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更改公司各部门名称称需要更改版次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1年公司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1年公司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工程设计质量标准体系
发布于: 15:52:20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工程设计质量标准体系文件
2010年02月01日发布& & & & & & & & &&2010年02月01日实施
优质服务,科学管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
⑴通过一流的项目管理(包括咨询、设计等)向顾客提供符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满足主要以合同形式体现的顾客要求以及安全和环境准则的各类工程服务。
⑵以充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和习惯,使公司的服务与所有顾客的工作均能形成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
⑶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顾客暂时还未想到或尚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和工程经验做出积极、诚恳和充分的说明,求得共识,使顾客当前和长远的需求均得到满足。
⑷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激励的机制,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确保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⑸以完善的持续改进程序,保证公司的服务持久地满足顾客对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⑴提供给顾客的服务(包括咨询、设计等),100%符合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环保、卫生和安全规范要求,100%符合合同规定要求。
⑵提供按顾客合同要求的服务(包括咨询、设计等)质量的优良率不低于90%。
⑶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确保顾客向公司最高管理者的投诉为零。
⑷坚持持续的质量改进,100%完成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措施,以争取提供超过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及服务。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员质量意识,进行设计、咨询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设计、咨询的质量及水平。
⑴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现行政策、法规、规范开展咨询设计工作。
⑵组织部门的质量体系活动,编制部门有关技术管理的规定与制度,对本部门设计质量工作全面负责。
⑶负责部门设计及咨询项目的总结工作。
⑷负责部门的业务建设、创优项目的申报工作。
⑸负责部门各专业技术交流工作,处理各专业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工程回访工作。
⑹负责部门人员的考勤,做好对设计人员的生产秩序和纪律教育。
⑺负责部门人员的产值考核与分配工作。
⑻负责部门所承担设计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后期服务工作。
⑼负责部门内部与外部的合作与协调工作。
⑽负责本行业技术情报工作,及时掌握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
⑾负责设计及咨询成品文件的归档、借阅、保管。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是工程设计的组织者,对所承担的工程设计项目的设计进度、设计质量、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全面负责,对从设计前期工作直至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回访、总结创优的全过程负责。
⑴负责项目实施全面履行合同要求。
⑵负责编制设计计划,控制项目设计进度,实施设计输出。
⑶负责项目内部与外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⑷参加合同评审,理解顾客的要求和有关批准部门的规定,对不完善或含糊的要求会同相关人员共同解决,确保合同评审结果的合理明确。
⑸根据合同要求,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共同研究顾客的要求,收集、分析设计资料,综合考虑后确定设计原则、安排设计进度、编制设计大纲、提出创优目标、填写有关质量记录,并报送总师办备案。
⑹根据设计需要,提出调研计划和要求,报有关领导批准实施。
⑺协调各专业的技术接口,按需要组织项目设计人召开专业配合协调会,组织各专业间的资料互提,解决各专业间的矛盾,项目内部问题自行解决,项目外部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妥善解决,确保项目的个人脱手、校审、出图按期完成。
⑻召集各专业对已完成的设计图纸进行会签,各专业会签校审完成后,经各专业审定签字后方可正式出图。
⑼负责组织设计更改,并确保更改过程及结果清晰。
⑽组织本专业设计人员参加施工图的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组织参加工程验收和工程回访工作。
⑾组织各专业做好设计总结,负责各专业设计文件、资料的汇总、整理编目,交所里统一归档管理。
专业负责人
在项目负责人指导下组织本专业设计,对本专业的设计进度、质量和技术负责。
1、负责实施设计计划,控制专业设计进度,对本专业设计工作的全面负责。
2、负责专业内部与外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3、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收集、分析本专业的设计基础资料,确定本专业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按照设计项目总进度要求制定和实施本专业进度计划。
4、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设计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标准,组织并参加本专业设计文件的编制,负责解决本专业中的记述问题,,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技术,实现创优目标。
5、做好向其他专业提供资料和技术条件等配合工作,参加图纸会签和施工图交底,对本专业中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编写本专业的设计说明、汇总设计文件,做出设计总结,设计文件交付后,将本专业的设计资料整理编目后交项目负责人汇总归档。
7、实施设计更改,并做好更改过程中与其它专业的配合工作。
8、施工期间,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参加工程验收和工程回访,认真听取顾客意见。
9、对本专业在设计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
10、收集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质量信息。
在专业负责人指导下,根据设计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工作,对所承担的设计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技术负责。
1、做好设计前期工作,搜集、分析设计基础资料并进行调研,领会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原则和设计标准,做好方案比选,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努力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配合实现创优目标。
2、按作业计划如期完成所承担的设计文件,主动与其他专业配合,及时互提资料,设计中与其他专业产生矛盾时,应协商解决。
3、设计应符合确定的技术原则和技术措施,符合设计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规定,合理选择标准图,计算准确、构造合理、施工方便、图面交代清楚。
