伏电站投资领域时不时出来“透个气”,几乎想被“遗忘”了一样。以至于有人说:这是顺风光电鲸吞尚德之后的“消化不良”。9月30日,顺风能源公布的2015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日,顺风能源的流动比率仅为0.69,处于负现金净额状况。
& & 今年2月,顺风能源曾计划以4.4亿元收购吉林、河北等地8个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为723.5MW。但5个月过后,该收购协议被宣告终止。国内一家光伏上市企业的高管向笔者表示,因为缺乏资金,吞并无锡尚德之后引发消化不良的顺风能源最近在光伏行业的布局也明显放缓。笔者梳理顺风能源2015年中期报告发现,截至今年6月底,顺风能源的负债总额近17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88.79亿元,非流动负债为80.40亿元。另外,由于融资成本提高,导致顺风能源的财务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因银行及其他贷款的利息增加,加之可换股债券的利息支出也有所提高,今年上半年,顺风能源的财务费用达2.8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46亿元。
& & 尽管顺风能源在今年年初完成发行了共值3.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但其流动比率仅为0.69,处于负现金净额状况。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该数值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变弱。不过,顺风能源在业绩报告中强调,公司备有可供随时使用及调配的资金,并拥有足够的银行信贷融通以应对日常营运及未来发展所需资金。
& & 在种种猜测之中,年末顺风光电再一次冲上头条,12月17日,顺风清洁能源公告宣布,旗下江西顺风光电投资及上海顺能与重庆未来投资项订立买卖框架协议,拟以现金代价12亿元人民币出售目标公司江苏长顺信合新能源100%股权。此次所出售目标公司江苏长顺信合新能源主要于内地发展及营运各种光伏项目及发电站,旗下九家附属公司包括和静天宏阳光太阳能科技、河北苏龙光伏发电、吐鲁番市海鑫光伏发电等共计持有180Mw光伏电站项目。
& & 顺风清洁能源的公告发出后,有媒体发稿算了笔账:顺风此次交易事涉9座共计180Mw电站,交易总额达到12亿元人民币。掐指一算,记者发现这些电站的交易价只有让人震惊的6.67元/w。就上述媒体算了的账来看,顺风清洁的日子不太好过啊。正在大家对顺风清洁做这个赔本买卖唏嘘不已时,剧情又峰回路转。昨日下午,大家在微信群中讨论顺风清洁卖电站的事情时,顺风清洁能源CEO罗鑫在群内表示:“这些记者不懂!6.67元是我们股权价格!实际上加上承载银行贷款我们单价超过十元。我们的交易对方也是A股上市公司,不愿意我们披露承载的银行贷款。”其实,本次顺风向重庆路桥出售电站并非偶然,今年10月28日,顺风国发布公告称可能将公司部分光伏电站转让给重庆路桥,并表示双方有可能合作开发光伏项目。同时,重庆路桥为锁定顺风拟出售的光伏电站项目,先行支付顺风2亿元人民币作为谈判诚意金,未来交易进入实施阶段,顺风将本息归还重庆路桥。不过顺风这一次,在电价下调,限电加剧的关口上来这么一出,也让人不经思考,下游光伏电站的日子真的如传言中那样好过吗?
