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种植技术及管理管理技术

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14:52:26  
来源:&&【&&】【】【】 
  大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其蒜苗、蒜薹、蒜头均可食用,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为蔬菜中之珍品。大蒜要获得高产,需掌握以下几点栽培措施。
  一、深翻整地、施足基肥
  大蒜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优良的砂质土壤为宜。大蒜前茬收获后立即清地,亩施腐熟的有机肥千克,复合肥80~100千克,并配施一些钙、镁、硫肥。然后深翻30厘米左右,精耕耙平。
  二、 精细播种、培育壮苗
  1、 精选种瓣:种瓣是大蒜幼苗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大小好坏对产品器官形成的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选头大、瓣大、瓣齐的蒜头作种,播种前掰瓣并剔除霉烂、虫蛀、破碎的蒜瓣,按大小分为3级,播种时先播一级种瓣(百瓣重500克左右),再播二级种瓣(百瓣重400克左右),三级种瓣(百瓣重小于300克)一般不作种。不同级别要分别栽种、不要混栽。
  2、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降低越冬能力,引起二次生长,影响大蒜品质。播种过晚,则蒜苗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
  3、合理密植: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一般亩栽4~5万株;早熟品种适当密些,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中晚熟品种应适当稀些,以亩栽4万左右为好。
  4、适当浅栽:&深葱浅蒜&,大蒜适宜浅栽,覆土厚度3~4厘米为宜。采用沟栽时,可开10厘米深的沟,栽前先填土3~4厘米,之后摆蒜,种蒜高约3厘米。耧平畦面,覆土厚度即为3~4厘米。
  5、覆盖地膜
  大蒜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明显,与陆地栽培相比,覆盖地膜能改善大蒜生长的微环境条件,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早产、高产的目的。研究表明:大蒜地膜栽培,抽薹时间可提前6~10天,成熟期提前5~8天,增产蒜薹55.35%,增产蒜头44.8%。
  一般先播种后盖膜。盖膜要严密,压紧。做到膜紧贴地面,无缝隙,膜无皱折,有破损时及时用土堵上。
  三、加强田间管理,保证高产稳产
  1、幼苗期管理:大蒜苗出齐后浇水1次,结合浇水,每亩施用5~8公斤高氮复合肥来促苗生长,对于肥力较高,底肥充足的田块可不施肥。而后控制肥水,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为了保护幼苗越冬,适时适量的浇1次封冻水。待春季气温回升,大蒜心叶和根系开始生长时,浇返青水,结合浇水,亩施8~10千克高氮复合肥来促进幼苗生长。
  2、花芽分化蒜薹伸长期管理:退母后植株开始独立生活,花芽、鳞芽开始分化,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期要肥大水勤,一般5~6天浇水1次,每2次水追施1次肥,每亩可追施复合肥15~20千克,共追肥2次。蒜薹采收前3~5天停止浇水,使植株稍现枯萎,以使&口松&易菜薹。
  3、鳞茎膨大盛期管理:菜薹后立即浇水1次,并亩施高氮复合肥15~20千克,以满足蒜头膨大对养分的需要。以后4~5天浇1次水,收获前1周停止浇水,使蒜头组织老熟,提高其耐贮性。
  四、适时采收
  1、蒜薹的采收:适时采收蒜薹不仅能提高蒜薹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对提高蒜头的产量有重要作用。当蒜薹生出叶鞘口8~15厘米,上部打弯&称钩&形且总苞变白时采收,质地柔嫩、产量高。收获时一般应选在晴天中午或午后较为理想,提薹时应注意保护蒜叶,防止叶片被拔起或折断,影响蒜头膨大生长。
  2、蒜头的采收:根据不同的用途,若收蒜头供腌渍用,可在收薹后15天左右收获;若收干蒜头,则在收薹后20~25天,植株叶片逐渐枯黄,假茎松软时收获。收获后,进行晾晒,晾晒时注意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待茎叶干燥,即可贮藏。(访波)
(作者:访波 &&&&责任编辑:李志)
? ( 09:10:53)? ( 07:47:54)? ( 17:22:04)? ( 17:14:06)? ( 16:10:03)? ( 10:35:10)? ( 11:33:50)? ( 16:31:40)? ( 16:24:03)? ( 15:36:39)
