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县,生态经济强县

洛南县人民政府
洛南县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全县农业发展克服宏观经济下行、自然灾害叠加、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不利影响,生态农业加速推进,农村经济空前活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村经济实现新跨越。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88亿元,比亿元增长66.6%,年均增速达11%;农业增加值实现21.2亿元,比亿元增长68.7%,年均增速达11%;;农民人均纯收入7958元,比元增长1.15倍,比2010年净增4248元,年均增速达16.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4.06:下降到3.45:1。
――休闲农业呈现新景象。围绕全域旅游,实现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累计种植万寿菊5000多亩,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在庵巡路、绿道、种植油菜4500亩,在馒头山、抚龙湖,绿道打造的花海景观,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全县培育休闲农业主体15家,规模休闲农庄4家。打造出一道宜居休闲的靓丽风景。
――特色农业取得新成就。2015年生猪出栏45万头,同比增长10.8%;烤烟种植10.5万亩,同比增长4.9%;薯类作物种植18.52万亩,同比增长1.23%;蔬菜作物种植6.42万亩,同比增长0.26 %;设施蔬菜稳定在3000亩;食用菌生产1120万袋,同比增长12%。肉类产量4.23万吨,禽蛋产量 1.54万吨,奶产量29吨。
――主体培育获得新突破。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发展到8个;合作社发展到523家,其中国家示范社7个、省级示范社1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37个、县级示范社66个;认定家庭农场876户;培育认定职业农民146人。
――质量安全创建新水平。2014年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复评。2013年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38万亩。认定“三品”产地
36个,认证“三品”产品3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个。创建了5个市级名牌产品, 5个省级著名商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全县无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科技服务拓展新境界。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马铃薯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467公斤,位居陕南之首。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82283千瓦,增长32%,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达到2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9%。2015年机械化收获马铃薯1200亩,红薯210亩,烤烟机械化抓点示范2000亩。
――节能减排提高新水平。全县建成养殖场大型沼气7处,养殖小区沼气54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150台套,太阳灶4223台,节柴灶 3723 台,建成户用沼气18789口。
过去五年,是农业提质增效、市场供给有力的五年,是农村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农民得实惠最多、幸福感最强的五年。五年的成就令人欣喜,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无论形势如何发展、环境如何演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政策创设这个首要职责,加强扶持政策设定,实施规划引领,抢抓标准制定,在主动作为中提地位,在超前谋划中抢先机,在加快发展中创业绩;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核心动力,以确权登记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以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以综合执法推进依法治农,以模式创新引领农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个制胜法宝,因地制宜,扬长辟短,指导产业布局,优化种养结构,厚植特色优势,提升经营效益;必须牢牢把握项目带动这个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依靠项目打基础、强产业、扶主体、保运转,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和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形势,把握新情况,理清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努力打好攻坚战,赢得主动权。
(一)充分认识“十三五”农业发展面临形势
受宏观经济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县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进入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进入新的常态期,面临的挑战复杂多元,发展的机遇十分难得。
从面临的挑战看,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经营规模分散、科技装备不足、农技服务水平不高与耕地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的“双重制约”;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发展受到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务工渠道收窄,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农村产权交易滞后、金融支持短缺、农业保险范围不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依然存在。
从发展的机遇看,突出表现为:一是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定位为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把农业发展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安排,把加快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十三五”全市主打的一个攻坚战。特别是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首选,出台产业脱贫扶持办法,这些为农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二是发展动力日益强劲。随着补短板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将不断完善,支农力度将会只增不减,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场消费迫切需求生态农产品,社会主体积极投身生态农业,省农业厅继续支持商洛发展生态农业,为我县农业发展增强了底气。三是发展活力日益旺盛。中省市农村改革不断出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支持保护制度设计加快完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二)科学谋划“十三五”农业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工作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建成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这一目标,抓好两项改革,紧盯三大目标,扎实做好四件大事,努力实现五大提升,到2020年,基本建成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成功走出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实现富民强县的道路。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 60 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 35 亿元,生态农业实现产值5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87%,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7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5万吨以上。薯类面积稳定在20万亩。
“两项改革”,一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是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是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调结构,就是要优化产业结构,调优产业、调精产品。降成本,就是要节本生产与规模经营同步推进。补短板,就是加强耕地质量、科技创新、装备水平、服务体系等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综合产能。关于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要在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建立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确权、赋权、活权,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收益。