4、设计文件全部完成后,必须认真自校,然后送校对、审核,必须按校审意见逐条进行修改与纠正,有不同意见,可在校审记录中说明情况或保留意见。
5、实施设计更改,并做好更改过程中与其它专业的配合工作。
6、根据专业负责人的安排,参加编写单位工程设计文件说明书,参加设计文件会审、会签和施工图交底,深入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出现的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问题,当设计需要变更或修改时,填写《设计变更通知单》,交专业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校审后通知顾客,参加工程验收回访和设计总结。
7、所承担的设计完成后,将设计文件及计算书等资料等整理编目后交专业负责人汇总。
对设计文件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所校对的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负责,承担与设计人员相同的责任。
1、校对人与设计人同步工作,参加方案讨论,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原则,配合设计人员研究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2、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校对,填写校对记录、提出修改意见交设计人修改,如发现有争议问题,应与设计人研究协商后妥善处理,如意见不能统一时,提请审核人或专业委员会确定。
3、经校对的设计文件应基本无错、漏、碰、缺,并与其他专业无矛盾。
4、签署所承担校对工作的设计文件。
对各阶段的设计文件,如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计算书等进行审核,对设计项目的质量和技术负责。
1、参加各阶段的设计评审,指导制定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帮助设计人和校对人解决技术问题。
2、按审核大纲对设计进行审核,重点审查设计的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可实施性,是否符合原定的设计原则、技术措施,设计文件是否达到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关键部位的计算是否正确,相关专业的设计是否协调,有无疏漏和矛盾,防止出现不合格。
3、设计文件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各专业自校、校对签署及会签手续是否齐全,质量评定等级是否恰当。
4、填写审核记录,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责成设计人修改补充,必要时重新计算或绘图。
5、签署承担审核的设计文件。
审定是设计文件完成的最终检查程序,审定人对设计原则、设计措施、技术经济等指标进行审查,对设计项目的质量与技术全面负责。
1、参加制定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指导各阶段设计工作,如设计方案、结构选型、系统选型、设计方法等,协助解决各专业间设计上的矛盾。
2、审查全部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应完整齐全,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填写审定记录。
3、签署承担审定工作的设计文件。
工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它是保证设计成品质量的基础,是质量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各个阶段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方针,抓好&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三环节,严格按照工序流程,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促进标准化与基础工作以及技术责任制的完善和执行,达到成品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一 、设计策划阶段
部门负责人在与建设方洽谈任务时,建设方须提供下列设计基础资料,并在资料齐备时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设计合同书。
1、工程项目的相关立项批文;
2、规划用地红线图及其它规划要点;
3、经论证确定的最终项目设计方案(包括试验论证、专家会议论证等形式);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 、下达设计任务并编制设计计划
根据项目规模,难易程度,综合平衡任务后确定项目负责人、设计人、校对人、审核人。
1、项目负责人在有关专业负责人的协助下,负责编制设计计划、工程设计统一规定、设计进度计划,下达《设计任务书》(见附表1)。
2、专业负责人负责编制专业设计统一规定,明确各专业需要统一的要求。
3、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向业主提出本工程所需的设计基础资料内容,并完成收集设计基础资料的工作。
4、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开展工艺设计,主要包括编制初步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高程图、设备一览表等,发给有关专业,作为开展设计的依据。
5、当需要进行设计分包时,由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组织对分包方进行资格审查,选出合格的设计分包方,进行评审。
6、部门下达设计任务的同时应将设计基础资料交给项目负责人作为设计依据,并做好登记编号。
7、下达设计任务时应同时明确设计周期并公布。
三、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技术准备
1、设计计划编制
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设计计划,对设计计划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负责。各专业负责人参加编制。
2、设计计划编制要求如下:
(1)、设计依据:工程设计合同及有关设计阶段审批文件。
(2)、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类型、建设进度、设计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业主对设计工作的要求。
(3)、设计范围:设计内容(标准图纸目录的编制工作)、设计分工、设计委托、内外部设计分工和协作关系、预留和发展的规定等。
(4)、设计原则
3、设计计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1)、工程设计统一规定: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设计基础资料、采用指定的国家和行业设计标准和规定、项目设计采用的特殊设计标准和规定、设计校审和外部评审要求、设计文件的管理包括设计文件的组成、卷册章节的划分、图号等文件格式统一规定、发送规定等。
(2)、设计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及主要人员名单
(3)、设计部门与相关部门、协作单位之间的接口关系:如设计与业主或分包设计单位的接口关系。
(4)、设计计划时间安排:包括设计输入、设计校审、设计会签,以及设计输出文件的发布和交付的时间。
(5)、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对悬而未决的问题,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及风险对策。
(6)、编制项目的质量目标。
设计计划编制完成后,报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可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调整设计计划。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要随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
4、设计开工前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工程设计开工报告》(见附表4),明确设计进度安排,经各级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交部门负责人及技术管理部备案。
5、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意图和上级审批意见,专业负责人根据工程特点拟定统一技术措施,明确各专业需要统一的要求;专业审核人加强事先指导,填写《事先指导表》(见附表5)。
