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修爱的供养广场舞是用什么爱的供养广场舞呢?再看看第1条

广修供养是用什么供养呢?--学佛网
&广修供养是用什么供养呢?
发布:恒觉&[ &]&& 日期: 18:58:00&&
再看看第2条:称赞如来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学习了第一条之后,后面的就容易一点了。有人说称赞如来,我会呢,我天天都说佛祖法力无边,保佑我家平安。1. 时间:普贤菩萨对如来的称赞是无穷尽,无间断的2. 地点:在任何佛所,普贤菩萨都前去称赞3. 对象:称赞三世一切佛4. 方式:用非常深刻的见解,用超出天女的辩才,用各种微妙的音声,用各种美化的词汇来称赞如来。这样看来啊,我们还要多学习如何更好的称赞如来才行呢。不能来来去去只有一句:我觉得佛祖是最牛的,其他的都比不上佛祖呢,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是称赞如来。下面再看第3条:广修供养时间地点对象就不重复说了啊,我们重点看看方式有人说,我天天供养佛菩萨,用什么供养呢?我哄儿子吃饭,他不吃,于是我就拿去供养佛菩萨了。这个功德大约也是很大的吧。这个功德大不大我们就不要管了,我们来看看普贤菩萨是怎么供养一切诸佛的吧。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N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这里说了云、香、灯这几种供养。有人说,香和灯还可以想办法,这个云我可没办法供养呢。没办法就算了。因为还有更大的供养可以选择,而且是你有办法的。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哦,原来法供养是最大的供养啊。那究竟什么是法供养呢?是不是我把这个华严经供起来,就叫法供养呢?这里说了几个例子:1. 按照佛祖的教诲如法修行,就是法供养。你修两天之后,又跟着外道跑了,那大约算不上法供养了。2. 利益众生是法供养。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啊,你做一些事情,是利益别人的,不是损害别人利益的,那也是法供养。3. 摄受众生是法供养,你能以前面讲过的大悲十心对待众生,包容他们,引导他们归依三宝,那也是法供养。4. 勤修自己的善根是法供养,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善根断掉了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5. 菩萨道是很难走的啊,你能坚持走下去,不退转,这个也是法供养。6. 这个菩提心很难发,发了之后,还容易退转,不容易保持,你如果保持你的菩提心不退转,而且越发越大,这也是法供养。7. 众生很苦,而且愚昧刚强难伏,你愿意代替众生受苦,那也是法供养。有人说,这个法供养看起来一点都不轻松啊,好像还是烧烧香,供个花、供个果什么的比较容易点呢。那当然,普贤菩萨告诉我们: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前面提到的供养虽然也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如果你能做真正的法供养,那功德大得你无法想象呢。有人说,这可真是为难呢,功德大的很难做,容易做的功德好像不那么大,怎么办呢?菩萨讲功德,是希望鼓励你,不是让你比较,不是让你选择。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打个比方:对于在家人来说,供养佛菩萨,不是说一定就要倾家荡产捐给某某寺庙或者某某大师才叫供养。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表示表示你的心意就可以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循序渐进,慢慢的从法供养入手:1. 如法修行,不要今天某人讲神通,你又跑了,明天有人讲感应,你又跑了,后天有人说超度,你又跑了,大后天有人说中脉,你又跑了......老实修行,莫攀外缘。2. 利益众生你做不到,你可以从利益有缘人入手,如果还是做不到,可以从利益父母入手呢,这个还做不到的话,你不妨先学学弟子规,把做人的基础打好之后,再来学佛。3. 摄受众生,不妨从摄受家人入手,学习六和敬,在家里多修忍辱,让家里人心甘情愿的接受佛法,并且自愿学佛修行。4. 代众生苦很难,不妨从代家人受苦入手,从代同事受苦入手,例如帮个小忙,背个小黑锅,代人道个歉什么的,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做起。不要一开始就说要代人下地狱,你的定力不够,说不定真下了地狱你就后悔了。5. 勤修善根,不妨从孝顺父母入手,不光让父母衣食无忧,而且能和颜悦色,让父母心情愉快,如果能引导父母向善,那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如果你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引导父母信佛如法修行,那称得上是真正的孝子了。先回顾以上3个大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 学习每个大愿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时间、地点、对象、方式。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十卷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广修供养的意义
我的图书馆
广修供养的意义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呢?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体现我们对佛陀恩德的报答!佛教讲上报四重恩?其中有师长恩,佛陀是我们的本师,当然也是师长的范畴。因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们才懂得怎样去认识真理,才知道怎样修行,怎么摆脱烦恼和痛苦。佛陀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们粉身碎骨报答佛陀的恩情,都报答不尽的。我们除了礼敬、称赞如来以外,还要供养。 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是要供养世界上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及没有恩惠的人,我们都要供养他们。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我们都要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他们。佛教中讲培植三种福田:一是恩田。是说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有一种感恩心,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已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们自己的福田。