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材料二,说说大决战2 淮海战役役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三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真题演练:18《美国南北战争》复习(新人教版)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三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真题演练:18《美国南北战争》复习(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0点
上传时间: 10:49:11
下载量:733次
文档大小:1.10M
所属资料:
文档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几处关于淮海战役鲜为人知的最新资料
我的图书馆
几处关于淮海战役鲜为人知的最新资料
2007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纪念粟裕诞辰百周年大会上,粟裕的两位老部下马苏政、恽前程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不同层次的与会者,作了《粟裕对淮海战役的重大贡献》的书面发言,后发表在《铁军》杂志2007年第三期上。里面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
“淮海战役歼敌人数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所以斯大林得知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在笔记本上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首任大使尤金来华前,斯大林特意交代他:‘淮海战役打得成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你到中国帮我办一件事,就是研究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尤金到中国后,向毛主席转达了斯大林的要求,毛主席说:‘这个战役是粟裕同志在济南战役快结束时提出来的’。后来尤金又问过陈毅同志,陈老总说:‘你去问邓小平就知道了。’邓小平没有讲。最后还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德将淮海战役的经过情况向尤金作了详细介绍。”
这个说法显然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淮海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长江以北的精锐主力,缩短了解放战争的时间。而这一战役,无论战略或战役,华野代司令员粟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因此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这是经得起检验的历史结论。粟裕首功的具体体现,正如马苏政、恽前程所指出的:
“第一、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是粟裕提出的;第二、在战役中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是粟裕提出的;第三、歼敌主力子长江以北,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是粟裕提出的;第四、粟裕指挥华野全歼黄伯韬兵团,为淮海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第五、在三个战场同时作战兵力均感不足的情况下,粟裕建议再由华野抽出一部兵力协助中野以求先解决黄维。”
而陈毅、邓小平虽曾经粟裕建议,后来成为名义上的总前委常委,但并未起到相应的决定性作用,粟裕实际一直和中央军委、毛泽东直接联系。因此,他们在尤金不远万里前来取经时,两个擅长外交的人才竟答不上来,一个说:“你去问邓小平就知道了。”一个则“没有讲”。
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德后来请示粟裕如何回复尤金,粟裕告诉他要有四个突出:突出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突出总前委常委首长的正确指挥;突出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突出华东人民,特别是山东人民全力支前。(侗枫:《虎啸血野——华东野战军征战录》,751页)因此,王德即按这个要求汇报的。后来在回忆中,王德还在粟裕未完全平反,邓小平、陈毅又大树特树、声威大震的情况下,做了如下记述:
“刘伯承说:‘淮海战役是毛主席的中央军委指挥和部署的,中央军委的指示非常具体,几乎天天有电报,有时一天三四份电报:总前委在临涣集,作战命令和向中央军委汇报的电报,大多数是邓小平政委亲自起草的。具体情况由陈毅同志介绍,他是华东野战军司今员,又是中原野战军的副司令员,两个野战军的情况他都熟悉,由他介绍最有代表性,也最适合。"
而实际是刘伯承十分推崇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决定作用,并说:中野是瘦狗拉硬屎(采访刘太行录像:刘太行回忆父亲刘伯承)”邓小平亲自起草作战命令和向中央军委汇报的电报几乎就是虚构,因为淮海战役绝大部分电报是华东野战军直接向中央发出的,远在中原野战军的邓小平又如何去起草?陈毅虽“是华东野战军司今员,又是中原野战军的副司令员,两个野战军的情况他都熟悉,由他介绍最有代表性,也最适合。”但他远在中野,又如何熟悉华野司令部代司令员粟裕运筹战役的过程?又如何向尤金介绍?由此显见王德的回忆不合情理,有看官衔下笔,取媚当道之嫌。
马苏政、恽前程在发言中指出:“刘伯承元帅说:(淮海战役)‘主要还是靠华东野战军打的’”。并且感慨地说:“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对粟裕的错误批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把粟裕对淮海战役的重大贡献和积极作用也给淡化和抹煞了。不但粟裕的指挥不提了,粟裕的功劳也被他人替代了。在有关淮海战役的一些影视文艺作品中,把粟裕的形象拍得小而又小,甚至根本不提粟裕的作用,抹煞了粟裕的丰功伟绩和独特贡献,违背和歪曲了历史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粟裕的功劳也被他人替代了”一句。“他人”显然是陈毅、邓小平。敢在人民大会堂公开如此说,是需要服从真理的勇气的。
“粟裕即命陈士榘参谋长率华野3个纵队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这样,华野一共抽出了5个纵队由中野直接指挥,共同作战。由于中野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将重武器全抛弃了,在对付黄维兵团的阵地攻坚战中,尤其需要炮火的有力打击和支援。为此,粟裕特意将华野的特纵(炮兵大部分)支援了中野。陈士榘于12月12日到了总前委,刘、陈、邓决定让出南集团作战地段给陈士榘。陈士榘即布置华野3个纵队,从南面向双堆集方向攻击黄维兵团的指挥部。14日夜,中野、华野的部队同时发起攻击。在总攻击发起前,华野特纵的炮兵进行了猛烈的炮火准备,摧毁了敌人前沿阵地的防御设施,阵地内的堑壕、地堡群。然后各纵队发起猛攻,到15日黄昏就全歼了黄维兵团。战斗结束后,陈士榘遵照粟裕的指示,将华野缴获的坦克大炮等重装备,一律统统留下,交给了中原野战军。”
而《陈毅传》却说因陈毅指示将武器留下,于是,“原定打扫战场的陈士榘只好空手而归”。历史真相是,陈士榘到中野支援打黄维时很牛气,根本不听中野司令部安排,直到粟裕派钟期光前往制止。《陈毅传》这一说不止抬高了传主,还贬低了粟裕的威信及华野将士的高风亮节宋时轮竟然说上级粟裕没有参加鲁南战役,与在回忆录中不提粟裕,并虚构陈毅到济南战役前线动员的许世友如出一辙。
粟裕战争回忆录整理者之一王希先去世后,粟裕原秘书朱楹写了《深切怀念挚友希先同志》一文,以表深切怀念,其中说到一件往事。
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是华东野战军高级将领,一直在粟裕麾下作战,对粟裕在历次战役中的作用无疑是十分清楚的。他这一别有深意的话,令战史部的人员满脸惊愕。他们认为这种常识性问题,宋时轮怎么会不清楚?王希先是一个非常正直、不畏权势的人,他当即挺身而出,说:“粟裕同志不仅参加了鲁南战役,而且是战役的指挥者,他当时一直在前线!”
