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险中保诚重疾险 身故给付身故赔钱吗?

恒大人寿的永葆健康险种,是否值得购买,另外这个险种是以团险的方式销售,个人购买会不会在理赔时有障碍? - 知乎10被浏览84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后面的模拟图来自软件SpaceEngine,下载链接如下:&a href=&///?target=http%3A//en.spaceengine.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spaceengine.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有不少网友认为行星的数据有问题,我参考了一下百度和维基,行星质量都相差无几,行星的尺寸有不一样的说法,所以可能存在问题。所有数据暂且搬运图中的数据。另:&b&数据当中看起来很精确的数据是软件自身为了模拟各种天文现象而拟定的值,并非现在天文领域的技术能测量出如此精确的值。&/b&&br&不过按照问题的标题来看,这个回答的关注点应当是巨大的环系统,所以还是尽情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吧。&br&评论太多,所以我折叠了部分评论,当中以与本回答无关的评论为主。&br&原答案:&br&简单看了看,好像没有提到系外行星1SWASP J1407 b的。(多图预警)&br&就是这个:(此图来自网络)&br&&img src=&/272ccc29e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272ccc29e_r.jpg&&&br&&blockquote&天文学家探测到首个像土星一样拥有环状系统的太阳系外行星。这一光环十分巨大,如果“套”在土星上,我们会在夜晚看到比满月大数倍的光环。这一行星名为J1407b,距离地球420光年,围绕橙矮星J1407运转。它拥有30多个光环,光环总直径达1.2亿公里,是土星环的200多倍。&br&——百度百科&/blockquote&相信不少人对SpaceEngine这款软件再熟悉不过了,我试着找到了这颗行星所在的星系。&br&&img src=&/v2-fe1d925bbee5d98ed01d238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fe1d925bbee5d98ed01d238_r.png&&寄主恒星名为1SWASP J1407,属于橙矮星,光谱型K4 V,0.99倍太阳直径,0.9倍太阳质量,绝对星等6.81等,表面温度4126.9℃,自转周期24.137地球日,表面重力25.793g。此星系目前只发现一个行星。&br&接着咱们来看一看这颗特立独行的行星。&br&&img src=&/v2-daea03bb89b6d289bf02f528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daea03bb89b6d289bf02f528_r.png&&类型为气体巨行星,通过凌星法于2012年发现,10.139倍地球直径,20.023倍木星质量,轨道半长轴3.90天文单位,公转周期10.199地球年,自转周期7h23min27.91s,回归日7h23min30.11s,表面重力61.901g,表面温度308.47℃。&br&一起来欣赏一下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超级土星。&br&&img src=&/v2-5ab83f9e7d45ff1e2e2a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5ab83f9e7d45ff1e2e2a_r.png&&&img src=&/v2-d3dafab052fa41e9e64a00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d3dafab052fa41e9e64a00_r.png&&将时间快进到阳光正好将行星的影子投到环之外。&br&&img src=&/v2-250b373cc816deff85feb3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250b373cc816deff85feb3_r.png&&&img src=&/v2-8f72e9c23a7b4efbdc4b000c8a5c3a16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8f72e9c23a7b4efbdc4b000c8a5c3a16_r.png&&
后面的模拟图来自软件SpaceEngine,下载链接如下: 有不少网友认为行星的数据有问题,我参考了一下百度和维基,行星质量都相差无几,行星的尺寸有不一样的说法,所以可能存在问题。所有数据暂且搬运图中的数据。另:数据当中看起…
&b&2016年5月重要更新&/b&&br&&br&如果想要了解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可以参考我下面链接中的新回答,里面不仅仅包括具体的保险产品,还有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希望这帖子可以在知乎里让你一次性了解商业保险。本重疾回答多数内容也被重新编辑后放到这个新回答中。我更建议大家阅读下面这个链接里的回答,因为更全面。&br&&br&&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 李元霸的回答&/a&&br&&br&&br&当然您愿意,你也可以只看下面这个仅关于重疾的内容。&br&===========================================================&br&&b&原正文:&/b&&br&&br&&b&谢谢大家,我这一次更新的时候,赞3435,收藏5833......但是如果您现在才看到本回答,如果读完之后您觉得有用,请点赞吧,点赞比收藏可以让更多人能看到!要知道自诩作为资深保险从业者的我们平时为客户提供咨询业务的收费可一点也不便宜的哦&/b&&br&&br&按:本来下面这段话是打算放在文章最后的,但是由于太多人问了,我直接先拿到开头:&br&&br&&u&只要保障宣传里出现了“储蓄”、“满期金”、“每年返还”、“返本”、“不出事保费返还”等字样的重疾险产品,无论它是哪家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中资公司还是外资公司,甚至是香港的跨境地下保单,也无论它是过去还是未来推出的,无论宣传材料写的如何玄乎。除非您是那种平时只会存定期连余额宝这种最简单现金基金都不会用的人。否则,我一概不推荐大家买,一定不划算!一定不划算!一定不划算!(重要的事说三遍)概无例外!概无例外!概无例外!(重要的事再说三遍)&/u&&br&&br&这里才是原来正文开始:&br&&br&在考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简称“重疾险”)前,我建议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商业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一些背景。商业保险的范畴对应的是社保,但目前国内社保其实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疾病保险的。而即使在保险公司内部,除了少数几个部门的个别人员,也不是每个人完全弄得懂什么是商业保险的,更别说什么是重疾险了。&br&&br&&b&&u&1. 目前国内多数人重疾保障是不足的&/u&&/b&&br&&br&相对于定期寿险或者意外险等其他纯保障型产品,纯保障型的重疾险因为发生率相对较高,成本贵,因而保费会比较高。请先看一下您工作所在公司或单位是否为员工投保了员工保险福利计划,也就是商业性团体保险。如果就职所在公司或单位已为员工购买了商业团体保险,可以进一步看一下保障计划组合内是否有提供相关的重疾保障。&br&&br&但事实上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雇主,甚至是在知乎内备受吹捧的一些公司,为了省那一丁点人力成本是不投保团体保险的,即使投保了也保障不全(只保便宜的意外责任,但不保价格较贵的重疾乃至团体社保补充医疗)或者保障不足(比如重疾保额在5万以下)。其实为员工购买团体保险的费用与薪金支出这种相比其实很低很低,而且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抵税,但这是题外话了。&br&&br&&u&&b&2. 重疾产品的类型和重疾的定义&/b&&/u&&br&&br&可能各位看到市面上重疾险的时候都会看到“大病”、“保费返还”、“储蓄”等字眼,但对于精算人员来说,绝大多数重疾险按给付方式只分为两种:&br&&br&&b&提前给付型&/b&:重大疾病保险金与产品或产品组合里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险金责任共用保额,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个先发生就先赔保额,但&b&只赔付一次&/b&,赔付完之后,保单即终止失效,因此产品价格较额外给付的产品便宜。&br&&br&&b&额外给付型&/b&:只要发生重疾就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保额,保单继续有效,后续如果身故并且产品或产品组合里有提供身故责任的相关保险,再给付一次身故保险金,很明显由于它有&b&可能赔付两次&/b&(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赔一次),所以它的价格要比提前给付型产品要贵。&br&&br&除了上面说的给付方式,保险期间、缴费期间、保额、年龄、性别等的保险产品属性也会影响保费高低。比如保险期间短的肯定比长的价格通常要便宜,大家用常识推理就知道为什么了,这里就不作解释了。&br&&br&然后说一下什么是重疾保障,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简单来说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产品监管要求,能冠名重疾产品的保险产品必须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的重疾定义(见下链接)提供这6种保障:&b&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b&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命名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br&&br&&a href=&///?target=http%3A//www./zhuanti/zhongjixian/%25D6%25D8%25BC%25B2%25B2%25A1%25D7%25A8%25CC%25E2.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u&/span&&span class=&invisible&&anti/zhongjixian/%D6%D8%BC%B2%B2%A1%D7%A8%CC%E2.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为了避免消费者迷惑,保监会未来有可能会规定“重大疾病保险”更名为“危重疾病保险”,但保障内容其实是一样的。&br&&br&另外,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6种/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br&&br&很多公司甚至会提供甚至100种重疾的覆盖,这多数是在再保险公司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拓展,但对于99%的国人来说,遇到超过行业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保险公司推出这种产品更多是出于增加噱头的意思。&br&&br&&u&&b&3. 是否存在买了重疾险但是最后保险公司不赔的情况?&/b&&/u&&br&&br&知乎这里有无数朋友问我,是否会发生买了重疾险后保险公司以后不赔的情况。这种担心我能理解,毕竟目前保险业因为各种销售端问题产生了很多误导。&b&但只要是发生了符合行业重疾定义的重疾,无论你上网上购买还是通过保险代理人购买,除非发生像&/b&&b&投保时&/b&&b&故意隐瞒既往严重病史的情况,保险公司一定会理赔,概无例外。因为,重疾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达到这个定义的门槛是一定要赔的!&/b&&br&&br&还有请注意我反复强调理赔的基础是必须要符合行业标准的重疾定义以及保险条款的定义(针对25种重疾以外的疾病)。如果没达到标准,保险公司是不可能赔的。