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铁炮口径和明军火炮谁更强朝鲜人这样评价明朝军队火炮

明朝灭亡的原因 | 煮酒论史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1815人加入此小组
关于明朝的灭亡,有人说是党争,有人说是宦官,有人说是闯王,有人说是女真。本人认为一条鞭法使原本征收的粮食被折合成白银,明朝府库堆满白银,而仓无积粟。如此一来,天下太平则以,如遇乱世,天下危矣。因此,明朝实亡于一条鞭法。不服来辩,同意的+1。
+ 加入我的果篮
在补充一条原因:天灾。明末中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全国各地出现大规模的灾荒,陕西竟然持续好几年大旱,于此同时,吏治腐败,荒政不行,灾民遍地,李闯十余骑入河南,出则有百万饥民相随。可以说明朝是直接灭亡在灾民手中的,而天灾则又是产生灾民的直接原因。任何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灭亡都必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好废话的感觉),张居正改革作为明末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没有之一),其必定会对明朝的灭亡产生影响,这是肯定的,但冠以“明朝实亡于一条鞭法”,实则过矣。再说就算在“一条鞭”法之后,明朝的财税也是本(色)折(色)兼收,不敢偏废,“金银俗物,饥不能食,寒不能衣”,这一简单的道理明朝的统治阶层也是懂得的。当然,由于在折色的过程中,各级官吏可以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普遍存在“重折色,轻本色”的现象,但这已经属于吏治腐败的问题了
电子工程硕士
早有人说是因为财政,但不是 明朝府库堆满白银,而仓无积粟。不然辽响是怎么回事?
引用 的话:早有人说是因为财政,但不是 明朝府库堆满白银,而仓无积粟。不然辽响是怎么回事? 这个不能过于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也许是我说的不太清楚,现在解释一下。 明朝府库堆满白银,指的是一条鞭法把国家财政和白银挂钩,触及并威胁了国家货币安全。仓无积粟,指的是明朝粮储主要来源是农业税中的实物税粮食,大量实物折银征收使得入仓税粮 急剧减少,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
电子工程硕士
引用 的话:这个不能过于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也许是我说的不太清楚,现在解释一下。明朝府库堆满白银,指的是一条鞭法把国家财政和白银挂钩,触及并威胁了国家货币安全。仓无积粟,指的是明朝粮储主要来源是农业税中的...明的财政有问题,黄仁宇当年就是这方面的专家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 Century Ming China.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pp. ISBN 0-521-20283-3
明朝末年的任何一个群体:皇族、勋贵、宦官、文官、武将、饥民、商贾……都在努力挖朝廷的墙角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条原因,都对明王朝极端不利说白了,明王朝已经从上到下彻底烂掉了,回天无力,就是朱元璋重生,也只能另起炉灶
财政和官僚问题,当然这些是几千年封建文化发展中诟病的集合了。你看满清一来,对汉臣不听话不是打就是杀,下江南听话就搜刮不听话就屠杀,安稳地渡过前期危机一直撑到二十世纪人呐,就是贱
引用 的话:财政和官僚问题,当然这些是几千年封建文化发展中诟病的集合了。你看满清一来,对汉臣不听话不是打就是杀,下江南听话就搜刮不听话就屠杀,安稳地渡过前期危机一直撑到二十世纪人呐,就是贱是不是太鲁迅了?明清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无论是清军入关还是鸦片战争,都是一样的一败涂地,一样的令人震惊。
