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个人当前收入差距距过大的问题

导读: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现象,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而同时产生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的现象,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个人(或家庭)财产收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现象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 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伴随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和提高,而同时产生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个人(或家庭)财产收入的差异上,大的方面也包括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城市和乡村、不同职业群体发展的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上的差异。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控制贫富差距,如何让先富起来的人,先富起来的地区发挥带动和帮助的作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关系到共同富裕理想的最终实现。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不断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二)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 三、解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思考与对策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转贴于 中国论
(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 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 。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另竞争。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 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 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保持社会稳定。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五)
(五)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在对待贫富差距问题上我们应把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 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要求,根据现代化进程中各阶段的任务及发展态势,掌握适当的时机。 2、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发展的眼光, 发展的姿态处理各种问题。 3、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考虑贫富差距的社会效应,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在把握大方向大政策的前提下,灵活掌握各种具体政策。
在落后地区及贫困者摆脱困境寻求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国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外,社会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即发达地区和先富起来的人同样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先富者认识和感受到带动和帮助落后者不仅是道义上应尽的义务,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逐步缩小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旅游景点、IT计算机、办公文档、外语学习、word文档、党团工作、计划方案以及如何看待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现象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重要提示:看了本文的人还对以下公司做了评价!
工作环境好,团队有动力。…
总公司在广东湛江,公司有发展前景…
2017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看准网()】经济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7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经济论文频道。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防止两极分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特点及现状   第一,人均收入差别悬殊。从全国范围看,城镇居民的贫富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1.8倍,扩大为1995年的3.倍;同期,农民的收入差距由2.9倍扩大为6.6倍。1993年城乡加权平均的贫富差距为5.6倍。目前,我国居民存款额达3.5万亿元,但分布也极为悬殊。富裕、富豪型家庭的存款数额是一般城镇居民存款数额的2倍。就有形资产而言,我国的富有家庭已经拥有了私人豪华型别墅、私人小汽车以及其它耐用高档消费品,资产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相反贫困家庭、特别是赤贫家庭,有的资产还不足1元,有的家产还不到3元。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居民。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1993年城市中人均收入39元的2%的高收入户与农民人均纯收入3元的2%的低收入户相比较,贫富差距为13倍。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由1984年的1.7∶1扩大到1994年的2.6∶1。这一水平已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贫富差距。   第三,行业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1994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急剧拉大,人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就是职业差别,不同行业的职工之间收入悬殊。1995年各行业的平均工资为55元。其中银行、财税、外贸、邮电、保险、电力、烟草、石油等部门职工收入水平最高,其年收入一般上万或数万元,少数可达1万元。铁路、医疗、文教等部门职工收入居中。最低为农、林、牧、渔业职工年平均收入只有3522元。而一些危、困企业职工收入几乎难以维持生活。据统计,高收入行业职工收入与低收入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已由1985年的1∶1.58扩至1995年的1∶2.43。此外,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职工收入差距也较大。1985年全国国有、集体、三资企业三者职工收入差距为1∶.8∶1.18,到1995年已扩至1∶.71∶1.3。   第四,不同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地区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按东、中、西部计算,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1.83∶1∶.86,而1985年这个比例是1.15∶1∶.88。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差距也已呈扩大趋势。198年东、中、西部的比例是1.39∶1.11∶1,1995年扩大为2.∶1.3∶1,以最高的上海市与最低的甘肃省相比,差距已由198年的2.6倍,扩大为1995年的4.8倍。   第五,贫困人口呈相对增长的趋势。