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阿里巴巴的盖昆的聚类算法评价指标LS-MLR

阿里的LS-PLM是Jordan 1994年提出的混合专家模型的改进,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sparse group lasso,其中优化sparse group lasso是基于OWL-QN(Andrew & Gao 2007) orthant-based想法(在同一象限看成是连续可微函数,在参数从+到1,或是从-到+,强制在0点根据sub-gradient来决定走向),一般针对非光滑的目标函数采用是sub-gradient来优化,或者是采用proximal gradient来,但是这种group lasso即使采用proximal gradient的时候也很难在每一步求出闭式解,所以使用用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方向导数来求得最快下降方向(其实传统的连续可微函数的梯度的定义就是方向导数最大的方向向量),利用极限就不难求出来最快下降方向了。&/p&&p&
好吧,我厚颜无耻的插入一段广告,猿辅导开源的ytk-learn(&a href=&///?target=https%3A///yuantiku/ytk-lear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yuantiku/ytk-learn&i class=&icon-external&&&/i&&/a&)中实现的Gradient Boosting Soft Tree(GBST),jordan混合专家模型的变种(目前混合专家模型在deep learning也用到很多), 一种可以在含有大量categorical特征场景中使用的GBDT:&/p&&br&&img src=&/v2-4be80c4ec5bcbdf940cc32_b.pn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v2-4be80c4ec5bcbdf940cc32_r.png&&&br&&p&支持两种gating函数:&/p&&br&&img src=&/v2-26e8d9ddded_b.png& data-rawwidth=&1956& data-rawheight=&1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56& data-original=&/v2-26e8d9ddded_r.png&&&p&支持两种basis score函数:&/p&&br&&img src=&/v2-5bca47c8cefa2dba6e3b_b.png& data-rawwidth=&1738&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38& data-original=&/v2-5bca47c8cefa2dba6e3b_r.png&&&br&&p&不难看出阿里的LS-PLM是我们GBST(tree num = 1, gating函数为softmax, 基函数为linear)的特殊情况。&/p&&p&优点: 混合专家模型在很多含有大量categorical特征场景中的效果确实比lr, fm, ffm要好不少&/p&&p&缺点:非凸函数,优化初始化比较难,这点跟k-means类似,但是在维度特别高的情况,这种初始化就更难了,很多时候只有一两个叶子节点的gating有效,大量的叶子节点无效。楼上提到的模型级联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我认为level-based可能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后续我们会在ytk-learn中实现)&/p&
阿里的LS-PLM是Jordan 1994年提出的混合专家模型的改进,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sparse group lasso,其中优化sparse group lasso是基于OWL-QN(Andrew & Gao 2007) orthant-based想法(在同一象限看成是连续可微函数,在参数从+到1,或是从-到+,强制在0点根据su…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223 人关注
404 条内容
539 人关注
126 人关注
142 条内容
376 人关注
123 条内容热门排序 |
来自子话题:
&img src=&/v2-9dc77e2f9e9b5c6a4cb3c75beba248ec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9dc77e2f9e9b5c6a4cb3c75beba248ec_r.png&&&br&&p&时隔1年零4个月,我终于来回答这个问题了。&/p&&p&回过头来,泼辣修图已经成立快三年了,这几年间,泼辣修图经历了48次迭代,4次重大升级,入选了 App Store
年度最佳应用,长期位于windows 10应用商店付费排行榜第一,入选小米应用商店年度最佳应用,获得了少数派、威锋网等一系列媒体的推荐与好评,同时获得苹果所有线下实体店装机演示.....&/p&&p&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p&&blockquote&2014年8月,泼辣修图成立
2014年9月,泼辣修图Web版发布
2015年6月,泼辣修图iOS版本发布
