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的国庆大典上没有台湾钉子户挂五星红旗旗和领刀催子旗

1949年国庆大典上有多少秘密?
马上放十一假了,别光顾着玩
先跟钱哥,一起爱爱国
开国大典,原定于1950年元旦举行
What?哦哟,差点又少个假
说起来,我们还得感谢斯大林同志
大哥说:无政府状态,警惕老美干涉
于是,开国日期提到日
现在,只剩三个月准备party了
首都人民接到的第一张任务卡
就是——清理垃圾
那时皇城根下,满满不是回忆
而是垃圾,连护城河都被填了
清出的垃圾,竟然有20多万吨
那时候首都有条规定
所有出城车辆,一律不准空车出城
阅兵地点,起初是天安门、西苑机场二选一
考虑到没地铁,人们到郊区都要很久
于是周总理选定了方案一
可是,那时候的天安门不仅残破
而且根本没有观礼台
于是人们用木头搭架子
就是拍毕业照,用的那种简易架子
又怕搭得不稳固,专门去请
能种地,能抗洪,还能打鬼子的解放军
小伙子们一排排站上去,然后使劲蹦
说到阅兵,虽然打得过日本,斗得过老美
但是解放军,从来没有过规范动作的条文
还好,亲爱的蒋先生料到了这一点
提前为我们编写了《操典》小册子
可是枪支也不统一
于是从各部队调来Made in日本的三八大盖
那乐队又怎么整呢
我军收编了国民党军乐队,组成200人乐团
所用180件乐器也全是战利品
在此,感谢默默付出的各位赞助商
但大家都只知道10月1号典礼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直到当天上午10点
新华广播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Surprise,开国大典下午3点开始
为什么选在下午3点举行
这是缜密计算后的结果
虽然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但我们没有制空权
国民党用的是美式B-24轰炸机
时速488公里,就算从舟山群岛飞来
10月份天黑的早,3点钟才开始典礼
B-24夜航能力差
即使完成任务,也回不了老窝
再说这世界瞩目的毛爷爷
王府井的师傅,给定做了一套中山装
其实里面衬衫、毛裤都是窟窿
是警卫老婆拿袜子头给补上的
但这丝毫影响不到我大Boss的霸气出场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通知全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这是我唯一会的一句湖南方言)
能上城楼的,都是有故事的同学
主席旁边有个小老头儿,叫司徒美堂
当年只身闯美
后建立庞大的华人帮派
被尊称为“叔父”的洪门大佬
作为升级版的教父,他还乐于栽培人才
他的法律顾问,名叫罗斯福
后来成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锣鼓喧天,礼炮齐鸣
但问题来了
国际最高礼仪是21响
为什么我们是28响
日本人说,“共”字拆开就是廿八
美国人说,毛泽东笔名是“二十八划生”
法国人说,毛泽东结婚的时候,是二十八岁
中国人说,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
毛主席说,
你们觉得呢?
接下来就是万众瞩目的 升旗 了
主席不可能走到人群里
小手拉着绳升旗
但工作人员代升的话,怎么向人民宣布
第一面五星红旗正在由毛主席亲手升起呢
于是有人大胆地提出了 电动装置
几位工程师凑在一起,想了好几天
终于搞定,正向上升,反向下降
不过,他们忘了一个关键开关
咦国歌结束了,旗怎么还往上走
哦,原来没装停止键
典礼前一夜,技术男连夜修复bug
望着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熬过炮火和饥荒的子民,泪流满面
说到这国旗,我们也是有心机的
图案如果放中间,在风中会被吹变样
但放在左上角
红旗荡漾,星星不动
像我天朝子民一样聪明的,
接下来,最酷炫的就是 飞机入场 了
可是,当初能飞的飞机早都飞走了
剩下的不是零散的运输机
就是跟驾校车一样破的教练机
外加9架P51战斗机,这是空军全部家底
于是国庆那天,外国记者发现
竟有26架飞机从头上飞过
纷纷报道 “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其实老外们不知道
有4架飞机是带弹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万一哪个小bitch杀出来呢
解放军空军第一次受阅
便开创了现代空军史上
首次带弹受阅的先例
开国大典首创 “实况转播” 一词
但那时候设备相当简low,而现场有30万人
于是人民又机智了,把九只喇叭焊在一起
玩合体?音效简直碉堡!