随后,王希先举出大量事例驳斥了宋时轮的信口开河,使宋时轮哑口无言。事后,王希先还整理了一份鲁南战役的详细材料,郑重地送给宋时轮,以表对真实历史的尊重。
宋时轮1946年曾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因泗县战役失利,被司令员陈毅当成替罪羊,遭撤职处分。中央还准备将其调离华东战区。在粟裕等人的力保下,才得以留在华东,并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以后,宋时轮跟着粟裕南征北战,才成就了其上将的功名。
不想,1958年粟裕遭错误批判后,宋时轮竟如此歪曲老首长的历史。这时候,粟裕还活着,且担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依然是宋时轮的上级。宋时轮尚且睁眼说瞎话,不能不令人感慨!
陈毅对粟裕也有几手——再论陈成为老总的原因之一
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现在很多的观点认为,老彭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毛泽东在庐山上对老彭说:“反教条主义,为了顺你的意,我让他们一个提前休息,一个发了转业费,你彭德怀还不满意”?〔1〕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这是一种误解。可以说,1958年粟裕被批,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彭德怀,也不是什么聂荣臻或是邓小平,而是陈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陈从此成为一个方面军和新四军的唯一代表了,所有的军功都几乎算到他一个人头上去了。
因为陈和粟裕是老战友,所以他“抢功”有先天优势。而象聂荣臻、彭德怀,怎么抢功?说的不好听点,陈毅有点类似于满清时候的沙俄,虽然当时正面和清政府交涉、开战的是英、法等国,但得到最大利益的却不是他们。而是打着“调停”幌子的沙俄,沙俄从清政府那里抢走了1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至今也未还给我们。沙俄之所以成为最大受益者,因为它与中国相邻。同样道理,陈毅也是批粟的最大受益者。当然,陈胖子也有福气,随着叶挺、项英、饶漱石、粟裕的或殒命或倒台,使他成了唯一能代表三野和新四军的硕果。
在济南市解放阁的“济南战役革命文物陈列室”,陈列着一张陈毅拿着望远镜,与粟裕一起视察阵地的照片,成为“陈毅指挥了济南战役”的“铁证”。相信每一位不知道城南庄陈毅被调一事的游客,都会因为这个照片,而误以为济南战役时,陈毅在华野,误以为济南战役是陈毅指挥的!实际上这张照片摄于孟良崮战役,如今放到了济南战役革命文物陈列室,欺骗世人。“解放阁修建碑记”是济南市政府题的词,上面写着:“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遵照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战略部署,率华东野战军进行济南战役”。能让政府部门公开撒谎骗人,若非陈毅等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是办不到的。即使没有陈毅的操作,那么陈毅在生前也多次来此参观,怎么从来不指出事实的真相呢?
喜C髑?猊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同粟裕不合的将军的搀和。许将军〔2〕就是其中的一个。在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许世友回忆录》第19章《攻克济南》中有下面的句子:第541页:华东野战军首长研究决定:以山东兵团加上外线兵团一部,占参战兵力的44%,共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由谭震林同志和我负责。以参战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归粟裕同志指挥。第545页:陈毅同志和谭震林同志还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激发了无比高昂的战斗士气。在许世友的笔下,陈毅同志竟然在济南战役前夕“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
2q??II另外,在《许世友回忆录》这本书中,从来没讲过粟裕是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从来没讲过陈毅自1948年5月起就不在华野。再加上许世友虚构的陈毅“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读者会自然的以为前面所说的“华东野战军首长”是陈毅! 粟裕指挥打援兵力,这是很正常的,林彪也常这么干。比如二打四平,就是由李天佑为总指挥,林彪负责打援方向。林彪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很少当攻城总指挥,一般是指令别人。粟裕也是如此。而许世友故意诱使读者以为“华东野战军首长”是陈毅,再说自己负责攻城,粟裕负责打援,这么一来,就诱使读者产生一个误解:华东野战军首长是陈毅,粟裕和许世友是同一个级别的兵团级! 呵呵,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都会有倾向性的。