& & OFweek视角:2015年光伏限电情况仍未见好转,可再生能源补贴迟发欠发导致光伏项目现金流紧张,部分项目电费收入已难以覆盖利息支出。选择建设并持有光伏电站将面临沉重的资金压力,建成后出售的轻资产模式又无法享受丰厚收益,是否持有光伏电站这个烫手山芋成了摆在光伏企业面前的艰难抉择。
& & 当时手握重金雄心勃勃打造光伏全产业链的顺风国际,经过2年的探索,相信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山芋的温度,逐渐转型为用户提供光伏综合解决方案的轻资产模式。不论未来顺风国际一路顺风还是仍有波折,投资顺风国际都将是资本大鳄郑建明投资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 & NO.9 台积电:资本重压下的黯然离场
& & 在全球光伏业迎来幸福时光的当下,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的光伏梦想却遭遇停滞。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的太阳能事业眼前一片漆黑,似乎无法看清未来。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积电于在8月25日宣布,将于本月底全面停止光伏业务的运营,台积电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台积电太阳能)关停后,三百多名员工转移至母公司台积电任职,库存的薄膜太阳能组件将装于台积电的办公大楼与外延片厂房“自我消化”。
& & 六年前,这家同样是全球第一家以及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晶圆代工)企业高调挺进光伏业,雄心勃勃地要与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巨头美国FirstSolar一比高下。台积电太阳能投产初期年产能为200兆瓦,最终将达到700兆瓦。该厂主要生产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技术来自于投资方的美国Stion公司。其CIGS薄膜技术转换效率名列全球前茅,今年4月曾发布了转换效率高达16.5%的产品。仅次于美国First Solar的18.6%。
& & 2009年,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曾经下重注,急切希望在太阳能业务上开创一个全新增长点。当首座太阳能电池厂厂房破土动工时,时任台积电新建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蔡力行对外公开表示,其目标是在五年内成为全球行业前五强。对太阳能新业务期盼能打出一片天地的台积电董事长、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的初衷是,一直专注专业晶圆代工本业的台积电能开拓新领域,光伏成了其“希望能建一个或多个不与客户竞争”的新产业。
& & 张忠谋的目标是,到2015年之前,太阳能业务要至少达到10亿美元,占到整个集团公司营收的10%,2008年的台积电营收为100亿美元。台积电当时颇为乐观。其预计在年间,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左右,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由于成本上的优势,年增长率将高达115%。因拥有强大的母公司在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上做强大后盾,台积电太阳能短期内很快成为岛内最具风头的新锐公司。台积电在提交给台湾证券交易所(TSE)的财务文件中表示,其太阳能业务部门估值为4.331亿美元,成为当时在台同业内股本最大的太阳能公司。
& & 而后,台积电入股台湾多晶硅电池龙头企业茂迪两成股权。包括豪客、新能两家CIGS厂商等竞争对手在内的台湾光伏业,已经明显感受到台积电太阳能带来的压力。随着后来联电、鸿海、台达电等也都在太阳能与LED卡位,台积电大动作布局,与这些大型电子集团之间的烟硝味更浓。传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面临原料、产品快速跌价两面夹杀,加上又得仰赖政府补贴,种种不健全的产业经营模式,促使台积电决定撤守茂迪,转战薄膜新领域。
& & 2013年11月,张忠谋在公司年度运动会上表示,台积电太阳能公司经过四年的发展已在市场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公司将继续扩张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谋求上市。彼时,一片狂热的光伏业已然暗藏危机。就在台积电进入太阳能业时,中国内地的光伏业迅速成长,加上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开始显现,欧洲光伏业补贴政策面临取消,300-400美元/千克的天价多晶硅价格一路跳水,以价格优势抢得先机的CIGS薄膜太阳能遭受打击,生存空间日益狭小。
& & 薄膜市场目前仅有First Solar与Solar Frontier经营状况较稳定,包括台积电太阳能在内的厂商因规模较小、成本竞争力差,产品转换效率又不如晶硅太阳能电池,接单状况较不稳定。先后染指多晶硅和薄膜,在苦撑数年后,无法获得稳定回报的商业路径,台积电在光伏行业仍然分文未报。这令承受股东压力的台积电最高管理层无法容忍,只有无奈关门。
& & OFweek视角:台积电是全球半导体芯片的代工巨头,董事长张忠谋先生被誉为“半导体教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企业家。他6年前从半导体制造行业进入CIGS薄膜电池产业,花费巨额资金和精力,耗费了大量资源,最终以关闭告终,从结果上看给我们警示,是技术工艺路线方向问题。台积电CIGS产线选择的是溅射后硒化工艺方法(又称两步法)。这种工艺路线失败风险系数极大。CIGS薄膜电池工艺流程是将四种不同的铜铟镓硒金属元素和化学元素熔化后均匀地沉积在玻璃基材上,形成仅2um厚并且混合成比例最佳的薄膜。
& & 台积电采用的两步法是:第一步升温将铜铟镓溅射到靶材后降温,第二步送到后硒化炉进行再升温,将铜铟镓硒四种元素再重新按最佳比例均匀混合后沉积降温。这种工艺路线最大的缺点是电子物理结构不断升温降温,受到破坏,造成良品率低,转换率不稳定,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不具竞争力,亏损严重。很多类似工艺路线的CIGS公司全部沦陷。CIGS薄膜电池说到底还是能源概念,如果达不到一定产业规模,亏损是必然的。据笔者了解,台积电年产能设计规模为100MW,但只有30MW在生产。每年只有1/3产能在产出,亏损是必然的。因此台积电各股东要求关闭生产线,避免更大的亏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虽然黯然离场,但薄膜光伏真的会遭受什么影响吗?不见得。
