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有多牛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这个培养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航空兵师有多牛?
  认出来了吗?这个超牛的空军航空兵师!
来源:&&日16:22
(责编:单芳、陈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图片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网友致敬航天员 点赞中国航天:厉害了,我的中国航天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今天清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徐冬顺利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无数网友向英雄的航天员致敬,为中国航天点赞。
原文配图:景海鹏(右)和陈冬在火箭发射瞬间敬军礼(摄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大厅大屏幕)。
今天清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徐冬顺利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无数网友向英雄的航天员致敬,为中国航天点赞。
“y_生活没有如果”说,团圆之夜后的等待只为这一刻的团圆,中国航天加油!
“周口师范学院”说,厉害了,我的中国航天!落后,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一步一步地追。如果世界有奇迹,那一定是中国红!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未来我们能成为祖国的骄傲。
“sissy0504”称赞道:比子弹快八倍的相对速度对接成功,神奇又震撼,关于太空的各种故事可以开始了,咱们有人在那儿!
“A-piece-of-flying-Mia”说,你从来没让我失望过、远在异国、一直没有断了对你的想念——China,我是有多幸运才能成为你的人。
“韩_静”说,加油,祖国!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不受欺辱,航空航天代表着我们的科技力量,之前落后太多,我们期待以后有更多的历史时刻,有更多的惊喜!加油,景海鹏、陈冬,你们很了不起,是我们的偶像,期待平安归来!
“碧潭荷影”则“恨不得拍红手掌”。
“skycai阳羽”说,厉害厉害,太厉害了!对接成功,说明中国的设计能力和精度都杠杠的!不去和其他国家比,我们就自己完成自己的拼图就是了!
“毛毛毛海燕”说,看到对接成功涌出暖流,把梦想变成现实,为祖国自豪,航天员酷酷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小晴幸福ING”:来自太空的追吻!记住这历史性的一刻,中国航天,最棒!
“用户5ohclmr5mm”则直接道出:恭喜宇宙第一天团——天神组合今日起正式出道!我是你第一批脑残粉!
“兔子就是兔兔酱”则关心地问:二妞你开心么?反正我很开心!
也有很多网友向英雄的航天员致敬。
“错过了末班车”说,恭喜两位英雄乔迁之喜!
“宇他童行”说,看到敬礼的那一瞬间,为啥很想哭呢?我们也应该像二位英雄敬礼,你们太伟大了!
“Mild吴凡人教你做凡宝宝”则表示,俩人飞起来的状态太萌了!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问了些“脑洞大开”的问题。
“曼联申花”问道:“我们现在是早晨,他们那里是什么时候?”
“喵呜咪噜”说,问个题外话:这么久没人,天宫一号刚进去需要打扫卫生不?
