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这个职业将来会被机器人取代人类么

未来可能被机器人代替的职业,有你的吗?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
生活在这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你是否担心过你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替代。听到这里,也许你会感到可笑,机器人怎么可能会代替人类的工作呢?它只是一个没有思维的工作,和人类相比差的很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随 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也在不断的改进。汽车制造是最早采用机器人的行业,但是现在,自动化机器人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生产流程和系统中,可以灵活处理各种复杂 的任务,除了制造汽车以外,机器人在其他行业里同样可以大展身手.。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究竟会有哪些行业会被这些聪明的机器所替代呢?NO.1信贷员(被取代率98%)信贷业务员是最容易被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取代的职业。比如美国的Daric公司,在富国银行董事长Richard-Kovacevich的支持下,提供了 P2P信贷业务,他们通过软件和算法,可以遴选出贷款风险最小的借款人。从去年11月开始,该公司不再雇佣信贷员,估计未来也不会再雇佣这一岗位人员。NO.2前台接待员和信息类人员(被取代率96%)这种模式化的工作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例如电话营销,虽然目前用人来进行营销,在讲话技巧上可能更具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这种优势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不久前,欧洲科学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能产生并表达感情的机器人—Nao,这台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工智能,具有情感及行为学习模式。如果科学家继续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使用高智能的机器人代替信息类人员将不是天方夜谭。NO.3法律助理和初级律师(被取代率94%)
导读: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当国内评论家分析王建林与马云激烈的亚洲首富之战的时候...
&来源:慧眼财经
通常我们叫外人来家里打扫时,会担心东西被偷,或是被弄坏。通常我们叫外人来家里打扫时,会担心东西被偷...
&来源:光明网
实体店关门潮来势汹汹,哀鸿遍野,全国2862个县级城市,无不一例外地出现大规模的实体店铺关门现象,放眼望去,有多少“此房出租”纷纷挂出...
&来源:SandT
家用打印机是选择喷墨的还是激光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吧!激光打印机基本工作原理激光打印机是...
&来源:打印机维修解决方案
马云、刘强东、雷军、程维、扎克伯格,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其实都有同一个人站在他们的背后,他就是俄罗斯投资家尤里。
&来源:宝米宝
《华尔街日报》今日发表文章称,如今的世道真是变了:之前是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借鉴苹果iPhone,而如今则是iPhone借鉴中国厂商的产品。
&来源:爆一爆料
有人将iPone7的优点总结为三:手机变防水了,耳机没有线了,照相更NB了,通俗易懂,实为精妙,虽没有达到消费者心中预期,但也称得上创新...
&来源:倪卫涛
亮黑版iPhone 7 Plus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iPhone 7系列发布以来...
&来源:凤凰科技
BI中文站9月9日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试图在有线电视机顶盒市场引入竞争。本周四,FCC公布了修改后的方案。
&来源:互联快谈
当消费者每次进入手机市场,常明显看到OPPO和VIVO手机专柜,有明白的人,还以为是国外大公司呢。
&来源:科技小胖
历代iPhone你拥有过多少部? 回顾历代经典iPhone,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面世...