引用 的话:是不是太鲁迅了?明清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无论是清军入关还是鸦片战争,都是一样的一败涂地,一样的令人震惊。清朝很多情况下,一鸦打成这样很正常,因为清朝时异族政权,丫连维持自身的八旗都腐化了,还有什么救。而且清的统治政策让其根本无法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太平天国后清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而明朝,那真是奇葩中的奇葩了。说实话真心比清还不如。还不说更奇葩的南明了。
打个比方,我外祖父去世了,生前患脑梗阻,心脏病,糖尿病,肾衰竭,胃穿孔,褥疮,死因诊断为综合衰竭。其中糖尿病和心脏病是并发,之后引起肾衰竭,胃穿孔和褥疮是长期卧床导致的,卧床的原因自然是脑梗阻导致的植物人。那么,他“死亡原因”是什么呢?如果真要追根溯源,家族易感基因是最原始的原因了,比之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完全违反时代潮流的制度。如果要说那一刻的死因,一口气喘不上来,缺氧导致心脏停跳(暂且这么说,欢迎医学生指正),比之明朝,是清朝入关,给予的致命一击。如果说影响最大的脑梗阻,糖尿病,心脏病,分别对应皇帝昏庸,官僚腐败,财政败坏。按照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这叫天命不在,明朝二百年(约),已是王朝大限,张居正之所为,是给癌症晚期病人下化疗,给百岁老人动手术,饮鸩止渴,站在病人角度未必是错的,毕竟延了命,但站在民族角度,可能是痛苦而无用的。
我觉得楼主所说的亡于一条鞭法,就像说病人死于褥疮,因为脓水都从那里流出来,浑身也只有那里有伤口,不仅浅薄,而且对应现实(黄老先生倒是撇的清,可历史的研究不是为了映照现实么?),就像对一个中年人说,你的糖尿病心脏病不要医治,也不要预防脑癌,先把你痔疮治了吧。
引用 的话:我觉得楼主所说的亡于一条鞭法,就像说病人死于褥疮,因为脓水都从那里流出来,浑身也只有那里有伤口,不仅浅薄,而且对应现实(黄老先生倒是撇的清,可历史的研究不是为了映照现实么?),就像对一个中年人说,你...如果用疾病做比方,一条鞭法更像是艾滋病,破坏了明朝的免疫系统,至于最后死于何种病毒感染,只是一件很随机的事情。
引用 的话:清朝很多情况下,一鸦打成这样很正常,因为清朝时异族政权,丫连维持自身的八旗都腐化了,还有什么救。而且清的统治政策让其根本无法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太平天国后清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而明朝,那真是...清军的战斗力,从新疆左宗棠和娘子关的刘光才来看,并没有那么弱。另外打着上帝旗号的太平天国,如果以西方人的角度来审视,似乎更像是传教士的胜利,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畴。
引用 的话:补充一条原因:天灾。明末中国的气候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全国各地出现大规模的灾荒,陕西竟然持续好几年大旱,于此同时,吏治腐败,荒政不行,灾民遍地,李闯十余骑入河南,出则有百万饥民相随。可以说明朝...学术向一个,那次小冰期持续了多久呢?结束时间应该没有悬念,也就是康麻子在位时,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人说是北宋年间,有人说是明朝中后期~
