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却没能国家不发展山东原因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别人都发展好了,就我没有发展好?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什么别人都发展好了,就我没有发展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你认为别人发展好,而你发展不好的时候,你就要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是不是很努力了,别人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在干嘛。也可能就是选择不对。好好静下心想想重新做选择
采纳率:62%
p>你所说的“发展好了”是指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9dc443fbf94fef8f3cdd03b/9a504fc2dd6a6ef6389.jpg" esrc="http://a.hiphotos://a./zhidao/pic/item/9a504fc2dd6a6ef6389,跟自己的前一天比就行,方向选对,每天坚持进步一些?其实人有时候没必要跟任何人做对比,总会有成功的时候!<a href="http.baidu
你有可能缺少胆识、条件、资金和背景。
别人都是做生意的才有了很多花不玩的钱,一年都挣10几万
背景很重。
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
说明你不够努力,或者说选择错了,努力白费......
两种可能性,要么是努力的方向不对,要么是还不够努力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三件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2892人关注)
&(2820人关注)
&(268人关注)
&(88人关注)
&(18人关注)很大原因出现在了文化的方面【中国现在发展的很不错了,为什么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却没有转变?】 - 热点_【北京联盟】
中国现在发展的很不错了,为什么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却没有转变?
/ 作者:小易
北京联盟摘要:很大原因出现在了文化的方面【中国现在发展的很不错了,为什么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却没有转变?】上一篇:
下一篇: 。很大原因出现在了文化的方面,现在高校把英语看得比中文更重要,这就是一种崇洋媚外,大学四年中不断给人灌输学好英文很重要,就会淡化了学生对母语的重视,导致了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不自信;举个例子,国内各行业的人员在开国际会议时不用英文发言就会被贬低
很大原因出现在了文化的方面,现在高校把英语看得比中文更重要,这就是一种崇洋媚外,大学四年中不断给人灌输学好英文很重要,就会淡化了学生对母语的重视,导致了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不自信;举个例子,国内各行业的人员在开国际会议时不用英文发言就会被贬低不够格,其实中文也是和英文一样属于联合国认定的官方语言,两者地位平等。联盟 /只能说,在国际场合没有自信说母语,觉得说外语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人,怎么会不崇洋媚外?北京联盟 /如果大家能在各大国际场合做到,我是中国人,能说中文就绝不说外语,你们听不懂就要学习中文,达到这种文化自信的话,怎么还会有崇洋媚外?北京联盟 /
中国现在发展的很不错了,为什么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却没有转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知乎 | 既然西安地理位置、国家政策都不错,为什么经济(相对)不行?-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知乎 | 既然西安地理位置、国家政策都不错,为什么经济(相对)不行?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3:55:45
长安的衰落自唐亡开始,至今已有千年。然而实际上唐朝中后期以后关中的粮食产量就已经养活不了关中作为首都“经济带”的人口了。贞观年间玄奘自长安出发就是趁着城中饥荒官府打开城门放百姓逃荒才从长安西去。如果说这是初唐时期战乱刚平生产还未恢复,那么自武则天开始时常能看到皇帝带着皇室赴东都洛阳“就食”则是更直接的体现。若不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之后逐渐形成并运转的运河粮食输运体系(隋唐运河由杭州起始,一路西北而行近至洛阳,再东北而上至涿州,长安洛阳之间由黄河渭河/广通渠相连,与今天的大运河走向不同),西北边患的需要,以及作为统治集团关陇集团根据地,说不好关中地区的衰落会更早。这其中有气候的原因(中唐至清中叶北方气候越来越冷),有江淮地区得到充分开发的原因(南北朝起至宋代全面超过全国其他各处),有中原王朝边患转移的原因(北宋之后各朝代的东北边患远重于西北),甚至有国际关系的原因(中亚伊斯兰化导致西域的族群在经济和文化上全面向西倒去,对中原汉地的向心力大大削弱,丝绸之路的断绝,关中不再作为中原文化和经济输出的门户),分析起来相当复杂。但是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地位的削弱,江淮地区作为中央政府的经济命脉自中唐到现在基本没有变过,唐代也是拼命保住了江淮地区对于中央的效忠才防止了在安史之乱之后分崩离析。唯一的例外是清朝末年由于海运贸易的昌盛,广东福建在全国经济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在全国全面展开,福建则由于海峡对岸的原因错过了这一波工业化重点建设的浪潮,独留下广东作为向南开放的门户。然而珠三角至今也就是最多和长三角打了个平手,江淮地区无论在第一第二第三哪个产业上,在全国经济的版图中依旧是处于无可争议的命脉位置。