&来源:云云科技
越来越多的全球富豪把子女送往英国接受教育。最优秀的英国私立寄宿学校如今仍然被视为教育质量的黄金标准。
&来源:百家论市凤凰号出品
机器会取代人判案吗?律师将来会不会失业……
原标题:机器会取代人判案吗?律师将来会不会失业……作者 法制日报记者 辛红一名法官一年最多能办多少案件?应该如何对他进行业绩评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机器会取代人吗?律师将来会不会失业……在近日由法制日报社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湖北省分会、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北省分会、湖北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湖北省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华中)暨2017中国仲裁周专场活动”上,这些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科技大大缓解案多人少矛盾“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运用让法院的各项工作尝到了甜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郭伟清表示。2014年,上海市高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担负着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破冰探路的重任。上海法院将大数据的应用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建立了七大系统,分别是大数据审判管理监督系统、大数据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系统、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大数据审判辅助体系、大数据司法公开体系、大数据诉讼服务系统、大数据司法改革分析评估系统,法院的各项工作与大数据完全融为一体。 比如大数据审判辅助体系,由智能辅助办案、智能法庭、智能管理等35个子系统组成,法官可以收到类案智能推送、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被执行人行踪、被执行人财产动态信息等,大大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提升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再如大数据诉讼服务系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问累、跑累、诉累”问题:诉讼服务中心可以提供电子导诉、自助立案、网上调解等30余项庭审以外的全部诉讼和非诉讼服务;“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使得律师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立案。目前,该平台自我加压已向全国律师开放,实现了跨域诉讼服务。 上海法官一年最多办多少案件上海法院研发的七大系统中,有的是为审判体系管理和司法体制改革服务的。比如大数据审判管理监督系统,其出发点是规范审判权力运行,落实司法责任制。郭伟清表示,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石,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标准化、全程留痕等特点,符合司法工作特点和管理监督规律,为规范审判权力运行,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审判监督管理系统中,上海建立了审判质效管理系统,通过61项指标对三级法院审判效能实行定量、定性、定位分析;建立了司法廉洁监督系统,仅在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提示子系统中,就可以对60个风险点全程监控、实时提醒。七大系统中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系统。该系统建立了全市法院人案动态配比模型、法官年均最大办案量模型、案件权重系统、法官绩效考核系统等,对审判人力资源进行动态调配、科学分析、合理使用。 “一名法官一年最多判多少案子,一个地区应该配备多少名法官,这是可以依托大数据科学测算出来的。”郭伟清说。在法官年均最大办案量模型中,通过法官工作内容、年度有效办案时间以及办理单个案件平均时间,测算出一名法官适用简易程序一年最多办理案件144.9件,适用普通程序一年最多办理案件69.34件,根据上海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率86.3%、普通程序适用率13.7%来计算,一名法官平均一年可办理的全部案件最大量为134.6件,如果每个工作日加班2小时,一名法官年均最大办案量为168.16件,如果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按照1:1.75比例配备,每个案件的审判辅助工作全部由法官助理或书记员完成,法官年均最大办案量可达到210.2件。上海法院还首创了案件权重系统,改变了以往简单以案件数量考核的方式。通过对近几年已结案件的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天数、笔录页数、庭审时间、文书字数等关键指标数据,测算出了相应权重。目前系统已开发了1023种案件类型的案件权重指数,为法官入额遴选、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撑。 司法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则是上海在大数据研发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该系统不仅为办案人员提供统一适用、清单式的办案指引,还能提示证据是否存在瑕疵、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目前已经完成3类犯罪7个罪名的证据模型构建,仅这7个罪名就涉及48个环节1039项证据校验标准的制定。比如故意杀人案,系统设计了现场目击型命案、现场留痕型命案、认罪供述得到印证型命案、拒不认罪型命案四种类型的证据模型。除此之外,该系统的全程录音录像功能还能把刑事案件办理主要环节的音频转化成文字,并对关键内容进行快速定位、比对。比如,搜索某个关键词,可迅速定位其出现的位置,并跳转至视频部分。根据案件的事实、情节等,系统还能给出量刑参考,进行类案推送,克服了办案人员个人判断的差异性、局限性、主观性。 “这个系统推进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开启了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的先河,在司法领域是0到1的突破。”郭伟清说。下一步,上海高院将打造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升级版,升级版将完善常涉罪名的证据标准指引、应用全面覆盖公检法司。在尝到刑事案件系统的甜头后,上海还将着力研发民商事、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技术应用助力改革两大成效清华大学教授王亚新多次参加走访司法体制改革第一线的活动,他的感受是,“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给予了司法体制改革前所未有的强大助力”。他认为,此次司法体制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有两点大的区别,一是顶层设计,以前的改革是司法机关自己展开,有时成了“单兵突进”,而本轮司法体制改革是系统性的且有配套措施跟进的改革。二是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新技术的引进对于审判、检务和司法辅助性的工作来说就是解放了生产力,“人少案多”“执行难”等难题不再无解。同时,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决策管理的能力提升,审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果做到全程留痕,责任分配也会更加明确。向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要管理能力、要审判检务质量,在有的地方已成现实。在王亚新看来,技术的运用在将来最有希望的重要成效之一就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更加广泛的信息共享。这一点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司法的质效,还会通过信息公开及“阳光司法”,使当事人以至一般的老百姓得到实惠。在破解“信息孤岛”的前提下,一些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遏制的非法行为,例如虚假诉讼等,在大数据的思维和信息互联互通的条件下也有望得到有效破解。 “大数据、人工智能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以人为本。”王亚新认为,信息化技术在司法实践及改革的运用中仍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与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等“人”的融合,二是技术与司法程序的融合。日常的程序运作、规章制度要和先进的信息化或人工智能技术对接,必须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不啻为一场革命,其对管理方式的变革、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高、思维方式的与时俱进等因素的要求都非常高。新技术的运用一旦出现问题,会带来更高风险。最终,技术和人的矛盾总会反映在人和人的矛盾上,如何相应地调适人际关系非常重要。那么,机器会不会代替人呢?王亚新认为,技术不是决定一切的。不能过分迷信技术,不应该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健全的常识以及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感。一直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郭伟清表示,自己经常被技术的运用所震撼。在他们研发系统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至今让他惊叹:系统具有思考功能。证据开始输入时需要人工标注,比如哪些是作案动机等,后来就不需要标记了,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语义识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类应该拥抱大数据,拥抱新一轮的科技时代。来源:法制日报(编辑 唐晓芳 实习编辑 季天)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法制日报公号话题讨论 8种职业未来将被机器人代替,其中有你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话题讨论 8种职业未来将被机器人代替,其中有你吗?
