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折一定要打满才能换有菩提心才能往生吗

都说菩提心特别重要!来听听净土宗祖师如何讲
发菩提心(资料图)文:大安法师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心,发成佛度众生的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具体体现在菩萨的四弘誓愿。通途的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发心菩提到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它都是很有次第的。要说起这个菩提心的功德、妙用、实践,也是一大课题了。但我们要观照到在净土法门,菩提心有它特定的内涵。在含摄通途菩提心的内涵的同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通途菩提心的诠释。有不少人看了——《无量寿经》中谈到的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这句话,就得出个结论: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这是一个往生条件的问题,必须要把它界定清楚。怎么去理解这个菩提心?善导大师有个基本的诠释:从厌苦开始,就是厌离我们娑婆世界的苦,来求往生极乐净土。到那里圆成自性的无生法忍,再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度苦难的众生。这就是菩提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对菩提心之表达得像层层剥笋似的,跟净土法门的理念立即挂上钩了。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是愿做佛心。愿做佛心是什么?是愿度众生心。愿度众生心是什么?就是摄一切众生往生佛净土之心。蕅益大师对菩提心有一个更为单刀直入的诠释: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净土法门具有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把它辨识清楚,菩提心的核心内涵还是信、愿。如果能发出通途的菩提心当然更好——要提倡;如果万一通途的菩提心发不出来,但是他有深信切愿,照样可以往生。九法界众生站在他自己法界的定位上,只要具足信愿都能往生!这才符合四十八大愿的根本宗旨。实际上也有圣言量的依据:观经的下辈三品往生,都是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再发通途菩提心的。所以我们对这一点诠释、说法,是理直气壮,不加含糊的。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stitch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往生的标准
地藏占察入净土道场
2015届净土高级班课程《一函遍复探玄》
往生的标准
以上是关于往生的标准——往生的最低条件这个问题的一点分析,很多人的心里可能对此还没有数,还会有这样的疑虑:没有世俗菩提心,乃至没有真正的出离心能不能往生呢?
1 菩提心的如量相
实际上,真正的世俗菩提心不是这么容易生起的。我们通常在口头上讲要发起世俗菩提心,“发起”,就是从心中生起真正的世俗菩提心,并不是说你在“修世俗菩提心”就叫“发起世俗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非常明确的三士道的界线。下士和中士之间的界线主要是细无常,区别在于能否真正地体会到细无常;而中士道与上士道,也就是小乘与大乘之间的界线,粗的讲就是世俗菩提心,细说就是大乘的修世俗菩提心的增上意乐。通过菩提心七支因果的修法,如果生起增上意乐了,这就是大乘与小乘不共的地方。小乘也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是大小乘共同的地方;但是到了增上意乐的时候,大乘就有不共的功德。有了增上意乐,紧接着第二刹那就会进入世俗菩提心,按唯识天台教法,这就是十住当中的初住,初住的全名是“初发菩提心住”,就是最初发起了世俗菩提心,也就是进入了大乘的下资粮道。《广论》当中也是这样讲的,这才算是生起了世俗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
不要以为修大乘世俗菩提心,修大乘法,就是大乘人了,就有世俗菩提心了,如果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甚至可能非常危险,造妄语业——明明没有世俗菩提心的功德,而说自己生起世俗菩提心了。有些人觉得菩提心很容易,也会说我已经发起菩提心了。但是,真正的世俗菩提心也不是这么容易发起来的。所以,慈诚罗珠堪布才讲,世俗菩提心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的目标。