可是,不在天安门前的三军检阅怎么办
呵呵,朋友你还是太年轻
把朱德总司令排练时的全部音响录下
然后卡准时间,播放录音,再配上深情解说
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拍照发朋友圈呢
苏联特派一队纪录摄影师
拍摄传说中的彩色电影
为了取景,摄影师们热情地上蹿下跳
特么,最后胶卷被香烟给引燃了
这战斗民族做手艺活,就是不靠谱
最后还是我延安摄影师 ,拍的黑白纪录片
保存了开国大典的珍贵场面
开国大典的成功
要感谢一个人的日夜操劳
当年飞机不够,他说飞两遍
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
当年送他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双向16车道
#这盛世,终如你所愿#
其实开国大典当天,蒋介石本来准备好轰炸北京的,可是为什么突然取消了呢?
开国大典:蒋介石为何中途放弃轰炸天安门
第1页&/(共6页)
10月1日早晨,周至柔数次来电请示空军出动命令之时,蒋介石又犹豫起来,迟迟不肯下达起飞攻击命令。他在想什么呢?此刻,蒋介石在想着更远的一层。轰炸天安门?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把这些古迹炸个稀巴烂,还是阻止不了中共建国,但这一恶劣行径却会激起国人的极大愤怒,于己不利,何况故宫古建筑群紧连着天安门,炸弹是不长眼睛的,一旦故宫被炸受损,这历史罪人之名,他蒋介石是不想承担的……“娘稀匹,我可不是英法联军。”想到这些,蒋介石似乎下定了决心。
西北的快速失去尚未使蒋介石从梦中清醒过来,更大的打击又接踵而至。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正式成立人民新政权,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蒋介石躲在重庆官邸内收听到来自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的声音,心中充满愤恨。本来,他在获悉中共将于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情报后,曾于一气之下想破坏之。他召来空军司令周至柔,密谋了轰炸天安门地区的计划。但在10月1日早晨,周至柔数次来电请示空军出动命令之时,蒋介石又犹豫起来,迟迟不肯下达起飞攻击命令。他在想什么呢?此刻,蒋介石在想着更远的一层。轰炸天安门?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把这些古迹炸个稀巴烂,还是阻止不了中共建国,但这一恶劣行径却会激起国人的极大愤怒,于己不利,何况故宫古建筑群紧连着天安门,炸弹是不长眼睛的,一旦故宫被炸受损,这历史罪人之名,他蒋介石是不想承担的……“娘稀匹,我可不是英法联军。”想到这些,蒋介石似乎下定了决心。
“叮……”,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周至柔急切地请示说:“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然站起身来,对着话筒决断地说:“任务取消!”
周至柔听罢,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大声重复下达了命令,然后搁下话筒,慢慢坐回沙发上,他脸上充满了无奈。当天,他还在日记中用颤抖的笔记下了这一“至为痛心”的历史时刻。然而,事实上,这一“痛心”还未过去,让他更为担心的事又来了,即中共政权建立后,必定要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海空军,到那时,区区台湾海峡将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国民党将“处境更艰”、“为势更劣”。怎么办?蒋介石于无奈中只能每天再三向上帝祷告,希望国际形势发生突变,希望美苏开战,以挽救他垂危的败局。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广州,“国民政府”仓皇撤向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希望历史重演抗战一幕,给予国民党喘息坚守的机会。但“国府”立足未稳,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已大举入川,兵临城下,在广西桂林失守后不久,重庆郊外已是炮声隆隆。“国民政府”只得再匆忙迁往成都。
第2页&/(共6页)
11月下旬,“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因苦于穷途末路及不愿再为蒋介石代罪,更不愿去台湾,于是突然宣布赴美就医,并于12月5日成行。李宗仁既不“辞职”也不“引退”,这一“出走”使“蒋总裁”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他在烦恼之中又添几分苦恼。
重庆失守后,四川仅剩成都一隅,蒋介石携同蒋经国住在成都中央军校旧宅内,他召集胡宗南等几员剩将和四川省地方大员刘文辉、邓锡侯、熊克武等再商西南作战计划。然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与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正准备联合云南省主席卢汉,脱离国民党,刘、邓两人竟避不应召。蒋介石气得跳脚大骂,然亦无济于事,他感到大事不妙。
12月7日,蒋介石与阎锡山、张群等商讨最后办法。蒋介石说:“现在成都危在旦夕,四川看来是没指望了,下一步国府将迁何处?你们意见如何?”