正因为如此,题目第一条“西安地理位置不错”,在某种角度分析就是不成立的,而且早就不成立了。这也是导致了后面一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政策感觉不错更多的是因为,虽然历代政府都没有明说,但是因为这座城市没有明显的短板,而且长期作为首都,城市架构在都城遗址之上,作为首都的功能可以在紧急时期快速恢复发挥效用,因此自明代起西安在中央政府的定位实际就是战略上的陪都(之一),或者叫首都的“备胎”。在后来开始的三线建设中更是作为大后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秦岭山作为共和国的“中央山脉”也在其中贡献良多。可是这种看似的“倾斜”并不是经济上的举措,而更多的是国家战略上的考量,在改开之后经济至上的年代里,这些“倾斜”在地方经济中起到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在某些领域甚至拖了后腿。西安高校多,研究院所多,兵工企业多,重工业制造业多,实际上也是和这一点有关,有着浓浓的计划经济色彩。
总而言之,经济活动需要互通有无,需要贸易繁盛,才能维持源源不断的商旅。有了经济活动,才能吸引到人的聚集,才能进一步输出或者输入文化。站在这个历史结点回头看,西安或者说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无一例外不是中央王朝向西开放的时期。在那些时期,长安最大的功能实际上是经济和贸易上的门户,之后才是王朝首都,才是文化胜地。由于有丝绸之路的存在,由于中央王朝能从丝绸之路获取经济效益和政治利益,才有了中央王朝不断向西用兵去维护这条商路,才有了中央王朝对于长安城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和今天上海广州的角色也确是很相似的,都是国家开放的门户。只不过中世纪之后,路上贸易逐渐被海洋贸易取代,新世纪之后,互联网贸易又是建立在海洋贸易体系的基础上的,因此居于内陆的西安的衰落,也算是自然规律吧。
自安史之乱唐帝国全面收缩之后,中华文明就一直处于“单向开放”的状态中,坐西朝东。传统的东亚-中亚-中东-欧洲的贸易线路被海运取代,使得中原王朝对于西域的管理一直就处于维持的状态。其原因说白了就是封闭的西域无法为国家提供可观的经济效益,却需要中央政府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持并不稳定的现状。因此历代政府对于西域的统治不仅不稳定,也没有汉唐时那么大的决心和动力。对于现在的西安,如果我们的国家还是维持现状,对于向西开发向西拓展没有大动作的话,个人认为西安无论是在全国的定位还是自身现状都不会有质的改变。但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我们国家的布局仍旧相当不均衡。经济的发展需要贸易,需要出口。毫无疑问,上海向东进军太平洋,广州向南出南海进入印度洋,而向北则没有。由于外东北的丢失,我们失去了从日本海进入北太平洋的唯一出口(好吧我说的是海参崴),也使得整个东北被毛熊牢牢掐住,东三省尤其是黑龙江的贸易不得不不远万里到北京和大连进行。东三省经济转型的不成功,尤其是黑龙江无法摆脱农业省的地位,不能不说和这一地缘上的劣势有关。地缘特性对于一方经济和命运,带来的有可能是天壤之别的差距,甚至对于国运也有着致命的影响。而向西呢?只有西安。
因此,这座城市要迎来新的辉煌,一定是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而出现。无他,只有贸易才能吸引投资,吸引人才,才能创造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才能从战略上与上海、广州比肩,真正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否则,能够赶上本没有这一地缘特点的成都,都是幸运了。
历史兜兜转转,即便从今天来看,广阔的西域似乎仍旧是长安的未来所在。正如这片土地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周人源于西歧,秦人自陇山而下,隋唐发源于关陇,只有刘邦自东而来,而刘彻却让汉人第一次看到了西域。向西,或许是这座城市的宿命吧。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
说什么来什么,看来西安确实是“邪”嘛。
陕西省政府关于印发“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整篇计划几乎都是围绕着口岸、物流、西安港、新航线、商贸、平台、金融、甚至黄金交易等等展开的,算是定位比较明确了。
引用王校长的一句名言,“缓进则退,不进则亡!”。
这个问题,二十年前有人问过,当时西安全国经济四十开外,十年前也有人问过,当时西安经济全国三十开外,现在西安经济全国24,预期三年内进20。
全国城市就那么多,有上去就有下去。
知乎不知道能不能保留十年,静待2025年时,再次补充这个问题。
@薛一山william