“电气工程孙中玺”则问:进去之后发现有其他人来过该咋办?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王超颖
点击加载更多
头条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世界航天五大强中国排名第三
来源于 BWCHINESE
航空法技术是世界各国最顶尖级技术,也是各国技术发展的火车同。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活动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起源 20世纪初的R.H.戈达德开始研究和试验固体火箭,后发表著作论证向月球发射火箭的可能性。
1921年,他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油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193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 T.von卡门等人也开始研制液体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缴获的德国 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大型火箭和导弹。
从1961年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见&阿波罗&工程),1969年7月首次把两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从1972年起美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1982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到1984年底已飞行14次。1984年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开始研制永久性载人航天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向美国投降的航天专家,韦纳&冯&布劳恩对美国航天事业的影响:美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贡献,而美国航天飞机的研制也是自他手中发端。
国深空探测的目标是考察太阳系内的天体和行星际空间环境,重点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星。年间先后用&先驱者&号探测器、&徘徊者&号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和&月球轨道环行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摄月面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为实现载人登月提供了科学资料。迄今为止美国依然是航天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俄罗斯运载火箭另一主力:联盟号
二、俄罗斯
俄罗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年苏联甚至拥有自己的航天飞机(虽然这架航天飞机命运坎坷被毁)。曾经的国际空间站象征着俄罗斯的航天实力。拥有世界第二军事实力的俄罗斯航天技术绝对不可能弱。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宇航工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嘱目的成就,为人类开辟了通往宇宙开发的道路,在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的骄傲。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也确定了苏联在世界宇航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苏联科学家成为自动太空飞行和载人太空飞行的先驱。在制造多座位宇宙飞船、发射轨道站、太空焊接方面,苏联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苏联和俄罗斯宇航员保持着滞留太空的世界纪录。
苏联宇航业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成因在于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斯大林执政时期确定了&要把落后的农业国家变为工业国家&的思路,提出&掌握了技术的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
二战期间,苏联全民动员保卫国家,但大学生、科学家不是动员对象,从而为国家保留了科学力量。在实施太空计划期间,苏联有138个研究所、几百个工厂服务于这项计划,总人数达到数万人。
到2005年,俄已具有技术成熟、载重能力大的&能源&型超重载火箭,如果俄宇航工业所需资金和材料得到保证的话,它可凭借自己的实力与竞争力,将在世界航天市场上争取到占世界太空货物50-60%的订货,即吨/年,每年将为俄带来80-240亿美元的利润。此外,通过出租世界水平的轨道站和航天通信设施,提供地球矿物勘探,绘制地图等方面的服务,出售在太空合成和采取的物质,将为俄挣来更多的钱。
此时期的特点将是:俄宇航工业将在世界航天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并将重新出现繁荣景象,为俄挣得巨额外汇,从而推动本国其它工业部门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神舟飞船发射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才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
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非常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航天发展迅猛。
& & & & & & & & & & & & & & &欧洲航天骄子&阿丽亚娜&
欧洲国家太多,没有哪个国家有实力单独进军航天领域,但欧洲整体实力依旧很强,特别是它们有机会经常与美国合作。