“三大目标”:就是强产业、保供给、保增收。强产业,就是要厚植产业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做精特色农业,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保供给,就是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理念,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思维,适应多元消费需求变化,为社会提供总量稳定、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促增收,就是要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新潜力,拓宽增收新渠道,鼓起农民“钱袋子”。
“四件大事”:一是以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让农业强起来。二是以做优洛南特色农业“八大件”为重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培植特色产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富起来。三是以彰显山水文化、展现农耕文明为基点,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美起来。四是以抓好“产”和“管”为切入点,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品牌,让产品效益好起来。
“五大提升”:一是生态水平全面提升。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良种良方组装集成,种养实现生态结合,资源粪污循环利用,化肥、农药用量减少1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二是技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生态农业技术攻关不断深入,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清洁化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模式广泛推广,科技贡献率达到55%。园艺作物、生猪、家禽实现良种化,牛羊良种率达80%以上。三是加工转化和品牌影响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不断升级,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名优品牌数量不断增加,生态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消费影响力不断提高。四是规模经营水平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合作共赢模式不断创新,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融资担保、农业政策保险体系基本建立,产业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全市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个、示范合作社95个、示范家庭农场50家、示范专业大户100家。五是休闲文化全面提升。农耕文化与秦风楚韵交织辉映,秀美山水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农业功能与生态价值同步提升,秦岭美丽乡村大放异彩,秦岭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体验目的地基本建成。
(三)牢牢把握“十三五”农业发展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遵循,打赢特色现代农业攻坚战是“十三五”全县农业发展的总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商洛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洛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布局,推动农业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落实“创新强农”理念,开展科技协作攻关、适度规模经营、金融支农创新和产权交易试点,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投入渠道创新,促进农业创新驱动发展。二是落实“协调惠农”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产能提升工程,促进农业强基固本,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精准脱贫。三是落实“绿色兴农”理念,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打造农业发展新增长点。四是落实“开放助农”理念,积极创建名优品牌,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主动开拓境外市场,进一步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品牌,彰显特色产品效益。五是落实“共享富农”理念,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农村产权交易,激活农业要素资源,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合作经营,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16年农业重点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农业工作至关重要。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中省市农业工作部署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以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为抓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建特色农业品牌,释放生态农业发展红利,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农业局按照五大农业的发展思路,主要实现粮食产量15万吨,马铃薯发展15万亩,烤烟种植10.5万亩,生猪饲养量75万头。种植万寿菊7000亩,发展高山蔬菜2000亩;创建1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1个市级龙头企业。新发展30个合作社;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认定基地2个,认证绿色产品1个。重点抓好东江集团20万头法系种猪繁育基地,陕西仓圣湖现代农业园区,东晋桃园现代生态观光园,农村能源项目,畜禽养殖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陕西禹坪川现代农业园区,金地果业猕猴桃示范种植,洛南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项目。
(一)抓好五大农业
一是做亮休闲观光农业。围绕全域旅游调优结构,实现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重点抓好庵巡路优美胜地、蟒岭绿道、陕南印象栖凤湾民俗度假村、东晋桃园、洛保一体化等休闲观光农业集群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这些重点区域推行油菜和万寿菊间套,种植万寿菊7000亩、油菜4000亩、高山蔬菜1000亩,栽植黄桃2000亩、猕猴桃1000亩,造花海景观,变田园为公园。推动能源革命,新建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2处,养殖小区沼气5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700台(套)。实施生态农业品牌战略,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力度。2016年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2个,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识40万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认定基地2个,认证绿色产品1个。新注册商标2个,市级名牌产品1个,争创省级名牌产品1个。培育集吃、住、行,游、购、娱,养、康、学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
二是做好生态养殖农业。基于现代养生方式,重点抓好 “一荤一素一菌”,提升百姓生活品味。“一荤”:即抓好畜牧业生态养殖。依托东江集团和石门发祥家庭农场发展生态黑猪和青年鸡,示范辐射推动全县猪、牛、羊,鸡生态养殖饲养量分别达到75万头、7.5万头、10万只、180万只,肉类实现总产3.88万吨,禽蛋产量1.1万吨,牧业产值实现 10亿元,解决“荤”的问题。“一素”:即发展薯类和高山蔬菜生产。一是发展薯类生产。依托成华公司、泰安公司、利民等5个马铃薯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薯类生产20万亩;二是发展高山蔬菜。依托仓圣湖园区和景村鑫源家庭农场,重点在城关、景村、保安等镇发展露头青罗卜、甘蓝、甜椒等品种,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全县集中连片发展高山蔬菜2000亩,解决 “素”的问题。“一菌”:即发展菌类生产。在鹿池川、北斗村,依托中科院陕西分院,搞好食用菌系列研发,形成科技研发中心,助推全县形成四条产业带。一是发展大路食用菌。以高耀食用菌园区为龙头,在东路镇村建设平菇、香菇、草菇等大路品种为主的食用菌规模产业带。二是发展高端药用菌。以城关办事处凤鸣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进名贵中药材灵芝等高端药用菌类,开发盆景灵芝、羊肚菌、桑黄、蛹虫草等产品。申请国家级“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对药用菌进行产品深加工、包装,创建药用菌商标和知名品牌。三是保护采摘野生食用菌。结合旅游资源,培育以老君山为中心的山区林地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设野生菌观光、旅游、采摘、休闲一体化生活漫游区。四是发展北路反季节食用菌。以七彩田园食用菌园区为龙头,引进现代化生产加工设备,在石门、麻坪建设北路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力争在全县建成一处现代化的食用菌场。2016年,全县建立生态食用菌示范点30个、示范规模500万袋,带动全县生态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300万袋,食用菌总产量(鲜品)达到13000吨。
