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走振兴民族工业强国复兴之路 什么时候提出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 陈芳、胡喆
9月28日,观众在展览现场参观。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9月26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大型成就展充分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和元素进行展示与呈现,吸引众多参观者。新华社发(张笑宇摄)
这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进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走向。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
创新奇迹:成果“井喷”实现历史性跨越
这是一个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兰渝铁路的建设构想,一百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铁路就只能停留于想象。历经9年的攻坚克难,2017年9月29日,长达886公里的兰渝铁路全线通车。
跨越塞北风区,蜿蜒岭南山川……5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纪录的中国高铁,又开始“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
“蛟龙号潜得越来越深了。”在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眼中,这是整个深潜团队最为骄傲的事。从南海50米海试起步,到马里亚纳海沟7000多米的世界最深处的跨越,“蛟龙”号的一举一动,吸引人们的目光。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排名中,中国内地的全球竞争力上升至第18位,在“经济表现”中高居全球第2位。
“总体上看,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我们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从无到有,一步步见证祖国的强大。”当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度频繁被刷新,中国人的创新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
“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
激荡热土:中国创业者拥抱“黄金时代”
9月26日,参观者在进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组装VR体验。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北京海淀,玉渊潭畔。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展示墙上,用火炬标注的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格外醒目。
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火炬熊熊燃烧,照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神州。
逾40亿元的投资基金、全国性双创品牌“硬科技创业营”、国内首个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西安光机所一系列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举措,让创新驱动发展的蓝图找到了现实依据。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中科院推荐的9个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已累计发起和管理基金逾20支,基金总规模超过50亿元。
创新创业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大学”,“双创”工作者不断扩大辐射范围,传递更多创业创新的基因密码。蓬勃发展的新经济越来越展现“魔力”。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17年7月,中国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带动10万人就业。平均每辆共享单车的骑行频次超过3次,达到3.125次。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不久前,《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黄皮书在京发布。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的标杆和“领头羊”。
“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创新气质和潜能,使得中国的科技创新奇迹写在世界各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说。
驱动发展:改革书写历史答卷
“机者如神,易遇难失。”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武汉光谷到成都天府……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这些创新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唯有勇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迈入“深改时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出台国家级人工智能规划;破击难点堵点,改革新突破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格局……
寻找中国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
“必须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方程。”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
世界向东看,日益成为世界目光的一个习惯性视角。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参与记者:周琳、萧海川)
(作者:&&编辑:王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 陈芳、胡喆
9月28日,观众在展览现场参观。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9月26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大型成就展充分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和元素进行展示与呈现,吸引众多参观者。新华社发(张笑宇摄)
  这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进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走向。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
  创新奇迹:成果“井喷”实现历史性跨越
  这是一个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兰渝铁路的建设构想,一百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铁路就只能停留于想象。历经9年的攻坚克难,2017年9月29日,长达886公里的兰渝铁路全线通车。
  跨越塞北风区,蜿蜒岭南山川……5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纪录的中国高铁,又开始“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
  “蛟龙号潜得越来越深了。”在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眼中,这是整个深潜团队最为骄傲的事。从南海50米海试起步,到马里亚纳海沟7000多米的世界最深处的跨越,“蛟龙”号的一举一动,吸引人们的目光。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排名中,中国内地的全球竞争力上升至第18位,在“经济表现”中高居全球第2位。
  “总体上看,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我们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从无到有,一步步见证祖国的强大。”当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度频繁被刷新,中国人的创新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
  “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
  激荡热土:中国创业者拥抱“黄金时代”
…é>>‘, STHeitiSC-Light, simsun, ?(R)
9月26日,参观者在进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组装VR体验。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北京海淀,玉渊潭畔。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展示墙上,用火炬标注的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格外醒目。
  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火炬熊熊燃烧,照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神州。
  逾40亿元的投资基金、全国性双创品牌“硬科技创业营”、国内首个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西安光机所一系列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举措,让创新驱动发展的蓝图找到了现实依据。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中科院推荐的9个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已累计发起和管理基金逾20支,基金总规模超过50亿元。
  创新创业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大学”,“双创”工作者不断扩大辐射范围,传递更多创业创新的基因密码。蓬勃发展的新经济越来越展现“魔力”。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17年7月,中国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带动10万人就业。平均每辆共享单车的骑行频次超过3次,达到3.125次。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不久前,《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黄皮书在京发布。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的标杆和“领头羊”。
  “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创新气质和潜能,使得中国的科技创新奇迹写在世界各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说。
  驱动发展:改革书写历史答卷
  “机者如神,易遇难失。”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武汉光谷到成都天府……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这些创新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唯有勇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迈入“深改时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出台国家级人工智能规划;破击难点堵点,改革新突破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格局……
  寻找中国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
  “必须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方程。”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
  世界向东看,日益成为世界目光的一个习惯性视角。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参与记者:周琳、萧海川)
责任编辑: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
※ 联系电话:(0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07386',
container: s,
size: '434,100',