按我国民政部的界定,城市贫困人口是指:“企业破产后的失业人员、被解雇人员、亏损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企业经济机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破产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以及下岗人员,他们收入低、生活困难,加上一些退休人员和无业人员形成了城市居民中新的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5年城镇贫困人口数为124万,实际上远远不止此数。据总工会对6万个企业的抽样调查推算,1995年底职工工资被拖欠的人数有1万人,停发或减发工资的退休人员有151万人,公布的登记失业人数为52万人,以上两部份共计1671万人。同时,由于物价上涨,救济标准低,原有城市社会救济对象的生活更加困难,新旧贫困人口构成了为数不小的城市贫困群体。因此,城镇贫困人口不下2万,甚至还有不断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人口有65万—7万。庞大贫困人口群体的存在,与高收入群体的生活结构形成强烈的反差。 个人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表明了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贫富相对悬殊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平均主义的不满,正在转化为对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忧虑与不满。我们不能放任收入差距的无限扩大,否则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和分析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采取政策措施,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   二、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   对于当前收入差距的拉大,我们应作具体分析。我认为其中有一部份是合理的、必然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适应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这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分配制度的实行,必然会拉开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必须采取价值形式,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劳动者的劳动作为企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只有当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企业的总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后,他们的劳动才转化为社会劳动,按劳分配才有了客观的标准尺度。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而只有在某一企业内,规定一定的标准实行按劳分配。职工工资是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的,不同的企业,由于劳动效率、生产条件、市场环境不同,其经济效益不同,从而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量,不同的工资水平和个人收入。因此,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可能是较大的。此外,即使在同一企业内部,按同一标准实行按劳分配的情况下,也会由于不同个人之间,在体力、脑力或工作能力上的差别,而必然导致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   其次,在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着另一种分配原则——按资分配原则。作为按劳分配原则的补充,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部份。所谓按资分配,也就是凭借资金(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取得收益。资金等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社会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创造价值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一定的劳动者只有和一定的生产资料结合才可能进行生产。为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给予各种生产要素投入者以相应的报酬。按资分配的存在,在更大程度上拉大了我国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因为,虽然市场的交易原则是平等的和等价的,但人们拥有的资源却是不等的。除了个人才能上的差异之外,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地理环境等因素,会使资源不可能被均匀地占有,这种客观上存在的初始分配的不同,也会导致个人收入上的差距。   第三,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在“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上的差距,或者拉大一些差距,是预料中的,在一定时间和限度内是合理的、有积极意义的。其积极意义在于,可以消除人们怕富的疑虑,树立起守法、勤劳致富的样板,成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驱动器。   由以上诸多因素造成的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大,初步改变了我国多年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收入分配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历史进步,具有相对合理性。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大,事实上包含着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了近几年特别是1994年以来我国部份社会成员收入的过份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这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包括:   1.体制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到今天,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这是引起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情况下,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受“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素市场统一形成,从而可以消除因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成本差异而形成的收益差别。而在我国现阶段,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利息等)不能由市场形成,生产要素的取得和使用也缺乏竞争性和平等性,致使产业间、行业间以及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因此而形成巨大的收益差别。某些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依靠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垄断地位和不平等竞争,获取高额利润。 转贴于 看准网
