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是个我国残疾人现状 她在一家工厂上班 在工厂里都是明争暗斗的 我不让她去 她每次别人给她送礼 她为

“我的工厂里九成以上是残疾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我的工厂里九成以上是残疾人”
  火炬传递起跑仪式现场,观众热情迎接火炬传递。 第89棒火炬手黄长山和最后一棒火炬手周建文交接。
  亚残运会火炬昨在广州麓湖湖畔传递 起点终点均为广州艺术博物院
  文/记者何道岚、汤南
  图/记者邱伟荣、庄小龙
  昨天上午,广州亚残运会火炬广州第三站传递活动在广州麓湖湖畔进行。圣火从广州艺术博物院点燃,包括16名残疾人在内的90名火炬手接力,途经麓景路、下塘西路、麓湖路等路段,完成了约8公里的传递,重回艺博院。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如桂点燃火炬,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武,广州市副市长许瑞生等出席了传递活动。
  上午9时30分,广东省残联副理事长谢禧乐作起跑致辞,广州市副市长许瑞生点燃火种盆,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如桂点燃火炬,并宣布“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广州艺术博物院火炬传递活动开始”。11时许,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武迎接最后一棒火炬手周建文,宣告传递活动告一段落。
  首棒:吴稚安
  很敬佩自己的残疾学生
  在刚刚结束的亚运会上,首棒火炬手吴稚安代表国家在体育舞蹈项目标准舞―狐步比赛中问鼎金牌。吴稚安是广州体育学院的一名教师,跟他学习体育舞蹈的众多学生中,有一名来自外地、希望通过体育舞蹈来强身健体的残疾女士。“残疾人跳体育舞蹈比常人更艰辛,但也比常人更努力、更认真。”吴稚安告诉记者,这个左上肢残疾的中年学生从不缺课,风雨无阻,而且每次都提早来练习,回家还做笔记。吴稚安对此非常敬佩,他认为“给残疾人尊重比给实质的帮助更重要”。
  巧的是,与他一起夺冠的舞伴是他的甜蜜女友,也是昨日的第5棒火炬手雷莹。吴稚安和雷莹配对练体育舞仅仅半年时间就拿了冠军,这在体育舞蹈界十分罕见。记者分别问了他们3个同样的问题,两人回答比较一致,默契程度可见一斑。
  第3棒:陈思思
  关注亚残运上的感人故事
  二炮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陈思思的出现,吸引了众多的相机镜头。她告诉记者,“以前来过广州很多次,这次发现广州的市容市貌跟以往大不一样,亚运会带给广州的变化很大!”
  “金晶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陈思思表示,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值得学习。
  第4棒:吕世明
  坐无障碍电梯看五羊圆梦
  “来广州很多次了,这次的感慨最大:广州的人文气息越来越浓厚,无障碍设施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昨日,在市民的激情欢呼中,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残奥委员会执行主席,广州亚残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吕世明坐着轮椅完成“潮流”传递。
  吕世明告诉记者,以往每次来广州,都想去看看五羊雕塑,可惜每次都擦肩而过。由于五羊雕塑旁安装了无障碍电梯,这次终于圆梦。吕世明说:“残疾人是乐观、豁达、阳光、微笑的,希望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体验和分享体育与生活的快乐。”
  第27棒:刘富林
  幸运人生喜圆3个梦想
  刘富林本是一名普通的视障青年,自强不息的他经过刻苦学习,考上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昨日,刘富林在引导员的扶持下,面带兴奋地慢跑完全程,一路上“既激动又紧张”。他告诉记者:“能够成为广州亚残运会火炬手,是我人生的第三个圆梦时刻。”
  末棒:周建文
  让残疾人回馈社会
  虽然腿脚行动不便,只能一路快步,无法奔跑,但周建文依然坚持左手高举火炬,空出右手向人群挥舞致意,在喝彩声中向舞台走去。
  40出头的周建文是广州市花都肢残人协会主席,曾获2008年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2009年广东省自强模范、2009年广州市十大杰出残疾员工等称号,今年先后担任了广州亚运与亚残运的火炬手。
  周建文如今经营一家硅胶电线厂,作为花都区民政局属下的福利企业,以及广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示范基地的负责人,他表示“特别希望让更多的残疾人能自强、自立”,因此在他的工厂里,“有超过九成的员工都是残疾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度残疾人士。”
  “创办企业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不仅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还能给他们回馈社会的机会。”周建文说。由于残疾工友多数行动不便,因此没能到场为周建文打气,让他略感遗憾。他告诉记者:“我会把火炬拿回去,让他们都摸一下,拍照留念,分享这一份属于大家的骄傲。”  >  