中国化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化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化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化肥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8
版权所有 &copy
中国化肥网 保留所有权利
客服信箱:(#换成@)
客服电话:8
在线咨询:   服务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本站国际英文域名: 国内英文域名: 国际中文域名:www.化肥网.com 国内中文域名:www.化肥网.cn大蒜的田间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 10:47|
的田间管理技术&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适时地完成田间各项管理作业是获得大蒜优质高产的主要环节。 (1)发芽期。大蒜播种后,一般7~20天出土。土壤要湿润,才能出苗整齐。表土板结,土壤空气减少,会影响出苗,但水分过多甚至田间积水,容易产生闷芽、烂根、烂母等,造成断垄缺苗,且苗瘦弱。因此,在地墒不足不能及时出苗的情况下,可以浇一次水。 采用化学除草的,可在播种后出苗前,用丁氯混合除草剂【60%丁草胺50克,加25%绿麦隆50克,兑水50升)或阿特拉津 (100—125克兑水50升)喷洒地面,然后将地面轻耙一遍,使药液与土混合均匀,以增强除草效果。 ‘ (2)幼苗期。秋播大蒜,苗期较长,主要营养生长季节从晚秋到初春,大约有4个多月的时间。苗期既要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又要防止徒长和提早烂苗。因此要加强追肥和中耕松土、除草等管理。以达到根深苗壮、安全过冬、春发有力的生长要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中耕锄草。松土除草,不仅可以疏松土壤,调节土壤水分,消灭杂草,减少土壤中养分损失,而且能改善土壤耕层中水、气、肥、热条件,促进发根,幼苗能健壮生长。但南方蒜区不宜进行中耕,以免伤根影响植株的生长。可以采用人工拔除杂草。 2)幼苗期控水促根。大蒜齐苗后,北方地区,控制浇水,越冬前要适当蹲苗。南方多雨地区要及时开沟清沟,防止水害。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性差,会影响根系向深处扩展,会导致提早烂母,影响地上部分生长。 3)追施肥料。为了使幼苗生长健壮,提高耐寒力,在施足底肥(基肥)的基础上,必须根据苗情、地力,及时追施含氮、钾元素较高的有机肥料。施肥后深锄地,使肥、土混合均匀。 春播蒜幼苗期短,但不同品种差异较大。管理上应针对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前期以中耕保墒、延迟退母为主,后期增加肥水,促进幼苗生长。当幼苗2~3片叶时,第一次中耕,应深锄。4—5 天后再锄1次,应浅锄。4—5叶期,结合浇水追施催苗肥,加速幼苗生长。 (3)鳞芽、花芽分化和伸长期。不同品种的花芽和鳞芽分化期长短差异很大,秋播蒜极早熟品种为35—40天,早熟品种为110天,中熟品种120天,晚熟品种130天,而春播蒜仅10多天,春、秋播种的大蒜花芽和鳞芽分化结束的时间基本相近,都在春季,因此秋播蒜有的品种这一时期在冬前就开始了,管理上应注意不同品种这一时期开始早晚的特点。 蒜苗退母后,植株开始独立生活,靠自身根系在土壤中吸收养分供生长发育的需要。当达到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后,花芽和鳞芽开始分化,植株进入了旺盛生长时期,积累养料供花芽和鳞芽分化发育的需要。此时对肥水的需要量显著增加。在这个时期, ”如肥、水供应不足,不仅会加重黄尖现象,而且对花芽和鳞芽的分;化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退母前6—7天要浇水,追施速效 } !化肥。; (4)鳞茎膨大期。鳞茎膨大期是夺取大蒜高产的关键时期, 0 i保护后期功能绿叶,延长其功能期,对蒜瓣膨大有重要作用。 此期间为了保证蒜薹的产量和品质,主要措施是施肥、灌水和除草。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勤浇水。抽薹期是大蒜需水临界期,需水量占其一生总水量的40%左右,每亩需水110立方米。一般每5~6天浇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不能缺水,但采薹前3~5天停止浇水,以免蒜薹太脆,采收时易折断。 ‘ 2)重施催茎肥。当蒜薹开始露尾(总苞先端长出内部叶鞘) 时,结合灌水追施催基肥,每亩施尿素20—25千克,钾肥15—20 千克,或大蒜专用肥15~20千克。 3)叶面喷施激素和微肥。在蒜薹伸长期间,喷1~2次,喷 20—30毫克/升赤霉素,或每亩叶面宝5毫升,对准心叶和蒜茎总苞均匀喷洒,可促进蒜薹快速生长,抽薹集中。技术部:联系电话:大蒜高产全程种植管理技术,从此种蒜不求人!!
我的图书馆
大蒜高产全程种植管理技术,从此种蒜不求人!!