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如果连“程度很轻的重疾”都要赔,重疾产品的价格就会非常高了。&br&&br&为了进一步说明,我来说一个常见的误区:绝大多数重疾保险是不保障原位癌的。这在重疾标准定义里已经详细指出了。原位癌虽然带个癌字,但多数可以治好,严格意义不属于恶性肿瘤,不能威胁人的生命,治疗成本也在大多数人接受范围内。从成本考虑,一般重疾险是不包括这个责任的,但有些保险公司的有些产品也会把原位癌等“轻度重大疾病”加到保险责任里作为市场细分,保费自然会贵相应提高。&br&&br&其实,市面上绝大多数重疾险后面还有再保险公司参与分保,&b&再保险公司也会掏钱的好么&/b&。有时候保险公司更愿意赔,反正后面有人兜着,又不是大头部分它掏钱,它也是付过再保险费的好么。所以,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概率以我这么多年所见实际为0。&br&&br&&u&&b&4. 重疾险应该买多少保额?以及我的推荐产品&/b&&/u&&br&&br&根据我们医学专家的建议和理赔经验,建议重疾保额最好能在50万元人民币,一般重疾治疗整体费用大致在30万-50万左右(我们的医学专家说的很直接:50万都治不好,人也快完蛋了,不要再浪费钱了)。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可以买更高的保额,比如到100万,这样对患病期间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补贴(比如:患病的父亲仍然能资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br&&br&不过,投保超过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多数保险公司都会要求体检,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风险控制(保险术语:选择/selection,评估你是否“值”那么多保额、是否需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加费)&br&&br&=========以下是2014年11月之前第一次回答时的推荐,现在不推荐了============&br&&i&最后自诩并臭屁一下,作为业内资深人士,我就直接推荐市面两款比较便宜的重疾产品,可能还有比他们更便宜的,但这两家的这两个产品综合来说我目前非常推荐的:&br&&br&泰康人寿的泰康e生健康重大疾病保障计划(终身保障;身故+提前给付重疾)&br&&a href=&///?target=http%3A///ecs/EstablishSession%3Fprocessorid%3DeciFlow%26flowid%3D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alth/ehealth&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人保寿险的&a href=&///?target=http%3A///product/health/detal-121.html%3Fpv%3D1%7E398%7E763_741_6_E%7EInsurantDate_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保寿险精心优选定期寿险&i class=&icon-external&&&/i&&/a&(定期保障;身故+可选附加提前重疾)。不过吐槽一下这款人保寿的,只能中介渠道购买,购买体验很一般。但是幸好投保完成后的服务还是由人保寿负责。&br&&/i&==============以上是2014年11月之前的推荐,现在不推荐了=================&br&&br&&br&&b&以下是2015年我编辑之后唯二推荐的重疾&/b&&br&&br&第一款:弘康人寿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C款&br&&br&购买链接如右:&a href=&///?target=http%3A//www./newPage/product/RC031.j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弘康人寿&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保50种重大疾病,价格非常便宜,我非常推荐各位都购买。弘康虽然是本土小公司,大家可能会担心赔付的问题。但再说一遍,其实重疾保险的定义非常清晰,只要符合定义的重疾保险公司是不可能不赔的。&br&&br&为什么我推荐它?我推算了一下,中国(含香港、台湾)有商业保险史以来最便宜的重大疾病保险,没有之一。未来10年也可以预见是最便宜的重疾保障类保险。唯一不足的是它最长只能保障到70岁。对不起,这不是营销,它非常便宜,以至于我非常乐意免费为它打广告!如果需要重疾保障,我建议都可以买买买这个产品,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br&&br&缺点是目前只能在北京、河南和江苏投保。&br&&br&第二款是2014年双11阳光人寿推出的阳光关爱e生重大疾病保险系列,有A到D款,分别保癌症、6种核心重疾、25种标准重疾和42种扩展重疾。A到D款其实就是保障范围逐渐增大,由于费率低廉,建议直接买D款即可。&br&&br&购买链接如右:&a href=&///?target=http%3A///product/166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健康随心保重疾保障计划&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阳光这个虽然贵了点,但考虑阳光属于国内前十左右的大型险企,推荐给那些不放心小公司的朋友。并且投保城市比弘康的多不少。&br&&br&对于香港重疾产品费率的问题,评论中 &a data-hash=&e2b4ac412eb52a45a2095b& href=&///people/e2b4ac412eb52a45a2095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于东晖& data-hovercard=&p$b$e2b4ac412eb52a45a2095b&&@于东晖&/a& 朋友评论到&br&&blockquote&阳光这款产品如果单从价格来看确实不贵,至于有没有便宜到香港保险那个程度还得有更精确的数据来支持,因为从精算报告上看这款产品是按照3.5%的预定利率定价的,比2.5%预定利率的产品大概有20%的价格优惠幅度,但是一般香港产品是按照4%-5%的预定利率来定价,所以应该是更便宜才对。另外这款产品的观察期180天,有点长,而且这种保额递增的产品在投保的前两年相当于交了3倍保额的钱,但只能得到1倍与2倍的保障,万一出险得到的理赔金就会少几十万。所以看一款保险产品是否划算还要更多的从条款和保障责任出发,单纯价格比较不能涵盖所有的方面。当然如果有既便宜保障责任又好的产品是值得推荐的。&/blockquote&&br&我的回答是:&br&&br&确实香港可以采用更高的定价利率,以我经验普遍在4.3-4.5%。但是香港给代理人的佣金也是非常高的,甚至连5年期缴的首年直接佣金给超过100%保费的比比皆是,更别说续年了,这些都是打进保费成本内的(阳光人寿这4个产品声称无附加费用,无佣金)。另外对于等待期180天和首两年保障打折的问题,主要是保险公司针对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做出的自我保护,毕竟这款产品是免体检、网销并且除外责任与一般的7-9条不一样只有3条,我没有仔细看他们的精算报告,但是我相信在定价里面,他们已经考虑了免体检和首两年的因素,精算的均衡保费已经公平反应出承保的成本了,毕竟定价时乘以一个系数即可。&br&&br&以某人不才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两岸三地的保险产品,这款重疾在费率方面确实已经做到相对极致了(不是最极致,因为还有一点向下的空间,他们毕竟还留了一手)。&b&(这段话是我2014年11月写的,后来发售的弘康做到了更极致)&/b&&br&&br&&u&&b&5. 其他常见问题&/b&&/u&&br&&br&&b&文章结尾,再次提醒一下,保险产品形态不一样,保费会差很多,比较时不要光看着保额了。保险期间等条件也是决定保费大小的因素。&/b&&br&&br&对于一些朋友关心的重疾保障是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有必要买的问题,而是否老年人购买的必要性不大?其实随着年龄增长重疾风险是几何级数增长的,某些重疾如恶性肿瘤一定是年纪越大整体发生率越高。我随便找了几个重疾产品看了下定价发生率,80岁发生某个重疾的概率是30岁时候的90倍!对没错90倍!老年人高发的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这些都妥妥的重疾,而年轻人明显概率会小很多。&br&&br&买终身重疾也好,买保障一段时间的重疾也好,保险费率已经充分考虑并反映了这些成本了。多数长期险产品采用均衡保费定价方式,也就是你的保费不会随时间增长而增长,而是一开始就“平均好”,这样最大的优点是客户容易接受。如果您愿意花钱,买个终身重疾保障有何不好?&br&&br&而能说服我不买终身重疾的唯一理由是,保费太贵了。但没办法,终身重疾风险就是那么大,也就是一分钱一分货。投保重疾保障在任何年龄都是划算和必要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闲钱”去交保费...&br&&br&&b&文末声明,本人虽然从事保险业,但与本文提及任何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的保险产品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同时本文意见主张及产品推荐仅与本人个人立场有关,与供职单位及行业无关。最后,哥用不到做托哦~&/b&
2016年5月重要更新 如果想要了解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可以参考我下面链接中的新回答,里面不仅仅包括具体的保险产品,还有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希望这帖子可以在知乎里让你一次性了解商业保险。本重疾回答多数内容也被重新编辑后放到这个新回答中。我更建议大家…
&img src=&/50/6293fdab529ac9d5b51053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6293fdab529ac9d5b510534_r.jpg&&&p&题图又是来自百度,”精算”真是多得当年某位想到用日语里这个词作为中文翻译的前辈,要知道日语里我们现在中文说的精算或者actuarial science完全不是用”精算”这两个字,倒是很多国人看到这个词自然联想“精打细算“、“精确计算”诸如此类,觉得你精算师很牛逼了。&/p&&p&闲扯完好像没有什么用的知识,回到正题。&/p&&p&以下十个问题是在我知乎保险相关回答中评论或者私信里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整理了一下集中在本文中再次回答大家一次,希望能减少我的私信或者评论重复劳动的情况(然而估计并不会)。&/p&&p&如果您需要系统了解一下中国的保险业状况或者考虑为自己购买保险,请务必先阅读一下本人以下链接内的回答再考虑继续阅读本文,很多人阅读后反馈收获很大(嗯,我自卖自夸)。&br&&/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231&/span&&span class=&invisible&&639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p&&u&如果您已经阅读过我上面链接内的回答,您就可以开始看下面的内容了。以下涉及的保险如非特别说明都是指人身保险(即非财产险)。&/u&&br&&/p&&p&&b&第一个常见问题:“我现在购买的保险保额是50万元,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后如果考虑通胀这50万元是不是不值钱了,到时一点用都没有?”&/b&&br&&/p&&p&其实我为这个问题已经专门写过一个回答,当然知乎的页面结构似乎不太容易启发读者去作者的主页内看看是否有进一步相关的回答,而选择在我一些回答的评论内反复留言。&/p&&p&简单来说,保险公司已经在你购买保险当今这个时点,通过保单预定定价利率间接考虑了通胀的影响。比如30年后50万保额在你购买保险的这个时点是按照(打个比方)18万元的保额现值计算保费的,而计算今年保额50万元用的现值当然是50万元。50万元和18万元之间的差额你可以认为是保险公司通过预定利率间接为你考虑的通胀成本。&/p&&p&如果需要进一步理解,请点击下面的回答链接。