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飞机经常出问题试飞时间世界最长么

我的位置:
中日差距拉大:ARJ21已载客3000人,MRJ试飞受挫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徐蒙
正在成都-上海航线上飞行的ARJ21却已经安全运行了逾两个月,载客近3000人。而根据最新时间表,日本三菱公司需在2018年年中向全日空交付第一架MRJ,从目前试飞进展来看,如期交付难度不小。
最近,世界航空业界又起波澜。8月30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三菱飞机公司推进研发的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因前期试飞失败,前往美国的飞行预计将延期至9月下旬以后。
与此同时,中国首架正式运营的国产喷气式客机ARJ21,已在成都-上海航线上安全运行了逾两个月,载客近3000人。根据MRJ的最新时间表,三菱公司需在2018年年中向全日空交付第一架MRJ,从目前试飞进展来看,如期交付难度不小。从喷气式客机交付运行时间看,如今中国航空制造业已经和日本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AJR21载客已近3000人
此次试飞延期的消息,与上周MRJ飞机两次试飞失败密切相关。这架MRJ分别在8月27日及8月28日从名古屋机场起飞以作飞行测试,但两次均因为空调系统警报而中途折返。
据日本媒体报道,两次飞行时间分别为逾1小时及逾2小时。飞机原拟由名古屋飞往北海道新千岁机场和俄罗斯等地,经数日抵达美国西雅图。
三菱飞机公司解释,后备空调系统正常,即使故障也不会对飞行本身造成影响。不过因测试途经第三国,公司要慎重处理。
据悉,2003年起立项研制的MRJ飞机已经多次变更计划,向ANA控股集团(全日空)交付首架飞机的时间在四度延期之后,目前的交付目标是2018年中期左右。
就在日本MRJ试飞取证遭遇失败挫折时,在中国,同样类型的中国首架喷气式客机ARJ21又一次传来好消息。解放日报·上观记者从中国商飞公司获悉,正式商业运营的AJR21飞机自6月28日载客首飞以来,至8月28日已安全运行满两个月。两个月间,成都航空公司ARJ21飞机隔天往返双流机场与虹桥机场,运营总航班数为52个,累计载客人次2855人次,累计飞行里程92664公里,累计飞行小时数154小时22分,平均上座率为91.5%。
业内专家认为,前两个月的数据说明ARJ21在正式商业运营初期表现良好,证明了飞机性能稳定可靠。不过,从市场和产业化角度看,ARJ21也才刚刚起步,仍需经历更多考验。而MRJ的延期和试飞失败,也说明了喷气式客机研制应用充满风险,不可能一蹴而就。
MRJ进度为何落后
ARJ和MRJ两个型号飞机,英文名称缩写仅一字之差,ARJ中的A,是英文“新一代”的首字缩写,而MRJ中的M则是三菱公司英文名称的首字缩写。
除了名字相似外,这两款飞机的诞生背景、发展目标、尺寸大小、性能特点等都高度相似。ARJ21和MRJ21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立项,中日两国可以说站在同一时间节点,计划实现喷气式客机国产化。
对日本来说,建造喷气客机有先天优势。二战后,日本被迫暂停了飞机制造业。直至1962年,日本政府和三菱重工等国内6家厂商成立了合资公司,拉开 了日本现代飞机制造业的序幕。多年来,日本一直承揽海外飞机制造厂商的外包业务,美国波音公司的新型787客机机体的35%零部件便由三菱重工等日本企业制造。这些经验都是日本研发国产飞机的优势。
业内人士介绍,相比中国,如今日本研发MRJ能够得到美方更多的支持,比如在首款飞机最重要的试飞取证,三菱公司计划将MRJ的2500小时飞行实验时间中的大部分安排在气象条件良好的美国实施,预计美国也会对其试飞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
不过,在飞机研发建造的进程中,MRJ却已经遇到了比ARJ更多的困难。2004年三菱公司公布了30座的飞机设计方案,2006年后推到重来,更 改为与AJR21相同的70-90座的设计方案。这一系列的犹豫反复后,2008年ARJ21已经成功首飞,MRJ却才刚刚开始启动建造。
2015年11月,第一架MRJ飞机终于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机场完成首飞。当时,第一架ARJ21飞机完成试飞取证已经过去了一年,飞机正准备向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交付。从目前进度看,ARJ21要比MRJ大幅领先,但业内专家也指出,对于两个同是第一次研制喷气客机的国家来说,不管ARJ21还是MRJ,研发过程同样充满曲折,相比之下,日本在工业基础和航空复合材料方面更具优势,因此ARJ21能率先交付运营非常不易。
首次研制最需耐心
航空制造业内专家指出,大型喷气客机制造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都是期待已久的“梦想”。对两国来说,都是从零起步,需要先造支线客机,积累经验和技术,再投入大型客机的研制。