三是做强现代科技农业。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6年力争创建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培育县级园区5个,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个,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70家,家庭农场830家,争创市级示范社5家。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育职业农民500名,培训专业技术干部1000名,培训农民技术员10000名。
四是做大特色品牌农业。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洛南核桃、香菇、黑猪、洛源豆腐干、玉米糁子、红薯粉条、金银花茶,土鸡、橡子凉粉”等特色农产品“八大件”。 加大土方法、土工艺挖掘,结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突出精美、独特、实用,靠土的叫渣的特色传统文化为卖点,聘请西农等院校专家,高标准做好洛南特色“八大件”的包装。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积极推广生态农产品标识,开展名优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品牌共享性、知名度。扩大影响,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豆制品加工园区,检测洛南豆腐的真谛,举办豆腐节,扩大豆制品影响。继续抓好烤烟生产。2016年种植烤烟10.5万亩,收购烟叶24万担,实现产值3亿,完成烟税6600万元。
五是做美政策普惠农业。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投资是硬拉动,继续争取项目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挖掘农业政策普惠制优势,落实好良种补贴、地膜玉米,能繁母猪,农机具补贴等国家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用活农业政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减少贫困农业人口,实现政策兜底。
责任编辑:赵万本&&发布时间: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 咨询电话:029---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县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_(快文网)
标题:**县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依托资源、聚集优势、核心示范、整县推进**县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县总面积2729平方公里,辖5镇2乡,71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万人,有灌溉耕地51.7万亩,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种子、果蔬、畜禽生产基地。2012年2月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2年9月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张掖市**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实施,2013年9月被认定为全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建设与改革试点县之一。近年来,我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一区、二园、三带、四业”总体规划,遵循“依托资源、聚集优势、核心示范、辐射引领、整县推进”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工程行动计划,已建成30万亩玉米种子、20万头奶肉牛、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13万亩红枣生产基地,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快速增收。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8亿元,农业增加值13.1亿元。通过建设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4元,较上年度增加1012元,增长12.7%,较2010年度增加3118元,增长53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维持在70%左右,达到了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值,一、工作成效1.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大力推进中国现代玉米种子产业示范园和全国一流现代化玉米制种示范基地创建,全面提升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目前,示范区张掖国家级种子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吸引了中种迪卡、三北等一批新品种研发生产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玉米制种企业入驻园区。同时,抢抓机遇,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四化”示范基地11.9万亩。201 ……(快文网省略127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甘肃省农牧厅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家庭农场102个。奥瑞金种业等5户企业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康裕种苗等11户企业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陇禾种业等5户企业、贾家墩蔬菜专业合作社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日渐提高。全县建成中小型水库10座,灌溉蓄水塘坝2座,总库容3605.25万立米。完成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一步加大水利灌溉设施配套力度,衬砌干渠16条179km、支渠71条212km、斗渠241条268km、农、毛渠871km,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总灌溉面积的47%(高效节水面积15.97万亩,其中管灌12.38万亩,喷、滴灌3.59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田间配套率达到45%,水资源利用率达到52%。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县农业机械总值达2.7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0.2万千瓦,农机拥有量达58600台(件),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2.2%%。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户饲草加工机械配套率达72.5%,日光温室卷帘机配套率达26.8%。全县建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21个,发展农机大户129个。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95%,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8%和18.8%。7.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全市统一审定并颁布实施的56 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覆盖各类农产品,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分别达42万亩,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90%。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点28个,30个果蔬品种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10.55万亩基地被省农牧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小枣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品一标”生产面积21.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6%。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畜+沼+果(菜)”等种植新模式,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开展农残检测,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明显减少,农药残留量显著降低,全县农产品综合平均合格率达99%以上。8.加工和流通体系快速完善。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8家,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年加工转化能力5.3亿公斤,生产总值8.84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总产值7.1亿元,占经济总量的80%。