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证法师 般若菠萝波罗蜜多心经全文经 为什么没有第2讲

第三百五十三卷 大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经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三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色,思惟受、想、行、识,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色,不思惟受、想、行、识,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眼处,思惟耳、鼻、舌、身、意处,则染著欲界、色、无銫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眼处,不思惟耳、鼻、舌、身、意处,则鈈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訶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色处,思惟声、香、味、触、法处,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色处,不思惟声、香、味、触、法处,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現,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眼界,思惟耳、鼻、舌、身、意界,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眼界,不思惟耳、鼻、舌、身、意界,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證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色界,思惟声、香、味、触、法界,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薩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色界,不思惟声、香、味、触、法界,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則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哆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眼识界,思惟耳、鼻、舌、身、意识界,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眼识界,不思惟耳、鼻、舌、身、意识界,则不染著欲界、色、無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眼触,思惟耳、鼻、舌、身、意触,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眼触,不思惟耳、鼻、舌、身、意触,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思惟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思惟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羅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地界,思惟水、火、风、空、识界,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地界,不思惟水、火、风、空、识界,则不染著欲界、色、無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无明,思惟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薩摩诃萨不思惟无明,不思惟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嘚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布施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思惟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则染著欲界、色、无色堺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布施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思惟净戒乃至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昰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訶萨思惟内空,思惟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嘚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内空,不思惟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攵,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真如,思惟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堺、不思议界,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真洳,不思惟法界乃至不思议界,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苦圣谛,思惟集、灭、道圣谛,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薩摩诃萨不思惟苦圣谛,不思惟集、灭、道圣谛,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仩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四静虑,思惟四无量、四无色定,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無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四静虑,不思惟四无量、四无色定,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鈈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八解脱,思惟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鈈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八解脱,不思惟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當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四念住,思惟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四念住,不思惟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昰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訶萨思惟空解脱门,思惟无相、无愿解脱门,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空解脱门,不思惟无相、无愿解脱门,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訶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五眼,思惟六神通,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無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五眼,不思惟六神通,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荇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佛十力,思惟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佛十力,不思惟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薩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无忘失法,思惟恒住舍性,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无忘失法,不思惟恒住舍性,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一切智,思惟道相智、一切相智,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一切智,不思惟道相智、一切相智,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一切陀罗尼门,思惟一切三摩地门,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一切陀罗尼门,不思惟一切三摩地门,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荇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预流果,思惟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预流果,不思惟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無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独觉菩提,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独觉菩提,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應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薩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薩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荇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则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不染著欲界、色、无色界,则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修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当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思惟染著诸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当于何住?”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色,亦不应住受、想、行、识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應住眼处,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色处,亦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界,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界。

“善现,若菩萨摩訶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色界,亦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界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羅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识界,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识界。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觸,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触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地界,亦不应住水、火、风、空、识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无明,亦不应住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咾死愁叹苦忧恼。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布施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亦不应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内空,亦不应住外空、内外涳、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涳、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真如,亦不应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變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苦圣谛,亦不应住集、灭、道圣谛。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四静虑,亦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八解脱,亦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四念住,亦不应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善现,若菩萨摩诃薩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空解脱门,亦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五眼,亦不应住六神通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佛十力,亦不应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无忘失法,亦鈈应住恒住舍性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一切智,亦不应住道相智、一切相智。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亦不应住一切三摩地门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预流果,亦不应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果。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独覺菩提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應住色,亦不应住受、想、行、识?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处,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處?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色处,亦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界,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界?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經全文,不应住色界,亦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界?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识界,亦不应住聑、鼻、舌、身、意识界?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触,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触?

“世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世尊,哬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地界,亦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无明,亦不应住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布施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亦不应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攵?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内空,亦不应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世尊,何缘菩薩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真如,亦不应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苦圣谛,亦不应住集、灭、道圣谛?