从产业和市场角度看,一开始,中日两国选择研发支线喷气客机,都是看中21世纪初这一领域蓬勃发展的市场。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支线客机的未 来市场前景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过,对一一个国家来说,研制国产飞机不仅仅是出于经济考虑,更为重要的是其提升国家安全与产业升级的战略意义。因此,日本在研制MRJ过程中持续大量投入,遇到过包括4度延期的重大挫折,但没有因市场变化而放弃飞机的研制进程。中国ARJ21飞机的研制进度更为顺利,而在飞机的试飞取证阶段,也曾遇到多重挑战,使ARJ21成为全球迄今试飞时间最长的飞机。
业内专家介绍,一般新的民航客机从首飞和完成试飞取证、进行交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因此三菱公司将MRJ交付的目标时间定为首飞后的两年半。与 MRJ相比,AJR21的绝大部分试飞试验在中国完成,虽然缺乏经验,但通过长达留六年的努力,中国按照全球最高标准,从无到有探索建立起民机适航体系, 为后续大型喷气客机研制取证积累了大量基础;同时,ARJ21也曾走出国门,借助海外优势条件,远赴加拿大完成高寒试验,并在环球飞行中没有出现任何故障,这一点上,ARJ21的表现显然比MRJ更出色。
业内专家认为,从中国的实践经验看,第一次研制喷气客机的亚洲国家,试飞过程很可能比欧美有成熟经验的国家慢得多。试飞时间延长、验证飞行时间增加,虽然会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却能给飞机的安全性带来更多保障。“如果为赶交付日期过快地进行试飞验证,可能会出现‘欲速不达’的情况,也可能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面对MRJ这次试飞失败,研制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业内专家表示。
(题图来源:民航资源网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
输入您的评论
在@后输入空格完成输入
登录并发表
&&评论内容
登录并发表
没有会员号请
上海辟谣平台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ARJ21终获型号合格证 成世界试飞时间最长飞机
ARJ21飞机首次飞抵首都国际机场。
原标题:国产ARJ21飞机今天“上户口”(附照片)
今天(12月30日),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700将正式拿到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5000多个小时,整整六年期盼,ARJ21经历的试航取证时间超过波音787,成为世界上试飞时间最长的一款飞机。
执行ARJ21首飞的飞行员赵鹏说,自2008年底首飞后,原以为完成适航取证试飞至多四年,没想到实际困难远超预期。
从飞机操控性能到驾驶员的人机功效感觉,从飞机的飞行品质到乘客脚下的脚垫,国产飞机能不能让老百姓打消疑虑放心乘坐,需要拿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适航“成绩单”。适航团队成员们说:“我们做得越细,正常飞行下飞机就越安全。”
把可能的危险试个遍
探寻飞行中最危险的点,是试飞团队的重要任务。失速、27节正侧风、发动机停车、舵面卡阻……这些险情以及航空史上几万飞行小时才出现一次的小概率事件,是他们经常要面对和处理的。
当飞机进入失速状态,会产生失控的俯冲颠簸运动,发动机会发生振动,试飞员会感到操纵异常,严重时甚至会使飞机失去升力导致机毁人亡。试飞团队要做的就是在空中关掉失速保护系统,让飞机进入自然失速状态。
ARJ21先后完成12轮失速试飞,这在国际同类机型试飞中绝无仅有。试飞团队往往一个飞行架次就必须尝试四五十次失速,整个失速审定试飞,他们共计进入了2000余次失速状态,充分验证了飞机性能。
至今还让试飞工程师罗海麟捏一把冷汗的,当属“单发失效”了。就是关闭本要同时打开的两台发动机中的一台,查看飞机的飞行状态。说白了就是看看飞机能否“拖着病体”飞回机场。要知道,发动机并非任何状况下都能启动,尤其在高空,氧气越稀薄,涡轮转速就越慢,如果飞机下面正好是一座大山,后果将不堪设想。
类似这些“必须要做”的试飞科目有上千个,需要试飞上千架次。但只有“把危险试个遍”,才能让飞机更安全。
年轻人与试飞共成长
造飞机这项在旁人看来“高大上”的工程,究竟有多复杂?难度有多大?没去过飞机研制现场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在试飞团队挑战极限的背后,是保障团队的默默付出。
在上海,飞机强度工程师汤家力需要反复做一件事——爬上飞机去摸铆钉。无论现在计算方法多先进,工程软件多强大,为了飞机结构的安全,还离不开一次次手指的触摸。
