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口岸的资本输出的实质从现代化史观来看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共享资料网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 流 ?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框架 (年)一个社会形态: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个历史时期: ? 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两对主要矛盾: ?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主题: ? 民族独立; ? 近代化(民主自由和国家富强) 三条基本线索: ? 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发展)史。 【历史史观】所谓?历史史观?,就是人们从某个角度对历 史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2.文明史观 3.现代化史观 4.社会史观 5.革命史观 6.唯物史观 7.英雄史观 8.正统史观 【历史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 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 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分散――整体 封闭――交流 【历史史观】2.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历史的基本内容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 其所获得的成果。 领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地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 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 过程: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 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史观】3.现代化史观 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 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 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 法治、从专]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 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 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历史史观】4.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 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 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 所有问题。 关注?小人物?的衣、食、住、用、行、思等 等。 【历史史观】5.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 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 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 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史观】6.革命史观: 亦称?阶级斗争史观? 或 ?反帝反封建史 观?。 持?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 国各种灾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反动统治。拯救中国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反帝反封 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和分期标志。 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沼的过 程,是进步的过程。 第10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落逐 落后的农 中 国 英 国业文明 渐 封建专制强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政治 政治日益腐败 落后的封 速发 走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 先进的工 完成工业革命 建]度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业文明 展 向 先进的资 船坚炮利 军事 装备陈旧落后 异 衰 闭关锁国 本主义] 殖民扩张 外交 常 度 思想 八股取士 思想专制 文艺复兴思想启蒙 迅 贸易 出超 入超 帝日 国不 自由贸易 落易朝 贡 贸封闭的经济 闭塞的外交自大的观念天 朝 上 国自然经济抵] 闭关锁国政策 人民贫困、购买力低 第一篇章:看两个世界的碰撞明背景1.开放一个贸易口岸; 2.在北京为商人设一仓库,并设使馆; 3.在舟山附近某岛屿建仓库; 4.在广州附近批准一块地供商人居住,并让商人出入广 东; 5.希望减税; 6.公开税率,不要乱收费。 第一篇章:看两个世界的碰撞明背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 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英国等向中国走私鸦片40200箱 35445箱 20331箱 12576箱 7889箱 4000多箱看图分析: 英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 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 么?直接原因:扭转贸易逆差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一 七 九 九 年一 八 二 零 年一一 八八 二二 四五 年年一一 八八 二三 九零 年年一一 八八 三三 四五 年年一一 八八 三三 八九 年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激增表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大英 帝国鸦片走私天 朝 上 国禁 烟 运 动整顿海防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 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 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 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 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 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 国家关系的问题。?思路: ①判断正误: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②联系史实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后的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③理论分析错误原因:站在西方立场上作出的结论. “以中世纪的 武器、中世纪 的政府、中世 纪的社会来对 付近代化的敌 人。”――《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参与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禁烟运动 英国 清朝战败 签订《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战争的结果: 战争因何失败材料一 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武器 中国 英国步枪 火炮射程100米。 射速1―2发/分钟 泥模]造、炮管杂质多、 气孔气泡多射程200米。 射速3-4发/分钟 铁模]造、镗床切削、 镗璧光滑? 1. 材料二 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然后扔到军舰的甲板上。结果 2.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 ? 3. 材料三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 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 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 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 闻清查一二。&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⒈签订时间:1842年8月①赔款2100万银元;②割让香港岛; 《中英南京 条约》签订 地点(1842)⒉主要 内容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⑤附件内容:*宁波上海福州税率值百抽五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广州厦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 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 辖的特权。《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附件: 领事裁判权:2.赔款2100万银元3.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片面最惠国权利: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后建租界)4.协定关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一:不管中国是否愿意,主动还是被动,五口通商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是世界走进中国的开始,也是 中国走向世界的开端。由闭关锁国走向开放,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材料二: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 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 材料三 近日洋布大行, 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近闻已无纱可纺。松 (松江)太(太仓) 布市,削减大半,去 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 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材料四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 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 给我们平等待遇?――《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赔款 割地 通商 关税 司法从主权独立走向半殖半封从封闭贸易到卷入世界市场开眼看世界 学习西方新技术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 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 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 伤。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 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 边境自此多事矣?。 ――清朝官员董宗远清朝官员耆英在订《南京 条约》时说: ?该夷…… 虽系贪得无厌,而其意不 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 已,尚非潜蓄异谋?。【联想】1透过两位清朝官员对时局的认识,我们能够看出他们怎 样的心态??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 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 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协定关税和 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 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至于协定关税……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 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 他们的外交成功。? ?(魏源)说:‘圣人以天下为一家,四海皆兄弟, 故怀柔远人,宾礼外国,是王者之大度’,而其‘师 夷长技以]夷’之论……他所指的长技,首为船炮, 应自设厂局,延用法、美之人,]造教演。? 【联想】2应该怎样认识魏源的思想呢? ?战争结束后,道光帝曾下令各省修筑海防工事…… 各地竟然旧样复],全无改进。祁y……因仿造火轮 船……提议从澳门雇觅?夷匠?。这……触动了他(道 光)的神经,宁可不要火轮船,也不能让这些危险的 ?夷匠?入境?。 【联想】3从清王朝的视角看,这场战争到底带来了 怎样的影响呢? 【结论】 1. 在大清国君臣眼里,不平等条约的签 订并非军事与外交的失败,签约避免了战争与麻 烦,是?天朝?的幸事。 2. 董宗远是从维护封建统治_序着想,对内外交 困的局势深感忧虑,但这在当时只是极个别官员 的认识。 3. 鸦片战争虽然击碎了?天朝?威严,但?天朝? 的观念依旧。 4.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当时的国人警醒,他们没 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更未意识到西方列强殖民 扩张的野心,这样他们便继续沉睡了二十年,直 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方才步履蹒跚地师夷 长技。 