通常按唯识中观的讲法,要经一万大劫修集十信圆满,最后进入下资粮道。这样我们就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世俗菩提心?如果这一点不明确,讨论良久也辨不清楚。进入大乘资粮道的菩提心,是真实的世俗菩提心,在这之前,只能称为相似的世俗菩提心。
2 相似世俗菩提心及其因相
对于我们一般凡夫,都别忙着谈相似世俗菩提心,先来看看相似世俗菩提心的因是什么?我们依菩萨戒的仪轨受戒,获得了菩萨戒的戒体,这都还不是相似的世俗菩提心,而只是相似世俗菩提心的一个因而已。那现在不问你真实的世俗菩提心和相似世俗菩提心,相似世俗菩提心的因有没有呢?你是否受了菩萨戒就得到戒体了呢?这还不好讲。
像弘一大师,古代的许多高僧大德,都不敢说自己得了比丘戒。菩萨戒通常是出家人在沙弥戒、比丘戒基础上才获得,如果前面没有少分的一定的戒律,也不容易得。所以,谁也不敢说自己就得了菩萨戒的戒体了,当然也不能说你就绝对没有得,也不能说你绝对已经得了。
如果以一种倏忽心对待自己的修行,可能很容易就认为自己有出离心了,有菩提心了,有别解脱戒了,有菩萨戒了。实际上,戒体是非常殊胜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去希求的。如果我们连护戒之心都没有,自我感觉上受戒不受戒差不多,以前是什么样的,受了戒还是一样的,没有持戒的堪能性,这样有没有戒体都不好说。以前的修行人不是这样。有一位比丘受了比丘戒,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得戒体,他就专门到西域去,问高僧大德里的一个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也不知道,最后就入禅定上升兜率天去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告诉他,这位比丘得菩萨戒了,于是比丘就非常欢喜的回到汉地。
我们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状态。如果没有以极为强烈的至诚恭敬心去受戒,不用说菩萨戒、比丘戒,乃至八关斋戒、五戒,甚至三皈依有没有得到,都不好讲。所以,我们不可以很轻松地就认为,我有出离心,有菩提心,如果连它们的法相都不认识,自己的相续上没有什么感觉,就自认为,我是舍世者,是菩萨,这样轻忽的一种心,又怎么会重视这些法的修行呢?
如果没有强烈的信心,仅仅以一般的浅信,就像《广论》里面所讲的,没有前面死无常、轮回苦、深信因果的基础,你的皈依心又如何生起呢?没有这些四共前行,皈依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对于真正皈依修好了,生起了胜解,那修习净土法门,对往生西方也能生起胜解来。
4二门相较净土胜益
以上是关系到我们修法的问题,有必要在这里辨析一下。净土法门如果离开了通途教法,其奇特处、殊胜处就无从了知,所以需要跟通途教法作对比分析,才知道净土法门究竟殊胜在哪里,奇特在哪里,为什么是横超法门、他力法门、特殊法门。
这样我们将净土法门与通途教法一对比,就了知,通途的修法是一万大劫修十信进入初住,这还只是最初发起真实世俗菩提心而已,离胜义菩提心,中间还差一大阿僧祇劫——最快(最利根的菩萨)也要一大阿僧祇劫才能登地。而我们修习净土法门,不用说登地,也不用说压服烦恼,不用说资粮道、加行道,不用说加行道的中观唯识这样的禅定,甚至现在世俗菩提心也没有要求,乃至小乘如量的出离心,也可能没有完全具足,仅仅只有一个避苦求乐心——但只要能真正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极乐世界的好处,有深信切愿,也绝对能够往生,因为是靠依止力、靠皈依心而往生的。这也是善导大师讲的“五乘齐入”的人天乘,虽然他不见得具足菩提心、出离心,但是他回向西方,也能往生。
只要你有真信切愿,你真心想去,就能往生,没有如量的出离心、菩提心这样高的要求,乃至于善导大师所说的人天乘仅仅求安乐的发心也能去!这样我们就知道净土法门了生死的标准条件要求是最低的,没有任何比它更低的法门。所以,印光大师苦口婆心地,一再地讲,要我们最初学佛,要在净土法门上下一番功夫,要了无疑惑而后已。之后再去学其他经论,学其他宗派,目的是为了上品上生。
如此容易了生死的法门,如果不在上面下功夫,那只能说明这样的人,要么是生死心不切,没有真心想了生死;要么真的是善根不够,就像莲池大师说的,被业障障住了。不在这上面下苦功夫,这一世很难真正了生脱死,因为把最容易出轮回的法门舍弃了。就像古德经常说的,如果知道了这样的道理,不修习净土法门是不可能的,称为“万牛莫挽”,多少人来拉住我,不让我修习净土法门也绝对不可能。真正通过教理去了知对比,发现认识到了净土法门的殊胜性、奇特性、方便性,最容易了生死。只要是真心想了生死出轮回的人,他绝对会死心塌地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如果生起胜解信,就能百分之百往生,就能了办生死大事。其他任何修法里,还有这样特殊的情况吗?还有这样奇特的情况吗?