淧H9b枠?1946年抗战胜利后第一年,在延安呆了三年的陈毅同志在毛泽东的派遣下,来到山东,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这时的陈已经亲自见识了在整风运动后的毛泽东。这对于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转折。陈吸取了在井冈山时期的教训,极力推行毛泽东外线出击的主张,与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自作主张的“先内线歼敌,再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产生争论。但是毛泽东却支持了粟裕。由此而造就了被通令全军仿效的“七战七捷”。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此事在老陈的心中是阴影不散多年。陈毅说粟裕七战七捷是战术胜利,战略失败。因为它耽误了山东与苏北共军的联合,导致苏北根据地的丧失,在战略上是失败的。就是因为粟打了胜仗,可是却导致了陈毅在淮北和苏北打败仗。1958年后,陈毅指示有关部门把“七战七捷”批倒批臭。 党内的对错误路线和犯了错误的人的批评一般分作两种,一个是狠批,一个则是真批。狠批往往要说过头话,但是,触及的是皮肉,真批不见得有什么恶狠狠的副词,不过却是触及灵魂,直接打到骨头上。这里面的奥妙研究起来也是满有意思的,我试着来解读一下吧,也是一家之言。  先说陈毅和粟裕之间的那次狠批,陈粟是公认的最好的搭档之一,比之林罗、刘邓、彭习丝毫不逊色,粟裕崭露头角的是在新四军北渡之后,那次号称是“哀军北渡”,是新四军最有名的战略转移,没有那次北渡,就没有后来华中那样一片大的根据地,党内的新四军的山头也就不会成事了。到了泰州城下,韩德勤、李明杨、陈泰运三股势力,哪一个都比陈毅的大,陈毅他们去江南被老百姓称作四将军,陈毅就自我解嘲的说从哪个方面算都是老四,日本人老大,占着南京,韩德勤老二,占着兴化,李明杨老三,占着泰州,日寇有十一万驻屯军,韩德勤有七万精锐,李明杨也有五万,新四军一共七千人,郭村战役开始时,陈毅暗中写好了给叶飞、管文蔚的悼词(也是一首诗,后来失传了),连刘少奇都被陈毅给骂到里面去了,然而这一战打败了李明扬、李长江兄弟,几乎拿了泰州,这时候粟裕还没有露面,等到和韩德勤交手的黄桥决战时,粟裕的威风打出来了,韩部两大主力都出动了,一个八十九军,两万多人,一个独立第六旅,号称梅兰芳部队,清一色的花机关,旅长居然是中将,三千多人,韩德勤要七天进驻黄桥,粟裕受陈毅全权委托,下了最后的决心,用叶飞单打独六旅,陶勇坚守黄桥,陈毅说粟裕:“你是风险越大,胆子越大,干劲越足。”结果呢,独六旅旅长翁达中将自杀,八十九军军长中将李守维中将淹死,这次战役就在日寇的眼皮底下打的,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问左右:“支那军队的指挥官听说是帝国士官学校毕业的?”  陈粟的黄桥战役其实是日后孟良崮等多次战役的基础,粟裕从这时候开始逐渐走向名将行列,在他上升的阶段里,陈毅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可以说没有陈毅的大胆使用和放手任用,粟裕没有后来那么显赫的战功,至少不会那么得心应手,粟裕反对毛泽东急急渡江的建议,支持者中就有陈毅,陈毅当时有一句名言叫:“如果不是怕湮没了你的才华,我就去顶这个雷,反正我是经常反对主席的,扣帽子也不怕啊。”陈粟二人的肝胆相照赢得了他们战争生涯中的一个辉煌接着一个辉煌。  然而到了一九五八年,风云突变,这个履立奇勋的大将粟裕走了麦城了,这也是陈粟历史关系遭到最严重的一次考验。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国防部和总参的工作上的隶属关系的不明确和粟裕在工作中的“失误”所致,其实是毛泽东带头整顿新四军系统的一次有计划的斗争,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的评价:“新四军,人不多,功不大,毛病不少,尾巴时不时的就翘起来,不整一整不行呢。”毛泽东对新四军系统出身的干部的敏感是党内素来有名的,这次出面的一年后被打倒的黄克诚大将以及彭德怀、聂荣臻,毛泽东给会议定的调子就是要烧一烧粟裕等人身上的“骄气”,在这个基础上团结起来。于是,大家就可以想见会议应该是如何开展的了,作为新四军的军长、华中根据地的创建者陈毅,粟裕的一直的老上级,他能不知道毛泽东的用心吗?  陈毅和毛泽东的渊源很深,和朱德、林彪的渊源也很深,对于井冈山的革命,陈毅有一半发言权,他作为旁观者不是不知道历史上的毛泽东是怎么回事的,也因为自己和毛泽东的矛盾一度激化更使得他对毛泽东的手段、思想看的很清楚,至少比之刘少奇、彭德怀等人清楚,这在文革中陈毅的怀仁堂的著名“黑话”中就可以看到了。没有哪一个人敢说延安整风的事情,唯独陈毅点了出来,也没有人敢对毛林结盟说三道四,也是陈毅点了出来,不说不等于不知道,但是说了则表示一定知道的很清楚。这次批判粟也是陈毅号准了毛泽东的脉搏。  陈毅外号“陈爽子”,内里的心机却并不是一般人可以窥测到的,陈毅如果不狠狠的出面抨击粟,那么粟只有更惨,正因为作为他的最了解的上级出马了,人们对粟才稍可放过,假设陈毅为粟评功摆好,或者为粟鸣不平,那不是帮了粟,而是害了粟。毛为何选择黄克诚作为主持人?不惟黄是秘书长,黄也是新四军的人,一个山头分裂才是最高喜欢看到的,假如团结的紧紧的,那么下场可想而知。陈毅不说狠话,不说过头话,不显得他和粟当时的绝情,斗争是不会结束的,只要陈有左袒的动作,马上就会升格为路线斗争。所以,陈那时候说的那些话粟显然是非常理解的,陈毅在毛泽东做了可以的表示后,为粟排解了一番,讲了粟的功劳,粟在六十年代初期曾经对张震说过:“陈老总关键的时候还是陈军长。”请注意这两个用词,一个是老总,一个是军长,显然粟还把陈毅看作当年那个荣辱与共的新四军军长了。另外一个佐证就是陈粟后来结成了亲家,如果真的是触及的灵魂或者骨头,两家就是再虚伪再做作也没必要演出这么一出戏给大家看吧楚青: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历程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历程