  2.政策因素。当前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政策还不够完善,法制还不够健全,宏观调控缺乏力度,致使一些人钻了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发了横财。目前居民收入来源渠道日益增多,很大一部份是“灰色收入”。而对这部份收入,国家个人所得税难以覆盖,致使一部份社会成员的过高收入难以得到合理调控。据税务部门反映,目前偷漏税现象十分严重,每年有5%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收不上来。   3.管理因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管理机制不健全,每年都有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据权威部门统计,年国有资产流失达6—8亿元,其中除部份浪费掉外,有相当部份进了个人腰包,化公为私,使少数人迅速暴富。少数具有特殊权力的行业和单位,利用收入分配管理上的混乱,乱摊派、乱收费,获取不应有的高收入。有的单位滥发钱物,工资外收入管理失控,大大超过工资收入。   4.靠非法收入牟取暴利。某些党政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贪脏枉法,成为犯罪分子的后台。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靠经营黄色行业、搞海上走私、搞假冒、伪劣商品等非法活动弁取暴利。不仅污染了社会环境,而且其暴利收入加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正是由于上述不公平、不合理因素造成的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等,极大挫伤了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如果对这些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不加以限制和遏制,任其扩大,其后果将相当严重,它不仅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污染社会风气,使人们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而且还将破坏我国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导致两极分化。   第一,要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各种要素市场,打破各种垄断、部门封锁和地区分割的现象,建立竞争的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在不同部门的合理分配与自由流动,尽早形成市场机制下的平均利润率,使各部门、各企业的产品价格都能以生产价格为核心上下波动。从而避免由于取得和使用生产要素的成本差价所形成的收入差别。   第二,对下步改革作出宏观政策上的适当调整,处理好合理差距与悬殊差距的矛盾。一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状况既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效率的源泉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要增加对农村的直接和间接的投资,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二是通过抑制地区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来缩小地区间个人收入差距。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通讯器材、住宅建设、汽车、旅游等新兴产业。某些政策还可以考虑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以促进产业转移,加快这些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三是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的思路,通过“公司化”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对小企业要大胆放开,降低城镇贫困人口的数量,规定城镇职工收入的最低限额。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取缔和打击非法收入。一是要加强税法执行,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要对个人收入进行正确的调节,建立个人收入的纳税申报制度。形成一个货币化、规范化的个人收入显示系统,使各种收入尽可能以货币形式发放,以便于监督和管理。同时提高工资,把各种补贴、津贴等尽量转化为工资形式,防止逃避宏观调控。二是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严厉取缔打击非法经济行为。三是加大反腐败力度,反对一切“寻租”行为,逐步做到政企分开,根除各式各样的权力经商。   第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口,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富起来的地区,通过多缴点利税以及向贫困地区投资、转让技术、传递信息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和开拓市场,使贫困地区尽快致富。先富起来的个人,应当帮助那些处于贫困状态或生活水平低的人们,并把生产技术、经营决窍、管理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和带动他们走向富裕。   第五,加大扶贫力度,建立和健全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把社会保障制度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方式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应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使失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老职工及其它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生活有所保障。转贴于 看准网
经济论文相关内容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入团志愿书范文1 敬爱的团支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作为一名满十四周岁,生在新...…
  第一篇:800字的入团志愿书范文 敬爱的团支部: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同每一名中学生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而这需要有一个指路的明灯,团组织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航标,所以我迫切要求加入共青...…
尊敬的团组织:   我是x班的,在班里任职xx,成绩在班上排xx,在上学期期末考试里得全班第x名。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件光荣的事,因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共产党的助...…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个人收入分配作为社会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它又是直接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间题。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坚持改革、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 收入差距 透视   [论文摘要]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个人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地区、城乡、行业、所有制等方面,并且呈现出阶层化的特点。收入差距问题不仅仅只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必须消除个人收入的过分悬殊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随着中国向市场经...…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却在日益拉大,什么时候,这差距可以逐渐的减少呢?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有应该如何去做呢>
以平常心,对待平常事。
你的责任应该是自己把自己管好,
自己对自己负责,勤学苦练,提高智慧能力,
为自己谋生,为社会、国家,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最现实。
缩小贪富差距,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策对路,个人勤奋!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我认为有社会分工,就有贫富差距。我们这里所说的贫富差距,经济学家称为“基尼系数”。在这个“基尼系数”里,富人和穷人被安排在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孔子说:“富与贵,是...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我们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这毕竟是发展中的问题的必然,而且是可以解决的。
但中国肯定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基尼指数,又译基尼系数及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
这个问题我也没太明白, 只能把见到的一些说法提供给你, 供参考:
一. 三次分配的说法:
第一次分配: 酬金 (既个人所得)
第二次分配: 税收 (既国家通过税...