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子。二是敬田。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三是悲田。悲田,是指我们要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呀、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时,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帮助他。表面看上去,我们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我们是在帮助自已种福报,所以只要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人家。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种田,就像农民在春天播种,到了秋天,才能有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有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你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是来源于培植福田,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广修供养,从经文表面上看,虽然只讲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已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一切佛刹,极微尘中,各有一切极微尘数佛。是说无量无边的佛,每一尊佛的身边,都有很多的菩萨海会围绕。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供养的对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供养的意义一是表达了对佛菩萨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长福报。三是灭除我们的悭贪,就是吝啬、小气。供佛,把你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克服小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那你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而且将来“利息”很高。因此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的。而是要靠福报,也就是通常说的运气。 供养、布施不仅能培植福报,同时也能克服自已的贪心、执著。一个人如果执著财物,舍不得把自已的东西送给别人,就像你银行里一分钱也没有存进去。虽然银行里的钱很多,有的人能从那里取出十万、二十万,但你一分钱也取不出来。所以布施、供养别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存钱。 人因为贪著的关系,使得我们不能够广修布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自已不喜欢的东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是过时,自已不喜欢穿的,才会比较大方的送给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刚买的时装,送给他人。为什么我们舍不得把最高档、最贵重的东西送给人家?原因就是贪着。因为我们对好的东西产生执着。如果你对这些最好的东西不贪着,能把自已最喜欢的东西拿去布施,救济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那么,本身也是在破除我们的自私、悭贪、执着和烦恼。 我们执着什么东西,这种东西往往就是我们产生烦恼的根源。执着是我们解脱生死最大的障碍!在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禅师,他的修行境界是很高的。他对什么东西都不会贪着,但是唯一使他贪着的是一个钵。因为这钵是过去皇帝赐给他的。一天,他的寿命快要到了,阎王爷就派了二个小鬼来抓他走。这个禅师的功夫很高,他往那里一坐,就进入禅定的状态。那两个小鬼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他,四处寻找,连个人影都不见。找不着,怎么办呢?回去又交不了差,很苦恼。然后他俩就去请教寺庙里的护法神、土地公,这禅师究竟躲在哪儿去了呢?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后来护法神告诉他们说:这个禅师的修行境界很高,你们想找他是很困难的。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们见到他。这个禅师有一个钵,这个钵是他特别喜欢的东西。你去把他的钵拿来敲一敲,他听到敲钵声肯定会出来的,不信你们试试看。 禅师正在入定,定中的时候,鬼神是找不到他的。无常鬼变只老鼠,在禅师的钵上跳来跳去,钵发出了响声。禅师马上从定中出来,他怕这个钵摔坏了!这时,无常鬼一下就扑了过去,用铁链套住了他的脖子。对不起,请你跟我们走一趟。禅师意识到钵给他带来的过患,就在这紧要关头,禅师急中生智,把这个钵一下给摔破!然后再次进入禅定的状态,结果无常鬼又找不到他了。钵没了,但自已的命却保住了! 香花灯果供养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起深信解,就是深信不疑。现前知见,是说这么多的佛,就象在自已的面前一样。我们的这种修行方法主要靠观想。我们要让自已进入普贤菩萨思想境界中,相信宇宙中有无量无边诸佛的存在。下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供养诸佛:“悉以上妙诸供养具”,面对十方诸佛,我要用最好的东西去供养。所谓的最好,当然不是一定要你拿出金银财宝去供佛,而是指在你经济能力有限的范围内,用最好的东西去供佛。 “所谓华云、蔓云、天音乐云”华,是指花,用鲜花供佛。云,是表示众多,用很多的鲜花去供佛。蔓,就是花蔓,把花一朵一朵地串起来,串成花环,一串一串的拿去供佛,这就叫蔓云。天音乐云,就是用音乐去供佛。如我们唱的炉香赞,这就是音乐供养佛。如果在坐的哪位是学弹钢琴的,或是电子琴什么的,你可以到佛堂去表演给佛听。比如你刚学会一首新歌,你觉得好听,你唱得又最好,首先去供养佛,这也是供养。 “天伞盖云”,过去国王出动时,有一种伞盖撑在他的头上,用这种伞去供佛。“天衣服云”,是用最好的衣服去供佛。比如你刚买到一件高级的时装,先拿去供佛,然后再穿,这也是可以的。供养的意义,主要是表达了你的虔诚,至于佛能不能穿那是另一回事。水果刚买回家,选最大最好的,先拿去供佛,表示你时时都有一份供心,这才是重要的。“天种种香”,就是各种各样的香。如末香、涂香、就是抹在、涂在身上的各种香。买回来,先拿去供佛,然后再往自已身上抹。烧香,是供佛点的香。末香,就是现在的檀香,檀香燃起来,发出的气味很好闻的。用这些香去供佛。 “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须弥山就是佛教里讲的一座最高的山。