第三篇章:透过不同视角思影响因此《南京条约》的具体谈判就成了保面子为主,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争地、争银子次之,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也长 出了一口气,赞曰: 中国 3.6亿 ?办理十分明白简易? 人均 0.75便士 1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参与国: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市场 英法修约要求遭拒 英国、法国 清朝战败 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中国禁烟运动 英国清朝战败 战争的结果: 签订《南京条约》 及其附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十口通商 3.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 经商、传教 4.外国的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通 商口岸自由航行 5.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200万两 《北京条约》: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 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白 银800万两 琼州 天津 烟台 营口南京汉口 九江镇江 上海 宁波福州 广州 汕头 厦门 淡水台湾 观察右图,比较天津 烟台营口两次鸦片战争,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布局:从东南沿海到 整个东部沿海再深入 到内地 ,从南方扩 展北方。 特点:都在沿海和沿 江地区。 琼州 汉口南京 镇江 上海 九江 宁波福州广州 汕头 厦门 淡水台湾 1689年中俄《尼布楚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条约》规定的边界1858年中俄《瑷珲条 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 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 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 里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为什么说年的战争是鸦片战争 的继续和扩大?(原因)目的:第一次: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性质)方式: 发动战争,武力征服、侵略战争其破坏程度和规模都进一步扩大、 (进程)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影响:从空间、权益等第二次都超过第 一次,更多主权遭到破坏、侵略 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第三篇章:透过不同视角思影响传统的轿子与西式马车 中国古建筑与租界的西式建筑 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中国茶馆与通商口岸的西餐馆 第三篇章:透过不同视角辨思影响结合所学必修三内容分析鸦 片战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清 王朝统治者、地主阶级部分 官员有何反应? 江南]造总局1865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旧址 1862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设立北洋舰队战舰1874年创建 观察右图,比 看图并结合史实 较两次鸦片战争, 分析第二次鸦片 总结通商口岸的 战争的影响。 布局和特点?天津烟台营口南京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镇江 上海 汉口 九江 ①(政治)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清政府中央 宁波 布局:从东南沿海到 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整个东部沿海再深入 ②(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到内地 ,从南方扩 福州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 展北方。 淡水 ③(思想)?中体西用?和早期维新思想。 广州 汕头 厦门 台湾 特点:都在沿海和沿 ④(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江地区。 琼州 第三篇章:透过不同视角思影响政治上: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封建自然经济逐步 解体;洋务运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始。 思想文化上: 由封建愚昧到文明开化,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 外交上: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鸦片战争 沦 为 根本原因 背景 半 直接原因 殖 民 过程 政治 鸦 片 地 经济 战争 半 影响 思想 封 外交 建 觉醒 社 会 过去的是历史,但历史并没有过去,历 史,以她巨大的惯性连接未来,又以她 可贵的经验给后人以借鉴。 ――苗枫林《当熔长史铸明鉴》 叹屈辱的历史促觉醒正如苗枫林先生所说的:?过去的 是历史,但历史并没有过去,历史, 以她巨大的惯性连接未来,又以她 可贵的经验给后人以借鉴。?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封闭导致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多种史观评价鸦片战争 历史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指(政、经、文方面)丧失了 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独立的自主权; ?半封建社会?――指(政、经、文方面)既保 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他们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的沉沦还 是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的沉沦还 是发展??向下沉沦?说:――?半封建?比之完全封 建社会,因为增加了资本主义因素,是一种进步, 但这种变化发生在半殖民地条件下,致使中国的 前途只能是?半封建?的永久化,而不会发展到 资本主义阶段; ?沉沦与发展并存说?――由独立变成半殖民 地是沉沦,由封建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 是发展。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 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 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评述这一观点。 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观目的:侵略,打开市场。直接后果(最主要后果):掠夺、破坏,领土和 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灾难、落后。客观积极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近代化 千年变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 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 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 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 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 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又为数千年来未有 之强敌。 ――1874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面临的?强敌? 和?变局?指的是什么? 强敌: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变局: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2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概况比较 日本 中国政 明治维新后,确立资 腐朽没落的封建 治 本主义君主立宪] 统治 经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自然经济占主导 济地位 地 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地大物博,市场 矛 广阔 缘 盾 军 扩军备战,积极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 上增强了军事实力 事 准备对外扩张起来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世界形势: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 1894 ―― 1895 年)1.背景: (1)世界形势:亚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 断资本主义过渡。 洲 (2)日本:为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解 决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中的矛盾,出台 ?大陆政策?,侵 华野心蓄谋已久。 1890年经济危机加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速。?日本乃万国 世界 之本?,?开 拓万里之波 涛? ,?布 中 满国威于四方?。 朝 台 日本 国 蒙 ―明治天皇 鲜 湾 《御笔信》 满蒙 中国台湾 朝鲜 日本亚洲乃至全世界大陆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3)欧美列强:默 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有利的国际环境)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俄 (4)清政府:腐 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败懦弱:积贫积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 弱,?避战求和,寄 的侵略权益; 希望于各国的?调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停?,不认真备战。六十庆典?(可乘 之机)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 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 打着自己的算盘:材料 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 日本为何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 (中国近、中国弱、中国肥) 一.甲午中日战争(年)1.背景:①世界形势:自由资本主 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②日本:出台?大陆政 根本原因 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③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 日本侵略; ④清政府:腐败懦弱; ⑤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 学党起义。材料2: 1894 年3月,日本外相 陆奥宗光密令驻 朝公使:?促成中 日冲突,实为当前 之急务,为实行此 事,可采取任何手 段. ? 材料2中日本所 需要?中日冲突? 是怎样实现的? 2.经过:黄海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丰岛海战 《马关条约》项目 割地 赔款 开埠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内容影响和危害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辽东半岛、台湾、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 澎湖列岛 中国狂潮。 军费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 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 了列强通过贷款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设厂可在通商口岸投资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设厂,产品运销内 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免收内地税 近 代 中 商 国 口 开 岸 放 的 通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开放 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列强纷纷在中 国土地上划分 势力范围,中 国面临着亡国 灭种的危机。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 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康、梁维新 变法运动孙中山革命 运动 4.甲午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 灾难性①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 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客观进步性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救亡 运动不断高涨;②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促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政治 ]度; 4 、影响: 4. 影响:①获得巨大政治 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国力的增 强; ③刺激了日本军国 主义思想的膨胀。 (3)对远东:打破了东亚地区短暂平衡的政治 格局。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的国际地 位提高。