2015年8月,泼辣修图Android版本发布
2015年10月,泼辣修图Windows 10版本发布
2017年7月,泼辣修图Windows 7和Windows 8版本发布&/blockquote&&p&看到这一串时间线,几乎回忆了过去两年的所有时光,泼辣修图用户也从0到10万,再到100万,再到500万,直至突破1000万。要我来评价泼辣修图,肯定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毕竟自己在它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它在我心中也难免会“自带光环”。我愿意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泼辣修图在我心目中的形象:&b&专业、易用、全平台、持续成长&/b&。&/p&&br&&img src=&/v2-9a7d1571dea662d5a67c40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9a7d1571dea662d5a67c40_r.png&&&br&&p&&b&专业&/b&&/p&&p&提到泼辣修图我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专业。以前有人会说:泼辣修图不就是移动版的Lightroom嘛,站在今天再来回看这句话,我们会发现泼辣修图和Lightroom除了有部分调整工具重叠外,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产品,无论是UI设计、产品逻辑或者平台支持都截然不同。就算比较相似的调整工具部分,Lightroom拥有的调整工具泼辣修图几乎都有,但是很多泼辣修图拥有的调整工具却是Lightroom没有的,例如文字工具、面部调整工具、选色工具等等,单从调整工具的角度来说,泼辣修图的外延已经远远大于Lightroom了。&/p&&p&泼辣修图现在已经拥有上百种调整工具,包括曲线、HSL、高低光、色调分离、选色调整、线性调整等,同时支持无限历史记录、自定义滤镜、高像素原尺寸无损输出,还拥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像面板,这些特性足以满足高质量的专业图像编辑需求,也让泼辣修图成为了移动端最为专业和全能的修图软件之一。&/p&&br&&p&&b&易用&/b&&/p&&p&为了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泼辣修图,我们在泼辣修图上面采用了大量易用性设计来帮助提升用户体验。例如:&/p&&br&&blockquote&横竖屏切换设计(获得更大的可视范围)
软件内互动教程(帮助快速掌握软件)
可拖拽图标(根据自己的习惯打造用户界面)
自定义滤镜(将自己的调整保存为滤镜,方便直接使用)
二维码滤镜(将滤镜保存为二维码,方便共享)
无限历史记录(可以返回至任意一步操作)
方块式调整(可拖拽、可滑动的参数调整)
批量导出(一次性导出多张照片,可自动按顺序重命名照片)
自动增强(快速的对图片进行自动处理)
自定义色彩主题(根据自己喜好,改变软件的色彩主题)
......&/blockquote&&br&&p&这些设计有不少都是我们独有或者首创的,一旦熟悉了这些设计,可以大大提升你的修图效率,我们一直尝试在专业与易用之间寻求一个最好的平衡点。&/p&&br&&p&&b&全平台&/b&&/p&&p&泼辣修图现在覆盖了Web/iOS/Android/Windows/Mac等等主流平台,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创建的自定义滤镜)可以快速在各个平台之间同步,并且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极小,当用户掌握任意一个平台的操作之后,可以毫无学习成本的迁移至另一个平台。&/p&&p&最为重要的是,只要用户解锁了任意一个平台的全部高级功能,或者购买了泼辣修图的会员服务,那么就可以同步解锁所有平台的高级功能,只需要在泼辣修图的设置里面登录泼辣修图账户即可。这种跨平台的特性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急剧降低,也大大拓展了泼辣修图的使用场景。&/p&&br&&p&&b&持续成长&/b&&/p&&p&泼辣修图能够满足专业人士的图像编辑需求,但泼辣修图不仅仅是为专业人士设计的,相反,我们希望更多的“小白”用户能够从泼辣修图迈出后期的第一步,泼辣修图也愿意成为高手之路上的一步阶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后期,我们做了这些事情:&/p&&br&&blockquote&&b&1、软件内的基础工具引导&/b&
泼辣修图软件内有一个“调整指南”,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和了解常用工具的基础使用方法,例如色温、色调、曝光等。
&b&2、软件内的互动教程&/b&
泼辣修图还提供了软件内的互动教程,你可以在这里学习如何去雾、如何调整白平衡、如何校正失真等实例。所有的互动教程都是采用操作+引导的模式,
&b&3、泼辣百科&/b&
泼辣百科是我们开发的一个后期知识学习网站,在这里你可以学习最为常见的后期概念,例如色彩、曲线、HSL等等,并且采用的是词条互联的模式,在查看一个词条时,你可以跳转至这个词条里面提及到的其他词条,方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b&4、微信公众号&/b&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泼辣修图”会不定期的推送后期教程,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推送了超过220篇的后期技巧和调整教程,累计获得了超过180万的阅读。