印祖之所以说净土法门高超一切禅教律,就是因为这个法门的方便奇特,不但契理,同时契机,能普摄一切根机,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众生,都可以摄受,令他了生死,甚至成佛道。净土法门就是这样一种普摄一切根机的法门,而且是最容易了生死的法门。这样我们就知道净土法门的殊胜,就知道为什么善导大师、印光大师,乃至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上师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这些大德都极力强调净土,劝大家都要修习净土,甚至上师老人家把弘扬自宗宁玛教法先放下来,而是着重弘扬净土,让大家要去好好地念佛,求生西方。这是顶了多大的压力,大家都应该想一想。这样来劝你念佛求生西方,如果你还不动心,还无动于衷,只能说明你确实被业障障住,或者说没有善根,那佛也救不了你。
从刚才的一番论述就知道净土法门的殊胜处,跟任何法门都不一样。之所以让我们了知这个法门最低的门槛,是为了让我们遣除疑惑心,遣除我们往生的障碍。不要以为自己这样那样的条件不具备,没有菩提心,甚至出离心也不够,是不是往生不了?这些担心疑惑全部要扫荡干净,这样才有可能生起胜解来。当然,讲这个道理不是说就不用念佛了。如果说我有信心就行了,不用念佛,那是自欺欺人。如果真的有信心,你不可能不念佛,你会比任何人都精进地念佛。如果还经常懈怠散乱,那说明你没有真信切愿,没有真信切愿还在那里自欺欺人说大话,实际上是在造恶业。
我们要相信净土法门的殊胜奇特,它是最容易出轮回的一个法门,没有那么多高标准的要求。这样我们知道了法门是最极殊胜的,但是否要死心塌地去修习,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了。
接着来看《印光大师文钞》中的两个公案。这两个公案都是讲“愚夫愚妇”的,他们什么教理都不懂,没有佛法的学识,更没有通达经论。
“云南,保山城内,郑慧洪,(乃皈依法名,俗名不记得。)经商昭通,于民十一年,函祈皈依,因以所印之书寄之。彼即劝其父母吃素念佛。其父(名伯纯)乃博学隐士,初专研究易经数年。次又研究丹经。以其子慧洪,劝其学佛,遂又研究禅宗。后则专修净业,与其夫人,同求皈依。伯纯,法名德纯,夫人,法名德懿。民二十二年,慧洪由川回滇,道经苏州,住报国寺数日。次年春,慧洪死,其母心疼儿子,服毒,结跏趺坐,合掌念佛而逝。逝后面貌,光华和悦,凡见闻者,莫不赞叹。”
云南,保山城内有个叫郑慧洪的,这是皈依法名,俗名印祖不记得。他是以经商为业,在民国十一年皈依的,印祖给他寄了一些以净土为主的经书。这位郑慧洪就劝他的父母也吃素念佛。他的父亲名字叫伯纯,是一个博学的隐士,是读书人,最初专门研究易经数年,后来又研究道家的丹经。因为他儿子慧洪劝他学佛,他就研究禅宗,后来专门修习净土法门,与他夫人共同皈依印光大师。伯纯法名叫德纯,他夫人法名德懿。
民国二十二年,郑慧洪由四川回到云南的时候,经过苏州,在报国寺住了几天,应该见到印祖了。次年春,就是第二年,慧洪英年夭折了。他母亲非常心疼这个儿子,所以万念俱灰,想到在这个世间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准备服毒自杀。因为她儿子教她净土法门,她知道儿子肯定往生西方了,所以她就想去见儿子。当然,她对阿弥陀佛也有信心,毕竟当年儿子跟她讲过这个道理。所以她就服毒自杀。并不是像我们许多学教的道友所谓的发了菩提心,发了超越轮回的出离心,这个老太太也没有什么学识,因为儿子死了,实在心疼儿子,觉得在这个世间活着实在没有意思了,只是为了见儿子,就服毒自杀,而极为奇特的她是“结跏趺坐,合掌念佛”去世。去世之后颜貌如生,比在世的时候还要光泽,当时许多人见识了之后都赞叹不已。
印祖对这件事情的评论:
“保山,乃云南边地,素不知佛。伯纯,以博学宿德,提倡净土,有智慧者,稍有信从。其夫人服毒,结跏趺坐,念佛而逝。一邑之人,十有八九,皆信伯纯所说,而念佛求生西方矣。若善知识临终,能结跏趺坐,合掌念佛,亦不平常。况以无学问之老太婆服毒,而能如是,设非佛力加被,曷克臻此乎。由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众生心力,完全显现。故得毒不能毒,现奇特相,以为一方之导。彼以愚妇之资格,尚能现如此之奇特相。而须眉丈夫,堂堂比丘,当亦可以自奋,而决志力修矣。”
云南保山属于云南边地,很少有人懂佛法,而郑伯纯,也就是慧洪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提倡净土,少数稍微有智慧的人也会相信,但是当时信从的人不多。后来他夫人服毒,结跏趺坐去世,当地十个人有八九个人都相信他说的道理,因为他妻子就是这样,许多人亲眼目睹的,是结跏趺坐,颜貌如生,合掌往生的,所以大家都相信他所提倡的净土法门。