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矛盾加剧, 争夺更加激烈。(2)对日本: 三国干涉还辽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 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俄国企图独霸中国东北法国履行对俄结盟义务日本意欲在远东扩大侵 略势力 德国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 清政府 矛盾 西方列强?战前支持侵略 说明 :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 ,战后干涉还辽?的矛盾态度说 争,一切以自已的利益为转移 明了么问题?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学思之窗1895.5台决 愿 》 不 人 1895年武装起来的台湾民众 愿 人 拱 战 《 手 死 台 而 而 民 让 失 布 台 台1945年台湾民众庆祝光复台北基隆告峡湾海澎湖台 湾台南太――平 洋1895.10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1)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 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 (2)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列强侵华以勾结为主; 战后列强侵华争夺日益加剧,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 争、瓜分狂潮、门户开放等。 (3)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 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甲午战争的失败 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 接受列强的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发展。 (5)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 习西方技术;战后为救亡图存不但学习西方技术,还进 行政治体]、思想文化、教育]度的变革,相继出现了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 水岭?(1)从列强侵华来看:①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 输出为主。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 要为英法对中国的侵略,战后日本加入争夺行列,19世纪末形 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③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 勾结多于争夺,战后争夺加剧。 (2)从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来看:战前列强侵夺中国邻国和边 疆,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看: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 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从民主革命的进程来看:①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民 族资产阶级。②探索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 为?]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③开始了 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层投身于爱国救亡的行列 。 二.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运动 1.起因民族矛盾的尖锐和反洋教斗争的发展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在华外国教会势力激起民愤, 反洋教斗争激烈。2.过程: ,山东、直隶3.口号及其评价 ?扶清灭洋?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 不伸。 ――《拳匪纪事》 材料二: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进步性 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 府的警惕。 局限性 ?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具 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与中国近代化的发 展方向背道而驰。 (一)义和团运动 4.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5.结果: 失败。 (1)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6.失败原因:(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7.评价:进步性: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的迷梦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 仇外的弱点。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瓜 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时间、参加国: 3.特点: 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在华利 益主要目标。 西摩尔 (
)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 西摩尔于日凌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舰, 兵锋直指北京,对中国不宣而战。 战争进程1.天津保卫战(00、7)老龙头火车站战役 紫竹林租界战役 天津陷落2.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00、8)围攻西什库教堂 北京陷落 围攻东交民巷使馆 联军攻占北京外围据点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八国联 军司令 瓦德西 率军穿 过午门 进入紫 禁城八国公使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量 中 华 之 物 力结 与 国 慈 之 禧 欢 太 后 心。――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 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单戈成战倭委人,袭龙衣,魑魅 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 ,合手共拿下面两幅是八国联军宣传画中关于瓜分中国的图片 《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影响 人民更加贫困;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清府 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工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 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 交政策。(完全半殖 民地化)③拆炮驻兵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项目 内容赔白银4.5亿两, 本息共9.8亿两影响经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 政治 民参加反帝活动军事 拆毁炮台,允许各国驻兵 划定使馆界, 外交 不准中国人居住民中半 地国封 清政府成为洋人统 完建 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 全社 的控]之下,便于列 沦会 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为。 帝斗争 半 成为帝国主义策划 殖 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人民生活更加贫 困,经济受] (二)八国联军侵华 嘿嘿,你们的 (1900――1901年) 地盘,我做主 5.影响: 对中国:完全沦为双 半社会;两大矛盾合 流。 对帝国主义: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 人]华地,凡有意开 通中国之人,应该小 心谨慎,团匪之事即 可取以为鉴。――英 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 克在议会演说侵华方式:由政治瓜 分变为?以华]华? 政策。 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境地?的理解。 (1)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第二次鸦片战争 之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中外反动势力 开始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之后,清政府完全被列强控],成为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在 一起,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一 .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二 .方式 1.军事打击:逼签条约,获取特权。 (4次侵华战争) 2.经济侵略: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3.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以华]华 三 .影响 1.屈辱、灾难 2.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等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断资本主义阶段 阶段侵略方式 及其手段以炮舰为后盾,攫 以资本输出为主,在 取侵华特权为其商 军事侵略和商品输出 品输出服务 的同时,瓜分中国 1.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1)近代列强侵华的原因: ①近代中国屡受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本 性(扩张性、掠夺性)决定的。 ②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资本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 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侵华是与整个 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 ③中国的落后为列强侵略提供了可能性。 (2)列强的主要方式和手段:①政治上:侵占领土、破坏主权、干涉革命、扶植代理 人、直接殖民统治。 ②经济上:勒索赔款、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③文化上:宗教侵略、奴化教育。 ④军事上:通过武装侵略迫使清朝签署不平等条约。(3)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①破坏性(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完整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②建设性(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来中国,对中国 旧]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 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何谓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度并 建立民主]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 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概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民族矛盾)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阶级矛盾)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 840 1 851 1 864 1 911 1