&b&5、课程直播&/b&
我们每周也会有视频课程直播,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来讲解修图和摄影,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普通的图文演示难以达到的效果。&/blockquote&&br&&p&泼辣修图应该是国内官方引导和教程最为丰富的修图软件之一。并且我们大部分的修图教程和修图课程都是通用型知识,也就是说这些技巧不仅泼辣修图适用,绝大多数修图软件也同时适用。所以,即使你不是泼辣修图用户,也能够从这些后期教程中获益。&/p&&br&&img src=&/v2-5d3f42c8f69beab702bdd4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5d3f42c8f69beab702bdd4_r.png&&&br&&p&前面谈了这么多泼辣修图的优点,泼辣修图的缺点也是不得不谈的。作为一款刚刚诞生三年的修图软件,的确存在很多的不足和优化空间,我觉得泼辣修图目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p&&br&&p&&b&兼容性&/b&&/p&&p&泼辣修图目前的兼容性还有待提升,首先体现在安卓设备的兼容性上面。之前的泼辣修图只支持安卓6.0及以上系统,导致很多用户无法正常安装、使用。后来我们通过升级将系统要求降低至安卓4.4,但仍然有很多安卓用户安装之后出现黑屏、不流畅、功能受限等情况,我们也在尽力改善安卓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因为运行安卓系统的设备硬件差异巨大,且机型繁多,所以优化难度较大,但我们一定会持续努力。&/p&&p&其次体现在对RAW格式的兼容性上面。目前泼辣修图仅仅支持部分的RAW文件,还没有实现所有RAW文件的适配与解码,所以会出现打开部分RAW文件时解码失败的现象,这也将是我们接下来继续强化的一个重点。&/p&&br&&p&&b&上手难度&/b&&/p&&p&尽管我们在泼辣修图的易用性上面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程,但是不得不说泼辣修图的上手难度相较于大众型修图软件还是更高,主要体现在专业工具的理解成本高,例如不少用户初次看到“白色色阶“一词时根本无法理解其含义,再比如一些图形化工具例如曲线工具的学习成本较高,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才能有效掌握。&/p&&p&同时,因为泼辣修图的功能分区较多,又采用方块式设计,导致许多新用户初次使用时不知道从何下手,难以对软件产生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这也无形中加剧了用户的上手难度。&/p&&br&&p&&b&硬件限制&/b&&/p&&p&泼辣修图对硬件的要求相较于一般的软件更高一些,尤其是对显卡的要求较高,因此有时候在安装泼辣修图之后,会出现因为显卡问题而无法正常使用的提示,这一点在PC上面体现得比较明显,但这个问题会随着硬件升级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一般而言,2012年之后生产的PC都不会存在这个问题。&/p&&br&&p&当然泼辣修图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缺点,但用户的大多数吐槽都集中在上面几条,我们也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改进方案,并持续努力践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些方面的变化。&/p&&br&&img src=&/v2-d7b9b2af66cd3c5424cded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d7b9b2af66cd3c5424cded_r.png&&&br&&p&&b&其他:&/b&&/p&&p&1、泼辣修图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泼辣修图的英文名叫Polarr,谐音过来就是“泼辣”。&/p&&p&2、泼辣修图初代iOS版本仅有3M大小,初代Android版本仅有0.9M大小。&/p&&p&3、泼辣修图初代版本是强制横屏模式,后来才改为可横竖屏切换。&/p&&p&4、泼辣修图安卓版本比iOS版本更容易崩溃20倍,这是因为安卓系统有十分繁多的GPU和CPU,我们团队也在尽力解决这些问题。有趣的是,windows版本也比Mac版本更容易崩溃20倍。&/p&&p&5、泼辣修图团队一直是一个非常小的团队,截止到今天也一共只有11个人而已。&/p&&p&6、有一天,一个用户告诉我们泼辣修图应该有一个白色主题,类似 Instagram那样的界面,于是我们就为泼辣修图加入了自定义色彩主题的功能。&/p&&p&7、尽管泼辣修图的创始人(王博睿和宫恩浩)是中国人,但是泼辣修图却经常遭遇中文翻译问题,因为我们的开发团队在硅谷,所以初始语言是英文,然后其他15种语言是通过谷歌自动翻译出来的,同时泼辣修图高频度更新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p&&br&&img src=&/v2-8209bef17defe0fef3a1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8209bef17defe0fef3a1_r.png&&&br&&p&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泼辣修图的人,也感谢大家对我持续不断“安利”泼辣修图的包容,我真的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使用和喜欢泼辣修图这个产品,我们团队也会为了这个目标而持续不断的努力,感谢!&/p&