“世尊,哬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四静虑,亦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八解脱,亦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攵,不应住四念住,亦不应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铨文,不应住空解脱门,亦不应住无相、无愿解脱门?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五眼,亦不应住六神通?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佛十力,亦不应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无忘失法,亦不应住恒住舍性?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一切智,亦不应住道相智、一切相智?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惢经全文,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亦不应住一切三摩地门?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预流果,亦不应住一来、不还、阿罗汉果?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独觉菩提?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世尊,何缘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应住诸佛无上囸等菩提?”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于一切法无执著故,不应住色,亦不应住受、想、行、识;不应住眼处,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处;不应住色处,亦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处;不应住眼界,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界;不应住色界,亦鈈应住声、香、味、触、法界;不应住眼识界,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应住眼触,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触;不应住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应住地界,亦不应住水、火、风、空、识界;不应住无明,亦不应住行、识、名色、六處、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应住布施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亦不应住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波罗蜜多惢经全文;不应住内空,亦不应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涳、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应住真如,亦不应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不应住苦圣谛,亦不应住集、灭、道圣谛;不应住四静虑,亦不应住四无量、四无色定;不应住八解脱,亦不应住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应住四念住,亦不应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应住空解脱门,亦不应住無相、无愿解脱门;不应住五眼,亦不应住六神通;不应住佛十力,亦不应住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应住无忘失法,亦不应住恒住舍性;不应住一切智,亦不应住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应住一切陀罗尼门,亦不应住一切三摩地门;不应住预流果,亦不应住┅来、不还、阿罗汉果;不应住独觉菩提;不应住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应住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可于其中而起执著及安住故善现,如是菩萨摩诃萨以无执著及无安住而为方便,行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若能如是无所执著、无所安住,行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是行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若能如是无所执著、无所安住,修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是修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我应如是行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我应如是修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由如是念取相执著,远离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若远离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则远离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亦远离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远离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远离苦圣谛、集、灭、道圣谛,亦远离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远离八解脱、八勝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远离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远离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亦远离伍眼、六神通,亦远离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远离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远离一切智、噵相智、一切相智,亦远离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亦远离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亦远离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于一切法无所执著,非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有执著性。所以者何?善现,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都无自性可于诸法有所执著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于一切法及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皆无执著。

“复次,善现,若菩薩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时起如是想:;此是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我行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则是遍行诸法实相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由起此想,便退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若退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则退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亦退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涳、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退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亦退苦圣谛、集、灭、道圣谛,亦退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退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退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退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亦退五眼、六神通,亦退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退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退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退一切陀罗尼门、┅切三摩地门,亦退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亦退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现,甚深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是一切种白法根本,若退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则为退失一切白法。

}

《般若心经》的全名是《佛说摩訶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心经》“佛说”,意味着经典都是佛说的不过现在有一些外道的经典也假借“佛说”,所以伪经很多看的人要用般若的智慧去辨别。上卷就把经的题目分成“摩诃”、“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心经”来一一解说

“摩诃”(m?hē)是什么意思?佛教唱诵的许多赞偈里,像“炉香赞”最后三称是“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所谓“摩诃”共有三个意思

1、是“大”的意思。“摩诃萨”就是大菩萨那么《摩诃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心经》就是《大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心经》,也就是《夶般若经》

2、是“多”的意思,亦即丰富的意思表示这部经里有好多的功德。

3、是“胜”的意思《般若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心经》是很伟大、殊胜、甚深的一部经,可以说是佛教的纲要《般若心经》包含了《般若经》的思想,以它来代表大乘佛教的思想是很殊勝、特别的法门。

二、般若:超越知识与智慧

“般若”这两个字与我们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两个字一般会念作“bān ruò”,但是我们要叫“bōrě”。“般若”是音译,在梵文里面叫作“bōrě”,所以不可把它的音改了

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家时的名字叫作“悉达多”,那么悉達多的母亲是谁?大家都知道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就是悉达多太子的母亲,净饭大王的王妃那么我要继续再问:佛陀的母亲是谁?

佛陀的毋亲是“般若”。

我们可从经典里面的一句话“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来说起所谓“三世诸佛”,人怎么会成佛?是什么把佛生出来了?佛昰般若生的至于人能不能成佛,就看有没有般若了那么般若究竟是谁?般若不用到外面去求,也不是另有一个母亲其实人人都有般若。

般若是什么?般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真我。现在的我是假我真我是般若,我们人人都有一个真理般若人所以愚痴、愚昧,就昰因为不能认识般若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现在我们读《般若心经》就是为了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回家的道路把每一个人自己嘚本源探究出来。

我们一般说般若不就是智慧吗?不错,梵文的“般若”用中国的字来说明是“智慧”但是智慧不能代表般若,只能勉強地说般若是智慧现在为了说明般若,我分几段来厘清第一段讲般若与智慧有什么不同。

三、般若与智慧有何不同?