937 1 太 平 天 国 运 动辛 亥 革 命五 中 四 共 运 成 动立国 民 革 命土 地 革 命抗 日 战 争解 放 战 争 革旧 命民 主 主 义革新 命民 主 主 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度、建立中国民 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1911年的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 列斗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社会环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的自救――新政预备立宪激化社会矛盾。①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 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 2.主观条件 ②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三民主义 的提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③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④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 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3.客观有利条件四川保路运动清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 供有利时机。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一)爆发:武昌起义1911.10新军:指清末编练的近代化陆 策划、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 军。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 炮,编]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 主力军:新军 故称新军 。 结 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二)发展:各省响应,使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1.保路运动创造有利时机; 2.武汉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不断传播; 4.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5.湖北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6.人民群众的配合。 日, 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 民族资产阶级具 许多封建官僚和 湖北军政府是个地方政权,不是全国性的 有软弱性和妥协 地方军阀混进了 性,不能充分发 革命队伍中投机 动群众彻底反对 革命 说明了 旧势力 ★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革命潜伏失败的危机 15个省宣布独立 (三)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措施: A.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 况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1.中华民国是1912年~1949年间中国的国号。2. 前后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3. 南京临时政府是特指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 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日,只存在了三 个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南 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 命政府。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1.公元换算民国: 民国某年=公元某年-1911 例:计算年分别是民国几年? 根据公式可得, 4 2.民国换算公元: 公元某年=民国某年+1911 例:计算民国34、67年分别是公元几年? 根据公式可得,34+; 67+.公历纪年:公元与民国纪年换算方法: 是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即可。民国三十八年, 38+11=49即1949年。
(三)高潮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 国民有人身、言论、著作、 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 ③国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 被选举等项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 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 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⑤实行责任内阁]内容概括为: 否定君主专] 主权在民体现了资产阶级 自由、民主权利 自由平等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防止袁个人专权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特点: ①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②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③体现民主自由原则 ④实行责任内阁] (3)目的: 限]袁世凯专]独裁(直接) 维护民主共和]度(根本) (4)意义 (性质、地位、作用)…… 《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政体的区别《 临时约法》规定政体为责任内阁],又称为议会]共和]:内阁]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 责任内阁]下,作为国家象征的元首――总统, 只是处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其政体为总统]共和],总 统]的权利在总统。 三.辛亥革命的结果 1.清帝退位:日,宣统帝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政体结束。2.失败(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 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本质含义――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 中国社会的面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你如何看待孙中山让出大总统职位?――摘自凤凰网思考: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这是孙中山高超的政治^慧 ①袁世凯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实力强大;(北洋军阀) 2.这是孙中山高风亮节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性,脱离人民群众;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3.这是孙中山误判了形势 4.还是力不从心,没有选择5.其他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力量强大。 (2)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 去反对帝国主义而只是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 封建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②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同盟会组织涣散,它既没有一个 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斗争策略。) ③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斗争,而始终未建立和 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④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 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 4. 启 示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 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在中国行 不通。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需要具备的 条件:①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③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④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四.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 历史功绩:政治上: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 ]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短暂春天) 思想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 入人心; 社会习俗:革除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气。(婚姻观念、 服饰、语言等 )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显著里程碑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 的里程碑?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 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即由农业社会向 工业社会的转变。 有三大主要标志: 1.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2.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化;3.思想文化的理性化、科学化和大众化。 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 的里程碑?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封建君主专] 统治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临时约 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促进了中国 政治民主化; 经济上: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加速 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思 想的近代化。 一场革命:辛亥革命 二大任务:直接反封间接反帝 三大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存。 四个第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变。 五个条件: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行动:本课小结 用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 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 进程中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使得国民面貌为之 一新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 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 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近(现)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全球(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 造了有利条件: ①辛亥革命使反动统治_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军阀割据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②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使 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道路; ④辛亥革命体现出的爱国精神成为促进国家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⑤辛亥革命在政党、纲领、军队和群众基础四个 方面的缺陷也从反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 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史料1: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 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 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 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 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 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结合封建政治]度和史料1内容,谈谈辛亥革命对 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史料2: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 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 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 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 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以上数据反映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史料3: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 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 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 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上述材料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 史料4:观察下列组图: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法令。如:通令剪辫子;禁止缠足 。留在男子脑后长达三百余年的发辫及妇女缠足陋习终 被革除。 史料4:观察下列组图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 装作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 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中 山装五个扣代表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 立,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 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 衣四个兜代表立国四维:礼 、义、廉、耻。 