时隔1年零4个月,我终于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回过头来,泼辣修图已经成立快三年了,这几年间,泼辣修图经历了48次迭代,4次重大升级,入选了 App Store
年度最佳应用,长期位于windows 10应用商店付费排行榜第一,入选小米应用商店年度最佳应用,…
针对新增加的问题:&br&&blockquote&笔记本的CPU,i7一般是四核八线程的,i3则是双核四线程的。看了大家的回答,都说i3和i7只是品质(良品率)差异,那么意思就是说其实单核的性能在同频率下是一样的了?i7的性能强,只不过是堆核心、拉频率的结果?&/blockquote&不完全正确,因为I7和I3的区别还有缓存,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给CPU的影响也很大,超线程技术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拿I3的例子来比较不准确,拿I5比较就合适很多了。&br&&b&所以:频率相同,缓存相同,线程相同,架构相同的I5和I7单核性能是一样的&/b&,而且使用CPU面积越大出现漏电率高的地方的几率也越大,核心多也需要更多的互联层来相互连通,干扰也会越严重,所以可以说&b&CPU&/b&&b&核心数越多,主频越难提升(事实上目前超频记录都是使用单核心超频保持的,所谓睿频技术也就是保证温度和稳定性的情况下只提升一个核心的频率,这才能使得I7可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压倒I5)。&/b&&br&再加上超线程技术在大部分游戏是负优化,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大部分情况家用电脑上单核性能强的I5就够用了,因为大部分程序只需要单核性能强。&br&==========================&br&先给答案:&br&&b&1.I3和I7制造成本没有差异&/b&&br&&b&2.高端用户并不能称为为低端用户买单。&/b&&br&&br&&br&从CPU的制造工艺说起吧:&br&&br&生产CPU等芯片的材料是硅,它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交界处,所以具有半导体的性质,适合于制造各种微小的晶体管。&br&在硅提纯的过程中,原材料硅将被熔化,并放进一个巨大的石英熔炉。这时向熔炉里放入一颗晶种,以便硅晶体围着这颗晶种生长,直到形成一个几近完美的单晶硅。&br&&img src=&/5d901ecaae9ba49c3ad8_b.jpg& data-rawwidth=&392& data-rawheight=&4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2&&&br&单晶硅造出来了是一个圆柱体碇,这时候再把它切割成片状,这就叫做晶圆,它是才是真正的CPU制造原料,把它进行切割后进行影印、蚀刻、再度分层后进行封装,CPU就做成了。&br&但是这时候CPU到底是I7还是I3,还要经过测试才知道,走完了测试,才能叫做完毕。&br&&b&所以I7、I5、I3不是专门生产的,而是根据生产结果进行分类而来的。&/b&&br&&br&&br&&b&为什么要这样制定生产流程呢?为什么要测试决定I7和I3呢?&/b&&b&原因是生产CPU的工艺精度要求太高,&/b&&b&随机性比较大。&/b&&b&为了合理使用每一块晶圆,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必须走这个流程。&/b&&br&&br&&b&打个比方,造CPU就跟造人一样,都是精子遇到卵子、十月怀胎,走了同一个流程,但人的身高却不能自己选择。&/b&现在我们都希望人都长得高,因为长得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按照CPU的甄选规则,不是身高歧视),长得高的我们可以让他去打篮球、做模特,这些事情矮个子做不了或者很难做;长得矮的怎么办,让他去做打乒乓、做海军,这就叫物尽其用。&br&==========================&br&转到生产CPU上来:按照同样的工艺制程做出来的东西规格其实全部都是一样的,I3和I7规模完全相同不会有区别。&br&&br&前面说到由于CPU的生产上良品率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随机性比较大。原因主要是蚀刻的时候使用波长很短的紫外光并配合很大的镜头透过石英遮罩的孔照在光敏抗蚀膜上,使晶圆曝光;再使用特定的化学溶液清洗掉被曝光的光敏抗蚀膜,以及在下面紧贴着抗蚀膜的一层硅,精度控制在nm级别,所以很难保证每一个回路都是光滑而整齐的,这就带来了漏电的问题。&br&为了提高良品率,CPU设计上每个部分都是分割成若干个逻辑单元区域的,以此来保证一个区域的损坏不会带来其他区域的连带损坏。