印祖接着评论,古代的高僧大德善知识临终能结跏趺坐合掌念佛也不平常,也少见,何况一个没有任何学识的老太婆服毒,能够这样,大家都可以想一想是什么道理。印祖分析,如果不是佛力加被,是绝对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由此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虽然“众生心力不可思议”,但如果不以佛力法力加持,那也不可能受用这个不可思议的心力。要靠佛力法力加持,众生的心力才能完全的显现,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奇特情况,就是“毒不能毒,现奇特相”。本来服毒之后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但是这个老太太服毒之后,颜貌如生,没有丝毫的痛苦,这完全是因为佛力加持。这样一个“愚夫愚妇”会显现这样的奇特相,那作为须眉大丈夫,甚至出家的堂堂比丘,我们更应该努力。
从这个公案就可以知道,这样的老太太,知道什么菩提心、出离心呢?之所以服毒还能结跏趺坐,颜貌如生,合掌念佛逝世,完全是佛力加持。像这个道理,在四十八愿第十九愿当中,专门有讲到。就像《阿弥陀经》的异译本——玄奘大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就有这样的经文,临终时完全是靠佛“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八个字非常重要!念佛人,不仅是往生的时候是靠佛力,乃至于临终的时候,能“正念现前,如入禅定”这些也是佛的愿力加被。阿弥陀佛早就发了第十九大愿,只要是有真信切愿想往生的人,临终时候他就会来加被你。这是临终时,还没去世前,佛就会来加持念佛人,使他心不动摇如入禅定。所以,这位老太太才会示现这样的奇特相,这完全是佛力加持。这样,我们就知道,甚至不用担心临终的时候会不会颠倒,会不会翻业障,这些都不用担心。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的时候佛就会来加被,使你心不动摇,如入禅定,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就可以遣除打破我们临终颠倒、临终起魔障、临终不能念佛等等的担心疑惑,起决定信,一心念佛。
◆ ◆ ◆ the end ◆ ◆ ◆
请加莲中人微信(lianzhongren11)为好友,邀请加入念佛诵经共修群,参与共修。
净土解行念佛诵经共修群的目标是大家共同期心完成百亿佛号,或百万《阿弥陀经》,或十万《无量寿经》。依世亲菩萨俱舍论云:“万人共造善恶因,每人均得万人果。”每人皆可得到众人共修的所有功德。
群内每天7:00-7:30和22:00-22:30固定直播共修《普贤行愿品》。YY 普贤行愿
地藏占察入净土道场⑤QQ群:(已在①②③④群勿再加入)
净高班报名群(智组)
官方微信公众号:dzzcrjtsx,,敬请关注,欢迎转发,功德无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发菩提心到底是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学佛网
&发菩提心到底是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发布:如是&[ &]&& 日期: 17:07:00&&
居士问: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回向。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不知法师如何看待?法师昨天说往生完全仰赖阿弥陀佛,不知往生是不是全靠他力,还是也需要自己积集资粮、信愿具足、发菩提心才能往生?法师说只需信愿,虽说是临终一念,可死亡是件极恐惧的事情,到时能否把握得住,能不能提起念佛的念头,是不是还要靠自己的福德机缘?若一味强调往生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平时即对福德、智慧、资粮还需要吗?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了吗?