引用 的话:学术向一个,那次小冰期持续了多久呢?结束时间应该没有悬念,也就是康麻子在位时,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人说是北宋年间,有人说是明朝中后期~具体内容可以参看橡树村的几篇日志,我把从南宋至清的三篇日志链接发到下面了~~11南宋,元12明 13清 (我认为的)关键内容摘录于下:“ 17世纪,整个中国东中部地区加大了寒冷程度,降雪南界进一步南移。华北地区到年达到明代最冷的时期,华中华东地区也在1650年前后达到明清时期的最冷。华北地区在1600年以后再次转干,江淮地区也在1620年代后进入干旱期。这次冷干气候带来的灾害非常严重。从1619年到1643年,明王朝年年有灾,无灾不饥,无饥不大,各地民变频发,到1635年义军已经有十几支力量二三十万的规模。明末二十年的全国饥荒发生频度可能是中国最近两千年最突出的阶段。灾害频发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海河流域,粮食供应不足,而江浙一带粮食高产区在明末却因为桑、棉等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粮食产量下降,粮食甚至需要外地供给,灾年更无法为灾区补充粮食。同一时期塞外也经常发生饥荒,1618年后金开始进击明军,也可能有东北地区灾害严重、人畜生存困难,需要寻找生存空间的因素。 明王朝在这期间同时面对内外压力,而腐败的统治,破产的财政却无力维持政府的正常功能,对灾害进行救治,军饷拖欠成为常态也严重影响了明政府对外抵御北方强敌对内镇压起义军的能力。崇祯后期气温已经所有回升,但是干旱依旧,1638年-1643年的连续性全国性旱蝗灾更是中国东部两千年以来唯一的一次,更多饥民聚集在义军旗下。内忧外困下,明的统治到此为止。 清初继续明末的寒冷。中国东中部地区,年代较现代()年的平均低1.3度,年代,平均每十年里面出现4.3个寒冬年。竺可桢在最早对中国古气候的研究中,把17世纪确定为小冰期的冰盛期。进入十八世纪之后,东中部地区气温转暖。1700年代和1760年代就比较温暖,东中部地区的平均温度能比现代暖0.3度,不过这里面1720年代冷一些,比现代冷0.2度,但是比17世纪要暖。年代,寒冬年份只有17世纪末期的一半,是清最暖的时期。西北地区转暖要比东中部地区晚了不少,明末开始的冷期在西北地区持续到1750年代,其中最冷的时期是年代。东中部地区1780年代以后气候转冷。最冷的十年出现在1870年代,要比现代冷1.4度,是清最冷的时期,此后气温开始回升,到1910年代气温已经与现代相当。西北地区则在1760年代以后气温缓解稳定,到186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升温。”
引用 的话:具体内容可以参看橡树村的几篇日志,我把从南宋至清的三篇日志链接发到下面了~~11南宋,元12明13清(我认为的)关键内容摘录于下:17世纪,整个中国东中部地区加大了寒冷程度...Thx~
引用 的话:清军的战斗力,从新疆左宗棠和娘子关的刘光才来看,并没有那么弱。另外打着上帝旗号的太平天国,如果以西方人的角度来审视,似乎更像是传教士的胜利,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畴。封建军队对近代军队存在代差,战斗力很难相提并论。印度的锡克教请的外国教官,装备锁子甲乌兹钢刀西式火枪,锡克教男性都有尚武习俗,但锡克教军队还是败于英军。而且近代国家对清朝不止是军事能力上的胜利,工业化,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动员和组织能力都完胜清朝。尤其清朝还是个民族政策异常糟糕的外来政权。太平天国开始,满清发现用八旗绿营根本无力控制起义了。必须依靠团练武装,给予汉臣兵权。这对清朝而言就是根基动摇的开始。
引用 的话:封建军队对近代军队存在代差,战斗力很难相提并论。印度的锡克教请的外国教官,装备锁子甲乌兹钢刀西式火枪,锡克教男性都有尚武习俗,但锡克教军队还是败于英军。而且近代国家对清朝不止是军事能力上的胜利... 拿破仑都败在威灵顿手下,区区锡克教军队何足挂齿。不过非洲的祖鲁人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表现不错。埃塞俄比亚的抗争也堪称奇迹。