楚青(粟裕的妻子)
&&&&&&& 日,粟裕写了申诉报告,(日,粟裕应中共中央叶剑英副主席之邀去烟台。8月22日至26日,粟裕多次拜访叶副主席。有一天粟个人前去拜望叶副主席,回来后特别高兴地告诉我说,叶副主席很关心粟,叶副主席说:“关于你1958年的问题,也该解决一下了。这件事我向小平同志说过,他也点了头。你给中央写个报告吧。” 粟裕即表达了自己也迫切希望申述的心情。遵叶副主席指示,粟裕返京后写了这份申诉报告。)
&&&&&& 上报中共中央华国锋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副主席。回想当年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痛心不已。1958年开军委扩大会批斗粟裕,当时我全然不知,照常到商业部上班,早出晚归。他和我都经常加班,为了互不干扰,我们分住套间内外室,入睡和起身大家都轻手轻脚习以为常,我完全没有注意粟裕近期的起居变化。那天早晨,我正准备上班去,粟突然从内室开门出来,面容憔悴,神情忧郁地低声对我说:“我出了事你今天可不可以请个假帮我个忙。我头痛极了,脑袋都快炸开了。”原来军委正在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本来的主题是讨论当前局势、国防工作和今后的建军方针,实际进行中却以“反教条主义”错误地批评了刘伯承等主持部队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的几位同志。后来突然转批粟裕,无端地对他百般指责,他被迫作了违心检讨,并进行了少量的实事求是的解释,不料由此却招来更加猛烈的批判,种种诬陷不实之词纷至沓来,一顶顶骇人的帽子强加于他,上纲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他已在内室自我封闭有足足七天了,血压也上升至低压110高压240。他边把一堆会议材料全部简报交给我,边沉痛地说:“你看看这些,帮我写个检讨吧,我自己下不了手。只要能够通的过,怎么写都可以。”我看了这些材料,太吃惊了,又担心不违心检讨要被打成敌我矛盾,只得不顾实际代他写了一份检讨,把强加给他的罪名统统兜了下来。用这个稿子在大会上检讨总算过了关。回家后他冷冷地说:“还是你有办法,写出的检讨让我过了关!”我看出他内心极为痛苦。以后,他多次因实在控制不住内心痛苦,大声责备我:“你为什么把我写成这样!简直不成样子!”我心里觉得委屈,也痛苦地说:“不是你说的怎么写都可以,只要过关就行嘛!”他默默无语,我们相对而泣。现在好了。如果中央受理申述,平反这桩冤案,二十多年一直压在他心头的沉重负担将从此甩掉,他的余生可能过得幸福一些。我的心也热了起来。
&&&&&& 补记:“四人帮”垮台后,中共中央陈云副主席曾当面指示粟裕,在适当的时候,在党的会议上,把1958年这件事说一下。
&&&&&& 日,叶副主席对粟裕的申诉报告作了批示,并批送华主席、小平、先念、陈云、克诚、耿飚、国清、杨勇同志。陈云、克诚两位因病未阅,其余六位均圈阅。叶副主席的批示曾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冯文彬同志遵叶副主席指示送交粟裕看过,随后送总政办理。粟裕指示我按原件抄一份留存。批件如下:
&&&&& “华主席、小平、先念、陈云、克诚、耿飚、国清、杨勇同志:
&&&&&& 粟裕同志送来关于彭德怀同志利用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批判他的申诉报告一件,前不久肖克同志看我时,也曾提到有关那次会议反教条主义的事。我认为五八年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那次会议的错误,我建议总政组织力量,认真地研究,向军委提出实事求是的报告,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妥善处理。当否,请酌。
&&&&&& 叶剑英
&&&&&& 10月16日”
&&&&&& 在得悉叶副主席批示后,粟曾两次向总政韦国清主任询问办理情况,未得到明确答复。
&&&&&& 今年(1980年)春节是2月16日,在元旦至春节期间,我陪同粟裕同志拜望聂荣臻副主席,在室内只有我们三人时,粟向聂副主席汇报了自己向中央写了申诉报告和叶副主席已批示总政办理的情况,请聂副主席为这件事说说话。聂副主席说:“这件事应该解决。那个时候说话上纲都是很高的。但总政写的报告我还没有看到,等送到我这里,我会说话的。”
&&&&&& 日,粟裕还拜望了徐向前元帅,并向徐帅报告了自己写申诉报告的事。徐帅也说这件事应该解决。朱楹秘书当天随往。
&&&&&& 1980年3月初,粟裕将去年10月9日向中央的申诉报告抄了两份,一份送交肖劲光同志,一份送交肖克同志,并各附一短信,告以据悉叶副主席对申诉已批示总政处理。
&&&&&& 叶副主席批示至今已五个多月,粟裕仍未见有关部门落实解决自己的冤案,不免心情急切。听说陈云同志最近在京,3月10日前后分别给陈、叶两位副主席又写了信,信稿如下:
&&&&&& 去年10月间,我曾向中央写了一份关于彭德怀同志利用1958 年军委扩大会议对我进行批判问题的申诉报告,当时您身体不好,这个报告您可能没有见到,现将原件复抄一份呈上,请审阅。
&&&&&& 您对我这件事是关心的。“四人帮”垮台后,您还当面指示我在适当的时候在党的会议上将这个问题说一下。在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我向中央写了这份书面申诉报告。我恳请您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予以批示,促使我的冤案能早日得到解决,使我放下压在身上二十多年的沉重包袱,在有生之年能够心情舒畅地贡献出全部精力,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微薄的贡献。
&&&&&& 您老人家好!