&/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137&/span&&span class=&invisible&&883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p&另外,完全对冲通胀风险的保险产品乃至金融产品目前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通胀挂钩债券这种也都差那么点意思。&/p&&p&&b&第二个常见问题:&/b&&b&“我居住的城市是某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你推荐的保险不能购买,有没有其它推荐?”&/b&&br&&/p&&p&首先,如果你是指阳光那款产品(见本文第一个链接中回答长文的后半部分)的销售地问题,建议你用电脑打开链接看看,用手机打开的城市列表好像少了一截。&/p&&p&然后,很多“便宜”的保险产品由于风险控制的原因,主要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销售,因为这些地方的生活和医疗水平较高,同时人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政府部门或者医院等公立机构工作比较规范,保险公司各种风险控制手段和各种客户沟通比较容易在这些地方有效率地实施,自然风险相对较低了,能提供的产品价格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优惠。&/p&&p&但是像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虽然大家都说市场潜力巨大,但实际所谓的逆选择甚至骗保很多发生在这些地区(一线城市也有但比例相对少很多),而由于各种原因,保险公司无法控制这些恶意投保成本。比如,即使可能完全是自己问题也很容易激动说保险公司赖帐而上访,这种生意不是每个保险公司敢做的,即使敢做,保费其实也需要定贵点去承担这种额外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地方买不到便宜保险的原因。&/p&&p&&b&第三个常见问题:“我父母或者长辈今年50或60或70岁了,我非常想为他们投保,但你推荐的产品好像50岁以后就不能投保了,你有其他推荐吗?”&/b&&br&&/p&&p&我其实在别的回答里已经说过,无论从发生率角度还是出险后的沟通成本,老年人的保险风险相当大。老年人自身很难从统计学角度理解自身的风险如此巨大,比如,实际上保险行业的重疾标准发生率表70岁要比20-30岁的年轻人高几十倍,而他们一般最多自认为高个10倍已经了不起了。这样造成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女对老年人保险的保费有个错误感觉就是,你们保险产品贵得不合理,你保险公司是不是在坑我们?即使他们风险真的比他们能认知的要大很多。&/p&&p&保险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也是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纯粹的老年人产品从消费者最能直接感知的“保额保费比”来说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p&&p&而且保险公司和老年人的理赔纠纷中通常处于弱势位置,稍微在理赔处理上被误以为怠慢或者没达到某些预期就会有不利于保险公司的举动。PS,上访可不是他们唯一可能采取的举动哦。&/p&&p&所以保险公司很多不愿意开发销售这些纯粹的老年人产品,要么要求你必须从年轻点的时候就开始投保,才能保障后面老年时期的责任;要么在定价的时候加很多安全边际,去弥补可能的额外成本。&/p&&p&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产品自然和便宜就沾不上边了,我也就不推荐了。我也经常说,&u&对于老年人的保障,也许储蓄存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u&&/p&&p&&b&第四个常见问题:“你推荐的产品虽然很便宜,但是我有很小的甲状腺结节或乳腺增生或等等很常见的小毛病,如果投保你推荐的产品在填写健康问卷后我就无法通过投保流程被拒保了?”&/b&&br&&/p&&p&目前市面上最便宜或者说性价比最高的的人寿保险产品(不讨论团险)一般都是网上销售的,虽然网销产品投保流程相对简单,&u&但其实它的核保规则是保险公司所有渠道最严的&/u&。因为网销渠道历来是逆选择最严重的渠道,所谓“逆选择”的意思就是被保险人知道甚至感觉自己有一些不利情况,无论是否有主观意愿想故意隐瞒,可能都会想办法赶紧找个保险买一买,如果到时万一发现真有事,也能有机会找保险公司索赔(不管是否会真的成功)。&/p&&p&别看保险公司设定那么多风险控制措施,但真正实施起来,由于各种原因,能绕过的还真不少。保险公司即使有充分理由拒赔,有不少案子最后由于“维稳”或者需要维护品牌形象等原因,不该赔的也可能会赔。&/p&&p&为了防止这种额外成本,保险公司在设定网销保险的投保规则会非常严,他们会拒绝一些其他渠道可能会正常承保的业务,比如被保险人有很小很小的甲状腺结节,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控制承保业务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p&&p&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网销保险的保额也不会非常高,就是为了防止那些核保规则都无法拦住的逆选择风险进来后,保险公司在认栽的时候也不会栽地太惨。&/p&&p&所以便宜是有代价的,就是你要在保险公司眼里最大可能的(保险意义上)的健康!&/p&&p&&b&第五个常见问题:“请问你自己的商业保险配置是什么?”&/b&&/p&&p&嗯,作为一个精算从业人员,无论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一直被人问这个问题。其实在之前的live里我已经分享过一次,我的社保及车险以外的保险配置如下(车险尽量挑服务好的;因为可能有个人信息问题,我删除了我们工作单位为我购买的团体保险部分),是不是很简单?都是“纯保障型的”。&/p&&br&&img data-rawheight=&309& src=&/e7ff2fd832c811203acce_b.pn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7ff2fd832c811203acce_r.png&&由于我工作单位已经为我和我的家庭购买了不少我认为很充足的员工福利计划保障(商业团险),我其实自己额外购买的商业保险都是作为补充的,主要是为了如果以后我离开现在工作单位也能有一定保障。&p&以上保险配置只是一个给一线城市工作居住人们的投保参考范例,但并不是投保建议。每个人对自身风险的预期不同,请按自身情况谨慎考虑是否购买保险和购买哪种保险。&/p&&p&&b&第六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买保到60岁、70岁还是买保终身?”&/b&&br&&/p&&p&我本来以为这种问题的答案非常显而易见,就是:“保险时间越长肯定风险越高成本越大嘛,有钱的买保障时间长的,没钱的买保障时间短的。” 这还有什么好问的,这不是正常人都能想出来的答案么。&/p&&p&但偏偏就是我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竟然是我私信还有评论留言里问题种类能排前三的。&/p&&p&我仔细想了想,可能保险产品定价还是对一般人比较神秘,大家可能总是想买最划算的,可能在大家眼里保到60岁、70岁和保到终身(其实就是最多保至105岁,因为中国法定生命表里105岁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你即使那时还活着,保险公司或者至少在精算工作者眼里也当你死了,会赔你身故保险金)有一个才是最划算的,毕竟保险期间相差那么多。&/p&&p&其实保险公司在定价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不同缴费期限或者保险期间对应的发生率假设这些,其实几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费用假设会有一点差异,但水位是差不多的。正常公司同一个保险产品不会一个保险期间的会很便宜另一个则会很贵(不同产品间倒是经常会),从精算来说,他们都是一个相对价格水平上的。&/p&&p&所以说到最后,还是你有没有钱的问题。&/p&&b&第七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趸交保费也就是一次性交保费,还是比如分20年交好?”&/b&&br&&p&我的答案是,缴费期限选择越长越好,有二十年缴选20年,有三十年缴选30年。&/p&&p&但我放弃用什么见鬼的预定利率角度解释了,我换个直白点的。&/p&&p&打个比方,现在有一份20年保险期间的重疾险(限于长期险,每年续保保险也就是事实上的短期险不在讨论范围),缴费期间有趸交和20年交两种。大家应该知道,如果其他保险内容一样,趸交保费是要高于20年交的每期保费的。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趸交,然后他第一年就出事理赔了,而另外一个人选择了20年交,只交了1期保费,也在第一年出事理赔了。&/p&&p&虽然这两位朋友都享受到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但是后一位朋友省下了剩余19期未交的保费,就冲这种给你省保费的感觉,你们也一定要选期缴,有多长缴费期限就选多长缴费期限啊。&/p&&p&你们就这样认为好了,虽然其实我们精打细算师都是已经算好的。&/p&&b&第八个常见问题:“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保险姿势水平?”,这个似乎都是保险代理人问的。&/b&&br&&p&回顾我的保险知识累积过程,其实主要都是从精算考试复习以及精算实务工作中锻炼得到的,所以如果你们看过我的回答,估计你们也会感觉到我的内容很多是所谓的专业书或者培训材料里没看到过的。&/p&&p&那还用说么。&/p&&p&不然我来知乎回答来干啥,就是希望在保险业里最专业最技术的人和一般从业人员乃至普通老百姓架起一套沟通的桥梁,分享我的体会。这也是精算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之一。&/p&&p&当然,一般人是没必要学我们的,也就是真的感觉没有办法让你们提高姿势...因为,第一,精算师考试(国内叫水平测试)很难考,如果只是为了做保险销售,没有必要去考,浪费时间精力和钱;第二,即使你考了,如果你没在精算相关部门里工作个几年是无法参透精算考试和精算考试教材里说的那些东西的。&/p&&p&就算是精算专业科班出身的应届大学生在我们眼里也是纸上谈兵哦(当然他们到保险公司精算部工作个几年也会很有姿势了)&/p&&p&所以看我的知乎回答还是最好的方法。(卖瓜again)&/p&&b&第九个常见问题:“我想成为一个有道德感的保险代理人,我不想让别人说‘卖保险的都是骗子’,我只想为人们提供最优秀最符合他们要求的保险,请问我该怎么办?” 这个似乎也都是保险代理人问的。&/b&&br&&p&作为一个精算从业人员,我自认为中国目前最优秀的保险已经在本文第一个链接的回答里推荐了,如果你们要卖那些保险的话,你们是要饿死的...对,他们大部分几乎没有任何销售费用,你们是赚不了钱的。&/p&&p&其实,我一直认为保险代理人只要合理推荐了保险为投保人做出了合理的保险规划,是应该获得应得的佣金收入的。所谓合理的保险规划就是,你将保险计划中所有覆盖和不能覆盖的风险都解释给客户听了,客户也能在自愿的前提下了解了这些风险。&/p&&p&我在知乎写了那么久回答,我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的保险需求和认知能力是一样的(这不是废话么)。你别看我的一些回答有5k+赞、10k+赞,但是能转化成实际出单的,是不多的。我所谓那些目前中国最优秀的产品销量可能就是一些大公司产品的1%,对,1%。甚至在同一公司同一类型下,这些产品销量也可能不是最高的。&/p&&p&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是不来知乎但是他们也是有购买保险需求的,这就是你们发挥劳动和知识的时候了,而换回来的就是你们的收入,也就是佣金。&/p&&p&有时候我身边的亲戚朋友找我推荐保险,我好说歹说推荐了我说的那些保险,他们最后还是买了一份我看起来“性价比”糟糕的保险,真是不要以为谁都能拦住谁。而这就是你们的蓝海啊,有钱干嘛不去赚?学我来知乎答题?&/p&&b&最后一个常见问题:“你凭什么说某某保险是国内包括港澳台最便宜的”,少部分时候还会被追赠一句“你知道某某香港保险比国内好不知道要多少”。&/b&&br&&p&其实,我们精算从业人员比价的时候,不是学你们算个什么收益率的,或者保费保额比之类的再来比较的,我们其实也不太懂比较这些“指标”有什么意义...&/p&&p&而我们一般是直接建个数学模型来看的...&/p&&p&我们手上有常用的保险公司定价假设,包括什么死亡率重疾发生率什么的,各个保险公司之间虽然可能有差异,但整体水平可以从模型还有一些公开资料里面倒推出来一个范围。&/p&&p&因而我们能从模型里面直接计算这些保险保障能去到的最低成本。如果一个产品的毛保费,也就是你们要交的保费越接近这个最低成本,它就越便宜,在我眼里越值得推荐。&/p&&p&不要以为建模型很难,我们这种熟练工,只要不是精确的结果而只要大概的话,我们很多时候只要10分钟就可以判断出某个产品是“贵”还是“便宜”了(按我上面说的标准)。当然一般人即使把发生率放到你们眼前(比如中国生命表和重疾表在保监会官网搜一下就可以随便下载,都是国内重要的定价参考),你们即使是在读的精算专业学生也是很难准确使用的,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当然如果那么容易一眼给你们看出保险产品“贵”还是“便宜”,还要我们这些精打细算师作甚。&/p&&p&再说全世界的精算原理乃至保险产品开发原理是相似的,你们要知道,北美精算师和英国精算师认证可是受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认可哦,拿着那两证理论上全世界是可以随便找工作的(工资高低另说),所以我们也可以学我们那些在香港的FSA或FIA同行们倒推出香港那些保险产品有没有去到“极限”, but..&/p&&p&所以我每次说我推荐的保险很“便宜”而那些香港保险很“贵”的时候,你们猜到底是我说的呢还是我模型说的呢?&/p&&p&(完)&/p&
