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禅语爱情短语的禅语有哪些

> 佛家经典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7、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8、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0、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1、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13、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4、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5、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16、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7、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18、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9、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0、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1、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2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2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4、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25、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2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28、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29、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30、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31、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2、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33、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36、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37、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38、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39、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40、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1、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3、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4、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45、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46、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47、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48、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49、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50、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1、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52、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53、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54、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55、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5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7、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58、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59、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60、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61、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62、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63、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4、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65、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66、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67、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68、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69、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70、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71、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7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7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4、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75、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7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7、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78、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79、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80、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81、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82、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83、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84、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85、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86、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87、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88、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89、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90、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91、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2、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3、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94、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95、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96、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97、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8、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99、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100、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101、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02、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103、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04、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105、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06、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107、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108、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109、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110、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111、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11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13、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14、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15、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116、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11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18、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19、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120、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121、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122、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123、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124、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12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26、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27、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128、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129、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130、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131、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132、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33、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一、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一虫一蚁不伤残,半丝半缕勿贪著,可为民物立命。
  二、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三、“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即品茶和学佛一般皆是可得宽性宜情之举。
  四、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皆大欢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贪嗔痴,以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五、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六、人只有空去内心的不洁,以爱心拥抱世界,世界才会拥抱他;人只有以慈悲心对待万物,减少生命内耗,才能健康发展。
  七、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八、日休禅师:人该活在进步中。徒弟:何谓进步?日休回答:这天比昨日好,明天比这天好,天天好一点,就是进步。(佛家禅语)
  九、不好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好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透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十、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十一、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一样。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
  十二、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五灯会元》释: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这样的人与佛有什么不一样呢?能彻悟自性便成佛。
  十三、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十四、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十五、禅师同弟子外出,见一犬嫌骡子拉车慢,在旁吠叫,被骡子一脚踢开。禅师:不好自以为是,做超越自己范围的事,会招人厌。
  十六、一休禅师将老师的茶杯打破了。他问老师:人为什么必须要死?老师答:世间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说: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十七、母鸡拿着游泳文凭要求享受游泳健将待遇,凤凰:此证无用。母鸡说:可它是钱买的!凤凰:凡钱买不来的东西买到了,便失去了价值。
  十八、竞争是为了不争,竞争是暂时的一种动力;真正做到不争而能不懈发奋,即已到达看清世事,性情沉静的境界了。
  十九、屋顶盖得粗糙,房子会遭雨水浸漏,未经修养调御的心,欲望贪念会入侵。懈怠是死路,发奋精进才是生路。
  二十、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佛家禅语)
  二十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二十二、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帮忙,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求的行善,心也坦荡;有意的行善,令人生畏。
  二十三、顺治帝出家诗: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二十四、猎人搜寻狮子的足迹,禅师:我知道它在哪里!猎人一听害怕了:我其实并不想遇到它。有些人的勇敢仅停留在口头上。
  二十五、生而为生命是十分珍重的,能生而为有觉知意识的人更是个性难得。佛陀说:凡是与终止苦无关的就不是我所说的。
  二十六、僧问石头:如何是解脱?石头反问:谁缚汝?僧:如何是净土?石头:谁垢汝?僧:如何是涅槃?石头:谁将生死与汝?
  二十七、贼偷东西,掏面包给狗,狗却咬住他的腿。贼:给你面包,咋还咬我?狗说:正因你想收买我,我才决定出你是坏蛋!禅师:智者明辨是非。
  二十八、佛问:生命在几间?僧:数日间。佛复问一僧,答:饭食间。佛又问一僧,此僧答:生命在呼吸间。佛:善哉,这才是生命。
  二十九、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注:奉养父母,爱护妻儿,从事无害事业是最大的吉祥。
  三十、修行不仅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好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三十一、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好处。
  三十二、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三十三、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
得佛法真谛。
  三十四、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三十五、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因此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三十六、知识要用心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智能。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三十七、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三十八、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洞山录》释义:与其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不如实实在在地做些日常细小的事。
  三十九、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名为外道。
  四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四十一、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四十二、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四十三、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四十四、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刻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刻。
  四十五、粗茶淡饭,素食斋饭,最能修身养性,心平气和,心旷神怡。忍,是告诉你三思而后行,切勿急躁,切勿怨恨。
  四十六、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四十七、佛陀说:发奋才是一个人的幸运之星,一个人不该把时刻浪费在卜卦和选取黄道吉日上,自己才是自己的主。
  四十八、就应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四十九、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五十、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五十一、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一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五十二、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传灯录》释:骏马只要抽上一鞭,就能远行千里;有悟性的人只要对他说一个字便可豁然贯通。
  五十三、人最难看见自己,平日张着眼向外看,对别人称斤论两,对世事摔道短。殊不知自己也身在其中,若能跳脱开来更需意志磨练!