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有些人就只能看到经济不好,西安经济是有多不好被这样看不起,全国24都被唱衰到这种程度,全国剩下的几百座城市还活不活了?全国除了北上广深哪座城市不人才外流?说西安是三线四线城市的是有多瞧不起西安,什么历史是西安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的,也太自以为了解,就只知道个历史,真实的数据资料,西安的商业市场表现,科技教育医疗军工政治排名都是全国前列,这些客观的不相信,摆一大堆主观的东西来证明这座城市有多不好,事实上对这座城市的现状和未来根本就不了解。
之前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当时觉得要说的实在太多,突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在这几天在军训,有很多时间来把这个问题的思路疏理清楚。才疏学浅,只能以自己微薄的一点点知识略答一二。
一.地理位置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腹地,在封建时代前期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关中处在四大关隘之中,易守难攻。同时其自身灌溉条件优良,良田千顷,八水绕长安,是农业经济发达的天府之国,后方还有陇蜀的肥沃平原,因此成为帝王建都的首选。此外,关中平原还是扼守中原和西域的重要节点,在历朝历代同西域交流,征战的年代,如周之于犬戎,秦汉之于匈奴,唐之于西突厥,西安有着控中原以进取西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西周,秦,西汉,隋唐,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几个朝代都建都于此。
封建时代的后期,北方几经战乱,关中平原历经数个朝代的建立和消亡以后,再也无力承担一个封建大帝国心脏运转的严重负荷。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西安洛阳的条件已不如漕运更加方便的开封,经济优势不如身处江南的南京。同时,异族的威胁已不再来自西域,而是来自北方的蒙古大草原,西安不如北京更有战略优势。
自唐末以后,西安已不再作为封建大帝国的首都,但其安全险要的地理优势仍然可以作为偏安一隅的守成之地,依旧挡的住百万雄师的进攻,也撑得起根基尚不稳的割据政权,是封建帝王躲难的首选。庚子年慈禧光绪两宫西狩,西安做了将近一年时间的临时国都;在抗日战争的八年时间,日本人也不曾跨过黄河一步,只能隔河兴叹,定期派飞机来轰炸西安。
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后,海权时代已然到来,西安作为内陆城市的地理位置更显尴尬。沿海城市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在英国人的不平等条约下纷纷开埠,资本主义相继萌芽,凭借其沿海的地理位置,由籍籍无名纷纷变的声势显赫,上海更是由松江府的一个小小辖县摇身一变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武汉,长沙,重庆,南京由于沿长江,也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纷纷发展起来,凭借其省府和沿江的地位,近代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哈尔滨,长春,大连身处中国边境,在日俄以及伪满洲国的建设下也都纷纷变成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之类的大城市,繁华几乎如上海。
而西安,一座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身处中国大陆深处,畏缩在明城墙内的一座小城,在海洋时代完全找不到发展之路,只能依赖着陕西省会和西北中心的政治地位,和刚刚通车的陇海铁路慢慢发展。国民政府设立的陪都西京筹备建设委员会对西安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抗日战争难民和救国救难物资的涌入,使得西安从近代历史的低谷开始重新走向崛起。
建国以后,国家开始了对西安的大力投资,国企军工高校纷纷落户,苏联的156个援助项目有17个落在西安,成为落户项目最多的城市,比中部六省的总和还要多。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相继动迁来到这里,计划经济时代的西安开始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大放光彩。然而好景不长,进入八九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经济,先沿海,再沿江,再沿边的逐渐开放使得一批城市率先发展,一直到90年代才开放内陆省会城市,西安这时才接触到市场经济和外资的触角。然而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凭借国家政策优势和靠近港澳的地理优势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时代,劣势的地理位置导致西安再一次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1999年,江泽民主席在西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开始了迅速发展。然而在这场浪潮之中,西北全面落后于西南,西安也完全落后于原先差距并不远的成渝。究其原因,还是西安没有成都拥有四川盆地那么广阔的经济腹地和8000万人口的市场,也没有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政治地位和政策优势,在对待外资的招商时完全没有优势。因此IBM,联想,因特尔,惠普等外企纷纷选择了市场和政策更有优势的成渝。西安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之中全面落后于成渝。