信心的建立是不是靠平时闻、思、修串集才能得到?若平时不修行,临时抱佛脚可以吗?修净土法门往生的成功率有多高?能够统计吗?请开示。大安法师答:好,看来你学藏密还是学得很深入。我们也会跟上人、西藏的一些法师、堪布做些交谈,藏地的净土法门跟我们汉地的净土法门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他强调这个因那个因,甚至还要强调观修、发菩提心,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好,就对菩提心怎么看。我们净土法门也会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辈往生的共同特征。但,对菩提心怎么理解?发菩提心是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曾经就有人说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这些涉及到往生的重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加以明辨。如果是通途的菩提心,所谓“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心。菩提心说起来,又有很深广的内容,有发心菩提,有明心菩提,有伏心菩提,有出道菩提,有圆满菩提等等啊。它的次第很多。我们在净土往生一法当中,单刀直入,就谈信愿。而且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具足信愿,你就能往生。如果是从通途佛法的菩提心来看,你能发起通途的菩提心当然也很好,那就能够提高往生的品位。但万一中下辈的行人发不起通途的菩提心,他能不能往生呢?他只要具足信愿,照样可以往生。观经讲下辈三品往生都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发通途的菩提心的,到彼土去发菩提心的。所以千万不要说,没有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我们正面说应该提倡发菩提心,但是万一这个菩提心发不出来,具足信愿照样往生。那么往生一事全靠他力,但是这个他力如何感召过来?也要自己信愿持名。这个信愿持名里面当然也包括他力、自力在里面。所以,你说是自力和他力,实质上都是自他不二的。全体的他力就是自信的力,你很难在他力和自力去划一个明显的界限。你具足信愿持名,阿弥陀佛感通上了,哎,临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那这里要不要福德因缘呢?这里你不要打成两截,你能够信愿持名就是你的大福德、多善根。不在信愿持名之外去谈福德、善根、因缘。所以,往生一法,确实是容易往生的。你信愿具足,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但是也确实很难的,因为你不具备信愿。像你能够提这么多问题说明你有很大的怀疑,那既然有怀疑,你就要广修福德来破你的怀疑。你的怀疑破了,哎就可以往生了。佛是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正因为人对净土法门难以产生信心,就让他修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他对净土法门当下就相信了,这一个法门就足够就可以了。就是由于信不及,才要循循善诱,才要讲八万四千法门。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也不能说只要净土一法,八万四千法门也需要,因为众生无量,众生的根基无量,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乃至更多法门施设也是必不可缺的。那么信心的建立,他的表现形态很多,你可以靠平时的闻思修串行来得到,有的人就是多生多劫就有那个善根,忽然听到了,马上产生信心,不需要平时的熏习他也能够得到。有的人没有这个善根,他靠这一世积累有时候也不一定达到能产生信心的目的。就好像世间有一个大学问的人,你说他就靠这一辈子读书就能得到吗?当时袁枚讲那个黄庭坚,他前身就是读书过来的,说了一句话“今生读书方已迟”。一个大学问者他不可能靠今生几十年就成为大学问人,都是他前生读了很多书,今生再以一个接上,你今生才读书已经迟了。这个净土法门的信心也是这个样子,你今生才开始接触,他相信是很困难的。有很多人他一听就相信,就是他有多生多劫的累积的结果,那你有信心,有信愿,临时抱佛脚是可以的。