欧洲航天局(欧空局)是在1975年由一个政府间会议设立的,目标是专门为和平目的提供和促进欧洲各国在空间研究、空间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合作。它的前身是欧洲航天研究组织和欧洲航天器发射装置研制组织。
除捷克外,欧航局现有17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西班牙、芬兰、法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英国、瑞典和瑞士。另外,加拿大和匈牙利等国也参与了该机构的一些合作项目。
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欧洲航天局与欧盟没有关系。欧洲航天局包括了非欧盟国家如瑞士和挪威。卢森堡和希腊将于2005年12月加入。
从表象上看,欧洲航天局太空探索的重点不是载人航天,而是深空探测。2004年发射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正在飞往&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路上,2005年发射的&金星快车&传回了金星极地的清晰图片。
水星探测器近几年内将启程前往水星,欧洲航天局还计划于2009年至2012年间发射两颗GAIA卫星,用于精确测量太空中十多亿颗恒星的位置,了解银河系的起源与历史,于2013年前后发射&艾丁顿&卫星,寻找遥远星系的小行星,于2010年后启动达尔文计划,在距离地球几光年之遥的太空探寻生命的踪迹。
为了摆脱不利局面,欧洲航天局近年制定了新的载人航天战略,更加强调自主发展。2003年5月,欧洲航天局的14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执行2005年至2009年&保障欧洲进入太空计划&。
同时,为推动现有运载火箭系统的中期发展和2010年前后新一代欧洲航天运输器的发展,欧洲航天局又提出了&未来运输器准备计划&、确定下一代技术需求的&欧洲航天技术主体计划&。而在载人航天方面,欧洲航天局更确立了雄心勃勃的&极光&计划,打算在2020年至2025年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2030年至2035年间登陆火星。
& & & & & & & & & & &日本宇航开发机构使用的H2A火箭
日本的航天技术在亚洲依然算是很强的。随着日本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日本已拥有两个航天发射中心&&鹿儿岛航天中心与种子岛航天中心。它们都位于日本南部。日本鹿儿岛航天中心隶属于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是日本探空火箭和科学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种子岛航天中心隶属于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是日本应用卫星发射中心。
日,用兰姆达4S-5火箭把日本的第一颗技术卫星(24公斤重的大隅号卫星)送入337/5141公里的轨道。 此后,科学卫星的发射率大约为每年一颗。自1964年以后,发射场进行了扩建,以发射推力更大的缪运载火箭。
日本鹿儿岛航天中心,是日本探空火箭和科学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1962年2月,该研究所在鹿儿岛县的内之浦附近选中一个多山丘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作场址,并开始兴建,1963年12月投入使用。1965年,鹿儿岛航天中心已拥有发射卡帕和兰姆达固体燃料探空火箭的全套设施。而日本宇航开发局使用的H2A是世界上技术最稳定的发射器。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实习编辑:Xingyu Hu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晒美国航母_网易科技
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晒美国航母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最高分辨能接近美方水平)
【环球网军事-航空5月31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日前中国商用遥感小卫星拍摄到的美国航母清晰图像曝光,引发外界对于中国对地观测卫星能力的持续关注与猜测。其实,开发应用亚米级分辨率小卫星星座正在成为全球热潮,甚至有美国公司计划打造上千颗卫星组成的天基互联网星座。到底小卫星为何受到全球热捧?目前中国小卫星发展有哪些发展计划?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30日在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和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微小卫星商业化论坛”上采访了多位中国航天专家。中国小卫星能力有多强?“吉林一号”光学A星拍摄到的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中的美国航母和数艘驱逐舰一经互联网放大,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环球时报》记者30日采访了该卫星的研制方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办负责人朱光。他表示,在去年发射“吉林一号”卫星之前,国家对于商业遥感卫星分辨率的数据政策只放开到米级,目前将这个政策口子放开到亚米级,也就是0.5米。据朱光介绍,“吉林一号”光学A星工程是包括4颗小卫星的组星,其中主星光学A星的全色分辨率达到0.72米,这是中国第一颗商业遥感对地观测卫星。朱光表示,目前由于中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更新周期较长,几乎无法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而“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在未来则可以很好地填补这一使用需求。在去年一箭四星发射成功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60颗卫星,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的重访周期为30分钟,而在2030年计划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届时,将会对全球任意地点的重访时间提高至10分钟。