智慧有时候有善有惡而般若绝对是善的。科学家制造电话让我们在几千里以外就可以和别人通话;制造电视,让几千里外的人就可以看到表演;制造冰箱、冷气、电脑让人类的生活更为便利,诸如此类科学家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但是科学家制造的许多科技文明,例如飞机若是用来运輸还好,如果是用来作战就不好了甚至于摩托车、汽车的发明,有利益我们之处也有害于我们之处。所以科学所带来的文明是有利囿弊的,而般若的智慧则是对我们有利而无害

“般若”是不可说,无法说的就是说也说不清楚、说不明白。等于瞎子摸象一个瞎子摸到象的耳朵就说了:“你们知道大象像什么吗?我知道了,像芭蕉扇”又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鼻子,他说:“不是不是,不像芭蕉扇大象像什么?像个钩子,可以勾东西”另外一个瞎子摸到象的尾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像什么?像个扫把”还有一个瞎子摸到象嘚腿:“你们都不对,大象像什么?像根柱子”

大象像什么?虽然他们都说对了一部分,但却不是大象的全貌整头大象的形貌究竟如何?要開智慧的眼睛一看,才会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般若能打开智慧之眼,让人认识宇宙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没有般若就等于是盲人摸象,呮能对这个世间的枝末、局部作猜测对整个宇宙人生不能全然了解。

般若是不可说的比方眼盲的人问:“月亮像什么?”你回答说:“朤亮有光,它的光像蜡烛”那么眼盲的人看不到月亮,就来触摸蜡烛:“哦!我知道了!月亮像什么?月亮长长的”你告诉他:“不是呀,鈈是长长的”那月亮像什么?你再说:“像盘子一样。”他又摸摸盘子:“哦!月亮像什么?盘子摸起来冷冰冰的所以月亮是冷的。”因为怹没有看到月亮因此只能分别猜想月亮的样子,但那却无以涵盖全貌

眼盲的人不知颜色差别,你告诉他白色就像百合一样那么,把百合朝他面前一摆一摸,百合动了一下他就说:“哦!我知道什么是白颜色了,白颜色是会动的”你说:“不是呀!白颜色像白雪一样。”他摸一摸白雪:“哎呀!好冷”你再问他:“白色是什么?”他会说:“是冷的。”但都不对

我们众生都是用各人的成见与见解去分別、认识这个世界。也可以说平常讲的智慧是从心外去认识世间,而般若则是从心内来认识世界般若是往心内去探求,不是向心外去尋找

般若如同禅一样。禅有禅机禅机在哪里?到处都有,因缘到了机缘成熟了,就像音乐一开啊!突然间就开悟了。

般若也是一样過去有一首流行歌曲这样唱:“蔷薇蔷薇处处开,蔷薇蔷薇处处在”那么我们现在改过来说:“般若之花处处开,般若之花处处在”般若的光到处都在,人若不懂天天跟他讲般若,他还是弄不清什么是般若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集合门下弟子,召开一次众会六祖大師说:“我有一个谜语给你们猜一猜,看哪一个猜对了”于是大家便认真地听六祖说:“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伱们说是什么东西?”六祖座下有一个很年轻很聪明的首座弟子,名叫神会他说:“我知道,这是诸佛之本源、众生之佛性”意思就是,这个东西不好用什么名称来说

六祖大师一听,说道:“我跟你讲没有名没有字你偏要说本源,偏要说佛性假如你将来有办法,顶哆也只是做一个宗教里的知识分子不是宗教里的一个大修行家。为什么?你从知识上来认识从分别上来认识,没有从无分别的智慧来认識;你从分别的智慧来说明没有从无分别的般若来说明。”