二.经济问题
西安在中国的地位自古以来都不是依靠经济,可以说自封建时代以来西安就是依靠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农业经济发达的江南通过大运河经东都洛阳将物资粮食供给辗转运至长安。自唐末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以后,西安的地位一蹶不振跌入历史低谷,(顺道说一句,作为长安的物资转运站,东都洛阳也失去了其意义而逐渐被荒弃,北宋直接将都城定在了漕运更为方便的开封。)唐末朱温将长安城尽数拆毁,西安沦为偏安西北边境一隅的小城,在乾隆年间甚至西北王的身份都曾让位于兰州,直到1932年陇海铁路通西安,民国政府设立陪都西京,西安才开始走向复兴的道路。
西安GDP不高的原因:
(一)国企,重工业,军工兵器工业太多
计划经济时代,西安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工业城市,更是苏联援助时期落户项目最多的大城市,军工第一大省的省会,西安的国企军工一抓一大把,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国企很多。西安曾是全国举足轻重的纺织中心,城东的纺织城在计划经济的五十年代之繁华犹胜西安城内。作为西北最大的纺织工业重镇,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建立与转型期内,建设了国棉三、四、五、六厂和西北一印等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住在那里的人们充分享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便利,生活条件与当时的住在西安市区人们相比也高出很多。到了上世纪90年代,纺织行业逐步萧条,纺织城迅速衰落。当时西安工业以纺织,电工为主,这些国营工厂在改革开放后纷纷倒闭,没有沿海城市国转民的条件,做过尝试的也大多失败。由纺织城的历史变迁可见,以国企为主导的西安经济活力严重不够,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里完全拼不过以外企民企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城市,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以来,宁波苏州无锡等东部城市以其优秀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率先开放的政策优势发展外向型加工企业迅速崛起,而传统的内陆工业城市如武汉南京西安哈尔滨兰州的经济却节节败退。
(二)制造业相对落后,没有大型工业支撑
西安为什么基础低端产业和制造业不行?因为陕西省以及周边人口太少,市场狭小,本地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外来企业也没有来投资的兴趣。
西安的优点是密集的高校研发人员,短板是人口和区位市场容量,中高阶人材资源相当丰富,但是以数量取胜的中低人力资源就不行了,所以导致高端研发产业发展很好,但是低端制造业就不行,富士康之类的不会来这里,像三星这种以出口外贸为导向的企业会来投资,因为三星的市场在海外。西安需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短板。
改革开放以后的西安,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文物古迹,依靠全国顶尖的科研力量和旅游市场,走第三产业科教和旅游兴市发展之路,不重视工业的发展。但是城市的发展是根本绕不开工业化这个阶段,北京是首都,强大的政治优势不能比,上海广州这些第三产业占比大的城市也都经历过工业化这个阶段。西安的工业在改开初期没有受到重视,本土工业没有得到扶持都衰落了。进入90年代西安经济颓势尽显,越来越找不到发展的道路,成了非常迷茫的孩子。领导班子关于城市的发展战略究竟是工业兴市还是科教旅游兴市也有分歧。直到03年和省上矛盾6年以后,才重新确立了工业兴市的发展道路,美光落户,经济才又重新起飞。
上海的宝钢每年创造的GDP就基本和西安的GDP总量持平,武汉有东风和武钢,长沙有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重庆有长安汽车,惠普电脑,郑州有富士康和宇通客车。
西安虽然有不少工业布局,但规模都不大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比如汽车产业,陕汽和比亚迪分别在西安北郊和南郊,配套企业也分列南北。西安其他的顶尖产业如电子工业,飞机制造,军工产业兵器工业所能创造的GDP也有限。
意识到工业化的阶段绕不过去,政府提出补工业短板,成立渭北工业园区,发展的是西安的强项,高陵装备制造工业,临潼现代工业,阎良航空工业。三星,美光,微软,,中兴相继落户,西安的半导体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已经相当具有规模,除此之外还有强生杨森等生物医药产业。近几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居副省级前列就是西安再补工业短板的体现。
(三)县域经济太差
苏州,无锡的主城区gdp并不十分高,但其gdp排名却高居全国第五和第十一,这得益于苏州和无锡强大的县域经济,有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等,这些由苏州无锡代管的县级市,仅一个县级市的gdp就比西部一个地级市要高了,苏州最强的昆山和无锡的江阴GDP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中也能排到50名左右,总量比很多中西部省会都要高。