6、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密切配合,提供本专业对其它专业的设计要求。由项目负责人召开工程协调会,共同商定做好&各专业施工图设计会商纪要&,研究各专业互提资料的内容和要求,详细填写《专业互提资料单》(见附表7),明确&设计技术要点&,做好事先指导。
7、各专业负责人估算本专业工作量,并拟定本专业设计进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四、施工图设计
按照各专业有关规范标准及统一技术措施进行设计、计算、绘图、自校、校对、审核、会签。
1、必须按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批准文件进行施工图设计。
&&& 2、各专业依次平行作业,进行设计、计算、绘图。
3、设计人员应强化创优意识,精心设计力争设计项目达到优质水平,设计文件必须达到并达到《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版)的要求,施工图应按照国颁《建筑制图标准》要求绘制。
4、各专业密切配合,主动为其它专业创造条件,主导专业应对所提设计条件负责,认真做好《各专业来往条件登记表》(见附表6),各专业人员详细填写《专业互提资料单》(见附表7),消除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和错、漏、碰、缺现象。具体详见第七章《各设计专业条件接口关系》
5、各专业负责人及审核人应加强检查和指导,填写《中间检查记录表》(见附表8),设计人据此作认真处理,以确保设计质量得到进一步控制。
6、严格校审制度,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各级人员应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要求进行自校、校对、审核,对发现的设计质量问题,必须如实填写在《设计文件校审意见单》(见附表9)中,设计人按校审意见认真修改,经各责任人签字方可完成。
7、召集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内部图纸会审,设计人应按规定及时将绘制的设计图纸提交有关专业会签,有关专业设计人应认真核对提交会签的图纸,确认是否满足本专业提出资料的技术要求,与本专业是否协调一致。专业间的矛盾必须在施工图出图前协商解决。
8、图纸设计完成后,必须经各责任人在&图签栏及会签栏&中签字,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清点、查验无误后送技术管理部盖章。
9、项目负责人下达《设计文件(晒图)输出通知单》(见附表10),相关单位根据晒图通知单要求晒出蓝图并整理收成,并按合同或协议要求将设计成品文件交付给顾客,同时填写《设计文件交付单》(见附表11),做好交付、签收记录。
&10、切实执行质量评优打分制度,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图。
11、对于综合管线施工图,事先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综合管线设计方案会议,有关专业进行审议,会议应有记录并建档。综合管线施工图会签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对厂区外管、电缆、给排水管线等的布置,经相关专业确认后,在相关专业管线图上会签。
五、成品归档、发图
完成设计任务后,应将全部文件(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归档。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填写设计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归档入库单》(见附表12,13),交档案管理人员清点、签字、验收归档。
1、成品归档资料有规划红线图、计划批准文件、任务委托书、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计算书、各项基础资料、勘察报告、校审意见单等、开列清单交付验收。
2、归档后资料不得随意修改填补,原始资料只能在档案室查阅。
3、设计图纸及要求晒印清楚,装订成册,文件齐全,对外发图。
4、应建设方需要,工程施工图可能会出现多个版本,归档时要求根据出图日期及版本分别归档,避免混乱。
六、施工图审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配合施工
&& &认真对待审查机构的施工图审查,积极回复审查中提出的意见。
技术交底时介绍设计意图,提出注意事项,解决工地出现的问题
1、施工图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向有关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认真向建设及施工单位扼要介绍设计意图及施工注意事项,同时应虚心听取并采纳有关单位提出的有益意见,会审记录须经专业负责人校阅无误并签字方可生效归档。
2、图纸会审中如因设计问题需变更,应按设计变更程序处理,对修改范围较小及内容简单时,可以《设计变更通知单》(见附表14)的形式并经过校审后出图。如改变使用功能,扩大建设规模须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出修改图,所出变更图应按正常程序逐级校审签字,详见第十三章《设计更改的控制办法》。
3、施工期间设计人员应主动配合施工,解决技术问题,协助质量监督,如因设计与施工发生矛盾或出现质量事故,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处理,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4、如遇擅自修改图纸,未按图纸施工应及时制止,并告知有关部门处理。
七、竣工验收、
工程完工,参加竣工验收,对施工安装的外在质量和隐蔽工程质量提出意见,填写《工程验收记录单》(见附表15),各专业分部验收意见由各专业验收人填写并将竣工验收记录归档。
设计人员本着对建设单位负责的精神参加竣工验收,验收中应严格依照国家工程验收标准,认真如实地提出意见,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的工程方可签字。
八、工程回访,信息反馈
认真总结设计经验,客观听取社会评价
1、工程投入使用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回访,听取使用单位的意见,填写回访记录,将设计过程的内部及外部信息收集、整理进行剖析,记录在《质量信息反馈表》(见附表16)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错误,提高设计质量。
2、项目负责人根据图纸会审、技术交底、配合施工、竣工验收、工程回访、反馈信息,做好收集汇总分析工作,从中找出影响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后提出修改意见,不断提高设计水平。
3、回访内容:
& &&听取建设方对设计成品文件和服务的意见和评价:
& &&听取施工、安装等单位对设计文件内容、深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收集工程设计造价信息,如土建造价、结构含钢量等,填写《工程设计信息调查表》(见附表17),为今后工程的优化设计积累资料。
事先指导,是适用于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开始之初,即构思阶段。对设计成品质量起到控制、预防和提高作用。应由各专业审核人填写《事先指导表》(见附表5)。
一、工艺专业
1、充分了解工程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复核各单元设计参数,并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
2、本着节约、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合理确定项目总平面图和高程布置图;
3、确定各单元构筑物工艺尺寸、工艺设备配置、自动控制要求等条件,提交给相关辅助专业;
4、复核结构专业提交的单元构筑物图纸,内容包括尺寸、预埋管件、孔的位置、标高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构筑物工艺图的设计,最终提交工艺设备清单、材料统计清单等;
5、有关计算书要清晰完整,经校审复核后存档备案。
6、拟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措施。
二、结构专业
1、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材料供应情况,选定合理的结构体系,拟定优化设计方案。
2、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使用功能、生产工艺及地震烈度、场地地质条件、确定设计的基本荷载。对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如:高温、防爆、设备防震、防蚀等应采取相应措施。
3、研究地质报告,对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提出设想。
4、重点考虑结构设计中的特殊难点。
5、在项目负责人协调下,了解设备专业的设备重量、位置、设备基础形式,设备管道、地沟有关的标高及尺寸,并商定统一矛盾的技术措施。