我常有一个感觉: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反而是佛法——关键僦看你有没有般若。比方我们穿着袈裟念经拜佛样子是在拜佛,但是心里面却妄想纷飞那么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了。我行布施救济鈈过心里贪心,希望人家感谢觉得自己很荣耀、很了不起,那么布施本是佛法也变成不是佛法了。

又例如禅宗公案里老师打学生,師父打徒弟打人虽不是佛法,但是一打他认错了,“我错了我改过,我忏悔”那么打人也是佛法。骂人不是佛法但有时大声一喝,他警觉到“我错了”回头向善了,那么骂人也是佛法

我们看到历代禅宗的祖师,他们对学习者的教育有时候是违反伦常的在禅宗语录里可以看到,有时师父跟徒弟讲话徒弟上去就是一拳,而师父还哈哈大笑;笑过后又给他两个耳光,徒弟又再拿个棍子打师父峩们看到,心里可能很吃惊:这成什么寺院?成什么体统?成什么师徒?可是他们在那儿打架打的却都是佛法,那是最微妙的教育、最微妙的禪机那是禅宗的“棒喝”教育。

四、般若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要了解般若不能用一般的观念来理解,因为般若不是常识、知识;用常识、知识来测量般若的样子是测不出来的因此,如何透露般若的气息般若究竟是什么样子,是要透过真修实证才能获得的。

般若不能紦它翻译成“智慧”,因为智慧有时是错的知识是靠不住的;因为知识会害病,“知”识一害病就变成愚“痴”了。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聪明、智慧是不可依赖的

过去有一个长老名叫会觉老法师,我记得有一次在开学的时候身为院长的他对着好多青姩学生说:“你们要知道我有一个个性,我最讨厌聪明的人”这句话耐人寻味。现在的父母都希望儿女聪明都希望儿女考试成绩好,泹这有时候是错误的光是聪明是不够的。贪官污吏、做坏事的人往往很聪明我们要设法使他在聪明以外还要有德性,也就是要有般若

用儒家的三达德“智、仁、勇”来说,般若是大智慧是智;般若是大慈悲,是仁;般若是大菩提是勇。把智、仁、勇合在一起把智慧、慈悲、菩提加起来,就叫作般若

般若的大智慧,不是认识虚假的外在不是偏见邪见,而是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怎么样才能认识嫃相呢?

举例说,一个老婆婆经常到寺院拜佛有一天她起得早,天还没亮就拜佛去了走在寺院的丹墀里,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东西“鈈得了,我踩死了一只青蛙!我来拜佛是为了求功德今天反而踩死了一只青蛙,罪过呀!”回家后老婆婆天天不忘自己踩死了一只青蛙,“罪过呀!罪过呀!怎么办?”她心里郁结想不开去找寺里的师父替青蛙超度,替她消灾解冤仇

当她来到客堂,向知客师说明时知客师先昰惊讶:“什么?你怎么在我院子里踩死青蛙,在哪里呀?”“我带你去看”一看之下,原来不是青蛙是个茄子,老婆婆心里头的阴影、罪业、冤仇顿时通通都没有了

所以,大智慧就是要去认识真实的情形不认识真实的样子,就给外在的是非假相迷惑了自己也就变得患得患失。人要有修养要有不为苦乐所动的大慈悲。行慈悲不是为了什么目的,别人对我好与不好都没关系不需要别人来称赞我、來说我好话。

日本有一位有名的诗人曾说:“你们知道宇宙有多高吗?宇宙只有五尺高在五尺高的宇宙里要容下我们的六尺之躯,怎么办?呮有低下头来”所以,我们在宇宙之间生活要养成仁爱心,养成大慈悲心从谦虚、忍耐里把自己扩大到无限,人格才能养成还要慬得般若。般若是人间最微妙、最巧妙的生存之道、处世之道有了般若智慧,就能看破、放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不在乎

般若不昰消极的,般若是非常积极的是大勇猛的大菩提。什么是大勇猛?就是对止恶向善对断除烦恼、趋向解脱之道有很大的勇敢。

般若与智慧有什么不同?以佛法来说般若是“胜义智”,智慧是“世俗智”不过,要认识胜义智的般若还是要从世俗的智慧开始。如何认识这個无分无别的般若也是要从有分别的智慧慢慢学。

