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把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放在家看

刘庆强心系贫困户 百忙中抽空劝学
&&&& &&&& &&&&
刘庆强心系贫困户 百忙中抽空劝学
]&&&&来源:
贵港市林业局
&&&&[字体:
2016年9月7日,贵港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庆强在桂平市调研征占用林地期间,利用晚上空余时间到挂点贫困村访问结对帮扶贫困户,详细询问他们的近况、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当来到紫荆镇蒙冲村长田屯贫困户曾垂贵家中访问时,刘庆强了解到其女儿曾宝儿才上初一便辍学不愿意继续读书,刘庆强当即找到曾宝儿,与其当面交流,了解其辍学原因并耐心劝导其重返校园。刘庆强说,家里经济情况越是比较差,越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只有把书读好了,将来才更有机会为自己拼一个好的未来,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相反地,你现在就辍学出去,学历是小学毕业,年龄是未成年,既帮不到父母,更会让家人为你担心忧虑。刘庆强并进一步用自已和身边人的例子向其说明,知识能改变命运。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耐心劝导,曾宝儿终于点头,表示考虑返回校园,重拾学业。
刘庆强并访问了其它几家贫困户,并勉励他们要勇于战胜当前困难,坚定脱贫的信心,在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帮助下,争取早日实现脱贫。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Copyright &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维护&&&您的位置: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贫困户”成了瓦房村的“代书记”
日,我在贫困户李祖龙家中进行走访
我和瓦房村村长杜顺海在贫困户范中良家中了解情况
日,村支两委开展扶贫考核工作会议
作者:代海春
工作单位:城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应急综合科
兜兜转转数十年的时间,我从北方的农村离开,又来到西南深山中的另一个贫困村。少年时代的努力学习帮助我从贫困中离开,而现在的努力工作又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从贫困中离开。
1984年,我出生在河北省清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辈们一滴汗摔成三瓣儿,才能让整个家庭勉强脱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窘境。这样的环境让年幼的我将“农村生活”和“贫苦艰辛”划上了等号。那个时候的我只想拼命读书,这样才有机会“脱离农村,脱离贫困”。2004年,我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我研究生毕业经选调考试到重庆市城口县工作,2015年我被选派到坪坝镇瓦房村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
沉下心 扶贫不是“画大饼”
大概是对贫困的感同身受,刚到瓦房村当第一书记的我充满了激情和抱负。我迫切的想要帮助那些贫困的农户,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我就完成了对瓦房村53户185名贫困村民的摸底走访,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倒头就睡,但心里是自豪高兴的。因为我用这点时间记住了每个贫困户的所有资料,对他们的家庭关系、贫困原因了如指掌,能够轻易叫出他们的名字。对我自己来说,这是我与他们关系亲近的象征,也显示除了我带领他们脱贫的决心。我希望贫困户们把我当朋友当家人,有事所求能够想到我,就是闲聊也可以和我聊上几句。我激情澎湃地给他们宣传政策如何帮扶创业投产,一年就可以脱贫,几年就可以致富,可以说给他们画了许多美好的“大饼”。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多少有些被激情冲昏了头,在工作方法上显得太过稚嫩,只凭一腔热血缺乏系统的规划做工作是无法长久的,也是无法真正成功的。等满腔激情退却、理智重新回归后,投入实际工作时我才发现,和贫困户的关系再好,政策再好,不因户施策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脱贫方法,并不能真正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扶贫工作不能好高骛远,脱贫任务不会一蹴而就。如果一个贫困户家里还存在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的情况,他自然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来创业、致富。思想的转变也让我重新规划了工作方法,调整了工作节奏,开始更加踏实的投入扶贫工作。
办实事 当好扶贫“代书记”
2015年是匆匆忙忙的一年,这一年我和瓦房村共同成长。产业方面,发展主导产业“两桃”(猕猴桃和大樱桃)600余亩,帮扶贫困户发展山地鸡养殖37户5000羽,山羊养殖300只,生猪养殖600头;基础设施方面,新建了4条人行便道,启动了三(湾)瓦(房)村级公路至议学村级公路连接道建设,完成了村里剩余的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启动了村级农体广场建设,完成了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免费为所有建卡贫困户购买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并为建卡贫困户落实了教育资助学生政策。看到群众出行多了便利,水电畅通,医疗教育有了保障,我也真正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意义。老乡们的一句“代书记”,我答应起来也更加有了底气。
这一年,我也真正的融入到了瓦房村代书记的这个角色中,跟群众沟通的时候不再夸夸其谈,而是思考周全了之后再提出建议,具体实施起来也会多请教村里的支书、村长。从他们身上学习农村工作的经验,拓展自己的思考思维方法。这种工作带给我的成长和书本知识带来的成长是很不一样的。
