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动员有哪些

国防后备力量_百度百科
国防后备力量
后备,是指平时进行必要的准备,经过可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包括、部队和没有组建民兵的单位中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人员。国防后备力量,是为提高后备力量的,完善后备力量,增强后备力量的快速动员和遂行军事任务的能力而进行的、、、等。
国防后备力量制度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是常备军的兵役制度;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是后备力量的兵役制度,也就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
国防后备力量民兵制度
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和后备力量。在战争,我们党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群众武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了普遍民兵制。民兵制度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制度,其具体编组方法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根据现行《兵役法》和《》的规定,农村乡、镇和城市企业事业单位均建立民兵组织,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和城市一些人少分散的小单位,平时不建立民兵。在建立民兵组织的,凡至三十五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都应编入民兵组织。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民兵。二十八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以及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十八岁至三十五岁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根据需要,吸收部分公民参加基干民兵。
国防后备力量预备役制度
是公民在军队以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类似于预备役的兵员储备制度古已有之,现代意义上的预备役制度是普鲁士于1813年首创的。1933年6月,国民党政府借鉴西方的做法,制定颁布了《兵役法》,规定建立预备役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根据颁布的《》,建立了预备役制度。实行民兵与预备役合二为一,实际上了预备役。1984年重新修订颁布《兵役法》,正式恢复了预备役制度。根据《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分为预备役和预备役,并分别区分预备役和预备役。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以预备役军人为基础,按照军队的统一组建起来的准部队,是战时成建制动员的,是现役部队最的。1955年我军组建10个预备役训练师,1958年预备役训练师集体转业。八十年代初,我们开始重新组建预备役部队。日,第一个预备役师在辽宁锦州地区成立。此后,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先后组建预备役部队。1998年,按照总部指示对预备役部队进行了调整,使预备役部队的编组、分布更加合理。预备役部队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预备役师、团都授予、。
国防后备力量民兵与预备役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有两方面的:一是国家同时实行民兵制度和预备役制度;二是民兵工作和预备役工作结合进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使我国的后备力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的体制。这样既保持了我国民兵制度的传统优势,有利于平时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战时开展人民战争;又吸取了现代预备役制度的长处,有利于储备、动员战时所需要的军官和技术兵员。这是我国军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
国防后备力量学生军事训练
学生军事训练,是指高等院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颁布后,学生军事训练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军事制度。从1955年开始,全国14所高等院校、127所高级中学进行了学生军事训练试点。1958年以后,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建立民兵组织,学生军事训练在民兵组织中进行。1984年,重新修订颁布的《兵役法》设专章对学生军事训练作出了规定。1985年,全国52所高等院校、102所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此后,开展军事训练的学校逐步增多。2001年11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作出决定,要求全国高等院校、高级中学和相当高级中学的学校普遍开展军事训练。学生军事训练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从根本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国防后备力量作用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武装力量建设的,是国防建设的部分。我们党的三代核心都非常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6月提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同志在1978年7月强调:“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江主席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
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动员准备,要实现快速动员是不可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动员准备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战时武装力量迅速扩编的主要措施。通过扎实的后备力量建设,可以有效地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国防后备力量打赢战争
我国的后备力量包括民兵。民兵不仅是现役部队的后备军,而且是现役部队的助手,可以直接支援配合现役部队作战。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民兵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发挥正规军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战争形态为民兵参战支前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民兵可以在各种战场、各个时节上担负重要的任务:在海上作战中,担负输送,侦察,扫布雷,抢救抢修,佯动诱敌,特种作战等任务;在防空作战中,担负侦察预警,抗击作战,伪装隐蔽,消除空袭后果等任务;在信息作战中,担负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等任务。
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威慑
常备军是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常备军和后备力量的结合。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持了适当的规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这是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强大威慑力量。长期以来,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之所以不敢对我国轻举妄动,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军事上看,不仅因为我国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而且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我们应在加强常备军质量建设的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以强大的后备力量充当常备军的后盾和助手。这样就不仅可以增强武装力量的防卫作战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整体威慑能力。
国防后备力量维护稳定
维护国内稳定需要民兵参与协助。一是民兵可以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刑事犯罪;二是民兵可以参与制止动乱叛乱;三是民兵可以控制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四是民兵可以协助进行反恐行动。
国防后备力量思路