题图又是来自百度,”精算”真是多得当年某位想到用日语里这个词作为中文翻译的前辈,要知道日语里我们现在中文说的精算或者actuarial science完全不是用”精算”这两个字,倒是很多国人看到这个词自然联想“精打细算“、“精确计算”诸如此类,觉得你精算…
&p&&b&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b&&/p&&br&&p&&b&前言&/b&:我写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电视剧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知乎里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回答。&/p&&br&&p&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p&&br&&p&现在老百姓对商业保险乃至保险公司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我本来只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买回来一个篮球。篮球也许比西瓜贵,但这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意义。&/p&&br&&p&因此我专门写了以下回答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普通人乃至初级保险从业人员所有关于保险的问题。&/p&&br&&p&所以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p&&br&&p&&b&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b&&/p&&br&&p&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购买保险。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p&&br&&p&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别说知乎,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保险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p&&br&&p&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嗯,别打脸了)
&/p&&p&&b&&u&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写于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u&&/b&&/p&&p&&b&&u&我也会偶尔更新一下本文的内容,但无论怎么更新,本文的主基调是一直管用的。&/u&&/b&&/p&&img src=&/cec4eeeabd5eb_b.pn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4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p&&b&以下是正文:&/b& &/p&&p&-------------------------------------------------------------------------------------------------------------&/p&&br&&p&我知乎第一个赞同过千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a&里曾经明确推荐过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源源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保险方案是否更好。&/p&&br&&p&我实在诧异地很,我不都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了,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买保险。&/p&&br&&p&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人身保险里最简单的问题:&/p&&br&&p&保险中的“身故责任”分几种?&/p&&br&&p&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p&&br&&p&所以,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知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p&&br&&p&&u&&b&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保险监管&/b&。&/u&&/p&&br&&p&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样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走这种套路了。&/p&&img src=&/fd33b23ee4aebdbc486bc_b.pn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fd33b23ee4aebdbc486bc_r.png&&&br&&p&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p&&br&&p&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p&&br&&p&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365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p&&br&&p&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2016年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原谅我的拖延症...)。&/p&&p&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微信号的处女座关注者为了消掉未读提示而产生的点击。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新闻证监会官微里的浏览量可是保监会官微的20倍!从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间接推定每20个知道证监会存在的人里面才相应有1人知道还有保监会这种机构存在呢。&/p&&br&&p&&a href=&///?target=http%3A///r/LXWLkxHE4UyerVXw9y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LXWLkxH&/span&&span class=&invisible&&E4UyerVXw9y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img src=&/ebaf7285c0adbcb1235c_b.pn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ebaf7285c0adbcb1235c_r.png&&&br&&p&(题外话:我这里故意“黑”了一下保监会的官微,实际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叫“&b&保监微课堂&/b&”,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保险知识,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微信号都做得好,这在政府机构的微信号里是比较少见的,我建议大家都去关注,真能涨不少保险知识)&/p&&br&&p&保监会或者英文简写CIRC,全称“&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b&”,和证监会银监会一样都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但还是事业单位,而央行虽然是正部级单位,但实质是副国级部门)。&/p&&br&&p&&b&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b&也就是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购买销售消费理赔行为等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p&&br&&p&这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顶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以及保监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我们保险界常说的“天条”,在国内开展的每一项保险活动我们都是有法可依的。&/p&&br&&p&股灾之后盛传高层会将“一行三会”合并成立一个大监管,即使最后真的这样实施,保险监管毫无疑问也会是一个独立的职能。&/p&&br&&p&而我为什么要先谈保险监管?&/p&&br&&p&&b&因为从偿付能力监管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你们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b&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p&&br&&p&本来可以把上面那段第一句话中的“之一”去掉的,但采用相似监管原理的欧盟Solvency II经过多年扯皮后眼看就要被天朝的偿二代后发制人超车,吓得赶紧和我们同时在日实施,免得被我们抢去全球第一的美誉。&/p&&br&&p&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注:不读克洛斯,读c罗斯,官方发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b&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b&。&/p&&br&&p&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阪神大地震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p&&br&&p&如果把中国的C-ROSS或欧盟的Solvency II比作Windows 10(当然Solvency II允许欧洲保险公司使用监管批准的内部模型而非标准模型以更好的反映自身风险,这也许再”高级“一点),那么目前美国使用的RBC保险监管架构差不多就是Windows 2000最多带个SP4,采用RBC类似架构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也正在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准备监管更新中,但从安装进度条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咱们啦!