德企在华建首家残疾人福利工厂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公司为每个员工庆祝生日
对于25岁的陆晓晨而言,刚刚过去的半年,是让他倍感骄傲、生活充满积极和阳光的半年。因为身体的残疾,这样的感觉在过去25年的人生中鲜少出现。
今年3月份,陆晓晨和另外11名残疾工友一起,踏进了太仓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整洁舒适的工作间,成为这个新成立公司的第一批工作“骨干”。半年过去了,“我们很快就要实现盈利了”,陆晓晨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走进位于江苏太仓市开发区软件园的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仅有的12名有着智力或身体等不同残疾的工人正在各自的工位上认真工作。53岁的周应锋戴着手套,穿着黑色的围裙,认真处理着手中的线圈,边上是因为右腿残疾必需的拐杖。“蓝色筐子用来放原料,红色筐子用来放次品料,绿色筐子用来放正品料。物品摆放都有非常严格的顺序。”他所描述的,正是典型的德国工业企业“细节癖”。
这家由太仓欧商投资协会投资200万元成立的公司,是德国企业在华建立的首家残疾人福利工厂,同时也是中国首家智障人员公益性工厂。太仓欧商协会在2013年2月发起该项目,得到了30多家太仓欧洲企业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他们或出资、或提供订单,或赞助设备,有效推挤了项目的进展。太仓欧商协会主席斯文o奥顿称,设立这个企业的目的,是想借鉴德国在创办和运营残疾人工厂方面的丰富经验,让残疾人特别是智力障碍人群相信自己完全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这个模式在太仓成功了,希望能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发展。
正如周应锋所说,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他们所有的培训都由德国专家亲自执行,遵循的都是德国的残疾人工厂培训模式。参与企业创办全过程的欧商协会成员、欧亚瑟水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亚介绍称,这个福利工厂从招聘到残疾人的培训,再到工作的流程,车间的装修,都是严格参照德国的整套系统而来。“比如洗手间的设计,看板的语言等,都应考虑到工人们的特殊性。”而德国专家的耐心细致,更让周应锋备受鼓舞。“他们一遍又一遍教我们,从来不会厌烦。也无数次鼓励我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工作。”
在进入中德善美工作之前,中专毕业后的陆晓晨在家待业了一年。出生时因为大脑损伤,影响了他部分行为能力,但清晰的思维、严谨的谈吐并未掩盖他身上的光芒。“他很厉害呢,有时候都可以用英语和外国老板对话。”工友们介绍。上下班有班车接送,每天六小时的工作时间,享受和普通工人一样的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基本水平的税后工资,和外国老板一起吃同样的饭菜,过生日接受公司全体人员的祝福,干净整洁的工厂内冬暖夏凉,工作之外还兼职经营一家网店,陆晓晨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和满足。“你看,我们目前手上做的这个活,是客户自己找上门来的呢。这说明,我们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是被需要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据了解,目前,太仓约有各类残疾人2.98万,申领残疾人证人数为9181人,其中智力残疾人1164人,精神残疾人1220人。整合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帮助这部分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是太仓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太仓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杨太庆称:“我们希望能够学到的是德国的专业模式,让这样的工厂具备造血功能,最终让能力强的残疾人回到普通的工厂,做回普通人,而不是仅仅是残疾人庇护工场。”在他眼中,中徳善美尽管刚刚起步,但各方表现信心十足。陆晓晨用手指着墙上的工作表说:“你看,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相信我们很快就要增加新同事了。”
新闻热搜榜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号京网文[7号ICP:31阳新独腿硬汉办福利工厂 厂内三成员工是残疾人
  原标题:意外致残后,他回乡创办福利工厂 厂内三成员工是残疾人
  阳新“独腿硬汉”为残疾职工筑温馨之家
向可云在做工,他右腿安装了假肢
残疾职工在车间做工
妻子陈美莲(左二)和职工一起工作
  楚天时报讯 记者张放文/图通讯员余道清