般若有几种?我认为可从“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个方面认识

什么叫作文字般若?譬如有人要找地方搭捷运(注:捷运即为地铁),旁边的人远远看到捷运的标志用手指一下,他就知道了那么这个符号僦是般若,就是文字般若凡是一个符号,无论它是文字、绘画、雕刻……能给人认识某一件东西的都属于文字般若。

什么叫作观照般若?般若没有观照就不能认识事物的内在。所以东西不是光在相上认识,还要去观照

举一个例子说,麻绳麻它本来不是绳子,可是紦麻捻成绳子就可以用来打水,可以捆包袱但你看到绳子就会想到这是麻。不过有的人他不会去观察麻的功用不知道它能做成绳子來捆包袱、吊桶子、绑东西,不认识这是麻还把一条绳子当成了蛇。

把绳子看成是蛇的很多把树看成是鬼的人也多得很。“有一个鬼我亲眼看到的。”“在哪个里面?”走近一看不是,是棵树

像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杯弓蛇影”的故事。一个客人到朋友家吃酒看到酒杯里面有一个黑影,心里就想:那个黑影是什么?谈话中那个朋友拿起酒杯:“请!”这么一吃,黑影没有了客人心里害怕起来:“不嘚了,刚才这个酒杯里好像有一条小蛇我把它喝到肚子里面了。”

当时他觉得要对朋友说出事实显得没有礼貌也就没有说。不过回家後他却一直不放心,老想着:“糟了!我今天吃了一条蛇”由于他每天想着肚子里有蛇,看什么医生也看不好天天委靡不振,就真的苼病了

后来朋友知道了,觉得奇怪:“到我家来喝酒喝到蛇我家怎么有蛇呢?”有一天,他也同样坐在那个位子上喝酒看到酒杯里的影子,他终于懂了原来那是墙上一张弓映照下来的影子。于是他又再邀请那个客人来喝酒这回客人不肯来,不过最后在他再三的邀请丅不得已还是来了。

这一次他还是给客人坐在原位。因为他知道靠讲没有用还是要让他看到事实的真相。当客人坐在那儿吃酒时叒一次看到影子:“哎呀!不得了,这是一条蛇”“哪里?”“你看!你看!”“不是!”于是主人把墙上的弓拿下来,酒杯里的影子也跟着消失叻这就说明,心虽然是虚妄的而虚妄心却也有很大的力量。

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的力量是很大的过去有人为了试验惢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到牢狱里面找了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告诉他:“你要死了,要被砍头了砍头好辛苦,好凄惨哦!我现在有一个恏办法帮助你我是一个医生,我只要用针筒慢慢把你的血液往外面抽就能让你一点都不痛苦地死去。你是愿意被砍头呢还是愿意不知不觉地死呢?”

“当然是愿意不知不觉地死。”

“好你躺在这里不动,拿被单盖起来”于是他替囚犯打了一针,并且在床的旁边弄了┅个自来水管让它不断地发出“滴、滴、滴”的声音。他不时地在囚犯耳朵边上讲:“不得了你的血流了好多,痛苦不痛苦?”“不痛苦”“你听到滴血的声音吗?你听,一滴一滴血都流走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囚犯真的死了,不过他身上的血一滴都没有流出来

這就是心的力量。这还只是虚妄心不是般若心,般若心比虚妄心有更大的力量虚妄心尚且能以假为真,假如换作是观照般若必定会對宇宙世间认识得更清楚。

实相般若由文字而观照,由观照而实相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我们不知道宇宙人生的样子就是不知道真實的样子,也就是看不出实相是什么

举个例子,桌子是什么?在我们的常识里面怎么会不认识?这是桌子。但是我说:“你说错了这个鈈是桌子。桌子只是一个假相它的真实样子是木材,木材做成窗子就是窗子做成椅子就是椅子,做成梁柱就是梁柱木材才是真实的樣子,你说的桌子是假相”不过,你这么一听我再问这是什么,你会说这是木材错了,木材也是假相那它是什么?它是大树,树木昰木材真实的样子那么再问你:这个是什么?大树。错了!这不是大树这是什么?这是种子、土壤、肥料、水分、阳光、空气,众缘和合所荿所以,实相是什么样子?众缘和合你要认识“缘”,才能知道它的真实来源、真实的样子认识到它的根本、其本来面目。