农产品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25万吨种子加工、4万吨番茄酱加工、3.6万吨乳制品加工和2万吨红枣饮品加工能力,85%的农产品初步实现加工转化增值,年总产值14.1亿元,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现有农产品批发和集贸市场9个,交易点4个,其中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县财政每年每人补助2.5万元,先后选聘20名带动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农民经纪人为农产品销售骨干,带动1837户农户发展定单面积18000亩,帮助农民实现收入5274万元。先后培育出西域、圣泽红枣枸杞汁、银先葡萄、砾花果蔬、**陇椒、陈军西瓜等甘肃地方名牌特色农产品。以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农超对接”,规范完善新合作加盟店、农家店、便民店、超市,建成农家店、便民店67个;积极与校园食堂、各大超市建立农产品配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金张掖**名优特产兰州展销中心窗口推介作用,在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新疆石河子市、青海西宁市新建“**果蔬”农产品直销点5个,“临”字号果蔬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活力进一步增强。9.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依托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日协风沙区综合治理项目和荒漠绿洲风蚀沙化综合治理项目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城区绿化、林业重点工程和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全县人工林造林面积达到37.4万亩,荒漠灌木林面积达29.7万亩,城区绿化面积达211.57万平方米,建成了以红枣、葡萄、枸杞、沙区肉苁蓉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15.16万亩,初步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渠路林带化、经济林基地化、村庄林场化、林农经营立体化、城镇机关园林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0.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已具雏形。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和高效农田节水等新技术,建立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7个,带动全县80%的耕地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34万亩;落实以加工番茄、瓜菜、玉米垄作覆膜沟灌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面积36万亩,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58%。积极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循环生产模式,全县以枣(果)粮间作、小麦玉米带状种植、小麦大豆间作种植、孜然大豆(甜菜、玉米)间作套种为主的4大类立体栽培技术应用总面积7.93万亩;落实麦草覆盖面积1.25万亩。以延伸资源利用链条、提高综合利用率为目的,探索建立“玉米制种―秸秆饲草―养殖业―粪便生产沼气―沼渣肥田―沼液防虫”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二、主要做法1.高度重视,强化了组织领导。为确保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任务有序推进,我县积极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由发改、财政、土地、农业、林业、商务、科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重点建设与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加强规划的宣传、政策的制定和规划措施的实施督促,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全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2.完善服务,强化了技术支撑。依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建立村级服务站71个,落实办公用房65间1520平方米,配备办公设施设备306台(套),聘用服务人员146人,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合作项目20项,引进先进实用技术46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3.健全机制,强化了监督检查。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信息反馈、经验交流制度,及时掌握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反馈存在的问题,督促 ……(未完,全文共8260字,当前只显示331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栏目:&&&&&&& |  | | 
“民声通道”简介:您只要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点一下邮件,就可以把您的意见和建议无障碍地送达县委主要领导。
“民声通道”意义:中共进贤县委高度重视“民声通道”工作,成立了县委“民声通道”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民声通道”工作。多年来,“民声通道”认真受理群众的反映,督促有关方面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为党委、政府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和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推进领导机关科学民主决策、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位置: >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农业强县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表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9    []  []
  2017年,全县&三农&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稳粮、优供、增效&、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农民&脱贫、致富、文明&为目标,以进贤&钟陵富硒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力争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达到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坚持&稳粮、扩油(茶)、增菜、调畜、优渔&10字方针,充分利用临近省会南昌的区位优势,加快建立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合理调减粮食播种面积,用于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油茶、设施蔬菜、特色水果、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着力打造精品型、效益型、外向型经济作物产业,力争油茶发展2万亩、蔬菜发展1万亩;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各发展1万亩。按照&调减生猪,增加牛羊,提升家禽,扩大特种&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畜禽禁养区专项整治,减少生猪养殖数量,提升牛羊、家禽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 &?亿元。继续压缩传统四大家鱼养殖规模,大幅度提升河蟹、黄鳝、淡水龙虾、黄颡鱼、鳜鱼等特种水产品比重,力争全县特种水产品比重提高到35%。
  2.深入推进钟陵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钟陵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我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区,位于军山湖东岸的钟陵乡东北部,规划面积1.2万余亩,总体投资规模约20亿元。现已完成了《进贤县2016年&2025年富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进贤&钟陵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并完成了核心区产业园内1.2万余亩的土地流转。建设内容为&一轴一心&、&一环五区&;即:一轴,富硒产业发展轴;一心,服务科技中心;一环,富硒产业环;五区,综合服务区、科技研发区、富硒体验区、富硒种养区、物流加工区等。2017年,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的原则,启动&一轴一心&和&五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进贤&钟陵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旅游、教育、科普、研发等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按照市里要求,启动&一乡一园&战略,重点抓好三里、前坊2个省级与钟陵、李渡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各乡镇要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抓手和载体平台,逐步形成乡乡有现代农业示范园。要严格园区建设标准,提升示范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硬件水平,丰富园区特色功能,提升园区的综合效益。从2017年起,全县各乡镇每年新建、扩建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要求达到8个以上。