6、有关结构计算书,应完整、清晰、整洁,计算步骤要有条理,引用数据要有依据,且前后要一致。荷载计算要逐项排查,不得漏列,要绘出计算简图,简图要符合结构模型,梁板等构件要编号。构件编号、计算结果(截面、配筋)应与图纸一致。
7、拟定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措施。
三、电气专业
1、了解供电电源接入点位置,专用线或非专用线、电缆或架空、电源容量、供电可靠度等。
2、了解用电负荷性质、等级、工作班制、供电措施、电力供应指标等。
3、了解工程照明、动力、弱电系统及消防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4、在以上资料初步掌握的情况下,设想供配电系统形式、正常电源与设备电源的切换方式,确定防雷等级及接地保护措施。
5、选定线路敷设方式(明设、暗敷、穿管、电缆槽、电缆沟等)。
6、在项目负责人协调下,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等工种配合,提供配电箱、开关合、电线管、电缆槽、沟位置、尺寸,管线穿墙穿梁位置,并商定统一矛盾的有关措施。
7、灯具选型,要配合建筑工种,与建筑装修等级相协调,有特殊要求时,由建筑工种选型,对较重的大型灯具,应将灯具重量预先告知结构工种,以便结构计算。
8、有关计算书要清晰完整,经校审复核后存档备案。
9、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拟定一些措施。
四、建筑专业
1、根据建筑类别、建筑标准、使用功能、生产工艺等因素,考虑室内声、光、热工、通风、消防、节能等要求,全面构思做好方案,并配合结构专业商定合理的平、立面布置。
2、建筑的平面、竖向、空间应能满足使用、工艺、设备、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内部的交通、联系、疏散应能适应使用、消防等方面的需要。
3、配合结构专业确定设置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问题。与结构专业共同商定平立面布置中有关措施,如框排架的柱网布置等。
4、在项目负责人协调下与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工种配合协商,确定管道、地沟有关标高及尺寸,并商定统一矛盾的有关措施。
5、立面设计要朴素大方且富有新意
6、控制建筑面积和其他主要建筑技术指标。
7、节能计算报审表的填写要完整、清晰、整洁,并应提供计算书。经校审复核并签字后存档备案。
8、拟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措施
五、给排水专业
1、了解给水水源的接管点位置、标高、管径;了解水量、水压能否满足要求。了解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组合情况,供水压力要求。当水量水压不足时,应采取措施。
2、了解排水的水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当与标准不符时,应听取环保部门的要求,考虑相应的处理方案。了解室外排水管沟的大小、标高、排入点或检查井位置;了解暴雨强度和重沉期。
3、按建筑物消防等级考虑消防系统。
4、按上述了解的资料,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泵房、水塔或无塔共应系统。
5、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对给排水系统初步设想,对生产用水需考虑节能。
6、在项目负责人协调下,与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等工种密切配合,商定统一矛盾的技术措施。提供管道、地沟有关标高及尺寸。
7、有关计算书要清晰完整,经校审复核后存档备案。
8、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拟定一些措施。
五、暖通专业
1、了解建筑物使用功能,生产工艺对采暖、通风、空调、制冷、动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并考虑初步方案。
2、按环保要求对噪音、除尘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3、提出机房、锅炉房、烟道等平立面布置和具体要求。
4、与有关工种配合,提供管道、地沟有关标高及尺寸。管道穿墙位置及尺寸。商定统一矛盾的有关措施。
5、鉴于施工因素,管道不要穿梁。
6、有关计算书要清晰完整,经校审复核后存档备案。
9、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拟定一些措施。
中间检查除应对事先指导内容提纲逐条进行检查外,还应对下述各项作重点检查,并填写《中间检查记录表》(附表8)。
一、工艺专业
1、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及高程图是否合理、经济;
2、各单元构筑物设计参数如容积、长宽深比例等是否符合相关设计规范;
3、选择工艺设备是否合理、先进、可靠,并满足甲方提出的相关要求;
4、构筑物及设备管道的防腐、保温、外观涂料颜色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并满足甲方提出的要求;
5、各工艺设备及管道选型的计算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计算书是否清晰完整,便于归档;
6、校核结构专业预留管、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是否改变。
二、结构专业
1、结构选型、框排架柱网布置、截面选择、楼、屋盖形式等是否恰当。
2、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设置均需满足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3、计算原则、荷载取值、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参数选取等是否正确、恰当。
4、有关电算结果各指标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5、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的方案是否恰当,是否考虑了施工过程和建成后对邻近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
6、核对环境专业图纸是否预留管线、洞口或设备位置有所改变。
三、电气专业
1、供电线路容量不足时,考虑的相应措施。
2、设计方案中的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和接零的有关要求,有关过压过流保护的要求。
3、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方式、有关计算是否完成,供电容量分配是否平衡。
4、光源与照明灯具的选择,是否能满足照度和建筑装饰的要求。
5、有关防火防盗方面的自控方案。
6、其他弱电方面的设计要求。
7、与其他专业是否有矛盾处。
四、建筑专业
1、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应在总图上标志清楚,单体图和总图应协调一致。
2、平面布置、立面造型、内部空间能否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生产工艺、设备安装及抗震、防火等各项要求。
3、建筑面积不要超标,如由建设单位要求而突破过多,应由建设单位补办面积指标后再进行下一工序。
4、防水措施可靠。
5、对于易产生温度裂缝的顶层两端,要提出可靠措施,必要时进行热工计算验证。
6、与各工种进一步商定统一矛盾的有关措施。
五、给排水专业
1、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各项技术措施是否恰当。
2、消防系统是否合理可靠。
3、给水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什么方案;工业循环供水时,是否考虑了节能措施。
4、按《深度规定》列出总用水量表。
5、对生活用水的水箱水池,是否考虑了防污染措施。
6、有条件时,尽量采用余热和太阳能,以节约能源(如在阳台上装设太阳能热水器。
7、应验算屋面排水口能否满足暴雨排放要求。
8、排水标准不符时,是否已考虑相应处理方案。
9、与其他专业是否有矛盾处。
六、暖通专业
1、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建筑物功能和生产工艺要求。
2、对三废治理、综合利用的设计方案,节能和环保措施。
3、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否满足。
4、有关计算是否已完成。
5、有关技术措施和采用的标准、选用的设备是否恰当。
6、管线地沟是否与其他专业已经协商,是否还有矛盾处。
为使各专业的设计条件内容和格式、以及各专业之间的条件往返活动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承接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阶段。