引用 的话:拿破仑都败在威灵顿手下,区区锡克教军队何足挂齿。不过非洲的祖鲁人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表现不错。埃塞俄比亚的抗争也堪称奇迹。但多数只能依靠天时地利打出一两场胜利,多数时候对近代军队都产生不了什么威胁。一鸦的时候,英军中后期开始不但火力上压倒清军,依靠机动能力在人数上都能压倒清军。越南的时候,法国从本土派人到越南,都比清军入越南抵达战场要快。这种事国家层次上的代差。但清朝和农民军对明朝不存在这种全面的碾压,明朝能败得如此彻底,就真的是历史的奇葩了。
引用 的话:但多数只能依靠天时地利打出一两场胜利,多数时候对近代军队都产生不了什么威胁。一鸦的时候,英军中后期开始不但火力上压倒清军,依靠机动能力在人数上都能压倒清军。越南的时候,法国从本土派人到越南,都...都说鸦片战争是坚船利炮的胜利,然而西式火炮对明军的摧毁不亚于坚船利炮对于清军。这是个很难接受的事实,因为这似乎意味着我们被西方连续打败两次。
引用 的话:都说鸦片战争是坚船利炮的胜利,然而西式火炮对明军的摧毁不亚于坚船利炮对于清军。这是个很难接受的事实,因为这似乎意味着我们被西方连续打败两次。“西式火炮对明军的摧毁不亚于坚船利炮对于清军”这句话很难成立吧,清军在对抗后期确实拥有比明军更多更好的火炮,但也仅仅是优势,远没大到英军面对清军时存在着的时代差距,明军失败,技术上的原因是占得比重相对有限吧。更何况明朝是亡在的农民军手里,而不是清军。 整体来看,明朝之亡,非战之罪。另外就是,明末中国在技术上和西方的差距远比清末小得多。明末的中国和西方比技术还勉强可以说各擅胜场,就拿所谓红夷大炮来说,设计操作技术来自西方,但铸造工艺确是自己的发明。或许整体比有不如,但还没被拉大到1840年那样的代差。
引用 的话:“西式火炮对明军的摧毁不亚于坚船利炮对于清军”这句话很难成立吧,清军在对抗后期确实拥有比明军更多更好的火炮,但也仅仅是优势,远没大到英军面对清军时存在着的时代差距,明军失败,技术上的原因是占得比重相...明军的火炮和清军的火炮也许不存在代差,但是明军的城墙和清军的火炮存在代差。明朝的城墙的特点是包砖结构。这种包砖结构对于防御蒙元青铜火炮颇为有效。然而,红衣大炮的前身攻城加农炮是专门用于轰击欧洲的石头城堡的。红衣大炮作为舰炮,威力大大减小,但是轰击明朝的砖城墙,还是有效果的。天聪四年五月,从各地集结的明军反围滦州,在以红衣大炮连攻三日之后,终于轰破垛口二处而登城克复,清军阵殁者四百余人。后来皇太极仿造红衣大炮,组建炮队,克服了八旗军只善野战,不善攻坚的弊端,成了后来清军入关,明朝覆灭的关键性原因之一。
引用 的话:明军的火炮和清军的火炮也许不存在代差,但是明军的城墙和清军的火炮存在代差。明朝的城墙的特点是包砖结构。这种包砖结构对于防御蒙元青铜火炮颇为有效。然而,红衣大炮的前身攻城加农炮是专门用于轰击欧洲的石...火炮和城墙有代差不错,但是清军入关前明朝已经没有啦,是明朝覆灭在前而清军入关在后,之后清军横扫北方,对手也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而非明军。清军何曾靠着红衣大炮突破了所谓关宁铁骑镇守的山海关?
引用 的话:火炮和城墙有代差不错,但是清军入关前明朝已经没有啦,是明朝覆灭在前而清军入关在后,之后清军横扫北方,对手也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而非明军。清军何曾靠着红衣大炮突破了所谓关宁铁骑镇守的山海关?松锦大会战时,清军的对手也是大顺军吗?松锦大会战从公元1640年(明十三年,清五年)清军围困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大战后第二年皇太极就死了,第三年就是多尔衮、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山海关大战,你觉得清军闲着了吗?
引用 的话:松锦大会战时,清军的对手也是大顺军吗?松锦大会战从公元1640年(明十三年,清五年)清军围困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你说的不错。但首先史实是明亡在前而清军入关在后。吴三桂降清前,山海关、宁远可是清军用大炮轰下的?松锦之战明军的失利,主帅洪承畴轻敌后方崇祯帝强令速战,后金皇太极多尔衮等智勇兼备上下一心,这两点和清军的装备技术优势比,哪个是更关键的影响因素?更何况,我有炮你也有炮,但我就是要用我注定会被你的炮轰塌的城墙来档你的炮,这要怪也只能怪指挥打仗的人以短击长,又如何能怪炮?