&&&&&& 我不得不又一次打扰您老人家,去年10月9日我向中央写了关于彭德怀同志利用1958 年军委扩大会议对我进行批判问题的申诉报告,至今已经五个月了。在此期间我欢庆又有许多冤案得到了处理,同时也痛苦地想到我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听说您对我的报告作了批示,我非常感谢您老人家对我的一贯的关怀。为了使我的问题能早日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我再次恳请您老人家能为我的问题再说一次话。请原谅我再次打扰您。
&&&&&& 日,叶副主席办公室王文理秘书给粟裕的秘书朱楹打电话讲了以下内容:“叶副主席昨天交代,让把以下情况告诉粟裕同志:去年10月9日粟裕同志给中央写信申诉五八年受批判的问题,叶副主席于10月16日作了批示。(王秘书将该批示复述了一遍)今年3月15日肖劲光同志把粟裕同志给陈云同志的信转来叶办,陈云同志因病未看。我们了解一下情况,在该件上注了一下:此事叶副主席去年10月16日已批示总政办理,据总政说,报告已写好,不久可上报。”粟当时在南京,朱楹同志即电话告之郭树元同志转报粟裕同志。对给陈云同志的信,后来中央办公厅冯文彬同志又传话说:第一次报告已有批示,又电话查询过情况,这次信就不再批了。
&&&&&& 3月28日上午,粟裕从南京打电话给朱楹,要朱向总政领导报告以下内容:“去年10月我向中央上报了关于彭德怀同志利用1958 年军委扩大会议对我进行批判的申述报告,我要求总政在总政作出结论上报前,将有关我的结论部分同我见面。” 朱楹当即将电话记录抄送韦主任的秘书江波同志,请江秘书呈韦主任。
&&&&&& 日,粟裕在上海由朱楹秘书随同前往拜望正到上海的胡耀邦总书记。时赵紫阳同志与耀邦同志住在一起,一同见了面。他们三人进入内室,粟向胡总书记报告了自己申述的问题。耀邦同志说:这件事要解决一下,要找个机会在中央的会议上议一下。
&&&&&& 日,粟裕自上海返京,随后发作腰椎错位住入301医院。15日,粟交代秘书朱楹向总政韦主任处询问3月28日电话后的情况。韦主任的江波秘书回答说:“5月13日总政党委讨论一次,感到1958 年军委扩大会议涉及到很多事和人,对会议本身如何评价应慎重,应由中央来作,对批评错了的同志应给予平反。当时就责成总政组织部和军纪委对批评错了的同志起草平反决定。现决定已草出,尚未讨论。这件事黄玉昆副主任抓得比较多。后甘渭汉副主任来也抓了,具体工作是组织部张伯祥副部长办的。决定讨论后上报前要送粟裕同志看的。”
&&&&&& 7月6日粟去承德休息考察,8月8日返京。因这件事至今未得结果,粟找甘副主任(他还是军纪委书记)请他催办。甘说你放心,我一定催办。后甘副主任到301医院看望粟时又说,此事张伯祥同志在办,决定初稿已写出,总政党委还没有安排时间讨论,定当催办。8月17日上午,甘渭汉同志告诉粟裕,这件事进行得不顺利。总政党委讨论后认为,这件事涉及对军委扩大会议的评价问题,要等中央讨论后再定。这使殷切期待看到平反决定的粟裕既大失所望又大惑不解。粟深受刺激于次日晨诱发心脏病并卧床不起。此后,平反的事有如石沉大海无人再提,他自己已无力过问,我也不敢向他再提此事,怕他再受刺激。
&&&&&& 二、楚青向中央写信的前前后后
&&&&&& 日,粟裕发作脑溢血,此后频繁发作脑血栓。他的病情已不可能继续过问申诉的事了。我异常痛苦,既不忍心让他背着沉重的包袱离去,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能否由我出面替他向党申诉,同时为免刺痛他而暂不告诉他呢?我内心反复斗争着。
&&&&&&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陈丕显同志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2月16日,我考虑再三,鼓起勇气向陈书记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 陈书记:您好!
&&&&&& 现将粟裕同志日给中央的申诉报告送上,我还追记了报告上送后的一些进展情况,一并呈上请您参阅。
&&&&&& 这件事是长期压在粟裕同志身上的包袱,极大地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三中全会后曾设想解决问题的条件是成熟的,但自1980年8月他因病不能催问后,事情竟如石沉大海。对于这件事,我从不敢过问。本来寄希望于他病体的恢复,不幸经一年较好的恢复而于上月又再次发生脑血栓。医生会诊,病情发展不容乐观。近周来思维状况又见衰退。由他自己出面申诉事实上是不可能了。我是相信中央、军委会为他作出公正结论的,我也坚信他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实践已足够为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但是,作为亲人、同志,总是希望让他在尚能正常思维的有生之年,能够见到党的政策的落实;而实在不忍心让他终于背着沉重的包袱去见马克思。这不是太不公道了吗?为此我昼夜不安,忧心如焚。我也曾想以自己的名义替他向中央申述,但是想到自己人微言轻,未见得能有结果,徒然耽误时间。您曾长期同粟裕同志一道工作,是了解他的。我考虑再三,觉得还是把以上情况和自己的急切心情向您反映,恳请您将我的呼吁转报耀邦同志和尚昆同志,如能报告邓主席和几位老帅,更是祈盼之至。我要求考虑到他的病情实况,把他的问题同对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全面评价分开处理,先行为他作出平反决定,撤消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对他的错误批判。我认为这是符合中央领导同志圈阅的,叶副主席日批示精神的。原总政有关领导如此对待象他这样一个老同志的平反问题是实在令人难以理解的。
&&&&&& 想到您全局重任在身,百事待办,而我又来打扰您,心情很不安,但确实也是无可奈何,想您是会谅解的。是否有当,请指示。临书急切,即颂
&&&&&& 冬安
&&&&&& 楚青
&&&&&& 我还把自粟裕提出申诉前后发展至今的简要情况,包括1979年夏叶副主席在烟台对粟的指示,10月9日粟向中央送呈申诉报告,10月16日叶副主席的批示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圈阅,曾两次询问总政韦国清主任未得明确答复,聂帅、徐帅、耀邦同志都曾表态要解决,1980年3月粟再次向陈云副主席和叶副主席送呈报告,3月26日叶办王文理秘书的电话,28日粟要朱秘书向总政打的电话,7月15日总政韦主任处江波秘书的回话,以及1980年8月军委纪委甘渭汉同志答应催办,至今却石沉大海的情况,和粟1980年秋以来病情日益严重,他本人已无力再催问等情节,写了一份“追记粟裕同志为1958年受批判向中央申诉的有关过程”的书面材料,一并送呈陈书记。