“依我看法”,阎老醯抹了抹他的小胡子,慢吞吞地说:“国府应迁西康,只要中枢留在大陆,总有复仇的一天,此去西昌路途艰难,共军进兵再快,到了高原将放慢速度,可容我们调兵遣将,固守西南,伺机反攻。”
“百川兄此言虽好,但是我们眼下不能不考虑另一种可能。”张群接过话茬说:“万一共军穷追猛打,再攻西昌,国府再往哪里去?失去了出海口,岂不要被包了饺子?迁拉萨吗?你想让达赖养着你?在我看来,目前大陆仅剩地区皆不保险,连云南卢汉也有动摇之势,不如早点退往台湾,稳住阵脚。”
“你们所说皆有道理。”蒋介石略思片刻,以手击桌:“这样吧,现在大陆大势已去,无从挽回,中央政府及党部即迁台北办公,但为表明我们坚守到底之决心,在西昌设立军事指挥大本营,在成都设立防卫总司令部,我们要寸步不让地与共产党斗下去,万一川康不保,再退云南,我不能轻弃大陆一寸土地。岳军兄,你再去昆明一趟,探探卢汉的虚实。通知保密局毛人凤,让他多派干员保护你,万一卢汉通匪异动,就地格杀勿论。”
次日,张群在成都昆明间飞了一个半来回。他向蒋介石详报云南省主席卢汉正在暗中与解放军洽和,并坚决阻止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大捕大杀的破坏行径。蒋介石怀抱最后一丝希望,指示张群利用他与卢汉的私交,阻止卢汉宣布起义。在蒋的要求下,张群乘专机再赴昆明。
同时,蒋介石在成都主持“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正式宣布迁台办公。
第3页&/(共6页)
12月10日,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并将张群及国民党驻昆明特务保密局云南站长沈醉等一齐扣押。
卢汉要他们在起义宣言上签字,沈醉等迫于压力只好同意。而张群则哭丧着脸说道:“永衡兄,我与老蒋的关系你是知道的,现在我怎么能再落井下石?我老了,投共也没什么意思,你要是还念旧情,就放我回去,否则就把我当你俘虏交给共产党吧!”
当卢汉起义并扣留张群的报告送到中共中央领袖们手上时,毛泽东、朱德等在欣喜之中又添了一份希望。
毛泽东十分认真地对机要秘书说:“回电昆明,对卢汉先生的义举表示热烈欢迎,人民不会忘记一切对新中国做出贡献的人士。至于张群嘛,请卢先生代为劝导,晓以大义,劝其归到人民阵营一边来,与蒋介石决裂。如果他不听劝,也好,那我们可以拿他与蒋介石做一笔交易,”毛泽东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语中充满感情地说:“我们要拿张群向蒋介石换回一个人来,这就是被蒋介石扣压了十二年的张学良将军……”
当这封足以挽救我们民族英雄命运的电文发到卢汉手上时,他不禁后悔得连连叹息——半个小时前,卢汉在张群激将之下已批准他乘机飞离了昆明。
卢汉一气之下,立即电告早已与他暗中合作的刘文辉,要他会同四川将领将蒋介石就地逮捕,献给中共,“做人民政府的第一大功臣”。刘文辉接电后马上进行了布置。
此刻成都市内,秩序大乱,蒋介石的侍卫发现住所外“可疑人物”不断出现,便告诉蒋经国并建议他们立即从后门出走。
蒋介石此刻尚不知昆明有变,更不知他命在旦夕,只是根据警卫报告,凭直觉预料大事不妙,遂决定当天起程,离开成都这一危险之地。
午餐后,蒋介石吩咐起身,蒋经国为保安全,劝其从后门出去,蒋介石闻之勃然大怒,斥责道:“我堂堂正正国民党总裁决不做那种钻胡同走狗洞之事,我从哪里进来的,也从哪里出去!”