我们常常讲临时抱佛脚是嘲笑一些人不管用,实际上净土法门,观经就讲:五逆十恶的罪人,地狱相现前,地狱猛火现前,这个时候听往生善知识跟他介绍阿弥陀佛,他赶紧念阿弥陀佛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地狱猛火变成清凉风,风吹来阵阵莲花,莲花上有化佛菩萨,化佛菩萨接引他往生。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也能产生效果吗?所以这是一个大不可思议的法门,不能用通途的佛法来比量他。那么修净土法门往生的成功率有多高?这个统计释迦牟尼佛跟我们早就统计好了。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那些大菩萨,就是不退转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有六十七亿菩萨,那些小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数不可计数。这个就不需要我来做统计,释迦牟尼佛统计好了,我们就听释迦牟尼佛的统计就好了。所以,万修万人去是真实的。居士问:没发菩提心,念佛能往生吗?净宗法师答:能!《观经》上品虽说发菩提心,中、下品都不说发菩提心,即是其证。本集所记往生事例,大部分连菩提心的名字都没听过,更不要说发菩提心了。虽不闻、不知、不发菩提心,只要念佛愿生,统统往生,一旦往生,自然发起广大菩提心,自然成佛度众生,这正是净土念佛法门的妙处。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只有发菩提心才真正有利于往生净土!
智敏上师(资料图)文:智敏上师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即是密法的陀罗尼总持法门。因此,希望大家在听开示之前,思想要有个准备,所谓密法对显教并不是矛盾的,而且是有帮助的。我们修净土的,发愿要往生净土,在《无量寿经》里面,就有这句话,三辈往生,都离不开“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我们如果不学教理,单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什么叫菩提心也不懂,如何发?更无从发起。菩提心是有一定涵义的,要发起来,也是有一定的修法的。这些教理和方法,在显教里面都有,我们密宗也必须要修这个法,菩提心是显密共同的。没有菩提心,显教里面成不了大乘,密法里面更谈不上金刚乘,密法是大乘里面特殊的一种,因为他发了菩提心,观众生苦,深心不忍,欲快速成佛,救度一切父母众生,所以要修密法。总之,都是离不开菩提心。假使说,有念佛的人,他说我就一部《阿弥陀经》已够了,这个,当然,曾经学过很多法,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来说,或许是够了,等于说,这是大学教材,讲得内容很全面,够了。但是如果你小学、中学没有念,是无法接受它的。同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菩提心愿。念佛的人菩提心有没有?如果没有,怎么能感应呢?又怎么能把你摄引到西方去呢?那么,什么叫菩提心?没有学过,不知道!大家都会说,啊发菩提心……等等,好像这样子就是发了菩提心了,大家都会。但是什么叫菩提心呢?问问看,“哦,菩提心么,就是菩提心么!”哈!这句话等于没说。我们说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是成佛的因。有了菩提心的因,才有菩提的果,佛就是菩提果。但是菩提心的涵义是什么呢?且说世俗菩提心,就是看了众生受苦,心里不忍,要把他们一个不漏的全部救度到最极安稳之处。我们现在这样的人,不要说把众生全部救起来,就自己能不能度脱,也不敢打保票,那么怎么办呢?要自己快快修行,成佛,才能有办法度一切众生,这个发心,就叫菩提心。菩提心有怎么能发起来呢?有人说,我们天天在发啊!诸如“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乃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还有:“无上最胜菩提心,我今正真令生起。”“菩提最胜心者生复生”等等,不是每天都在念吗?哦,这样念念,菩提心就生起了?这个是不够的!没有那么简单。佛教是讲缘起的,一切法从缘起,因缘和合,才生起一个法。