display: 'inlay-fix'“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 陈芳、胡喆9月28日,观众在展览现场参观。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9月26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大型成就展充分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和元素进行展示与呈现,吸引众多参观者。新华社发(张笑宇摄)这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进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走向。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创新奇迹:成果“井喷”实现历史性跨越这是一个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兰渝铁路的建设构想,一百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铁路就只能停留于想象。历经9年的攻坚克难,2017年9月29日,长达886公里的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跨越塞北风区,蜿蜒岭南山川……5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纪录的中国高铁,又开始“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蛟龙号潜得越来越深了。”在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眼中,这是整个深潜团队最为骄傲的事。从南海50米海试起步,到马里亚纳海沟7000多米的世界最深处的跨越,“蛟龙”号的一举一动,吸引人们的目光。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排名中,中国内地的全球竞争力上升至第18位,在“经济表现”中高居全球第2位。“总体上看,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我们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从无到有,一步步见证祖国的强大。”当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度频繁被刷新,中国人的创新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激荡热土:中国创业者拥抱“黄金时代”9月26日,参观者在进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组装VR体验。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北京海淀,玉渊潭畔。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展示墙上,用火炬标注的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格外醒目。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火炬熊熊燃烧,照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神州。逾40亿元的投资基金、全国性双创品牌“硬科技创业营”、国内首个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西安光机所一系列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举措,让创新驱动发展的蓝图找到了现实依据。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中科院推荐的9个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已累计发起和管理基金逾20支,基金总规模超过50亿元。创新创业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大学”,“双创”工作者不断扩大辐射范围,传递更多创业创新的基因密码。蓬勃发展的新经济越来越展现“魔力”。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17年7月,中国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带动10万人就业。平均每辆共享单车的骑行频次超过3次,达到3.125次。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不久前,《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黄皮书在京发布。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的标杆和“领头羊”。“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创新气质和潜能,使得中国的科技创新奇迹写在世界各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说。驱动发展:改革书写历史答卷“机者如神,易遇难失。”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武汉光谷到成都天府……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这些创新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唯有勇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迈入“深改时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出台国家级人工智能规划;破击难点堵点,改革新突破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格局……寻找中国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必须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方程。”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世界向东看,日益成为世界目光的一个习惯性视角。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参与记者:周琳、萧海川)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作者最新文章“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新华社 07:46
  驱动发展:改革书写历史答卷
  “机者如神,易遇难失。”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武汉光谷到成都天府……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这些创新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唯有勇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迈入“深改时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出台国家级人工智能规划;破击难点堵点,改革新突破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格局……
  寻找中国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
  “必须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方程。”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
  世界向东看,日益成为世界目光的一个习惯性视角。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陈芳、胡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 黑ICP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黄金五年”书写大国创新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就综述
来源:新华社
  这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进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走向。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
  创新奇迹:
  成果“井喷”实现历史性跨越
  这是一个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兰渝铁路的建设构想,一百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铁路就只能停留于想象。历经9年的攻坚克难,日,长达886公里的兰渝铁路全线通车。
  跨越塞北风区,蜿蜒岭南山川……5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纪录的中国高铁,又开始“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
  “蛟龙号潜得越来越深了。”在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眼中,这是整个深潜团队最为骄傲的事。从南海50米海试起步,到马里亚纳海沟7000多米的世界最深处的跨越,“蛟龙”号的一举一动,吸引人们的目光。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排名中,中国内地的全球竞争力上升至第18位,在“经济表现”中高居全球第二位。
  “总体上看,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我们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从无到有,一步步见证祖国的强大。”当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度频繁被刷新,中国人的创新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
  “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
  激荡热土:
  中国创业者拥抱“黄金时代”
  北京海淀,玉渊潭畔。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展示墙上,用火炬标注的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格外醒目。
  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火炬熊熊燃烧,照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神州。
  逾40亿元的投资基金、全国性双创品牌“硬科技创业营”、国内首个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西安光机所一系列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举措,让创新驱动发展的蓝图找到了现实依据。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中科院推荐的9个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已累计发起和管理基金逾20只,基金总规模超过50亿元。
  创新创业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大学”,“双创”工作者不断扩大辐射范围,传递更多创业创新的基因密码。蓬勃发展的新经济越来越展现“魔力”。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17年7月,中国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带动10万人就业。平均每辆共享单车的骑行频次超过3次,达到3.125次。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不久前,《金砖国家综合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7)》黄皮书在北京发布。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已经成为所在地区的标杆和“领头羊”。
  “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创新气质和潜能,使得中国的科技创新奇迹写在世界各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说。
  驱动发展:
  改革书写历史答卷
  “机者如神,易遇难失。”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武汉光谷到成都天府……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这些创新正在塑造着面向未来的新型经济,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
  唯有勇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迈入“深改时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出台国家级人工智能规划;破击难点堵点,改革新突破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东中西部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格局……
  寻找中国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
  “必须解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方程。”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
  世界向东看,日益成为世界目光的一个习惯性视角。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国之路复兴之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