&&话题讨论 8种职业未来将被机器人代替,其中有你吗?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盘点人类绝不会被机器人取代的5类职业
近日,随着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以4比1横扫世界围棋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后,不知不觉中,周围开始传来众多讨论机器人要颠覆世界的声音。这是要闹哪样?不过,在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理财师Victor看来,AI人工智能确实是强大,可以帮助人类做很多的事情。但在某些领域,机器人和AI要想抢占人类的饭碗,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就比如以下这5类职业:1、艺术类机器人,强大的地方在于快速的运算、预测,并作决策。然而,艺术类工作不会如此。艺术类工作需要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跟外界是处于一个互动的状态,互动包括有情感、道德、意识、创意等,这种微妙,恐怕机器人要取代还是很困难的。2、体育竞技类说到体育竞技,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不正是机器人的强项吗?在科幻片里(请自行脑补画面10秒……),机器人哪个跑得不比人快。其实,人类的体育竞技,并不只是简单的比赛速度,可能部分体育运动是如此,如短跑。但大多数体育竞技运动,都包含了其他的观赏性成分。总之,体育竞技,人与人之间可以比各种“参数”,如跑的速度、跳的高度等等,但人与机器之间比,就失去了意义。简单的说就是,人类不会带你玩!3、情感陪护类机器人可以干活,包括护理、照料等工作,但是不能进行感情陪护。现在有些老人生活可以很好,但是就是身边缺一个能相互讲话的人,能相互之间发发牢骚、脾气,他们就感觉很温暖。这点,机器人恐怕也难以理解。4、发明创造类总的来说,机器人也是人类的发明。而发明本身,机器人却真的很难以企及。也许它们有智能,但要做到创新性的“发明”东西,机器人恐怕还是难以达到这个水准。5、风水师你可能没注意,还有一类职业,恐怕机器人是怎么也取代不了的,那就是风水师。风水,说来很奇妙,有人超级相信这些玄学,而有人不信。反正风水师,他有他的市场。风水,本身可能有逻辑或根本没逻辑,这都有可能。总之,风水不依靠科学而存在。光这点,就绝对可以让机器人、AI“抓狂”。故机器人想要取代人类的风水师工作,基本没门。说到这,机器工作难道是没有优势吗?其实不然。即使是在金融投资界,今天很多工作也已依靠机器来协助完成了,这已不是新鲜事。嘉丰瑞德的Victor介绍,像现在市场上熟悉的一些有对冲机制的众星拱月mom产品,在对冲交易套利当中,很多就是电脑程序下单来获益,效率非常之高。当然,未来是用机器来赚钱,还是人来赚钱,仍说不定。不过大家都用机器做交易,那么投资获利最终也会越来越薄。在未来,机器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当中,日本的一家研究机构预计,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岗位,有药剂师、调酒师、士兵、农民、防爆人员、新闻记者、编辑、家庭管家、银行柜员、商店店员,以及销售人员等等。看完这,你身中几箭了?拜托请不要找小编了,小编已哭晕在拐角某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jackyzheng]
【装修福利】368元/平搞定14件全屋柜子和家具,还免费送空调!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取代的职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