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是后备力量的质量效能与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但我国后备力量的现状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后备力量建设的传统方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新形势下行不通了。这两个矛盾可以概括为两个“不适应”,即不适应战场,不适应市场。要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两个“不适应”的主要矛盾,就应该在“两个适应”方面下功夫:
国防后备力量适应高技术战争,加强质量建设
1、把打赢信息化战争作为着眼点
信息化是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的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武装力量建设,要着眼于战争的特点和发展,着眼于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战争,后备力量建设也不能例外。我们要立足于后备力量的实际,实行军民结合,民为军用,充分利用地方的高科技力量,依托地方军民通用的装备,编组专业技术分队,训练、储备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后备兵员。
2、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作为立足点
未来可能发生的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是以精兵利器进行的攻势作战,使用的兵力有一定限度,后备兵员的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强敌干预,将以战略空袭为主要手段,不会派遣大批地面部队深入我境,以普遍开展游击战的方式对付高技术强敌已无实际意义。因此,在后备力量建设上要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作为立足点,摒弃“大办”思想,树立“精办”观念,精确计算后备力量的发展规模,着力提高后备力量的效能。
3、推进后备力量与常备军的一体化建设
后备力量的任务,是战时补充现役部队和支援现役部队作战。如果后备力量与现役力量差距太大,就无法与现役部队协调一致地遂行作战任务,就会削弱武装力量的整体战斗力。因此,应树立后备力量、现役力量同步发展的观念,努力提高后备力量的质量,使其与现役力量相互协调,实现两者在编组、训练、装备上的一体化。
国防后备力量适应社会主义,不断深化改革
1、同步改革
同步,就是后备力量建设改革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保持一致。在以往的改革过程中,后备力量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每一次重大经济改革措施出台都给后备力量建设带来一次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我们应努力做到同步改革,减少经济体制的变化对后备力量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使经济改革成为促进后备力量建设的动力。我们应了解经济建设的规律,把握经济改革的趋势,预测经济改革可能对后备力量建设造成的影响,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力争经济改革措施与后备力量建设改革措施同时出台,互相照应、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2、重点改革
市场经济对后备力量建设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因此改革也必须是深入的、全面的。但后备力量建设的改革也应该有重点地进行,重点问题解决了,就能推动后备力量的全面发展。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影响较大的难点、热点问题。全国有带普遍性的难点、热点问题,各个地区也有自己特殊的难点、热点问题。现阶段,讨论较多的带普遍性的难点、热点问题有城市民兵编组、军兵种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建设、民兵预备役训练经费解决办法等。
3、及时升华改革成果
改革,就是把局部地区成功的、成熟的改革经验进行总结,由试点经验上升到一般做法,以至通过国家立法。各地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和,应重视改革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如果不能直接上升为全国性的法规,也可以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使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各地在总结改革经验,推进地方立法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许多地方性法规。今后军地之间应加强,使各种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健全,使国防后备力量走上化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当前位置:>>新闻发布专题>>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      来源:   作者:
&&&&中国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增强国防实力。
&&&&国防动员组织领导体制
&&&&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制定国防动员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国防动员的实施。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直接威胁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时,国务院、中央军委可以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采取必要的国防动员措施,同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地方人民政府贯彻和执行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本行政区域国防动员的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国防动员工作,按照职责落实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
&&&&国家、军区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均设立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主任、副主任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兼任,委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军队各总部有关领导组成。主要任务是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组织实施国家国防动员工作;协调国防动员工作中经济与军事、军队与政府、人力与物力之间的关系。各军区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国防动员委员会设有办事机构,承担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目前,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设有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和国防教育等办事机构,军区和地方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设立相应办事机构。
&&&&201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规范了国防动员平时准备和战时实施的基本内容,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义务、权利,完善了国防动员的基本制度。
&&&&国防动员能力建设
&&&&中国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近年来,国家遵循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的原则,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快速动员、平战转换、持续保障、综合防护能力逐步提升。
&&&&人民武装动员建设取得新进展。完善战时部队动员计划和保障计划,落实现役部队预编满员工作,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民兵依据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结合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需要,加强快速动员机制建设。2010年8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对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预备役军官征召的权限、程序和方式作出新规定。
&&&&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稳步推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兼顾国防要求,重要技术与产品军民兼容程度不断提高。初步确立以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重要产品和技术为纽带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布局。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技术产品的潜力调查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优化了立足国防需要、服务经济建设、应急应战相结合的战略物资储备结构。