在西安,外场试验队里,66岁的“老法师”倪国民在一堆年轻人中显得有些突兀。当年,“运十”项目停摆后,上海飞机制造厂一度陷入困境,他只好去修飞机。ARJ21试飞开始后,“老法师”义无反顾回到上海,转赴阎良。期间,2011年底倪国民回过一次女儿在的家,女儿劝他留在美国,但只住了一个月,老先生又回到了阎良。倪国民说,自己最担心的是国内飞机研制人才青黄不接,要么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要么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中间几乎是断层。
几年过去了,当初那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许多已挑起了大梁。国外专家来中国商飞考察时不禁感慨:中国民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它背后一群渴望飞翔的年轻人。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  民航资源网日消息:“ARJ21已完成了90%以上的试飞工作,力争今年底就可完成TC取证(即型号合格证取证)。”在10日上午进行的首届国际民机试飞论坛上,中国商飞公司总飞行师、试飞中心主任钱进表示,经过六年左右漫长的试飞,这款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距离走向市场眼看仅一步之遥了。而更令业内兴奋的是,摸索出整条试飞流程之后,我国将有能力自行完成大量适航认证工作,其他自主研发机型走向市场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
  笔者同时还在从论坛上了解到,在航展开幕首日,国产大飞机C919与国产支线飞机ARJ21就可能收获新的订单,向着终端市场发起冲刺,而摆在它们面前的首先便是我国自身庞大的需求市场。
或成全球试飞最久飞机 ARJ21“趟路”适航认证体系
  “原来世界上试飞阶段飞得最多的飞机是波音的,现在恐怕是要让位给ARJ21了。”飞机首飞首席试飞员、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赵鹏在和媒体交流时半开玩笑地表示。日,第一架ARJ21-700飞机在上海飞上蓝天就开始了漫长的“试飞”之路,如果按照今年年底完成型号合格证取证的时间表来算,这款机型整个试飞的时间必然超过6年。
  对于为什么这项工作要做这么久,社会颇多质疑。赵鹏也并不避讳,在他看来,如果ARJ21能够用6年走完这段路,那么一切努力就都是值得的,因为它为我国25部运输类飞机型号审定工作趟出了一条路,我们俗称的“大飞机”要想走上市场就必须通过该项审定。
  “早在1995年,我国就与美国在小飞机型号审定上建立了适航双边关系,我国的23部飞机适航审定能力获得了FAA的认可。”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道,这个意思就是你家生产的小飞机到了美国,作为主管部门的FAA对这款产品只做部分科目的审查即可让其上市,但ARJ21-700飞机的适航取证工作是国内第一次按国际标准从设计开始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5部运输类飞机进行的适航审定,“换句话说,人家在此之前根本不认可你们生产的飞机的安全性,甚至不认可你们监管部门的审查能力,所以如果你的飞机要上市,就必须按人家流程走一遍,证明自己。”
  换言之,中国民航体系的落后并非仅局限在生产领域,各项制度和配套工作也有不小差距。如果这些工作不跟上,中国大飞机同样无法飞上天空。
  所幸,目前ARJ21-700自接受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的审查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影子审查”以来,各项工作推进顺利,计划今年年底取得中国型号合格证,达到交付状态。
  据了解,首批交付客户的前两架飞机已经总装下线,首架交付飞机正在开展相关试飞。中国商飞公司正与首家用户公司联合开展飞机投入运营前的准备工作。
分羹超千架本土市场 航空制造竞争上升至体系角力
  而在ARJ21-700成功“趟路”之后,我国其他自主研发制造的其他款型大飞机势必将享受更加便利的适航取证流程,首先获利的便是C919,“有了这些工作做基础,C919的适航取证时间肯定会缩短。”钱进在采访结束时十分肯定地向广大媒体表示。
  适航取证工作的顺利推进也得益于我国正在逐渐搭建起的试飞力量体系。日,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成立,全力参与到了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及适航认证工作当中。
  “试飞中心成立两年半以来,逐步搭建起了安全、质量等4大体系,现在已拥有15名在海外训练超过一年的专业试飞员,38名试飞工程师,以及10名测试工程师。”钱进表示,希望未来能自己全部完成C919的试飞取证工作,“到2020年我们的试飞中心将会拓展到600人左右的规模,其中核心试飞员队伍将多达30人左右。”