引用 的话:你说的不错。但首先史实是明亡在前而清军入关在后。吴三桂降清前,山海关、宁远可是清军用大炮轰下的?松锦之战明军的失利,主帅洪承畴轻敌后方崇祯帝强令速战,后金皇太极多尔衮等智勇兼备上下一心,这两点...松锦大战后,关外只剩孤城宁远,隔年吴三桂便向多尔衮借兵,献出了山海关。试问清军还有用大炮轰下这两座城池的必要吗?实际上,松锦大战后,吴三桂就主动放弃了宁远,收缩防守山海关。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的时候也是智勇兼备上下一心,试问,这和宁远的大炮比,哪个是更关键的影响因素?至于以短击长之说,如果是你的话你怎么打?用山海关的10门红衣大炮和清军的近百门红衣大炮对轰吗?先看看国军的下场吧 视频:林彪调集千门大炮 90分钟打哑锦州守军
引用 的话:松锦大战后,关外只剩孤城宁远,隔年吴三桂便向多尔衮借兵,献出了山海关。试问清军还有用大炮轰下这两座城池的必要吗?实际上,松锦大战后,吴三桂就主动放弃了宁远,收缩防守山海关。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进攻宁...但是没人会说所谓解放战争,国军是输在了装备不如共军上……努尔哈赤攻宁远,他是智勇兼备了,可他对面的袁崇焕作为兵家,智勇又何尝输他?宁远上下一心保家守土的决心有何尝输给八旗兵。更何况此时的明军是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阶段,后金大军还只是冷兵器状态,这是有代差的。所以你叫努尔哈赤怎么赢?但清军从来不曾在装备上领先明军到出现代差的程度呀。就像国军和共军,在年间,装备上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没有代差,总体上国军好过共军,但局部上共军也经常能领先国军。这时候显然不能说是装备上的差距导致了战争的胜负,或者小一点,说辽沈战役的最大功臣是林彪麾下的炮兵纵队。
引用 的话:但是没人会说所谓解放战争,国军是输在了装备不如共军上……努尔哈赤攻宁远,他是智勇兼备了,可他对面的袁崇焕作为兵家,智勇又何尝输他?宁远上下一心保家守土的决心有何尝输给八旗兵。更何况此时的明军是冷...二战初期,德国和法国同样装备飞机坦克,他们之间不存在代差,但这并不妨碍德国摧毁法军获得压倒性胜利。闪击战的胜利并不在于别人是否拥有坦克,而在于我怎样使用坦克。
引用 的话:二战初期,德国和法国同样装备飞机坦克,他们之间不存在代差,但这并不妨碍德国摧毁法军获得压倒性胜利。闪击战的胜利并不在于别人是否拥有坦克,而在于我怎样使用坦克。说的没错啊,相信戴高乐和古德里安也不会反对这样的说法。【古德里安给元首演示闪击战还拿的是卡车】【当然这不能成为在装备研发上偷懒的理由】
引用 的话:拿破仑都败在威灵顿手下,区区锡克教军队何足挂齿。不过非洲的祖鲁人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表现不错。埃塞俄比亚的抗争也堪称奇迹。土著埃塞也比亚痛击乞丐帝国主义意呆利
引用 的话:都说鸦片战争是坚船利炮的胜利,然而西式火炮对明军的摧毁不亚于坚船利炮对于清军。这是个很难接受的事实,因为这似乎意味着我们被西方连续打败两次。英军在一鸦中对清军的描述“火炮对射还能坚持很久,一个刺刀冲锋清军就全面溃败”八里桥骑兵冲进法军军阵,法军一个刺刀冲锋把骑兵全部干翻。太平天国初期,拿着刀枪棍棒的太平军能赶着拿着抬枪鸟铳的清军到处跑,打到中后期,大家都是垒寨挖壕互相对射。明军也一样,明军自万历援朝后,作战多靠车阵和火器。只不过一开始的火器还是鸟铳,慢慢地就退化到三眼铳听个响了。面对重甲的后金骑兵,明军干的最多的也就是一轮三眼铳响过后,大家鸟兽散。越是没落的军队越是依靠投射武器,即便他们手上的投射武器很烂。刺刀见红,承受伤亡,那是近代军队才能经常做到的事。