一、大蒜的整地施肥大蒜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以砂壤土为好。栽培大蒜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耕翻晒垡,在播种前要再整地作畦。基肥应在耕翻之前施入。大蒜因生长期长,群体密度高,需肥量大,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如粪尿肥、厩肥等千克;并配合20~30千克磷、钾肥。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若使用生肥,发酵时会烧伤蒜根,还会引起地下虫害,尤其是地蛆严重发生。要精细整地作畦,畦宽1.5~2米,以东西延长为好。二、秋播大蒜栽培技术(1)播种①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山东北部和鲁中山区及半岛地区,适宜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鲁南(苍山及金乡周边)在10月上中旬为宜。安徽大蒜秋播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陕西大蒜秋播播种期:9月中下旬。太原大蒜春播播种期:3月中旬。北京大蒜春播播种期:3月上旬。秋播播种期:9月中下旬。长春大蒜春播播种期:4月上旬。沈阳大蒜春播播种期:3月中下旬。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②合理密植。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③播种方法。“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二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2)田间管理①追肥。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为:催苗肥:大蒜出齐苗后,施1次清淡人粪尿提苗,忌施碳铵,以防烧伤幼苗。盛长肥:播种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30担,硫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孕薹肥:种蒜栏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好)10~15千克。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蒜头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种,由于蒜头膨大时气温还不高;蒜头膨大期相应较长,为促进蒜头肥大,须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钾肥。如: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若田土较肥,蒜叶肥大色深,则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种由于抽薹晚,温度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②水分管理齐苗期: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③中耕除草。可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扑草净: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西马津和阿特拉津:亩用药120~240克。除草通:亩用药35~6S克。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3)采收①采收蒜薹。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采薹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叶鞘紧,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②收蒜头。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收藏过晚,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藏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收藏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三、大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蒜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利用地膜覆盖,大蒜可增产蒜薹55.35%,增产蒜头44.8%。(2)栽培技术①整地、施肥。精细整地,可提高地膜覆盖的效能。地膜覆盖后,大蒜吸肥增多,故应增施有机肥,减少以后追肥的用工麻烦。进行地膜覆盖一般用小高畦。畦宽因地膜宽度而定。②盖膜。一般先播种,后盖膜。膜耍盖严、压紧。做到膜紧贴地;无空隙,膜无皱纹,有洞及时用土堵上。③播种。由于地膜覆盖后生长期延长,所以秋播大蒜可适当晚播5~7天。密度应适当稀一些,每亩3株为宜。播种方法同秋播。④苗期管理。播种覆膜后,立即浇水,促进蒜瓣扎根。近出苗时,再浇1次水,以利幼苗出土,顶破地膜,继续生长。有顶不出膜来的幼芽,可帮其行人工破膜。人工破膜的口越小越好。在幼苗生长阶段灌1次促苗水,入冬时,浇1次越冬水。在生育期内应经常巡视,发现幼苗压在膜下时,要立即扶出膜外,防止苗在膜下生长。⑤中后期管理。在花芽、鳞芽分化期,仍然要保护好地膜。发挥其保温作用,直至抽薹前期方可去掉地膜。其它管理同秋播大蒜栽培。 & & & 四、大蒜套作栽培技术蒜苗与其它作物的间种套作。若以蒜苗为主,则以对蒜苗出苗有利,促进蒜苗的生长为前提。间种套作时蒜苗的密度要考虑设株行距,使之既适于间套作物的生长,又能在蒜苗出土前起遮荫防晒作用。如:蒜苗套播白菜秧(又称小白菜)、苋菜、菠菜、芜荽等生长期短,植株开展度小的叶菜,蒜苗行距应为10~15厘米,株距应缩短为4~5厘米占株行距为8~10厘米见方也行。间套作物应在栽完蒜后立即播种,这种套播方式老农称为“飞一点种籽”,即播量要少,要播均匀。未播匀的,现2~3片真叶时,须及时匀密,匀后薄施腐熟人粪尿促苗。大蒜生姜套作。选择生育期长的白皮蒜,行行垄栽,垄台上栽蒜,垄沟里栽姜。大蒜50厘米大垄双行,每个垄沟里栽单行姜。姜需要遮荫,大蒜植株在垄台上起遮荫作用。春播大蒜一般于2~3月播种,姜5月播种。& & & 五、大蒜的储藏保鲜(1)蒜苗、蒜薹和鲜蒜头的贮藏①冰窖贮藏。选背阴密闭的屋子或地下室为窖,窖底应有水沟通向屋外,屋内地面铺冰厚0.8米,墙砌冰0.5米厚,砌至近屋顶处止。将蒜苗或蒜薹按1千克扎成一捆,装入塑料薄膜袋内,每袋装15千克,外用绳捆扎入窖堆放,一层包一层冰渣填满,直堆到离屋顶约2米处止,上面封一层冰,再在上面铺稻壳1米封严,以防冰融化。这样可使大蒜贮藏半年以上。 & & & &②装入无毒塑料袋中短期贮藏。蒜薹为防断口老化和腐烂,在装袋前将断口放人10%的盐水中杀菌,装入袋后抽去空气封住袋口呈真空包装。每隔半月检查1次,开袋口通风1次,以调节袋内气体成分。(2)干蒜头贮藏①挂藏法。选无散瓣、带假茎的蒜,每100头捆在一起,挂屋内外通风避雨处。可贮藏半年以上。②堆藏法。收获后去假茎和根,晒干放干燥通风处,可贮半年左右。③青鲜素贮藏法。用1%的青鲜素水溶液,在收蒜头前1~2周喷洒大蒜茎叶,可抑制大蒜发芽,延长贮藏期。④糠皮埋藏法。在贮藏箱或筐内的底部铺一层厚约2厘米的糠皮,然后一层蒜头一层糠皮,层积至离容器口5厘米处,上面用糠皮覆盖。这样用糠皮保持较稳定的温度,减少了氧气,增加了二氧化碳,抑制了大蒜的呼吸作用,可延长贮藏期。来源:大蒜价格信息网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蒜施肥及管理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