&&&&&& 日,国防部张爱萍部长到301医院看望粟裕同志。当时我刚好回家了,是惠宁在她爸爸身边陪护。张部长对惠宁说,让你妈妈查查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粟裕同志个人形成文件没有?22日我即给张部长写了一信,感谢他去医院探望粟裕同志,向他汇报了据我所知,军委扩大会议虽未对粟裕同志个人形成结论文件,但当时把他的所谓错误传达到团一级,并有文字的传达提纲,而当时那些不符事实的发言、简报等均有文字材料,并都已存档。我在信中还汇报了1958年对粟裕同志的错误批判是压在他身上的沉重包袱,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和粟裕同志已于日向中央提出申诉至今未有结果,以及我于本月16日给陈丕显书记写信的情况。同时把粟裕同志的“申诉报告”和我写的“追记粟裕同志为1958年受批判向中央申诉的有关过程”两复印件附在信中,于今晚由惠宁去张部长住宅送交。
&&&&&& 12月22日下午5时,陈小津同志来电话说:“你给我爸爸的信已经转上去了,转报给耀邦、尚昆同志。我爸爸附了一便信,大意说粟裕同志是我的老领导,长期在一起工作,我对他的政治品质,他几十年来为战争作出的贡献是了解的。希望能在他尚能正常思维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
&&&&&& 日,陈丕显同志来电话告诉我,他已把我的信转给耀邦同志看了,耀邦同志已批转尚昆同志处理。据尚昆同志说,耀邦同志在批转时写了“我对这个情况不大了解,请你处理这个问题。”听尚昆同志的意思,似乎是当时会议没有对粟裕同志个人形成文字结论,准备再看一下材料,再研究一下,也许在适当的时候,由某位负责人同粟裕同志谈一下,说清楚中央对粟裕同志是了解的,象这类事不存在了,已经过去了。我向陈书记反映:当时虽未做出文字结论,但会议文件,包括简报,那些诬陷不实的发言、粟裕同志违心的检讨等材料都已存入档案,军事科学院就有一套,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阅看。所以其流毒和影响至今还在扩散、传播。因此希望有个文字平反材料为好,要不然,在组织上同粟裕同志口头说清楚时做个谈话记录,同原来的材料一并存档。丕显同志听了我的话,建议我直接同尚昆同志联系请示,希望能对这个问题早点有个结果。
&&&&&& 日,经过秘书朱楹同志同杨副主席的陈秘书电话联系,我请求约见杨副主席。我还准备了一个受接见时的汇报提要。
&&&&&& 2月2日晚8时,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兼秘书长应我的请求在他的住地接见了我,同我谈了话。杨副主席第一句话就说:“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我了解,当时我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两个是彭和聂,半个是陈。”我当即表示感谢杨副主席对粟裕同志的关心和信任,并请杨副主席理解粟裕同志的沉痛心情。粟裕同志自1958年受冤至今未能得到公正澄清,当年的会议文件又都存了档,并不断被查阅,继续扩散着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流毒。粟裕同志的心灵创伤加重了他的病情,而病情的加剧更迫切期待问题早日解决。接着杨副主席恳切地谈起来,我回家后立即追记如下:
&&&&&& 杨:我本来就想找你来商量商量,你写的信耀邦同志转给了我,我把当时的材料粟裕同志的发言都找来看了。
&&&&&& 楚:谢谢您这样周道。
&&&&&& 杨:我同爱萍、秋里,我们三人商量了,想研究一个解决办法。这件事,就是元帅们当时对粟有些意见,主要是彭、聂、贺,陈也有些意见。当时都说了过头话。粟裕同志自己的发言,特别是第二次发言也说了过头话,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违心话。
&&&&&& 楚:当时他不作违心的发言是过不去的。
&&&&&& 杨:这件事已经过去了。问题是怎样处理?怎样不引起新的矛盾?
&&&&&& 楚:那时的当事人基本上都不在了。
&&&&&& 杨:当时有意见的现在还有在的嘛!聂嘛。搞得不好那头又起来了。我为此事同聂老总谈过,问他怎样处理?他说:“我考虑考虑。”这次会议还批了其他的人,很复杂。我们三人研究了一个方案,即宜粗不宜细,发一个文件,把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全部收回、销毁。收文件时可以派人去收。文件上可以写销毁也可以不写,待收回后再由办公会议作出决定销毁,这是一方面。另外怎样同粟裕同志谈一下,明确说这件事已经不存在了。要谈就是军委指定一人,也就是我去谈。爱萍同志认为这样处理可以,撤销这次会议的所有文件,同粟裕同志谈一谈。
&&&&&& 楚:我原来设想能起草一个简单的决定,就写经中央军委决定,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粟裕同志的批判。
&&&&&& 杨:当然也可以这样设想,写个决定,但又顾虑到引起别的问题。写决定就要写对与不对,觉得还是回避这个问题,收回全部文件为好,以后历史上就不提这次会议了。本来就打算找你来谈一谈,听一下你的意见。
&&&&&& 楚:我个人认为如果这样处理也是一个办法。据我了解,粟裕同志本人没有设想过要逐项地甄别他的问题,这已是历史问题了,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我觉得如发文件收回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以注明“撤消”“销毁”为好,否则将弄不清楚。我还要报告一下,我这次写信是瞒着粟裕同志的。因为现在他的病情已不可能由他自己催问或再申诉,而我对能否有结果也无把握,生怕如果得不到处理,将更使他受刺激。
&&&&&& 杨:那就这样,你先同粟裕同志说说,可以说你有这样的设想,也可以说是我的设想,听听他的意见,不算是最后定下来,他有什么意见我们还可以考虑。过了年我再找你来,你把他的意见告诉我,然后我来办。
&&&&&& 楚:那就太感谢了。我就同粟裕同志谈谈,他近来病情尚稳定,头脑还清楚,我告诉他是您的意见。他对你是非常信任的。本来他以为三中全会后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岂知总政一拖再拖。粟裕同志上送申诉报告后,曾同聂总当面谈过,聂总当时说:“这件事应该解决。那个时候说话上纲都是很高的。但总政写的报告我还没有看到,等送到我这里,我会说话的。”其他领导同志也都表示应该解决,可是总政却不办。我甚至曾经想过,如果中央认为还应该维持对粟裕同志的批判,那也应该告诉他本人,并允许他申诉,而不能置之不理。
&&&&&& 杨:中央哪有这个意思!
&&&&&& 楚:我也相信中央不会有这个意思。
&&&&&& 杨:总政未处理是什么人负责的时期?是韦国清同志的时期吗?