我们假设这里有一种CPU(我瞎画的,不准),16X16=256格逻辑单元,完美情况下就是最高规格:(求专业人士和色彩党轻拍, &a data-hash=&ebb7f9b495c9fe9f3ab87a& href=&///people/ebb7f9b495c9fe9f3ab87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bb7f9b495c9fe9f3ab87a&&@Kaiser Li&/a&我已经知错了 )&br&&img src=&/c509dbd4e1bd4a0fbc8f3fbc9df7d78f_b.jpg& data-rawwidth=&1217&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7& data-original=&/c509dbd4e1bd4a0fbc8f3fbc9df7d78f_r.jpg&&但是实际情况是不管怎么做,平均情况下会有20格损坏。那么就会出现以下情况:&br&&img src=&/19bdda5fda4c3dd_b.jpg& data-rawwidth=&1498&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8& data-original=&/19bdda5fda4c3dd_r.jpg&&&br&所谓CPU的体质好就是指逻辑单元连续而且集中,如果这是同样规格的带K的I7,明显左边超频起来就是大雕,右边是大雷。&br&当然,这是运气最好的情况了,因为这全坏在容错率最高的部分,这个区域是最大的,影响也就是20/(12*10)=1/6,就是说,它可以发挥出最高规格的5/6的性能。&br&但是CPU虽然小还是分了很多功能区域的,其他区域本来规模就没有这块大,请看:&br&&img src=&/fa1edbc573fe58f61225ef66_b.jpg& data-rawwidth=&1187&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7& data-original=&/fa1edbc573fe58f61225ef66_r.jpg&&这种就坑了,虽然也是20个有问题,但是他的协运算单元一共只有2*12=24,坏了12个,直接最多只能发挥最高规格的1/2的性能,也就做个奔腾了。&br&另一种:&br&&img src=&/9d590f9f63653baf54c4e_b.jp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9d590f9f63653baf54c4e_r.jpg&&这种一个部分全部坏完了的,直接报废处理掉。&br&&b&(以上的仅仅是示意,不能作为CPU区域图……)&/b&&br&所以说,不完整的CPU(低端型号)在生产中的的产生是必然的。包括设计上也必须给出冗余区域容纳不良块出现来提高良品率,否则会得到大量的报废品。&br&在开发中,同一个CPU系列也总是以最高规格来进行开发的,其他的全是根据良品率一刀一刀往下阉割,为了保证良品率又不浪费,得到的东西显然要分成I7、I5、I3等等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br&&a href=&///?target=http%3A//.cn/437/437159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刀又一刀:Intel“阉割”CPU的秘密_CPUCPU新闻&i class=&icon-external&&&/i&&/a&&br&而且很多性能都是不能同时兼顾的。同架构下,高性能必然带来高功耗。&br&假如有些办公电脑要求待机功耗低,你上来一个I7-4690K除了坑钱坑电费以外毫无意义,奔腾双核G860就足够不是吗。&br&&br&&br&因此,在前面 &a data-hash=&69df65ae0d& href=&///people/69df65ae0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eon lu& data-tip=&p$b$69df65ae0d& data-hovercard=&p$b$69df65ae0d&&@leon lu&/a&的答案提到了,一片12寸晶圆的面积大约是70685mm^2,每片晶圆的生产成本是固定的,生产出I7和奔腾G的成本完全一样,这我是同意的。&br&&br&但是我不同意他对于CPU成本的计算方法,因为还有一大块研发成本和生产线呢。先不说研发要花多大精力和财力这都没法估计,光说能估计的生产线造价就是以百亿计算,&b&所以定价的问题永远只能让Intel和AMD自己说了算,我&/b&&b&除了知道高端比低端贵以外其他全部都由他们的经营策略决定,&/b&&b&咱猜的都不对。还有个黑科技IBM阴着不知道在盘算什么呢。&/b&&br&&br&&b&综上,我完全不赞成“感觉一部分人为低端用户买了单”的说法,低端用户只是打了顺风车而已,不这样做只能让CPU的报废率大幅提升,资金转圜余地变小,使得CPU的发展更加缓慢。正是有了中低端用户,才能使得CPU行业多花10%的精力多赚50%利润,不是吗?&/b&&br&&br&&br&&b&而且你以为你买了I7就是高端用户?NO,高端用户都是服务器级别用户,至少E5\E7吧。&/b&
针对新增加的问题: 笔记本的CPU,i7一般是四核八线程的,i3则是双核四线程的。看了大家的回答,都说i3和i7只是品质(良品率)差异,那么意思就是说其实单核的性能在同频率下是一样的了?i7的性能强,只不过是堆核心、拉频率的结果?不完全正确,因为I7和I3…