& & NO.10 保定天威:豪赌之下 焉有完卵
& & 在激进豪赌新能源后,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保定天威)酿下恶果,终于走上破产重整之路。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威保变)在9月18日发布公告称,该集团及旗下三家子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拟申请破产重整。
& & 作为央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最重要的输变电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今年4月,这家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新能源领域老兵已是危机四伏。当月,天威保变公告宣布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无力支付,成为公募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一起里程碑事件,天威亦从昔日的新能源先进,变身为首个国企债券违约事件的典型。保定天威曾在2011年发行过两笔债券,发行额10亿元和15亿元,期限均为5年。
& & 天威保变在最新的公告中解释了其今日衰运。自2011年起,受全球经济放缓、新能源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低迷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集团及新能源子企业陷入巨亏。目前,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日趋严重,保定天威(本部)、保定天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和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资金已枯竭,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停产已超过两年,资金同样枯竭,对到期债务已无偿还能力。
& & 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陷入了疲软周期,前期非理性大手笔的投资隐患开始显现。保定天威原本寄予厚望的多晶硅项目,有些生不逢时,彼时多晶硅价格出现断涯式跳水,成为吞噬其利润的黑洞。原先作为保定天威强企之本的输变电业务,其盈利亦无法填补新能源业务的窟窿。自2011年开始,保定天威业绩大滑坡,出现持续亏损。截至2013年年底,天威总资产58.7亿元,总负债75.88亿元;一年后总负债高达近210亿元。连续两年资不抵债。
& & 不过,外界市场因素只是造成保定天威困境的原因之一,审计署2012年审计报告显示,其投资决策草率和管理不规范,也是导致其业绩下滑的一大推手。审计署发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2008年-2012年,保定天威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20个未经董事会审议等法定程序,涉及投资额152.75亿元;天威集团新能源等投资存在决策不规范、效益不佳、严重亏损;未经发改委批准擅自上调投资计划,实施的境外新能源投资项目,因设计缺陷等原因被迫停工、破产清算;保定天威下属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向关联方拆借资金,累计借款5.06亿元。
& & 从财务的角度看,天威集团已经面临破产。截至日,天威集团净资产为-80.35亿,严重资不抵债。鉴于此,评级机构联合资信日将天威集团的主体信用等级由BBB级下调为BB,评级展望为负面,且将天威集团发行的中期票据“11天威MTN1”与“11天威MTN2”的债项信用等级均由BBB下调至BB级。
& & 这已经是联合资信近期第三次对天威集团做出负面评价。2014年7月,联合资信将天威集团主体信用及其债项信用评级由AA级下调至A级,2014年12月再次由A级下调至BBB级。
& & OFweek视角:天威集团亏损份额很大一笔来自天威硅业的巨额资产减值,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降让“生不逢时”的天威硅业基本无利可图。但天威集团今天的困局,却不能简单地以光伏产业行业周期来解释。轻率的投资造成如今资不抵债的结局,从财务的角度看,近期就面临大额还款压力的天威集团已经面临破产。
& & 天威的故事,很像一名散户在A股的遭遇。看别人发横财红了眼,嫌弃起自己富足却平淡的小日子。最终孤注一掷,凭借光伏和风电在年狂飙式的发展,天威保变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此领域投资力度。而面对不断放缓的变压器业务,天威已经无暇顾及。企业的一切都为了在新能源市场多挣钱服务。四年时间里,变压器业务收入占天威总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而新能源板块作为企业直接利润来源,在企业整体经营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其表现已经开始左右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影响。可问题在于,天威这几年挣到的钱,更多依靠的是对爆发性市场的投资,而非自身真有那么强大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市场的整体强劲,掩盖、延缓了很多问题的发生。最终,行业的整体跌落,裹挟着天威在内的许多投机者坠入了深渊,仅有少数人爬了出来。而整个行业也毫不留情地翻过这一章,开始了分布式应用的时代。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邮箱:,QQ:
关键字阅读: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 服务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