&&&&人民防空建设步伐加快。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扎实做好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准备。完善军政联席会议和军地联合办公制度,优化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人防机构设置,推行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按照联合防空、区域防空的要求,抓好各级人防指挥所建设。完善人防系统防灾功能,健全防空防灾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开展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工作,研究确定重要经济防护目标,制订应急抢险抢修方案。将人防工程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依法修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民防空防护要求,促进人民防空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各省区市广泛开展防空防灾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普及防空防灾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和应急疏散方法。
&&&&国防交通动员建设扎实有序。将交通战备建设融入国家交通体系建设中,提高战略通道保障能力、战略投送保障能力和交通抢运抢修能力。重点推进一批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带动和促进国防交通战备工作整体水平提升。依托相关行业成建制、成系统组建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在战略通道沿线加强保交护路队伍建设。编制修订交通重点目标保障方案和部队战备输送保障方案,努力实现军运设施与国家交通运输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预备役部队建设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军队统一的体制编制组成的武装力量,实行军队与地方党委、政府双重领导制度。预备役部队各级军政主官、部门主要领导、部分机关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由现役军人担任。预备役军官主要从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地方干部、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中选配。预备役士兵主要从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经过训练的基干民兵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人员中选编。
&&&&近年来,预备役部队各项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完善地域编组形式,探索依托高新技术行业成系统成建制对口编组,以及人员与装备结合编组、联片编组和跨地域抽组等多种编组形式。根据战时可能承担的任务,修订完善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加强与现役部队挂钩训练、联合训练,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预备役官兵每年一般进行240小时的军政训练。预备役部队建设围绕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目标,加快推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直接参与作战向支援保障作战为主转变、由补充一般兵员向补充技术兵员为主转变,努力成为现役部队的得力助手和国防后备力量的拳头。
&&&&民兵建设
&&&&民兵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近年来,民兵建设深化调整改革,在结构布局调整、训练改革和装备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全国现有基干民兵800万。
&&&&重点加强边海防作战队伍、军兵种勤务保障队伍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大由农村向城镇和重要交通沿线、由一般地区向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由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拓展力度,民兵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按照新一代《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推进军事训练改革,开展与现役部队联训联演,加强各级民兵训练基地配套建设,抓好重点分队训练,民兵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明显增强。加强防空作战与应急维稳装备建设,配发新型防空武器装备,对现有武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武器装备完好率、配套率显著提高。
&&&&民兵积极参加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护边控边、治安联防等行动,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了独特优势。每年组织9万多民兵参加守护桥梁、隧道和铁路线,20多万民兵参加军警民联防巡逻,90多万民兵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近200万民兵参加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责任编辑:]
Copyright www.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李晨明;何小喜;
后备力量多样化动员能力建设的三个关注点  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调整变化,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围绕多样化军事任务,进一步优化组织体系、改善功能结构、提高实用能力。(一)突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应战能力是军事力量的核心能力,也是平时遂行多样化应急任务的能力基础。无论任何时候,也无论平时担负如何多样的应急任务,后备力量建设都必须始终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以提高应战能力为重点。要突出应战需求抓编组搞整组,不断提高后备力量的退伍军人比率、党团员骨干比率、专业技术对口率、人员在位率;坚持以应战能力建设为本,严格按军事训练大纲施训,加强常态化管理,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配备适量应急装备器材并开展相应训练,使其成为平时执行各类急难险重任务的快反队伍和“拳头”力量。(二)强化共性专业保障能力建设。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担负保交护路、医疗救护、信息传递、工程装备维修等专业保障任务的后备力量比例不断增加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这类力量无论战时应战还是平时应急,都可以为保障道路和通信畅通、维护重要经济目标安全、保障水电气等生命线安生发挥共同的作用。因此,在后备力量建设中,应特别关注在应急应战中具有共性保障功能的专业技术分队建设。由于这类力(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6.40元/期全年定价:5.12元/期 共61.40元
      解析联合作战后备力量动员特点:技术兵员是重点
  |  时间:
  |  文章来源: 中国国防报
浅析联合作战后备力量动员特点
中国国防报讯 联合作战背景下后备力量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为满足联合作战需要,组织后备兵员及相应武器装备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的活动过程。联合作战背景下,后备力量动员的特点主要有:
动员对象多分布广
过去的战争,后备力量动员以动员作战力量为主,动员对象的种类较为单一,而联合作战背景下后备力量动员要满足各种任务需求,既要动员担负直接参战的兵员,也要动员遂行各种支援保障任务的兵员,还要动员战时执行后方应急管制任务的兵员,这使得动员对象的种类明显增多。这些兵员来自各行各业、分布在不同地区,也使得与此相关联的动员范围不再是局部的,将在包括整个国家在内的更广范围进行。从未来我军可能面临的联合作战任务看,在全国范围内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将是武装力量动员的主要内容之一。
动员时效要求高
由于未来联合作战的时间、地点、作战样式、战场环境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增多,战局变幻莫测,联合作战任务可能随时调整,联合作战需要诸军种信息、机动、火力、防护等战斗力要素进行一体化运用,相互间每个环节都要紧密相扣,必须按时间节点搞好协同,这就使后备力量动员的时效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它要求后备力量动员的各项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现代战争突发性增强和战争进程短促的现实,也迫使后备力量动员的时效性变得更加突出。
责任编辑:卓志沐
相关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青年男篮后备力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