1、设计人员根据设计资料图所需深度要求,完成设计条件,对其进行自检并签字,然后将其提交校审人员进行校审,校审完成后提交本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核实并签字。
2、所有设计条件均由专业负责人向相关专业提出,接收条件的相关专业负责人经初步核实后签收。接受条件的专业尽快审查条件的合理性,如有异议及时与提条件人协商解决,不可单方面更改条件。
3、提出条件应注明版次,当成品图作为条件时,必须在图签的名称栏中注明&条件图&字样,在版次栏中注明版次,在日期栏中注明详细日期。接受条件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在评审认可对方提出的条件后,应在条件图上签字并注明签收日期,
4、在设计条件图中若出现修改时,修改处画云图。在云图旁打上&△&,在△中填写修改顺序号,在空白处统一签署原签署人员姓名,并注明几处修改和修改日期,条件表版次不变。
5、修改内容较多时,应重新提条件并升版。条件升版需征得项目负责人同意,由项目负责人在新版条件图上方空白处注明&同意升版&字样并签署姓名和日期,升版条件需在修改处用&云图&作出记号,并在《各专业来往条件登记表》(见附表6)上登记。
6、提出条件专业修改条件或条件升版时,必须将修改内容或升版条件传递到所有接收条件专业。条件升版时提条件人应将前版条件及时撤回销毁,作废条件的原件由提条件人注明作废标记(&&&)保留备查。
7、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发现提条件有问题时,应及时与提供条件的专业进行协商,并提出补充或修正资料,如协商未能取得统一意见,应由项目负责人协调解决或由院、所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8、工程项目设计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统一把各专业互提资料的《各专业来往条件登记表》(见附表6)及《专业互提资料单》(见附表6)整理汇总随设计文件一起归档。
三、步骤及方法
1、先由工艺专业提供构筑物平、立、剖面及细部详图给各有关专业(包括结构、电等),各接受专业根据工艺提供的资料,提出本专业要求及做法打印一份,各专业填写《各专业来往条件登记表》及《专业互提资料单》存项目负责人处。
2、根据各专业反提的资料和要求,工艺专业应完成第二轮资料的互提,提出修正后的平、立、剖面及细部详图给各有关专业,同时完善《各专业来往条件登记表》及填写《专业互提资料单》存项目负责人处。
3、各专业在设计进行中如遇有修改部分,应及时提供修改图给有关专业,同时填写《各专业来往条件登记表》及《专业互提资料单》。
6、对于设备用房的工业建筑设计(包括配电间、污水处理、锅炉房、水泵房等)应由工艺专业在土建平面的基础上先提供工艺和设备布置图及对各专业要求的有关书面资料给建筑专业,然后由建筑专业提供建筑物平、立、剖面及细部详图给各有关专业(包括结构、电、水等),并根据相关专业反提资料和要求完成第二轮资料互提,经修正后正式提出建筑资料。互提条件过程中认真填写《各专业来往条件登记表》及《专业互提资料单》。
1、设计人应按规定及时将绘制的设计图纸提交有关专业会签,有关专业设计人应认真核对提交会签的图纸,确认是否满足本专业提出资料的技术要求,与本专业是否协调一致。
2、图纸发现问题时,应由双方协商解决,经修改达到要求后方能签字,如涉及其它专业,设计人应及时向其它有关专业提出修改资料并作相应修改。
3、有关专业在会签时若有争议,应向项目负责人反映协商解决。
4、设计人未将应会签的图纸提供有关专业会签,发生质量问题由出图方负责,图纸经会签没有发现涉及与本专业接口的问题,而后发生质量问题,主要责任在会签签字方。
5、凡个别工程因出图时间紧迫,各专业图纸不能同时出图,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可先出部分专业图,但有关专业也应会签。
为了保证设计项目在各个阶段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要求,确保各设计阶段处于受控状态,使各阶段的设计成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二、范围和内容
1、本办法适用于每个项目的各个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2、方案设计评审
主要检查方案设计是否符合招标书或顾客的书面要求,评价该项目的安全性、功能性、可实施性、适应性和经济性。
3、初步设计评审
主要检查是否符合方案设计要求,是否符合专业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的规定,评价该项目的安全性、功能性、可实施性、适应性和经济性。
4、施工图设计评审
主要检查是否符合初步设计要求,是否符合专业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的规定,在评价施工图设计满足质量要求方面,应侧重评价可实施性,包括图纸表达深度是否已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时间性及施工要求。
1、设计评审实行两级制,按院管项目和所管项目分为院级评审和所级评审,但院管项目在进行院级评审前应先通过所级评审。
2、院级评审
凡院级管理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技术问题的评审,以及所级管理项目需要院组织讨论的技术难题均应先填写《设计评审报告》(见附表18)予以批准。
a)填写《设计评审报告》(见附表18)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栏时,如申请评审方案或初步设计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如申请讨论个别技术问题,可由专业负责人(或设计人)填写。
b)召开院级设计评审会议应事先做好准备,要有形成的设计文件及资料,具备评审条件以提高会议质量,会议申请表应提早三天送总工办,总工办应将提供会议讨论的资料及时送参加会议人员传阅以做好准备。
c)评审工艺流程方案或初步设计的会议,除院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委员会及技术管理部有关人员参加外,应有该项目的工艺、结构、电、建筑、水、暖等各专业的主要设计人员参加,如讨论解决某专业技术问题的技术评审,除院技术领导和技术管理部有关人员外仅本专业主要设计人员参加。
d)院级评审会议由总工程师主持,会议应作出结论,并填写《设计评审报告》(见附表18)作为质量记录,在工程项目设计完成后归档,技术管理部负责会议组织工作及会议记录。
3、所级评审
a)所级管理项目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评审由所长主持,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评审会。
b)会议应作出结论,填写《设计评审报告》(见附表18),作好评审记录,整理会议纪要,由工程项目设计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归档。
一、目的与范围
1、本文件是对《设计工序管理内容》的支持性文件,以保证设计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对新、难、特殊工程的设计应编制与该部分相应的质量策划。
2、新、难、特殊工程具体是指设计中采用新方法、新理论或本地区较少应用的、缺乏经验的、由特殊要求的、采用新型设备及需要控制某些特定要求的工程。
3、本策划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均应实施,对建筑、结构、水、电、暖专业在本规定范围内均需编制策划,责任人为各相关专业的专业负责人。
二、步骤及方法
1、收集资料,需要时进行调研,对本院及外部与本项目相关的设计经验进行汇集。
2、对方案及设备选型应作多方案选择与比较(不少于两个),比较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及可实施性。
3、提出设计方法,对新技术、新结构宜用二种以上的计算方法(或程序)进行对比,以确定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4、考虑满足质量要求的构造措施及重要质量控制点。
5、提出在施工各阶段的检验要求,规定时间、方法、手段及数量(如沉降观测、荷载试验、挠度、裂缝、应力水准等)
6、对使用新设备应充分注意其使用效果,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是否与说明书中叙述相一致,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指标。
7、以上策划应提交总工程师审定,必要时也可提交院技术委员会专业组研究。
三、服务与验收
1、执行质量策划工程的设计,在其施工阶段应进行跟踪服务,并做好记录,及时处理存在问题。
2、对选用的新型设备要参加试运行,并做好运行记录。
3、参加该项目的验收,写出该新技术的应用总结并归档。
&一、目的和范围
为提高我院工程设计质量,使工程设计计算书的格式和内容规范化、科学化,以便于标识和具有可追溯性,特制订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我院工程设计的工艺、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各专业设计人员应遵照执行。
1、每一项工程的工艺、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各专业均应有计算书,计算书要装有封面。