之前的西安是9区4县,高陵撤县设区以后变成10区3县,城六区(雁塔,未央,碑林,莲湖,新城,灞桥)创造的GDP占到全市70%左右。最强的雁塔区是最弱的周至县的10倍多。而反观成都城五区以外,郊区和代管的四个县级市都创造了不少的GDP。县域经济的落后和城市规模的相对较小导致了西安GDP总量不高。
三.省市关系
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同时又是一个副省级城市,西安同陕西省的关系曾经存在很多嫌隙。自民国时,西安就是12个行政院直辖市之一,在1932年到1945年当了十三年的准陪都。建国以后西安一直由中央直辖,1956年裁撤了除京沪津以外其他所有直辖市以后,西安依旧是西北大区中心、西北局驻地,由西北局直辖,60年代裁撤了西北局,西安才正式回归陕西管辖。即使西安降为省辖市,依旧中央计划单列,财政收支核算直接上缴国家,根本无需陕西省过问,中央召开省一级会议,西安市也要参加。到了1993年,省会城市终于取消了计划单列,没想到之后的94年西安又被设立为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只比陕西省低半级。西安同成都武汉一样,都在省内一家独大,GDP总量曾占陕西省的一半,这些都导致民间的直辖倾向一直存在。1996年末,中央要设立直辖市的消息已经是漫天遍野了,正所谓是无风不起浪,西安无疑问的加入了这场角逐,那时候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西安的直辖诉求相当的强烈,西安和武汉作为强有力的省会都已心自许,独立倾向十分明显,这在面子上搞的陕西省和湖北省十分难堪。最后,重庆凭借三峡工程和省内还有成都的优势成功被设立为直辖市,(重庆直辖市是三峡省的变体,国家为了精简行政机构)消息一出,西安武汉同陕西湖北的关系直接降到冰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省上关系很不好。这六年,西安的经济发展完全停滞,一直处在和省府内讧扯皮的状态,西安自己一瞬间也变的非常茫然,想搞这个省政府不支持,想搞那个效果却又非常的差。在这期间,西安的口号和发展方向换了无数个,一段时间想搞工业,后来遭到了抵制,政府于是想搞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借用西安自身优势和民间资本来推动经济,可是西安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国家地位就决定了西安不可能绕开工业,也就是自身的努力造血。这六年,西安只做了两件事,修通二环路和建立高新区和经开区。其余毫无成就,就在这六年内,其他东部城市包括西部的成渝经济全面起飞,把西安甩的无影无踪,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下滑。直到2003年西安日报刊出《西安,增强省会意识、履行省会职责》一文出台后,西安市同陕西省的关系才得到缓和。
与陕西不同,山东和江苏的经济强市很多,同样是副省级省会的济南和南京在省内经济只排到第三,和省政府的矛盾很少关系很好,作为省会拥有青岛苏州这些经济强市得不到的政治地位带来的科教文卫资源优势;四川已将重庆分出直辖,省上对成都已无后顾之忧,再加上四川人对成都的情怀(和陕西人对西安简直就是两个极端),成都在全川人的心中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四川省可谓是集全省之力建设成都,再加上中央有人,成都重庆的发展一直在西安前面。然而西安不同,GDP一度占到全省一半,尾大不掉,而陕北关中陕南都“各自为政”,对西安的认可度并不如四川人对成都那么高。省政府为了制约西安发展把原属西安管辖的咸阳划出独立建市。直到陕北榆林延安两大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关中传统五市装备制造业的稳健发展,西安的GDP在陕西省的比例已经逐渐下降到三分之一弱。陕西之前并不主张做强做大西安,又很支持其他城市的发展。2013年成都的GDP为9000亿,而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仅为1450亿,仅为成都的六分之一强,落后于陕西省内的榆林,宝鸡,咸阳,在陕西只能排到第五,和陕西省的延安差不多。陕西发展的相对均衡,不一味做大做强西安,而是扶持汉中延安分别作为陕南陕北中心的城市地位,机场高铁等等都大力扶持。全国GDP排名前100的城市陕西有三座,其他西部省份都只有1座甚至没有。
尽管如此,陕西省同西安市的矛盾还是存在。西安市修绕城高速时,长安当时还不是西安的市区,仍是陕西省辖县,省上坚决反对西安将南绕城修在长安县内,因此,现在的南绕城完全卡在雁塔区和长安区的边界上。西绕城由于咸阳的极力反对也修的距离市区比较近。现在西安早已扩张到了绕城高速以外,现在的绕城实际上是西安的三环路。
地市合并浪潮的80年代,温江地区被成都合并,成为成都的一个市辖区,成都区县代管四个县级市,经济体量很大,然而当年地市合并浪潮的时候,省上却为了限制西安的发展,把咸阳地区从西安划出去,84年咸阳地区脱离西安独立建市了。西安咸阳隔渭河相望,相距不过15公里却是两座城市,西咸提出一体化已十年有余,然而除了统一区号以外并没有太大进展,现在觉得西安规模小了想起来要合并西咸了,行政上的割裂已经很大。咸阳市官员不愿意咸阳在自己任期内消失,不愿意平白无故官降一级,民间专家有提出“三分咸阳”,咸阳市官方居然通过彬县的微博表达出了严重的抗议,坚决反对分裂咸阳做强做大西安,省上态度暧昧,西安讳莫如深,不敢提做大做强西安。设立了国家级西咸新区,陕西省想要西咸同城化,却不愿意由西安市来主导西咸新区,因此由省直管,利益主体由西安市咸阳市两个主体变成了三个,土地指标等等互相扯皮推诿非常严重,因此西安咸阳都背离西咸发展,西安打造渭北工业区,咸阳打造北塬新城。申请自贸区西安想放在港务区,陕西省想放在空港新城,矛盾很深。比起全四川一心一意建设成都,陕西整日和西安内耗。不过西咸合并绝对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就看是什么时候和当局决心。