引用 的话:“西式火炮对明军的摧毁不亚于坚船利炮对于清军”这句话很难成立吧,清军在对抗后期确实拥有比明军更多更好的火炮,但也仅仅是优势,远没大到英军面对清军时存在着的时代差距,明军失败,技术上的原因是占得比重相...明军的军备,论质量和技术连鬼子都不如,除了火炮和骑兵。万历元朝时,经过战国洗礼的鬼子 ,武士穿的当世具足很多都已经是仿造欧洲胸甲的和造南蛮胴和佛胴了。足轻再不济也有铁皮腹卷防身。武士刀就不说,鬼子铁炮在世界火绳枪史里都是算得上上品的好东西。明朝烧了那么多银两才把几个三流大名从朝鲜撵走不是没有道理的。明朝因为在军备上很多传承了元朝制度,工匠积极性不高。辽东战役的时候,有发生过总兵被流矢爆头,验尸发现其戴的头盔完全锈了个洞,靠糊漆补洞蒙过去的。这个头盔后来都丢到皇帝老子面前了,对明军军备改善毫无帮助。明军尤其北边军队不爱鸟铳的一个原因,就是枪管质量实在太烂,炸膛率太高了。明的卫所兵和清的八旗兵也是迅速地溃烂。相比幕府开国后的种种迹象,表明了鬼子武士这一阶层反倒还是充满了活力和战斗欲望。所以明清的诸多问题,根本不是武器科技一两个方面可以诠释的。有些问题,简直就是中华民族疑难杂症的结合。
引用 的话:二战初期,德国和法国同样装备飞机坦克,他们之间不存在代差,但这并不妨碍德国摧毁法军获得压倒性胜利。闪击战的胜利并不在于别人是否拥有坦克,而在于我怎样使用坦克。自从德国踏了火线开始,二战的法国不是亡于德国,就是亡于内乱。法国的诸多问题也使得其自身难保,我倒觉得法军能造成德军15w之多的伤亡,表现得还不错了。
引用 的话:明军的军备,论质量和技术连鬼子都不如,除了火炮和骑兵。万历元朝时,经过战国洗礼的鬼子 ,武士穿的当世具足很多都已经是仿造欧洲胸甲的和造南蛮胴和佛胴了。足轻再不济也有铁皮腹卷防身。武士刀就不说,...同意你的观点。不过未必就是中华民族的疑难杂症,说传统的中国国家和社会的模式是否更好些?明清两代把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体制推向了非常极端的状态,想在体制内修补太难了,那些传统体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都堆到了一起。不修会死,修了原来的结构受不了也会死。就像前面 说的:张居正之所为,是给癌症晚期病人下化疗,给百岁老人动手术,饮鸩止渴……我觉得还是很形象的,包括后来雍正搞的改革也是类似的作用。那套体制已经到头了,根本受不住强大外患+内忧的考验。装备科技上的问题,更多的是这些问题的一个表现。
个人浅见 主要还是党争实际上明亡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非要说哪条具体因素也略显牵强更看到过一个观点,说,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没有革命性突破的情况下,人口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乱
引用 的话:清军的战斗力,从新疆左宗棠和娘子关的刘光才来看,并没有那么弱。另外打着上帝旗号的太平天国,如果以西方人的角度来审视,似乎更像是传教士的胜利,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畴。战斗力这种事情,跨越时间纵线比较意义似乎不大另外说起来,中国历史的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是一时间召集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不代表什么教科书“先进的指导思想”太平天国、闯王、张献忠等,远到黄巢之类,基本是一路货色流氓刘和朱八八能成功,更多不是什么上天机遇,而是个人有独到非凡的能力,至少比以上那些强得多了
引用 的话:明军的军备,论质量和技术连鬼子都不如,除了火炮和骑兵。万历元朝时,经过战国洗礼的鬼子 ,武士穿的当世具足很多都已经是仿造欧洲胸甲的和造南蛮胴和佛胴了。足轻再不济也有铁皮腹卷防身。武士刀就不说,...八嘎~,堂堂大日本帝国只有几个三流大名吗?文禄之役: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作战,以为总指挥官。军团指挥官所部兵员第一军18000人第二军22000人第三军12000人第四军14500人第五军25000人第六军15000人第七军30000人第八军11000人第九军11000人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军部队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之用。