&p&总体来说,待遇不如以前。&/p&&p&就拿16年的电机与电器这个二级学科来说,我浙的部分就业去向是这样的:&/p&&img src=&/v2-d514fa99dffe_b.png&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1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7&&&p&放眼望去,基本是电网相关的公司。&/p&&p&由于近些年国网待遇普遍下降,所以也没有前些年那么火爆了。&/p&&p&就电机方向的发展前景来说,如果可以搭上&b&电动汽车&/b&和&b&无人机&/b&的热潮,电机控制行业还是很有前景。可大多数同学估计是没希望的。&/p&&p&去年10月份,第13届IEEE-VPPC国际车辆动力与驱动会议在杭州举行,由我浙主办,卧龙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合办,规格还是蛮高的,去了好多大牛。如果你的导师是研究这方面的内容的,像这样的国际会议可以去多去参加参加, 看看大牛们在做些什么。下面这个链接是我院关于这次大会的相关报道。&/p&&p&&a href=&///?target=http%3A//ee./chinese/redir.php%3Fcatalog_id%3D36922%26object_id%3D15615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i class=&icon-external&&&/i&&/a&&/p&&p&至于说做电机本体设计方向,就业比控制还是相对弱一些。不过年轻人也不要着急,刚工作头几年待遇啥的确实不太好,踏踏实实沉淀自己,待遇会好的。&/p&
总体来说,待遇不如以前。就拿16年的电机与电器这个二级学科来说,我浙的部分就业去向是这样的:放眼望去,基本是电网相关的公司。由于近些年国网待遇普遍下降,所以也没有前些年那么火爆了。就电机方向的发展前景来说,如果可以搭上电动汽车和无人机的热潮…
有人说,这款手机的目标用户是老人和低收入者。&br&&br&我们不会买,他们会买;我们看不上,他们看得上。&br&&br&所以,我们眼里的垃圾在他们眼里未必是垃圾。&br&&br&最后奉劝我们不要自嗨!&br&&br&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br&&br&我们为什么批判低配?不是为了展示我们的智商和水平,而是说这种垃圾体验真的很烂。&br&&br&老人和低收入者,那是社会最底层的人,1000块钱对于你我可能只是两天的工资,但对于他们,可能是一个月的收入。&br&&br&人家用颤颤巍巍的手,捧着可能是一大叠五十、十块甚至5块的钞票,就为买一台能用的手机,结果就买到这货?&br&&br&你如果亲自体验过一年后的华为低端机有多卡就知道这些机子有多恶心了。&br&&br&老人和低收入者只会打电话看新闻就不需要配置了?他们可是连后台都不会清理的,最要配置了。&br&&br&本来,人家花1000块钱想买一台好一点的手机,然后买了这货。为什么觉得这货好?因为新闻上这么说。新闻说的,能假吗?&br&&br&一年后卡得不能用,店员再告诉他们,一千块钱的机子就这水平,您想要不卡的?得3000。&br&&br&于是,新的需求就诞生了。&br&&br&确实,这么一来,钱赚了还促进销量,对于企业来说,是良性循环。&br&&br&可是,那些写软文的门户网站,那些推销机子的营业人员,在老人和低收入群体们心中,你们是公信力的代表,是懂手机的群体,他们相信你们说的,是因为信任你们。&br&&br&你们就这么出卖信任,良心不疼吗?&br&&br&赚钱和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基本需求,谁也没资格说什么。&br&&br&但是,你有能耐你去赚有钱人的钱呀!&br&&br&苹果卖得贵吧?没人骂它贵。&br&&br&你用这么个垃圾,把魔爪伸向老人和低收入群,靠收买媒体公信力来赢得声誉,算什么能耐?&br&&br&一台手机,我们得保证其基本性能,保证买回去的人能开心地用它,这叫底线。&br&&br&在高端领域,你想怎么玩怎么玩,与我无关,反正买这些手机的人也不缺这个钱,所以我不喷金立M2017这种机型。&br&&br&但是,对于荣耀畅享,你发一款,我喷一款。&br&&br&我不买,我说的话也不一定能影响多少人。&br&&br&但我一定要喷。&br&&br&知乎上喷老人保健品的也不会买,有人觉得这是自嗨吗?
有人说,这款手机的目标用户是老人和低收入者。 我们不会买,他们会买;我们看不上,他们看得上。 所以,我们眼里的垃圾在他们眼里未必是垃圾。 最后奉劝我们不要自嗨!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们为什么批判低配?不是为了展示我们的智商和水平,而是说这…
&img src=&/v2-bfb3cf4e95ca00af875fd0_b.pn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v2-bfb3cf4e95ca00af875fd0_r.png&&&br&&img src=&/v2-5bfc8da51e4fc273bd58_b.pn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1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v2-5bfc8da51e4fc273bd58_r.png&&&p&
——谢惠民 《数学分析课习题课讲义》 下册 P.88&/p&
——谢惠民 《数学分析课习题课讲义》 下册 P.88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类算法的评价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