单是发一个愿,说“我要生菩提心,我要生菩提心”,这个仅仅是一个因素,而生起菩提心的各种必须的因缘,远远不够,所以是生不起来的。那么菩提心怎样才能生起来呢?在一般宗派,它就是说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加以扩大,扩大以后,菩提心就因此引生而起,这是共同的修法。但是,宗大师圆满教法里面,还有特殊的两种最殊胜的修法。这两个修法,一个是弥勒菩萨,月称论师传下来的七重因果;一个是文殊菩萨,寂天论师传下来的自他交换。这两个方法能够很有效地、很快地把菩提心生起来。我们要求生净土,修净土法门也好,或者修其它的法门也好,如果菩提心没有,那么我们连大乘的“大”字都够不上格,怎么“乘”呢?“乘”就是要乘此法门到彼岸了。所以说,菩提心是一切大乘的根子,没有它,根本就不能算入大乘之列。众所周知,净土宗是大乘宗派,我们希望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如果我们连什么叫菩提心都认识不到,如何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更没有,怎么往生呢?真正的菩提心生起来是困难的,但相似的菩提心生起来是完全可能的。怎么叫相似的菩提心呢?就是说与菩提心已经靠拢接近了。等于说,我们要去上海市,市区还没有进入,市郊进入了,也可以称已经到上海了。为什么?因为是上海的郊区么!是属于上海市的范围内了。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一定的希望和把握了。《广论》卷四云:“诸能受用大师所集,无数资粮所有妙果,虽不必集彼一切因,然亦定须集其一分。”就是说,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虽不必集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但是一定要积集其中一分的功德才能相应,其中菩提心是不可或缺的。佛教,是有层次高低的,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如果是高层次的人来念,即是大总持陀罗尼藏,三藏十二部都包含的有。那么就是一即一切,一句佛号,一切法都包涵在里头了;一切法也自然汇归到一句佛号上去了。但是。这个修法是要高层次人才能修得起来。我们凡夫,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是一切。那么,怎么办呢?一点一点把它积聚起来,譬如依止法的修法,暇满的修法,出离心的修法,菩提心的修法,还有其他各种修法,渐渐兜拢起来,积聚在一起,一起汇归到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上,那么,一切功德就都在这句佛号里边,那时候念的佛,功德就不一样了。我们希望,在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一即一切,一句佛号,即是八万四千陀罗尼藏!——的时候,来一个“一切即一”,一切法都是阿弥陀佛,把那些修法功德一个一个积聚起来,最后汇归到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上去。这样做,对我们来说,于修净土宗念佛求生西方,会有极大的利益。今天向大家介绍这个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格鲁派的修法和净土宗的修法是没有违背的,不但如此,而且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净土宗的行人,更容易地往生;本来能往生的,可以得到更高的品位。这就说明,我们格鲁派宗大师圆满的教义和修法,并不限于修格鲁的行人才需要,是一切宗派共同需要的,而且净土宗的行人,特别需要,因为净土宗一般是假借天台宗,没有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教理和各别对治的修法。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腾讯佛学官方微信公众号:rushidao_qq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walterg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菩提心的人会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