&/p&&br&&p&&b&所以,不要提到中国金融业总觉得我们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在什么纽约伦敦面前我们抬不起头,我们金融业也是有领先全球的时候!&/b&(此处应给中国保监会掌声)&/p&&br&&p&对了,全球银行业最新的监管架构巴塞尔3协议,即使在监管如此强势的中国,也得到2018年才能全面实施。我们的C-ROSS和Solvency II差不多可以认为是保险业版本的巴塞尔2.9,可是早整整两年哦。&/p&&br&&p&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的计算结果要不低于150%,这里每个项目都会牵扯复杂的算法。如果计算结果低于150%,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因为贵司已经唤醒保监会的盯梢属性,自己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尽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档安全线100%。否则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采取可行方法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增资、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卖出占用最低资本过高的资产比如创业板股票等等等等等。&/p&&br&&p&国内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信息可以通过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或各保险公司的官网信息披露栏目查阅,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也属于重要的偿二代监管环节。&/p&&br&&p&看到这里,你肯定要说:贵国这种官僚机构,尼玛吹的都好听,实际做起来还不是一坨屎。&/p&&br&&p&那我还要告诉你,执行起来也不会是屎。&b&因为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计算由精算人员专门负责,这就是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合规性和专业性。&/b&&/p&&br&&p&在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工作及其他精算相关工作(如产品定价等)全部由精算人员执行,相关工作报告得到总精算师审阅并签名同意后还需要按期上报监管。这些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保监会相关规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责任,不是随便张三李四都能去干的(其他金融机构倒是可以)。&/p&&br&&p&为了保证专业性,包括总精算师在内的精算工作人员都需要通过一定科目的精算师考试并力求获得精算师认证。就专业认证难度来说,你们可要知道考出一个FSA(北美精算师认证)的时间平均是考出CFA时间的三倍。而精算师认证中的神经病,FIA(英国精算师认证)更是普遍认为难度是FSA的两倍!如此艰难的精算师考试就是为了确保精算人员能具备合格充足的专业知识以解决各种实务问题。即使考试通过,每年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继续教育以保证精算师紧跟最新的精算技术和保险监管发展。&/p&&br&&p&你这时又嘀咕了,不就考试难一点么,高分低能的人多得是。不、不、不,你们太小看精算师的工作了,一个精算工作者接受保监会、中国精算师协会和公司管理层三重监督三重压力不说。&b&在中国,总精算师是一个如此变态的职业,监管机构有权力是可以终身追究你曾经的工作错误的!whenever and wherever you are. &/b&&/p&&p&对的,精算师中的佼佼者,各保险公司的总精算师是有可能被终身找茬的。要是你知道你有可能快退休了竟然还要为某一份20年前在某个老东家签的精算报告挨处罚,你想想平时该有多大压力啊。老板都有如此压力了,下面做小的还不加倍奉还么?&/p&&br&&p&因此,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执行人员来看,中国保险公司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是非常可靠安全的。&/p&&br&&p&甚至,大家可能已经听说了我今年更新此文时发生的一个新闻:保监会前主席因为某些问题被撤下。但是,即使这样之后,保险监管仍然在有效运行。这就一定程度再次证明这个监管体制是可以独立于任何人可靠运行的。&/p&&br&&p&但我知道你们肯定不想听这些有的没的,你们就是想知道,如果万一,如果万一保我保单的保险公司真的倒闭了怎么办?&/p&&br&&p&这里需要重点澄清,你们可能经常听到一些保险代理人常说的中国保险公司不会破产这其实是错的!,&b&因为根据我国保险法,中国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b&&/p&&br&&p&&u&&b&但如果真有保险公司破产,我们还有保险保障基金来保证保险你的保单安全!&/b&&/u&&/p&&br&&p&这里还要特别特别提醒一句,在中国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一定代表保险公司会倒闭。新闻里面偶尔出现几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在业内不算大新闻,实际上在起稿写这篇文章的2016年1季度末甚至有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对的,是负数,也就是技术上来说,资不抵债。但是再提醒一次,即使这几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负数,在中国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他们这些保险公司离真正意义的破产还是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远了。因为能开保险公司的股东们都不缺钱,还有那些觊觎保险公司牌照的人想借机掺和的也不缺钱,随时可以注资。&/p&&br&&p&说回万一保险公司走到破产这一步怎么办。汇金公司你们肯定知道,牛逼吧?证金公司你们肯定也知道,虽然傻逼但还是牛逼吧?中国还有一个与这些不同类型但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稳定的东西,由保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这个中保基金或保险保障基金前身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实际是我国金融业第一个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p&&br&&p&在极端的情况下,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b&保监会可以指定已经破产的保险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单及其保单准备金转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b&。同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p&&blockquote& 第二十一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blockquote&&br&&p&这个救助标准你们满意吗?我觉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萨一样。&/p&&br&&p&而且,你可是要知道中国银行业同类型的保障机制 - 存款保险2015年才正式实施,每个账户赔偿50万封顶。而在无数人觉得买保险要比在国内好的香港,从2001年提议成立和我们类似的保单持有人保障基金(PPF)至今(请不要和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混淆,不是一样东西),事实上还处于纸上阶段。而且鉴于目前香港立法会的特殊情况,我觉得未来5年正式推出这个东西都非常难。也就是香港目前是没有像内地这种保险公司破产消费者经济救助体系的。&/p&&br&&p&救助破产保险公司并不是保险保障基金唯一用途,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p&&blockquote&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blockquote&&br&&p&直到目前为止,保险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过两次,都是为了舒缓保险公司的经营乱状。这个经营乱状主要是因为这两公司实际控制人各种作死。一次是为了新华保险,另一次是为了中华保险。这两次出手后保金最终都全身而退,这两家公司现在也恢复了正常经营。新华保险甚至在保金退出后成功上市,成为现在A股仅有的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之一。&/p&&br&&p&所以有人说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其实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才是。&/p&&br&&p&现在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将近700亿了(16年首次撰写本回答时),主要来源于各位购买商业保险时候的保费会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将会用来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别觉得700亿少,其实非常多了!新华保险就是一个巨无霸,保金当年照样能救。再多说一句,保金前几年都觉得自己钱太多,觉得现在自己的钱足够罩你们了,因此还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费的缴纳比例。&/p&&br&&p&说到现在,你们对你们买的保单感到放心了么?&/p&&br&&p&然而,然而,偿付能力的先进性、精算师的专业性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都不是我要放的终极大招。我先卖个关子,你们现在应该对于“我买的保单安不安全,最后能不能赔”这个话题有点认知疲劳了,我后面再放终极大招。&/p&&br&&p&我现在先切换一下,&b&&u&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保险公司。&/u&&/b&&/p&&br&&p&什么?卖保单给你的就是保险公司?&/p&&br&&p&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你要经营保险业务,你如果要卖保单给自然人或企业,根据保险法,&b&你必须持有保监会批准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并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p&&br&&p&&b&再跟我念一遍,在中国不是阿猫阿狗可以卖保险的,你必须有牌照!牌照!牌照!而且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p&&br&&p&大家如果在携程买过机票,也许买过那些搭售航意险的机票套餐,这些航意险背后就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携程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p&&br&&p&大家如果在淘宝买过东西,付款的时候有个选项是问你要不要退运险,那么这个退运险背后也对应一个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淘宝不是承保人,背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承保人。