据了解,中国不少地区专业机构目前不得不向国外的商业卫星机构购买遥感卫星图像。而国外卫星公司售价非常昂贵,最贵的编程数据甚至可达每平方公里150美元。“吉林一号”拍摄的影像对外销售价格为,存档数据60元人民币每平方公里,编程数据为每平方公里120元人民币。“用户提出需求后,最短可在36小时内获取相应数据,而国内的一些卫星应用机构则很难满足用户这样的使用要求。”朱光说。朱光表示,目前“吉林一号”已拍摄了1300多轨数据,数据量超过15TB,未来还要瞄准各大行业用户,开发定制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定制专用的卫星,使用户充分参与到卫星的设计及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卫星的在轨效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据介绍,“吉林一号”光学A星工程采用星载一体化设计方法,由四颗卫星组成,包括一颗主星,两颗灵巧成像视频卫星和一颗灵巧成像技术验证星,未来发射的灵巧成像视频星的性能还会进一步提高。而这么大的数据量,对于地面站的接收处理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罗格表示,国内即将建成12个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大口径天线要超过40套,以形成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研究员李潭介绍,航天科技集团将建设“16+4+4+X”的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即0.5米分辨率光学卫星16颗、高端光学卫星4颗、SAR卫星4颗和视频、高光谱等卫星多颗。有专家现场提问,中方制造0.5米级商业遥感卫星,而美国已经计划研制0.25米级的商业遥感卫星,中国为何总是差美国一代,中国卫星的商业应用前景是否会受到影响?李潭回应称,美国目前的数据政策是0.25米,在轨商业遥感卫星的最高分辨是0.31米,我们定位于0.5米主要是因为,首先目前国内的数据政策只开放到0.5米,其次,从市场角度来分析,更高分辨率也不是不能达到,但费效比会比较低,定位于0.5米是瞄准目前商业遥感卫星的市场空当。罗格表示,商业化遥感卫星的队伍正在蓬勃发展,已经发射了北京一号、北京二号、吉林一号等商业遥感小卫星星座,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等省市都在谋划和推进商业化遥感卫星的发射与服务。全球小卫星异军突起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在论坛上表示,年,全球发射小卫星数连续三年超过130颗,占比超过60%,这表明小卫星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重要发展领域,也孕育着未来航天发展的重大变革。庞之浩表示,随着微纳技术、一体化多功能结构、空间即插即用、集成化综合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卫星小型化的趋势将日益明显,能力不断提升。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对1-50公斤的卫星的年需求量将达188颗。此外,在最新技术与工艺的推动下,卫星体系将从大、 小、微延伸至纳(1-10公斤)、皮(0.1-1公斤)、飞卫星(0.1公斤以下)。具有超轻量化、超小型化、超低成本等特点的芯片卫星将快速发展,微系统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将从部件级跃升至星级,从而加速航天器小型化趋势。未来,还将通过智能计算机进行卫星管理,实现小卫星高度自主性。庞之浩预测,一箭多星将成为小卫星发射常态化模式,在轨释放也细分为空间站释放、母子星释放和在轨分离等多种手段。此外,小卫星单星性能相对较低,通过星座组网、编队飞行等途径,可显著提高时间分辨率、覆盖区域、生存能力。小卫星还会与最新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卫星应用颠覆式变革。据李潭现场介绍,目前全球在轨分辨率优于1米的商业遥感卫星有23颗,准备发射的10颗左右,其中美欧占了大多数,也是技术最先进的。从市场份额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球数据销售总额是23亿美元,由此带来的地理信息产业将近60亿美元。卫星应用日益贴近生活随着小卫星的研制成本、发射成本越来越亲民,卫星应用也不再仅仅服务于专业机构,距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了。雷科防务公司在本届商洽会获得了最佳方案奖,雷科防务的卫星导航部负责人黄琰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该入选方案融合了北斗系统短报文、移动互联通信、地理信息平台的优势,成为北京市救灾系统的区域示范项目,让最前端的老百姓参与到政府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调动基层能量。该方案利用北斗的定位服务和短报文通信技术在防灾救灾、应急处置工作中提供有力的信息通道,一旦洪涝、冰雪、地震等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发生时,电信、供电系统出现中断,灾情信息员可以第一时间借助这套系统来进行灾情上报、应急求救,指挥系统根据灾情汇集情况进行数据核算、救助部署、应急处置、预警响应等有效防灾措施。据黄琰介绍,本方案计划在北京市城郊区县部署4000个北斗终端,除了重大灾害外在平时也可利用电信移动网络向指挥中心通报一般灾情状况,汇总建筑、农作物等财产损失和需救助安置人员数量,当移动通信不佳或中断时,还可以利用北斗卫星的通信链路;另外指挥中心能够将恶劣气象信息、地质监控预警信息和救援信息利用北斗的通播功能进行从上往下发送。同时,雷科防务利用自身的雷达技术储备,开创性的将北斗和雷达技术结合,利用雷达边坡形变预警系统在发生暴雨、干旱、地震等灾情地进行全天候监控,形变报警精度能够达到0.1毫米以内,特别针对泥石流、滑坡、落石、地陷等次生灾害的监控和预报,真正全面实现北斗报灾、雷达主动防灾、次生灾害预警功能,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航天取得多项突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