四.古都保护
西安,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故都。
除了大小雁塔明城墙钟鼓楼兵马俑这些可见的历史遗迹以外,大多数古代建筑都已随历代战乱而掩埋于地下,成为文物部门所定义的遗址区,包括四大都城遗址(西周丰镐二京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隋唐长安城遗址)佛教祖庭(八个中的六个),帝王陵墓(西周11座帝陵,秦始皇陵秦二世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唐十八陵,西魏北周等帝陵)灿若星辰的大小文物遗迹分布在这片土地上不计其数。不了解西安的人,往往只看到这座城市曾经的荣耀历史和文化积淀,认为这些是宝贵的财富。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是当地发展的“包袱,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西安的苦衷和为此付出的代价。
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有17个落在了西安,成为全国布局工业项目最多的城市,国家在西安建设的大项目6个,地方也要新建企业,这些企业都要土地。但西安有大量的历史遗址需要保护。西安所有的遗址区都采用荒地模式,限制开发,不布局任何工业和建设,不在遗址上安排大型工业项目、市政设施,因此许多大型工业项目都无法落地。西安只好把工业布局在历史遗迹分布较少的东郊和西郊,分别发展成了纺织和电子工业。南郊遗址众多,成为了分布西安众多高校的文教区,北郊由于有大明宫和汉长安城两大遗址区,被限制开发,基本没有任何布局和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受限,北郊一直到90年代还一片荒凉。1958年,工业部门曾计划在汉长安城遗址内建设一家飞机发动机厂,但最终在文物部门的强烈反对下另迁新址。上世纪70年代,西安市政府再次拒绝了中国二汽在汉长安城选址建厂的计划。在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中,每天都有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矛盾,文物保护和城市开发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一个永恒的不能避免的命题.看看西安地图,北郊有很明显的两片空地,火车站道北2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已被城市建成区完全包围。西北郊36平方公里的荒地是汉长安城在地图上十分显眼,和道路密集的繁华市区形成鲜明对比。遗址区禁止开发建设进一步导致西安市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尤其工业用地本就占地较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遗址区不能动不能建,在遗址区周围形成了许多城中村和棚户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破败,治安问题严重,对遗址也造成了蚕食和破坏。西安本来就很沉重的大遗址保护的压力,工业发展的压力,再加上旧城改造的压力,财政支出的压力,动辄几万人的拆迁安置量、几十亿上百亿的建设费用,文物保护考古开发的建设费用,都是相当可观的财政支出。
西安的城市建设严重受制于文物保护,举个例子,修建地铁之前,文物部门就要对沿线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光2号线的前期初步勘探工作,就用了近半年时间。结果地铁2号线共涉及57处文物保护区,地铁建设都要在对这些文物遗址进行保护迁移之后才能开始。在地铁建设之时,下穿古建筑时要埋深近30米,事前还要对古建筑进行加固稳定,经过古建筑附近的地铁轨道还要铺设减震弹簧以减少对古建筑的影响。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钟楼―永宁门区间地铁前进耗时比其他区间要多一些)2号线光用于文物保护工程的投资就有2577万元,为了避让明城墙和钟楼工程措施费用就超过1亿元,为了减震使用的钢弹簧复制板道床1公里就要2000多万元,这都是城市建设让位于文物保护产生的相当可观数额的财政支出。同时,在地产建设时一旦发现有文物遗址必须立即停工,等到文物部门勘探保护结束后才能复工,等等。西安的城市建设实际上很受文物保护的桎梏。
西安太特殊了――大小遗址不计其数,分布百余平方公里,且与城市建成区高度重合,城市建设受到文物保护很严重的制约,工业用地紧张,西安的大型工业区都只好布局在渭河以北的高陵和远郊阎良临潼户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安没有特大型的工业集群,汽车产业分别分布在南北郊,没有形成集群,唯一的强项-大飞机制造的商飞被上海夺走,西安又不可能绕过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工业一直是西安最严重的短板,这导致西安的GDP低于很多同级城市。
三星的落户和渭北工业区的建成,西安的工业已经开始飞速发展。同时,西安在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中找到了一条最合适的道路,越走越好。
五.西安的优势
说了一些西安经济发展的劣势,下面谈谈西安的优势吧。
政治地位:西安在全国能站稳大城市地位,靠的不是经济,而是副省级,西北大区中心的政治地位,以及政治地位带来的一系列通信医疗科教物流教育中心.