  3、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依托我县是国家级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支持农民依托平台网络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龙头企业、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商、平台电商、信息服务商结合乡村特点建立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为农民创业创新开辟新途径。在县级利用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园;在乡级建设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在村级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点,大力培育一批电商村、淘宝村、特色电商涉农产业和企业。
  4.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建设集农产品种植(养殖)、深加工、仓储物流、门店零售、电子商务、金融和数据增值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体系。做大做强我县钟陵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个省级与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做优做大加工经营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和创建省级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建设一批集生活、生产和生态一体的田园乡村综合体,发展乡村民宿产业。
  5、大力开展农业招商。依托我县钟陵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三里、前坊2个省级与李渡、钟陵(含南台、池溪)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各乡镇农业资源、特色等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农业、高端种业、规模化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市场与现代营销及休闲观光农业等,努力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品质、有高附加值的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同时,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组建农业招商队伍,改进农业招商引资方式,举办有特色、有创意的农业招商专题活动。围绕农业产业链,针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薄弱环节,开展集群关联企业招商,提升农业集群产业发展能力。利用&赣台会&、&绿发会&、&江西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展销会&等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省外境外促销活动,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6.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围绕优质主导及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开展&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含水产)&、高正油茶、粮友芝麻油、爱进农副产品、兴昌葡萄等品牌的培育,积极创建我县富硒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按照省农业厅的部署,继续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鼓励引导农业经营者施用有机肥料,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7、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引导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
  8.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 & ?万亩;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开展山塘水库整治工作,完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重点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稻谷烘干、油菜收获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瓶颈,努力提高机插水平。
  二、实施镇村示范建设
  9.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省里确定的全面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和&精致建设、精美呈现、精细管理、&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以&整洁是基础、美丽是特色、和谐是根本、宜居是目的&为目标要求,坚持&全域规划、脱贫优先,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镇村联动、建管同步&的原则&,根据&沿线连片、建一片成一片和先重点、后一般、先干道、后面上&的思路,强化村庄规划引领,坚持统一布局、连片规划,分批推进、成片建设。2017年,着力推进?个左右新农村点建设,全面完成&七改三网&和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重点对钟陵富硒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周边村庄进行全覆盖,对高速、高铁、国省道等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全覆盖。同时,按市里要求重点抓好1-2条新农村示范带(片)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美化、乡风文明建设、和谐乡村创建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力争3年内实现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10.大力实施镇村联动建设。统筹城镇村联动,大力开展以完善规划、培植产业、夯实基础、提优管理、做美形象等为重点的城镇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建好一批特色中心村镇,力争3年内取得明显变化成效。2017年,按市里要求重点抓好 ?个左右特色小镇的打造建设,形成一批有活力、有魅力、有实力的特色小镇;集中力量打造 &?个左右的&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个左右中心村、?个左右农村民居新户型示范,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
  11.努力提升镇村建管水平。依托特色小镇、综合示范村、新农村村点、农村新户型推广等重点工作,把抓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与抓农村建管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农民建房规划管理力度,积极推广美观、适用、经济的农民建房新户型,大力治理农村乱搭乱建和超高、超大建房,让广大农村真正形成整体有序之美,促进美丽和谐乡村和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农村幼托、医务、超市、文体、科普、电商等公共配套设施,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2.全面开展政策精准扶贫。一是做好贫困户社会保障;按&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原则,除已脱贫人口外,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未享受低保政策且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二是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财政全额补助;对用尽大病救助、商业保险政策乃未脱贫的特殊贫困户,卫计部门要组织医院结对帮扶实行医疗费用兜底。三是认真做好全县农村贫困户危房调查核实登记工作,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7月底要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任务,做好通电通水和生活必需品的配套,确保8月底搬迁入户。四是建立贫困户救助信息平台,强化民政、残联、红十字会等职能,对贫困户大力开展慈善精准救助。
  13.大力提升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环保、清洁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集中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全面完成贫困村入户道路、改水、改厕和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培育贫困村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村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村能人和各类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按照光伏扶贫的要求,确保所有贫困村都有一个光伏扶贫村站,对&无劳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村贫困户确保有一个3KW的光伏扶贫户站。按省、市要求确保2017年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全面脱贫。
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要稳定在2%以下,贫困村才能全部退出。
