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两级尉氏县 人大代表表只罢免一级可以吗

当前位置: >
福建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实施细则
信息来源:福建人大网
发布时间: 08:57:55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以下简称县级)、乡、民族乡、镇(以下简称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第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闽部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选举出席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加地方的选举。
&&&&第四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第五条 归侨人数较多地区的县级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
&&&&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台湾同胞,在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省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原居住地或者现居住地的选举。
&&&&第六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经费,列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由国库开支。
&&&&第二章 选举机构
&&&&第七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第八条 县、乡两级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县级选举委员会由九人至十九人组成,乡镇选举委员会由五人至十三人组成。
&&&&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应当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常务委员会应当及时作出接受其辞职的决定,并予以公布。选举委员会主任辞职的,应当从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决定一人代理主任职务或者补充任命主任。
&&&&第九条 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的职责:(一)宣传和执行《选举法》、《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和本实施细则,严格依法办事;
&&&&(二)制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工作计划,确定选举日;
&&&&(三)划分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名额;(四)组织各选区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印发选民证;受理对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五)组织各选区推荐代表候选人;了解核实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六)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根据选民的书面要求,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七)主持投票选举,组织各选区选民投票选举代表,依法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八)训练选举工作人员;
&&&&(九)受理有关选举的来信来访;
&&&&(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破坏选举的行为;
&&&&(十一)及时公布选举信息;
&&&&(十二)做好换届选举的档案工作;(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应分别设立办公室,负责选举的具体事务。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时,乡镇、街道办事处、企业事业单位可设立选举办事处,受县级选举委员会的领导,组织所辖选区的代表选举工作。
&&&&第十一条换届选举工作结束,选举委员会撤销。县、乡两级选举工作的有关事宜,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办理。
&&&&第三章 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
&&&&第十二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二十名,再按人口数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人口不足五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一百二十名;
&&&&(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再按人口数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但是,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
&&&&按照前款规定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基数与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相加,即为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
&&&&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乡、民族乡,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确定,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四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所辖各选区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第十五条 聚居境内同一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不足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不得少于二分之一;人口特少的其他聚居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散居的少数民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第十六条 驻军应选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驻地县级选举委员会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四章 选区划分
&&&&第十七条 选区按照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和选举的组织工作,便于选民了解代表,便于代表联系选民,接受选民监督的原则,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第十八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第十九条县级、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区的划分:
&&&&(一)选区的大小,按每个选区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
&&&&(二)选举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市区或者城关,凡能够产生一至三名代表的单位和居民、村民组织,可以单独划为一个选区,也可以划为二个或者三个选区;不能产生一名代表的,可以与邻近的单位联合划为一个选区,也可以由单位与附近居民、村民组织划为一个选区。在农村或者城市郊区,凡能够产生一名代表的村民、居民组织可以单独划为一个选区;人口特多的可以划为若干个选区;人口少不能产生一名代表的,可以与邻近的村民、居民组织合并划为一个选区。
&&&&(三)选举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人口数能够产生一名代表的村民组织,可以单独划为一个选区;人口多的可以划为若干个选区;人口少的村民组织可以由相邻的若干个自然村划为一个选区。
&&&&第二十条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按照当地的民族关系和居住状况,各少数民族选民可以单独选举或者联合选举。
&&&&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于居住在境内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代表的选举办法,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设在市区内的县属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参加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第二十二条 设在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县级所属单位的职工,应参加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设在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中央、省、设区的市所属单位的职工,可以只参加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第五章 选民登记
&&&&第二十三条 计算选民年满十八周岁的时间,从出生日期至当地规定的选举日为止。出生日期原用农历的,应当按公历换算。
&&&&第二十四条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后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应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第二十五条 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选民登记。
&&&&选民一般在户籍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具体规定如下: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成员,在校学生,都在单位所在选区进行选民登记;
&&&&(二)选民常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的,在取得户籍所在地选民关系转移证明后,可以在常住地进行选民登记;
&&&&(三)选民迁居外地但户籍未迁出的,或者户籍已经迁出原居住地但未迁入现居住地的,在取得原居住地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
&&&&(四)外来选民一般在户籍所在地登记,但取得户籍所在地选民关系转移证明的,也可以在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
&&&&(五)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台湾同胞选举期间在省内的,可以凭本人身份证件在原籍地或者出国(境)前居住地或者现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
&&&&(六)选民登记期间确实无法联系的,暂不予进行选民登记;在选举日以前返回的,予以补办选民登记。
&&&&第二十六条 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无法表达意志的痴呆人员,在取得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或者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并经选举委员会确认后,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二十七条 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以选区为单位公布。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应在选举前发给选民证。
&&&&选民名单公布以后,选民情况如有变动,应在选举日以前予以补正、公布。
&&&&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第二十八条 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其行使选举权利的;
&&&&(三)正在被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四)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前款所列人员参加选举的方式,由选举委员会和执行监禁、羁押或者拘留的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共同研究决定。
&&&&第六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二十九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每一选民参加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均不得超过本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如实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向选举委员会如实提供个人身份、简历等基本情况。提供的基本情况不实的,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通报。
&&&&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参加该选区的选举活动,但不得担任该选区的选举工作人员。