  五十四、剧场里,蠢人开玩笑大喊:着火了!结果上千人拥向门口,挤成一团,很多人被踩死。禅师感叹说:蠢话贻害无穷。
  五十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五十六、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谈对面,非佛而谁。(佛家禅语)
  五十七、“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五十八、执役僧有时把死鸡丢给野狗,没想野狗吃馋了来偷鸡,被防黄鼠狼的夹子夹断了腿。禅师: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动灾星到。
  五十九、有惭愧心才有觉悟心,怀着惭愧心的人才能“一日三省吾身”,他关注的是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而不是整日追究别人缺点。
  六十、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六十一、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六十二、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六十三、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味道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六十四、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六十五、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不以为满足,所受不厌尔。《佛说生经》
  六十六、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六十七、《颂投子答月圆未圆》: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六十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六十九、一僧问五泄灵默禅师:“如何得无心去?”禅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七十、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七十一、天地在乎,万化由心。
  七十二、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此刻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七十三、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
  七十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七十五、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七十六、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七十七、一碗浑浊的水,老摇它,水便总是浑浊,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动,沙尘便能沉底,可见清心是沉五欲之沙驱烦恼的初步功夫。
  七十八、懂得关心别人的人,一生都会快乐无比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才能专心学习和研究,才能获益匪浅。
  七十九、拴小船的木桩对小船道:哈!怎样样?你失去了自由。小船:你也失去了自由。禅师:一心想拴住别人的人,自己也被拴住了。
  八十、欲杜绝奸佞之徒的跋扈,须为其留条去路,若其无逃遁之处,便如堵塞鼠穴,老鼠无去路会将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灾害更大。
  八十一、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八十二、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八十三、嫉妒和贪婪只会让你内心纷乱,要经营一份宁静,就该自知和知足。佛陀说:追寻外在感官的快乐是使人痛苦的原因。
  八十四、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
  八十五、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八十六、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即一片石,无非一片心。
  八十七、事物蓬勃发展时已埋下凋零的种子,万物凋零中亦酝酿着重生,有诞士居安思危,发生变故,则能坚强忍耐等待否极泰来。
  八十八、一个人与人相处,不论任何的讥嫌误会过失,都要以宽大的心来包容,如大海之容纳百川,泰山之不辞土壤。
  八十九、狮子:为什么把我关在笼里?僧徒:这样我们安全。狮子:这样,你们的思想就麻痹了,笼子总有一天会破!禅师:要居安思危。
  九十、佛:世间何为最珍重?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重的莫过于正拥有!
  九十一、日休禅师: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日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这天最踏实。这天便是每分钟,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九十二、不好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好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透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九十三、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九十四、园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烧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房间里,没想到,几天后,花死了。禅师:有些东西正因想得到才会失去。
  九十五、有人请教慧海如何用功,慧海: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切人总如是呀?”“吃时不肯吃,百般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自然不一样。”
  九十六、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九十七、即色即空,名为等觉;二性空故,名为妙觉。
  九十八、当你拥有智慧,并用智慧思索变化无常的人生,便渐渐远离了愁苦。目空一世的人,也是最危险的人。
  九十九、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一百、石头:我该找个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做妻子?佛:能让你感到生活充实,让你挺起胸往前走的,是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
  一百零一、问: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众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一百零二、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好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百零三、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样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百零四、人的痛苦大都来自自己那颗永远不满足的贪欲之心,与怨恨我们仇视我们的敌人相比,自己那颗贪欲之心才是最大的敌人。
  一百零五、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摘自三祖僧璨《信心铭》
  一百零六、问: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无两样,只是人们执着,才硬加区别。
  一百零七、不管我们信佛有多虔诚,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否则我们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没地方落实了。
  一百零八、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的事;冷落时存一份热切向上的心,就会享受到许多真正的乐趣。
  一百零九、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一百一十、我们要像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和敌视,而持续内心的安详寂静。
  一百一十一、老鼠想吃牡蛎,假装带其回海边,牡蛎警惕地张开壳,老鼠伸嘴就咬却被夹住脑袋,疼得叫声引来了猫。禅师:害人不成反害己。
  一百一十二、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好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百一十三、人生原本就是一出木偶戏,只要自己掌握牵动木偶的线,卷放自如,不受他人左右,就算能跳出这个游戏场了。
  一百一十四、佛: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螽则有割舌之患。注:财色味寡而伤害甚多,有智者不类彼小儿也。
  一百一十五、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百一十六、培养应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理解一切境界。不好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一百一十七、不必与小人结冤仇,小人自有其冤家对头;不必向君子谄媚,君子不会碍于个人情分而给你什么恩惠。
  一百一十八、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一百一十九、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一百二十、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一百二十一、《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一百二十二、禅诗: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山居》
  一百二十三、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一百二十四、食物是用来吃的;东西是用来用的;音乐是用来听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凡是错用经典,便是辱没了经典神圣。佛家禅语:马教育孩子不驮别人东西。驴讥笑:又没驮,说这些干嘛?马说:等它驮了别人东西再说就迟了。禅师赞赏:防患于未然!禅诗-《赠琴僧》: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雪窦重显
  一百二十五、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一百二十六、尽无尽。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
  一百二十七、古树下栖息着大眼猫头鹰。僧徒们发现树叶中有亮点,还有扇翅膀之声,便传说有怪兽,人人惊恐万分。禅师:传闻是最可怕的怪兽。
  一百二十八、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脚能搬动肚子。禅师:若胃不带给营养,脚搬得动吗?事物各有所长,没绝对一说。
  一百二十九、好向枝头采春色,不知春色在篮中。《贞和集》释:喜好在枝头体味春光明媚,其实春光在篮里的茶树叶上。自心即佛无须外求。
  一百三十、禅师在白板上点个黑点,问徒弟:这是什么?徒弟们异口同声:一个黑点。禅师笑了:只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没看到?