&/p&&br&&p&国外保险公司来到国内想卖保险也得拿牌照,比如英国保诚在中国与中信集团各出50%股份成立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的保险牌照才被允许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p&&br&&p&国内根据保险业务类别一共有4种牌照: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和财产险。其中前3种牌照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经营范围实际是重叠的,所以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即人身险牌照。&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只分为两种:寿险(说人身险、人寿保险也是一个意思)公司和财险公司。&/b&&/p&&br&&p&精算实际也对应分为寿险精算和财险精算。保监会也分别有人身险监管处和财产险监管处监管这两种市场。&/p&&br&&p&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中国平安”旗下有非常多的业务,其中由“平安保险”负责集团的保险业务,而平安保险实际再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保险子公司负责。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中国平安一共有持有4块牌照经营保险业务。每家子公司都需单独接受偿付能力监管,集团还有总的偿付能力监管。&/p&&br&&p&如果你买了平安的车险,那一定是“平安财险”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财产险牌照,你保险合同上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u&财产险&/u&股份有限公司”的;如果你买了平安的重疾险保单,那一定是“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平安养老”主要是团险业务,为方便讨论这里暂时忽略它俩,后面会说什么是团险业务)给你发的保单,因为它持有人身险牌照,你保险合同敲的合同章肯定是“中国平安&u&人寿保险&/u&股份有限公司”。&/p&&br&&p&所以你买了车险要理赔,冤有头债有主,肯定是找“平安财险”索赔,即使你找“平安人寿”,虽然他们都是“中国平安”旗下的,但肯定是不会理你的。&/p&&br&&p&但是财产险公司经营范围有一个特例,就是允许经营短期(即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下)人身险业务,这是和人寿保险公司经营范围重叠的,但一般来说财险公司因为管理因素很少会把这种短期人身险业务作为自己的业务主力,所以大家购买人身险还是会去寿险公司。&/p&&br&&p&当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只有一块保险业务牌照,要么经营人身险,要么经营财产险。&/p&&br&&p&我还特别提到了&b&保险公司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b&,这是因为受益于目前什么都要互联网一把,网上现在出现很多所谓的互助保险、众筹保险、抱团保险等等,打的都是更便宜跟方便的保险的口号。&/p&&br&&p&然而,网上互助保险很多都是冒名相互保险,这些组织全部都不接受偿付能力监督,差不多是野鸡P2P之于银行的区别。他们不接受偿付能力督导意味着如果你上错了类似e租宝这类型的坑,或者到最后发生理赔他们没钱赔给你,我上面和你们说的偿付能力监管、保险保障基金还有那些精算师们都不能在你被坑的时候帮你一把。你只能找个地方拉横幅申冤去了。需要注意保监会是允许设立相互保险的,截至2016年10月,保监会也只是批筹了三家相互保险,包括马云的信美相互,但是这些相互保险是必须接受偿付能力监管的!&/p&&br&&p&&b&&u&保险公司牌照是稀缺资源&/u&&/b&&/p&&br&&p&我意思就是想说保险公司牌照可值钱了!特别是寿险公司的。&/p&&br&&p&尤其多得安邦保险、前海人寿等在二级市场和海外并购上屡屡弄个大新闻,让大家知道了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各种妙用。据说各种在保监会排队等批牌照的公司目前超过了100家!(17年更新:安邦和前海弄出的大新闻实在有点大,所以现在牌照更不好批了)&/p&&br&&p&但是,保监会对新保险公司批筹一直持非常审慎态度。一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虽然保险法规定至少要有2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但现实中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而即使这20亿元不是问题,如果出资股东背景鱼龙混杂,那拿牌照一样不会是容易事。&/p&&br&&p&&b&&u&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什么?&/u&&/b&&/p&&br&&p&赚钱,再说一遍,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股东掏钱出来开保险公司都是为了要赚钱的!&/p&&br&&p&&b&&u&为什么要买保险?&/u&&/b&&/p&&br&&p&购买保险是为了减少预期以外的事件对被保险人的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为受益人提供经济补偿减轻负担。也就是,&b&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就是被保险人通过缴纳保费换取未来财务状况更大的确定性。&/b&&/p&&br&&p&打个比方,没买保险前,你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是 [-50万元, 200万元],有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各种财富损失,比如家里大火,比如治病过程中支付的高额医疗费用;而通过购买保险,你的未来财富现值的范围可能变成[80万, 190万],虽然最大值因为要交保费而变小了,但是更加确定了(这个例子中波动范围从250万缩小到110万,所以未来更确定了,当然我这里举例简化了很多统计学上的东西,大家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就好)。&/p&&br&&p&&b&&u&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社保有什么区别?&/u&&/b&&/p&&br&&p&虽然都有保险两字,但压根是两个世界的东西。&/p&&br&&p&社会保险包括常说的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保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收入来自于政府税收等财政收入的再分配和参保人的社保缴费。社保当年即使有结余,也会滚存到下年继续使用。&/p&&br&&p&广义的社保还包括新农合、大病医保、个别地方政府特有的公共保险项目、部分政企合作的保险项目,如目前深圳社保委托平安养老承保的全市居民重疾保险等等。&/p&&br&&p&而保险公司同样能提供商业性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保障,并且还能提供更广的保险项目。&/p&&br&&p&保险公司的收入来自于投保人购买相关险种的保费和相关保费产生的投资收入。还有,上面说了,保险公司要赚钱,今年赚到的钱是不会送给投保人的(各年度间利润平滑或留作他用除外)都要当年瓜分掉的。&/p&&br&&p&举个例子:社保中的医疗保险目标是尽可能让所有老百姓获得平均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从成本考虑肯定不能做到对任何病都用最好的医疗方法最好的药去治疗,这样高的要求没有一个国家的财政是能负担的起的;而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被保险人还能进一步享受社保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报销甚至私立昂贵医院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是社保无法提供的。&/p&&br&&p&&b&&u&那么中国现在有哪些保险公司呢?保险公司是如何命名的?&/u&&/b&&/p&&br&&p&截止2016年4月,中国实际有76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含人寿保险、健康险、养老险公司)和75家财产险公司合法经营。因为每家公司必须定时向保监会报送统计数据,具体名录可以侧面通过保费收入统计表来了解:&/p&&br&&p&人身险公司名录:&a href=&///?target=http%3A//www./web/site0/tab5179/info402408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i class=&icon-external&&&/i&&/a&&/p&&p&财产险公司名录:&a href=&///?target=http%3A//www./web/site0/tab5179/info402408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月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这个“名录”是一直更新的,有兴趣可以点上面链接进去换个最新时间统计看看。&/p&&br&&p&上面名录里随便找几个名字,比如:泰康&b&人寿保险&/b&股份有限公司,比如天安&b&财产保险&/b&股份有限公司。我们业内一般会简称为XX&b&人寿&/b&或者YY&b&财险&/b&,但偶尔有些特别的比如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只卖寿险,但根据传统更喜欢简称新华保险,即ZZ&b&保险&/b&。&/p&&br&&p&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些都是大公司,营销员众多,要么请姚明葛优做广告,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名字,但是更多的公司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从未听闻。&/p&&br&&p&只要在上述网页中搜索相关名字(Ctrl+F即可),能搜到的都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险公司,他们卖给你的保单也就是合法合规接受监管的保单。&/p&&br&&p&再看看网销保险平台做的比较好的首富网,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得清清楚楚,说实话,很多保险销售网站连寿险和财产险都没区分清楚就来卖保险了。我尤其要提醒大家注意下图最下面的“代理经纪”。&/p&&img src=&/688405fba435a89d5ce2fe1b3a7a0337_b.pn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688405fba435a89d5ce2fe1b3a7a0337_r.png&&&br&&p&代理经纪即保险经纪,他们其实是一个中介,只是保险公司众多销售渠道的一种,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本身是没有承保资格也不需要接受偿付能力监管。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的差异,差不多就和链家地产和万科地产的区别一样,虽然品牌里面都有地产两字,但是链家地产只是中介。&/p&&br&&p&很多时候宣传上他们经常“故意”省略“经纪”两字,让投保人误以为他们也是保险公司。但是他们以中介销售费用为生,不承保你的风险。&/p&&br&&p&&b&&u&这里我们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保险的销售渠道&/u&&/b&&/p&&br&&p&(为了方便讨论,我的这篇回答从现在开始会集中讨论和自然人更相关的人身险产品。财产险由于国内主要与个人相关的就是车险为主,车险除了保障更是买服务,而车险价格有监管指导价格而且已经竞争白热化了,没啥好说的了。不过我会在后文中为大家介绍一款必买的除了车险以外的财产险产品)&/p&&br&&p&刚才说了保险经纪其实是销售渠道的一种,其他销售渠道常见的还包括:&/p&&br&&p&保险代理人(阿姨,这里有份儿童教育金非常适合你小孩)&/p&&p&银行柜台(您存这个利率更高)&/p&&p&电话销售(您好,我工号是,今天给您打电话是为了...)