相当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一座山。我现在供的这些花果、衣服、音乐等供品,犹如须弥山那么大,但不是真的,主要是靠观想。这里普贤菩萨是教我们,要用观想的方法去供养佛。 “燃种种灯”,是燃各种各样的灯,如酥灯,油灯用这些油去点灯。“诸香油灯”,就是用香油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每一盏灯的灯炷,就象须弥山那么大。“一一灯油如大海水”。每一盏油灯里面的油,就象大海里边的水这么多。你想这盏灯要点多长时间啊!那这盏油灯永远也不会息灭。你供佛的时间与这盏油灯一样,直到永远。你想想看,你供佛的功德有多大呢?因此,我们现在学习了《普贤行愿品》,我们要展开自已的心胸、想象,让我们的思想境界能够包容整个世界、整个宇宙!我们学佛就是要使自己的心胸开扩,用佛的心量要求我们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够向佛靠近。如果你的心量老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你永远都是众生。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以如是等供养具,常为供养”。前面所说的衣服、鲜花、音乐、食品、涂香、各种油灯……,这么多的东西去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众生。看起来这功德,当然很大。但普贤菩萨又接着告诉我们:“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是说善男子啊!你不要以为用那么多,那么好的东西去供养佛,就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了。不是的!对佛陀最好的供养,是对佛法的尊重和奉行,而不是物品。也就是说:“依教奉行”,或“依法修行”,才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 比如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什么呢?儿女对父母怎样才算孝顺呢?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女儿,一天到晚光知道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但在外面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对你说的话,她一点也不听。在外面给你惹许多麻烦的事。相反,你的另一个儿子,虽然他没有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东西,但是他很听你的话,他在外面不给惹麻烦,上门来的人都在赞扬他,说他很有出息。请问你?你喜爱女儿?还是喜欢儿子呢?肯定是喜欢儿子,不会错的。假如你喜欢的是女儿,说明你不是一个好父母。 那么,诸佛菩萨对待众生的心情,也是相同的。有些人只知道供佛,或拜佛,但对佛法一点都不放在心上,拿到皈依证,就算了事,就以为自己是佛子了。对于佛法的道理,一点都不放在心上,还是按照原来的观念、习惯生活,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对佛教大发牢骚。这种人,尽管每天给佛、菩萨上供,供品上得再多再好,也是白上。他们永远都是佛法的门外汉。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来讲:“依法修行,依教奉行”,才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 法,在我们的修行中,它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我们信仰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有些人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三种关系:有的人信佛,但他不信法,认为法没有什么好研究的,僧嘛更不稀罕,有些僧人跟我们也差不了多少,比我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最感兴趣的是佛,对佛无比的崇拜、信仰。但是如果你对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你能很好的学佛修行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就像我们现在流通的经教里边,有很多的经是真经,但也有伪经。什么是伪经呢?就是说这种经是冒牌货,它不是佛说的法。伪经是一些外道或鬼神借佛的名誉去编撰的一些经典,这种经书就是伪经。如果你对佛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正见尚未树立,面对这些伪经,你信以为真,按照经里边的话去做,你就会误入歧途的。 还有一种人,他感兴趣的不是佛,而是僧。拜了一个师父之后嘛,觉得师父就是一切了。他以为听师父的话,把师父恭敬、供养好,就能了脱生死。这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你拜的师父具有正知正见,是位善知识的话,你去亲近他,就会得到解脱,得到佛法上的受用;要是你拜的师父是恶知识呢?这个师父是邪知邪见的话,他说什么,你做什么,那你就完蛋了!你掉下深渊里边去,你还不知道呢。 所以,佛法僧在佛法上是一个整体。佛法僧三宝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法,不是佛,也不是僧。为什么呢?因为佛能够了脱生死,能够成佛的关键因素,就是他依法证得了法的真实相,才成佛的。所以,佛是以法为核心!法是佛证得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我们修行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法的认识上。我们要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不能离法去修行,只有依法修行,才能得解脱。因此,法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依法修行,这才是佛陀的好弟子。 依法修行、是法供养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如说修行供养,可以概括后面六种供养。如说修行:是指依照佛所说的种种法去实践,通过长期的修行,得到解脱,直至成佛。这种供养,自然把其它的六种供养包括进去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七种供养中,有三种提到“众生”,另外四种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众生,但也含有度众生的成份在里边。学佛人要知道,所谓解脱成佛,不仅为了自已个人,同时也为了所有苦难的众生。所以在修行这七种法供养时,决不能忘记众生,应当永远把众生放在第一位,这才是学佛人的本份。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的供养广场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