  一百三十一、禅师牵驴云游,突然驴滑向悬崖,禅师紧抓驴尾,可驴拼命挣扎,禅师只好放开:让你得胜吧!禅师叹:事事争胜好斗好吗?
  一百三十二、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正因他的感受是错的,心很乱很苦,事事怀疑,扭曲别人用意,幸福离他就很遥远。
  一百三十三、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好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一百三十四、平常心是道。《传灯录》释义:平常心没有造作,没有是非,没有取舍,没有断常,也没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一百三十五、非有之有为妙有,非空之空为真空。
  一百三十六、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一百三十七、问: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这个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
  一百三十八、贪欲和憎恨是两把利刃,它们是你犯罪时的帮凶。吹毛求疵的人必是烦恼之人;宽容大度的人必是快乐之人。
  一百三十九、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一百四十、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景德传灯录》释:镜子明澈,映出影像千姿百态;心地澄清,成就众生的法力就千变万化。
  一百四十一、野狗常来寺院驮供品,有次误将鸡血石当鸡蛋一口吞下,片刻就肚疼起来。禅师:不能凭直觉认识事物,否则会陷入困境。
  一百四十二、禅师讲故事:马不肯分担驴子的负担,驴子累死后,马背负了驴子全部负担和一张驴皮。禅师:马因不肯分担,最后却负担很多。
  一百四十三、聪明的人从积聚小善开始,春夏秋冬,持之以恒,最终因功德圆满而整个人充满福德。
  一百四十四、禅师把盐撒入水杯,水咸得发苦,更多的盐撒入湖,湖水仍纯净甜美。曰:痛苦是盐,容器决定咸淡,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一百四十五、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一百四十六、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一百四十七、本在禅寺的翠鸟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无人能攀的临海岩石上筑巢,几天后被浪涛卷走。禅师:因心中有敌,便处处是敌。
  一百四十八、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一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一百四十九、不昧良心,不违背常情,不用尽物力,做到这三点,就能够为天地确立心性,为百姓立命,为子孙后代造福。
  一百五十、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一百五十一、在隋唐之间,在宗教地位上,出家僧众始终以师道相待,他们对帝王,能够长揖问讯而不跪拜,这个传统之后一向延续到清末。
  一百五十二、敞蓬车飞驰,急拐弯处几乘客被抛出,躺在地上大骂。杨树:凡被抛下的,大都因自己没站稳脚跟。禅师:灾难多由自己造成。佛家禅语:聪明与智慧是不一样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一百五十三、慈爱是积抵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一百五十四、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一百五十五、几个小孩想做大师的学生,大师让他们每一天打扫教室。大师好久不来教室后,仅剩一个小孩天天打扫,最终这个小孩被选中。
  一百五十六、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一百五十七、此刻的幸福和痛苦,不必须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此刻的因所造的果,不必须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一百五十八、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一百五十九、淘金队走在沙漠中,金子装满了口袋,大家劳累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同行者: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言:我想要的东西最少啊!