&/p&&p&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淘宝、京东等)&/p&&p&团体保险(各个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商业保险福利计划)&/p&&p&保险公司官网销售(比如平安的官网)等等。&/p&&br&&p&某些公司会侧重某种渠道,如友邦保险的代理人;某些公司会在所有渠道尝试开展业务。这取决于公司的销售策略,但并不是说某个渠道卖的保险一定会比另外一个渠道的更好。&/p&&br&&p&而对于保监会分类或者精算人员设计产品来说,&b&大渠道只有两种: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b&。&/p&&br&&p&团体保险理论上只能销售给三个人或以上的团体,所有团险以外的业务都是个险业务,也就是你刚才看了那么多代理人、银行、电销、网销渠道其实卖的都是个险产品。&/p&&br&&p&&b&&u&说完保险渠道,我们再说说保险产品&/u&&/b&&/p&&br&&p&我把上面首富网保险频道的贴图裁一下再贴一次,:&/p&&img src=&/02cb993686bfdffa5c2b_b.png& data-rawwidth=&183& data-rawheight=&1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3&&&p&对的,在专业人员眼里,&b&人身险产品按照保险责任只分为三种: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b&。&/p&&br&&p&再按上一节说的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区分就一共有6种大类的保险:团体寿险、团体健康险、团体意外险、个人寿险、个人健康险和个人意外险。&/p&&br&&p&比如:&/p&&br&&p&你们工作单位帮你们买了航空意外保障属于:团体意外险中的交通意外保险&/p&&p&你帮你的小孩买了重大疾病保障属于:个人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p&&p&你帮你太太买的身故保障:个人寿险中的定期寿险、两全保险或终身寿险等(这三种都能提供身故保障)&/p&&br&&p&保险责任还有很多很多类型,但是都能分到上述三种保险责任类型和两大渠道当中。有些产品可以同时提供多项责任,比如不少重大疾病保险可以同时提供身故和重疾责任。但是通常来说,保险公司为了方便产品管理,多数保险产品只会包含一种类型的保险责任。&/p&&br&&p&再说到某个具体产品,&b&我国保险产品是有命名规则的,大致为:保险公司名称 + 可选的吉庆名字 + 具体保险类型。&/b&&/p&&br&&p&请注意吉庆名字纯粹就是为了产品叫起来好听,没有其他用途。&/p&&br&&p&下面以平安人寿这几年卖的最火的平安福来给大家进一步说明(注意我不是安利你们平安福...这里只是用来说明保险产品命名问题)。(图片来源百度)&/p&&img src=&/807d43c360d51eb4e118d20c7a64650d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807d43c360d51eb4e118d20c7a64650d_r.jpg&&&br&&p&上面这个平安福保险计划由:&/p&&br&&p&(1)平安平安福终身寿险(主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终身寿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寿险中的终身寿险)&/p&&br&&p&(2)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2014)(附加险,前两字“平安”即代表命名公式里面的保险公司名称、“附加”代表是附加险、“平安福”代表吉庆名字、“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代表这产品为个人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险金给付形式是提前给付、“2014”代表2014年开发版本,2014也不代表啥,不一定保障内容就没有2016的新,也纯粹就是个命名后缀)&/p&&br&&p&除了了平安福主险和附加重疾险外还有6个附加险,从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保障内容是什么,不再赘述。&/p&&br&&p&所以当大家购买什么什么保险计划时,请记住所有保险计划都是有不同保险产品组成的,无论如何设计搭配,他们的最基本的组成就是各个保险产品。&/p&&br&&p&&u&&b&主险和附加险有什么区别?&/b&&/u&&/p&&br&&p&在个险产品范畴,主险通常单件保费较高,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保费中所含的费用可以打的比较高,可以单独销售。附加险保费通常比较低,如果单独销售不太能支撑业务开展成本,因此通常采用与主险搭售的形式。&/p&&br&&p&&b&&u&那么保险产品到底是如何定价的呢?精算师们是如何计算保费的呢?保险公司如何赚钱的呢?&/u&&/b&&/p&&br&&p&所谓保险产品定价就是如何计算保费的,但是这行当光精算师考试就要花大概2门大科目去测试掌握情况,再加上实务工作中还有无数种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教到的情况,我肯定是没有办法在一篇短短的知乎回答中和你们说清楚的。&/p&&br&&p&但是我可以从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你们间接地说说保险公司的定价原理。&b&保险公司有三个利润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差:死差(发生率差)、利差、费差。&/b&&/p&&br&&p&用一些极其简化的例子和你们说一下三差,请注意我们实际工作中定价产品会远复杂于这些例子,千万不要说是精算师随便拍脑袋就能算出来的...&/p&&br&&p&&b&死差:&/b&比如保险公司设计某款寿险产品的时候预期每1000人中有10人死亡(所谓的预定发生率),但是最后只有7人死亡,那么少发生的3个人死亡带来的死亡成本减少就是死差益,反之就是死差损。&/p&&br&&p&根据产品不同,目前国内人身险产品常用的定价参考包括最常用的法定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最新的版生命表预计将会在今年(2016年)下半年应用)、《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也包括再保险公司提供的发生率和保险公司的自身承保经验。&/p&&br&&p&&b&利差&/b&:保险产品的保费都有一个定价利率,打个比方是3.5%(所谓的预定利率),但是实际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后获得的回报是4%,那么4%-3.5%=0.5%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损。&/p&&br&&p&这里特别插一句,由于财险公司多数都是短期险产品(保险期间1年期或以下),利差影响不会非常明显,但是对于寿险公司动辄数十年的保单,利差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影响会非常大。学过一些基本金融知识的人肯定知道,即使每年只相差0.5%的复利,在几十年的跨度下差别也是惊人的。&/p&&br&&p&&b&费差&/b&:如果保险公司运营一个保险产品预计发生100万的费用(所谓的预定费用率),但是最后只付出了80万费用,那么这20万块省下来的钱就是费差益,反之就是费差损。&/p&&br&&p&&b&这三差之和就是某个保险产品为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当然,如果这个产品是分红险,那么这些利润的一定比例也会作为红利支付给保单持有人,这也是你们买分红险时看到所谓红利演示里面的最后真正能到手的红利实际来源)。&/b&&/p&&br&&p&你们读到这里,我提个问题,你们猜猜目前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来自于三差中的哪差呢?(请再次注意我的讨论范围已经缩小到寿险公司了)&/p&&br&&p&你肯定会说,保险公司嘛,肯定是赚保险事故发生的比预期少咯。&/p&&br&&p&错!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利差,而且是大头!!!其次是死差!最后才是费差,而且很多公司其实是费差损!&/p&&br&&p&这是因为目前死差的根源,比如死亡率或者波动稍微高一点的重大疾病发生率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其实都相对比较稳定了,保险公司能很好预期实际发生的概率和预期发生的概率不会相差非常大。而且,保险公司经常会把这些发生率风险通过再保险安排转移给再保险公司(&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69&/span&&span class=&invisible&&525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能进一步减少死差的波动。&/p&&br&&p&还有,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保险公司销售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储蓄性产品”,储蓄性产品的风险保额比较低,打个比方,可以简单认为,1000元保费只能买回来1200元保额,因为保费的大头,比如其中的900块都要用于投资给你带来投资收益的,而只有50块才是为你带来真正的保险保障,那么丁点保费占比可想而知死差贡献有多少。&/p&&br&&p&而现在市场实际又以“储蓄性产品”为主,因此利差对保险公司利润的贡献非常大。&/p&&br&&p&&u&&b&我其实想从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带出的一个话题,现在既然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了,那么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会不会故意不赔?&/b&&/u&&/p&&br&&p&&b&我这里先要抛出一个观点: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b&&/p&&br&&p&看到这里,你们心情肯定是这样的。&/p&&img src=&/d6bc1b20d9_b.png&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d6bc1b20d9_r.png&&&br&&p&有道是“一人卖保险,全家是骗子”(又经评论中读者指正,可能是“全家不要脸”),这个大家耳熟能详,我也知道。&/p&&br&&p&翻了一下本问题下的其他回答,有不少也是埋怨中国保险公司理赔太差,甚至同样一个保险责任(比如旅行中的境外救援、癌症理赔),同一个保险集团下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子公司竟然还有两种赔款处理手法等等。&/p&&br&&p&但我刚才不是说了,现在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都来自于投资收益了,我“故意”少赔一百单可能比我把收益率做上去0.01%都不如。我冒着被你们上访、拉横幅、涂鸦、责骂、殴打、砸营业部等等风险,就为了省那么点钱,有必要么?&/p&&br&&p&而且现在一个风险管理良好的保险公司都会为自己的承保风险进行周全的再保险安排,&b&很多时候理赔的大头是背后的再保险公司兜底,又不是保险公司掏钱,为了更好的知名度,我还乐意赔呢&/b&。&/p&&br&&p&&b&所以我要和各位知乎朋友认真的说:&/b&&/p&&br&&p&&b&&u&只要符合保险条款中保险事故定义的理赔,无论你买的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保单,保险公司一定会赔,槪无例外。各地保监局也会提供消费者保护机制,你们可以上保监会官网查找您居住所在地保监局的联系方式,在有纠纷的时候,这个是比直接找保险公司客服更管用的方法。&/u&&/b&&/p&&br&&p&但是,还是请注意&u&你的理赔必须符合保险条款定义&/u&。比如你不能拿原位癌的诊断证明去找重大疾病保险索赔,因为重大疾病保险中恶性肿瘤的定义已经明确将原位癌排除在外了。精算定价时,你的保费也不包括原位癌的发生率。市场上有额外保原位癌的重大疾病保险,但是保费肯定会更高,一分价钱一分货。&/p&&br&&p&很多人觉得诸如重大疾病保险中的定义实在“繁琐冗长”,但是正是因为“繁琐冗长”,才能保证疾病的可量化性,大家才能在实务中进行鉴定操作,进一步统计出发生率进行保险产品的定价。