&&&&第三十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
&&&&第三十一条 各选区对依法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要如实上报,不得任意调换增减。选举委员会汇总后,按选区以姓名笔画为序,将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后,由选举委员会按选区组织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细则第三十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应在选举日的七日以前公布。
&&&&第三十二条 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书面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但是,在选举日必须停止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三十三条 公民参加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接受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提供的与选举有关的任何形式的资助。
&&&&违反前款规定的,不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已经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的,从名单中除名;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第七章 选举程序
&&&&第三十四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接受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
&&&&第三十五条 投票选举按选区进行,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选民证或者身份证领取选票。凭身份证领取选票的,应与选民名册核对无误后,发给选票。
&&&&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各选区选民分布状况,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
&&&&投票站、选举大会由选举委员会派人主持。使用流动票箱进行投票选举的,应有三名以上选举工作人员接受选民投票。选民在写票时,流动票箱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六条投票选举的准备工作:
&&&&(一)公布投票选举的时间、地点,准备好票箱和选票,布置好投票站或者选举大会会场,设置秘密写票处;
&&&&(二)核实参加选举的人数,落实外出选民的委托投票人;
&&&&(三)训练好工作人员。
&&&&第三十七条 在一个县级或者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各选区投票时间,可以错开。一般从统一确定的选举日起,在一至三日内选举完毕。特殊情况需要适当提前或者推迟选举的,须经本级选举委员会批准。
&&&&第三十八条 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授权的选举办事处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
&&&&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除代表候选人之外的他信任的选民代写,代写人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志。
&&&&第三十九条 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四十条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第四十一条 在选举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第四十二条 在一次投票选举中,开箱取出的选票总数多于投票人数的,这次选举无效,应组织重新投票。重新组织投票时,应符合本细则第四十条的规定。
&&&&如果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第四十三条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对不足的名额应当另行选举。
&&&&另行选举时,根据在上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细则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另行选举时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
&&&&第四十四条 代表候选人在第一次投票选举中,如均未获得过半数选票,可以在原代表候选人及另选人中,按得票多少的顺序和代表候选人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的规定,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第二次投票选举。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
&&&&第二次投票选举,以得票多的当选,但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
&&&&第四十五条 投票完毕,由选民推选并经选举委员会确认的监票、计票人员和选举委员会的人员或者选举委员会指定的人员共同开箱计票。计票人员在监票人员监督下,认真核对投票人数和票数,并确定有效票数,统计投票结果,作出记录,由监票人和计票人签字;流动票箱投票后,应集中在选区统一开箱计票。计票结果在当日或者次日向选民公布,并将选票封存。
&&&&代表候选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第四十六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结果,由本级选举委员会依法确认是否有效,并在五日内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第四十七条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依法对当选代表是否符合宪法、法律规定的代表的基本条件,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以及是否存在破坏选举和其他当选无效的违法行为进行审查,提出代表当选是否有效的意见,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报告。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确认代表的资格或者确定代表的当选无效,在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前公布代表名单,发给代表证。
&&&&第四十八条 公民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无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章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
&&&&第四十九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的监督,原选区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第五十条 对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对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也可以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书面提出罢免要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将选民依法提出的罢免要求,立即书面报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罢免要求应当写明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代表有权在选民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也可以书面提出申辩意见。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罢免要求和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书面申辩意见印发原选区选民。
&&&&第五十一条 表决罢免要求,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派有关负责人员主持,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协助做好组织工作。罢免代表采用无记名的表决方式,并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
&&&&第五十二条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接受辞职,须经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辞去本级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
&&&&第五十三条 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因调离、迁出本行政区域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的,其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
&&&&第五十四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代表辞去代表职务被接受的、代表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的,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予以公告。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因前款所列原因其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的职务相应撤销或者终止的,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五十五条 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补选。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补选,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补选,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补选时,应当重新核对选民名单,对变动情况进行补正,并于选举日的十日以前公布。代表候选人应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当于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两日以前公布。
&&&&补选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补选的代表,其任期到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为止。
&&&&对补选产生的代表,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代表资格审查。
&&&&第九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五十六条 为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以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第五十七条 选举委员会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接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及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未及时调查处理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洛南县对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进行集体培训
& & 阳光网&阳光报(刘卫锋 冀亚锋 记者 韩建军)近日,洛南县邀请省市人大方面专家为商洛市县两级200余名人大代表进行专题培训,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系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程序,增进对身份的认识,不断激发履职热情,提升履职能力。
&&&&此次培训重点围绕&坚持根本政治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开展了专题辅导,深刻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强调了开展人大工作必须明确的五个重大理论问题,阐明了人大为什么要监督&一府两院&和&一府两院&为什么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两个根本问题。&
&&&&同时,从人大代表的性质和地位,权利和义务,履职保障,人大代表的监督、辞职和罢免,议案建议题写,如何当好人大代表及有关法规等作了详细讲解,并为参训代表发送了《怎样当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怎样提出议案和建议》等学习资料。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为谏言&十三五&和实现经济社会追赶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吴秀
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热词搜索: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 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旅游市场的...