时间飞逝,转眼2016年也过去了一半,和其他工作一样,扶贫工作、农村工作不是一切都顺风顺水。有很多时候工作推进不顺利、群众误解不尽心、部门办事不尽职都让我涌现几分消沉、几分气馁。而且扶贫工作也是复杂的,琐碎的。不是说你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创业项目扶持,这些贫困户就真正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不是有句话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面对这些不幸,我要去想方设法当成自己的事来解决。这些都花去了我极大的精力,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当真正帮老百姓办成一件事后,这种压力也会自动消失,反而给我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去年,瓦房村的贫困户杨洪江突患疾病,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可同年,他的女儿又考上了大学。治病需要钱,读书也需要钱,面对疾病和受教育的机会,全家人是一筹莫展。那个时候,我正好了解到国资系统有“雨露工程”帮扶政策,赶紧联系杨家,让他们先带人去重庆治病,至于其他的,我来帮忙办就可以了。按照申报文件要求,我立即召集来了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成员,通过贫困户筛选、组织民主评议、填报申请书、出具相关证明等多个步骤,经过几番波折,终于为他女儿争取到一个资助名额,解决了数千元的学费。后来,我又为他们办好了危旧房改造的事情、申请了低保,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多了几分保障。今年,杨家女儿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感谢之余她说了一句:“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会做一个好人。”这句话让我很有几分感触,这既代表了杨家女儿的承诺,也将成为我工作中的承诺。
促脱贫 努力走出“致富路”
输血救命,造血救人。瓦房村要实现“户脱贫、村销号”,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那么,贫困户怎么发展产业呢?想来想去,只能从老百姓最值钱的土地和劳动力上想办法。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点:一是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我们重点扶持发展村主导产业“两桃”(猕猴桃和大樱桃),组织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每年获得的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按规定折算股份,待“两桃”开始产出后,凭股份年终分红;二是用好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山地鸡养殖。补助修建规范化鸡舍,通过“三个一点”(贫困户出一点,政府办帮一点,坪坝镇补一点)的方式为贫困户购买鸡苗,同时签订销售协议,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三是注重因户施策,鼓励“百花齐放”。考虑到不同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通过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帮扶单位(县政府办)和镇政府支持,对发展其他产业的贫困户同样给予奖励性扶持。去年,我们对发展山羊、肉牛、土元虫养殖,蔬菜、羊肚菌种植等不同产业的8户贫困户进行了补助,其目的就是为了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调动生产积极性,力争早日脱贫致富。
伴随着成长和收获,我到瓦房从事扶贫工作也有了近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以我个人的能力并不敢说给瓦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瓦房村取得的发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有时候想想,命运的安排真的很奇妙。兜兜转转数十年的时间,我从北方的农村离开,又来到西南深山中的另一个贫困村。少年时代的努力学习帮助我从贫困中离开,而现在的努力工作又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从贫困中离开。
如今,瓦房的脱贫工作俨然成为我工作成长中的重要课题,我将拿出放手一搏的勇气,带着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不负群众期望,攻坚克难,带领瓦房村困难群众摘掉贫困帽,走出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投稿邮箱:)
(活动官网:http://www./2016/wdfpgszwds/index.htm)
[] [] []
[责任编辑: 葛琦]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重庆正事儿”,戳一戳就知道重庆的大事儿!老村长扶贫记