2、计算书封面见附录1,封面上应有设计人及校审人签字。
3、计算书书写字迹应端正、清晰,不得用圆珠笔、铅笔书写。
1、工艺计算
1)、确定日均处理量,平均小时处理量,变化系数等;
2)、各构筑物高程计算,确定各单元构筑物的标高;
3)、单元构筑物容积计算,长度、宽度、高度及有效水深的确定;
4)、各工艺设备、管道的选型计算;
5)、各非标设备的选型计算。
2、结构计算书
1)、列出需统一说明的内容,如材料强度等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抗震设烈程度、结构抗震等级、各部位的面荷载等;
2)、构件计算应列出计算范围,设计简图上的每一项荷载应按步骤计算出其来源;
3)、按构件的种类和性能,计算其强度、挠度、裂缝等;
4)、采用非规范公式时要注明其出处;、
5)、电算打印应包括总信息,输入数据及输出成果,注明使用何种软件,计算的构件应注明对应于图纸上的编号或部位,成果如有修正亦要在计算书上注明。
2、电气(智能)计算书
1)、用电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导线开关选择计算。
对于10KV以上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上依据当地供电部门提供的资料为依据校验高压母线和低压母线处的断路容量。当变电所按地区域变化时,其配电装置的选择计算应提书面结果,一般情况下,校验资料设计人员备留。
2)、照度计算。
3、给排水计算书
1)、用水量计算,包括最高日水量,最大时水量,平均时水量、热水量、开水(饮水)量。
2)、生活、生产排水量计算;
3)、热水系统所需热量计算;
4)、消防水量计算;
5)、供水系统管径计算;
6)、水力计算(包括冷、热水);
7)、采用计算机计算时,计算书应注明使用软件名称,附上相应的系统范围、输入数据及计算结果。
4、暖通计算书
1)、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2)、散热量和采暖设备的选择;
3)、采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构件、装置的选择计算(如膨胀水箱、补偿器、疏水器等);
4)、通风房间余热、余湿及有害散发量的计算;
5)、全面通风量,局部通风量及排风装置的计算;
6)、空气量平衡及热量平衡计算;
7)、通风系统的风机、加热器、加湿器、过滤器等设备选择计算,风管尺寸及阻力计算;
8)、防烟分区排烟量计算,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计算;
9)、防烟送风机、排烟风机、送风口、排风口的选择计算;
10)、空调房间围护结构夏、冬季冷热负载计算、房间的人体、照明、设备散热及散湿量计算;
11)、湿图上绘制夏冬空气处理过程线,确定送风量、回风量、新风量及换气次数;计算空调系统冷负荷、热负荷、加湿量;
12)、空调制冷系统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组合空调器、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消声器、隔震口等设备的选择计算;
13)、冷冻水系统管径及水力计算。
本办法对设计更改的原因、识别与确认、实施、以及防止误用等作了规定,通过控制以达到设计产品符合规定和顾客的需要,,适用于方案、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
二、设计更改的原因
设计更改通常是在设计产品已经或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由于下列情况需要而引起的:
1、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前一阶段设计存在缺陷或不合格问题;
2、顾客的某些要求发生变更;
3、设计原始资料发生变更(如总平面图,工艺流程等);
4、有关的社会要求发生变更(如建设规模、使用性质等);
5、外部评审结果所要求的变更(如设计标准、技术措施等);
6、施工、安装及试运行过程中所要求的合理变更。
三、设计变更的识别和确认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设计更改,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主要设计人都要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设计更改的内容和范围,对工程投资的影响,需否报批及更改工作量等,还要分清设计原因还是非设计原因引起,设计更改的识别和确定按以下规定执行:
1、限于一个专业的设计更改,由主要设计人与专业负责人研究后确定,涉及多个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更改,由项目负责人召集各专业负责人及主要设计人员研究后确定。
2、所有变更均应由所牵涉的相关专业负责人会签。
3、改变已审定的初步设计,如改变使用性质、建设规模标准、总平面布置等重大修改,顾客应提出书面函件,并提供审批项目的主管部门更改批文。
4、凡经院、所技术会议定案的设计方案,技术处理等,在设计过程中需作较大变更时,须经原级别技术会议重新审定确认。
四、设计更改的实施
1、在一般情况下,设计更改项目应由原设计人员承担,对于设计有缺陷或不合格引起的设计更改,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应范围的人员,分析原因,确定更改的具体内容范围及技术处理方案后方可实施。
2、修改范围较大及内容较多时,应另行绘制设计修改图;修改范围较小及内容简单时,可以《设计变更通知单》(见附表14),形式并经过校审后出图。
3、不论何种变更或修改,均不得直接在已归档的底图上修改。因施工现场急需的变更设计,应对问题具体分析,如仅涉及到一般的设备资料,不影响整体质量可不必出变更手续,可由本专业设计人员在施工单位&技术核定单&上签署,对涉及重要结构等问题时应更改出图。
4、设计修改图应编入该工程的图纸目录,并在图号注明&修&字样,如有作废图纸也应在其目录中说明并及时归档。
五、防止误用废止的设计文件
1、当设计更改已确定而原设计文件已发出,项目负责人应致函顾客和施工安装单位,告知暂停更改范围内的施工安装工作。
2、在设计更改图纸的附注或说明中,应表明相应作废或局部更改的原设计文件的名称、编号和部位。
3、设计更改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发文通知顾客和施工安装单位,告知应予作废或已修改的设计文件名称和编号,要求采取措严防误用。
工程设计文件是我院设计的技术成果,为有效实施对工程设计文件的控制,保护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搞好公司的项目文件建档、归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达到项目文件档案归档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我院的工程设计项目的所有技术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各专业计算书、设计基础资料、质量记录等。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设计文件资料和设计成品文件的汇总、编目、整理、建档,并交档案管理人员归档,档案管理人员负责设计文件的接收和管理。
专业负责人负责项目中本专业有关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并将整理好建档文件交项目负责人员归档。
1、项目文件资料的建档要与项目实施过程同步进行,项目申请立项时,即开始进行项目文件资料的积累、整理、审查、建档工作。项目竣工验收时.完成建档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
2、建档工作包括:收集、接收登记、建档、分类、整理、编目、保管、文件发放、提供利用、移交归档。文件资料建档需易于识别和检索。 建档文件必须分类正确,排放有序,有建档编号
1、归档办法
&& 设计成品文件
设计成品纸质文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负责人进行整理、分类,由责任人到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处办理归档,待档案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归档入库。
&& 电子文件的归档
电子文件包括报价、项目建议书、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基础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阶段(包括业主提供资料)的电子文件(含项目的规定、表格、说明、图纸、计算书等)。
2、归档时间
工程设计的各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必须将本专业设计图整理、汇总后交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归档;
电子文件随纸质文件同时归档;
因设计文件不归档而产生不良后果,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档案管理人员对设计文件不归档者有责任通知部门负责人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归档。