&&&&&& 楚:是韦国清同志的时期。
&&&&&& 杨:他是不会办的。他就是不办这样的事。那就这样!你征求一下粟裕同志的意见,年后我才能有时间办,到时候我去同粟裕同志谈。事前我先找你再谈一次。
&&&&&& 楚:谢谢您!您太周到了。我要求您同粟裕同志谈话时请秘书同志作个记录,我们留个记录好吗?
&&&&&& 杨:那可以嘛!我可以先写好个记录给你。
&&&&&& 楚:太感谢了。
&&&&&& 在结束谈话时,杨副主席还说到陈丕显同志是主张把这个问题尽快给解决了的。又说到有人说肖克同志有个平反决定,他看了,也只是个很简单的含糊的东西。
&&&&&& 我追记完这次谈话已经晚上10点半了。
&&&&&& 日上午,我对粟裕同志说:“我有一件事,先前一直不敢告诉你,还好,现在看来这件事还算办得可以,所以才敢对你讲。我为你1958年受错误批判一事向中央写信作了申诉,还得到中央受理呢!现在有了一点结果。”接着我便对他讲了全过程。他当时的表情显得很深沉冷静,思索一下说:“好!这件事了了,我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了。”接着他交代我在尚昆同志再次约见我时,替他本人讲一讲,表示自己的态度。我记录如下:
&&&&& “一、衷心感谢您亲自主持来解决我的申诉,衷心感谢中央、中央军委对我的关心。我因病不能前来当面致谢,要楚青替我向您表示谢意。
&&&&&& 二、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是一个历史问题,情况复杂,牵涉的人也不少,我完全同意按照宜粗不宜细的精神来处理。我也同意您的意见不再就我个人的问题写文字的东西,而是把这次会议的问题一次解决掉。我相信妥善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将大大有助于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实事求是、有错必赳的光荣传统,并有利于肃清所谓“反教条主义”的流毒,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
&&&&&& 三、 对于起草文件有几点具体要求:
&&&&&& 1、要求文件明确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文件,不要使用“收回”字样。因为这次处理是政治上作出的处理,如果使用“收回”,容易理解为是就文书档案作出的技术性处理,若干年后还会产生歧义。
&&&&&& 2、撤销的范围,应包括文件、发言、简报、记录等全部会议材料,存放在个人那里的,由组织上收缴。
&&&&&& 3、请求由中央军委办公厅派人负责收回全部文件、材料,并负责销毁。”
&&&&&& 日是春节,节后有一段时间了,还没有得到杨副主席的召见。3月14日我给杨副主席写了如下一封信:
&&& 杨副主席:
&&& 您好!
&&& 遵照您的指示,我于2月4日向粟裕同志转述了您对我的接见。粟裕同志得知您亲自过问他的问题,十分高兴,十分感激。他说,他完全信赖您,期待着您的来到。对于处理原则,他很同意;有一点具体要求,要我在您再次接见时面报。
&&& 我们都知道您甚忙,但仍祈望这个问题能早日有个结果,请您能谅解我们这种急切的心情。何时赐见,请秘书同志通知我。请恕我打扰。
&&&&&& 随后我又托杨昭明同志向他父亲报告我要求召见。过了不久昭明同志打来电话,说他爸爸这几天较忙,身体又有一些小毛病,一旦安排过来,就约见我。
&&&&&& 1983年4月末,粟裕同志病情加重,30日杨副主席来301医院看望他,粟已连续几日呃逆不止,当时正在输液。杨副主席安慰了他一番后,出来对我说:“粟裕同志病得这样痛苦,今天我就不对他讲那件事了,等他好些再谈吧。”我听后内心极度失望和痛苦,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杨副主席未按预案谈话,粟病得厉害、病得痛苦确是实情,但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
&&&&&& 晚上,我在一张日历纸上写下:他的病情正在迅速恶化,大概他等不到那一天了。少奇同志有一句名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相信人民总是会正确判断他的,我只有将它交付历史了。
&&&&&& 此后,粟裕的病情日益加重,经专家汇诊,决定安装起搏器,因行政事故在安装起搏器的当夜引发暴发性肺炎,于日下午4时33分逝世。(301医院与阜外医院、北京医院的三位专家会诊,一致认为粟裕同志需要安装起搏器,专家们的诊断是准确的,他们医治认真,手术也是成功的。但由于医疗外的环节出现意外,导致粟裕同志接受了两次手术,并在进行第二次手术过程中严重受冻,引发了暴发性肺炎。第一次进行手术时,专家们已在病人胸部切开口子,但打开起搏器密封包装时,却发现型号不对,该起搏器竟不是事先嘱用的型号,不得已只好临时缝合切口,把病人送回病房,并紧急派人重新采购。第二次手术是另一天下午,2时许,病人坐上轮椅,我们把他推到手术室,而手术室的门却锁着,赶忙去叫管钥匙的人开门,然而左等右等也不见来人开门,只能在走廊里挨冻等待。手术楼比病房温度低得多,走廊里则更冷,我们虽为病人加上大衣仍抵不住寒冷。好不容易找到人开门,已将近下午5点。进入手术室,室内是冷的,立即打开暖气,但一时温度上不来。粟裕同志脱去衣服躺在几乎是零度的X光手术台上做手术。手术结束,三位专家面带笑容说:“成功,成功。”我们还特地向他们写了感谢信。当晚半夜,粟裕同志发高烧,发生暴发性肺炎,终于不治身亡。)他终于没有能在有生之年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结果,他离去时是抱憾的,然而是平静的。他已经不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指望解决这个问题了。他相信自己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了。我深信人民和历史自有公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粟裕的申诉报告
华主席,叶、邓、李、陈副主席:(为中共中央华国锋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副主席)
  在党的三中全会方针鼓舞下,我对1958年彭德怀同志利用军委扩大会议对我进行批判提出申诉。&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军面临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战争时期到和平时期这两个历史性的转变,军事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大家缺乏经验,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各方面意见较多。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总结八年来的军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会议上,毛主席对军队建设形势作了正确的估价,指出:“同志们大多数都说,八年来基本上搞的好,有些缺点、错误。”“基本方针是没有错的,但工作有很大缺点。”毛主席还为我们承担了领导责任。