  挑战不可能现场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吊车臂上悬挂着的高速旋转的电风扇要穿过这个玻璃五角星她是汉中唯一一位女...
  当地时间日,西班牙马德里,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圣安东尼教堂中,民众带着他们的宠物,前来接受牧师祈福。在西班...
CopyRight 2008---2012&&@&&陕西《阳光报》社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北关正街6号&&029-
阳光网法律顾问:北京中凯律师事务所 杨韬律师
&&阳光网法律顾问:陕西卓勋律师事务所律师 姚永安 &&
王东海 陕西法苑法律服务所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7c822ee24ed438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应注意的问题_中国人大网
当前位置: >>>>
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选举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补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补选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我国一些省级人大常委会根据这一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办法,对我国选举制度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大同小异。但笔者认为,这些补选办法对直接选举产生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的补选程序规定得比较详细,对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的补选程序规定太原则,有的补选办法对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的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对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的个别规定与现行法律规定不很吻合。对此,笔者认为,县级人大常委会在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选举人大代表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对选举直接人大代表的程序非常明确,也非常熟悉,因此补选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也基本上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应该说是完整的。但对于补选间接选举产生的省级以上人大代表的程序,有的则错误地认为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们的事情,因此“简”字当头,能简则简尽量简,甚至简(剪)掉了一些法定的必须程序。补选是在特定情况下的选举,是选民、代表和选举单位行使选举权的继续。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是人大常委会履行的法定职责,同样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可以简化一些程序,但绝对不能简单化,绝对不能简化掉法律规定的必须程序搞形式、走过场,绝不能仅仅只把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看成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们的事情,更不能把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当成是只要结果不顾程序的事情而敷衍应付,交差了事。
    二、明确补选的内涵。根据《代表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代表出缺有以下几种情况:(1)代表辞去代表职务;(2)代表被罢免;(3)代表死亡的;(4)代表被人民法院判决剥夺政治权利,其代表资格相应终止;(5)代表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6)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迁出本行政区域,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7)代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其代表资格相应终止。代表在任期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原选区或者选举单位可以进行补选。县级人大常委会在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之前,须向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代表短期外出(包括出差)学习、考察、接受培训、工作,不能按调离或迁出处理。
    三、补选间接选举代表主体的法律规定。《选举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在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中明确指出:“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出缺的代表和罢免个别代表”。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缺,由选举它的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该级人大常委会补选。第二,《全国人大组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补选个别出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这一规定,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也应当只限于个别出缺的代表。第三,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的组织工作,应由人大常委会负责而并非由主任会议负责主持。
    四、精心制定补选办法。这里的补选办法不是指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补选办法,而是特指县级人大常委会针对某次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而制定的补选操作办法,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法律依据、补选名额、补选工作的主持、候选人提名推荐、选举方式、参会人员要求、票箱设置、监票员、计票员、未尽事宜处理等问题的规定和明确。由于补选只是个别情况,为了简化补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补选可以等额选举,也可以差额选举,选举的程序和方式也可以适当简化。补选办法必须经本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样才能为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提供一个具有法律效力、供补选工作遵循和可操作性相对较强的补选工作操作“指南”。
    五、代表候选人的提出。《选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在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的提名推荐候选人工作中,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三点,第一,关于政党和人民团体哪一级组织有权推荐代表候选人问题。间接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党和人民团体中央和省一级组织可以推荐全国人大代表的候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释义及问题解答》,第53—54页,乔晓阳张春生主编,2006年1月第二版)。根据这一推断,政党和人民团体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以及县一级的组织,可以推荐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候选人。县级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都不能提名推荐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第二,关于代表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问题。《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有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根据此条规定,在补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办法中规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也可以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笔者认为这一规定不妥。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首先是代表,如果在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应当至少十人联名,这才与《选举法》第二十九条“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的规定相符。第三,关于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人数问题。《选举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补选出缺的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人数,每一代表与其他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人数,均不得超过应选名额”。县级人大常委会在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工作中,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也应严格遵循这些规定。
    六、关于选举方式问题。《选举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民主性更强,目的是让投票人不受外界干扰,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选举应当无记名投票,不能采用举手表决或者电子表决器表决。因为在我国,选举就意味着可以另选他人,只有投票才能另选他人,举手表决和电子表决器表决都不能另选他人,这也是选举与任免、决定任免的重要区别。我们有的省级人大常委会《补选办法》规定,县级人大常委会在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表决时,可以举手表决或者用电子表决器表决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县级人大常委会补选上一级人大代表时,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不能以得票多的当选。因为《地方组织法》第四十五条已经明确规定:“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因病或者其他原因未能出席常委会会议的,不能委托其他组成人员代为投票。(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县人大代表提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