科研:西安强大的科研教育力量,遍布西安的科研所,航空所,科研力量雄厚, 仅次于北京上海数量的国家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同武汉南京并列的3座985,7座211高校,以及西安众多的近100所普通高校,民办高校。
军工:作为军工第一大省的省会,西安也是军工第一大市,顶尖的国防科技力量航空航天科研力量,神舟飞船80%的零部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飞机制造,海陆空二炮武警中的8所军校,军工地位举足轻重无需赘言。
交通:西部高铁之都,铁路交通优势明显优于成渝,已通车的郑西,西宝,大西,已开工的西成,西银,已审批的西武,关中城际,待审批的西渝,西包,米字形高铁枢纽,站台股道数亚洲最大的西安北站,吞吐量常年保持高增长的全国第八的西安咸阳航空港,不断开通的国际航线,全国第八个过境免签,已经在规划T4T5和建设机场的高铁站。西安还是全国高速公路最大节点,包茂,京昆,连霍,福银米字形高速公路枢纽。西安今年成为中国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内陆港,对接国际拥有独立港口代码,定期开通的长安号通达欧洲的货运专列。
商业市场和消费能力:西安虽然GDP不高,但商业市场非常强大,这一点比许多GDP比西安高的城市要强的多。举例全国票房最高的十五座城市西安常年位列第十,但其余的十几座城市中要么是千万级人口,要么影院数量有西安的一倍之多,西安只有四十六家电影院,但却是全国场均人次最高的城市。同样,西安地铁在通车里程不足京沪十分之一的情况下,每公里载客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广州,而其他开通一两条地铁的城市载客量少得可怜。美团团购订单总量,餐饮消费额等反映市场消费能力的数据都是TOP10,同时,高星酒店,轻时尚,奢侈品牌,大型商业大型地产,高端零售品牌,西安都不弱,而经济比西安强的城市很多商业数据不如西安。
国际交流:许多外国政要访华的路径是北京-上海-西安,这几乎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相比国内其他城市,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接待了200多位国内外政要元首,仅此北京上海,远超其他城市。仅这两年,就有韩国总统,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印度总理莫迪,等等,他们都选择西安作为访华的必去之地,台湾领导人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也都来到了西安。除了兵马俑以外,城墙南门也成为西安对外交流的一个名片,在以仿古入城仪式迎接克林顿以后,这已经成为了西安迎接外宾的礼仪。
此外,西安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会展数量也不少,这是西安作为国际交流中心的优势。
历史文化:无需赘言,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西安最具竞争力的因素,十三朝古都,四大古都之首,汉文化的中心,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海内外华人的精神故乡。此处不需列举,西安的历史文化足以傲视全国所有城市。
当然,有文物不代表有文化,西安的旅游业文化产业还要大力发掘其优势,打造品牌注重宣传。
医疗:西安的医疗能力放眼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在全国都可以排在前列,其影响力也辐射全国。
六.西安的前景和一带一路:
21世纪是陆权与海权博弈的世纪,海权已经统治了几个世纪,海运占优主要是因为其成本低,运送大宗货物量大。海权是欧美这些海洋型国家需求传统的体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美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都通过殖民和争霸取得了领先地位,他们的地缘优势是海洋型国家,决定了他们要依靠海运取得资源,海运在过去的时代确实最有效率也最有效益,他们是典型的海洋型国家。
但是,随着中国,印度这种海洋-大陆型国家的崛起,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经有了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海洋实力还不足以争霸,但需求的资源(石油 铁矿)却大部分靠海洋运输,东边被两重岛链锁死,南边被马六甲海峡控制,更何况中国的需求海洋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不说石油严重依赖进口,仅仅中国过去几年使用的水泥量,达到美国过去一百年的总和。中国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要崛起,就不能在海权上被人控制,因此我们要在保证海权上做足功课,在巴基斯坦租用瓜达尔港,和在泰国商讨建设克拉运河,在南海大自然鬼斧神工。我们更选择了一带一路,来通过陆权来弥补我们在海权上的弱势。正如我国常规武器还想对不具竞争力,但导弹很强,陆权是海权不行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一带一路是用我们的强项基础建设和工业品为中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来换取中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能能源资源,将中国的工业品抵达欧洲。渝新欧,蓉欧,长安号,都是如此。中国提出亚投行就是为了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建立中国具有很强话语权的金融秩序,一呼百应,不要说中亚国家,英法德这些老牌大国也都看到了欧亚大陆陆权崛起的前景,都纷纷不顾美国加入。