史料4:观察下列组图:根据以上组图,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 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上述四则材料分别从民主政治]度化、经济 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习俗的变 化等角度来认识辛亥革命。 1.(2012?浙江)(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 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 美利坚合众国。(2分) 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 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际,他在 12月10日逃往法国。 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3分)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 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 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分)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3分) 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10分) 1.(2012?浙江)(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 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 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 际,他在 12月10日逃往法国。 史实: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 1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 2分) 材料二詹姆斯二世逃亡。(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 1分) 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 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原因: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 ――屈勒味林《英国史》 转变)。(3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 “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 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7分) 1.(2012?浙江)(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 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清朝();中华民国( ) ?中国 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分) 日本 明治天皇(在位);大正天皇(在位)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分) 印度 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 阿拉伯 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 大国。( 分) 土耳其 2 奥斯曼帝国 (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 1分) 卡扎尔王朝();巴列维王朝(1925 ―1979)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 ――据《辞海》等整理 命的历史意义。(9分)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 1911 年革命到来 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作了有效的 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 1911 年 10 月 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 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这说明武 昌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湖北当局无力反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武汉是民主革命的摇篮D.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2.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 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 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 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 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 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3.(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 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 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 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材料:?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 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 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 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内容: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 民族平等。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 意义: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 分)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1分) 发展: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 民族解放。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 实; 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 1840 旧民主主义革命 1.列强侵华史: 五四运动 1919 新中国成立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 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中国人民抗争史:线索……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 爱国运动→抗日战争3.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探索史: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原因(五四运动由旧民主革命转变为新民主革命的 必然性) 2.五四运动的口号、经过、初步胜利的表现、意义?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共诞生的条件、标志、意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三.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的背景(原因和条件)、实现标志、政治基础、方式、 意义、结果? 2.国民大革命的任务、兴起标志、高潮、成果、失败标志及其原 因?教训? 3.北伐战争的对象、进程及影响?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原因: (1)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 (2)北洋军阀的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 2.条件: (1)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2)国内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③思想基础: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 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一.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时间 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学生斗争方式罢课第一阶 段第二阶 段 结果1919年5月 4日―6月 初 6月5日起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一.五四运动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 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各阶层的作用: (1)青年学生:先锋; (2)工人阶级:主力军; (3)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 3.作用与影响: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 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 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 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杂碎一个旧世界, 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一.五四运动(四)五四运动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性:1.特点: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市民掀起的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 加;地域范围广泛;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反帝反封建: (1)反帝: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是巴黎和 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的;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 不承认和会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决议; (2)反封建: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 务,工人参加后,斗争矛头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从斗争口号看:?内除国贼?; (3)彻底性: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坚决斗争,决不妥 协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阅读下列材料信息: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 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 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 ――美国著名华裔学者周策纵 材料二: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 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 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 ――毛泽东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精神日出”的理解。(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时代的主 流; (2)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 四精神。成为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 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对 此应如何理解?提示:(1)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 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 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2)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中工人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领导作用,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比较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半封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半封社会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三民主义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 命的一部分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要性是什么?