答: 孕妇有神经衰弱引起失眠有何偏方治疗?现在怀孕三个月就好困了,睡眠不足。
答: 5、人们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
答: 你好,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絮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
答: 不知他是从小就这样的,还是长大后遇到什么事情改变的。如果是从小的我认为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病最好在小时候通过行为矫正来改善,一旦成人定型后会很难改变,但也不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正确看待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收入差距_新浪新闻
&&&&&&&&&正文
正确看待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青连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呈现持续扩大的势头。这不仅会引发复杂的社会政治矛盾,而且还会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分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形成对此问题的客观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人们可以承受的合理区间内。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但收入差距却在持续扩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采取了许多重大政策措施,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十分关注。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如何有效遏制当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势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当前,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普通民众中,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都存在许多模糊的看法和认识,甚至有的人借此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方向和政策。因此,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在全党和全民中形成统一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还不能得出我国已出现两极分化的判断
  收入差距大小,可以用“五等分法”来衡量,即整个社会中20%收入最高的人的平均收入与20%收入最低的人的平均收入之比;也可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由于资料获取的困难,学术界主要依据抽样调查数据和国家公布的相关数据测算或推算,因而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得出的收入差距数据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对我们正确把握收入差距的真实状况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从目前学术界对收入差距现状的判断看,基尼系数应该不会低于0.47,显然已经处于差距过大的区间。
  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现在的收入差距确实过大,但是,不能得出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判断。这是因为,在我们国家“两极分化”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或社会学概念,而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邓小平当年就讲过,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因此,如果我们随意使用两极分化这一概念,甚至认为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极有可能被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攻击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事实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国民都从中获益了,只是获益的大小不同,差距较大。所谓“两极分化”,讲的是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贫困的积累,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不能得出我国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结论。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造成的
  有些人把收入差距过大归因于市场化改革,并据此否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这是不对的,而且是有害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市场竞争,以及人们先天禀赋的差距,收入差距拉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健全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使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人们可以承受的合理区间的。
  导致当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以至于达到过大区间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由历史和地域条件的原因造成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历史上就长期存在,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即使比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他们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也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这样,即使中西部地区以高于东部地区的速度增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绝对收入差距也是扩大的。当然,在分析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区位环境、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历史的和地域的因素。又比如收入分配不公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大量不合法的收入。人民群众对收入差距问题反应比较强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存在大量的不合法收入。二是劳动和资本两个主要的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严重失调,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一些超经济因素(比如歧视性城乡政策等)导致资本收入过多。三是那些凭借对资源的占有权而形成垄断的行业,获得了比其他行业高得多的利润,职工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高收入并不是通过按劳分配的手段获得的,而是依靠垄断。此外,制度的不健全和一些特殊的政策等也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因此,我国当前出现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以至于过大的问题,不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更不是市场化改革的目的,而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因而计划经济的一些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比如改革开放前搞的统购统销,改革开放后问题就没有彻底解决,使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吃了不少亏,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不到位,造成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经济会打破平均主义,拉大收入差距,通过政策的调节则完全可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因此,不能以目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为理由,否定市场化改革,否定市场经济体制。
  重视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会引发复杂的社会政治矛盾。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相对于收入差距过大,其他问题只是一种常量因素,收入差距过大是最大的变量因素。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几乎所有其他问题都带有新的意义和更多更深的复杂性。例如腐败问题,正是由于收入差距过大,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极低;再比如房地产和住房问题,既是收入差距的直观反映,又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如政治层面,30多年来,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一直不断渗透,事实证明这些抽象理念在中国社会没有太大的市场,但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很容易成为做文章的话题。一些学者担心,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可能成为我国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直接结果,可能是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现在,一些媒体文章经常谈到基尼系数达到0.4就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其实,仅就0.4而言,对不同的国家、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必须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等一系列因素。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确实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标准,但是,0.4只是一个警戒线标准,它只表明一种可能性,而并不是一种现实性。基尼系数达到0.4以后,究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的深入分析。基尼系数与社会冲突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国社会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有多大,目前在理论上并不清楚。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种影响的存在,但不应夸大这种影响。何况基尼系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很突出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是一种参考数据。