诚然,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不是一朝一夕、在习总一届任期内就能实现的。国际形势的变化,政策的落实实施都会对一带一路有影响。但是不可否认这是我们中国崛起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崛起,就要有充足的能源来保障我们经济的稳定运转,我们的能源运输在海洋上的弱势,需要我们建设一带一路,让陆权崛起,开发中亚俄罗斯的能源来保障,打通陆路通往欧洲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发展起来了,内地工业制成品运往欧洲全靠铁路,中国的基建和高铁现在是强项,建设高铁不是为了要高铁的速度,而是为了让高铁承担大部分客流,货运列车可以放心的跑到时速200以上;关于铁路的成本问题,重载铁路的出现,一列车就是十万吨级别,已经将铁路成本大大降低,已经具有同海路运输的价格竞争优势,更有速度优势,和带动铁路沿线发展的优势,因此,用铁路向大陆深处扩张连通欧亚,获取中亚丰富的石油,打通同欧洲的陆路联系,这是时代的选择,我国海权受限,陆权必然崛起的背景,也是我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和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不一样,后两者完全是区域战略,而一带一路已经是习李体制下的第一大国家战略。至于一带一路是否行得通,国家是否脑残,民众是否意淫,我相信,国家战略的研究者肯定比我们普通人懂得多。
想说说一带一路对西安的影响。
陆权时代已经来临,西安作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选一个支点向西,似乎只有西安。西安是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进入新疆西藏的必经城市,这是西安自古以来就有的控中原以通中亚的地缘优势,只有西安的地缘能承担中国陆权的重任,兰州和乌鲁木齐离人口稠密的中原太远,无法承担西安般的重任,顶多作为前哨站分流其周围的物流资源,然而甘肃新疆能有多少人口和市场呢?真正的能源消费市场和工业产地还是来自发达的中原和东南沿海。乌鲁木齐成为集散中心很难,新疆本地人口少,市场小,从欧洲来的货物往哪里集散?南疆还是北疆?这点甚至不如兰州,一部分由青海甘肃宁夏的市场消化的货物会在兰州集散,但是这市场相比中原和华东华南简直太小,货物出了狭窄的河西走廊到了西安以后,地理变得开阔才是真的集散,通过西安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发别发往东北,华北,华南,华东,华中的广大市场,而这些地方的工业制成品也会从全国各地汇集在西安以后统一发往中亚和西欧。甘肃和新疆又能生产多少工业品呢?西安的地理优势就在这里,西安以西是单线,但西安往东就是辐射状了。
西安是一带一路上最重要的节点,(当然,重庆也是,这也正好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对西安重庆的定位。)这就是自古以来,西安控中原以通西域的地缘优势。上海,是远东的中心,经济腹地是几乎整个中国,上海到京津唐,珠三角,日韩距离相等,是天然港口,同时又是黄金水道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入海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上海都承担很大一部分。上海承担我国海权时代的重任,哪怕南一点有宁波厦门,北一点有日照青岛都不行。
这就是地缘的命。
西安的发展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是共通的,一带一路带给西安机遇,也需要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西北最大的编组站,西安国际港务区,保税区物流中心,空港新城都是如此。
进入2010s,西安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亚洲最大火车站建成,通车三条高铁规划米字形高铁枢纽,地铁建设如火如荼,机场规划到T5,批复了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内陆港,建立综合保税区,获批航空城试验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外交部批复领事馆区,中亚东南亚国家纷纷表示进驻,财政部批复西北金融商务区,西安成功击败重庆北京拿下建国以来外资单笔最大投资―三星闪存项目,美国强生微软都进驻西安,中兴华为在西安也建立产业园,中俄产业园落户。
西安也已经开始补工业投资严重不足的课,打造渭北工业园,三星强生微软及其众多配套产业等外资落户,GDP由40多名已追回第24,并保持着高增长的速度,西安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国内外政要访华都会来访西安,国家对西安赋予的定义和批准的建设,这些都具有扩大西安向外影响力作为一带一路核心的意味。
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也获得广大欧亚国家一致的支持,中国要崛起,就要整合欧亚大陆的资源,西安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已经被国家战略确立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即使西安现在仍落后于成渝,西安发展的路上还存在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事情,这关乎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未来,会持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崛起已是事实,中国的影响力和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在南海大自然鬼斧神工,在巴铁租用港口,在泰国建设运河,向国外输出高铁,建设亚投行,相信有眼光的人都会明白中国正在下的棋。
微信号:qinnew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发展不错的外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