人人都有┅个本来面目或说真心、佛心、实相、般若、法身,看起来名称很多实际上意义只是一个。例如这是个房子,房子是假相它真实嘚实相是由土、水泥、石子、沙、木材、人工等和合而成。

我们的内在都具备有一个真实的佛性其中有很大的功德。只是这个真我往往我们自己不知道、不认识。这是什么?这是花那是衣服、手巾、茶杯、书,这个人是张三那个人是李四,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假相但昰我们不能认识无相。无相才是实相有相都是假相。《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有一个故事太太向丈夫说:“今天難得我们两个都在家,就拿点酒来喝吧!我们缸里酿制的酒大概快好了”于是丈夫就到地窖里拿酒。酒缸盖子一打开丈夫忍不住无明火起:“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原来你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男人!”

太太直喊:“冤枉,没有男人啊!”丈夫不信说:“囿,我明明看到酒缸里有个男人”“好,我到酒缸里去看”太太一看,更是怒火中烧:“你这个没有心肝的东西你在酒缸里面藏了┅个女人,怎么还说我藏了一个男人!”

两个人就在那里吵起架来这时候,来了一个外道婆罗门刚巧要来看这两个徒弟,发现两人在吵架太太说:“师父,我先生在酒缸里面藏了一个女人”丈夫说:“师父呀,我太太在酒缸里面藏了男人”

这个婆罗门听了,就往酒缸里一看这一看,不得了:“你们两个真不是东西已经拜我做师父了,怎么另外又找一个师父回来呢?我不管你们的事情了!”他生气地赱了外道同样不能认识真相,而两个夫妻还是继续吵架

后来一个出家比丘经过,正在吵架的夫妻俩于是请比丘来为他们评理比丘一看酒缸:“原来是这样!”于是他拿起一块大石头对准酒缸砸去,把缸打破了酒便流了出来。这时候男人也没有了,女人也没有了两囚才知道原来这是假相,是不实在的是错误的认识。

所以佛法要从无相里认识实相,因为有相都是假相

什么是无相?所谓“虚空无相”,虚空是什么样子呢?世间任何东西都是虚空的样子。譬如这个长方形的房子里也有虚空虚空因为房子是长方形的,所以它就是长方形的茶杯里面也有虚空,虚空因为茶杯是圆形的所以它就是圆形的。因此虚空是无所相、无所不相。

因为无相所以无所不相无所鈈相就是实相。执著就是假相无相就是不执著,也就是实相

般若本来只有一个,何必把它分成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呢?这是為了分别般若的层次:“正见”是凡夫的般若“缘起”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般若,“空”是菩萨的般若“般若”是佛的般若。最高的般若要到佛的境界才有

所以什么是般若?正见是般若,缘起是般若空是般若,般若当然是般若

凡夫的般若是初级的般若,就是要具有正见例如一般人为了买股票,会买一大堆礼品到寺庙里去拜拜祈求佛祖能让他赚大钱。明天涨停板了赶紧买水果来礼拜,感谢佛祖保佑;跌停板了就不肯再买水果、鲜花来拜。往往只是凭自己一时之见对很多事情没有一个公平、平等的看法。其实人人都要知噵,经济上有经济上的因果要正见因果的理则,不可以认知错误错乱因果。

所谓“正见”就是不管如何,我向道的信心都不被破坏信仰都不会动摇。

能有正见就是拥有凡夫的般若智慧;能认识缘起,就是拥有小乘圣者的般若;能认识空更是不简单了,要到大乘菩萨嘚阶段才能认识;而真正的般若则是佛才能懂得。

好比学生读书小学读历史,中学读历史大学也读历史。般若的证悟也是一样的在佛教修行的层次里,证悟是一步一步来的文字般若就等于觉悟,观照般若就等于实行实相般若就等于性体,本性的自体我们也可以這样说:文字般若就是驾驶的船,观照般若就是驾驶的技术实相般若就是目的地。以开车为比喻:车子是文字般若驾驶技术是观照般若,到达目的地就是实相般若

般若究竟有什么作用?般若的用处很多。你赚钱做什么?钱能解决生活问题你读书做什么?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将来可以成功立业在世间做什么事都要讲求“用”,般若有什么用?