鸦片战争以来,各阶级由于其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力量。(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内部: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召开:日,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2.内容: (1)名称:?中国共产党?; (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资本家私有]; (3)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从(2)奋斗目标(3)中心工作看一大中共纲领 的局限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在哪里?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政党有何不同? (与中国同盟会比较)不同:(1)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三民主义) (2)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革命态度: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4)阶级利益: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资产阶级) (5)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其一,践约信念,奋斗终生。包括毛泽东、董必武、王 尽美。毛泽东参加?一大?期间虽然寡言深思,但他担 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时间超过了几任总书记的总和。董老 长期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1975年去世。王 尽美从1923年至1925年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积劳成 疾,于1925年8月病逝。 其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包括何叔衡、邓恩铭和陈 潭秋。1935年,何叔衡在转移途中与敌人遭遇,壮烈牺 牲。邓恩铭1928年被捕入狱,1931年英勇牺牲。陈潭秋 1942年被新疆盛世才逮捕入狱,1943年被秘密屠杀。 其三,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包括李达和李汉俊。李达在上海机关 工作时,多次和陈独秀、张国焘发生矛盾,于1923年夏愤然宣布 脱党。但李达从未放弃信仰,一如既往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 宣传。李汉俊也因与陈、张意见不合,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被开 除党籍。1927年12月,李汉俊被桂系军阀杀害。 其四,误入歧途,迷途知返。包括刘仁静和包惠僧。刘仁静是?一 大?最年轻的代表,1929年赴苏学习,回国途中拜会托洛斯基, 从此开始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50年回北 京,1987年死于车祸。包惠僧在1927年革命低潮时决定退党,后 曾迫于生计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任职,1949年回到北京,1979年病 逝。 其五,投敌叛党,下场可耻。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陈公 博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人物,抗战时期追随汪精卫卖国求 荣,成为第二号汉奸,1946年被枪决。周佛海1924年脱党,抗战 期间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年病死于南京监狱。张国焘因 为在参加?一大?时带来了李大钊的意见,会议推举他为主席,之 后长期在党内担任要职;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张国焘分裂中 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1938年初,张叛党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军 统特务;1949年后寓居香港,1979年客死加拿大。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1.必要性:革命敌人强大凶残 2.可能性: (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二七惨案) 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同意与中国共 产党合作。 (3)共产国际的帮助。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什么?党内合作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是什么?1.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2.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兴起标志)1924年之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已过去, 而中国正处于国民大革命高潮时期,这是由于: A.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革命的性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 D.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北伐军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解读:(1)北伐军歌歌词蕴含了昂扬的斗志和饱 满的革命精神,反映出北伐战争的时代特点。 (2)?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 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从?工农学兵,大联 合??齐奋斗?中可以看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 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3)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彻底地 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国民革命进程?1.兴起: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 据地 2.高潮:北伐战争 开始时间、目的、对象、从珠江到长江 3.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1.客观: 帝国主义干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主观: 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 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3.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 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 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 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课标要求: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主要事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十年的探索与创新时间 30 36 实践探索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南昌起义 理论探索 八七会议 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 打土豪 (发展生产) 据思想 分田地 废除封 十几个根据 “左?倾 建]度 地 错误秋收起义反围剿长征1931苏维埃 瑞金遵义会议 一.南昌起义 (一)背景:1.大革命失败; 2.汲取大革命失败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3.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二)时间: 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人 (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始。 一.南昌起义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 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 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 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 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 玉章、贺龙、林祖涵(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 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 日。 二、土地革命 (一)八七会议 :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内容,意义。(二)秋收起义:1.时间,领导人,地点,结果。 2.影响: 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共产党人的教训?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二、土地革命 (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内涵:武装斗争党 的 领 导 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成功实践:(1)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2)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 (红军)发展到十万人;(3)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4)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游击战术:。敌 进 我 退敌 驻 我 扰敌 疲 我 打敌 退 我 追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重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1931年夏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1930年夏根据地:十几块革命武装力量:十万 人 创立者 徐向前 贺龙 滕代远 彭德怀 邓小平 方志敏根据地名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彭湃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武装斗争、土地 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工农 武装 割据根据地建设:1927,井冈山――1930,十几 块;1931冬,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宪法大纲;土地革命:(内容、意义)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 瑞金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基本内容:核心是在中共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 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最重要的条件;土 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 斗争形式;根据地是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2.必要性: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决定的。 ①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缺乏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相反,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 上,力量雄厚,革命要求强烈,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②政治上: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 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没有民主]度,受封建专]的 压迫。缺乏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的政治斗争的客观条 件。因此,要推翻敌人的统治,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 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③力量对比上:中国革命的对象是极其凶残的帝国主义, 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它们互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 由于敌人长期占据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广大农村则是 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在这种形势下,无产阶级要领导 革命取得胜利,就不能和敌人在城市硬拼,必须从敌人 力量薄弱的农村突破。 ④在革命任务和革命动力上: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 民革命,其主要内容是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中国无产 阶级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就必须把战略重点和主要力 量转向广大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依靠农民, 把农村作为主要阵地。 中国革命的道路的问题: 一.正确的道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情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土地革命(内容、作用) 武装斗争: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为主 根据地建设革命 方式建立――包围――夺取 二.?左?倾道 路: (1)国情分析错误;1.产生原因 (2)大革命失败、屠杀的刺激; (3)共产国际的错误; (4)照搬俄国,急于求成。 2.革命方式 中心:无产阶级的城市暴动。 配合:农村(土地革命),农民阶级长征前后的表现:冒险、保守、逃跑 3.?左?倾错误的清 算 (1)遵义会议(1935):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2)延安整风(1942):在思想上彻底清算。 左派:一般指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有时也指个人。右派:一般指政治上保守、反对革命的派别或政党,有时也指个 人。机会主义:指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背离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有两种表现形式: 1. 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过高地估计对方的力量,过低地估计 自己的力量,因而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 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一群一党的 私利;) 2.?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地 估计对方的力量,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 关门主义等。两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 特征。 四方面军 二方面军中央红军 甘吴起镇黄 1935.10. 陕三军会师会宁 肃 1936.10腊子口河西康西草地大泸定桥安顺场毛尔盖四 雪山 渡川长江河赤 1935.1.江湖 南江 西瑞金 1934.10. 福 建金 水 沙遵义贵贵阳州广 西 1936 会宁1935 吴起镇遵义 瑞金 遵义会 议会址遵义会议于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解决了红军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对第 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 救了中国革命?。 赤水河和红军四渡赤水 纪念塔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 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它是中国工 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金沙江及皎 平渡(四川 省会理县东 南)位于皎平渡口的?红军渡江 纪念碑?1934年5月,红军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 义的胜利。 大渡河,红军强 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强渡大渡河 纪念馆。大渡河是四川境内一条峡谷河流,水深流急,两岸高山峻岭, 地势险要。蒋介石企图凭借天险消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在大 渡河右岸的安顺场,红军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击溃左岸守 军1个营,巩固了滩头阵地。为迅速渡过大渡河,中央决定,一部 红军在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 上,左右两路夹河而进,抢占泸定桥。 泸定桥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桥净跨100米。 日,红军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保证了红军主力迅速 渡过大渡河。至此,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的企图彻 底破产。 夹金山和 青衣江长征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5 年 10 月 22 日抵达陕西吴起 镇基本结束。在一年多的革命征途中红军穿越了 18 条山 脉,其中五条山脉终年积雪。 夹金山是红一方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 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地段,纵横 几百公里,海拔 3000 至 4000 米以上。草地的气候极为恶 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不仅 人迹罕见,也无鸟兽出入。红军经过六天六夜,终于走 出了草地。 吴起镇 (今陕北吴 旗县)吴起镇,位于革命圣地延安的西北部。 1935年 10月 19 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 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 解 决 了 当 时最迫切的 军事问题遵义会议 的转折意 义政治上重要革命方法2. 结 束 了 ?左?倾错 误在党中央 的统治 3. 将 马 克 思 主义原理和 中国国情相 结合进行革 命斗争从 幼生 稚死 走攸 向关 成的 熟转 的折 标点 志 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新?在哪里?(1)革命重心由国内革命转变为对外反侵略民族革命;(2)革命任务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反抗日本侵略;(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抗战形式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5)纠正了?左倾?错误,形成以毛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长征精神1.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勇于实践、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3.求真务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16课抗日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有哪些?日本侵华(20世纪30年代前)①1874年进犯台湾; ②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③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④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⑤1904 ― 1905 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 国东北; ⑥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 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2.历史原因:既定国策,蓄谋已久3.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侵略野心膨胀4.有利条件(1)中国: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 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2)国际: 列强的绥靖政策 二.日本侵华战战争 1.20世纪30年代日本]造了哪些侵华事件?时间局部 侵华 阶段 1935―19371937― 8.10― 1944日本方面情况中国方面重要情况1931― 1935挑起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建立伪满洲国 策动华北事变,妄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 图占领华北五省 要矛盾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面侵华开始, 八一三事变侵略上海。全面 侵华 阶段1944― 1945全民族抗战开始, 为防御阶段。 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调整侵华政策, 为相持阶段,中共成 建立汪伪政府。 抗战的中流砥柱 逐步失败, 为反攻阶段,全民族 直至无条件投降。 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2.日军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不断扩大侵华 战争,战火遍及近 半个中国。给中国 造成巨大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 北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 一三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 标志日本 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日军侵华的罪行⑴南京大屠杀 1937.12 ⑵潘家峪惨案 1941初⑶七三一部队 台上右起四人 为:日陆军华 中方面军司令 松井石根、上 海派遣军司令 朝香宫鸠彦、 第十军司令柳 川平助、日海 军第三舰队司 令长谷川清。 1937 年 12 月 17 日,南京。 照片后方的日本士兵用手推车搬运从商店里抢到的赃物。照片前方 是大约五十具被害中国军人和平民的尸体。 1938 年 1 月 10 日 Life 杂志,第50页。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建立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5年华北事变)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七八通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 博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庐山谈话 (2)建立经过: 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方针。 1935年?一二 九? 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 新高潮。 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标志 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陆空 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 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 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 念他们。”(1)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 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毛泽东的话,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依据: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等多次重 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2)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下的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分 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密切配合;全 体将士不畏牺牲,奋勇抗击日寇;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间 的相互配合与支持。 5.全民族的抗战国民政府 正面战场存相 合相 互 互 依 配 中共 敌后 战场 四大 会战抗 战 全 日 民 战民 族 线族 抗 统 一结果抗战 路线淞沪会战(粉碎速决) 太原会战(平型关) 徐州会战(台儿庄) 武汉会战(相持阶段) 丧师失地 片面抗战路线最大的区别与根源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开辟敌后抗 日根据地中 柱流 百团大战 砥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国外战场:①时间:1942――1945年 ②原因: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 入我国云南境内;③目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④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 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美军第75游骑兵团盾章 (2)两条抗战路线――国内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 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原因: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百 团时间: 战线:大战1940年下半年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 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指挥者: 彭德怀 战果:意义:①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 规模战役; ②增强抗战的信心; ③提高中共的地位。正在指挥作战的彭德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时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胜利日 日本签署投降书 2.