3、归档要求
归档的设计文件必须完整、准确,图幅尺寸和图纸标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和我院有关规定,图面整洁,、不污损,如发现设计文件不全或违反了国家制图标准及我院有关规定,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拒收,并退回原设计所重新绘制或补齐。
设计图纸归档时,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工程设计文件归档入库单》(见附表12,13),交档案管理人员清点、签字、验收归档。
凡是与外单位合作设计的项目。为了保证该工程文件的有机联系和完整性,在与合作单位签约时,应明确规定共同合作的对方单位将该单位的设计成品文件归我公司一套备查。
4、纸质文件归档份数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成品文件归档1份;
项目建议书、施工图设计成品文件归档1份;如有设计竣工图.归档1份。
其他文字资料及计算书归档l份。
五、设计文件的借阅
1、底图、计算书、设计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律不得外借,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由档案室及分管院长批准后,才能在档案室内借阅。
2、本院设计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设计资料,需到档案室办理有关手续后调阅并及时归还。
3、蓝图可在院内借阅。借阅时需办理蓝图借阅手续,每次借阅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到期后如需再借,须办理续借手续;工作调动或长期出差在外者,应将所借蓝图及时归还,到期不归还者,不得再次借阅蓝图。
4、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计文件借阅记录,对到期不归还者,做好催还工作,以保证设计文件的完整性。
六、设计文件的管理
1、档案室管理员对归档的设计文件应及时进行整理登记、分类编目、装订成册、妥善存放,采取防霉、防蛀、防湿、防火等措施,使设计文件得到有效保护。
2、定期检查设计文件的保管情况,对破损或模糊的设计文件及时进行修补或复制。
3、对保管期满(蓝图15年,底图和资料20年)或已失去利用价值的设计文件,由档案管理员进行移交或销毁。
为使我院工程设计符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确保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对我院设计配合施工特制定本规定。
二、方法和要求
1、由我院承担设计的工程项目均应配合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员须参加设计评审,就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说明设计意图,重要部位的设计内容等作详细说明。
2、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有关设计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解决因设计而引出的技术问题,认真考虑并吸收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意见,向院、所技术负责人汇报,经审核同意后作出设计变更或书面文字说明,按设计补充资料发出和归档。
3、设计人员在配合施工中,如遇工程设计需作重大修改或重大工程质量问题时,应作好书面记录,及时向院、所技术领导请示,汇报同意后方可进行,对由其他单位书写整理的会审或交底记录,参加的设计人员必须在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签字盖公章。
4、配合工程施工、处理解决技术或质量问题,一般应由直接参加工程设计的本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如遇人员安排上有困难需委派其他人员时,也应由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代理,并经院或所领导同意,不得个人私自商定。
5、特别重要复杂的工程,按院与顾客签定的合同规定,派出驻现场设计代表,配合施工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要经常与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联系,沟通情况。重大设计修改、重要技术问题的处理要事先向院、所技术负责人请示汇报,审批同意后进行,然后与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补办审批会签手续。
6、派驻现场设计代表须具备专业负责人以上资格的人员承担,在现场做好来往文电,处理问题记录的保管,待工程竣工验收,经整理清晰后,作为技术资料归档处理。
根据国务院2000年1月30发布的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计单位对所设计的工程,有责任在施工中督促设计文件的实施,并参加工程验收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二、方法和要求
1、由我院设计的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均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及时参加各阶段的验收,并对工程质量做出评审记录。
2、工程验收工作分: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设备各专业调试后试运转、工程竣工等几个阶段。
3、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验收及设备各专业调试后的试运转,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参加验收和试车,回院后应将主要情况按项目管理范围作汇报,同时形成《工程验收记录单》(见附表15),遇到质量事故隐患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4、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的设计人员,院管工程由院、所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商定组织,所管工程由所领导与项目负责人商定组织,报技术管理部备案备案。
5、在进行验收工作时,对有摄影要求的工程,应事先与有关部门联系。
6、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填写《工程竣工验收单》(见附表15),经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签字后到院办加盖公章后归档。
质量信息反馈工作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信息反馈工作制度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消除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再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二、信息内容
1、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阶段在研究、会审、交底等各种会议和场合中,有关各部门对本院设计质量的评价和意见等。
2、工程建设阶段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对本院设计质量的评价和意见等。
3、竣工验收后及工程回访时有关部门对本院设计质量的评价和意见。
4、由于设计原因而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或造成资金、材料重大浪费的问题。
5、由于设计质量优良使工程项目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技术先进的要求,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情况。
6、在执行国家、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本院技术管理和规章制度中的反应和意见。
7、国内外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各专业的先进技术信息。
三、实施方法
1、技术管理部是院设计质量信息反馈的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本院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工作。
2、技术管理部负责检查对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和反馈工作.