将领官职所部兵员大隅守1500人守2000人中务少辅1500人左马介750人来岛康亲?700人菅野正影?250人另外为了补充兵源,命、、、、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今)作为预备队,共10万5千人。在战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庆长之役: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发动了第二次对朝战争。军团指挥官所部兵员第一军加藤清正10000人第二军小西行长14000人第三军黑田长政10000人第四军12000人第五军岛津义弘10000人第六军13000人第七军11000人第八军40000人以上人数共十二万,加上驻守釜山预备队,日军总兵力约为十四万。
引用 的话:八嘎~,堂堂大日本帝国只有几个三流大名吗?文禄之役: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作战,以为总指挥官。军团指挥官所部兵员第一...这几个论能力,除了加藤清正,确实是三流大名啊而且猴子征朝鲜,在鬼子国内是不得人心的。鬼子社会主流还是以明朝为正统,以至于当年还资助过国姓爷很多铠甲武器火药,很多武士还要随国姓爷西渡勤王呢。猴子的兵力大部分还是回去了,后面还有关原合战要打呢。
引用 的话:战斗力这种事情,跨越时间纵线比较意义似乎不大另外说起来,中国历史的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是一时间召集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不代表什么教科书“先进的指导思想”太平天国、闯王、张献忠等,远到黄巢之类,基...流氓刘和朱重八会站队,而且都不是第一个出来当垫脚石的。
引用 的话:同意你的观点。不过未必就是中华民族的疑难杂症,说传统的中国国家和社会的模式是否更好些?明清两代把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体制推向了非常极端的状态,想在体制内修补太难了,那些传统体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我觉得这个癌症不止是明朝的癌症,是整个中国式封建集权,文官政治的癌症。明朝皇帝和官斗,官代表的还不是乡绅豪族的利益。明亡于财政和官僚,这两点都能归咎于文官政治的发展,自盐铁官营起,这类斗争和疑问就存在了。相比东林那群货我还是觉得阉党好一点,太监好歹很多时候还能代表皇帝的利益。另外,整个民族对国家的认识和自身的认识都在转变。想想五胡乱华时的南方汉人,想想南宋,最后再想想南明。起码我一直有觉得,起码汉人的文化方面,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引用 的话:我觉得这个癌症不止是明朝的癌症,是整个中国式封建集权,文官政治的癌症。明朝皇帝和官斗,官代表的还不是乡绅豪族的利益。明亡于财政和官僚,这两点都能归咎于文官政治的发展,自盐铁官营起,这类斗争和疑问...抛开封建这个词,我认可你说的“癌症不止是明朝的癌症,是整个中国式集权,文官政治的癌症”。明朝皇帝的素质,在中国历史诸王朝中算是低的,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但帝国仍能长时间正常运转,也是极为成熟的文官政治的功劳。不过是成也文官败也文官,和皇帝斗、内廷斗,自己内部斗,和军队斗,承平时期能勉力维持,一旦有变故就应对不来了。东林阉党比,东林私德胜之,但公德嘛,两个都不怎么样。皇帝的利益不等于皇族的利益,更不等于明朝的利益,更不等于汉人的利益。不过汉人文化这个也不好说,到了明末其实汉文化是有那么一点破旧立新的意思的,只可惜明亡清兴,爱新觉罗家大搞文化高压,明末文化的那股势还没起就没了,一直等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又重新振作。所以汉文化(这肯定是所谓中华文明的主流了)是一直在寻找新天地的,有一些走进了死胡同(比如明清的政治制度),但这个文化也会很快地自我纠错自寻新路。误区的说法可能不太合适,因为这些在某一时期是误区的东西,之前也曾是顺天应人促发展的东西。时代变了,它不适应了,应该改弦更张了而已。