但是,彭德怀同志背离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把工作上的某些缺点和错误,以及正确的东西,上纲为“建军新阶段中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把肖克同志打成这条军事路线的代表人物,实际上是批了刘伯承同志;同时又把我做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拿来批判,混淆是非界限,破坏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把会议引向了歧路,在军内开了很坏的先例。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同志对我搞突然袭击,实际上把我一棍子打死。在总参工作期间,彭德怀同志对我专横跋扈、训斥谩骂,使我实在难以忍受;我在工作上同他也有一些争论。他抓住我在工作上和处理问题上的某些缺点和我性格上的弱点,牵强联系,混淆是非,给我扣上“反党反领导”、“向党争权”、“阴险卑鄙”、“告洋状”等等莫须有的罪名,企图把我打成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份子而置于死地。为了把我的问题搞到外部去,还组织地方干部参观大字报。在当时的形势下,我无法为自己做实事求是的申明。而且,为了不致被打成敌我矛盾,只得违心地做检讨。尤其是我的第二次检讨,(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突然遭到猛烈批判深感意外,对被强加的种种罪名困惑莫名,在家中连续七天闭门反省,百思不得其解。高度紧张的思虑,引发血压升高头昏脑胀,无奈中由楚青代写了这份检讨。)完全是违心的,不符实际的,把强加给我的罪名差不多都兜了下来,把自己说得简直不成样子。就是这样,彭德怀同志还不放我过关,以后他竟在中央说我“里通外国”。
  我向中央申诉:我在总参工作期间,由于我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又没有在首脑机关工作的经验,工作没有搞好,对我进行批评是应该的。但是,彭德怀同志发动对我批判用心是不好的,方法是错误的;强加给我的罪名是莫须有的,目的是要把我打下去。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包括我在总参工作期间,尽管在工作上、思想上有过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错误,但是我对党对人民一直是忠诚的,任何时候没有反党反领导,,没有向党争权,没有在背后搞过任何同志的鬼,没有任何两面行为。我深信,我参加革命五十多年的实践是足以证明自己的,(注:1959年7月和8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粟裕出席了8月2日至16日的八届八中全会。会后他回到北京家里已是深夜,我正熟睡。往常他见我睡熟总是轻轻进来以免影响我,这次却推醒我,“快醒醒!快醒醒!”庐山出了大事了,彭德怀挨批了。”“有个下午,少奇同志对我说,1958年的事你也可以说说嘛。还有位老战友也建议我乘此机会把1958年的事提一提。”“我没有发言。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我决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楚青)也是经得起组织上审查的。
  在这里,我还要向中央报告,听说现在还有人说,1943年饶漱石赶走陈毅同志,我是支持饶漱石的。这完全是莫须有的。我想这是1958年对我的批判所造成的恶劣影响。1943年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处于被敌人分割和多层封锁的状态,军部在淮南地区盱胎县黄花塘,一师师部活动于苏中海安、东台地区。当时我们对军部的情况很不了解。对饶漱石制造的“黄花塘事件”我们根本不知道,事后也没有听到传达。我是后来才从长期在黄花塘军部养病的一师政委刘炎同志 ( 已故 ) 处听到一些传闻。解放战争期间,我经常在前方,几乎全部精力集中于打仗。我对于饶漱石的阴谋活动完全不知道,这一点即使在1958年的高压下,我也是坚持了的。我对陈毅同志一贯是尊敬的,而且认为华东部队必须由陈毅同志来统率。1947年,军委要我带六纵 ( 王必成纵 ) 到鲁西南,同已在鲁西南的陈 ( 士榘 )、唐 ( 亮 ) 部队会合,统一指挥这六个纵队。我当即请求,这六个纵队是华东的主力,必须由陈毅同志亲临指挥。中央同意了我的请求,我是随陈毅同志一起去的鲁西南。1948年5月初我随朱德同志(注:这是笔误。粟裕同陈毅于日从濮阳出发前往西柏坡,5月中旬朱德总司令在陈毅、粟裕陪同下亲临华野指挥机关和部队驻地濮阳。)、陈毅同志一起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作战方案。汇报结束后,毛主席对我说,以后华野就由你来搞,陈毅同志要到中原去。我立即请求说,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毛主席说,那边必须陈毅同志去。
&&&&&& 我又请求说,如果陈毅同志必须去中原,华野也仍然要由陈毅同志兼。当时毛主席同意了我的请求。如果我有排斥陈毅同志的思想,那不正是机会吗? 这些历史事实是有案可查的。
  我记得1958年批判我,硬说我一贯反领导,我曾说了这件事。我还举了另一件事来说明:1946年,中央任命我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同志为副司令。我认为张鼎丞同志是党内很有资望的老同志,新四军二支队时他是司令,我是副司令,华中军区司令应该由他任才好,我压下了这个任命,向中央做了报告。后来,中央同意了我的报告,下达了新的任命。但是,当我讲了这些情况以后,彭德怀同志竟然说,“这正说明你阴险”,压我对此做出检查。仅此一例就足以说明当时对我的批判是如何不实事求是。&
  1958年对我的批判,虽未形成正式决定,但曾经传达到团一级,我还看到一个中央文件上把我做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影响及于全党全军。而且那些不符事实的发言、简报,我的违心的检讨等等,均已做为历史文件存档。二十多年来,它已成为压在我身上的沉重负担,使我内心深为痛苦。但是,由于近二十多年来,党内民主生活很不正常,我一直克制自己,没有提过申诉。现在,我们党已经取得了粉碎林彪、“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在党的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历史上许多冤假错案已经陆续纠正。中央对彭德怀同志的功过是非也已做出评价。我迫切恳求中央能将彭德怀同志对我制造的冤案予以甄别,撤销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对我的错误批判。请求中央受理我的申诉,使我在今后有限的余年终于能放下这个沉重的包袱,更好地为革命贡献全部力量。
馆藏&1735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决战2 淮海战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