  一百六十、白松:我质地优良可做屋顶可造船,你呢?荆棘:一想到劈你的斧头,恐怕你还是愿做荆棘吧。禅师评:平淡无奇的生活没痛苦。
  一百六十一、一佛名为“大无畏”,其渡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五,曰: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一百六十二、布施好品德,帮忙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吉祥经》。布施是美德,帮忙亲友,行为无污点,才是最大的吉祥。
  一百六十三、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灯会元》。释:要持续心的清净须严格约束自己,好比途经蛊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一百六十四、哲学家:不用语言能告诉我真理吗?佛陀沉默。哲学家:你的慈悲使我进入了真理之道。佛陀:好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一百六十五、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一百六十六、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一百六十七、《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一百六十八、六道:天人地狱畜生鬼阿修罗。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偷盗。这些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一百六十九、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一百七十、三界之中,没有时刻毁灭不了的有情者,人生一瞬,但是是上演了一场生老病死的短暂歌舞,作长远打算那只是自己骗自己。
  一百七十一、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好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一百七十二、问神山僧密禅师:请说生死之事。禅师问:你什么时候死过?答:不曾。禅师曰:既不曾,那只有亲自死一回方知生死之事。
  一百七十三、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
  一百七十四、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佛家禅语: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一百七十五、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一百七十六、人生追求富贵快乐,必备五因素:不杀生而培慈爱;不偷盗而富义气;不邪淫而重礼义;不妄语而有信用;不酗酒而造诸善。
  一百七十七、老僧调了敲钟小僧的职位,让他去劈柴。小僧辩解:我敲得很准时啊。老僧:敲钟是要唤醒众生,你敲的钟声乏力,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一百七十八、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
  一百七十九、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一百八十、问:心是什么?答: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能够周遍宇宙。
  一百八十一、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一百八十二、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盘。
  一百八十三、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一百八十四、惟俨禅师:云在青天水在瓶。意即你是一片云,你就在空中逍遥,你是一瓶水,你就在瓶里自在。禅,就是自然,毫不勉强。
  一百八十五、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出现。不求得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
  一百八十六、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一百八十七、江洋大盗给禅院布施香火钱,要求借宿,禅师:不可能办到,正因凡我所漂白的都将被你弄黑,不一样类的人很难相处在一齐。
  一百八十八、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一百八十九、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一百九十、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内含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此刻,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一百九十一、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一百九十二、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一百九十三、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一百九十四、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用心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
  一百九十五、古德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一百九十六、问: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这个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
  一百九十七、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嫉妒是人生最容易碰到的事,而且嫉妒是一种病,患此病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宁。
  一百九十八、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一百九十九、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二百、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二百零一、马祖整日静坐,问之,答:想成佛。怀让拿砖在地上磨,问则答欲磨成镜。马祖疑之,怀让曰:砖既不能磨成镜,静坐岂能成佛?
  二百零二、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因此有别。本源之性,无取无舍,何得有别。
  二百零三、佛:世间何为最珍重?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重的莫过于正拥有!
  二百零四、问: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无两样,只是人们执着,才硬加区别。
  二百零五、人生因有职责而忠实,若逃避职责,则这样的人生就是虚度。要将是非当教育,不好将人世当是非。
  二百零六、公牛顶死小狮子,母狮痛哭流涕。豹子:有多少人为孩子被你们咬死而落泪!禅师:只有自己遭到不幸,才会反省对别人的伤害。
  二百零七、剧场里,蠢人开玩笑大喊:着火了!结果上千人拥向门口,挤成一团,很多人被踩死。禅师感叹:蠢话贻害无穷。
  二百零八、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透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二百零九、眼若不睡无魔障,各种梦幻自消除。心若无异不分辨,逍遥自在忘尘缘。万物无别等量观,物我两忘归自然。《信心铭》
  二百一十、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二百一十一、狮子想抓兔子,见鹿走过,便去追鹿,鹿没追到兔子也跑了。不满足小利去追求更大期望,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
  二百一十二、平常心是道。《传灯录》释义:平常心没有造作,没有是非,没有取舍,没有断常,也没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二百一十三、求教者问药山禅师:怎样才能不被外境迷惑?药山:任由外境来去,有什么关联?求教者:不会。药山:什么外境使你迷惑?
  二百一十四、就应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二百一十五、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懂得生命,但人由于过度的自我觉知,乃至发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识。
  二百一十六、神: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佛: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二百一十七、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二百一十八、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二百一十九、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经》
  二百二十、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二百二十一、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好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二百二十二、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
  二百二十三、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二百二十四、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二百二十五、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二百二十六、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二百二十七、黎明的到来不是正因钟鼓的鸣响,月亮的辉照不是为了照亮路径。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处处皆是佛法。
  二百二十八、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二百二十九、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二百三十、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二百三十一、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此刻才是拥有人生
  二百三十二、培养自己的气质,不好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争只能与时日争,争善争美,不可去争本不该拥有的人或物。
  二百三十三、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二百三十四、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因此古德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二百三十五、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二百三十六、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二百三十七、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