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礼拜时间表斋月的时候晚上的台勒瓦海怎么礼拜,共几拜

回族开斋节的由来
回族开斋节的由来
09-08-29 &匿名提问
开斋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二十九天,有时为三十天。斋日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 饥饿,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折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封斋(或把斋)。此外,还要求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 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妇女在经期中也可以不封斋,但要节制饮食,绝不能在公开场所吃喝。有病、赶路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日后要补斋,不 能补的以交纳财物作为罚赎。到了晚上,当封斋将要结束时分,清真寺开斋的钟声当当响起,情况就与封斋时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 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到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开 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节日。在我国,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代·菲吐尔”的意译。按伊斯兰教规定,回 历每年分十二个月,单月为三十天,双月为二十九天,每年较公历少十一天,三年相差一月余。因此,按公历计算,伊斯兰教的节日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回历每年 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老弱病残、孕妇和小孩可以不用守斋(守斋亦称封斋或把斋),妇女在月经期间也可以不用守斋。 在斋月里,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即使是不守斋的,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决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 束,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月有时二十九天,有时三十天。经过一个月的封斋,完成了,“真主”规定的“使命”,于伊斯兰教教历的十月初开斋,故称开斋节。 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的记载、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在封斋满月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旷野,举行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 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吐尔”(开斋)钱,从此以以后,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隆重庆祝。目前,世界各国穆斯林都要在开斋节这一天举行礼拜和其他庆 祝活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开斋节的这一天,都要沐浴更衣,聚集在附近的清真寺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熙熙攘攘。走亲串 乡,互相赠送节日礼品。家家户户准备杏仁、杏干、油香、油炸果子、茶、瓜果等食品,有的人家还备有奶茶、五香茶(用茶叶、构札、杏仁、冰糖、杏干泡的茶) 招等亲友和客人,男女老少成群结伴游玩,很多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唱歌跳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又称拉玛丹节,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教法还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交“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编辑本段]【开斋节由来】  1、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 (“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斋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即举行开斋,即为开斋节。关于节日的来源,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 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以后相沿成俗。  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迪”。但维吾尔族认为古尔邦节(宰牲节)是最大的节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规定: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开斋节穆斯林放假一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  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在新疆,穆斯林称这一节日为肉孜节,是波斯语的意译),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节日早上,清真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还要悬挂“庆祝开斋节”的横幅和彩灯,张贴赞颂真主的对联。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成年男子沐浴净身,小孩子也要把脸洗干净,男女老少都换上民族服装。大约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人们汇集到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人们自动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礼拜。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的聚礼要隆重得多。礼拜后,人们齐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节日中,家家户户都准备馓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要宰羊、鸡、兔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内容,人们除了节日参加会礼外,还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要狮子舞、踩高跷、唱花儿、表演武术、摔跤、打扑克,城市里游公园等等。  尔德(Eid)的意思是集合的日子,来自“阿达”(Aada)这个词源,原意是返回,因为人们定期返回,参加穆斯林大众的集会。  