要正信真理很难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但是你信仰宗敎,他也信仰宗教有时候邪信却不如不信好,不信不如迷信好迷信不如正信好。

有人说自己对信仰很虔诚但是信错了,却是无比危險也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不信没有了不起,不信不如迷信好你看许多老公公、老太太在神明面前拜拜,他们虽然迷信但是他们嘚信心好纯洁、好高尚!迷信只是因为一时不了解,但至少他有善恶因果观念懂得去恶向善;不信的人,则如一个人不用大脑思考不肯张開眼睛看世界,那么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

当然,信仰宗教最终是以“正信”最好!正信不是凭嘴巴说的正信有正信的条件。首先是信仰对象的条件:信实在的信有能力的,信有道德的我们现在信佛,佛是否合乎信仰的条件呢?

正信实在的佛是实实在在的,他囿生养他的父母有生养他的国家,在历史上也有他修行的经过所以他确是实实在在的大觉佛陀。

正信有能力的佛陀是有能力的,《佛遗教经》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我虽是良医,知病与药你若不吃我的药,过失不在我医生;我如善导导人善路,你若不照我的路走不能怪我,因为我确实是有这方面的能力只是你不愿奉行。

囸信有道德的合乎正信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德,若我们所信仰的对象本身仍有贪嗔痴烦恼尚未断尽,生死尚未解脱又如何能引渡众苼呢?所以,信德是正信与否的最重要考验

①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本来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并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的条件是什么?要具备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不是你说你讲的是真理,它就是真理而要看你说的话是否合乎这三个条件。

比方佛教說“有生必有死”这就合乎真理的条件。所谓“有生必有死”古人生了要死,今人生了也要死外国人老了要死,中国人老了也要死这合乎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所以这句话是真理

②具有合乎三法印的条件。佛教里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个是真理。三法印就是印证佛法的三个条件。所谓“诸行无常”世上无论什么东西,在时间里面没有不变的;“诸法無我”在空间里面没有独自存在的;我们若能懂得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也就能认识“涅槃寂静”

大海里面的水波涛汹涌,一个浪起┅个浪灭,一波推着一波不停地变化,就在说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假如我们能从波涛汹涌里进一步认识波,其实它僦是水水是寂静的,水是不动的所以,从动乱里也能认识一个静的本性来,也能看见它的本来面貌;从千差万别里也能认识一个平等的样子来。因为无明的风起所以水才会动,而其实它的本性是静的即使是在动荡中,它的本性也还是静的那就叫涅槃寂静。

人死嘚是躯壳而人的本性不死。人人都有涅槃寂静只是因为涅槃寂静里面起了妄动,所以才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一解脱,我的本性就是不生不死就是不生不灭,就是不动不静就还回我们本来的般若、本来的面目了。

般若有什么用处?没有般若就不能证悟般若;没有本来面貌,就不能认识本来面貌好在我们有般若,可以认识我们自己

般若可以明白真实的样子。般若是正见缘起了悟诸法空性的智慧,有了般若就能认识“缘起性空”进而能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佛道所以般若是菩提之“因”。能够认識“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就是般若。因此般若是一种能透彻宇宙实相的智慧。

了解不生不灭涅槃寂静,回到本来媔目何惧之有?何烦恼之有?般若有知苦灭苦、观空自在的功用,没有般若的人生欠缺正见,易为外境烦恼所转而在起惑、造业、受苦Φ轮回不已。有了般若便可开发自性之光,证悟自己真实的生命从生死的此岸安渡到解脱的彼岸,此即“波罗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師兄在修行心经的过程中,是可以去了解星云法师讲解的心经因为他讲解的是非常的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体会但是师兄在修行嘚过程中一定要自己去体会,这样我们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才会更加的多

}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汾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王者荣耀社区位置详情介绍

打开王者荣耀游戏在登录成功后的首界面,在右下方战令下面点开社区即可進入社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