像&b&重大疾病中的最基本的25种重疾的定义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发布的,并不是某家保险公司随随便便说了算的。&/b&&/p&&br&&p&索赔“不符合保险条款定义”是保险公司最经常做出的拒赔理由,也正是这种“拒赔”经常莫名造成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形象。拜托,是你们不仔细看合同好么。你们都付了那么大笔保费了,为啥保险合同不仔细看看呢!&/p&&br&&p&看不懂?我教你们一个看保险条款的窍门,很简单,&b&就看保险条款里“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那两节即可&/b&,任何保险公司任何保险合同都有这两节。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们精算工作者做定价的时候一般只看这两节就够了。&/p&&br&&p&&u&&b&但是如果你有一天真的碰到保险事故,而你还是觉得保险公司“故意不赔”,你该怎么办?&/b&&/u&&/p&&br&&p&还记得前面我还留了一个终极大招没放吗?&/p&&br&&p&这里要用一个道德风险的案例展开下去:&/p&&br&&p&这几年保险公司接到不少很特别的索赔,当然由于保密的原因我无法进一步透露具体信息。这些索赔不少都是同一被保险人先在十几家不同保险公司投保某个特定保险产品责任,虽然每家公司买的不多,但是总保额合计非常高,而保险公司之间目前没有系统性的大额保单信息共享机制,这些人投保时也不能有效监测警示做到有效拒保,然后被保险人买完保险后不久就“出险”挂了。&/p&&br&&p&骗保不要紧,各保险公司的核赔人员也不是吃素的,出事后的理赔调查结果显示出险经过疑点重重,最后联合拒赔了。可事情远没有那么容易结束,人家家属上访了,各种花样迭出的闹。咋办?&/p&&br&&p&我们天朝下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以维稳为第一要义啊,在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利益冲突时,监管明显“偏袒”投保人 / 被保险人。“保险公司有钱,赶紧息事宁人”,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也不管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p&&br&&p&虽说死差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也不希望它变成主要亏损来源吧。&/p&&br&&p&我说的这种案例不是个案,每年发生非常多,我甚至估计目前保险公司5-10%的赔款都和这种所谓合同条款定义外的理赔有关,所以这就是我说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的原因了,谁叫你被认为要有社会责任感呢。&/p&&br&&p&记住,在中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机会更大,不管你是装哭还是真的哭。对于中国的保险消费者,这就是中国远远胜于其他国家的地方。&b&在这么对被保险人有利的监管制度下,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中国的保险呢?&/b&&/p&&br&&p&WTF,读到这里如果还有人要和我讨论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香港)监管制度比中国大陆先进,他们的保险更让人放心,麻烦你先去撒泡尿当镜子照照好么?&/p&&br&&p&&b&&u&说完理赔的问题,我们再说说投保的问题。&/u&&/b&&/p&&br&&p&要先给大家说一个概念,&b&商业保险承保的基本原则是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是健康体或标准体。&/b&&/p&&br&&p&这个健康指的是保险意义上的健康,不是医学上的健康。我们&b&保险产品定价的其中一个最基本假设就是被保险人在投保那一刻是一个健康的人。&/b&&/p&&br&&p&如果大家投保过商业保险,肯定遇到过要填写健康问卷,比如询问你的职业,体重多少,是否吸烟,是否有严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等,并且有可能进一步进行体检和财务核查。这些过程我们统称为核保。核保是为了帮助保险公司判断你是否是标准体,如果不是标准体,那么属于哪级的次标准体等。&/p&&br&&p&不同产品由于承保风险有差异,所以对于这个产品下的健康体或标准体也有不同定义。甚至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销售,比如代理人和网销,也可能有不同的核保要求。&/p&&p&保险公司限制只有健康体等核保通过的人才能投保的原因是,这样能尽可能的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且减少未来理赔上的不必要的纠纷。&/p&&p&如果投保人的条件符合核保要求了,就代表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你的风险;如果不符合核保要求的投保件将会被拒保、延迟承保、加费承保或者限制保障责任等等。&/p&&br&&p&&b&我接到不少知乎朋友私信会问:自己曾经/现在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被拒保了,能不能介绍一些他们能买的保险给他们。我其实是爱莫能助的,保险公司作为弱势群体,它宁愿不要这些业务,也希望承保风险在可预计范围内。一个业务总体越标准,它的预期波动就越小,越利于控制风险。&/b&&/p&&br&&p&&b&所以千万不要等生了病(专指大病,感冒这些不算)才想起来买保险...&/b&&/p&&br&&p&当然,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可能也有所不同。对于同样一种产品,一些公司可能核保规则会严格点,另外一些则会放松一点,这取决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风格。所以经常会碰到一些情形就是,很多“边缘人”被这家公司拒保了,而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却愿意承保。但总的来说,由于核保标准在行业内都已经比较规范形成共识了,目前不同保险公司之间风险套利的机会不大。&/p&&br&&p&&b&&u&还有一类人,即使仍然很健康,但是还是很难买到保险,这些人就是长者。&/u&&/b&&/p&&br&&p&为避免歧义,以下所说的长者特指年龄超过60-65岁的人。而长者保险专门指&b&投保年龄(请再看清楚,是投保年龄)&/b&在60岁以上的保险。请注意投保年龄不是保险年龄,很多保险可以保60岁以上甚至到终身的,但是这些保险一般最高投保年龄不超过55-60岁,比如一个30岁的青年人可以投保缴费20年期交到50岁,保障期间可以是保障50年直到80岁。&/p&&br&&p&长者们买不到保险的主要原因是保费太“贵”。&/p&&br&&p&以法定《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男性死亡率为例:一个在30岁生日当天健康的男性在生日后一年内死亡的概率(你看精算对死亡率的定义多拗口)为千分之0.881&/p&&p&40岁男性为千分之1.715&/p&&p&60岁男性为千分之9.313&/p&&p&80岁男性为千分之76.187&/p&&br&&p&我们可以看到60岁长者的死亡率是30岁的10倍多,而80岁的时候更是30岁时候的86倍。&b&很多人都说老年人保险为啥那么贵,那不是因为贵,是你们没意识到长者风险有那么高。&/b&&/p&&br&&p&用一个简化的一年期定期寿险定价说明,假设除了死亡成本外,还有20%额外成本作为保险公司各种运营成本和一丁点利润要求。&/p&&br&&p&30岁时候你如果要买一年期10万元保额,只需要0.881*0*(1+20%)=106元&/p&&p&40岁的时候就需要1.715*0*(1+20%)=206元&/p&&p&60岁的时候就需要9.313*0*(1+20%)=1118元&/p&&p&80岁的时候就需要76.187*0*(1+20%)=9142元&/p&&br&&p&年纪越大,很容易锱铢计较。要是我今年没挂,岂不是上千块交的保费要亏了,明年继续不挂,岂不是要亏好几千块了,你看80岁的时候甚至要花9000多块才能保一年呢,而且保额才10万,同样保额在30岁只要花106块呢,你们怎么好意思卖那么“贵”的保险给老人?这样横算竖算都觉得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存银行好了。&b&但很少有长者会意识到从统计学角度自己的风险其实非常大了。&/b&&/p&&br&&p&而且刚才我已经说了几十遍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那还是相对一般人,要是保险公司和长者引起理赔纠纷,以现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效率,保险公司被贴上“丧尽天良”的标签已经算是轻的了。&/p&&br&&p&所以说保险公司不好开发长者保险啊,这个市场是大大的有,但是不是每家公司有勇气去赚这个钱的。这也造成市面上老年人保险产品非常少,即使有,费率在定价时也加了不少安全边际令到保费“不便宜”。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年人的寿险和重疾险保障,我个人还是认为以储蓄为主比较好。&/p&&br&&p&&u&&b&再说一些保险产品的基本术语,购买保险的时候非常有用。&/b&&/u&&/p&&br&&p&&b&什么是长期险和短期险&/b&&/p&&br&&p&长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上的保险,多数是寿险(包括两全、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分红型或非分红型)和健康险中的重疾险&/p&&br&&p&短期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以下的保险,多数是意外险(当然现在长期意外险也不少见了)和健康险中的医疗险,因为这些产品理赔经验波动很大,做成短期险方便调整费率或终止销售。&/p&&br&&p&寿险和重疾险也有不少短期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为了制造价格便宜的“幻觉”,方便销售。什么是价格幻觉呢?上面那个一年期寿险的例子还记得不,10万保额30岁保一年的费率是106元,40岁是206元,60岁是1118元,而做广告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最低106元起”,那个“起”字看到了么?你很容易会忽略后面那么“高”的费率。&/p&&br&&p&短期险虽然可以通过每年续保,变相能提供一年以上的保险期间,但是这些短期险多数不提供保证续保,即使保证续保了,也肯定不会提供保证费率。精算不会同意,再保险公司也不会同意,这些短期险产品风险太大了。&/p&&br&&p&对于保险责任(再提醒一句,我的讨论范围已经缩小到人身险范围了,不讨论财险),如果有长期产品购买就购买长期的,我不推荐购买短期产品,正是因为续保一般不保证和费率一般不保证的因素。&/p&&br&&p&&b&每年续保费率和均衡费率,保证续保和非保证续保,保证费率和非保证费率&/b&&/p&&br&&p&这三个知识点稍微有点拗口,大家请稍微有点耐心阅读。&/p&&br&&p&通过续保的方式用短期险保障长期责任,相应短期险的费率叫做YRT(Yearly Renewable Term)费率,即每年续保费率,上面的那个一年期寿险例子就可以看到,保费跟随年龄增大而变大。&b&YRT费率绝大多数是非保证费率。&/b&&/p&&br&&p&而长期险本身采用的是均衡费率,即将费率通过发生率和利率贴现,形成单一的(趸交)或多期但各期都相等(期交)的费率。&b&均衡费率绝大多数是保证费率。&/b&&/p&&br&&p&保证续保:如果保单是保证续保,保单生效后,保险公司即使理赔经验很差也无法单方面终止合同。除非被保险人/投保人主动终止合同,这些保险将一直有效下去。长期险一定是保证续保的,而那些通过每年续保想包装成长期险的短期险,则多数都是非保证续保。&/p&&br&&p&保证费率:如果保单是保证费率,保单生效后,保险公司即使理赔经验很差也无法单方面修改你合同生效开始约定的保险费率,除非被保险人/投保人主动终止合同,保单将一直有效下去。长期险通常是保证费率的(这个我不太确认,因为以前我好像碰过不保证费率的长期险,但是极少,一般可以认为长期险就是保证费率的)。&/p&&br&&p&保证费率和保证续保条件两者需并存,缺一不可。&/p&&br&&p&为了说明保证费率和保证续保对保险公司的风险,举一个经典的例子,90年代末由于监管环境未成熟,国内曾经出现了一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疾身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