  14.做好脱贫攻坚督查考核。一是加强脱贫攻坚抽查力度,对所有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每季度电话随机询问精准扶贫&政策卡、明白卡、连心卡&等内容,抽查数量要求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50%以上;二是加强脱贫攻坚的督查力度,重点督查扶贫对象准不准、数据全部全、措施实部实、力量强不强、资金使用当不当、脱贫成效真不真,以及财政扶贫资金整合、资金使用绩效等;三是加强脱贫攻坚的问责力度,对电话抽查结果每月通报一次,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定期通报并限时整改,对在迎接省、市脱贫考核验收中未能通过且影响全县脱贫目标如期实现的单位,除取消单位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外,对主要领导将按干部管理权限问责。
  四、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5.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村级公益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减轻村级组织负担。采取以奖代投、启动资金资助、项目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对村集体兴办各类物业项目,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在信贷支持上实行计划优先、利率优惠。
  16.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鼓励村级集体以市场为导向,采取集体自办、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经济实体,带头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等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盘活闲置房产和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物业项目,探索推行&异地置业&模式,支持村集体就近在城镇或工业园区置办物业。鼓励以合法合规方式将分散闲置农地回流到村级集体,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17.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台账,全面清查村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强化债权债务管理,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支管理、财务审批等制度,推行村级重大财务事项审计和离任村干部审计。农村集体资产权利转让和资源开发利用坚持集体讨论,按民主管理制度决策。规范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的运行和管理,保证资产、资源交易阳光操作,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8.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运行机制,推行农村环卫第三方治理和保洁员全职化,建立完善农村环卫管护制度,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做好迎接省考核验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监管水产养殖污染排放。全面完成畜禽禁养区专项整治任务,加强对已关闭的畜禽养殖场的日常巡查和监管,落实监管责任措施,严防禁养区畜禽养殖&反弹&和&复养&现象。
  19.加强水生态治理和保护。按照水生态文明创建的要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继续深入推进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在巩固我县农村水环境良好成果的基础上,推进重要水域、乡镇集镇、重点村组、排污企业、休闲景区&五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按省市要求扎实做好百强中心镇污水治理工作,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大集中、跨乡镇集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20.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建设。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实施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乡村风景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 &万亩。有效保护森林、湿地、及野生动物资源;全面推进森林防火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确保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六、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继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加快构建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和林权流转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促进多种形式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水利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2. 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深入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加强风险防控。落实和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按省市要求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23.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引导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种养大户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家庭农场开展大规模、高层次的联合,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合作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民合作社之间开展联合,组建合作社联社,打造新型&联合平台&;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民的增收能力;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农机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信息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程等培训,把职业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农业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退役军人等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七、强化&三农&工作保障
  24.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县委、县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中来;县、乡镇两级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提升统筹协调、决策服务水平。按省市要求积极开展农业干部培训、村干部&双带&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作,提高干部队伍、基层农民服务&三农&水平。科学谋划、统筹实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确保各项&三农&工作顺利推进。
  25.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理念,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优化调整村党组织设置,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组织。推进集中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农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查处一批侵害农民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确保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度,明确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
  26.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基层协商,在村或村小组设置民情理事会,通过&民事民议民决&,实现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律培训。完善农民依法维权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入推进&六好村庄&、&六好农户&和&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进农村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塑造优良家风,让文明正气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依法打击犯罪活动,整治农村黄赌毒、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 & & & & & & & & & & 日
主办:进贤县人民政府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承办:进贤县经济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16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