伊斯兰的两大尔德庆祝活动是先知穆圣确定的节日。根据阿纳萨的传述,先知穆圣迁移到麦地那之后,发现当地的人继承蒙昧时代的习惯,一年有两次庆祝活动。穆 圣说:“当我来到这里时,你们延续过去蒙昧时代的传统保留两个纪念日。真主启示我告诉你们,这两个庆祝日将用更好的日子代替:一个是奉献牺牲的日子,一个 是结束斋戒的日子。”  大学者谢赫.艾哈迈德.巴纳说:“这两个更好的日子是因为,宰牲节和开斋节是真主降示启示定为合法的节日,是真主为他的人类仆人选择的吉庆日。穆斯林遵守 这两个节日,标志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两项获得圆满结束:斋戒和朝觐。这两个日子,真主给完成朝觐的人和完成一个月斋戒的人无限量恩赐,同时对所有被造物降 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时代的两个节日,人们祈求好天气,好运气。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有理智的人应当思考其中的奥秘。”  从《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中,我们看到一年中的两个尔德节与任何民族的节日或习惯的节日很不相同。《古兰经》说:“我为每个民族制定一种供献仪式,让他们有所遵循,绝不是让他们为这事与你争论。你应当召唤众人来崇拜你的主,你确是在正路上的。”(22:67)  根据圣训教导,穆斯林的节日一共有三个:每个星期的主麻日和两个一年一度的尔德节,即开斋节和宰牲节。穆斯林在这三个节日里“返回”和参加礼拜集会。这些 是伊斯兰的节日,宗教性质的节日,因为在这些节日里,主要的活动是礼拜和敬畏真主。这是真主和他的使者为我们规定的聚会日子,凡遵守者都能获得许多倍的回 赐和真主的恩典。从真主那里启示而来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导,两个尔德节和每周主麻的定制是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穆斯林应当重视尔德节的庆祝活动。根据圣训的教导,在这些节日里,穆斯林应当沐浴净身,换上最美的或最干净的衣服。开斋节那天不许守斋戒,但也不许可我们 不停地吃喝。开斋节是大集会,穆斯林从各方聚会在一起礼拜、祈祷、记念真主的尊大和清高,互相问候、关怀和表示友好。  尔德节必须以伊斯兰的方式庆祝,活动的主题应当是时刻记念真主和学习穆圣。尔德节不是民族文化的节日,也不许可把尔德节降格为地方或少数人群的娱乐活动。 民族节日活动的目的是寻求欢乐、节日休息、互相送礼、借机会吃喝,但是,尔德节日必须是以崇拜真主,记念穆圣为核心的内容,非此就没有资格称作是尔德节, 那是伪尔德节;如果排除了加强信仰的目的,尔德节被彻底篡改了性质,那么,伪尔德节不是把穆斯林引向光明,而是引向罪恶。因为,偷梁换柱转移目标的伪尔德 节不敬畏真主,偏离了主道,任何邪恶的行为都可能发生。  穆斯林的尔德节不是休息日,因为穆斯林的功课和职责时刻不能放松,一天不能缺少。而在记念真主和穆圣的节日里,责任只能加重,而绝不可能减少,绝不许可把开斋节或宰牲节搞成庸俗化的“为娱乐而娱乐”的日子。  尔德节是伊斯兰的珍贵日子,在节日里,每个穆斯林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提高个人的品性和道德,指望真主的更多恩典,祈求真主恩赐两世幸福,期待比平日更多的收获。  如此,尔德节是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那一天,应当多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友和附近的孤儿、寡妇和穷人。由于,我们祈求真主赏赐恩 惠,我们首先应当感赞真主已经赏赐我们的恩典,而以自己富裕的条件施舍给精神和生活需要的其他人。通过一次成功的尔德节日,使我们个人、家庭和全社会都在 真主的绿荫下提高一个阶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开斋节简述】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教法还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②刷牙;③沐浴;④点香;⑤穿洁美服装;⑥会礼前交“菲土尔?q赛德盖”(开斋施舍);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回族开斋节】        回族的开斋节(希吉来历九月),被视为一年中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据传安拉在这个月颁降了将人们引向正道的《古兰经》。凡是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安拉成倍的报答。因此,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面定,见月牙儿就入斋,通常以两位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的阿訇宣布人斋。在人斋的当晚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师傅,要到邦克楼(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洗手、濑口,做饭封斋。
       狭义的斋戒要求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如有人起晚了,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能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在斋戒期间,平时抽烟的人必须戒掉。这样,封斋使回族逐步养成了坚韧、刚强、廉洁的美德。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感到白天不吃不喝对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都不利,不少人已自觉地放弃了白天封斋的习惯。
       广义的斋戒要求人们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嘴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禁饮食,挨饥饿,而心不正,行不端,也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完美的。
       在斋月期内,回族群众很重视“盖午尔夜”,也有的叫“坐夜”。关于此夜的确切日期,《古兰经》中无明文可考,回族群众通常从最后三个单日内选取居中之日。即第二十七夜。“盖德尔”原为“前定”、“高贵”之意,回主旋律群众认为在这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认为这“高贵的夜间,胜过一个月”。《圣训》也说:“谁使盖德尔夜充实功修,谁都能获得七十二年善功的回赐。”因此这一夜,回族群众一般都要做一些可口的开斋饭,请人吃饭,或齐聚清真寺或住宅中礼拜、圆经、祈祷,赞主怀圣,彻夜不眠。
       经过一个月的封斋,月终望见了新月,意味着斋期结束,回族群众自然欢欣鼓舞,都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斋节的到来。在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交纳课税的义务,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打扫清洁,成年回族人个个都要洗大净,
       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要把脸洗干净,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早上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何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重,令人惊叹不已。哪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