第4页&/(共6页)
他与蒋经国一行步出中央军校大门,边走边唱“国歌”,像是赴刑场一般,很有几分悲壮味道。
门外刘文辉派来的监视人员没料到蒋介石会立即离去,请示报告也来不及,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位唱着歌的“蒋总裁”,扬长而去。
通往机场的路上,成队的败兵与达官贵人、眷属拥挤成一团,行李、箱包、辎重、武器堆积如山,蒋介石的车队已无法通过。慌乱之余,蒋氏父子一行只好下车步行,连跑带跌地进入凤凰山机场。
一阵轰鸣之中,蒋介石的专机起飞了。蒋经国看了看舱外一片混乱的成都,口中不禁自语:“真是兵败如山倒,好悬啊,差点出不来!”
按照原计划,专机飞向昆明,蒋介石还想最后再找卢汉谈谈。
当飞机飞临昆明上空时,春城已是阳光灿烂。驾驶员正欲下滑降落,市郊五华山上制高点景物清晰地映入了他的眼帘,他清楚地看到,高高飘扬在五华山巅的已不再是青天白日旗,而是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哎呀!”飞行员不禁失声叫嚷起来。
蒋介石听说昆明已经“易帜”,不禁贴紧了舷窗仔细观看,不看也罢,这一看竟使他心中一阵冰凉……
卢汉接到报告,说蒋介石的座机飞临昆明上空,不禁心中一阵狂喜。“好,这个老东西自己送上门来了!”他立即在机场布置了重兵,亲自等待,准备上演一幕“擒贼先擒王”的喜剧。
蒋介石忙不迭下令:“快,快拉起来,飞台湾,立即飞台湾!”他双腿一软,跌坐在靠椅上,“完了,大陆全完了……”众叛亲离的孤独感重重地击倒了他。
第5页&/(共6页)
卢汉等在机场仰首望天,见蒋氏专机围绕五华山低飞了几圈后,并无降落之意,眼看着它向东飞去了,不禁为他们失去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而大为惋惜。
专机从云南飞经广西上空出海。乱云飞渡,前途迷惘,蒋介石僵躺在靠椅上,机舱内安静得令人发憷,空气中充满了紧张与不安,谁也不知道这位蒋总裁何时会大大发作一场,只知道此刻千万不能惹他,万一发作,性命难保。
过了不知多久,蒋介石慢慢睁开了眼睛,发问道:“毛局长!”
“学生在。”保密局长毛人凤连忙趋前立正。
“以前,我曾听说过你有一个关于国旗的传说,你再讲来听听。”
“这,……学生也是听说的。”
“叫你讲你就讲!”
“是,是。有人说,党国之所以‘乱’失利,为共产党抢去大陆,是与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有关。”
“怎么讲?”
“这青天白日,当然代表国民党,在国旗上却被满地红色占去绝大地方,青天白日被挤向一隅,这就意味着我们今日失去大陆,退守台湾了。”
“是吗?是谁造的这种谣言?”
“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第6页&/(共6页)
“唉,如今看来,似乎不幸而言中了。但是,这绝不是结束。”蒋介石强打起精神,“等着瞧吧,我们一定要反攻……”
“快看,我们飞出海岸线了。”不知是谁嚷了一声。
这一嚷,把人都给“嚷”到舱口来了,大家都想最后望一眼大陆河山。蒋介石眼睛有些湿润了,他只觉“俯视眼底大陆河山,心中怆然……”此刻,这个浙江盐商的后代,想起了他在故乡的顽童岁月,想起了黄埔起家、北伐督师、定都南京的热闹场景,想起了抗战岁月,被捧为大国领袖的荣光及胜利还都,当上“民国总统”的风光。而如今,短短数年间,庆典余音未尽,自己却落得个众叛亲离、孤家寡人、亡命海岛的结局。这种巨大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他需要仔细想想,好好想想……
顷刻之际,飞机降落在茫茫大海之中的台湾孤岛。蒋介石步下飞机,踏上台湾土地,永远告别了中国大陆。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本文摘自《台前幕后:年的国共关系》 杨帆 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网友评论五星红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