抗战胜利的原因:(1)国内: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③国共两党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密切配合。(2)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外因) ②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3)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性质) 《终战诏书》(局部)手稿――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末期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终战诏书》中文翻译朕深鉴世界之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措Z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臣民。 朕使帝国政府,对米、英、支、苏四国,通告受诺其共同宣言旨。 抑图帝国臣民康宁,偕万邦共荣之乐者,皇祖皇宗之遗范,而朕之所拳拳不措。 曩所以宣战米英二国,亦实出于庶几帝国自存与东亚安定;如排他国主权、侵 他国领土,固非朕志。然交战已阅四岁,朕陆海将兵之勇战,朕百僚有司之励 精,朕一亿众庶之奉公,各不拘于尽最善;战局不必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我。 加之敌新使用残虐爆弹,频杀伤无辜,惨害之所及,真至不可测。而尚继续交 战,终招来我民族之灭亡,延可破却人类文明。如斯,朕何以保亿兆赤子、谢 皇祖皇宗之神灵?是朕所以使帝国政府应共同宣言也。 朕对与帝国共终始协力东亚之解放诸盟邦,得表遗憾之意。致想帝国臣民之死 于战阵、殉于职域、毙于非命者,及其遗族,五内为裂。且至于负战伤、蒙灾 祸、失家业者之厚生者,朕之所深轸念。惟今后帝国之所受苦难,固非寻常; 尔臣民之衷情,朕善知之。然时运之所趋,朕堪所难堪、忍所难忍,欲以为万 世开太平。 朕兹得护持国体,信倚尔忠良臣民之赤诚,常与尔臣民共在。若夫情之所激、 滥滋事端,或如为同胞排挤、互乱时局,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朕最戒之。 宜举国一家,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总力于将来之建 设,笃道义,巩志操,誓发扬国体精华,可期不后于世界之进运。尔臣民,其 克体朕意哉! 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降书的日本代表。 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代表外相重光葵在降书上签字。 《日本投降书》(经过涂改的日方存本) 日下午4时,日本第一份投降书正是在湖南芷江(城 东七里桥村磨溪口)机场洽降和草签,史称?芷江受降?。 台湾光复
3.抗战胜利的意义材料一:国内:①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 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 和自信心。③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 的所有交通线……”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国际: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 ②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地位。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 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 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 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 失殆尽。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 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 将、 冯安邦等32名中将;邹绍孟、王凤山等32名 少将。 80年代以后到现在史学界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 历史地位给予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其中的要点是 国民政府积极的进行了抗战,正面战场对抗日战 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四次会战中,国民政府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 很大作用: (1)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 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 (2)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 结御敌; (3)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 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4)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 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争路线,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丧 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 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全面认识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 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 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 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 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 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决定 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 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 ★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太后Z民族 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 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 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 中共]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 赢得了胜利。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 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 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抗战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1.联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都是抗日战争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正面战场支援了敌后抗日战场,而敌后 抗日战场也使正面战场能够坚持到底。 2.区别: (1)抗战路线不同:正面战场推行的是单纯依靠政府和 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实行的是动员和依靠全 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正面战场依靠的是国民党政 府的正规军;敌后战场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 正面战场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划 分战区阻击敌人;敌后战场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 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正面战场多是大兵团的大会 战;敌后战场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战略地位不同: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要作 用,是抗战的主要战场;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抗击 了半数以上的侵略者。 ★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1)社会背景不同。第一次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 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第二次是在日本帝国主 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2)两党实现合作的政治背景和地位不同。第一次时,国共 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都属革命的政党;第二次时,国民党已成 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军队和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 利益,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3)两次合作所反对的对象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革命的对 象是北洋军阀;第二次合作时,革命的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4)两次合作的方式不同。第一次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 第二次合作则采取了党外合作的形式; (5)两次合作的结果和前途不同。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背叛革命,合作破裂;第二次,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7课解放战争 《时代》 日 封面:八年抗 战之后,和平 正经受挑战。 思考: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材料一: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 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 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 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 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 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 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 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美国的主张: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维护其在华利益。 一.两种命运的较量思考: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在建国方针上有什么 两种命运的较量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不同?材料三: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共 中共的主张: 七大。毛泽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七大”为中国 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 国民党的方针: 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 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内战。 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国民党“六大”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 抗战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和前途:和平 民主 光明的前途战争专]黑暗的前途 思考: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如何?美 国: 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蒋介石: 坚持独裁内战; 共产党: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社 会 主 要 矛 盾中日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的矛盾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 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 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蒋介石致毛泽东电文: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 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 蒋介石致毛泽东电文: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 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日)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 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 一打起来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