       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有的回族青年男女还特地选定这个佳节办婚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鞍山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开斋节内容】斋月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习惯称它为“‘莱麦丹月”。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斋戒是伊斯兰教规定的每个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枣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
      开斋节要过三天。回族从第一天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和巷道厕所,给人一个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枣清真寺,节日里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个毯子和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动向西方跪成很整齐的行列。立即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日的聚礼要隆重得多,即使刮风下雨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会礼中,放眼望去,白帽耀眼,犹如一片银河。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匐带领游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撒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兔、羊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在节日里,除了邻居朋友相互拜节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带上节日札品给岳父母拜节。拜节的时间要早。回族当中流传一句俗语,叫作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如果拜节迟了,会带来一些不愉快的事。
      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更增添节日气氛。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喜欢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仓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唱花儿、摔跤、扳手腕、拔腰、拧手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斋戒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礼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斋戒,重在信念。少数民族语言为“肉孜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迪菲图尔”的意译,“尔迪”就是节日的意思,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迪”,但维吾尔族认为古尔邦节才是最大的节日。因为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所以政府规定古尔邦节为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开斋节为穆斯林放假1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其余六大节日均不放假。
      伊斯兰教规定,9岁以上的女性和12岁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斋月即希吉来历的莱买丹月即九月,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大约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进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为。
      莱买丹,是阿语“炎热”的意思,形容封斋的人,通过“炎热”的磨练,来控制食欲和色欲。
      据说,真主就是在这个月,将《古兰经》降于邻近的天上,以后23年中,真主派大天仙哲布拉伊把经文陆续从天上降给穆罕默德,因此,斋月是最尊贵的月份,倍受穆斯林的重视。
      希吉来历10月1日,开斋,为开斋节,封斋的天数为30天。关于节日的来源,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矿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开斋捐)表示赎罪。后相沿成俗。
      节日的凌晨,人们聚集在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糖果、点心等,人们身着民族服装,攘攘,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来游玩,各种娱乐场所同时开放。在南疆还有说评书的,内容多为宗教故事。
      节前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向穷人发放“开斋捐”,粉刷房屋,打扫院落,井把清真寺装饰一新。同时准备节日食品,炸油香、馓子、宰羊宰鸡等。
      炸油香,是所有十二个节日的必做工作,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独特风俗,笔者个人认为,起源于祭献遗风:油烟香味祭献了亡人。 节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盛装,或手持经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之后,先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萨拉姆”。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扫墓,或各家各户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等各种炸果,表示祝贺。
      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全家吃“粉汤”。