  配套体系的快速搭建背后是中国航空自主研发制造的雄心。“按照2011年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里的目标,我们十二五期间每年需要净增运输机超过200架,增幅超过11%,最终形成2750架的规模。”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胡振江向媒体表示,到了2020年,我国的运输机队规模预计还将增长到4000架,这其中超过千架的庞大空间对任何一家飞机厂商来说都是巨大的蛋糕,中航工业、上海商飞等本土飞机制造企业更可说是“近水楼台”。
  不过,如果想从中分羹,还是要凭实力说话。“在未来全球合作的背景下,一款飞机适航认证的速度必然不断加快,中国的航空制造商必需跟上速度,抓住市场机遇期。”对此,一位与会专家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航空制造硬实力的比拼,更是整套航空体系力量的角逐。
  目前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C919与波音、空客两家同级别单通道飞机的竞争。眼看MAX和NEO在市场上狂收订单,C919必需尽快完成适航认证工作,走向市场。笔者还了解到,在航展开幕首日,国产大飞机C919与国产支线飞机ARJ21或同时收获新订单,在市场上再有斩获。(
延伸阅读:
相关评论   [] [ ]
严禁发布违者法办!中国ARJ21试飞时间世界最长&表现折服美专家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一个“特殊”世界纪录的背后
中国商飞总飞行师钱进在试飞 ARJ21飞机106机首飞前认真检查起落架。
上海大场,上海飞机制造厂,人们正翘首等待ARJ21的归来。6年前,第一架ARJ飞机从这里首飞。但没人会想到,ARJ21试飞,一飞,飞了整整6年。
今年12月13日,随着102架机最后一个科目载荷试验在阎良完成,ARJ21只剩最后一次模拟飞行。不出意外,预计在2014年12月的最后几天,6年长征就要结束。中国制造的喷气机式客机将第一次拿到能够交付投运、可以搭载乘客的“官方合格证”。
“连我也没想到。”执行ARJ21首飞的飞行员赵鹏说,首飞下来后,他以为完成适航取证试飞至多4年,没想到实际困难远超预计。5000多个小时,ARJ21已经超过波音787,成为世界上试飞时间最长的一款飞机 。
787是波音公司划时代的“梦想飞机”,试飞时间超过4800小时。因为它太先进、太具革命性,所以一次次“跳票”。
放眼世界,ARJ21只是比较先进的支线飞机,6年前中国就造出来了。为什么要飞这么久?从上海,飞阎良,到珠海,记者一路追寻,截取一个个试飞中的片段,试图寻找答案。
可以回家的冬天
西安阎良航空城,试飞大院的又一个冬天到来。空气里弥漫着羊肉泡馍味道的小城里,许多“外来客”已经不大熟悉上海冬天的气味。
ARJ21上海首飞后的6年里,飞机走南闯北,去过中国最冷、最热、风最大、最潮湿等条件极端的地方,去年还远赴加拿大万里追冰,绕北半球一圈。但阎良一直是最重要、做试验最多的大本营。
夜里的机库没有暖气,记者走进时不免缩了缩脖子。一架ARJ21在安装试飞用的特殊机翼,四五名工程师爬上爬下,不曾注意到有人进来,也许是习惯了机库里悄无声息的一个个夜晚。
不过这些个冬夜不大一样,安静的大院里多了种情绪:归心似箭。回家的日子,已经可以用“天”来计算。本月,ARJ21新支线飞机还将执行最后一次试飞:从阎良出发,在银川等地转场,最后回到上海宝山大场,即宣告所有试飞试验完成。
今年,阎良外场试飞试验团队办了一场集体婚礼。
7对新人,在阎良一起办酒。其实,有的算不得“新人”,有对夫妻孩子都2岁了,因为试飞两地分居,酒水一直没空办。
类似的例子不少。阎良的中国商飞试飞团队中,年轻人居多,“三个没空”是普遍现象:没空谈朋友、没空结婚、没空生娃。
他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从上海过去时,很多人以为顶多一两年就能回家,没想到日历翻过了一本又一本。
阎良的员工多数学工科,本来就不善于交流,平时往家里打电话,对话常常是两段:“好吗?”“好”;“忙吗”“很忙”。上海的家属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忙,有人还奇怪现在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单位,还是国企,长年累月要在外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去年夏天,阎良试飞基地组织了一场探亲活动,70多个家庭,来看看他们究竟在忙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工科汉子跟家里人终于有了沟通渠道。当然也有“女汉子”,一名女工程师快上幼儿园的孩子来了,她说偶尔回家,宝宝竟然说:“妈妈,欢迎你到我家来。”
(责编:赵煜(实习生)、闫嘉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rj21飞机事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