  今日湖北网讯(通讯员 倪远航)提起74岁的老村长倪方松,在阳新县王英镇几乎家喻户晓,他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前几年上了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栏目,他由此成为王英仙岛湖头号“新闻人物”。  如今,老村长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又在王英库区广泛传颂。  倪方松是王英镇泉丰村原村委会主任,担任村主任职务30多年。2001年退休后,他自己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成为阳新县“模范党员双带户”。  倪方松响应党的移民搬迁政策,第一个从库岛搬迁到交通便利的镇区落户;第一个办起“农家乐餐馆”;第一个将柴油机船改造成为“环保型豪华快艇”;第一个购买旅游大巴车跑武汉;第一个创办“旅游景区”.……  他成为富裕户后,把帮助贫困户脱贫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先后帮助20多个贫困户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09年至2011年,倪方松所在的南山下组整体搬迁到水库南岸王英镇区。眼看原来的宅基地成为荒草坪。2012年,倪方松发起成立“仙福山旅游风景区”,依托古刹“仙姑殿”,发展旅游产业,他带头出资,吸引贫困户入股,先后联合32户村民,集资600多万元,打造集佛教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其中有11个贫困户入股,靠分红脱贫。  对于那些无资金投入,无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和因病因残致贫的农户,倪方松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或介绍他们到自己创办的实体企业务工,或扶持他们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在他心里就是不让乡亲们在脱贫路上掉队,作为一名党员,他要尽力帮一把、扶一程,让全村贫困户都脱贫致富。  39岁的倪承信是一个特困户,前年妻子患精神病死亡,丢下一对儿女,还有七旬老母。他再也不能外出打工了,眼看没有家庭收入。倪万松连忙上门,送来学费,让倪承信把儿女送到学校读书,把他安排到自家“农家乐餐馆”打工。现在,倪承信也在景区办起了小型“农家乐餐馆”。每年纯收入2万多元,一举脱贫。  倪建军是一个单身汉,母亲改嫁了,又没有房子住。2012年,倪方松介绍倪建军到自己女婿杨昆南的建筑公司打工,有了固定收入。2013年老倪又出面担保,帮助倪建军在镇区买了一套商品房,面积128平方米。去年,倪方松又牵线搭桥,为建军介绍了对象,使这个全村有名的单身汉喜结良缘、安居乐业。  在泉丰村,谁家有困难,只要打个招呼,倪万松都会及时伸手援助。到目前为止,在倪方松借钱的贫困户有12户,在他家实体打工的有14人,受过他救助的人数不清,他自己也记不清。他自己直接帮扶了6个贫困户脱贫。  当别人问他为何这么热心扶贫济困时,他坦诚地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帮助贫困户脱贫是我的责任,我一家富了不算富,全村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这才叫真正的辛福生活”。  说得多么好啊!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心里话,这就是新时期农村党员的高尚情怀!
房县一对老年夫妻日前在家用火盆取暖,不料双双一氧化碳中毒,其中84岁的刘秀英老人中...
10日,记者从恩施州交通局获悉,全长983公里的恩施州绿色旅游公路已基本建成,总投资3...
昨日,2017年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保康县正式启动。...
“做扶贫巡展,我跟着打工,轻松还能增加不少收入呢。”11月30日,在精准扶贫“三下乡...
新闻热线:027-06222翠屏区卫生医疗培训中心:深入贫困户家中摸底调查-宜宾卫生计生网,宜宾新闻网
&您的位置:宜宾卫生计生网 - 文章正文
翠屏区卫生医疗培训中心:深入贫困户家中摸底调查
 来源:宜宾卫计网
宜宾卫计网10月21日讯(胡立)为深入推进翠屏区卫生医疗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扶贫攻坚工作,切实有效的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心精准扶贫工作组成员到翠屏区高店镇公平村举办了一期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会,会后,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家庭情况摸底调查。
此次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会邀请了高店镇畜牧站侯站长为十几户贫困户系统讲解了畜牧养殖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家禽病症的处理方法。之后,公平村党支部书记罗防现身说教,结合自身养殖经验,生动地为各位贫困户讲授了畜牧养殖的方式方法,贫困户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对他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畜牧养殖很有帮助。
会后,帮扶人员和各自联系的贫困户相对接,到他们的家中进行了摸底调查,核实他们的贫困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致富愿望。在调查过程中,针对凼口组贫困户张健反映露天垃圾场影响环境问题,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马秋积极与公平村村长张良栋取得联系,希望村委会能够尽快按卫生规范改造好垃圾站,还村民一个卫生清新的环境,张村长承诺及时整改;对胜利组贫困户马孝虎缺土地栽种粮食的问题,中心教务科副科长闻光红与张村长进行了沟通协调,为马孝虎家争取到了四亩田地,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对贫困户们提出的看病难问题,工作组成员们与贫困户进行了座谈,向贫困户们宣讲了健康防病知识和医院的“绿色通道”政策,教务科科长滕还利用他的中医特长现场为贫困户们问诊同时传授养身保健知识。对于贫困户提出的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工作组成员们也逐条进行了文字记录,争取在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中逐一解决。
此次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会和入户调查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接下来帮助贫困户开展畜牧养殖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编辑&&罗光宏 责任编辑 庞依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饶日报姚家乡贫困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