      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开斋节其他】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宰牲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之一,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节日,也是我国回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伊斯教历的十月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在我国新疆地区,开斋节称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节日”。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封斋的天数有时为二十九天,有时为三十天。斋日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平时抽烟折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封斋(或把斋)。此外,还要求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和老弱者可以不封斋,妇女在经期中也可以不封斋,但要节制饮食,绝不能在公开场所吃喝。有病、赶路的人可以不封斋,但日后要补斋,不能补的以交纳财物作为罚赎。到了晚上,当封斋将要结束时分,清真寺开斋的钟声当当响起,情况就与封斋时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饮食说笑,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甚至行路的陌生人感到饥饿时,随便走到素不相识的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
      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早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
回族-开斋节 回族的开斋节(希吉来历九月),被视为一年中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据传安拉在这个月颁降了将人们引向正道的《古兰经》。凡是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安拉成倍的报答。因此,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面定,见月牙儿就入斋,通常以两位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的阿訇宣布人斋。在人斋的当晚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师傅,要到邦克楼(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洗手、濑口,做饭封斋。 狭义的斋戒要求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如有人起晚了,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能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在斋戒期间,平时抽烟的人必须戒掉。这样,封斋使回族逐步养成了坚韧、刚强、廉洁的美德。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感到白天不吃不喝对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都不利,不少人已自觉地放弃了白天封斋的习惯。 广义的斋戒要求人们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嘴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禁饮食,挨饥饿,而心不正,行不端,也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完美的。 在斋月期内,回族群众很重视“盖午尔夜”,也有的叫“坐夜”。关于此夜的确切日期,《古兰经》中无明文可考,回族群众通常从最后三个单日内选取居中之日。即第二十七夜。“盖德尔”原为“前定”、“高贵”之意,回主旋律群众认为在这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认为这“高贵的夜间,胜过一个月”。《圣训》也说:“谁使盖德尔夜充实功修,谁都能获得七十二年善功的回赐。”因此这一夜,回族群众一般都要做一些可口的开斋饭,请人吃饭,或齐聚清真寺或住宅中礼拜、圆经、祈祷,赞主怀圣,彻夜不眠。 经过一个月的封斋,月终望见了新月,意味着斋期结束,回族群众自然欢欣鼓舞,都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斋节的到来。在节日会礼前,回族群众都履行交纳课税的义务,通常按各家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菲土尔”钱。回族群众一般都自己愿意履行这种义务,否则就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打扫清洁,成年回族人个个都要洗大净, 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要把脸洗干净,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早上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何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重,令人惊叹不已。哪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 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同时,还宰鸡、兔、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有的回族青年男女还特地选定这个佳节办婚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辽宁鞍山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要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西北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摔跤、扳手腕,拧指头等;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如下: 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节,我国穆斯林称肉孜节、大尔代节。穆斯林在开斋节要净身、理发、剪指甲,穿上新衣,吃枣子。到清真寺举行会礼,要去时、回时走不同的路,较富裕的穆斯林要施舍。会礼后,亲友互访,互赠礼品,举行庆祝活动。 伊斯兰教历12月8日至10日为宰牲节,清真寺举行会礼。宰牲献祭,牲畜肉分三份,一份送亲友,一份施舍,留一份自食。亲友间互相拜会。宰牲节的意义是学习易卜拉欣经受了考验,安拉改命易卡拉欣以绵羊作牺牲。 伊斯兰教历7月17日为登霄节,纪念传说中穆罕默德夜晚上天朝见安拉,登霄节夜晚,穆斯林举行礼拜、祈祷等活动。 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为圣纪节,是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穆斯林到清真寺举行圣会,集体诵读《古兰经》,宣扬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 伊斯兰教历1月10日为阿术拉节,是安拉创造人、天国乐园、火狱的日子,也是阿里之子候赛因殉难日。穆斯林在该自愿斋戒。什叶派则举行哀悼仪式和游行等。 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夜为白拉台夜,是安拉决定凡人一年生死祸福之夜,白天斋戒,夜晚诵经,祈求赐福。 伊斯兰教历9月27日夜为盖德尔夜,是安拉颁降《古兰经》之夜。此夜做一件善功胜过平时做1,000个月的善功。穆斯林夜晚去清真寺做礼拜,育经,有的还彻夜不眠。