3、技术管理部负责对创优及施工图质量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
4、技术管理部应完善全院设计质量,信息反馈资料的整理储存.
5、各设计所负责收集、鉴别、整理各设计阶段的质量信息和反馈工作.。如设计过程中的中间检查、设计文件的校、审和质量评定中的信息。
6、各设计所应负责本所的设计质量评定和审核,对本所发生的设计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进行处理,及时向院部报告重大质量事故,参加研究处理。
7、设计成品出院后,各设计所应组织收集工程施工交底、工程验收、设计回访中的信息,,并总结材料,及时填写《质量信息反馈表》(见附表16),以改进和提高设计质量。
8、各设计所应组织各专业进行信息交流,通报各专业质量信息及反馈落实情况。
1、遵循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的原则,及时搜集准确的质量信息资料。
2、及时掌握发展变化中的新动态、新问题、客观地校核所采取的设计标准和质量对策,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包括检查现行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3、针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原因,尽可能有定量分析,提出改进和提高质量的对策。
4、对各种质量信息,院和所要指定专人负责处理,并对处理意见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
5、需要院处理的重大质量信息应及时迅速传递到院部,由总工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处理。
6、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会审、交底、竣工验收、工程回访等,职能部门人员外出参加会议、工作联系等,回院后应及时填写《质量信息反馈表》(见附表16),反映有关质量信息。
7、各所、部门应将所填的《质量信息反馈表》(见附表16),定期送技术管理部颁标准。
一、目的与范围
&&& 本文件对设计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进行解剖分析。对有关活动的职责、人员与组织、方法、报告等均作了具体规定,适用于工程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
1、项目负责人
是工程质量活动的总负责人,组织工程的质量剖析活动,并对活动记录在《质量剖析报告中》。
2部门负责人
负责本所的质量剖析工作,识别不合格的性质,找出主因,提出处理意见。
3、技术骨干
是本专业的技术责任者,负责组织本专业质量剖析活动和填写报告。
4、技术管理部
协助项目负责人组织重大质量问题的剖析活动,参与质量问题的调查和各种类型的剖析活动,并组织院级剖析活动报告的填写。
三、人员与组织
1、质量剖析活动一般以专题剖析会的形式进行,应视院内设计质量问题情况不定期安排活动,由各所或技术管理部组织进行。
2、属于重大质量问题的院级质量剖析活动一般应由副总工程师主持,由主要设计人、相关专业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所长等有关专业组成员参加。
3、属于所范围的设计质量剖析活动一般由部门负责人主持,项目负责人、相关专业的专业负责人、主要设计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及总工办派员参加。
4、凡进行质量剖析活动应在一个月内进行完毕,并提出质量剖析报告。对重大质量问题的剖析活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四、质量剖析活动
&&& 剖析活动前应由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做好有关剖析资料的准备,剖析会主要内容应包括:
1、查明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并确定质量问题的性质、责任人、影响范围;
3、提出纠正(改进)或补救措施;
4、检查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不完善环节,并提出如何改进。
五、剖析报告
质量剖析活动结束后《质量剖析报告》,内容包括:
1、介绍质量问题的总体情况;
2、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质量问题的责任分析;
4、建议采取的处理(纠正)措施;
5、属于质量事故者,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为统一管理各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外出调研活动,特制定本办法,各专业技术人员应遵照执行。
二、方法和要求
1、外出调研前,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外出调研申请》(见附表19),明确调研目的和任务,省内调研,由部门的负责人审批,报总工办备案;省外调研,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分管副院长批准后,报总工办备案。
2、设计人(或专题调研人)外出调研,必须提出调研提纲,明确目的和任务,首先要考虑充分利用本院内已有的图纸资料和科研成果,避免重复调研,以节约人力和开支。调研工作要深入细致,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审批程序同上条。
3、所有外出调研回院后,应写出调研报告,并向院分管院长和部门负责人进行汇报,重点项目或先进技术经验由总工办审定后组织在院内介绍交流,调研过程中搜集的技术资料和调研报告应完整清晰,填写《质量信息反馈表》(见附表16),签字后交总工办资料室,登记归档保存借阅。
4、调研人员差遣费报销应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经总工办主任签署意见后,再由分管院长签字报销。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部门名称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