  经济发展中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不是中国独有
  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资料,中东欧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都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1993年与年相比,在有数据的8个国家中,4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中俄罗斯上升了20个百分点;2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上升了5~10个百分点;只有2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上升不到5个百分点。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在此期间中国的基尼系数上升了大约5~7个百分点。年的5年间,俄罗斯的收入差距扩大幅度,就超过了中国在过去的18年间(指年)收入差距扩大的幅度。
  不仅经济转型国家在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曾经历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在18个发达国家中,收入差距扩大幅度达到5%~10%和10%~15%的国家各有3个,达到16%~29%的国家2个(美国、瑞典),有1个国家(英国)的扩大幅度高达30%以上,只有意大利和丹麦的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持续一段时间的扩大后又出现了缩小的趋势,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18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了对比之后,在1955年提出了“倒U曲线假设”。即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扩大,后缩小。用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假设”来对比我们国家同其他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一是从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看,多数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起步时人均GDP大约为100美元,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但在人均GDP增长到1500美元左右以后,收入差距也基本上达到了“倒U曲线”的顶点,然后出现缩小的势头。我们国家在1980年时人均GDP约为250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但是,当我国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时并没有出现居民收入差距由扩大向缩小转变的迹象。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收入差距还在扩大,现在已经达到5000多美元了,也看不出收入差距达到顶点的迹象。二是从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时间看,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时间通常在10~15年,很少有国家连续扩大20年以上,但是,我们国家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时间却已经超过了30年。所以,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措施,遏制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势头,并进而逐步缩小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应该说是刻不容缓的。
  改革呼吁新的分配理论的构建
  必须明确的是,收入差距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也消除不了。我们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社会各方面都能承受的限度内。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要逐步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从当前来看,要把过大的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的、社会各方面都能承受的限度内是不太容易的。因此,当务之急是有效遏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势头。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强力遏制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对如何遏制收入差距扩大,从而逐步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目前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部门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来支撑,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呼唤新的分配理论的构建。因此,笔者曾建议构建新的分配理论―四次分配理论。第一次分配或初次分配,是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的支付形成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使用不是无偿的,对每一种生产要素都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第二次分配或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调节的过程。初次分配后可能出现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出现收入差距悬殊,因此,再分配的首要功能是缩小收入差距,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第三次分配,是基本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分配。为国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或公共产品的分配必须以均等为原则,使城乡居民、不同地区居民、不同社会群体和不同社会成员享有比较均等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文化的机会,以及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良好生活环境。第四次分配,是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居民个人基于社会责任而对自己所获得的收入进行的自我调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捐赠和慈善。从四次分配来看,前三次分配是主要的,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分配,第四次分配也就是慈善捐赠是对前三次分配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四次分配在实现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在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因为第一次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的。因此,必须理顺第一次分配关系,努力缩小第一次分配产生的过大差距。在第一次分配中,要更好地贯彻公平原则,保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和补偿。在这方面,当前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地量化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劳动报酬在第一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持续走低问题就很难改变。
  第二次分配,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政府介于收入再分配,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从当前来看,尤其要重视两个方面的调节作用:第一,充分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节,实现收入的再分配。第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和支持力度,以兼顾各个地区、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实现合理和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
  第三次分配,也就是基本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的分配,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缩小目前过大的贫富差距。强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地区居民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从而缩小当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中低收入者特别是贫困者生活的改善关系极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必须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另一方面,必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或公共品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展地区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从而更好地保障这些地区人们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第四次分配,可以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从事慈善捐赠。为此,必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比如企业和公民个人从事慈善捐赠抵扣所得税,慈善机构和其他公益性社会团体享受相关免税政策,政府加大对慈善机构和其他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等,以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晓关秋瓷炫收入差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