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差别与台湾的分裂是否与美苏冷战有关?

专题五:国家统一与分裂问题
专题五:国家统一与分裂问题
考点1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一、古代的统一与分裂 1、三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蒙古并立时期(简称宋元时期)。2、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3、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4、四次局部统一 ①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②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 ③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统一北方。④97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近现代的统一与分裂 1、统一 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成统一。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④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分裂: ①历史上的多个政权并立时期: 晚清时期:1853-1864年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国民革命时期: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京北洋军阀政权3政权并立。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民政府、延安抗日民主政权 长春伪满洲国、南京伪国民政府4政权并立。 ②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③局部分裂:葡萄牙占据澳门、英国占据香港、日本一度占领台湾(1895-1945年)。 三、四次大统一朝代:秦、西晋、隋、元的统一条件 1、秦统一的条件: 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快,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局部统一,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等,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③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了中央集权,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秦已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 ⑤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正确的战略战术是实现统一的主观原因。 2、隋统一的条件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民族融合,统一条件成熟。 ③北方农业恢复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④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准备。 ⑤陈朝腐败,不堪一击。 3、元统一的条件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了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 ③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④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 四、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
1、从时间上看,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处于分裂状态的只有700余年。 2、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唐明清的统治均在200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分裂只局限于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三个时期。 3、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等。 4、从空间上看,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
5、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6、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宋华文化圈的形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在中国古代,统一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力,统治阶级注意及时调整统治政策,分裂势力之间力量对比的失衡,人民渴望统一;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4、民族融合和凝聚力的逐步加强是其基本因素;5、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6、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两主面的影响到:一是历史上大多数重大的政治活动都具在明显的内向性;二是如马克思所说的,亚洲的大河流域需要有中央集权的机构来执行公共工程的职能。中国地理条件之整体的统一性具有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职能;
认识国家统一的规律
从影响到来看,封建国家的统一保持了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加强了民族融合和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抵御外来侵略、提高警惕国际地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的统一局面下也孕育着各种矛盾,如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政府财政困难引发统治危机等。 六、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出现国家分裂现象的内在原因 1、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2、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 4、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5、民族融洽不够稳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不够进步等。
6、外国势力的策动等,都是导致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 七、评价封建国家的分裂 1、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 2、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也在客观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八.古代中国对边疆的管辖与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斗争
(1)两汉对边疆的管辖:攻打匈奴、西域与西域都护、丝绸之路、西南夷与百越
(2)唐对边疆的管辖:天山南北与安西(唐太宗)、北庭都护府(武则天),唐玄宗封回纥怀仁可汗,唐玄宗封粟末靺鞨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南诏云南王,对土蕃的和亲、册命与会盟
(3)元对边疆的管辖:西藏宣政院、琉球澎湖巡检司、与云南、岭北、辽阳行省、西南的土司制度
(4)明清对边疆的管辖及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斗争(内外):
明:与蒙古瓦剌的战、与鞑靼(顺义王、互市),与西藏的卫所、僧官制度,与西南的土司制度、贵州布政使司、改土归流,戚继光抗倭与葡萄牙租占澳门
清:对蒙古康熙平息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对新疆乾隆平息大小和卓叛乱并设伊犁将军,对西藏顺康册封制度、雍正驻藏大臣、乾隆金瓶掣签制度,对西南康熙平息“三藩之乱”、雍正改土归流,对台湾郑成功反击荷兰收复台湾清康熙设台湾府,对东北康熙帝对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并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央理蕃院
考点二、世界历史上的统一运动一、德国的第一次统一(1871年) 1、历史条件 ①必要性:国家的四分五裂严重影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可能性:普鲁士具备了领导统一运动的条件与能力。
普鲁士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民族成分单一;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俾斯麦的杰出才干和强有力的内外政策。 2、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过程
①1864年,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 ②1866年,普奥战争,统一了北方诸邦。 ③1870年,普法战争,南方诸邦并入德意志。 4、统一的完成: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完成统一。 5、统一的影响
①积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②消极: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欲望强烈。 二、意大利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①必要性: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大部分领土被外国控制,严重阻碍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部和北部被奥地利控制;两西西里被西班牙控制;罗马被法国控制。) ②可能性:撒丁王国担负起意大利的统一大业。意大利唯一独立的国家,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加富尔上台后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2、统一方式:存在两条道路,以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为主,也有自下而上的人民战争。 ①以加里波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驱除外国侵略者,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以加富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由撒丁王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驱除外国势力、完成统一。 ③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提出反映农民要求的土地改革纲领,没有发动农民群众,只是依靠少数人的革命行动,斗争一再受挫。越来越多的人把独立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实力雄厚的撒丁王国身上。 ④意大利的统一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两条不同的统一道路,最后以自上而下的道路获得成功。 3、统一过程 ①1859年,联合法国,击败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基本统一。 ②1860年,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把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 ③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把奥、法势力赶出意大利,实现统一。 4、统一的完成 19世纪70年代初,完成统一。 5、影响民族独立和统一的完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残余势力顽固,自然资源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三、德国的第二次统一(1990年) 1、德国在二战后分裂原因:这是美苏冷战政策的结果。 2、统一问题的由来 ①二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造成德国分裂的事实。 ③东德走苏联模式,经济政治陷入困境,政局动荡,1990年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再次统一。 四、美国内战 1、背景 ①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南北方经济制度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②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导火线)。 2、经过(1861-1865) ①初期:北方节节失利。 ②转折:葛底斯堡战役。 ③结束:北方告胜(原因:A.战争的正义性,北方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而战争 B.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3、影响 ①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③局限:尚未彻底解决各族歧视。
五 现代历史上德国..朝鲜的分裂与统一
考点三、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一、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99年。
2、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
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1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三、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4、我们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
四、台湾问题
〈一〉、基本史实
1、古代史上台湾名称的演变: 据史书和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称台湾为“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朝)、东番(明初)、台湾(明中后期)等。《明史·鸡笼》篇第一次使用“台湾”这个名称。 2、历代政府对台湾的行政管辖 (1)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琉球(今台湾),隶属福建省。 (2)清朝:①1683年,清政府(康熙帝)派军统一台湾,并将其正式收归版图。次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理台湾。②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清政府(光绪帝在位)正式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三国时,吴国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清朝康熙帝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943年、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对台湾的侵略: (1)荷兰(1624~1662年)殖民者入侵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美国(两次:1867年曾侵略过台湾;1950年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⑶日本(两次侵略台湾:1874年在美国支持下侵略过台湾,但被台湾人民驱逐;1895~1945年长期侵占台湾)。 ⑷英国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都曾侵犯过台湾。1858年的《天津条约》将淡水(今沪尾)、台湾(今台南)开辟为通商口岸;5.台湾人民的抗争: 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1884年,刘铭传打退法军的进犯;1895年,刘永福的黑旗军和丘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的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1947年台湾省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反对国民党统治.