  在黄石市阳新县潘桥村,有一家不 起 眼 的 印 花厂——名蕴福利印花厂,该厂的工人有三成是残疾人。厂主向可云是一名残疾人,他坦言,残疾人生活不容易,他想把自己的厂办成残疾员工的福利之家。昨日上午,雪纷飞,记者来到名蕴福利印花厂,见到了这位身残志坚的汉子。
  因车祸致残截肢 拒绝怜悯选择回乡创业
  今年40岁的向可云家住黄石市阳新县潘桥村。1993年,他初中毕业后到深圳一家印花厂打工,在那里,他学会了印花技术,并逐渐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深圳印花厂的技术很好,国内外的厂家都先后将该厂的技工请走。
  2006年,江西一家工厂老板看好向可云的印花技术,邀请他到江西做技师。
  向可云告诉记者,日,是一个令他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因为从那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改变。”
  那天,向可云骑摩托车出去买配件,不幸被一辆的士车撞倒,右腿膝盖以下惨遭截肢。后来,为方便出门跑业务,他安装了假肢。“事故是因工作原因而起,江西那边的老板对我很负责,只给我派轻任务,让我主要负责培训其他工人印花技术。”向可云说,“但我不愿意别人可怜我,也不想给别人添负担,所以我辞了工作,回到阳新老家。”
  回到阳新后,向可云与妻子一起开了一家服装店,因效益不好,于是他重拾印花技术。
  举债办福利工厂 残疾职工可享温情管理福利
  “一夜之间变成残疾人,我确实接受不了。我以前是家中主力,打工赚钱养老婆孩子。发生意外后,我心情低落了一段时间,但还是挺了过来。”向可云说,“毕竟我还有技术,可以养活全家。”
  2012年,他从亲戚朋友处借了点钱,又从银行贷了款,加上伤残赔偿金,凑齐了3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购买设备,在潘桥村建起了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名蕴福利印花厂。
  向可云说,工厂之所以叫福利印花厂,是因为他想主招残疾人。该厂规模不大,且因残疾人自身捕捉就业信息能力不强等因素,他厂里的12名工人中仅有4名残疾人,但在招工上,他仍秉持以残疾人为首要招工原则。目前残疾职工的人数只占三成,但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想到他厂里工作,他一定会接收。
  工厂目前年产值达到100万左右。他告诉记者,最开始创业时,他深深感受到了作为残疾人的不便和辛酸。起初,他骑着残疾人专用三轮车出去跑业务、拉单子,经常不受待见,还遭受了很多白眼。现在,工厂已开办了两年,印花技术也逐渐得到隆成集团等大公司的认可,他也慢慢建立起了有实力的大客户群体。“我是2013年1月到这来的,老板对我们很好,每天给我发钱。”该厂职工舒水清说。
  舒水清是一个智力残疾人,只简单说了这一句话便不再回答记者其他问题。她旁边的其他工友告诉记者,舒水清有先天性智障,爱人在外面打工时因意外去世,她两个儿子在外面打工,没有赡养母亲的能力。自从进了向可云的工厂,舒水清不仅在厂里吃,有时还在厂里休息。
  向可云表示,对于残疾员工,他没有太多硬性规定,昨日下雪,他就嘱咐肢体残疾员工可以不用来上班。有时,残疾员工难以早起,他也不会做硬性的早勤考核。在工资发放方面,残疾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薪金水平也没有差异,通常,残疾职工一个月工资可达1800元左右。
  家人支持共办福利事业 他想扩大规模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
  “我之所以能够帮助这么多残疾人,跟家人对我的支持分不开。”向可云说,“我小舅子辞去了外面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跟我一起办福利工厂,他的技术也给了我充分支持。”
  2013年,向可云的小舅子陈详河辞去在内蒙古的工作,回来加入向可云的工厂。陈详河说,以前,他也跟向可云一起在深圳的印花厂工作过,自向可云出事后,他就辞工去内蒙古做木工,一个月工资有一万多元。“我最开始的门路就是姐夫带给我的,现在他正处于创业阶段,我应该回来帮助他。”陈详河说,“现在我们厂里聘请了一些残疾员工,这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情,作为家人,我们乐意帮他。”
  向可云的妻子陈美莲也很支持这项福利事业。陈美莲说,虽然厂里的残疾职工有时难免效率不及正常人,但只要耐心教,他们都愿意努力学习。
  阳新县残联办公室工作人员刘显明表示,向可云作为一个残疾人,不但能够自主创业致富,还能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这种精神很可贵。在创业之初,向可云将厂址选在偏远农村,一方面由于当时启动资金紧缺,更重要的是,他的厂要面向农村留守妇女和缺少就业机会的残疾人招工。
  向可云表示,目前,该厂已经有了几个大的固定客户,现在从技术、设备上都有了保障,但由于手中没有资金,难以扩大经营。“慢慢地,我会投入更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这样就可以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岗位,加大投入,提高残疾员工的福利待遇。”向可云说。
(作者:记者张放 通讯员余道清&&编辑:赵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疾人找工作联系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