引用 的话:抛开这个词,我认可你说的“癌症不止是明朝的癌症,是整个中国式集权,文官政治的癌症”。明朝皇帝的素质,在中国历史诸王朝中算是低的,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但帝国仍能长时间正常运转,也是极为成熟的文官政治的...确实,你看本朝太祖就预知到了,行动了,还是败了
引用 的话:抛开这个词,我认可你说的“癌症不止是明朝的癌症,是整个中国式集权,文官政治的癌症”。明朝皇帝的素质,在中国历史诸王朝中算是低的,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但帝国仍能长时间正常运转,也是极为成熟的文官政治的...得癌症的不止明朝一个吧,奥斯曼土耳其、萨菲波斯貌似和我大明同病相连呐。另外,如果说明朝皇帝这么多奇葩,恐怕和明朝皇帝的权力过大有关。
引用 的话:得癌症的不止明朝一个吧,奥斯曼土耳其、萨菲波斯貌似和我大明同病相连呐。另外,如果说明朝皇帝这么多奇葩,恐怕和明朝皇帝的权力过大有关。或许还可以加上更早一些的拜占庭帝国……不过这仨没仔细研究过,不敢乱说。明朝皇权加强是一个因素,但清朝皇权更强的同时,皇帝个人素质也要比朱家那几位强得多……所以肯定还有其他因素。
引用 的话:或许还可以加上更早一些的拜占庭帝国……不过这仨没仔细研究过,不敢乱说。明朝皇权加强是一个因素,但清朝皇权更强的同时,皇帝个人素质也要比朱家那几位强得多……所以肯定还有其他因素。如何比较清朝的皇权和明朝的皇权谁更强呢?拜占庭帝国,这个年太久远了吧,具备可比性吗?奥斯曼土耳其萨菲波斯 拜占庭帝国395—1453
引用 的话:如何比较清朝的皇权和明朝的皇权谁更强呢?拜占庭帝国,这个年太久远了吧,具备可比性吗?奥斯曼土耳其萨菲波斯 拜占庭帝国395—1453毕竟明朝也就1368年~1644年。拜占庭也是疆域辽阔且延续了很长时间的皇权专制的大帝国,历史长、疆域大和皇权专制这三点是共同的,时代差得不太远,所以我觉得有可比性。清承明制,而且到雍正时期建军机处,权利更进一步向皇帝身上集中。
引用 的话:毕竟明朝也就1368年~1644年。拜占庭也是疆域辽阔且延续了很长时间的皇权专制的大帝国,历史长、疆域大和皇权专制这三点是共同的,时代差得不太远,所以我觉得有可比性。清承明制,而且到雍正时期建...权力,手误。
引用 的话:毕竟明朝也就1368年~1644年。拜占庭也是疆域辽阔且延续了很长时间的皇权专制的大帝国,历史长、疆域大和皇权专制这三点是共同的,时代差得不太远,所以我觉得有可比性。清承明制,而且到雍正时期建...时代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吧?明清和奥斯曼土耳其以及萨菲波斯共同面对了欧洲大航海所带来的的变革,这与拜占庭帝国不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过是蒙古西征的余响。
引用 的话:时代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吧?明清和奥斯曼土耳其以及萨菲波斯共同面对了欧洲大航海所带来的的变革,这与拜占庭帝国不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过是蒙古西征的余响。大明王朝和拜占庭,最终都被(相对他们自己而言的)蛮族政权取代……大航海时代对明朝的冲击尚不明显……这几个帝国到最后都不能应对大的变局,大航海时代的变革对他们而言也只是挑战之一【当然对世界的影响是另一回事了】。
引用 的话:大明王朝和拜占庭,最终都被(相对他们自己而言的)蛮族政权取代……大航海时代对明朝的冲击尚不明显……这几个帝国到最后都不能应对大的变局,大航海时代的变革对他们而言也只是挑战之一【当然对世界的影响是...被蛮族取代也算的话就太宽泛吧?没有被蛮族取代过的文明恐怕寥寥无几,如果有的话不妨举例。明朝后期,明军对清军只能”凭坚城,用大炮",西式火炮成了明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更别说皇太极用红衣大炮对明军的摧毁作用。冲击还不明显吗?
引用 的话:土著埃塞也比亚痛击乞丐帝国主义意呆利又黑我大意呆利了~~~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人在日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