6、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隔离与统一: (1)第一次隔离与统一: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直到1662年被“反清复明”将士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军进军台湾,台湾才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 (2)第二次隔离与统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3)第三次隔离: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复任“总统”,维持所谓“中华民国”的法统。从此,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坚持反共拒和,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 7、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3)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4)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 (5)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近代台湾的凄惨命运是近代中央政府的腐败统治和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共同造成的,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重要表现,是落后挨打的真实写照。当今台湾问题的存在,是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的结果;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二战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败逃与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面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这是台湾问题至今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三〉.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后来的发展都与美国有密切关系。
⑵、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的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甚至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
⑶、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
〈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⑵、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一、三通。国防部宣布停止炮轰金门.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
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⑶、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
⑷、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五〉.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渐进式台独
1990年5月,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公然声称“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这是现实”。1999年又抛出“两国论”,并把“两国论”纳入国民党十五大通过的《政治任务提示案》。
2000年,陈水扁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变本加厉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力推行“渐进式台独”。
李登辉和陈水扁的言行违背了国际法公认的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搞一个台湾人自己的“独立主权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
〈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利弊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
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
④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⑥“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2.不利因素:
①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②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知识点 &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进入7 0年代以后,冷战史研究的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美苏两大国之间“缓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抽去了国际关系中冲突性因素的紧迫性。随着国际政治对抗中“常规化”趋势的出现,冷战中意识形态对峙的因素也进一步淡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修正派”开始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及其集团的瓦解又为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接触利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档案资料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与冷战走向结束的进程有关的资料)也进一步开放。——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材料三&一些当时发生时看似严重的事件,在之后反观时经常被证明为无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后果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这种变化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基本观点的变化。(4分)(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史时应注意怎样的原则?(7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浙江宁波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讲了三个阶段,仔细分析三个阶段的主要的观点即能回答本题。这种研究,开拓了史学研究的范围。(2)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主要表现有美苏大国关系的“缓和”;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等冷战档案的开放,得以重构冷战史实等。(3)此题需要对相关的历史阶段的国际关系较深的把握。知道一种政策出现之后对后世的影响等。可结合教材知识灵活作答。分析: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1)国家利益的不同(根本原因);(2)意识形态的不同;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反共)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2)经济上: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3)军事上: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3、“冷战”的影响:(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④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2)经过:①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有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③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①美国扶植;②重视科技与教育;③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④战后民主化改革(2)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①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②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2)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美苏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主要考察你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与“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相似的题目: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二战后能够在曾经被原子弹摧毁的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超人的主要原因是&&&&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②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美国大力扶植④重视科技和教育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①②③④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早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材料二&&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1)阅读下列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4分)(2)&&列图表材料,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归纳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结合图一、图二说明这两类图表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共同作用。3分图一: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3)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三类型的材料与图四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4分)(4)综合上述材料,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4分)&&&&
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美国意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西欧、日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挑战了美苏的国际政治地位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进入7 0年代以后,冷战史研究的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美苏两大国之间“缓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抽去了国际关系中冲突性因素的紧迫性。随着国际政治对抗中“常规化”趋势的出现,冷战中意识形态对峙的因素也进一步淡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修正派”开始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及其集团的瓦解又为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接触利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档案资料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与冷战走向结束的进程有关的资料)也进一步开放。——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材料三一些当时发生时看似严重的事件,在之后反观时经常被证明为无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后果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这种变化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基本观点的变化。(4分)(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史时应注意怎样的原则?(7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进入7 0年代以后,冷战史研究的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美苏两大国之间“缓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抽去了国际关系中冲突性因素的紧迫性。随着国际政治对抗中“常规化”趋势的出现,冷战中意识形态对峙的因素也进一步淡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修正派”开始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及其集团的瓦解又为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接触利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档案资料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与冷战走向结束的进程有关的资料)也进一步开放。——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材料三一些当时发生时看似严重的事件,在之后反观时经常被证明为无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后果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这种变化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基本观点的变化。(4分)(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史时应注意怎样的原则?(7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陆如果武统台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