伊斯兰教历元旦,举行纪念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活动。 ====== 伊斯兰教的节日和纪念日 -------------------------------------------------------------------------------- 伊斯兰教的节日和纪念日很多,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按着伊斯兰教历的顺序择其主要者叙述如下。首先看看什么是伊斯兰教历。 伊斯兰教历,又称希吉来历(希吉来为迁徙的意思)。公元622年7月16日(阿拉伯太阴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希吉来历纪元元年元旦。这是第二任海里发欧麦尔为纪念历史上穆圣由麦加迁移麦底那这一伟大事件而规定的。今年(2000年)已经是希吉来历第1420年了 伊斯兰教历又不同于我国的阴历。我国的农历每年比公历少十天左右,故每三年一闰月,与公历年份的推进基本保持平衡。而伊斯兰教历则没有闰月,只是每三年有一个闰日。因此,伊斯兰教历每年比公历也少十天左右。这样每三十六年即少一年。如1987年的开斋节是5月29日,而再一个5月29日(也可能多一天或少一天有)的开斋节日,那就是三十六年以后(2023年)的事了。这就是为什么春、夏、秋、冬都可能遇到斋月的历法原因。伊斯兰教的其他节日和纪念日也如此推算。 1、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译意。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10月1日。我国新疆地区称开斋节为肉孜节,这是波斯语芦茨的转音,也是斋戒的意思。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之一,全世界穆斯林都很重视这个日子。为了过好节日,还规定在会礼前有几件可嘉行为需要做到。如忙吃一物(即在斋月内每天早晨不许吃东西时而吃了东西)、沐浴、刷牙。用美香、穿最洁美的衣服,去清真寺时低念赞词,会礼前交开斋税:一是交付一定数额的开斋税,若按实物计算即半升小麦或一升枣子(一升相当于八磅),折合人民币交付也可以;二是举行开斋节的拜功。是日穆斯林群众于上午去清真寺举行会礼仪式等庆祝活动,而后互祝节日快乐、幸福。 2、宰牲节 宰牲节一词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译意。又称古尔邦节,意为献牲,即宰牲献祭的意思。时间是教历的12月10日。·这个节日的来历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夜间伊布拉欣圣人梦见安拉,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易斯玛仪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对安拉是否忠诚。第二天早晨,伊布拉欣决定将自己的儿子带到麦加城的郊区米那山谷献祭,以执行安拉的命令。当伊布拉欣向易斯玛仪勒说明原委时,易斯玛仪勒毅然地说:“爸爸!您执行真主的命令吧!我会忍受一切的。”但是,当伊布拉欣举刀准备动手时,安拉及时派遣天仙拉来一只黑头白羊,使其代替易斯玛仪勒作祭品并默示:“伊布拉欣啊!你已经忠实地执行了梦里的指示。我就这样慈悯一切行善的人。”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历史事迹和感谢真主,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12月10日为宰牲节。这一天除宰牲献祭外,还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等节日活动。同时在这期间世界五大洲的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云集在圣城麦加,进行游转天房,在萨法与麦尔卧两山之间奔跑,露宿米那山谷,站阿尔法特山和射石等朝觐仪式及宰牲等活动。 宰牲节,顾名思义宰牲,成了这一节日的重要功课之一。去朝觐的人宰牲,不去朝觐在家里的人有条件的也要宰牲,而且每年每人一只。宰牲的时间是教历12月10、11、12这三天内均可。按要求一人拿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骆驼也可。最好是肥而美的黑头白羊,其次是黄色、古铜色、棕色、斑白色和黑色。不需要给屠宰者费用,剥下的皮不能卖掉。宰得后将肉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出散贫穷的人,一份馈赠亲友。因为安拉并不需要这些牲畜的肉。如《古兰经》说:“它们的肉和血绝达不到真主,而你们的虔诚可能达到他”(22:37)。 3、阿舒拉日 “阿舒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十”,也就是伊斯兰教历的1月10日。不少国家的穆斯林很重视这个日子。称此日为阿舒拉节。 4、圣纪 圣纪是指伊斯兰教的复兴者也是最后的一位使者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时间是每年的教历3月12日。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571年4月20日,即阿拉伯太阴历象年3月 12日晨出生在麦加城的一个古莱什族家庭中。穆罕默德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阿十杜·蒙它利布为他命名的,意思是值得称赞者。 中国穆斯林也称这一天为圣忌,通称为圣会。一般的纪念方式主要是举行各种形式的聚会,讲解穆圣的历史及其伟大功绩,宣扬穆圣高尚的品格等等,同时为穆圣诵读《古兰经》及多种赞圣词。 5、登霄节 “登霄”一词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是阶梯的意思。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在五十二岁时(公元621年)即伊斯兰教历7月27日夜间,由天仙哲布来依勒随同穆圣乘仙马,从麦加城的禁寺夜行到耶路撒冷的远寺,在那里身体和洁净的灵魂(鲁哈)一并升高到第七层天上。这是圣门第子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的穆圣升天后,凭借安拉的特慈,亲眼看见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秘,并在哲布来依勒天仙的陪同下会见了古代的列圣,如阿丹、尔萨、耶哈亚、尤素福、伊德里斯、哈伦等。同时还参观了天堂和地狱的真实情景。安拉在此夜为众穆民规定了每天五番天命拜功。穆圣于当夜黎明时平安返回麦加的住所。从此,耶路撒冷便成了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麦加、麦底那和耶路撒冷)。 6、拜拉特 “拜拉特”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清白和豁免。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总结一下一年的功过是非,祈求安拉的宽恕。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8月舍尔巴乃第15个夜晚。因此,也称拜拉特夜和坐夜。 7、盖德尔夜 “盖德尔”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定夺和前定的意思。具体时间是教历9月莱埋丹第27个夜晚。因此,称盖德尔夜。据说是安拉在这一夜将全部《古兰经》从天牌上,一次性地降在接近大地的第一层天上,而后通过哲布来依勒天仙在23年中零星地降示给穆罕默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之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节的来历之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族夏季男士礼拜网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